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种十字花科绿肥作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应答及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艳妮 王佳蓉 +10 位作者 韩高海 唐云丽 魏奭杰 贾振鹏 秦璐 杨璐 曹卫东 黄冬琳 高亚军 王朝辉 张达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33-1844,共12页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十字花科绿肥作物生育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筛选适宜的十字花科绿肥作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参数,助力我国旱地农业绿色发展。【方法】以7种十字花科绿肥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模拟干旱胁迫环...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十字花科绿肥作物生育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筛选适宜的十字花科绿肥作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参数,助力我国旱地农业绿色发展。【方法】以7种十字花科绿肥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模拟干旱胁迫环境,分析正常灌水(田间持水量80%)和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40%)条件下7种十字花科绿肥作物生育期内生长指标、光合特性和生理特征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抗旱能力突出的十字花科绿肥作物品种。【结果】1)与正常灌水相比,干旱胁迫处理下各绿肥作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下降(P<0.05);2)干旱胁迫条件下,绿肥作物发芽率、根长和生物量分别平均比正常灌水降低6.1%,147%(P<0.05)和238%(P<0.05);3)干旱胁迫条件下,秦优10号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26%,秦优10号、青杂11号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7种绿肥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升高趋势(P>0.05);4)干旱胁迫会引起中绿油2号、紫芥、秦优10号和中油肥1号叶片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紫芥、中绿油1号、中绿油2号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量和叶片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作为评估十字花科绿肥抗旱性的首选抗旱指标,中绿油1号在供试7种十字花科绿肥的抗旱能力方面综合评分最高,抗旱能力较强。【结论】中绿油1号因其叶片较高的抗氧化能力、渗透调节能力及较长根系长度,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综合抗旱能力突出,可作为抗旱型十字花科绿肥品种在黄土高原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十字花科绿肥 光合特性 生理特征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赤星病拮抗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防治效果研究
2
作者 李行善 王娜娜 +4 位作者 崔传斌 王平平 杨明明 颜霞 黄丽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101,共11页
【目的】从赤星病发病烟田的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其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效,以及其施后对烤烟品质的影响,为烟草赤星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赤星病发病烟田的健... 【目的】从赤星病发病烟田的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其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效,以及其施后对烤烟品质的影响,为烟草赤星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赤星病发病烟田的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拮抗细菌对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和形态的影响;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拮抗细菌进行鉴定;通过温室和田间试验评价其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效,以及其施用后对烤烟品质的影响。【结果】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的128株细菌中筛选获得1株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菌株Xh629A,通过16S rRNA-gyr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发酵滤液在体积分数1%,2%,10%比例混合下,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抑制率分别可达72.98%,77.75%和92.30%。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拮抗细菌Xh629A能够引起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畸形,结节增多、断裂,原生质外渗。温室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h629A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离体防效可达83.32%,田间防效为57.62%,明显优于化学药剂菌核净(43.79%)和多抗霉素(45.08%),同时显著提升烤烟品质。【结论】筛选获得1株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h629A,其在烟草赤星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赤星病菌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烟叶品质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抗旱矮化砧木优系DWA-34的选育及无毒快繁体系的建立
3
作者 张硕 李雪薇 +3 位作者 牛春东 郭健言 马锋旺 管清美 《中国果树》 2025年第5期16-20,27,共6页
以M9T337×新疆野苹果F1杂交后代为材料,初步筛选出抗旱性强的砧木优系,嫁接长富2号后连续2年测定树体营养生长特性和果实品质性状;对综合性状优异的砧木优系建立了无毒快繁组培体系。结果表明:M9T337×新疆野苹果F1杂交后代优... 以M9T337×新疆野苹果F1杂交后代为材料,初步筛选出抗旱性强的砧木优系,嫁接长富2号后连续2年测定树体营养生长特性和果实品质性状;对综合性状优异的砧木优系建立了无毒快繁组培体系。结果表明:M9T337×新疆野苹果F1杂交后代优系—DWA-34表现出突出的矮化和抗旱性状,以其为砧木嫁接长富2号后,第2年和第3年连续挂果,果实产量和品质均优于其他F1后代;对DWA-34优系建立了无毒快繁体系,优化后的继代培养基可促使带芽茎段快速增殖扩繁,生根培养基促使苗木高效生根,移栽后成活率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砧木 杂交后代 DWA-34 抗旱 矮化 无毒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8份春小麦资源抗条锈性评价及抗病基因检测
4
作者 郭阳 卢恩钰 +3 位作者 周小妹 郭青云 康振生 姚强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8-461,共14页
青海是中国小麦条锈病的越夏菌源区之一。为探明青海现有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种质资源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水平及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布,本研究利用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1和优势生理小种CYR32、CYR33、CYR34对208份供试小麦资源进行苗期和... 青海是中国小麦条锈病的越夏菌源区之一。为探明青海现有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种质资源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水平及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布,本研究利用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1和优势生理小种CYR32、CYR33、CYR34对208份供试小麦资源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并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其所携带的抗条锈基因。结果表明,80份(38.5%)材料对CYR31、CYR32、CYR33和CYR34均表现抗病;结合成株期抗病鉴定结果,125份(60.1%)材料表现成株抗条锈性,74份(35.6%)材料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性。通过分子检测,204份(98.1%)、114份(54.8%)、70份(33.7%)、66份(31.7%)、59份(28.4%)、54份(26.0%)、45份(21.6%)、31份(14.9%)、16份(7.7%)、1份(0.5%)、193份(92.8%)、168份(80.8%)、147份(70.7%)、124份(59.6%)、107份(51.4%)、86份(41.3%)、77份(37.0%)、36份(17.3%)、26份(12.5%)、20份(9.6%)、18份(8.7%)材料分别携带Yr29、Yr78、YrZH58、Yr5、Yr75、Yr80、Yr30、Yr26、Yr82、YrSP、QYrqin-2AL、QYr.nwafu-3BS、QYrsn.nwafu-1BL、QYrqin-6BS、QYrxn-1BL、QYrqin-2BL、QYrsn-6BS、QYrsn-2AS、QYrsn-3DL、QYrhm-2BC和QYr-4BL基因。本研究检测了当前青海省小麦种质资源抗病性水平及所携带的抗病基因,可为小麦抗病育种及抗病基因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抗病性评价 抗条锈病基因 分子检测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赤星病拮抗菌YZ01发酵条件优化及抑菌活性物质初探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子奇 李光哲 +8 位作者 丁佳玉 王平平 谭嘉琦 常邦帅 艾绥龙 王娜娜 颜霞 杨明明 黄丽丽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7-358,共12页
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引起的赤星病是烟草上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常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显著拮抗活性的菌株YZ01进行鉴定、活性物质探究及发酵条件优化,可为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提供菌种资源,为指导其实际生... 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引起的赤星病是烟草上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常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显著拮抗活性的菌株YZ01进行鉴定、活性物质探究及发酵条件优化,可为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提供菌种资源,为指导其实际生产应用奠定基础。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和gyr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YZ01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velezensis。无菌滤液抑菌试验发现贝莱斯芽胞杆菌YZ0110%无菌滤液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alternata的抑菌率为86.56%,对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苹果炭疽叶枯病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的抑菌率为100.00%。进一步研究发现,贝莱斯芽胞杆菌YZ01发酵液可使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细胞结构受损,导致其原生质体外渗,从而抑制菌丝生长,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成分主要为脂肽及蛋白类物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实验优化菌株YZ0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0.50%、胰蛋白胨1.50%和磷酸氢二钾1.50%。发酵液稳定性测定发现,其抑菌活性受温度、pH和紫外处理的影响较小。综上所述,该结果为烟草赤星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菌种资源,也为后续田间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赤星病 贝莱斯芽胞杆菌 拮抗作用 抑菌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小麦新品系条锈病抗性评估与抗病基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壮 黄彦川 +8 位作者 张传量 蔚睿 刘胜杰 吴建辉 李春莲 郑炜君 曾庆东 康振生 韩德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5-845,共11页
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 sp.tritici Eriks.&Henn.)引起的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的重要病害。长江中下游麦区是中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和重要的小麦商品粮基地,也是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的重点防控地区。准确评价该... 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 sp.tritici Eriks.&Henn.)引起的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的重要病害。长江中下游麦区是中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和重要的小麦商品粮基地,也是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的重点防控地区。准确评价该地区小麦品种(系)对当前小麦条锈病流行小种的抗性,了解抗条锈基因在各个品种及所处麦区内的分布状况,对及时调整抗病育种目标、指导抗病品种及抗病基因的合理布局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了2019-2021年间苏、皖、鄂等长江中下游麦区103份小麦材料,包括34份当地主栽品种和69份参加新品种区域审定试验的高代品系,于2021年分别在陕西杨凌混合小种(CYR32、V26-lab)人工病圃及四川江油自然诱发病圃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以当前流行条锈菌小种条中32(CYR32)和G22致病类群(V26-lab)对参鉴品系进行苗期分小种鉴定,利用16个已知抗条锈基因的19个SNP标记进行分子检测,其中包括11个全生育期抗病基因[Yr5a、Yr5b (YrSP)、Yr6、Yr7、Yr9、Yr15、Yr26、Yr28、Yr81、YrZH84和YrAS1676]和5个成株期抗病基因(Yr18、Yr30、Yr78、Yr86和YrLT26),推测小麦品系可能携带的抗病基因。结果表明,34份主栽品种中,23份表现成株期抗病。在69份高代品系中,苗期对CYR32和V26-lab小种表现抗病的品系分别有11份和13份,对CYR32和V26-lab均表现免疫或者近免疫的品系仅有2份。根据品系成株期抗病DS值的聚类热图结果表明,在杨凌表现抗病的品系有44份,在江油表现抗病的品系有25份,在两地均表现环境稳定抗病的品系有17份。分子检测表明,参鉴品系中可能携带Yr5b、Yr6、Yr7、Yr9、Yr30、Yr78、Yr81、Yr86、YrZH84、YrLT26和YrAS1676,其中只有Yr6、Yr81和YrLT26显著影响抗病性,没有发现可能携带Yr5a、Yr15、Yr18、Yr26和Yr28的品系。此外,Yr78、Yr81、Yr86和YrAS1676组合表现可有效抗条锈病。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系对小麦条锈菌当前流行小种的抗性整体水平较2010年前明显提高,抗病基因的使用呈多样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Yr基因 SNP标记 小麦抗条锈育种 长江中下游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2份小麦苗期抗条锈病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武宸冉 路秋梅 +7 位作者 刘杨斌 赵张晨 周全 符笑歌 赵玉娇 胡银岗 银永安 陈亮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为了解442份小麦材料苗期的抗病性,利用当前条锈菌优势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对其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并利用基因芯片检测了其中241份春小麦所携带的抗条锈基因。结合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共筛选出151个抗性品种... 为了解442份小麦材料苗期的抗病性,利用当前条锈菌优势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对其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并利用基因芯片检测了其中241份春小麦所携带的抗条锈基因。结合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共筛选出151个抗性品种,其中四川材料和CIMMYT材料中的抗条锈病基因较为丰富,且分布频率高。研究结果为筛选国内抗病性小麦种质资源以及国外优异种质的引进提供了参考,也为挖掘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及后续小麦抗条锈病分子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苗期 抗病性 条锈病 抗条锈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份苹果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魏江彤 马孝颖 +3 位作者 李雪雯 张志军 李超 马锋旺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9-578,共10页
【目的】研究8份苹果种质资源的抗旱性,为苹果种质资源的利用及抗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P5、L51、L37、LC36、L7、LC54、ZN18和C31为试验材料,选取富平楸子和新疆野苹果作为对照,进行自然干旱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净光合速率(P_n... 【目的】研究8份苹果种质资源的抗旱性,为苹果种质资源的利用及抗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P5、L51、L37、LC36、L7、LC54、ZN18和C31为试验材料,选取富平楸子和新疆野苹果作为对照,进行自然干旱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净光合速率(P_n)、抗氧化酶系统和脯氨酸(PRO)含量等相关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分析各苹果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结果】在自然干旱胁迫后,各苹果种质资源叶片出现不同程度萎蔫,LC54的叶片萎蔫最为严重,LC36的叶片萎蔫程度最小;在干旱胁迫第9天,各种质资源的P_n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RO含量、脱落酸(ABA)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_(2)^(-))含量显著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也显著增强。【结论】各苹果种质资源的抗旱性依次为:LC36>L7>富平楸子>新疆野苹果>L51>C31>P5>ZN18>L37>LC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种质资源 抗旱评价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23年陕西省审定小麦品种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9
作者 王龙 郑祥博 +3 位作者 王欣桐 李强 王保通 董永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94-2201,共8页
为分析2014-2023年陕西省审定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的综合抗病性水平,利用近年来我国小麦条锈菌优势小种CYR32、CYR33、CYR34等量混合菌株,陕西省不同麦区小麦白粉病菌混合菌种和小麦赤霉病强致病力菌株为病原,采用大田人... 为分析2014-2023年陕西省审定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的综合抗病性水平,利用近年来我国小麦条锈菌优势小种CYR32、CYR33、CYR34等量混合菌株,陕西省不同麦区小麦白粉病菌混合菌种和小麦赤霉病强致病力菌株为病原,采用大田人工接种对179份审定品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79份小麦品种有6份兼抗3种病害,占供试小麦品种的3.35%,分别为‘长航1号’‘西农585’‘唐麦831’‘孟麦028’‘普冰151’和‘西农175’;兼抗两种病害的小麦品种有23份,占供试小麦品种的12.85%。对条锈病表现免疫/近免疫的品种占5.03%,高抗品种占12.29%,中抗品种占34.20%。对白粉病表现免疫/近免疫的品种占0.56%,高抗品种占2.79%,中抗品种占10.06%,抗病品种占1.68%。无免疫和高抗赤霉病的品种,中抗品种占8.38%,抗病品种占5.03%。2014-2023年179份陕西省审定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整体抗性较好,对白粉病以及赤霉病的抗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审定品种 抗病性鉴定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根际微生物功能研究
10
作者 王安泽 张阿里 +2 位作者 窦松岩 岳红 宋卫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共11页
对20份小麦品种苗期进行抗旱性鉴定,计算综合抗旱指数,筛选获得抗旱小麦品种‘汉中白’,对抗旱小麦品种‘汉中白’的根际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共获得50株菌株,对获得的菌株进行抗旱性筛选后,获得8株抗旱菌株,其中包括2株芽孢乳杆菌属(Pae... 对20份小麦品种苗期进行抗旱性鉴定,计算综合抗旱指数,筛选获得抗旱小麦品种‘汉中白’,对抗旱小麦品种‘汉中白’的根际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共获得50株菌株,对获得的菌株进行抗旱性筛选后,获得8株抗旱菌株,其中包括2株芽孢乳杆菌属(Paenibacillus)、2株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2株狭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1株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1株Paraclostridium属。将8株抗旱菌株分别定殖在干旱敏感品种‘中国春’的根际,测定干旱胁迫下‘中国春’小麦的株高、根长、地上部以及地下部干、鲜质量等生理指标,结果显示在芽孢乳杆菌属侵染‘中国春’小麦后,侵染小麦的4个生理指标相对于对照组均有提高,其中平均株高提高了5.71 cm、平均根长提高了2.28 cm、平均鲜质量提高了0.0371 g、平均干质量提高了0.0118 g,表明芽孢乳杆菌属显著提高了‘中国春’小麦的抗旱性。研究表明抗旱品种‘汉中白’在干旱胁迫下招募的微生物具有提高旱敏材料‘中国春’的抗旱潜能,芽孢乳杆菌可作为潜在的微生物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际微生物 抗旱性鉴定 芽孢乳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西农719
11
作者 谢彦周 王成社 +4 位作者 李立群 杨辉 简俊涛 刘耀斌 李学军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1-1001,共1页
西农71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亲本组合为周9823/07条225//周9823,其中周9823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品种,07条225是本课题组利用航天诱变结合传统杂交技术选育的抗病新品系。西农719于2023年通过国家审定... 西农71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亲本组合为周9823/07条225//周9823,其中周9823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品种,07条225是本课题组利用航天诱变结合传统杂交技术选育的抗病新品系。西农719于2023年通过国家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30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西农719 高产稳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0.1K前景和16K背景芯片快速解析小麦新品系的基因组结构和重要性状遗传基础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笑笑 相明杰 +9 位作者 刘胜杰 王晓婷 李杰 郑炜君 吴建辉 曾庆东 康振生 张传量 王长发 韩德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2,共11页
为探索并建立基于小麦0.1K前景和16K背景芯片快速解析基因组结构和重要性状遗传基础的方法,对小麦新品系西农302及其亲本西农865和百农矮抗58分别进行苗期分小种和田间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分析西农302及其亲本的抗条锈病特征,并利用小麦16... 为探索并建立基于小麦0.1K前景和16K背景芯片快速解析基因组结构和重要性状遗传基础的方法,对小麦新品系西农302及其亲本西农865和百农矮抗58分别进行苗期分小种和田间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分析西农302及其亲本的抗条锈病特征,并利用小麦16K背景芯片对西农302及其亲本进行基因分型,根据亲本间16K芯片基因型的差异SNP位点,分别统计西农302来自双亲的基因组区段,确定西农302的基因组结构;利用小麦0.1K前景芯片对西农302及其亲本进行基因分型,确定西农302所含有的抗条锈病性基因/QTL位点,明确西农302的抗条锈病遗传基础,同时分析西农302所含有的其他重要性状相关优异等位基因/QTL。结果表明,西农302在苗期对中国流行的条锈病生理小种CYR32和CYR34均表现出微弱的抗性(IT=6),但在田间条件下表现出高水平成株期抗条锈性(IT=1,DS<5);西农865和百农矮抗58对西农302的遗传贡献率分别为64.28%和30.22%;西农302聚合了双亲的多个优异基因/QTL位点,同时含有多抗基因Lr27/Yr30/Sr2/Pbc1及其上位性互作基因YrFDC12/PbcFDC12、抗条锈病位点QYrak58.nwafu-7BL和QYrqin.nwafu-2AL、抗赤霉病位点QFhb.hbaas-5AS和QFhb.hbaas-5AL、矮秆基因Rht-2、Rht-8和QPht/Sl.cau-2D.1以及千粒重位点QGl-4A等重要性状相关基因/QTL。这说明0.1K前景选择和16K背景选择SNP芯片可以应用于小麦新品种(系)的基因组结构和重要性状遗传基础的解析;西农865和百农矮抗58对西农302的遗传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西农865的遗传贡献率约为百农矮抗58的2倍;西农302聚合了双亲的抗条锈病、抗赤霉病、矮秆和千粒重等多个重要性状相关优异基因/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系 SNP 芯片 遗传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分布区独一味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路岳衡 耿贵工 +1 位作者 王路昊 乔枫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1-576,共16页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重要药用植物,探究独一味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特点,对于开发和推广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有着重要价值。以青藏高原5个独一味主产区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指...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重要药用植物,探究独一味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特点,对于开发和推广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有着重要价值。以青藏高原5个独一味主产区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Spearman、RDA等方法开展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独一味适宜在中性偏碱的土壤中生长。2)Candidatus_Udaeobacter、RB41属和赤芍铁杆属(Ferruginibacter)是独一味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细菌属;被孢霉属(Mortierella)、寡囊盘菌属(Thelebolus)和地霉菌属(Geotrichum)为独一味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真菌属。3)不同地区独一味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杂多地区土壤细菌群落丰度最高,大武地区土壤细菌群落丰度最低;大武地区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最为丰富,歇武地区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最低。4)有机碳与全氮含量是影响独一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5)细菌Candidatus_Udaeobacter、Telmatobacter、Flaviaesturariibacter和真菌Seimatosporium、Ochronectria为独一味根际土壤的关键核心菌群。研究结果为筛选独一味促生或生防有益功能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 根际土壤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核心微生物 相关性分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麦田有机肥施用:研究历史、瓶颈与解决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党海燕 王朝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共20页
我国有悠久的农业文明史,长期以来,在利用自然资源培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使得我国在农作物生产技术领域曾长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然而,近代化肥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削弱了自然有机资源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 我国有悠久的农业文明史,长期以来,在利用自然资源培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使得我国在农作物生产技术领域曾长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然而,近代化肥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削弱了自然有机资源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即便在重视绿色发展的今天,受施用成本、施用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有机肥在粮食作物上的应用仍远低于经济作物。小麦是我国主要口粮作物,过度依赖化肥不仅影响麦田土壤生产力,也制约着小麦的提质增产增效与绿色可持续生产,因此,亟需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重新认识有机肥的作用。本文梳理了我国有机肥的施用历史和现状,并总结了有机肥在改善麦田土壤性状、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以及养分利用效率方面的效应。目前,我国传统有机肥有10大类433种,近年来又增加了3类商品有机肥。大量研究证实,有机肥的施用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有机质的稳定性,提升土壤保水和养分稳定供应能力,维持土壤养分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缓解过量氮肥引发的线虫胁迫,维持土壤食物网功能,并减轻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机肥在土壤中的多重功能解释了其提高小麦产量、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机理。在有机肥施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具有实际意义的进展。研究表明,在我国多数地区单独或过量施用有机肥均不能满足当前粮食安全需求,只有与化肥合理配施,才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实现小麦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同步提升。许多地区已经提出了不同有机肥对化肥氮、磷养分的替代当量,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出了适应不同目标的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范围。多年来研究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多源融合,为实现堆肥的精准、专业化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目前有机肥的施用除了在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机械等方面需创新外,现代农业的有机废弃物(有机肥源)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如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的富集,施用有机肥带入土壤的抗生素、微塑料、抗性基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因此,有机肥的科学合理施用需要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基层推广人员和种植户的共同努力,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种植户需求为牵引,从生产实践问题出发,开展针对性研究,解决关键性问题,创新创制有机肥新产品与新技术,制定指向性的政策文件,保障我国有机肥的科学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小麦 土壤肥力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六倍体小麦品系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15
作者 孙迎凯 李翔 +12 位作者 刘天相 张冰月 赵艺清 关露露 贾亚涛 马超 沈仲 赵力克 胡银岗 吉万全 史学芬 白海波 王中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合成六倍体小麦作为一种重要的遗传资源,在籽粒相关性状的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挖掘合成六倍体小麦籽粒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本研究以西农389与合成六倍体小麦KU2098杂交得到的154个重组自交系... 合成六倍体小麦作为一种重要的遗传资源,在籽粒相关性状的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挖掘合成六倍体小麦籽粒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本研究以西农389与合成六倍体小麦KU2098杂交得到的154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为材料,用小麦55K SNP芯片构建遗传图谱,对粒长、粒宽、粒面积、粒周长、粒长宽比、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共9个籽粒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除7B染色体外的20条染色体上共鉴定出84个QTL;这些QTL的LOD值在2.54~39.9之间,解释了0.91%~43.41%表型变异;84个QTL包括31个主要QTL和10个稳定QTL。在1A(1)、1B(1)、1D(1)、2D(1)、4D(1)、5A(1)、5D(1)、6A(2)、6B(2)和7D(1)染色体上共鉴定出12个与籽粒性状相关的QTL簇。在QTL簇C8对应的遗传区间中,筛选到2个有关籽粒性状的基因;在QTL簇C3的遗传区间中,筛选到4个有关品质性状的基因。鉴定出的QTL可为小麦产量和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六倍体小麦 小麦55K SNP 籽粒性状 QT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西农877高产稳产的遗传特性解析
16
作者 孟祥宇 刁邓超 +10 位作者 刘雅睿 李云丽 孙玉晨 吴玮 赵雯 汪妤 吴建辉 李春莲 曾庆东 韩德俊 郑炜君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1276,共16页
西农877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一定的广适、高产和稳产特性。本研究旨在解析西农877的高产、适应性和综合抗性的遗传基础,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西农877及部分黄淮麦区创下高... 西农877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一定的广适、高产和稳产特性。本研究旨在解析西农877的高产、适应性和综合抗性的遗传基础,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西农877及部分黄淮麦区创下高产记录的小麦品种的灌浆特征和光合特性,利用16KSNP背景芯片与0.1KSNP功能芯片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解析西农877的遗传基础,明确关键染色体区段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西农877在灌浆特征上表现优异,具有较长的灌浆时间、合理的灌浆各阶段分配和高灌浆速率;其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较高,区域试验中平均千粒重48.60g,田间试验中千粒重达到50.05g,均呈现出高于对照品种周麦36号的趋势且稳定性好,为实现高产潜力奠定了基础;在区试多点试验中,高稳系数平均值89.15,较周麦36号显著增加。在遗传构成上,西农805a作为母本对西农877的遗传贡献率为80.23%,在3个亲本中最高。同时,西农877聚合了来自亲本的多个优异基因/QTL,包含抗条锈病位点QYrqin.nwafu-6BS、QYrsn.nwafu-1BL、QYrxn.nwafu-1BL、Yr29及Yr78,抗赤霉病位点QFhb.caas-5AL、QFhb.hbaas-5AL,抗叶锈病位点Lr13、Lr68及产量相关性状位点,粒重基因TaT6P、TaGS5-A1和籽粒大小基因QGl-4A。综上,西农877在大田生产中展现出较高的增产潜力和广适性。亲本材料对西农877的遗传贡献率存在差异,其中西农805a的遗传贡献率最大。西农877中聚合了多个重要性状相关优异基因/QTL,为黄淮麦区高产广适新品种培育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资源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农877 高产潜力 广泛适应性 抗病性 小麦SNP芯片 遗传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芯片解析小麦新品种云麦119的遗传构成
17
作者 马学珍 李绍祥 +7 位作者 李家乐 李宏生 邬陈芳 杨忠慧 曾庆东 韩德俊 丁明亮 江冰冰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0-1638,I0002,共10页
【目的】通过构建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的云麦119基因型图谱,解析其遗传构成,为云麦119推广应用及小麦品种改良和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enoBaits?Wheat 100K(GBW100K)育种芯片分析双亲(2013CIM1136和2008Y3-6871)对云麦11... 【目的】通过构建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的云麦119基因型图谱,解析其遗传构成,为云麦119推广应用及小麦品种改良和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enoBaits?Wheat 100K(GBW100K)育种芯片分析双亲(2013CIM1136和2008Y3-6871)对云麦119的遗传贡献率,绘制基因型图谱,解析云麦119的遗传构成及重要性状遗传基础。【结果】云麦119及其双亲(2013CIM1136和2008Y3-6871)的SNP有效位点数量分别为245464、247280和247082个。云麦119与双亲(2013CIM1136和2008Y3-6871)共有SNP位点167777个,占SNP位点总数的76.97%。母本2013CIM1136对云麦119的全基因组相对遗传贡献率为55.45%,A、B、D 3个亚基因组的相对遗传贡献率分别为65.00%、44.54%和76.95%;父本2008Y3-6871对云麦119的全基因组相对遗传贡献率为44.55%,在A、B、D 3个亚基因组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5.00%、55.46%、23.05%,表明云麦119具有明显的偏亲现象。母本2013CIM1136在15条染色体上相对遗传贡献率均高于父本2008Y3-6871,有6条染色体上相对遗传贡献率高于母本2013CIM1136。对比云麦119与双亲的SNP多态性,发现有242个SNP位点与双亲基因型均不相同,分布在除4D染色体之外的20条染色体上。通过GenoBaits?Wheat0.1K(GBW0.1K)前景选择芯片分析发现,云麦119聚合了来自亲本的优异多抗基因(Lr34/Yr18/Pm38/Sr57、Lr27/Yr30/Sr2等)、品质基因(Glu-Dx、PSY-D1等)、千粒重基因(TaCwi-A1、TaGS5-A1、TaGW2-6A、SPL20-7A等)、抗条锈病QTL/基因(QYrsn.nwafu-3DL、Yr80、Yr78、Yr75)、赤霉病抗性QTL(QFhb.hbaas-5AL等)、抗白粉病基因(Pm12等)和矮杆基因(Rht8、Rht1等)。2021-2022年和2022-2023年云麦119的平均产量为6091.2和4653.0 kg/ha,分别较对照品种云麦56增产14.65%和11.77%;品质性状表现为容重779 g/L,蛋白质11.32%,湿面筋25.3%,稳定时间3.1 min,属中筋小麦。【结论】云麦119存在偏亲遗传现象,更多地继承了母本2013CIM1136的遗传物质,聚合了双亲大部分产量性状和抗病相关基因/QTL(Lr34/Yr18/Pm38/Sr57、Lr27/Yr30/Sr2、QYrsn.nwafu-3DL、QFhb.hbaas-5AL、Pm12、Rht1、Rht8、TaCwi-A1、TaGS5-A1、TaGW2-6A、SPL20-7A、PSY-D1、Glu-Dx),从而使得云麦119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优良等特点,尤其对云南省小麦最主要病害条锈病的抗性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SNP 遗传贡献 遗传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后向轨迹分析的辽东半岛南端冬小麦条锈病菌源初探
18
作者 王奥霖 刘岩 +7 位作者 李晓文 李佩玲 葛宏蔓 韩方强 范洁茹 刘伟 胡小平 周益林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30,共12页
由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2024年6月4日在对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冬小麦开展田间病害调查时发现,所有调查田块均有不同程度的小麦条锈病... 由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2024年6月4日在对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冬小麦开展田间病害调查时发现,所有调查田块均有不同程度的小麦条锈病发生。本研究利用HYSPLIT模型,结合田间病害调查数据,在病菌孢子最可能到达的时间窗内模拟后向气流轨迹,结果显示,2024年西泥河村是入侵旅顺口区首波锈菌孢子最可能的菌源接收地,河北和山东两省的环渤海湾地区冬小麦上的条锈菌是该村最有可能的菌源来源;推测其他点位的条锈菌可能来自本地或本地菌源和外来菌源兼而有之。此外,本研究也是我国小麦条锈菌跨海传播并造成病害异地发生和流行的首次报道,为进一步明确旅顺口区上游菌源地和当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东北冬小麦 病害流行调查 后向轨迹模拟 菌源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原菌孢子捕捉和监测—助力植物病害管理
19
作者 王奥霖 范洁茹 +7 位作者 徐飞 陈莉 曹世勤 王万军 孙振宇 刘伟 胡小平 周益林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农业生态系统中所有类型的植物均会受到病原菌的长期威胁。许多高风险植物病原菌能够通过空气传播,甚至可随高空气流完成跨区域的远距离扩散。因此,为了控制气传病害管理中的杀菌剂投入,需密切监测空气中的病原菌孢子。病菌孢子捕捉技... 农业生态系统中所有类型的植物均会受到病原菌的长期威胁。许多高风险植物病原菌能够通过空气传播,甚至可随高空气流完成跨区域的远距离扩散。因此,为了控制气传病害管理中的杀菌剂投入,需密切监测空气中的病原菌孢子。病菌孢子捕捉技术作为监测空气中病菌孢子量的有效手段,可为种植者或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病害风险的早期预警信息,辅助病害管理决策。近年来,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其在植物病害管理中的应用范围。本文主要从植物病害流行病学、病原体生物学、空气动力学等方面,对病菌孢子捕捉技术,以及利用该技术获得的数据改善病害管理策略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了应用病菌孢子捕捉和监测技术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整合新技术和改善数据获取、分析、解释、共享效率,实现病菌孢子捕捉的监测预警技术网格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成为新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害流行学 空气生物学 病菌孢子捕捉 植物病害监测预警 病害管理决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与栽培五味子叶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差异及功能预测分析
20
作者 吴宇彤 王若琳 +1 位作者 颜霞 黄丽丽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91-1505,共15页
基于高通量测序明确野生五味子与栽培五味子叶际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群落组成及结构差异,旨在对不同微生物群落进行功能预测,为后续探究野生品种与栽培品种五味子叶际微生物如何影响植物次生代谢提供参考。采用Illumina Novaseq... 基于高通量测序明确野生五味子与栽培五味子叶际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群落组成及结构差异,旨在对不同微生物群落进行功能预测,为后续探究野生品种与栽培品种五味子叶际微生物如何影响植物次生代谢提供参考。采用Illumina Novaseq平台对野生与栽培五味子叶际微生物群落DNA片段进行测序,对获取的有效数据进行物种注释和丰度计算,揭示样本物种构成;进一步进行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分类分析,挖掘样本间群落结构差异。扩增子的注释结果关联相应的功能数据库,采用PICRUSt2软件开展相关分析,并对样本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1)野生品种与栽培品种叶际细菌扩增子序列变体(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 ASVs)分别为2 525和1 516个,其中408个ASV为共有;叶际真菌ASVs分别为883和368个,其中105个ASV为共有。(2)叶际细菌野生品种中占比较高的菌属为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Methylorubrum)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栽培品种中占比较高的菌属为甲基杆菌属;叶际真菌野生品种中占比较高的菌属为枝孢属(Cladosporium),栽培品种中占比较高的菌属为外囊菌属(Taphrina)和枝孢属。(3)叶际微生物群落通过PICRUSt2分析及KEGG通路预测显示,野生品种在脂类运输与代谢、萜类化合物和聚酮类化合物代谢及能量产生类功能方面相对丰度占比显著高于栽培品种。可见:五味子野生品种叶际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栽培品种,与植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及能量产生有关的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占比野生品种高于栽培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叶际微生物 次生代谢物 群落多样性 结构分析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