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肖桐 袁超 +2 位作者 卢曾奎 刘建斌 郭婷婷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79,共6页
羊病是当前我国养羊业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直接影响羊产业的发展,培育优良抗病品种可以有效解决病害问题和减少损失。本文从抗病育种技术、与羊病相关的重要基因和信号通路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羊抗病育种工作的研究进展,以期... 羊病是当前我国养羊业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直接影响羊产业的发展,培育优良抗病品种可以有效解决病害问题和减少损失。本文从抗病育种技术、与羊病相关的重要基因和信号通路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羊抗病育种工作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 育种技术 基因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什旦牦牛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2
作者 盛欣 郑文骞 +5 位作者 李鸿康 陈生梅 李瑞哲 景建武 胡广卫 马志杰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67-3776,共10页
[目的]探究阿什旦牦牛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组成。[方法]试验选取52头阿什旦牦牛(32头公牛、20头母牛),通过PCR方法扩增其线粒体DNA控制区(mitochondrion DNA D-loop,mtDNA D-loop)序列并测序,基于核苷酸序列变异探究阿什旦... [目的]探究阿什旦牦牛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组成。[方法]试验选取52头阿什旦牦牛(32头公牛、20头母牛),通过PCR方法扩增其线粒体DNA控制区(mitochondrion DNA D-loop,mtDNA D-loop)序列并测序,基于核苷酸序列变异探究阿什旦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利用5个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Y-chromosom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Y-SNP)标记(SRY4、USP9Y、UTY19、AMELY3和OFD1Y10)和1个Y染色体微卫星(Y-chromosome short tandem repeat,Y-STR)标记(INRA189),对32头阿什旦牦牛公牛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型,分析其父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组成情况。[结果](1)PCR扩增测序共获得52条阿什旦牦牛mtDNA D-loop序列,长度为617~618 bp。比对分析共检测到49个SNPs位点,包括6个单一多态位点和43个简约信息位点;根据D-loop区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29种单倍型。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阿什旦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954±0.017和0.018±0.009。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阿什旦牦牛由Mt-Ⅰ和Mt-Ⅱ2个母系遗传支系组成,其中Mt-Ⅰ为优势支系,由单倍型组A(H5、H6、H11~H14、H16~H18、H24~H27和H29)、B(H1、H3、H15和H23)和E(H2和H28)组成,占68.97%;Mt-Ⅱ支系由单倍型组C(H4、H7、H9和H21)和D(H8、H10、H19、H20和H22)组成,占31.03%。(2)基于Y-SNP和Y-STR分子标记的联合分型,在阿什旦牦牛中共确定6种Y染色体单倍型(H1Y1、H2Y1、H6Y1、H8Y1、H9Y1和H11Y2)。父系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阿什旦牦牛Y染色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742±0.049。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阿什旦牦牛6种Y染色体单倍型聚为Y1和Y2两个父系支系,占比分别为65.62%和34.38%。[结论]阿什旦牦牛拥有丰富的母系、父系遗传多样性,由2个母系支系(Mt-Ⅰ和Mt-Ⅱ)和2个父系支系(Y1和Y2)组成,与中国大多数牦牛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组成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什旦牦牛 mtDNA D-loop区 Y染色体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柴达木牛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系统发育分析
3
作者 魏旭东 刘瑞林 +9 位作者 李瑞哲 张卫忠 王启辉 赵海明 郭卫兴 许正全 尕藏当周 韩赟 雷初朝 马志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的】从全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究柴达木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与其他黄牛品种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60头柴达木牛进行重测序,获取每个个体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全序列,并从GenBank下载已公布的我国5个... 【目的】从全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究柴达木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与其他黄牛品种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60头柴达木牛进行重测序,获取每个个体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全序列,并从GenBank下载已公布的我国5个北方黄牛品种(即蒙古牛、西藏牛、哈萨克牛、延边牛和安西牛)和2个国外培育品种(荷斯坦牛和日本和牛)的共129条线粒体全基因组相应序列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柴达木牛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变异,明确其母系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遗传结构组成、母系遗传背景及与我国北方部分地方黄牛品种、国外培育品种间的遗传关系。【结果】①60头柴达木牛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共发现346个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多态位点51个,简约信息位点295个;根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37种单倍型(H1~H37)。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柴达木牛线粒体基因组单倍型多样度为(0.9810±0.0060),核苷酸多样度为(0.0033±0.0002),提示其拥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②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柴达木牛拥有普通牛和瘤牛2大母系支系,且以普通牛T支系为主,拥有T1、T2、T3、T4、I1和I2共6种亚单倍型组,提示柴达木牛拥有普通牛和瘤牛血统,有两个母系起源。③群体遗传分化分析表明,柴达木牛与蒙古牛、西藏牛、哈萨克牛、延边牛、日本和牛遗传分化程度均很弱,而与安西牛、荷斯坦牛达到中等遗传分化程度。④聚类分析显示,柴达木牛与蒙古牛聚类关系最近,与西藏牛、哈萨克牛、安西牛、延边牛聚类关系相对较近,与日本和牛、荷斯坦牛聚类关系较远,其聚类结果与分化程度基本一致。【结论】柴达木牛拥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由普通牛和瘤牛两个母系支系组成,含有T1、T2、T3、T4、I1和I2共6种亚单倍型组,推测其有2个母系起源。柴达木牛与蒙古牛亲缘关系最近,与西藏牛、哈萨克牛、延边牛、安西牛遗传关系较近,而与日本和牛、荷斯坦牛遗传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牛 MTDNA 母系起源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峻牦牛分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4
作者 吴志鹏 曹萍 +4 位作者 王贵元 李瑞哲 扎西东主 郭卫兴 马志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6-715,共10页
【目的】旨在揭示青海省天峻牦牛群体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遗传背景。【方法】利用mtDNA D-loop区序列及6个Y染色体标记(SRY4、USP9Y、UTY19、AMELY3、OFD1Y10和INRA189)对37头天峻牦牛(35♂,2♀)进行分析,探究其遗传多样性、... 【目的】旨在揭示青海省天峻牦牛群体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遗传背景。【方法】利用mtDNA D-loop区序列及6个Y染色体标记(SRY4、USP9Y、UTY19、AMELY3、OFD1Y10和INRA189)对37头天峻牦牛(35♂,2♀)进行分析,探究其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系统发育情况。【结果】(1)37头天峻牦牛mtDNA D-loop区序列(617~618 bp)比对分析共检测到29处变异位点,包括3处单一多态位点和26处简约信息位点,根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确定了12种单倍型。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其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分别达到0.836±0.045和0.011±0.005,与野牦牛及中国17个牦牛品种(群体)相比,其母系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天峻牦牛由2个母系遗传支系(Mt-Ⅰ和Mt-Ⅱ)组成,推测其拥有2个母系起源。(2)35头天峻牦牛Y-SNP和Y-STR标记联合分型中共确定了4种Y染色体单倍型(即H1Y1、H6Y1、H9Y1和H11Y2)。父系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天峻牦牛Y染色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356±0.099,父系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天峻牦牛4种Y染色体单倍型聚为2个父系支系(Y1和Y2),提示其有2个父系起源。【结论】天峻牦牛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由2个母系支系(Mt-Ⅰ和Mt-Ⅱ)和2个父系支系(Y1和Y2)组成,推测其拥有2个母系起源和2个父系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峻牦牛 mtDNA D-loop区 Y染色体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评估红景天多糖对巴克夏猪在高原环境下健康指标的调控作用
5
作者 罗丹丹 罗金婷 +2 位作者 罗璇 王磊 吴国芳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4期1-7,23,共8页
本文通过熵权法(Entropy Weight Method,EWM)研究红景天多糖(Rhodiola polysaccharide,RDP)在高原环境下对巴克夏猪健康稳态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三个维度”和23项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此对200 mg/kg RDP饲喂30 d后的健康... 本文通过熵权法(Entropy Weight Method,EWM)研究红景天多糖(Rhodiola polysaccharide,RDP)在高原环境下对巴克夏猪健康稳态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三个维度”和23项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此对200 mg/kg RDP饲喂30 d后的健康改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RDP显著提高了血液生化健康评分(增加27.3%,P=0.023),血清ALT、AST和CK等组织损伤标志物显著降低(P<0.05)。虽然体重健康评分与血液生理评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但呈改善趋势。综上所述,RDP可能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改善巴克夏猪在高原环境中的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法 红景天多糖 高原适应 巴克夏猪 健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H及其在绵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孙丽侠 卢曾奎 +2 位作者 袁超 张丹 刘建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58-3266,共9页
连续性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是基因组中的一段长纯合片段,不同长度的ROH和个体与共同祖先的亲缘背景相关联,亲缘关系越远ROH片段越短。在近交过程中,随着世代数的增加,子代个体从共同祖先遗传得到的ROH会被不断地打断重... 连续性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是基因组中的一段长纯合片段,不同长度的ROH和个体与共同祖先的亲缘背景相关联,亲缘关系越远ROH片段越短。在近交过程中,随着世代数的增加,子代个体从共同祖先遗传得到的ROH会被不断地打断重排。在整个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可以根据ROH的长短来判断个体间亲缘关系的亲近程度。ROH受种群近交、种群瓶颈、基因组特征、人工选择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会在其基因组上留下各种印记。ROH中有丰富的遗传信息,促使ROH成为研究绵羊基因组信息的新手段。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组ROH来评估近交程度和遗传多样性、推断种群结构和种群历史、筛选和鉴定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进行个体选择并追踪选择信号。因此,笔者就ROH产生原理、影响因素、检测方法及其在绵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准确制定绵羊种质资源保护策略,为ROH在绵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纯合片段(ROH) 绵羊 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牛父系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与中国北方部分黄牛品种的遗传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魏旭东 徐东辉 +5 位作者 曹萍 陈生梅 马晓慧 晁生玉 雷初朝 马志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2-953,共12页
本研究对包括25头柴达木牛在内的9个黄牛品种共计110头牛的Y染色体基因组单拷贝基因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扫描,分析其父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差异、分化状况及聚类关系。结果表明:9个品种共定义... 本研究对包括25头柴达木牛在内的9个黄牛品种共计110头牛的Y染色体基因组单拷贝基因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扫描,分析其父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差异、分化状况及聚类关系。结果表明:9个品种共定义了14种Y染色体基因组单倍型,其中在柴达木牛中确定了4种Y染色体基因组单倍型(H7、H12、H13和H14)。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柴达木牛父系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单倍型多样度为0.690±0.080),但与蒙古牛、延边牛、西藏牛和哈萨克牛相比较低。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柴达木牛父系遗传由普通牛Y1、Y2a和Y2b(亚)单倍型组组成,且以Y2b亚单倍型组为主,说明柴达木牛拥有普通牛父系起源。遗传分化结果表明,柴达木牛与蒙古牛、西藏牛之间的分化程度很低,与延边牛之间达到中等分化,与哈萨克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之间的分化程度高。聚类分析显示,柴达木牛与蒙古牛聚类关系最近,与西藏牛、延边牛聚类关系较近,而与哈萨克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聚类关系较远。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柴达木牛的父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与其他黄牛品种间的遗传关系等提供了参考,丰富了柴达木牛基因组数据库(集),为后续开展柴达木牛遗传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分子育种实践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牛 Y染色体基因组 父系遗传多样性 分化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布牦牛线粒体D_Loop区域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勇 俄广鑫 +6 位作者 信金伟 陈晓英 张强 曹涵文 姜辉 陆东祥 张成福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32,共6页
作为我国西藏重要的牦牛国家遗传资源代表性品种,斯布牦牛对藏区畜牧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价值。本研究旨在利用线粒体D_Loop区域遗传变异评估不同被毛颜色的斯布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在全部152个个体内的768 bp长度的D_Loo... 作为我国西藏重要的牦牛国家遗传资源代表性品种,斯布牦牛对藏区畜牧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价值。本研究旨在利用线粒体D_Loop区域遗传变异评估不同被毛颜色的斯布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在全部152个个体内的768 bp长度的D_Loop区域中,共发现57个多态位点,构建获得51个D_Loop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分布为0.893(黑色)~0.944(棕色),全部单倍型归属于两大系统发育分支,有12个D_Loop单倍型为两群体间共享单倍型。两群体Tajima'D和Fu's D参数均为不显著(P>0.05)且群体间遗传分歧不显著(F_(ST)=0.00409,P>0.05)。总体而言,斯布牦牛群体母系遗传多样性丰富,种群近期历史上未出现群体扩张,不同被毛颜色斯布牦牛遗传背景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对进一步明确斯布牦牛种群关系及群体遗传多样性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布牦牛 线粒体DNA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被毛颜色成年斯布牦牛生长性能比较及分子育种潜力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勇 阮鹏程 +8 位作者 俄广鑫 信金伟 张强 陈晓英 曹涵文 姜辉 鲜莉莉 陆东祥 张成福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8,共7页
斯布牦牛作为我国青藏高原重要牦牛资源,其种质资源特性挖掘与遗传改良提升对西藏牦牛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挖掘不同被毛颜色斯布牦牛类群成年阶段生长性能特点,明确重要经济性状相关联候选标记的优势基因型分布,... 斯布牦牛作为我国青藏高原重要牦牛资源,其种质资源特性挖掘与遗传改良提升对西藏牦牛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挖掘不同被毛颜色斯布牦牛类群成年阶段生长性能特点,明确重要经济性状相关联候选标记的优势基因型分布,评估斯布牦牛分子育种潜力。结果显示:5~7岁龄黑色斯布牦牛的管围及体高指标均极显著(P<0.01)高于棕色类群,群体组间体重及体斜长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棕色牦牛各年段的成年体重均值略优于黑色群体。另外,5个分布于ACSL1、MyoD1及TMEM18基因的已知与牦牛生长和泌乳等经济性状相关的标记在两个斯布牦牛类群中均存在较高比例的优势基因型,特别是TMEM18_C4447T和MyoD1_C1710T位点。两个斯布牦牛群体内各位点均未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表明斯布牦牛群体在历史上尚未经历强烈的关于经济性状的人工选择。本研究明确了不同被毛颜色斯布牦牛成年生长特性,解析了一系列经济性状相关遗传标记在斯布牦牛种群内的育种潜力,为探索斯布牦牛适时出栏技术及提升斯布牦牛选育进程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布牦牛 被毛颜色 生长性能 遗传标记 优势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4个牦牛群体父系遗传分子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萍 李瑞哲 +7 位作者 陈生梅 薛斌 韩生兰 梅萨 达桑 才加 孙永刚 马志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48-3957,共10页
【目的】探究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牦牛的父系起源、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水平以及分化状况。【方法】通过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分型,利用5个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Y-SNPs)标记(SRY4、USP9Y、UTY19、AMELY3和OFD1Y10)和1个... 【目的】探究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牦牛的父系起源、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水平以及分化状况。【方法】通过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分型,利用5个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Y-SNPs)标记(SRY4、USP9Y、UTY19、AMELY3和OFD1Y10)和1个Y染色体微卫星(Y-STR)标记(INRA189)对玛多、久治、甘德、班玛4个牦牛群体共144头牦牛个体进行父系遗传分析。通过软件计算单倍型多样度(Hd)和群体间固定分化指数(Fst),评估各牦牛群体的父系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利用Mega 5.05和Network 10.1软件分别构建UPGMA树状图和网络中介图,探究各牦牛群体间的父系遗传关系和群体结构组成。【结果】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4个牦牛群体中共鉴定出7种Y染色体单倍型。玛多、久治、甘德、班玛牦牛群体分别鉴定出6、4、4、4种单倍型。玛多、班玛牦牛群体中分别检测到2种(H2Y1和H3Y1)和1种(H7Y1)特有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4个牦牛群体的父系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Hd=0.506),其中玛多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高(Hd=0.632),甘德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低(Hd=0.324)。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除班玛牦牛与甘德、玛多牦牛群体间均呈中等遗传分化外(0.05<Fst<0.15),其他牦牛群体间分化程度均较弱(0<Fst<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个牦牛群体明显地聚为2类,其中久治、玛多牦牛群体最先聚在一起,再与甘德牦牛群体聚为一类,而班玛牦牛群体单独为一类。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除班玛牦牛群体由1个父系支系(Y1)组成外,其他3个牦牛群体均由2个父系支系(Y1和Y2)组成。【结论】本研究基于Y染色体分子标记初步揭示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4个牦牛群体的父系遗传多样性、分化程度和群体遗传结构,4个牦牛群体拥有较为丰富的父系遗传多样性,存在2个父系起源;群体间父系遗传分化程度较弱,但父系遗传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当地牦牛遗传资源的保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遗传多样性 父系起源 群体结构 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 Y染色体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牦牛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道宁 王佟 +4 位作者 马晓明 张德荣 欧杰次仁 洛桑顿珠 梁春年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3,共5页
采集西藏地区5个牦牛类群(西藏高山牦牛,类乌齐牦牛,帕里牦牛,斯布牦牛,娘亚牦牛)共49头牦牛的血样,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西藏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SNP变异检测结果表... 采集西藏地区5个牦牛类群(西藏高山牦牛,类乌齐牦牛,帕里牦牛,斯布牦牛,娘亚牦牛)共49头牦牛的血样,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西藏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SNP变异检测结果表明,经过滤后得到7655923个SNP位点;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西藏地区不同牦牛群体之间的基因杂合度差异并不显著,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杂合度下降现象,类乌齐牦牛的观测杂合度最高,为0.3364;群体结构分析发现,5个牦牛类群之间存在基因交流现象。说明目前西藏牦牛各群体整体存在遗传多样性下降的潜在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群体保种工作,以确保不同品种资源的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P分子育种标记与肠道菌群互作研究进展
12
作者 贾倩茹 张良志 +3 位作者 田甜 王磊 张世彦 吴国芳 《猪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6-18,6,共4页
中国拥有丰富的地方猪种资源,地方猪种作为宝贵的遗传资源,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畜产品品质升级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国在1978年后开始大量引进国外猪种生产瘦肉型商品猪,导致我国很多优秀地方猪种处于... 中国拥有丰富的地方猪种资源,地方猪种作为宝贵的遗传资源,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畜产品品质升级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国在1978年后开始大量引进国外猪种生产瘦肉型商品猪,导致我国很多优秀地方猪种处于品种保种数量少或濒临灭绝的状态。与引进猪种相比,我国地方猪种普遍具有产仔多、肉质好、耐粗饲等优点,且肉质具有肉色鲜红、系水力强、肌内脂肪含量高等特点,符合当前人们对于“高端肉”的要求。但许多地方猪的生长速度慢、育肥周期长等缺陷是其保种保育和推广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猪种 瘦肉型商品猪 畜产品品质 肌内脂肪含量 育肥周期 分子育种 遗传资源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育种技术在牦牛育种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振宇 梁春年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10期31-41,共11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分子育种技术在动物育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该文主要探讨了分子育种技术在牦牛育种中的应用,简述分子育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选择和基因编辑等,详细介绍了分子...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分子育种技术在动物育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该文主要探讨了分子育种技术在牦牛育种中的应用,简述分子育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选择和基因编辑等,详细介绍了分子育种技术在牦牛遗传改良、品种选育和抗病力提高等方面的应用实例,为我国牦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为提高牦牛育种效率、促进品种改良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育种技术 牦牛育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不同地区高原型藏羊毛纤维品质分析
14
作者 马玉红 马世科 +3 位作者 孙武 金夏阳 许艳丽 赛迪古丽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4期48-49,64,共3页
为选育青海高品质绒毛藏羊,选取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102只高原型藏羊,检测毛绒洗净率、绒毛含量、细度、长度、色度和抗压缩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两地藏羊毛绒在细度和长度方面有显著差异,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均具有... 为选育青海高品质绒毛藏羊,选取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102只高原型藏羊,检测毛绒洗净率、绒毛含量、细度、长度、色度和抗压缩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两地藏羊毛绒在细度和长度方面有显著差异,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均具有洗净率高、粗毛和绒毛比例适中、毛纤维细长、白度高且弹性好、有光泽等特性,是地毯毛的优质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羊 羊毛特征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饲料添加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影响的Meta分析
15
作者 黄伟华 孙武 +1 位作者 金夏阳 马世科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4期11-16,共6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Meta分析评估抗菌肽饲料添加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通过筛选共纳入14篇文献35个对照研究,收集35份实验组(抗菌肽添加剂)和14份对照组(基础日粮)的动物生产数据,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合并效应量后结果的稳定性并用漏斗图... 本研究旨在利用Meta分析评估抗菌肽饲料添加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通过筛选共纳入14篇文献35个对照研究,收集35份实验组(抗菌肽添加剂)和14份对照组(基础日粮)的动物生产数据,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合并效应量后结果的稳定性并用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肽添加剂可以显著增加平均日增重(ADG)(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F/G)(P<0.05),但对平均日采食量(ADFI)无影响(P>0.05),由此推断抗菌肽饲料添加剂显著提高了肉鸡的生长性能。漏斗图分析表明研究仅存在少量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表明分析结果稳定可靠,建议在肉鸡生产中适当添加抗菌肽饲料添加剂。本次Meta分析可为我国肉鸡生产及抗菌肽研发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META分析 生长性能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模式发酵菜籽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激素水平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朋 姚有莉 +6 位作者 王永奔 卢博雨 杨兆馨 张剑搏 吴国芳 罗璇 王磊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0-1672,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模式发酵菜籽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激素水平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选取15 kg左右的健康同月龄育肥猪72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饲粮+10%未发酵菜籽粕,益生菌...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模式发酵菜籽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激素水平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选取15 kg左右的健康同月龄育肥猪72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饲粮+10%未发酵菜籽粕,益生菌发酵组(FG组)饲喂基础饲粮+10%复合益生菌发酵菜籽粕,菌酶协同发酵组(MPG组)饲喂基础饲粮+10%菌酶协同发酵菜籽粕。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FG组和MPG组育肥猪的初始体重、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FG组和MPG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FG组和MPG组血清生长激素与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MPG组血清神经肽含量显著高于FG组和CK组(P<0.05)。微生物分析表明,饲喂发酵饲料可显著提高粪便微生物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P<0.05),但在第60天,与CK组相比,MPG组粪便微生物中厚壁菌门和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益生菌发酵菜籽粕和菌酶协同发酵菜籽粕替代部分基础饲粮不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同时可提高育肥猪免疫力和激素水平,改善育肥猪肠道微生物结构,促进有益菌的定植。考虑育肥猪养殖成本,应采用复合益生菌发酵菜籽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肥猪 复合益生菌 发酵菜籽粕 生长性能 免疫 粪便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瘤胃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17
作者 王永奔 卢博雨 +5 位作者 张朋 姚有莉 吴国芳 张剑搏 罗璇 王磊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667-5680,共14页
本试验旨在从牦牛瘤胃中筛选鉴定高纤维素酶活性益生菌,为其后续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中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采用LB-羧甲基纤维素固体培养基和刚果红染色法分离初筛产纤维素酶细菌,然后采用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复筛获得高纤维素酶活... 本试验旨在从牦牛瘤胃中筛选鉴定高纤维素酶活性益生菌,为其后续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中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采用LB-羧甲基纤维素固体培养基和刚果红染色法分离初筛产纤维素酶细菌,然后采用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复筛获得高纤维素酶活性细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和益生性鉴定以及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表明:1)试验共筛选获得10株具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菌,其中5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3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2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2)菌株YR3.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外切葡聚糖酶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分别为78.09和54.69 U/mL。3)除了少数菌株耐受四环素和红霉素外,多数菌株对8种抗生素均敏感,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10株菌均不含ace、gelE和cylA毒力因子基因;菌株YR3.2的表面疏水率和自凝集率最高,分别为97.55%和80.84%。4)菌株YR3.2产酶条件最佳组合为初始pH 7.0、时间36 h、温度35℃,此条件下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为72.78 U/mL;液态发酵7 d,油菜秸秆和燕麦秸秆损失率分别为18.52%和23.34%。综上所述,菌株YR3.2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性和益生特性,可作为候选菌株在饲草料加工和动物养殖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瘤胃 纤维素降解菌 纤维素酶 益生特性 产酶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_(1)的毒性机理、检测及脱毒方法研究进展
18
作者 贾克江 吴国芳 +2 位作者 张剑搏 罗璇 王磊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54-3964,共11页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食品和饲料中,对人畜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目前已成为食品和饲料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是众多霉菌毒素中危害最大的一...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食品和饲料中,对人畜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目前已成为食品和饲料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是众多霉菌毒素中危害最大的一种,对于人和动物机体具有高毒性和强致癌性,其毒性主要包括肝脏毒性、神经毒性、肠道毒性、免疫毒性和生殖毒性等。如何对黄曲霉毒素B_(1)进行有效检测和脱毒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传统的检测方法如色谱法或免疫分析法长期以来有着广泛的适用性,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新型的检测方法被开发,并具备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在脱毒方面,相较于物理和化学脱毒法,生物脱毒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具有更好的应用潜力。笔者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对黄曲霉毒素B_(1)的毒性机理、检测方法和脱毒方法进行全面综述,探讨不同检测和脱毒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评估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黄曲霉毒素B_(1)的研究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有效减少黄曲霉毒素对人畜健康的威胁,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理化性质 毒性机理 检测方法 脱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TMEM182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
19
作者 张明昊 王佟 +5 位作者 包鹏甲 黄纯 于沁冉 邓婧瑛 褚敏 阎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9,共8页
为研究家牦牛TMEM182基因的生物学结构和功能,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试验以家牦牛肌肉组织cDNA为模板,克隆TMEM182基因的CDS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测定了该基因在牦牛心、肝、脾、肺、肾、脂肪、肌肉以及睾丸中的表达... 为研究家牦牛TMEM182基因的生物学结构和功能,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试验以家牦牛肌肉组织cDNA为模板,克隆TMEM182基因的CDS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测定了该基因在牦牛心、肝、脾、肺、肾、脂肪、肌肉以及睾丸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家牦牛TMEM182基因CDS区序列长690 bp,编码299个氨基酸;核苷酸相似性比对发现,家牦牛与野牦牛的同源性最高,为99.7%,与猕猴的同源性最低,为85.9%;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家牦牛TMEM182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6.48,为轻微酸性跨膜的疏水蛋白,主要分布于内质网中;同时,该蛋白存在12个潜在磷酸化位点和4个糖基化位点;其二级结构主要为无规则卷曲,与TM6SF1、MCTP2、TSPAN33和CDH15等蛋白存在主要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TMEM182基因在家牦牛被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睾丸、肌肉和脂肪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牦牛 TMEM182基因 克隆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FABP4和FABP5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和组织表达分析
20
作者 张梦帆 洛桑顿珠 +7 位作者 喇永福 任稳稳 马晓明 张强 卓玛次仁 尼玛加措 平措占堆 梁春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7,共9页
【目的】探究FABP4和FABP5基因对牦牛脂肪酸的调控机制,提升牦牛肉品质。【方法】采用RT-PCR扩增牦牛FABP4和FABP5基因CDS序列,利用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MEGA7.0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其同源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A... 【目的】探究FABP4和FABP5基因对牦牛脂肪酸的调控机制,提升牦牛肉品质。【方法】采用RT-PCR扩增牦牛FABP4和FABP5基因CDS序列,利用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MEGA7.0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其同源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ABP4和FABP5基因在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脂肪、肌肉和十二指肠中的表达水平,探究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牦牛FABP4、FABP5基因CDS序列全长分别为393和408 bp,分别编码130和135个氨基酸,基于FABP4和FABP5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均显示,牦牛与美洲野牛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牛,与鸡的亲缘关系较远。FABP4和FABP5蛋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推测其不是分泌蛋白,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牦牛FABP4、FABP5氨基酸序列分别存在16和17个磷酸化位点,均以苏氨酸磷酸化位点为主;牦牛FABP4和FABP5蛋白均与PPARG、GOT2间存在互作关系,且其相互间存在互作关系。KEGG富集结果发现,FABP4和FABP5共同富集在PPAR信号通路上。FABP4和FABP5基因在牦牛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脂肪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结论】克隆了牦牛FABP4和FABP5基因,明确了其分子特征。牦牛FABP4和FABP5基因在脂肪组织中高表达,与脂肪的沉积和代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FABP4基因 FABP5基因 肉品质 脂肪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