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儋州地区橡胶林叶面积指数月动态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帮乾 吴志祥 +7 位作者 杨川 祁栋灵 李香萍 兰国玉 谢贵水 陶忠良 孙瑞 肖向明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1-6,11,共7页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描述植被冠层结构的重要参数,它对分析橡胶光合潜力、预测产量和评估灾害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LAI-2000获得了海南儋州两院地区30个橡胶林连续2年半的LAI月动态。结果表明:(1)橡胶林LAI最小值...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描述植被冠层结构的重要参数,它对分析橡胶光合潜力、预测产量和评估灾害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LAI-2000获得了海南儋州两院地区30个橡胶林连续2年半的LAI月动态。结果表明:(1)橡胶林LAI最小值出现在1~2月的落叶季,最小值为(0.54±0.14)m^2/m^2;随后的第一篷叶抽叶期(3~4月),LAI快速增长,4月底平均值增至3以上[最大观测值为(4.48±0.82)m^2/m^2],平均占全年最大LAI的77.75%;之后增长趋于缓慢,至9月底达到年度最大值,最大观测值为(5.27±0.79)m^2/m^2。(2)LAI年际差异较大,平均LAI相差可达1以上,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际物候差和台风灾害等;(3)不同年龄的橡胶林之间LAI存在差异,在第一篷叶期间,平均LAI为老龄橡胶林(>20龄)>幼龄及初开割林(≤10龄)>中龄橡胶林(11~20龄),而在之后至落叶前期,平均LAI次序为幼龄及初开割林>老龄橡胶林>中龄橡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月动态 橡胶林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作物收获后胶园土壤肥力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金龙 吴志祥 +1 位作者 杨川 赖华英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8期1-7,16,共8页
通过对比法研究收获幼龄胶园间作作物香蕉和葛藤后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显示,除速效N含量上升外,收获香蕉、葛藤后,胶园土壤全K、全P、全N、有机质、速效K和速效P年平均含量相比空白对照均出现下降,尤以速效磷、速效钾下降最为明显。收... 通过对比法研究收获幼龄胶园间作作物香蕉和葛藤后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显示,除速效N含量上升外,收获香蕉、葛藤后,胶园土壤全K、全P、全N、有机质、速效K和速效P年平均含量相比空白对照均出现下降,尤以速效磷、速效钾下降最为明显。收获香蕉后土壤p H值和含水量变化不明显,而收获葛藤后,土壤含水量和p H值均出现下降。这说明,间作作物香蕉和葛藤被收获后易导致土壤N、P、K等养分流失,土壤肥力明显下降,为防止土壤肥力退化,应做好胶园水土保持、保留地表植被、收获间作作物后及时施加有机肥和氮磷钾等无机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胶园 收获 香蕉 葛藤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林土壤呼吸速率及其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春燕 陈秋波 +3 位作者 袁坤 李光明 杨礼富 王真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4-982,共9页
利用Li-6400光合仪研究4 a、12 a和19 a橡胶林的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微生物呼吸、根系呼吸、凋落物呼吸)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探索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呼吸速率在全天观测... 利用Li-6400光合仪研究4 a、12 a和19 a橡胶林的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微生物呼吸、根系呼吸、凋落物呼吸)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探索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呼吸速率在全天观测期间,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时刻有很大差异,但在9:00-11:00时刻的测定值均接近日均值;在不同树龄橡胶林中各组分呼吸速率日变化大小虽不一致,但均表现为凋落物呼吸速率最小。4 a、12 a和19 a橡胶林土壤呼吸速率均有明显的月变化,月均值分别是2.45、2.63和2.96 μmol m-2 s-1;最大值出现在7月和8月,最小值出现在2月和3月;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相互间差异不显著;土壤微生物呼吸占土壤呼吸的比例最高(为43.6%),根系呼吸次之(为36.1%),凋落物呼吸较小(为20.4%)。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但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从而得知海南橡胶林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壤水分与土壤呼吸速率可能没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土壤呼吸速率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CAB2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阳江华 张希财 邹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4,共7页
基于电子克隆结果,采用RT-PCR技术从橡胶树的叶片中分离到1条858 bp的cDNA。结果表明:该序列含有1个798 bp的开放读码框,将基因命名为HbCAB2;HbCAB2预测编码265个氨基酸,其中包含35个残基的叶绿体信号肽,成熟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24.66 kD... 基于电子克隆结果,采用RT-PCR技术从橡胶树的叶片中分离到1条858 bp的cDNA。结果表明:该序列含有1个798 bp的开放读码框,将基因命名为HbCAB2;HbCAB2预测编码265个氨基酸,其中包含35个残基的叶绿体信号肽,成熟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24.66 kDa、等电点为4.99;前体蛋白含有1个保守的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结构域(Chloroa_b-bind,PF00504),包含3个跨膜螺旋和2个短螺旋、1个三聚化基序以及多个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结合位点,可归为LHCB1亚类;HbCAB2与HbCAB1属于反式串联重复,两者在蛋白水平的序列相似性高达97.0%。表达分析显示,HbCAB2倾向于在叶片和雌花中表达,且其表达水平随着叶片的成熟而逐渐增加,但在衰老叶片中显著下调。此外,基因的表达还受病原侵染、干旱和低温胁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叶绿素 结合蛋白 Lhcb1 病原侵染 干旱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棕苗期叶斑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郑丽 杨兴玉 +6 位作者 谢昌平 李静 冯朝阳 曾宪海 田婉莹 沈会芳 覃新导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4-801,共8页
对采集于广东江门的油棕病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此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这是在我国属首次发现由小孢拟盘多毛孢菌引起油棕叶斑病。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 对采集于广东江门的油棕病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此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这是在我国属首次发现由小孢拟盘多毛孢菌引起油棕叶斑病。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8~30℃,p H为6.0~8.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p H为6.0~9.0。菌丝对碳源的利用效果最高为D-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对氮源的利用效率以蛋白胨最高,明显优于其他氮源,而以可溶性淀粉、D-半乳糖、D-麦芽糖、葡萄糖为碳源,分生孢子的萌发率最高,分别为94.33%、90.00%、88.33%、89.67%,四者差异不显著;以蛋白胨和硝酸钾为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率较高,分别为80.33%和7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叶斑病 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香蕉幼苗对PEG-6000模拟干旱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管利民 吴志祥 +3 位作者 张盈盈 黄承和 常春荣 黄雄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66-69,共4页
以巴西香蕉(Musa AAA Cavendish subgroup cv.Brazil)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设3个胁迫强度处理(5%、10%、15%)和3个胁迫持续时间(24、48、72 h),研究干旱胁迫下巴西香蕉幼苗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 以巴西香蕉(Musa AAA Cavendish subgroup cv.Brazil)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设3个胁迫强度处理(5%、10%、15%)和3个胁迫持续时间(24、48、72 h),研究干旱胁迫下巴西香蕉幼苗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胁迫强度和胁迫持续时间处理的香蕉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幼苗叶片脯氨酸(Pro)含量表现为PEG15%>PEG10%>PEG5%,除PEG5%胁迫24 h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为PEG15%>PEG10%>PEG5%,各处理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5%胁迫处理达最高。根系活力表现为PEG10%>PEG15%>PEG5%,PEG5%胁迫24、48、72 h处理均比对照显著增加,随后72 h处理显著下降,24 h和48 h处理下降缓慢。可见,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色含量、Pro含量、POD活性和根系活力可以作为评价香蕉幼苗抗旱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香蕉幼苗 PEG-6000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种质资源主要性状描述与数据采集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闫庆祥 李开绵 +2 位作者 黄洁 陈松笔 叶剑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6期10600-10601,10639,共3页
从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植物学和农艺学主要性状加以描述,并对其数据采集提供了依据,对实现木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的标准化和信息化,促进木薯种质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木薯 种质资源 性状 描述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橡胶林林下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纪坤 兰国玉 +1 位作者 吴志祥 谢贵水 《热带农业科学》 2012年第6期31-36,共6页
橡胶林在海南岛分布较广,是海南岛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摸清海南岛橡胶林林下植物资源概况对于了解热带橡胶林生态系统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对林下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对于提高海南省经济效益和建设国际旅游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 橡胶林在海南岛分布较广,是海南岛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摸清海南岛橡胶林林下植物资源概况对于了解热带橡胶林生态系统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对林下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对于提高海南省经济效益和建设国际旅游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海南岛不同地区橡胶林林下植物分布、种类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橡胶林林下物种资源丰富:在调查区约10 400 m2的样方中共有植物种类472种,其中药用植物382种,牧草植物40种,纤维植物35种,可食用植物22种,观赏植物13种,海南特有种7种。针对海南岛橡胶林林下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的现状,结合海南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力发展林下间作、南药产业、花卉产业和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利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橡胶林 植物资源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HbCP2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邹智 刘建汀 +1 位作者 庄美露 杨礼富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26-30,共5页
根据EST和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橡胶树的根组织中分离到1条长1056bp的cDNA,该序列包含了1 023 bp的开放读码框(ORF),17 bp的5’UTR和16 bp的3’UTR;ORF预测编码34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37.52 kD,等电点为5.25,属于液泡... 根据EST和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橡胶树的根组织中分离到1条长1056bp的cDNA,该序列包含了1 023 bp的开放读码框(ORF),17 bp的5’UTR和16 bp的3’UTR;ORF预测编码34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37.52 kD,等电点为5.25,属于液泡定位的分泌型蛋白;蛋白含有1个Inhibitor_I29和1个Peptidase_C1A结构域,隶属于木瓜蛋白酶C1家族;蛋白与蓖麻、杨树中同源蛋白的相似性均在80%以上,将基因命名为HbCP2。表达分析显示,在所分析的根、树皮、木质部、芽、叶片、叶柄和乳管等组织中,HbCP2仅在根中被检测到,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半胱氨酸蛋白酶 根特异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西部不同林龄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管利民 吴志祥 +2 位作者 周兆德 谢贵水 杨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7期13437-13440,共4页
该研究通过对海南西部不同林龄橡胶人工林土壤剖面进行有机碳含量实测,估算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4种不同林龄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为6.20~14.36 g/kg;橡胶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碳含量随土壤层的增深而逐渐减少,除33 a胶林0... 该研究通过对海南西部不同林龄橡胶人工林土壤剖面进行有机碳含量实测,估算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4种不同林龄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为6.20~14.36 g/kg;橡胶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碳含量随土壤层的增深而逐渐减少,除33 a胶林0~60cm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外,其他同一林龄橡胶人工林不同土壤层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林龄橡胶人工林在同一土壤层间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有机碳集中于0~30 cm土壤层;5、10、19和33 a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76.85、74.48、81.74和85.31 t/hm2。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凋落物量累积与分解、林龄大小和胶林经营管理是影响橡胶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蓄积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人工林 林龄 土壤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野生疣柄魔芋组培快繁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登浪 曾宪海 +5 位作者 邹积鑫 周立军 王军 吴志祥 李文 林位夫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10期67-70,共4页
为开发利用海南本地魔芋种质资源,以海南本地野生疣柄魔芋球茎顶芽为外植体,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以在0.1%Hg Cl2溶液中浸泡20 min为宜;采用MS+6-BA 3.0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培养基,较有利于从... 为开发利用海南本地魔芋种质资源,以海南本地野生疣柄魔芋球茎顶芽为外植体,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以在0.1%Hg Cl2溶液中浸泡20 min为宜;采用MS+6-BA 3.0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培养基,较有利于从顶芽基部直接诱导出丛芽,且增殖系数较高,达4.37;而丛芽分切成单芽后,在MS+NAA 0.5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活性炭1 g/L培养基上的生根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疣柄魔芋 组织培养 耐荫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TWC2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梁艳琼 黄兴 +5 位作者 吴伟怀 李锐 郑金龙 习金根 贺春萍 易克贤 《中国糖料》 2017年第6期17-22,共6页
为了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TWC2菌株活性代谢物质的产量,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拮抗甘蔗赤腐病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TWC2菌株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 为了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TWC2菌株活性代谢物质的产量,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拮抗甘蔗赤腐病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TWC2菌株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TWC2菌株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5 g/L麦芽糖,10 g/L果糖,10 g/L蛋白胨,10 g/L酵母浸出粉,1 g/L CaCl_2。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4℃,摇床转速200 r/min,发酵起始pH 6.0~6.5,接种量7%,装液量40 mL/250 mL,发酵时间为48 h。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发酵液抑制甘蔗赤腐病菌的能力较优化前提高了3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优化 甘蔗赤腐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海南岛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法比较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莉莉 陶忠良 张京红 《热带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57-61,66,共6页
应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OK)、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样条插值法(Spline)以及混合插值法(MLR)对海南岛18个长期气象观测站1979~2008年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以及年积温进行空间栅格化,并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交叉... 应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OK)、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样条插值法(Spline)以及混合插值法(MLR)对海南岛18个长期气象观测站1979~2008年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以及年积温进行空间栅格化,并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交叉检验的MAE和RMSIE的误差分析表明,MLR插值精度最高,样条插值法插值精度最低,普通克里格与反距离权重插值法插值精度接近。总体来看,混合插值法(MLR)是海南岛气象要素最优空间插值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GIS 空间插值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TWC2诱导甘蔗抗病性相关防御酶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艳琼 吴伟怀 +5 位作者 黄兴 习金根 李锐 郑金龙 贺春萍 易克贤 《中国糖料》 2018年第3期13-16,共4页
为了探讨解淀粉芽孢杆菌TWC2诱导甘蔗抗病性机理,开发有效的生防制剂,采用比色法测定了解淀粉芽孢杆菌TWC2诱导甘蔗叶片后对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5种防... 为了探讨解淀粉芽孢杆菌TWC2诱导甘蔗抗病性机理,开发有效的生防制剂,采用比色法测定了解淀粉芽孢杆菌TWC2诱导甘蔗叶片后对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5种防御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TWC2处理后的甘蔗叶片CAT、POD、SOD、PAL、PPO比未处理的显著提高;MDA含量比未处理的显著降低;且经10倍稀释液处理的甘蔗叶片中防御酶活性最高,诱导植株抗病性效果最佳。喷施TWC2稀释液可促使甘蔗抗病相关酶活性升高,诱导甘蔗植株产生系统抗性。诱导抗性可能是TWC2防治甘蔗病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解淀粉芽孢杆菌 诱导抗病性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黏剂对杯凝胶可塑度及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华强 段雯雯 +3 位作者 李文博 王岳坤 王洪振 辛振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88,95,共6页
以盐酸羟胺(HH)和OPRHAZ(OP) 2种恒黏剂对天然橡胶杯凝胶进行恒黏改性,制备恒黏橡胶。用门尼黏度仪、凝胶渗透色谱、华莱士塑性计分析盐酸羟胺和OPRHAZ对天然橡胶门尼黏度、相对分子质量、塑性初值(P0)和塑性保持率(PRI)的影响。实验结... 以盐酸羟胺(HH)和OPRHAZ(OP) 2种恒黏剂对天然橡胶杯凝胶进行恒黏改性,制备恒黏橡胶。用门尼黏度仪、凝胶渗透色谱、华莱士塑性计分析盐酸羟胺和OPRHAZ对天然橡胶门尼黏度、相对分子质量、塑性初值(P0)和塑性保持率(PRI)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 2~0. 6 phr的盐酸羟胺和0. 2~0. 6 phr的OPRHAZ都可以有效地将天然橡胶杯凝胶的门尼黏度控制在60以下,制备出恒黏胶的塑性初值(P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凝胶 盐酸羟胺 烷基酰肼化物 恒黏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赤腐病菌拮抗细菌TWC2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效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梁艳琼 唐文 +8 位作者 吴伟怀 李乐 习金根 郑肖兰 李锐 郑金龙 黄兴 贺春萍 易克贤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61-68,共8页
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引起的赤腐病是甘蔗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时可导致甘蔗产量严重损失。为探求赤腐病有效的生防措施,从热带牧草台湾草叶片上分离到一株生防菌TWC2。经形态观察、16S r DNA序列分析和生... 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引起的赤腐病是甘蔗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时可导致甘蔗产量严重损失。为探求赤腐病有效的生防措施,从热带牧草台湾草叶片上分离到一株生防菌TWC2。经形态观察、16S r 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平板对峙试验结果发现,TWC2菌株对甘蔗赤腐病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香蕉黑星病菌(Macrophoma musae)、橡胶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柱花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甘蔗环斑病菌(Leptosphaeria sacchari)、王草茎点霉叶斑病菌(Phoma herbarum)、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等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离体叶片接种试验发现,TWC2菌株对甘蔗赤腐病菌的抑制率达72.01%,盆栽试验与离体叶片接种结果一致,表明TWC2菌株对甘蔗赤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结论为开发甘蔗赤腐病生防方法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赤腐病 解淀粉芽孢杆菌 鉴定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HbCP3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智 杨礼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7,共5页
半胱氨酸蛋白酶是一类重要蛋白水解酶,其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应答。根据EST序列信息设计引物,从橡胶树的根中分离到1条1 056 bp的c DNA。该序列包含1个1 02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13 bp的5'UTR和20 bp的... 半胱氨酸蛋白酶是一类重要蛋白水解酶,其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应答。根据EST序列信息设计引物,从橡胶树的根中分离到1条1 056 bp的c DNA。该序列包含1个1 02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13 bp的5'UTR和20 bp的3'UTR。ORF预测编码34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7 350,等电点为5.24,属于液泡定位的分泌型蛋白。该蛋白含有1个Inhibitor_I29和1个Peptidase_C1A结构域,可归为木瓜蛋白酶C1家族。该蛋白与蓖麻(Ricinus communis)和杨树(Populus trichocarpa)中同源蛋白的相似性都在80%以上,将基因命名为Hb CP3。表达分析显示,在橡胶树的根、树皮、木质部、芽、叶片、叶柄和乳管等组织中,基因仅在根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半胱氨酸蛋白酶 根特异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龄胶园间种非胶树木效应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志祥 谢贵水 +5 位作者 杨川 祁栋灵 陈俊明 林位夫 李晓波 李文海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7-12,共6页
为研究新型的防风减灾栽培措施,减少风害对橡胶种植业的影响,试验设计在风害较大地区的幼龄胶园行间间种不同组合的非胶树木,研究其防护效应。研究表明:橡胶树幼龄胶园间种非胶树木,能有效减轻常风的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对强台风有抵御... 为研究新型的防风减灾栽培措施,减少风害对橡胶种植业的影响,试验设计在风害较大地区的幼龄胶园行间间种不同组合的非胶树木,研究其防护效应。研究表明:橡胶树幼龄胶园间种非胶树木,能有效减轻常风的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对强台风有抵御作用,能有效提高存树率;橡胶幼林间种非胶树木,对橡胶幼树的光合水分生理生态影响较小,间种后的橡胶幼树粗生长和高生长没有受到明显抑制。试验中不同橡胶品种间种不同非胶树木,橡胶幼树的光合水分生理生态因子、粗生长和高生长虽无显著差异,但仍表现有差异,这说明不同橡胶品系受间种的非胶树木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胶园 间种 防风效应 光合水分生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黑穗病菌和赤腐病菌双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伟怀 杨先锋 +8 位作者 梁艳琼 汪全伟 郑金龙 郑肖兰 习金根 李锐 张驰成 贺春萍 易克贤 《中国糖料》 2016年第2期1-4,共4页
目前,针对甘蔗黑穗病菌与赤腐病菌单个病菌检测体系已相继建立,但是仍然未见两个病原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在本研究中,根据黑穗病菌交配型b E基因、甘蔗赤腐病菌特异性SCAR片段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在二者单一PCR检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并... 目前,针对甘蔗黑穗病菌与赤腐病菌单个病菌检测体系已相继建立,但是仍然未见两个病原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在本研究中,根据黑穗病菌交配型b E基因、甘蔗赤腐病菌特异性SCAR片段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在二者单一PCR检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并优化可同时检测黑穗病菌和赤腐病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建立的双重PCR检测体系可从黑穗病菌与赤腐病菌样品中分别扩增出320 bp和442 bp的特异条带。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对混合模板黑穗病菌与赤腐病菌的最低检测水平量均为0.1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菌 甘蔗赤腐病菌 双重PCR 检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棕体细胞胚的诱导和次生胚的增殖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邹积鑫 潘登浪 林位夫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26-30,共5页
油棕体细胞胚的诱导是油棕体胚发生技术体系中最关键的培养过程,通过建立油棕次生胚增殖培养方法可有效地实现油棕组培苗快速的增殖繁育。本研究通过系统的对油棕体细胞胚发生及次生胚再生途径中若干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建立油棕体细胞... 油棕体细胞胚的诱导是油棕体胚发生技术体系中最关键的培养过程,通过建立油棕次生胚增殖培养方法可有效地实现油棕组培苗快速的增殖繁育。本研究通过系统的对油棕体细胞胚发生及次生胚再生途径中若干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建立油棕体细胞胚和次生胚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油棕体细胞胚再生体系在不同基因型的油棕品种内诱导率存在较大差别,其中植物外源激素二氯苯氧乙酸(2,4-D)对油棕胚诱导效果较好;油棕次生胚增殖在不同基因型的油棕品种内差异不显著,木本植物培养基(WPM)在油棕次生胚增殖中培养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体胚发生 胚状体 次生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