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酵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22
1
作者 唐玲 刘平 +2 位作者 黄瑛 杨江科 闫云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84-87,共4页
酵母种类繁多,与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但目前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对于酵母的分类还存在着不同的分类体系。而准确快速的对酵母进行鉴定,既可以有效防止食品腐化变质,又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为酵母的分类鉴定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常... 酵母种类繁多,与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但目前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对于酵母的分类还存在着不同的分类体系。而准确快速的对酵母进行鉴定,既可以有效防止食品腐化变质,又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为酵母的分类鉴定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常用的核糖体DNA鉴定法、DNA指纹图谱鉴定、脉冲场电泳鉴定、实时PCR和基因芯片等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在酵母鉴定工作中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DNA DNA指纹图谱 脉冲场凝胶电泳 实时PCR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物理学大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亚丰 吴颖 +2 位作者 李奇志 吴政星 马聪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6-178,188,共4页
从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实验项目、研发教学设备用于教学、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加强实验室信息化、推进实验室开放和虚实融合教学模式应用、构建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总结近年来在生物物理学大实验课程改革上的探索与实践。这些工作是落... 从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实验项目、研发教学设备用于教学、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加强实验室信息化、推进实验室开放和虚实融合教学模式应用、构建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总结近年来在生物物理学大实验课程改革上的探索与实践。这些工作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重要举措,课程内容丰富具体,实践效果显著,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物理学 学科交叉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及其碳酸酐酶对石灰岩土壤系统中钙元素迁移的驱动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为 曾宪东 +2 位作者 栗茂腾 周蓬蓬 余龙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1-264,共4页
本文以微藻(莱茵衣藻)为材料,通过室内模拟石灰岩土壤系统,对接种微藻的土柱进行不同淋滤条件的处理,系统监测了淋出液的电导率、Ca2+浓度和碳酸酐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以双蒸水进行淋滤的土柱,Ca2+总淋出量在24 d时仅为以微藻培养液进... 本文以微藻(莱茵衣藻)为材料,通过室内模拟石灰岩土壤系统,对接种微藻的土柱进行不同淋滤条件的处理,系统监测了淋出液的电导率、Ca2+浓度和碳酸酐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以双蒸水进行淋滤的土柱,Ca2+总淋出量在24 d时仅为以微藻培养液进行淋滤土柱的11.9%,且淋出液碳酸酐酶的平均活性与Ca2+总淋出量间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微藻及其碳酸酐酶对石灰岩土壤系统中的Ca元素迁移有较强的驱动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探讨藻类碳酸酐酶在岩溶发育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弄清藻类及其碳酸酐酶对岩溶碳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灰岩岩溶系统 淋滤 CA2+ 碳酸酐酶 元素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微生物及其碳酸酐酶对CO_2-H_2O-碳酸盐系统中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申泰铭 邢必果 +1 位作者 李为 余龙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7-800,共4页
以从西南岩溶地区土壤中筛选出来的产碳酸酐酶(CA)的典型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为材料,研究比较了不同种类微生物及其CA对CO2-H2O-碳酸盐系统中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结果表明,实验所用的3种典型微生物均对石灰岩和白云岩有明显溶蚀作用,真... 以从西南岩溶地区土壤中筛选出来的产碳酸酐酶(CA)的典型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为材料,研究比较了不同种类微生物及其CA对CO2-H2O-碳酸盐系统中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结果表明,实验所用的3种典型微生物均对石灰岩和白云岩有明显溶蚀作用,真菌的溶蚀效果最显著,而且微生物CA对石灰岩具有明显的酶促溶蚀效果。微生物对石灰岩的溶蚀能力强于白云岩,加入石灰岩的真菌试验组中Ca2+浓度比加入白云岩的真菌试验组高8.0%,而且,真菌CA对白云岩的溶蚀能力明显强于石灰岩。上述结果为研究微生物及其CA在岩溶碳汇中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H2O-碳酸盐系统 细菌 真菌 放线菌 碳酸酐酶 溶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糖体基因序列快速鉴定产脂肪酶微生物 被引量:3
5
作者 徐莉 杨江科 +1 位作者 刘云 闫云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4-150,共7页
利用含罗丹明B的橄榄油检测平板从中国各省市油污土壤中分离、筛选产脂肪酶微生物菌株,扩增细菌的核糖体基因16S rDNA序列和真菌的ITS2序列,分析核糖体基因簇DNA,并结合形态学特征从而对产脂肪酶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核糖体基因16S ... 利用含罗丹明B的橄榄油检测平板从中国各省市油污土壤中分离、筛选产脂肪酶微生物菌株,扩增细菌的核糖体基因16S rDNA序列和真菌的ITS2序列,分析核糖体基因簇DNA,并结合形态学特征从而对产脂肪酶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核糖体基因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分离得到的产脂肪酶细菌分别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洋葱伯克霍尔德氏(Burkholderia cepacia)、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ter jurii)、嗜麦芽窄食单孢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及同源性分析表明产脂肪酶真菌分别属于黑曲酶(Aspergillus niger)、白地酶(Galactomyces geotrichum)、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guehoae)和假丝酵母(Candida sp.)。研究结果表明,核糖体基因簇的DNA分析技术为从自然界分离、鉴定产脂肪酶菌种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手段,为产脂肪酶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脂肪酶微生物 16S RDNA ITS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合曲霉发酵对夏秋茶汤品质成分和颜色的影响
6
作者 杨子玺 朱圆敏 +1 位作者 谢燕霞 余龙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135,共9页
为提升夏秋茶的经济附加值,本研究通过接种黑曲霉和米曲霉对夏秋茶汤进行单独和混合液态发酵,并详细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品质成分和颜色的变化,以及茶色素与pH、色度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单独接种黑曲霉对茶多酚和咖啡碱的降解作用最显著(... 为提升夏秋茶的经济附加值,本研究通过接种黑曲霉和米曲霉对夏秋茶汤进行单独和混合液态发酵,并详细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品质成分和颜色的变化,以及茶色素与pH、色度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单独接种黑曲霉对茶多酚和咖啡碱的降解作用最显著(P<0.05),其中,茶多酚含量减少了1261.17μg/mL,咖啡碱含量减少了61.52μg/mL;而单独接种米曲霉有助于保留更多的儿茶素和没食子酸;混合发酵有利于茶褐素的合成,48 h后茶褐素的含量高达1779.12μg/mL。感官评价和色度值的测定结果表明,曲霉发酵能够促使茶汤颜色快速转化,从浅黄色转变为深红褐色,L^(*)明显降低,而a^(*)、b^(*)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茶黄素仅与L^(*)呈显著正相关(P<0.05);茶红素同样与L^(*)呈显著正相关,但与a^(*)和b^(*)显著负相关(P<0.05);与此相反,茶褐素与L^(*)呈现显著负相关,但与a^(*)和b^(*)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茶褐素含量的增加会导致茶汤亮度降低,并增强红褐色调。此外,pH与茶褐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pH的增加有助于促进茶褐素的合成。综上,本研究为夏秋茶多样化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米曲霉 夏秋茶汤 液态发酵 品质成分 茶汤颜色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对胡萝卜渣研究现状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7
作者 杨子玺 谢燕霞 +1 位作者 金文闻 朱圆敏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97-208,共12页
胡萝卜营养价值丰富,榨汁是其主要的加工方式之一,但该过程会产生大量副产品胡萝卜渣。为促进胡萝卜渣的综合利用,本研究采用CNKI、Web of Science和CiteSpace软件,对胡萝卜渣的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全面的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胡... 胡萝卜营养价值丰富,榨汁是其主要的加工方式之一,但该过程会产生大量副产品胡萝卜渣。为促进胡萝卜渣的综合利用,本研究采用CNKI、Web of Science和CiteSpace软件,对胡萝卜渣的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全面的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胡萝卜渣的营养价值和潜在健康益处已得到广泛关注,在食品工业领域,胡萝卜渣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营养价值,还促进了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提取工艺的优化是提升胡萝卜渣中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利用效率的关键,其中,超声波辅助提取和超临界CO_(2)技术为胡萝卜渣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国际合作网络分析显示,美国、印度、波兰等国家的研究中心度较高,表明这些国家在该领域的国际合作较为紧密。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力量,需要加强与全球科研同行的合作。关键词时间线分析揭示了“胡萝卜渣”“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等在研究中持续受到关注,而“西部发展”“吸附实验”等关键词可能代表了新兴的研究点或特定技术的研究趋势。本研究为把握胡萝卜渣研究领域的热点、演进趋势以及国内外研究的差异提供了直观的视角,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渣 CITESPACE 高值化利用 国际合作 提取工艺 膳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泛菌Z09液态发酵速溶普洱茶的品质分析
8
作者 谢燕霞 朱圆敏 +3 位作者 杨子玺 许攀 施川 余龙江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5-234,共10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茶泛菌Z09液态发酵制备的速溶普洱茶品质及其相关成分。采用色差分析、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合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对3种速溶普洱茶样品(利用原料提取制备的速溶普洱茶(UIPT)、自然液态发酵制备的速溶普洱茶(NIPT)和茶泛菌Z0... 本研究旨在评估茶泛菌Z09液态发酵制备的速溶普洱茶品质及其相关成分。采用色差分析、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合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对3种速溶普洱茶样品(利用原料提取制备的速溶普洱茶(UIPT)、自然液态发酵制备的速溶普洱茶(NIPT)和茶泛菌Z09液态发酵制备的速溶普洱茶(PIPT))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茶泛菌Z09液态发酵24 h制备的PIPT具有红褐汤色、醇厚微甜口感和浓郁的花果香气,显著区别于UIPT与NIPT。此外,在PIPT中共检出29种挥发性成分,包括具有玫瑰和柑橘类油脂香气的苯乙醇和甲基壬基甲酮等物质。进一步对PIPT中的非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发现茶泛菌Z09不仅促进了茶汤中茶氨酸、儿茶素类物质的降解与转化,同时显著促进了普洱茶标志性成分茶褐素的合成,进而增加了速溶普洱茶的醇厚口感。相关性分析发现,茶氨酸、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茶褐素的合成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它们可能参与茶褐素的合成过程,而茶褐素、茶氨酸、儿茶素类物质、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总糖含量对汤色L^(*)、a^(*)、b^(*)值具有重要影响。对茶泛菌Z09进行多批次液态发酵放大生产,结果表明,经100 L液态发酵罐制备的速溶普洱茶(F-PIPT),与PIPT在汤色品质和关键成分含量方面相比有进一步的提升,且规模化生产具有可行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填补了细菌在茶叶液态发酵应用中的空白,可为高品质茶产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泛菌Z09 液态发酵 速溶普洱茶 感官品质 化学成分 茶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乌桕脂制备生物柴油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瑛 郑海 闫云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625-629,共5页
探讨了以乌桕脂为原料,叔丁醇体系利用脂肪酶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2.5 g乌桕脂中加入0.6 mL甲醇,0.75 mL叔丁醇和9%脂肪酶,50℃反应16 h,生物柴油得率为92.34%;脂肪酶回收利用10次,生物柴油得... 探讨了以乌桕脂为原料,叔丁醇体系利用脂肪酶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2.5 g乌桕脂中加入0.6 mL甲醇,0.75 mL叔丁醇和9%脂肪酶,50℃反应16 h,生物柴油得率为92.34%;脂肪酶回收利用10次,生物柴油得率仍能保持在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乌桕脂 脂肪酶 转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CA3转录因子对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于小青 杨海燕 +3 位作者 张蒙 栗茂腾 付春华 余龙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2年第3期189-193,共5页
ORCA3是一个受MeJA诱导的调控植物基础和次生代谢的转录调控因子。本文拟探讨ORCA3转录因子对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旨在为创制紫杉醇稳定高产的红豆杉细胞系,解决细胞大规模培养中紫杉醇含量低的瓶颈问题提供参考。从长春... ORCA3是一个受MeJA诱导的调控植物基础和次生代谢的转录调控因子。本文拟探讨ORCA3转录因子对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旨在为创制紫杉醇稳定高产的红豆杉细胞系,解决细胞大规模培养中紫杉醇含量低的瓶颈问题提供参考。从长春花中克隆ORCA3基因后,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入红豆杉细胞中,通过PCR、组织化学活性染色等检测法,筛选得到20余株转基因细胞系。HPLC检测转基因细胞系内紫杉醇含量表明:与阴性对照相比,转基因细胞系的紫杉醇含量增加了0.5~2.5倍,最高可达159.315μg/g。因此,ORCA3转录因子可以调控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遗传转化 ORCA3 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1Dy12^*的分离 被引量:1
11
作者 代小华 房敬业 +5 位作者 李宗瑾 刘勇 邹珂 汪越胜 常俊丽 何光源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5-328,共4页
通过SDS-PAGE分析,从云南小麦中鉴定出一个电泳迁移率比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Dy12稍快的亚基1Dy12*。利用Glu-Dy位点特异引物对1Dy12*基因编码区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1Dy12*基因全长为1980bp,编码65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表... 通过SDS-PAGE分析,从云南小麦中鉴定出一个电泳迁移率比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Dy12稍快的亚基1Dy12*。利用Glu-Dy位点特异引物对1Dy12*基因编码区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1Dy12*基因全长为1980bp,编码65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表明:与亚基1Dy12相比有3个氨基酸的差异和1个二肽(GQ)的缺失,与亚基1Dy10相比有15个氨基酸的差异、2个六肽(IGQGQQ)的插入以及1个二肽(GQ)的缺失。这表明1Dy12*亚基是一个新型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其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正在评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小麦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与转化医学应用
12
作者 凃欣 王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5期16-20,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性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自2007年,已有22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发现了超过40个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这极大地推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遗传学...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性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自2007年,已有22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发现了超过40个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这极大地推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并为未来的转化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转化医学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法制备乌桕梓油生物柴油工艺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邹晓霞 杨江科 +3 位作者 刘云 徐莉 汪小锋 闫云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37,共5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酶Novozym435和Lipozyme TLIM催化乌桕梓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SAS 9.0软件分析,获得最优工艺参数为:复合酶加入量Novozym 4352.52%、Lipozyme TLIM1.68%(基于油质量),反应温度40℃,叔丁醇加入量4... 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酶Novozym435和Lipozyme TLIM催化乌桕梓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SAS 9.0软件分析,获得最优工艺参数为:复合酶加入量Novozym 4352.52%、Lipozyme TLIM1.68%(基于油质量),反应温度40℃,叔丁醇加入量41%(基于油体积),分子筛加入量5.5%(基于油质量),醇油摩尔比5.05∶1。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的转化率高达98.72%,与回归模型预测的最优条件下生物柴油转化率97.69%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梓油 生物柴油 有机溶剂介质 复合脂肪酶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基底节钙化致病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程 徐旋 +5 位作者 李璐璐 王涛 张旻 沈璐 唐北沙 刘静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1-740,共10页
特发性基底节钙化(Idiopathic basal ganglia calcification,IBGC)俗称Fahr病,是一种以基底节及大脑其他部位钙化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遗传疾病,患者可出现运动障碍及认知、精神异常,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该病具有遗传异质性,自2012年本... 特发性基底节钙化(Idiopathic basal ganglia calcification,IBGC)俗称Fahr病,是一种以基底节及大脑其他部位钙化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遗传疾病,患者可出现运动障碍及认知、精神异常,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该病具有遗传异质性,自2012年本课题组发现第一个致病基因SLC20A2以来,现今又发现4个该病的致病基因:PDGFRB,PDGFB,ISG15和XPR1,初步将IBGC的发生机制分别与大脑局部无机磷稳态失衡、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及IFN-α/β免疫信号过度放大联系起来。文章综述了IBGC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初步探讨了不同基因导致IBGC的分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基底节钙化 SLC20A2 PDGFRB PDGFB ISG15 XP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生物在岩溶碳循环中的作用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15
作者 康卫华 程从雨 +1 位作者 李为 余龙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3-464,共12页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使岩溶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倍受关注,有关微型生物及其碳酸酐酶在岩溶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文章回顾了微型生物及其碳酸酐酶在碳酸盐岩风化以及碳酸盐岩沉积过程中的作用过程及作用机制,指出未来的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使岩溶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倍受关注,有关微型生物及其碳酸酐酶在岩溶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文章回顾了微型生物及其碳酸酐酶在碳酸盐岩风化以及碳酸盐岩沉积过程中的作用过程及作用机制,指出未来的研究需结合不同岩溶生态环境,量化微型生物及其碳酸酐酶对岩溶生态系统碳增汇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微型生物及其碳酸酐酶对岩溶碳汇的贡献、增加岩溶生态系统碳汇的能力、助力实现碳中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生物 碳酸酐酶 岩溶碳循环 碳酸盐岩风化 碳酸盐岩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自制实验设备之路 凸显学科专业特色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亚丰 杨祥良 +3 位作者 赵元弟 鲁明波 马聪 卢群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1-203,共3页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一流专业,而一流专业建设离不开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物理学大实验课程为例,针对该领域商用教学设备少、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滞后学科发展等问题,先后自制了膜片钳系统...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一流专业,而一流专业建设离不开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物理学大实验课程为例,针对该领域商用教学设备少、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滞后学科发展等问题,先后自制了膜片钳系统、视网膜电图仪、随机扫描光刺激系统以及小动物行为记录装置与光片式显微成像系统等教学仪器;并在此基础上开设了一系列新的实验项目,推进了学科的发展,使学生触及前沿技术,拓宽了实验的广度与深度,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科专业特色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物理学 自制实验设备 专业特色 学科交叉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协同催化效应的毕赤酵母全细胞催化生物柴油制备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锚 贺珧珈 +2 位作者 徐莉 张后今 闫云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403-1407,共5页
以表面共展示具协同催化效应的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CALB)与嗜热丝孢菌脂肪酶(Thermomyces lanuginosus lipase,TLL)重组毕赤酵母全细胞作为催化剂催化生物柴油制备,考察了生物柴油制备条件,并进行了初步... 以表面共展示具协同催化效应的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CALB)与嗜热丝孢菌脂肪酶(Thermomyces lanuginosus lipase,TLL)重组毕赤酵母全细胞作为催化剂催化生物柴油制备,考察了生物柴油制备条件,并进行了初步优化。结果表明,共展示CALB与TLL脂肪酶毕赤酵母全细胞在叔丁醇介质体系中可有效催化生物柴油制备。冻干酵母细胞量0.31 g/g油,醇油摩尔比4∶1,温度35℃,反应36 h,生物柴油得率达8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 嗜热丝孢菌脂肪酶 表面展示 全细胞催化剂 生物柴油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小波变换算法在生物微粒检测中的应用(英文)
18
作者 章永登 陈良怡 徐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44-1150,共7页
荧光图像的微粒检测已经成为了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介绍了一种改良的小波变换算法(improved wavelet transform,IWT),该方法实现简单,能够以很高的速度和精度来进行生物微粒的检测.IWT 源自多尺度小波乘积算法(wavelet mult... 荧光图像的微粒检测已经成为了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介绍了一种改良的小波变换算法(improved wavelet transform,IWT),该方法实现简单,能够以很高的速度和精度来进行生物微粒的检测.IWT 源自多尺度小波乘积算法(wavelet multiscale products,WMP),但它不仅解决了 WMP算法遇到的问题,而且在处理各类图像的时候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使用人工合成的图像和真实的图像来定量地分析 IWT、WMP以及多尺度方差稳定变换算法(multiscale variance stabilizing transform,MSVST)的检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IWT 在大多数情况下的检测效果比 WMP 好很多,且与更为复杂的MSVST 算法相当.此外,在处理相同图像时,IWT 的速度比 MSVST 快 20%.因此,IWT 算法能够普遍适用于各种生物微粒的自动化检测,其简单准确的特点使之成为荧光图像分析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检测 IWT WMP MSV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组生物合成基因簇发掘方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7
19
作者 赖奇龙 姚帅 +2 位作者 查毓国 白虹 宁康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3期611-627,共17页
生物合成基因簇(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BGC)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基因集合(gene set)类型。BGC普遍存在于各类生物基因组中,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代谢和调控作用。从线性结构上来说,一个BGC中的基因通常在基因组中处于相邻的位置;从基因功... 生物合成基因簇(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BGC)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基因集合(gene set)类型。BGC普遍存在于各类生物基因组中,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代谢和调控作用。从线性结构上来说,一个BGC中的基因通常在基因组中处于相邻的位置;从基因功能上来说,一个BGC中的基因通常共同负责一类通路,生成特定的化合物小分子。因此,BGC作为极具潜力的元件来源,在合成生物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然而从序列模式上来说,一个BGC中的基因数量众多且序列差异度大,很难通过序列同源性发掘新类型的BGC。因此,建立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智能发掘策略,系统性地发掘BGC并进行验证和转化研究,不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基于微生物组大数据,较全面地介绍了BGC挖掘的意义和瓶颈问题,系统性地总结了当前BGC发掘中的数据资源和挖掘方法,尤其是人工智能方法,指出了干湿结合方法对于验证新发掘BGC的重要价值,同时展示了新发掘BGC的多样性和广泛应用领域。最后,展望了结合现有BGC挖掘方法和合成生物学转化,将如何在广度和宽度方面扩展目前的合成生物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基因簇 人工智能 合成生物学 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景红娟 汪长东 +2 位作者 宋苏 甘露 何光源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7-29,共3页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更简省的方法分离培养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并且利用显微镜观察和MTT的方法,研究了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形态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对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更简省的方法分离培养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并且利用显微镜观察和MTT的方法,研究了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形态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对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麻黄碱治疗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碱 哮喘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