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集水型生态农业分析 被引量:48
1
作者 李凤民 徐进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简介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阐述了集水型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旱地农业中应用的重要性,指出改善土壤水分是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集水型生态农业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半干旱地区 集水型生态农业 集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地膜覆盖的土壤生态效应 被引量:128
2
作者 李世清 李东方 +3 位作者 李凤民 白红英 凌莉 王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1-29,共9页
 在年降水量415m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和年降水量632mm的黄土高原南部红油土上,分别以春小麦和冬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地膜覆盖(春小麦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30d、覆膜60d和全程覆膜4个水平;冬小麦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75d...  在年降水量415m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和年降水量632mm的黄土高原南部红油土上,分别以春小麦和冬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地膜覆盖(春小麦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30d、覆膜60d和全程覆膜4个水平;冬小麦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75d、覆膜150d和全程覆膜4个水平)和施氮(春小麦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75kg2个水平;冬小麦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225kg2个水平)对土壤水分、温度、氮素有效性、土壤中CO2和N2O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年的春小麦试验中,覆膜对2m深土层的贮水量基本没有影响,但能显著提高0~20cm土层的含水量;覆膜对5cm土层土壤温度的影响呈"U"型变化,即在作物生长前期和后期影响显著,中期影响较小;覆膜后虽然土壤微生物体氮有下降趋势,但由于覆膜能够增加土壤呼吸和有机氮的矿化,从而显著影响收获后0~100cm土层中NO-3-N的累积。从2个施氮水平和底墒平均值看,1999年覆膜30,60d和全程覆膜(126d)处理土层中累积的NO-3-N分别比不覆膜的对照增加-23.0,-10.1和49.7kg/hm2;2000年覆膜30,60d和全程覆膜处理土层中累积的NO-3-N分别比不覆膜的对照增加4.6,-5.0和8.2kg/hm2。可见,全生育期覆膜能够显著增加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中的残留NO-3-N。不同覆膜进程对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中的矿质氮,特别是N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农田 生态系统 地膜覆盖 土壤生态效应 黄绵土 年降水量 大田试验 累积量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高原集水高效旱地农业的发展 被引量:124
3
作者 李凤民 王静 赵松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59-264,共6页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传统水土保持型农业的发展已有数十年的历程,已基本趋于成熟,但对水肥热的菌控能力很低,难于发展高附加值作物生产,因此生产效益低下,难以走上良性怅的轨道,不能解决目前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近几年来的探索,认...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传统水土保持型农业的发展已有数十年的历程,已基本趋于成熟,但对水肥热的菌控能力很低,难于发展高附加值作物生产,因此生产效益低下,难以走上良性怅的轨道,不能解决目前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近几年来的探索,认为,在不上保持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雨养农业最有效的途径不是人工富集天然降水,将富集的降水用于农业生产,可以大大大提高降水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这就是集水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降水利用 旱地农业 集水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地膜覆盖模式和施氮对小麦产量和氮效率的效应 被引量:34
4
作者 沈新磊 黄思光 +3 位作者 王俊 凌莉 李世清 李凤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4,共14页
在年降水量 4 15 m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和年降水量 6 32 mm的黄土高原南部红油土上 ,分别以春小麦和冬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了地膜覆盖 (春小麦设不覆膜、播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 ;冬小麦设不覆膜、播后覆膜... 在年降水量 4 15 m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和年降水量 6 32 mm的黄土高原南部红油土上 ,分别以春小麦和冬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了地膜覆盖 (春小麦设不覆膜、播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 ;冬小麦设不覆膜、播后覆膜 75 d、覆膜 15 0 d和全程覆膜等 4个水平 )和施氮 (春小麦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75 kg,冬小麦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 2 2 5 kg2个水平 )对小麦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覆膜对春小麦产量和吸氮量的效应因底墒、施氮、覆膜进程和生育期降雨量而异。在湿润年份 (1999年 ) ,无论施氮与否 ,在低底墒时 ,各种覆膜处理的籽粒、茎叶和干物质产量较不覆膜处理虽有增加 ,但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在高底墒时 ,不管是籽粒 ,还是干物质 ,以覆膜 6 0 d最大 ,以不覆膜最低 ,但不覆膜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间差异并不显著。氮肥肥效也因底墒和覆膜进程而异 :低底墒不覆膜和覆膜 30 d的氮肥增产效果最显著 ,但随着覆膜进程的进一步延长 ,氮肥效果下降 ;高底墒时以覆膜 30 d氮肥增产效果最高 ,不覆膜最低。在极端干旱年份 (2 0 0 0年 ) ,地膜覆盖显著影响地上部分生物量 :在低底墒不施氮条件下 ,以覆膜 30 d效果最明显 ,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效果依次递减 ,不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模式 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 地膜覆盖 小麦 产量 氮效率 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覆膜进程和施肥对春小麦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任书杰 李世清 +2 位作者 王俊 凌莉 李凤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在年降水量 4 15 m 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上 ,以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了地膜覆盖 (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 )和施氮 (设不施氮和施氮 75 kg/hm2 )对春小麦耗水量和水分利... 在年降水量 4 15 m 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上 ,以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了地膜覆盖 (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 )和施氮 (设不施氮和施氮 75 kg/hm2 )对春小麦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对春小麦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与底墒和覆膜进程有关。增加底墒和施肥 ,春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显著增加。高底墒处理的平均耗水量 (32 7.7m m)比低底墒(2 85 .4 mm)高 4 2 .3m m,差异达显著水平 (P<0 .0 5 ) ;施氮后 ,耗水量也显著增加 ,不施氮时 ,平均耗水量为2 99.0 m m,施氮后平均为 314 .1mm,施氮比不施氮增加 15 .1m m。在降水相对丰富年份 ,对低底墒处理 ,不同覆膜进程对春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没有显著影响 ,而对高底墒处理 ,覆膜 30 d和 6 0 d作物全生育期耗水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全程覆膜 ,但覆膜 30 d和 6 0 d间、全程覆膜和不覆膜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因此在降水丰富年份 ,全程覆膜并没有使作物全生育期耗水量减少 ,同时也并没有使作物收获后的残留底墒增加。从总体上看 ,覆膜处理比底墒和施肥对作物耗水量的影响小。无论是用地上干物质计算 ,还是用籽粒计算 ,施氮后水分利用效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春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耗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水肥条件对作物生态位适宜度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自珍 李文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8-33,共6页
将生态位理论引进作物生长系统研究中,探讨了作物生态位适宜度的内涵,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并依据大田水肥控制实验,对作物生态位适宜度值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分梯度上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作物生态位适宜度值呈上升趋势;适... 将生态位理论引进作物生长系统研究中,探讨了作物生态位适宜度的内涵,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并依据大田水肥控制实验,对作物生态位适宜度值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分梯度上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作物生态位适宜度值呈上升趋势;适量施肥和播种后地膜覆盖均有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适宜度值和增加产量的效果。其中平水条件下施低肥、中肥和高肥,比不施肥样区的叶面积指数最大值分别增加了43.5%、80.7%和88.8%;适宜度值分别提高了6.4%、17.9%和23.0%;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25.0%、69.9%和90.9%。地膜覆盖30d和50d,作物适宜度值上升了13.9%和17.7%,作物产量增加了55.3%和70.3%。作物产量与其适宜度值之间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半干旱区农田 水肥条件 作物生态位适宜度 产量 水分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作物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及水肥调控试验结果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林红 李自珍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以半干旱区主要农作物春小麦为研究对象,扩展了Hutchinson的n维超体积的生态位概念,给出生态位适宜度的数学定义,即定义生态位适宜度为生物种的现实资源位与最适生态位之间的贴近度.并利用几何贴近度的概念,建立了作物... 以半干旱区主要农作物春小麦为研究对象,扩展了Hutchinson的n维超体积的生态位概念,给出生态位适宜度的数学定义,即定义生态位适宜度为生物种的现实资源位与最适生态位之间的贴近度.并利用几何贴近度的概念,建立了作物生态位适宜度的一种新模型.依据水肥调控试验结果所作计算表明:在水分梯度上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作物生态位适宜度值呈上升趋势;旱地适量施肥和播种后地膜覆盖都具有增加其适宜度的效应,采用地膜覆盖20d和40d,作物适宜度值分别增加6.5%和12.6%,作物产量增加10%和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生态位适宜度 水分 土壤养分 调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条件下春小麦种群不整齐性动态及其水分生理生态基础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冬秀 王根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54-258,共5页
在黄土高原半干时生态条件下设置了低、中、高3个密度梯度的以水为限制因子的实验,各密度种群个体重量分布偏倚度(G)随时间的延续而增大,增大的幅度随密度增高而上升,在此基础之上,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自然条件,对竞争中不同大... 在黄土高原半干时生态条件下设置了低、中、高3个密度梯度的以水为限制因子的实验,各密度种群个体重量分布偏倚度(G)随时间的延续而增大,增大的幅度随密度增高而上升,在此基础之上,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自然条件,对竞争中不同大小个体之间的关生理生态指标进行测定与比较,发现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对有限水资源的争夺性利用相邻的不同大小个体之间吸水能力差异迅速增 大,竞争使不同大小邻体的根系吸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不整齐性 竞争 循环反映 水分亏缺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春小麦开花不育的生态学机理 被引量:1
9
作者 段舜山 赵松岭 姜新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21-125,共5页
1993—1994年在半干旱地区的甘肃省定西县唐家堡旱川台地上,于开花初期对春小麦分别进行了不同程度剪叶、间苗、浇水和去除不同部位上小穗及小花处理;观察分析了分别在源控制和库控制条件下春小麦的实际开花数和最终结实数,... 1993—1994年在半干旱地区的甘肃省定西县唐家堡旱川台地上,于开花初期对春小麦分别进行了不同程度剪叶、间苗、浇水和去除不同部位上小穗及小花处理;观察分析了分别在源控制和库控制条件下春小麦的实际开花数和最终结实数,进而计算结实率和花退化率。试验得出,不同处理完全花的结实率变动在79.02%—92.89%之间,部分处理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春小麦的歼花结实率并非一个常数;(2)开花结实率的波动变化与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有一定相关性;(3)春小麦穗部不同小花以及籽粒之间似存在着同胞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花不育 半干旱区 同胞竞争 春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系统思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培栋 潘效仁 +1 位作者 孟维国 史桂萍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4-166,170,共4页
就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大力推广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从其系统构成、特色以及对认识系统应持的科学态度作一初步探讨。图 2 ,参 6。
关键词 “四位一体” 生态农业 系统构成 模式 北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半干旱地区农业持续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培栋 张楠 胡华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8年第4期58-61,共4页
在我国2.2×106km2的半干旱区,水分匮缺是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但却并非是唯一因素,要获得该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还必须充分注重能源和各类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平衡的综合维护。农户庭院经济的充分发展... 在我国2.2×106km2的半干旱区,水分匮缺是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但却并非是唯一因素,要获得该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还必须充分注重能源和各类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平衡的综合维护。农户庭院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就该区农业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并在近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半干旱地区庭院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庭院经济 发展模式 农业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不同地膜覆盖时期对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76
12
作者 李世清 李凤民 +1 位作者 宋秋华 王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519-1526,共8页
在年降水量 4 1 5 mm的半干旱地区黄绵土上 ,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地膜覆盖 (包括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 0 d、覆膜 60 d和全程覆膜 )对土壤水分、温度和氮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膜对 2 m土层贮水量基本没有影响 ... 在年降水量 4 1 5 mm的半干旱地区黄绵土上 ,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地膜覆盖 (包括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 0 d、覆膜 60 d和全程覆膜 )对土壤水分、温度和氮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膜对 2 m土层贮水量基本没有影响 ,能显著提高 0~ 2 0 cm土层的含水量 ;覆膜对 5 cm处土壤温度的影响呈“U”型变化 ,即在作物生长前期和后期影响显著 ,中期影响较小 ;覆膜能增加土壤呼吸和有机氮的矿化 ,因而显著影响土壤剖面中 NO- 3-N的累积 :表现为在收获时覆膜 3 0 d和 60 d处理剖面中 NO- 3-N的累积明显下降 ,而全程覆膜处理剖面中 NO- 3-N的累积显著增加 ,在覆膜的基础上施用氮肥 ,这种作用会更加突出。显然全程覆膜易造成有机质的大量矿化和 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土壤 地膜覆盖时期 土壤养分 土壤氮素 有效性 半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恢复的条件价值评估 被引量:194
13
作者 张志强 徐中民 +1 位作者 程国栋 苏志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85-893,共9页
以当前国际上流行的衡量环境物品经济价值的重要方法——条件价值评估法 ( CVM) ,针对黑河流域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恶化的现状 ,以支付卡的方法设计了 70 0份调查问卷 ,调查了黑河流域居民对恢复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 ( WTP)。... 以当前国际上流行的衡量环境物品经济价值的重要方法——条件价值评估法 ( CVM) ,针对黑河流域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恶化的现状 ,以支付卡的方法设计了 70 0份调查问卷 ,调查了黑河流域居民对恢复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 ( WTP)。结果表明 ,黑河流域 96 .6 %的居民家庭对恢复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存在支付意愿。对支付卡数据的非参数估计结果表明 ,黑河流域居民家庭对恢复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平均最大支付意愿每户每年在 4 5 .9~ 6 8.3元之间。支付卡数据的参数估计分析表明 ,黑河流域居民家庭对恢复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平均最大支付意愿每户每年为5 3.35元。按黑河流域现有家庭数量计算 ,恢复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效益每年至少在 2 2 4 6 .2 8× 1 0 4 元以上。由于恢复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效应 ,因此 ,仅就黑河流域居民家庭数量估计的恢复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张掖地区 生态系统服务 条件价值评估法 支付意愿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膜垄和土垄的集雨效率和不同集雨时期土壤水分比较 被引量:65
14
作者 王琦 张恩和 李凤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816-1819,共4页
于 2 0 0 2年 4月~ 8月在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榆中试验站进行研究 ,在平地上形成沟垄相间的微地形 ,采用 3种沟垄比和两种下垫面材料 ,垄作为径流区 ,沟作为集水区 (沟内不种任何作物 )。采用平均产流率法分析了不同垄型集水面的集水... 于 2 0 0 2年 4月~ 8月在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榆中试验站进行研究 ,在平地上形成沟垄相间的微地形 ,采用 3种沟垄比和两种下垫面材料 ,垄作为径流区 ,沟作为集水区 (沟内不种任何作物 )。采用平均产流率法分析了不同垄型集水面的集水效率 ,结果表明 ,膜垄的平均集水效率为 90 % ,土垄的平均集水效率为 16 .8% ;通过对不同垄型集水面垄中、沟边、沟中的土壤水分进行比较发现 ,对于膜垄在集雨的各个时期沟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垄中 ,沟边的土壤含水量介于沟中和垄中土壤含水量两者之间。如 7月 14日测定 ,沟中、沟边和垄中 0~ 2 0 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 10 .39%、10 .2 4 %和 9.4 2 % ;对于土垄 ,在集雨前期和集雨中期 ,沟中和沟边的土壤含水量相差不大 ,沟中和沟边的土壤含水量均低于垄中的土壤含水量 ,表现出和膜垄完全不一样的特性 ,如 7月 14日测定 ,沟中、沟边和垄中 0~ 12 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 8.98%、8.6 8%和 10 .0 3% ,在集雨后期 ,沟边和沟中的土壤含水量大于垄中土壤含水量 ,如 8月 13日测定 ,沟中、沟边和垄中 0~ 12 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 9.76 % A、9.38% B和 7.94 % C,该试验表明土垄在集雨后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垄 土垄 集雨效率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供水对半干旱区旱地春小麦水分亏缺的补偿效应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魏虹 林魁 +3 位作者 李凤民 赵松岭 张荣 原保中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21-126,共6页
大田试验设11个水分处理,包括不灌溉(对照)和灌1、2次水,灌溉时期分别为春小麦三叶期、拔节期、抽穗期和开花期.试验结果表明:三叶期灌溉的4个处理消除了苗期水分亏缺,通过提高小穗数和穗粒数而明显增产.说明在半干旱旱地... 大田试验设11个水分处理,包括不灌溉(对照)和灌1、2次水,灌溉时期分别为春小麦三叶期、拔节期、抽穗期和开花期.试验结果表明:三叶期灌溉的4个处理消除了苗期水分亏缺,通过提高小穗数和穗粒数而明显增产.说明在半干旱旱地农业区,当土壤水分不足,降水偏少时应提前到春小麦苗期灌溉,而非拔节—抽穗期(小麦生理需水关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春小麦 灌溉 水分亏缺 补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春小麦地膜覆盖研究概述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小兰 李世清 +1 位作者 王俊 宋秋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98-206,共9页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春小麦上进行的地膜覆盖试验表明 ,地膜覆盖通过改善耕层土壤生态环境条件 ,即通过改善水、热状况 ,活化土壤养分 ,对提高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 ,实现粮食增产具有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发现 ,不...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春小麦上进行的地膜覆盖试验表明 ,地膜覆盖通过改善耕层土壤生态环境条件 ,即通过改善水、热状况 ,活化土壤养分 ,对提高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 ,实现粮食增产具有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发现 ,不合理的长期全生育期地膜覆盖 ,因在作物生长前期和中期覆膜作物较不覆膜作物生长好 ,覆膜作物在生长期水分蒸腾损失严重 ,土壤水分的蒸散 (蒸发 +蒸腾 )损失远比不覆膜土壤严重 ,在作物生长后期降水少或没有补充灌溉时 ,会产生严重的水分胁迫现象 ,显著抑制小穗分化和灌浆 ,最终导致收获指数和产量下降 ;同时 ,地膜覆盖的增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耗竭土壤肥力 ,特别是有机物质为代价的。因此 ,不正确的地膜覆盖 (如全生育期的地膜覆盖 ) ,不仅有时起不到显著的增产作用 ,而且易造成土壤养分 ,特别是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和损失 ,肥料利用效率降低 ,土壤生态条件恶化 ,肥力下降 ,难以持续高产。因此在确定地膜覆盖范式时 ,必须要考虑底墒、作物生育期降水、地膜覆盖的阶段性和氮肥的施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地膜覆盖 研究进展 半干旱地区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区盐碱地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分离及部分特性研究 被引量:76
17
作者 姚拓 龙瑞军 +1 位作者 王刚 胡自治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4-448,共5页
结合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 ,利用乙炔还原等方法对兰州地区盐碱地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进行分离和固氮酶活性、溶磷性、分泌植物激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从小麦根际分离获得的 12株联合固氮菌株固氮酶活性差异较大 (C2 H4,12 4 6... 结合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 ,利用乙炔还原等方法对兰州地区盐碱地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进行分离和固氮酶活性、溶磷性、分泌植物激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从小麦根际分离获得的 12株联合固氮菌株固氮酶活性差异较大 (C2 H4,12 4 6~ 6 5 1 6nmolh-1ml-1) ,具有较高固氮酶活性的菌株较少 (C2 H4大于 5 0 0nmolh-1ml-1的菌株只有 4株 ) ;固氮菌株中有 2株具有溶磷性 ,其溶磷强度 (P)分别为 16 30 μgml-1和 9 82 μgml-1;9株固氮菌株可分泌IAA ,但分泌IAA浓度相对较低 (1 4 0~ 15 13μgml-1) ,大于 10 μgml-1的菌株只有 2株。从菌株固氮酶活性、溶磷性和分泌植物生长素特性看 ,Pseudomonassp ChW1、Azotobactersp ChW5、Zoogloeasp ChW6、AzotobacterchroococcumChW11和Azospirillussp ChW15等在研制小麦菌肥方面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盐碱地 小麦 根际 联合固氮菌 分离 固氮酶活性 溶磷性 植物激素 生物菌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冗余概念的界定与冗余产生的生态学机制 被引量:30
18
作者 张荣 孙国钧 李凤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844-851,共8页
冗余是指这样的生命实体,由于其存在,导致生物个体、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对人类有益的功能输出降低,通过管理措施或育种手段剔除这部分 冗余 实体,个体、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水平上对人类有益的功能就会得到加强,我们把... 冗余是指这样的生命实体,由于其存在,导致生物个体、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对人类有益的功能输出降低,通过管理措施或育种手段剔除这部分 冗余 实体,个体、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水平上对人类有益的功能就会得到加强,我们把这样的生命实体叫做冗余.或者简单地说,冗余是指对目标产量输出构成影响的各种水平的生物有机体过多或过于庞大的部分.冗余的产生过程是整个生命有机体的总体功能扩展过程,冗余的产生和存在,有助于增强有机体的稳定性,提高其适应自然环境波动的能力.根据其影响的水平,冗余可发生在个体、种群及群落等水平上.植物在个体及群体水平上的补偿及超补偿可以通过剔除各生命系统中不同水平上的冗余实现,即剔除冗余有助于目标物种或目标器官产量的提高,并且这种提高是以对波动环境适应能力和抗扰动能力的降低为代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 产生 生态学机制 生物个体 种群 生态系统 功能输出 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地膜覆盖和施氮对春小麦生育进程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郭大勇 黄思光 +3 位作者 王俊 凌莉 李凤民 李世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5-80,共6页
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 ,在年降水量 4 15 m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上进行了大田试验 ,研究了地膜覆盖 (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 4个水平 )、施氮 (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 75 kg2个水平 )和底墒 (设低、高 2个底墒... 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 ,在年降水量 4 15 m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上进行了大田试验 ,研究了地膜覆盖 (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 4个水平 )、施氮 (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 75 kg2个水平 )和底墒 (设低、高 2个底墒水平 )对小麦生育进程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不覆膜相比 ,覆膜后春小麦出苗时间提前 1~ 9d(大部分提前 3~ 6 d) ;在作物生长中期 ,适时揭膜能够显著增加有效分蘖数 ,提高后期结实穗数 ,延长成熟期 ,有利于作物形成大粒 ,提高千粒重。全程覆膜虽然也改变了作物生育进程 ,但对后期生长不利 ,导致灌浆期缩短 ,无效分蘖增加 ,千粒重下降。生长前期覆膜 ,不仅能显著增加作物生长前期地上部分干物质的迅速积累 ,而且对中、后期干物质进一步累积和产量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2种底墒处理一致表明 ,随着小麦生育进程的推进 ,不仅不同覆膜处理单位面积干物质累积量的差异缩小 ,而且与不覆膜处理之间的差异降低 ,表明后期覆膜在春小麦同化产物累积上并没有实际意义。覆膜后 ,地上部分生物量 ,特别是茎部生长旺盛 ,重量显著增加 ,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 ,根冠比下降 ,显然地膜覆盖抑制了较多同化产物流向根部。综合 2年试验结果 ,春小麦生长前期覆膜 ,有利于根冠比在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地膜覆盖 氮肥 春小麦 生育进程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服务恢复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与应用 被引量:95
20
作者 徐中民 张志强 +5 位作者 龙爱华 陈东景 巩增泰 苏志勇 张勃 石惠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841-1850,共10页
条件价值评估法是国际上衡量环境物品非利用经济价值的主要方法之一,其调查的问卷格式主要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类型。以黑河流域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恢复为研究对象,在投标卡格式调查的基础上,以开放式、封闭式(单边界和双边界两分式)的... 条件价值评估法是国际上衡量环境物品非利用经济价值的主要方法之一,其调查的问卷格式主要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类型。以黑河流域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恢复为研究对象,在投标卡格式调查的基础上,以开放式、封闭式(单边界和双边界两分式)的问卷格式各设计了500份调查问卷,调查分析了黑河流域居民对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服务恢复的支付意愿。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类型的调查方法得到的结论有较大差异,其中:开放式问卷的调查结果与投标卡式问卷的分析结果相差不大;封闭式问卷格式的调查结果是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的3~4倍;同时,双边界两分式问卷比单边界两分式问卷更能逼近参与者的真实支付意愿。在综合比较多种不同的调查方法的基础上,认为以双边界两分式的评估结果作为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服务恢复的总经济价值比较合适。因此,仅就黑河流域居民来说,用20a的时间将额济纳旗的生态系统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其总经济价值的现值为3.674×108元。最后,讨论了条件价值评估的各种方法,并指出了今后研究中需加强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 支付意愿(WTP) 开放式 封闭式 经济价值 额济纳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