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做社会之社会研究 寻三农之三农之路——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雷明教授访谈 被引量:2
1
作者 雷明 王钰晴 刘晴晴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197,共7页
访谈中,雷明教授主要围绕贫困治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话题讲述了三农问题学术研究之路和要旨。在他看来,人才问题是乡村振兴的元问题,应当塑造乡村人才的可持续能力,实现造血式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和美乡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访谈中,雷明教授主要围绕贫困治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话题讲述了三农问题学术研究之路和要旨。在他看来,人才问题是乡村振兴的元问题,应当塑造乡村人才的可持续能力,实现造血式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和美乡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坚持“两山”理念,既要“百姓富”也要“生态美”,既要美丽经济也要美丽生态。共同富裕战略下,亟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应加快构建以初次分配为基础、以再分配为重要补充、充分发挥三次和四次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同时也要打造城乡联合共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治理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二元结构 连体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文强 曾鑫 +2 位作者 雷明 尹凤至 韦星羽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61,共9页
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是激发乡村内生性力量的关键举措。基于西北地区五省(自治区)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趋势分析法以及... 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是激发乡村内生性力量的关键举措。基于西北地区五省(自治区)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趋势分析法以及地理探测器,对两系统协调演进关系定量测定。研究结果发现:西北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大致呈现递增趋势且具有“西低东高,南高北低”空间布局特征;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协调互促作用愈加显著,且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多因子的综合影响。基于此提出促进西北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区域间协调发展建议:改革教育模式,实现供需匹配;促进创新氛围,吸引人才回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挖掘乡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度 地理探测器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及脱钩努力效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文强 于忠萍 +2 位作者 雷明 张雯苹 高雅琪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准确把握我国整体碳排放发展现状,分析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探究碳排放脱钩的内在机制演变,对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GDIM分解模型对我国2000-2022年的整体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Tapio脱钩... 准确把握我国整体碳排放发展现状,分析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探究碳排放脱钩的内在机制演变,对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GDIM分解模型对我国2000-2022年的整体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Tapio脱钩模型构建脱钩努力模型,测度各驱动因素的脱钩努力效应,以评估我国减排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①2000-2022年,我国整体碳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30.03×10^(8)t增至105.77×10^(8)t,累计增加了75.74×10^(8)t,碳减排工作面临较大挑战;空间上,碳排放分布不均,呈现出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特征,且东西差距逐渐缩小。②技术规模是碳排放增加的最大驱动力,同时经济规模、能源规模及人均碳排放因素也有明显贡献,而技术碳强度是降碳的关键因素,其次是经济碳强度、能源消费碳强度。③2012年起,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指数始终保持在-0.3~0.8的范围,以弱脱钩状态为主。④经济碳强度、技术碳强度、能源碳强度及能源强度均可促进碳排放脱钩,其中,尤其显著的是技术碳强度,其脱钩努力指数大于1的频率高达63.64%。但是,在大多数年份下总脱钩努力指数仍为负值,表明总体脱钩努力尚不足以抵消经济效应带来的碳排放增长。因此,为加强我国碳排放治理及脱钩努力效应,应重点关注碳排放控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以及碳减排政策的完善与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因素分解 GDIM Tapio脱钩模型 脱钩努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桂黔非遗构树皮造纸技术工艺比较分析与活化传承策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周军 雷明 +5 位作者 周在峰 陶章 兰青叶 庞梓新 陈婷 蔡玉结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80,共11页
滇桂黔三省(区)非遗构树皮造纸技术工艺保留了传统古法手工造纸工艺。现代造纸技术及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传统古法手工造纸技术工艺面临传承人老龄化、传统技术工艺流程更改、资源匮乏、市场低迷与经费短缺等困境与挑战。本研究通过对滇... 滇桂黔三省(区)非遗构树皮造纸技术工艺保留了传统古法手工造纸工艺。现代造纸技术及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传统古法手工造纸技术工艺面临传承人老龄化、传统技术工艺流程更改、资源匮乏、市场低迷与经费短缺等困境与挑战。本研究通过对滇桂黔三省(区)传统构树皮造纸技术工艺的比较分析,根据构树原料特点,结合构树皮纸的实际使用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提出了加强教育与培养青年传承人、建立研究团队、还原非遗构树皮造纸工艺、活态数据库档案建设等非遗技术工艺复现的活态保护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资源保障、环保工艺改造、非遗产品创新研发、文旅思维创新、非遗与新媒体融合推介、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市场开拓与创新活化传承策略,为非遗技术工艺保护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技术工艺 构树皮造纸 活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视域下全面乡村振兴的制度建设 被引量:10
5
作者 雷明 于莎莎 何琳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0-38,共9页
制度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农业农村发展制度能够稳定农民预期,巩固农村根本,功在当下、利在长远。当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乡村振兴制度,本文以“产业兴”“农民富”和“村庄美”三个目... 制度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农业农村发展制度能够稳定农民预期,巩固农村根本,功在当下、利在长远。当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乡村振兴制度,本文以“产业兴”“农民富”和“村庄美”三个目标为线索,在国家治理的视域下梳理并阐述我国乡村振兴的制度安排,以此为基础分析现有乡村振兴制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特点,进一步探讨当前乡村振兴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治理 制度建设 合理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基于耦合理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郭文强 曾鑫 +1 位作者 雷明 谭乔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2-31,共10页
脱贫攻坚战现已取得全面胜利,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的工作是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选取2016—2020年新疆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评价指标相关数据,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并结合障碍度模型分析二者耦... 脱贫攻坚战现已取得全面胜利,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的工作是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选取2016—2020年新疆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评价指标相关数据,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并结合障碍度模型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度及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定递增趋势,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程度良好,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的时间异质性明显,其中障碍因子以教育扶贫的影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扶贫 乡村振兴 耦合度 协调度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帮扶: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被引量:18
7
作者 邹培 雷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72-84,共13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好一个贫困孩子,可以彻底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在波澜壮阔、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之战过程中,教育充分发挥出了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作为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好一个贫困孩子,可以彻底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在波澜壮阔、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之战过程中,教育充分发挥出了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作为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方略“五个一批”的教育扶贫,通过实施一系列扎实有效之扶贫教育帮扶举措,推动了贫困地区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脱贫攻坚伟大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如何看待中国脱贫攻坚过程中的教育帮扶?面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下一步教育帮扶支持乡村振兴怎么搞?围绕这些问题,本文展开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赋能 教育帮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乡村振兴:政策指向与实践 被引量:12
8
作者 雷明 于莎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1-41,共11页
中共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将其内部总要求定义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部分。乡村振兴这一宏观战略的实施需要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相应措施,构建有机统一的政策体系。在以上五方面... 中共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将其内部总要求定义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部分。乡村振兴这一宏观战略的实施需要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相应措施,构建有机统一的政策体系。在以上五方面总要求的框架之下,梳理各领域政策实施的关键点,分析各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构成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下称《规划》)这一核心政策文件,同时结合各项学术研究成果,联系2017-2020年间全国范围内颁布的各项具体政策和实践案例,从政策目标、实践与效果评估等多个维度对乡村政策体系进行探讨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政策指向 政策实践 农业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较研究的华中三省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郭文强 于忠萍 雷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2-70,共9页
为了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实现经济低碳化发展与产业优化转型,研究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河南、湖北和湖南三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Topsis法对2007—2022年三省的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指标进行综合测评,... 为了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实现经济低碳化发展与产业优化转型,研究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河南、湖北和湖南三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Topsis法对2007—2022年三省的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指标进行综合测评,并基于脱钩理论与协同学理论,运用Tapio脱钩模型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2008—2022年三省各自的脱钩状态与协同效应演化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华中三省的产业结构综合指数和低碳经济综合指数不断提高,整体发展趋势良好。(2)大多数年份三省都处于相对脱钩状态,产业结构综合指数增长速度低于低碳经济综合指数增长速度;湖北率先达到理想的扩张负脱钩状态,湖南次之。(3)2008—2022年三省的协同效应一直较弱,且都具有一定的波动性特征;整体来看,湖北的协同水平略高于河南和湖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低碳经济 熵值-Topsis法 Tapio脱钩模型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乡村振兴战略递阶推进、风险挑战及前瞻 被引量:14
10
作者 雷明 曹雨凝 于莎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78,共8页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点在农村,在于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特别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点在农村,在于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特别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文章围绕着全面乡村振兴递阶推进、风险挑战及战略前瞻三方面,以理论研究结合实际案例的方式进行阐述。通过概念辨析,分析了乡村振兴的模式选择、机制设计、路径选择,同时对实际工作中的组织保障、能力建设、政策体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 制度框架 战略前瞻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变而生 乡村重构:“熟人社会”到“陌新社会”——兼论乡村社区新型共同体建构 被引量:11
11
作者 雷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在乡村空心化、产业多元化,特别是休闲康养趋势化的当下,我国乡村社会正经历着不同于传统乡村、“乡民”不同于传统农民、“产业”不同于传统农业的嬗变。城乡融合、城乡要素互动趋势加强,新乡村正在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发展。乡村正从生... 在乡村空心化、产业多元化,特别是休闲康养趋势化的当下,我国乡村社会正经历着不同于传统乡村、“乡民”不同于传统农民、“产业”不同于传统农业的嬗变。城乡融合、城乡要素互动趋势加强,新乡村正在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发展。乡村正从生存依赖型社区向乡村生活居住型(生活+生产)社区转变,居住地与职业的关系不断弱化,乡村居民的职业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和多变,传统乡村因血缘相关而形成的差序结构“熟人社会”正逐步被以血缘+利益链接为关联的血缘+契约型“陌新社会”替代。在这种情况下,打造乡村社区新型共同体势在必行。文章正是基于大量实地调研观察,对乡村这一变化进行了深入刻画和剖析,并对在这一变化前提下乡村社区新型共同体建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陌新社会 乡村社区共同体 乡村重构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际碳排放脱钩的动态演变及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文强 于忠萍 +2 位作者 雷明 史瑞雪 韦星羽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2,180,共8页
运用Tapio脱钩指数、空间自相关与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探讨2001—2022年我国省际碳排放脱钩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并根据收敛模型进行俱乐部划分分析从而揭示我国省际脱钩关系的演变以寻求低碳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 2001—2022年我国各... 运用Tapio脱钩指数、空间自相关与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探讨2001—2022年我国省际碳排放脱钩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并根据收敛模型进行俱乐部划分分析从而揭示我国省际脱钩关系的演变以寻求低碳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 2001—2022年我国各省份的脱钩类型由多样化共存逐步发展到以弱脱钩为主导,整体发展形势向好。(2)碳排放脱钩的全局空间正自相关性显著,局部空间发展以L-L聚集为主,东西空间分异愈发显著,出现极化效应。(3)较少出现跨越性的脱钩转移,且转移概率受邻域脱钩状态影响存在差异。理想脱钩省份可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发挥低碳锁定作用,而脱钩不理想省份则会发挥负向溢出效应。(4)我国整体脱钩水平尚未达到同一稳态,局部检验共得到6个收敛俱乐部,内部表现出较显著的趋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钩 Tapio 空间自相关 空间马尔科夫链 俱乐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技艺融入轻工类专业教学的探索
13
作者 周军 岳一姬 +5 位作者 雷明 周在峰 彭敏 申珺凯 黄春艳 黄丹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8-202,共5页
通过对非遗技艺融入轻工类专业教学的探索,本课题提出构建非遗技艺融入轻工类专业教学融合体系,采取培养非遗融合型专业教师、开发非遗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与赛创融合教学等具体措施,解决师资不足、教学资源及学生兴趣缺乏等问题。本课题... 通过对非遗技艺融入轻工类专业教学的探索,本课题提出构建非遗技艺融入轻工类专业教学融合体系,采取培养非遗融合型专业教师、开发非遗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与赛创融合教学等具体措施,解决师资不足、教学资源及学生兴趣缺乏等问题。本课题探索的内容为非遗技艺融入高校各类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促进非遗传承与创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兼具专业知识与非遗技能的“专非”双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技艺 轻工类专业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融与共生:乡村农文旅产业融合的运营机制与模式——基于三个典型村庄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90
14
作者 雷明 王钰晴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36,共17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呈现出多产业融合、多主体共生的形态。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村庄资源禀赋与经济基础各不相同,农文旅产业融合形态多样。本文基于青海省德吉村、重庆市华溪村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毛竹山村的实践,提炼出以共...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呈现出多产业融合、多主体共生的形态。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村庄资源禀赋与经济基础各不相同,农文旅产业融合形态多样。本文基于青海省德吉村、重庆市华溪村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毛竹山村的实践,提炼出以共生资源池为基础、以共生单元交互为核心、以共生价值创造为导向的乡村农文旅产业融合运营机制。由于驱动力的均衡性存在差异,三个村庄分别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共生运营模式、自下而上的村企结合型共生运营模式和多方联动的平衡型共生运营模式。这三种模式都存在各主体的共生价值目标不一致、产业融合项目同质化严重、利益联结机制的责任边界不够明晰等问题。在现阶段,各村庄主体应当依据实际的产业基础条件、资源要素状况及社会关系结构等选择合适的产业融合共生运营模式,产业发展需遵循效率原则,合理统筹规划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才能够真正实现价值共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文旅融合 价值共创 共生理论 运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碳平衡分区 被引量:9
15
作者 郭文强 史瑞雪 +2 位作者 雷明 韦星羽 张雯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003-8020,共18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准确把握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碳平衡分区,对于推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选用2005—2021年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刻画碳排放空间...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准确把握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碳平衡分区,对于推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选用2005—2021年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刻画碳排放空间格局特征与碳平衡分区,并对各综合分区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研究表明:(1)碳排放量整体呈增长态势但增速较慢,表现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碳汇量增幅微弱,空间上呈“中西部高,东部低”的分布特征;碳平衡能力呈波动递减且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全国约43.33%的省份处于碳平衡能力较强的状态。(2)中国省际碳排放空间关联关系日益紧密,网络结构呈现较好的可达性和稳定性,但个体网络特征差异明显,京、津、沪和苏等省份处于网络中心位置,控制和掌握网络相关性的能力显著。(3)基于碳平衡分析,将各省细分为6种碳平衡功能区,且有18个关键省域被识别,并针对各分区提出差异化协同减排策略,促进区域间公平、高效的低碳转型发展,以期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碳平衡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碳排放水平协调发展的时空耦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文强 史瑞雪 雷明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98-1810,共13页
开展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碳排放水平耦合协调规律分析,对助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5-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和Kernel密度估计法,测算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碳... 开展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碳排放水平耦合协调规律分析,对助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5-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和Kernel密度估计法,测算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碳排放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而识别其时空演化格局。结果表明: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碳排放水平耦合协调度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但不同综合经济区和省(区、市)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问题,空间差异主要受区域间差异和超变密度的影响;同时各综合经济区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进特征差异较大,其中黄河中游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极化现象较为明显。因此,应从着力提升碳排放控制力度、优化区域合作协调关系以及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等方面出发,提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 Dagum基尼系数 Kernel密度估计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侍亲、事孝:农村老年防贫与孝道帮扶 被引量:2
17
作者 雷明 邹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1-153,共13页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解决农村老年人口集体性返贫非常重要。文章根据农村老龄化的现实,考量了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介绍了用国际通行方法测算中国老年贫困人口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国农村老人的致贫原因,探讨了侍亲、事孝的文化...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解决农村老年人口集体性返贫非常重要。文章根据农村老龄化的现实,考量了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介绍了用国际通行方法测算中国老年贫困人口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国农村老人的致贫原因,探讨了侍亲、事孝的文化渊源与法律基础,针对部分地区孝道帮扶中的问题,提出了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弘扬传统孝道文化相结合,开展孝道帮扶预防农村老年贫困的思路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道帮扶 巩固脱贫成果 侍亲 事孝 制度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教育扶贫之根本——中国脱贫之道 被引量:9
18
作者 雷明 王璠 刘曦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7-21,共1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艰苦的攻坚之战,特别是2020收官之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艰苦的攻坚之战,特别是2020收官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国人民始终以奋斗者的姿态冲刺,这一目标如期完成,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精准扶贫方略五个一批的教育扶贫,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教育扶贫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沿革出发,以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干中学三种教育及学习模式为主,着眼于实践模式、个案研究等方面,展示其发展与实践状况,对基于教育的赋能扶贫及前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赋能 教育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