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士宁 杨方 +4 位作者 陆宇航 陈星 王利兵 宁叶 王昊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8年第5期537-548,共12页
应对气候变化、解决环境污染、加快能源转型已日益成为全球共识,全球能源互联网为加快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解决方案。为系统了解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各国的发展成效和进程,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从电力互联、绿色低碳和能源经济社... 应对气候变化、解决环境污染、加快能源转型已日益成为全球共识,全球能源互联网为加快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解决方案。为系统了解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各国的发展成效和进程,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从电力互联、绿色低碳和能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三个维度系统反映各个国家能源电力系统发展水平。采用了对数极差法对传统数据标准化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的方法相比传统极差法对统计国家数量多、数据离散程度大的情况具有更好的适用性。最后分析了经济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及电力互联发展的相关性及区域分布特征和规律,以期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企业、研究咨询机构等制定政策、规划研究、投资咨询提供基础性和前瞻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 电力互联指数 绿色低碳指数 能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能源互联网跨国跨洲互联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149
2
作者 刘振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5103-5110,5391,共9页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实施"两个替代",是应对全球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严峻挑战的治本之策。该文重点分析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清洁能源资源及分布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需求及供需格局,初步论证了实施跨洲电...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实施"两个替代",是应对全球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严峻挑战的治本之策。该文重点分析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清洁能源资源及分布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需求及供需格局,初步论证了实施跨洲电网互联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提出了各洲洲内及跨洲电网互联的框架性设想,并展望全球电网互联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能源互联网 清洁能源资源 电力供需 电网互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网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定位与案例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肖晋宇 张宇 +1 位作者 万磊 李惠玲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8年第1期32-38,共7页
本文结合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清洁能源并网和跨国电网互联特点,提出了直流电网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的定位及应用场景。以中南半岛为例设计了直流电网构想方案,采用稳态模型计算了直流电网潮流分布,对短路、断线等严重故障进行了机电暂态仿真... 本文结合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清洁能源并网和跨国电网互联特点,提出了直流电网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的定位及应用场景。以中南半岛为例设计了直流电网构想方案,采用稳态模型计算了直流电网潮流分布,对短路、断线等严重故障进行了机电暂态仿真,结果表明,故障线路切除后跨国直流电网和各国交流电网均能保持系统稳定。直流电网技术为下一步全球各主要区域跨国电网互联规划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能源互联网 直流电网 柔性直流 中南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能源互联网框架下的清洁能源多能互补协同开发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正曦 余轶 +5 位作者 梁才浩 倪煜 宋福龙 李鹏 肖晋宇 李佳勇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3年第2期126-138,共13页
全球能源互联网以“两个替代、一个提高、一个回归、一个转化”为发展方向,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广泛大规模开发利用,通过“九横九纵”骨干网架,建设跨区域输送、跨时空互补、全球配置的战略通道,实现全球清洁能源多能互补的广域广泛应用。... 全球能源互联网以“两个替代、一个提高、一个回归、一个转化”为发展方向,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广泛大规模开发利用,通过“九横九纵”骨干网架,建设跨区域输送、跨时空互补、全球配置的战略通道,实现全球清洁能源多能互补的广域广泛应用。首先分析全球能源互联网与多能互补的内涵和内在关系,总结全球能源互联网多能互补的典型应用场景;然后提出基于全球清洁能源资源评估平台(GREAN)和生产模拟的多能互补协同开发综合规划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典型案例,展示全球能源互联网多能互补的分析结果和互补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能源互联网 清洁能源 多能互补 时空互补 源侧互补 荷侧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GE模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经济社会效益分析——以中国及其周边地区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冯晟昊 王健 +4 位作者 张恪渝 杨军 彭秀健 周原冰 相均泳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9年第4期376-383,共8页
在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globalenergy interconnection,GEI)的议题中,定量分析GEI的经济影响是一个重要却缺乏研究的领域。为此,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量化分析构建GEI对中国及周边地区的经... 在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globalenergy interconnection,GEI)的议题中,定量分析GEI的经济影响是一个重要却缺乏研究的领域。为此,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量化分析构建GEI对中国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影响。基于GTAP-E模型,利用GTAP-power数据库将电力部门拆分为化石能源发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其他发电和输配电。模型采取MOANSH动态机制,结合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世界能源展望2018》的新政策情景,制定了2018—2050年的基准情景,并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GEIDCO)的研究成果制定了构建GEI的政策情景。模型结果显示,GEI将促进联网区域的经济增长。可再生能源出口区域得益于投资和技术进步,促使可再生能源产出和出口上升,刺激当地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同时也拉动相关上游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进口区域得益于电力供应成本下降,将促进需求普遍上涨。模拟结果还显示,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将减少联网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能源互联网 经济影响 二氧化碳排放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规划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隽 宋福龙 余潇潇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8年第5期527-536,共10页
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是实现全球各洲各国电网互联互通,清洁能源全球配置、互补互济、高效利用的战略通道,其规划研究对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对全球电力供需进行分析预测,结合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及开发方式,在各洲能源... 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是实现全球各洲各国电网互联互通,清洁能源全球配置、互补互济、高效利用的战略通道,其规划研究对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对全球电力供需进行分析预测,结合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及开发方式,在各洲能源互联网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全球电力流格局,进而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规划。最后,对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的资源负荷时空互补效益和投资规模进行分析和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能源互联网 骨干网架 清洁能源 电力供需 规划研究 输电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情景展望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侯方心 张士宁 +5 位作者 赵子健 陈小彤 谭新 黄瀚 杨方 谭锋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20年第1期34-43,共10页
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给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威胁和挑战。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已有195个缔约方签署了《巴黎协定》,确定到本世纪末前实现2℃温控目标。基于《巴黎协定》 2℃温控目标,对全球未来能源需求和供应进行了展望分析,提出... 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给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威胁和挑战。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已有195个缔约方签署了《巴黎协定》,确定到本世纪末前实现2℃温控目标。基于《巴黎协定》 2℃温控目标,对全球未来能源需求和供应进行了展望分析,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路径和能源情景。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情景研究中进行了3方面的创新。一是利用S曲线及机器学习方法对工业、交通、建筑部门进行了终端用能需求预测;二是在综合评估模型MESSAGEix中,引入跨区域电力互联运算模块和模拟技术,对全球电力互联互通及清洁能源集约化开发利用进行建模分析;三是将全球能源互联网情景与其他实现《巴黎协定》2℃目标的情景进行比较,分析其特点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协定》 全球能源互联网情景 减排路径 能源转型 终端用能需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 创办国际一流学术期刊
8
作者 刘振亚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8年第1期1-1,共1页
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解决之路唯有创新。2015年9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这是一个事关人类可... 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解决之路唯有创新。2015年9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这是一个事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学术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碳排约束的跨国电力互联网新能源消纳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杨青润 丁涛 +2 位作者 文亚 宁叶 张赟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30,共7页
碳减排作为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能够有效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初期的背景之下,对计及碳排放约束的跨国电力互联网新能源消纳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分析影响发电机组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给出发... 碳减排作为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能够有效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初期的背景之下,对计及碳排放约束的跨国电力互联网新能源消纳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分析影响发电机组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给出发电碳排放的数学模型,建立电-碳两个系统的耦合关系;随后,以电力调度经济性与碳排放可控性为目标,建立计及碳排放约束的跨国电力互联网经济调度模型。最后,对东北亚跨国电力互联网仿真算例进行测试,分析讨论不同的碳场景对新能源消纳与系统总运行成本影响。由算例分析可知,碳排放的降低有利于新能源的消纳,但也会提高运行成本。未来可寻求降低碳减排成本的途径,实现低碳与经济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能源互联网 碳排放 新能源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能源互联网综合效益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江涵 高艺 +4 位作者 李隽 高源 徐鹏飞 张艳 吕明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9年第1期16-26,共11页
区域能源互联网综合效益的评估涉及对多种因素之间复杂反馈关系的处理,而传统评价方法一般局限于某一方面,未能全方位评估区域能源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综合效益。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能源互联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首先分析了区... 区域能源互联网综合效益的评估涉及对多种因素之间复杂反馈关系的处理,而传统评价方法一般局限于某一方面,未能全方位评估区域能源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综合效益。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能源互联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首先分析了区域互联网的构建带来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4个方面的效益及相关影响因素;其次分析归纳了各因素间关系和反馈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能源互联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最后以东南亚地区为案例进行了多场景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实现区域能源互联网综合效益量化评价,为区域能源互联网的规划和发展研究提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效益评价 能源互联网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分析的能源互联网功能架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白翠粉 韩新阳 +2 位作者 杨方 代贤忠 张晨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1-37,共7页
在研究能源电力变革趋势特征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能源互联网的理论体系,建立了包含价值层、业务层、信息层、能源层的能源互联网功能架构,从运行环节、功能作用两个维度分析了各层级的组成要素,形成了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功能架... 在研究能源电力变革趋势特征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能源互联网的理论体系,建立了包含价值层、业务层、信息层、能源层的能源互联网功能架构,从运行环节、功能作用两个维度分析了各层级的组成要素,形成了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功能架构。然后从价值角度对能源互联网的功能架构进行了情景分析,以价值域-业务域-信息域-能源域四维坐标为框架,以价值来源、价值形态、价值载体、价值实现为主线,具化了能源互联网在跨洲、国家、城市、局域四种情景下的功能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功能架构 价值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电网互联情景下的碳流及碳减排效益研究——以非洲能源互联网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谭新 刘昌义 +3 位作者 陈星 张士宁 杨方 魏超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9年第3期210-217,共8页
全球能源系统正在经历转型,未来的能源体系中将以清洁能源和电力为主导,因此有必要研究一套针对清洁能源电力的碳减排核算方法。在传统"碳流"概念的基础上,针对清洁能源电力提出了广义碳流概念,以此引申定义了电网互联情景下... 全球能源系统正在经历转型,未来的能源体系中将以清洁能源和电力为主导,因此有必要研究一套针对清洁能源电力的碳减排核算方法。在传统"碳流"概念的基础上,针对清洁能源电力提出了广义碳流概念,以此引申定义了电网互联情景下的负碳流,并提出了消费侧视角下包含多种能源的电力系统碳排放核算方法。基于碳流工具,能够从消费侧精确评估电网互联下的清洁电力输送的减排效益。以非洲跨国电网互联情景为例,非洲通过洲内电网互联促进清洁电力输送,至2030年总的"负碳流"为2700万t CO_2/年;至2050年"负碳流"可达8700万t CO_2/年。到2030年和2050年分别可以实现14亿美元/年和119亿美元/年的资金流,支持非洲低碳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互联 清洁电力 碳流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电力发展指数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辛保安 周原冰 +2 位作者 肖晋宇 周长春 余潇潇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3-626,共14页
基于电力在能源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作用,创新提出系统评估全球各区域各国电力发展成效的全球电力发展指数,并根据能源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两级四维”指标体系进行指数测算,从供应保障、消费服务、绿色低碳、技... 基于电力在能源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作用,创新提出系统评估全球各区域各国电力发展成效的全球电力发展指数,并根据能源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两级四维”指标体系进行指数测算,从供应保障、消费服务、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等4个维度反映各区域、各国家电力发展水平。采用五分位法对基础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并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设计。最后对全球六大洲100个国家开展了电力发展指数和各维度专项指数测算,并进行了相应排序和分析,旨在为决策制定者、投资者、电力行业从业者及关注电力行业发展的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全球电力发展指数 供应保障 消费服务 绿色低碳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的全球能源治理:范式转换、议题革新与合作阻碍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锐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7,共12页
全球碳中和趋势加速能源体系转型,推动能源生产消费与碳排放脱钩。在这一背景下,全球能源治理在实践范式上出现两大实质性变化,即在治理客体上表现为从资源治理升级为“资源—环境”复合型治理,在治理方法上表现为从“行业切割”式治理... 全球碳中和趋势加速能源体系转型,推动能源生产消费与碳排放脱钩。在这一背景下,全球能源治理在实践范式上出现两大实质性变化,即在治理客体上表现为从资源治理升级为“资源—环境”复合型治理,在治理方法上表现为从“行业切割”式治理转变为“跨界整合”式治理。全球能源治理议题出现新的着力点,包括能源系统的减碳规划、煤电的减少与淘汰、可再生能源供应链的建构、氢能的全面开发和跨国电力互联等议题,且均呈现出兼顾资源环境、实现跨行业整合的范式转换特征。目前全球能源治理合作仍面临诸多阻碍,包括复合治理背景下的目标错位、跨界整合趋势下的治理碎片化和西方国家的强权政治逻辑。中国致力于成为全球能源治理的引领者,应紧跟碳中和趋势,加强能源外交的整体规划,协调大国之间的竞合博弈,推动构建更具包容性、普惠性的国际能源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全球能源治理 能源转型 能源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能否创造新政治:氢能的地缘政治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锐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109,179,共24页
氢能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体系中的基础能源,其地缘政治影响日益显著。能源影响地缘政治的机制包括国际关系行为体的能源实力、能源贸易和能源输送三个方面,分别衍生出政治权力、依赖性关系和通道政治等地缘政治影响。在氢能领域,这种地... 氢能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体系中的基础能源,其地缘政治影响日益显著。能源影响地缘政治的机制包括国际关系行为体的能源实力、能源贸易和能源输送三个方面,分别衍生出政治权力、依赖性关系和通道政治等地缘政治影响。在氢能领域,这种地缘政治影响主要表现为,推动大国通过技术竞争建构权力;氢能贸易有利于促进区域一体化,但也导致阵营政治的发展,并使进口国占据优势的关系失衡;氢能运输将开辟新通道,但也将延续各国对能源通道权的激烈竞争。相较于化石能源,氢能地缘政治具有新的特点:国家间的技术竞争逐渐取代资源争夺,能源合作的阵营政治化进一步加强,进口国相较于出口国获得更多结构性优势。随着技术突破和产业普及,围绕氢能的地缘政治博弈将愈加激烈。中国需要从产业经济和地缘政治的角度提前对外布局,牢筑新能源政治的实力基础与合作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地缘政治 能源转型 依赖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
16
作者 刘泽洪 郑炜 +2 位作者 李佳朋 梁才浩 肖晋宇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9-415,共17页
构网型技术能够使新能源、储能等电力电子设备在稳态、暂态等全工况下表现出受控电压源特性,使其具备电压及频率支撑能力,是适应未来更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促进构网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综述了构网... 构网型技术能够使新能源、储能等电力电子设备在稳态、暂态等全工况下表现出受控电压源特性,使其具备电压及频率支撑能力,是适应未来更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促进构网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综述了构网型技术的研究进展和未来方向。一是从定义内涵的角度梳理了构网型技术相关概念的发展历程、主流控制策略和应用载体;二是对比了国内外相关的技术规范与标准,探讨了构网型设备的基本涉网特性要求;三是分析了构网型技术在多机系统稳定性分析、跟/构网设备容量配比及协同运行、复杂系统电磁暂态仿真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指出了需要深化研究的方向;四是根据不同的系统需求与技术应用定位,对未来构网型技术应用的典型场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技术 新能源并网 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稳定 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量经济学的能源转型背景下全球碳排放预测分析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晨 耿亮 +2 位作者 熊燚 石访 张恒旭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20年第1期51-58,共8页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GEI),有助于推动能源体系由化石能源向低碳可再生能源转型。为确定GEI战略的实施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文章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提出STIRPAT(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GEI),有助于推动能源体系由化石能源向低碳可再生能源转型。为确定GEI战略的实施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文章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提出STIRPAT(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模型和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 regressive, VAR)模型相结合的一种全球碳排放预测方法。研究首先利用Kaya等式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与全球碳排放密切关联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排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拓展STIRPAT模型,实现对能源转型过程中全球碳排放进程的预测,并利用向量自回归方法明确各驱动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针对3种GEI建设情景,利用上述模型预测全球碳排放进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能源互联网 STIRPAT模型 碳排放 VAR模型 Kaya等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绿色能源投资网络的演化特征与节点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綦建红 马雯嘉 +1 位作者 赵雨婷 耿亮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1,共8页
通过采用2011 2018年Zephyr全球并购数据库中的电力和天然气类跨国并购数据,本文不仅基于复杂网络视角构建了全球绿色能源投资网络,而且运用ArcGIS和Gephi软件从网络结构和网络节点两方面分析了该网络结构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全... 通过采用2011 2018年Zephyr全球并购数据库中的电力和天然气类跨国并购数据,本文不仅基于复杂网络视角构建了全球绿色能源投资网络,而且运用ArcGIS和Gephi软件从网络结构和网络节点两方面分析了该网络结构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全球绿色能源投资网络具有小世界性和无标度特性,但是其网络结构趋于松散,整体复杂性减弱;网络格局由单核主导向多核联动转变,绿色能源网络的覆盖面正在不断扩大和延展;双边投资关系越多的国家越有可能成为全球绿色能源投资网络的中心,在网络中占据较强的控制优势和可达性。因此,完善绿色能源扶持体系、提高项目融资可得性和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是我国争取国际绿色能源市场话语权和决策权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能源投资 复杂网络 中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碳市场发展现状综述及中国碳市场建设展望 被引量:52
19
作者 秦博宇 周星月 +3 位作者 丁涛 师文 李恒毅 文亚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79-185,共7页
近年来,由于全球工业化进程加快,化石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极端天气频繁发生。为了缓解减排压力,《京都议定书》提出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碳市场建设在欧洲、北美、中南美洲以及东亚及东南亚等地区普遍开展。中国作为全球最大... 近年来,由于全球工业化进程加快,化石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极端天气频繁发生。为了缓解减排压力,《京都议定书》提出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碳市场建设在欧洲、北美、中南美洲以及东亚及东南亚等地区普遍开展。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进一步建立了国家层面的碳市场。中国碳排放量持续位居世界首位,减排任务迫切,全球碳市场发展经验对中国碳市场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首先,介绍了全球主要碳市场的建设历程及发展现状。其次,总结归纳了各国碳市场的关键机制,评价了市场运行效果。然后,结合市场运行实际,分析了中国未来碳市场发展面临的难点和挑战。最后,探讨了中国未来碳市场的发展方向及机制设计,并从碳市场互联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及周边国家的新型减排合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市场 碳排放 碳中和 中国碳市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可再生能源匮乏型国家电力发展研究--以新加坡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苏 白云飞 +2 位作者 袁骏 刘哲 高艺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2年第4期398-408,共11页
随着全球120多个国家陆续宣布碳中和目标,可再生能源资源不足地区、国家如何实现碳中和成为研究的焦点。新加坡可再生能源匮乏,如何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满足国内能源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新加坡的重要课题之一。新加坡电力需求分... 随着全球120多个国家陆续宣布碳中和目标,可再生能源资源不足地区、国家如何实现碳中和成为研究的焦点。新加坡可再生能源匮乏,如何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满足国内能源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新加坡的重要课题之一。新加坡电力需求分布在居民、商业、交通和工业四大部门,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各部门能源需求的变化规律,以碳中和为目标,2050年能源需求为约束,提出新加坡各部门的能源转型方向,并据此预测碳中和目标下新加坡电力需求。再通过模型分析新加坡2050年电力供应方式,规划结果显示,新加坡电力供应方式将从气电为主转变为太阳能、生物质和氢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但由于新加坡可再生资源潜力不足,电力和氢能均需进口,以中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新加坡为例,对陆上远距离输电、跨海远距离输电和海运输氢经济性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全球能源互联网框架下的陆上远距离输电经济性最优,度电成本为8.8美分/kWh;进口液氢就地发电其次,成本为15美分/kWh;海上远距离电力进口成本最高,达17美分/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可再生能源匮乏 新加坡 电力规划 跨国互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