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沧市城区大气PM_(2.5)组分特征及受境外生物质燃烧传输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史建武 吴小彤 +5 位作者 韩新宇 赵平伟 赵安楠 王剑敏 杨晓曦 谢海涛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2-604,共13页
为研究我国西南边境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理化特征、污染来源,识别境外生物质燃烧传输的贡献,于2022年2—5月在云南省临沧市主城区4个采样点进行PM_(2.5)观测研究,分析了PM_(2.5)中的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 为研究我国西南边境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理化特征、污染来源,识别境外生物质燃烧传输的贡献,于2022年2—5月在云南省临沧市主城区4个采样点进行PM_(2.5)观测研究,分析了PM_(2.5)中的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并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气团后向轨迹(HYSPLIT)模型、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模型和浓度权重轨迹函数(CWT)模型识别春季临沧市PM_(2.5)的来源和传输途径.采样期间PM_(2.5)的日均浓度为(47.14±16.48)μg·m^(−3),城市采样点(LCHJ、LCYD和LCQX)的PM_(2.5)日均质量浓度是背景采样点(WLS)的2.22倍.PMF解析出7个主要来源:生物质燃烧(24.8%)>二次硫酸盐(17.7%)>二次硝酸盐(17.4%)>交通排放(12.0%)>工艺过程(11.9%)>扬尘(10.9%)>工业燃煤(5.3%),生物质燃烧是临沧市春季细颗粒物最主要的来源.PSCF模型结果表明,缅甸东部(北纬22°30′—25°24′,东经96°00′—98°51′)是研究期间临沧市PM_(2.5)最大的潜在来源区域.该区域日均火点数与PM_(2.5)及OC、K^(+)等生物质燃烧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境外生物质燃烧烟羽的远距离输送影响了临沧市PM_(2.5)的浓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生物质燃烧 潜在源分析 边境城市 远距离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因子对草果产量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邓辉敏 杨晓慧 《农村实用技术》 2025年第6期61-63,66,共4页
本文基于临沧市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2015—2023年气象数据和同期草果产量数据,利用HP滤波法将草果产量分为趋势产量和气候产量,并探究气象要素在草果不同生育期对产量的影响。分析发现:临沧市草果生育期平均气温20.1℃、降雨量1116mm、相... 本文基于临沧市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2015—2023年气象数据和同期草果产量数据,利用HP滤波法将草果产量分为趋势产量和气候产量,并探究气象要素在草果不同生育期对产量的影响。分析发现:临沧市草果生育期平均气温20.1℃、降雨量1116mm、相对湿度72%,适宜草果生长。2015—2023年草果实际产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趋势产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气候产量则呈现上升趋势,每10年上升0.6kg/mu,但年际变化不大。气温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草果产量的主导因子,降雨量的作用次之。各气象要素与草果气候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气温在幼果形成期和果实生长期影响显著,湿度在草果全生育期影响显著,尤以幼果形成期影响最大,降雨量在花芽分化期和开花期作用较大。同时分析出影响草果生长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极端高温、低温冷害、暴雨洪涝。研究结论可为草果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气象因子 产量 相关性分析 临沧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坚果花序抽生性状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3
作者 周云 李世成 《中国果业信息》 2025年第5期28-30,35,共4页
在临沧市设置不同海拔3个试验点,观测澳洲坚果花序抽生和开花动态,采集气象数据,探索临沧市澳洲坚果花序抽生和开花规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临沧市澳洲坚果1月下旬花序开始萌动,3月中下旬停止生长,历期53~63天;3个试验点花芽萌... 在临沧市设置不同海拔3个试验点,观测澳洲坚果花序抽生和开花动态,采集气象数据,探索临沧市澳洲坚果花序抽生和开花规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临沧市澳洲坚果1月下旬花序开始萌动,3月中下旬停止生长,历期53~63天;3个试验点花芽萌动期较一致,而盛花期相差较大,花序长2.5~21 cm,平均增长速率0.22 cm/天。花序长度与气温、日照时数均呈正相关,适量降雨且分布均匀对花序生长和开花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花序抽生 盛花期 日照时数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低纬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变化及其与水稻产量的关系--以临沧市临翔区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简少芬 钟楚 +1 位作者 李世成 金莉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3-269,共7页
以临沧市临翔区1961~2010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气温生产力(Yt)、降水生产力(Yp)和气候生产潜力(Tspv),并分析了气温、降水量和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以... 以临沧市临翔区1961~2010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气温生产力(Yt)、降水生产力(Yp)和气候生产潜力(Tspv),并分析了气温、降水量和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以及气候生产潜力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临翔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则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二者变化率分别为0.260℃/10a(P<0.01)和-15.98 mm/10 a(P>0.05),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变化加剧。干季增温较雨季快,而降水量减少较雨季慢。Tspv呈不明显上升趋势,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均能提高Tspv,而降水量是限制作物Tspv的主要气候因子。水稻实际产量占同期Tspv的比例较低,而从2004年开始比例有所增加。建议解决好农业生产用水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新的高产品种,提高耕作技术水平等,以提高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地区 气候生产力 Miami模型 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的低频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5
作者 陶云 郭萍 +4 位作者 邢冬 周建琴 任菊章 陈艳 张万诚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1-736,共16页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云南省124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的极端性及低频振荡变化特征,然后分析了对流层中层和低层大气环流系统低频振荡配置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22年云南春末夏初(4—6...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云南省124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的极端性及低频振荡变化特征,然后分析了对流层中层和低层大气环流系统低频振荡配置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22年云南春末夏初(4—6月)出现了气候变暖背景下罕见的极端异常低温事件。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5低,1991年以来最低年,全省有42个气象站平均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同期最低纪录。2)云南2022年春末夏初的平均气温存在10~20 d显著性周期,方差贡献为45.7%,与实际强降温过程对应关系较好。3)云南10~20 d低频振荡气温降低最大位相7(升高最大位相3),500 hPa上云南被南压的贝加尔湖低频异常高压(低压)与日本海低频异常低压(高压)环流系统间的偏北(偏南)气流控制;700 hPa上中国东部到南海被低频偏北(南)气流控制,低频气温降温(升温)区与之对应,云南被偏东(西)气流控制,位于降温(升温)区;海平面气压场上西伯利亚冷高压增强南移,将高纬度冷空气带到低纬度地区,从而影响云南气温的变化,造成了云南强冷空气过程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高低空低频环流系统配置和演变导致了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4)2022年4—6月,500 hPa上低频正异常高度扰动从高纬度向南传播到贝加尔湖附近,中低纬度低频正异常高度扰动从地中海附近向东移动到贝加尔湖一带,两支低频波列协同作用有利于我国东部和云南地区异常低温事件的产生、加强和维持。5)2022年春末夏初(4—6月),10~20 d低频振荡中,南支西风槽指数和西伯利亚高压指数分别超前云南低频气温7 d和5 d时达到最好的相关关系;这2个指数对云南异常低温过程预报具有很好的提前预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2022年春末夏初(4—6月) 异常低温事件 10~20 d低频振荡 环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极端气候干旱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晓慧 李学川 +3 位作者 胡芳芳 张雪 罗睿 王奇文 《南方农业》 2018年第27期162-163,共2页
云南省常年降水量不均匀,很多地区干旱和洪涝的情况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而且其干旱气候现象发生的频率高、时间长,同时干旱地区的分布也存在很多的共同点。其干旱地区多数都分布云南的中部以及东部地区,时令则以冬春初夏为主,而随着环境... 云南省常年降水量不均匀,很多地区干旱和洪涝的情况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而且其干旱气候现象发生的频率高、时间长,同时干旱地区的分布也存在很多的共同点。其干旱地区多数都分布云南的中部以及东部地区,时令则以冬春初夏为主,而随着环境的变化,云南省干旱的程度出现了加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极端气候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因子与天气系统对临沧市O_(3)污染影响的探讨
7
作者 邱东云 何剑勇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0期190-192,共3页
O_(3)属于微量气体,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一旦浓度增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损害。以往相关研究表明,气象因子对城市中的O_(3)污染影响巨大,如气象因子会与O_(3)浓度变化呈现出复杂的线性关系,值得研究。为此,以气象因子为例,探讨了气象因... O_(3)属于微量气体,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一旦浓度增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损害。以往相关研究表明,气象因子对城市中的O_(3)污染影响巨大,如气象因子会与O_(3)浓度变化呈现出复杂的线性关系,值得研究。为此,以气象因子为例,探讨了气象因子与天气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深入分析了气象因子与天气系统对我国云南省临沧市O_(3)污染产生的影响。由此得出结论,为城市天气系统良性建设、排除气象因子指标负面影响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天气系统 O_(3)污染 影响对比 干涡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一次极端暴雨成因分析及成功预警 被引量:1
8
作者 郭萍 段绍玲 +3 位作者 郑建萌 张万诚 陈静 杨宏庆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1,共10页
2022年10月8日,临沧市双江县忙懦乡遭遇历史性极端暴雨,最大小时雨量达到57.2 mm。该文通过高空、区域自动站雨量、ERA5再分析、FY-2G、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综合分析,揭示此次暴雨的成因:①此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是在强盛的副高控制下... 2022年10月8日,临沧市双江县忙懦乡遭遇历史性极端暴雨,最大小时雨量达到57.2 mm。该文通过高空、区域自动站雨量、ERA5再分析、FY-2G、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综合分析,揭示此次暴雨的成因:①此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是在强盛的副高控制下,由中尺度系统触发产生的强降雨。②强降雨期间大气层结不稳定,存在暖湿底层与干冷高层,低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强降雨发生与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大值区相对应,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且与强垂直上升运动区配合。③两个强降雨时段对应不同的雷达回波特征,初时段无大范围的降雨回波,局地出现中-γ尺度对流回波;次时段降雨回波范围扩大,形成列车效应。④忙懦乡的地形和低层东偏南气流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触发与维持起到关键作用。⑤“1262”服务模式提前发出警报,夜间强降雨得以有效预警,避免了人员伤亡,成为预警联动的成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副热带高压 中尺度系统 临沧市 递进式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气象塔梯度观测资料质量控制与处理 被引量:16
9
作者 金莉莉 何清 +3 位作者 李振杰 缪启龙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赵逸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2-742,共11页
本文介绍了乌鲁木齐市建成区内5座100 m气象塔地理位置,根据逻辑极值检查、僵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和人工干预检查等组成的一套针对气象塔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四点滑动平均插值、要素垂直分布拟合和线性回归方... 本文介绍了乌鲁木齐市建成区内5座100 m气象塔地理位置,根据逻辑极值检查、僵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和人工干预检查等组成的一套针对气象塔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四点滑动平均插值、要素垂直分布拟合和线性回归方法组成的数据插值方法,对乌鲁木齐市从南至北5座100 m气象塔2012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的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插值。结果表明:该套方案能很好地找出缺测、错误和可疑的数据,结合人工干预,使得检验结果更为可靠。5座气象塔资料的质量是比较好的,正常数据占总数据的97.17%,其中红光山数据质量最好(正常数据占总数据的99.01%)。非正常数据只是少数情况(占总数据的2.83%),包括缺测和错误数据,其中缺测数据占非正常数据的6.23%(出现在米东和燕南立交),错误数据占非正常数据的93.77%。虚假数据占错误数据的89.99%(大部分为风速、风向),僵值数据占错误数据的5.47%(大部分为气温和湿度).超出逻辑极值数据占错误数据的0.41%(只出现在水塔山气温),不符合一致性数据占错误数据的4.13%(主要为湿度,主要在燕南立交)。利用四点中央插值法、每座气象塔要素垂直分布拟合和不同气象塔之间线性回归方法插值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市 气象塔 质量控制 插值 观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原楚雄市城市发展规模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萍 李宏波 张琴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6-150,共5页
选取城市发展规模要素的指标,运用相关分析法,系统分析楚雄市1990~2009年期间城市规模的发展对其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关系,发现建成区面积、非农业人口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密切。再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城市发展规模综合指数,建立楚雄... 选取城市发展规模要素的指标,运用相关分析法,系统分析楚雄市1990~2009年期间城市规模的发展对其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关系,发现建成区面积、非农业人口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密切。再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城市发展规模综合指数,建立楚雄市城市发展规模与城市热岛强度的变化趋势图,发现近年来楚雄年热岛强度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逐年上升,建议通过树立新的城市发展观、搞好城市生态规划等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改善楚雄"城市热岛效应"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市 建成区面积 非农业人口 城市热岛效应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模态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季节预报模型
11
作者 刘菲菲 陶丽 张俊凯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92,共26页
作为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的重要成员,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活动对我国降水和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活动有重要影响,但副高季节预测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采用1979~2022年月平均海气资料和海气指数,基于信息流方法特有的因果... 作为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的重要成员,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活动对我国降水和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活动有重要影响,但副高季节预测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采用1979~2022年月平均海气资料和海气指数,基于信息流方法特有的因果关系来挑选副高主模态变化的预报因子,并建立预报模型。本文首先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解,得到1979~2020年副高变化的前两个主模态及其对应的主成分(PCs),其分别与El Ni?o衰减和La Ni?a发展关系密切。然后利用信息流和多元逐步回归筛选1980~2015年建模期间PC1和PC2的预报因子。PC1、PC2的预报因子均为7个,PC1的预报因子主要包括了Ni?o 4指数、赤道中太平洋北部海表温度(SST)等。PC2的预报因子主要包括了热带中太平洋北部SST、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指数等,表明由春季PMM(Pacific meridional mode)发展起来的夏季La Ni?a和北大西洋SST对接下来夏季EOF2模态的形成有重要影响。1980~2015年期间预报PCs和实际PCs序列的相关系数达到0.91和0.88,并用该预报模型预报2016~2020年PCs序列,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4和0.85。1980~2022年的预报重构场与实际观测场的区域平均时间相关系数、多年平均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48,均通过99%的信度检验,且预报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预报上限。我们还通过PCs值进行相似年份预报,以弥补重构场异常较弱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信息流 预报模型 相似年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甘蔗生产发展状况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鲁韦坤 周云 +1 位作者 范丹华 徐梦莹 《中国糖料》 2015年第5期53-55,共3页
为了解云南省甘蔗生产的发展趋势和种植状况,利用云南省甘蔗统计数据,分析了云南1949—2012年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单产的变化趋势;并利用近年来云南分县的甘蔗统计数据,分析了云南甘蔗产量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以及单产的空间分布情况,... 为了解云南省甘蔗生产的发展趋势和种植状况,利用云南省甘蔗统计数据,分析了云南1949—2012年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单产的变化趋势;并利用近年来云南分县的甘蔗统计数据,分析了云南甘蔗产量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以及单产的空间分布情况,以期为云南甘蔗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生产 种植面积 总产量 单产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气边界层高度演变及其与PM2.5变化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平伟 段绍玲 +5 位作者 史建武 罗成鲜 张婧 钟珉菡 李四兰 陈静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8-292,共15页
基于ERA5 PBLH数据集、PM2.5观测数据和气温、相对湿度等多种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1980—2020年云南省大气边界层高度(PBLH)变化特征、变化趋势,PM2.5浓度变化与PBLH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受太阳直接辐射在一天中的变... 基于ERA5 PBLH数据集、PM2.5观测数据和气温、相对湿度等多种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1980—2020年云南省大气边界层高度(PBLH)变化特征、变化趋势,PM2.5浓度变化与PBLH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受太阳直接辐射在一天中的变化影响,云南PBLH夜间变化平稳,白天波动较强;地气温差年代际变化与PBLH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000年代至2010年代云南PBLH呈稳步升高趋势。降雨年内分布、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天气系统等影响差异使得云南高海拔区域年内PBLH变化差异较小,干季PBLH较中、低海拔区仍明显偏低。云南四季PBLH大值中心多出现在昆明至楚雄,变化百分率多表现为增大趋势,春季整体增大趋势最明显,冬季变化百分率空间分布差异性最强。近地面层低温、高湿、弱风造成傍晚至夜间(18:00—01:00)PBLH快速下降,致PM2.5堆积到近地面层,PBLH对PM2.5浓度影响随之增强。各州/市PBLH与PM2.5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随季节和时次不同存在一定差异,02:00和08:00 PBLH与PM2.5基本表现为负相关,相关程度整体高于14:00和20:00;人类活动较多的昆明和曲靖夏、秋、冬季表现出更高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高度(PBLH) PM2.5 变化特征 相关性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装备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珂菁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30期196-198,共3页
气象信息对于我国各行各业的工作开展都会带来非常直接的影响。在气象观测设备和技术都呈现出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状态下,气象设备的保障工作重要性也呈现出不断提升的状态。但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分析观察可知,针对气象装备的保障工作在... 气象信息对于我国各行各业的工作开展都会带来非常直接的影响。在气象观测设备和技术都呈现出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状态下,气象设备的保障工作重要性也呈现出不断提升的状态。但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分析观察可知,针对气象装备的保障工作在具体落实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为进一步提升这部分装备的保障效果提供支持。具体来说,气象装备保障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表现在工作人员缺乏思想重视、装备保障经费条件限制、专业技术能力缺失三个方面。需要通过加强思想重视程度、引进更多的资金资源、保障以及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三条路径,为气象装备保障工作的未来优化与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装备 保障工作 资金资源 技术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21年临沧主城区O_(3)浓度特征及气象影响分析
15
作者 梅建娇 李世成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3期129-131,共3页
利用2017—2021年临沧市逐日、逐时的O_(3)浓度和气象资料,研究了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O_(3)浓度夏季最低,秋末开始增长,冬末出现跃增,春季达到最高。日变化呈“单峰单谷型”,8 h滑动峰值较小时浓度峰值推... 利用2017—2021年临沧市逐日、逐时的O_(3)浓度和气象资料,研究了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O_(3)浓度夏季最低,秋末开始增长,冬末出现跃增,春季达到最高。日变化呈“单峰单谷型”,8 h滑动峰值较小时浓度峰值推后4 h。O_(3)浓度与风速、气温日较差、日照呈正相关关系,与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气压要素相关性不明显。当日最高气温在28℃以上、气温日较差超过14℃、日最小相对湿度低于20%、日照时数超过7 h、日平均风速超过1.5 m/s时,发生O_(3)污染的可能性增大,需警惕O_(3)污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污染 气象要素 相关性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南半岛野火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的相互作用
16
作者 赵平伟 吉文娟 +2 位作者 张茂松 尤文龙 龚丽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5,共10页
[目的]分析野火变化特征并探讨火点数与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关联性,为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SNPP/ⅦRS卫星火点监测、火烧迹地和SMAP土壤水分等数据,使用统计方法多角度对2016—2021年中南半岛野火变... [目的]分析野火变化特征并探讨火点数与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关联性,为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SNPP/ⅦRS卫星火点监测、火烧迹地和SMAP土壤水分等数据,使用统计方法多角度对2016—2021年中南半岛野火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干湿条件下火点数与0—5cm和0—100cm2个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相互作用。[结果]①中南半岛火点数和火烧迹地年内主要出现在2—4月,二者在时空分布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多集中在缅甸西部与印度接壤区域、缅甸中部以东和老挝北部。②2—4月火点主要出现在林地、灌木地和耕地,而易发生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如下3个等级的区域:0.2<NDVI≤0.4,0.4<NDVI≤0.6,0.6<NDVI≤0.8,但其所占比例随地表覆盖类型和月份的不同存在一定差异。③特旱和重旱条件下火点区明显较无火点区广,火点数集中程度更高;土壤水分随火点数的增加整体呈减少趋势,但极端干湿条件下,土壤水分随火点数变化存在由减转增的“拐点”,且“拐点”值随时间延后而减小。④滞后1~2个月的火点数与土壤水分相关程度最高;日时间尺度上土壤水分对火点数变化同期响应快,且土壤水分和NDVI高的区域关联性更强。[结论]土壤水分亏缺是中南半岛火点高发的重要驱动力。火点数与土壤水分之间相互作用,二者之间存在显著负向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点数 土壤水分 帕默尔干旱指数 中南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南秋季降水影响因子分析及季节预测
17
作者 张俊凯 陶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64-2283,共20页
本文主要利用信息流特有的因果关系,筛选我国西南秋季降水EOF主导模态PC系数的预报因子,并通过留一法(leave-one-out)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建立西南秋季降水预报模型,最后对模型的预报技巧进行了评估检验。由经验正交函数(EOF)得到的1979~... 本文主要利用信息流特有的因果关系,筛选我国西南秋季降水EOF主导模态PC系数的预报因子,并通过留一法(leave-one-out)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建立西南秋季降水预报模型,最后对模型的预报技巧进行了评估检验。由经验正交函数(EOF)得到的1979~2020年我国西南秋季降水前两个主导模态分别为全区一致型和马鞍型,分别与东部El Niño发展型、中部El Niño发展型联系密切。回报的PC1和PC2与实际PC序列在1980~2015年拟合期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83,同号率分别为90%和83%。在后报检验的2016~2020年5年中,预报的PC1和PC2均有4年与实际PC同位相,同号率为80%。1980~2015年预报重构场与观测降水距平场的空间相关系数(ACC)36年的平均值达到0.48,超过1/2的年份ACC大于0.5,区域平均时间相关系数(TCC)为0.48。本文还通过预报的PC1和PC2进行相似年预报,以弥补重构场降水量级较小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模态 信息流 西南秋季降水 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天气雷达PUP地图的拓展应用
18
作者 龚丽军 刘志雄 +4 位作者 保俊 唐海云 邱东云 查艳霞 俸志武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2期203-205,共3页
作为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使用平台,PUP系统广泛应用于气象台站,但PUP系统自身配套的地图文件只能精细化到县(区)一级,不能满足人工增雨防雹和短时临近天气预警预报服务等工作需求,通过解析PUP的default.map地图数据,将乡(镇)、重点服务对... 作为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使用平台,PUP系统广泛应用于气象台站,但PUP系统自身配套的地图文件只能精细化到县(区)一级,不能满足人工增雨防雹和短时临近天气预警预报服务等工作需求,通过解析PUP的default.map地图数据,将乡(镇)、重点服务对象、人影作业点等地理信息数据与原雷达底图叠加显示,叠加后的雷达产品丰富了地理信息的同时,还具有缩放、定位准确、图形性能稳定等优点,提升了短时临近天气预警预报服务和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精度,有效填补了PUP系统地理信息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PUP地图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陆地水循环时空演变 被引量:26
19
作者 苏布达 孙赫敏 +7 位作者 李修仓 李振杰 张京朋 王艳君 黄金龙 高妙妮 姜彤 司丽丽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6-1105,共10页
水循环是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一个最活跃的枢纽,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本文采用观测和多套再分析数据,系统分析了1979年以来中国及各大流域大气水汽含量、降水、蒸散发和地表径流等水循环要素年际变化。研究发现,1979-2018年... 水循环是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一个最活跃的枢纽,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本文采用观测和多套再分析数据,系统分析了1979年以来中国及各大流域大气水汽含量、降水、蒸散发和地表径流等水循环要素年际变化。研究发现,1979-2018年,中国陆地整层大气水汽含量和水汽收支呈显著上升趋势;水汽收支除在松花江和西南诸河略有下降,其余流域均呈上升趋势;降水除西北诸河流域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外,其余流域变化不显著;蒸散发整体呈微弱增加,但南方大部流域呈现显著的减小趋势;除西北诸河径流显著上升趋势外,北方大部分流域地表径流呈现减少趋势,而南方流域的径流变化趋势复杂多样。相对1979-2000年,21世纪以来中国年平均气温上升约0.63℃,年降水量、大气水汽含量分别增加0.5%和1.2%,水汽总输入和输出量均减小,降水再循环率增加10.9%。进入21世纪,中国陆地水资源一级分区内循环均较前20 a活跃,降水再循环率除松花江和辽河流域外,均有所增加。其中,海河、黄河、淮河和西北诸河流域的水汽和蒸发形成的降水都有所增加;辽河流域蒸发形成的降水有所增加,但输入水汽减少导致流域降水减少最多;松花江、长江、珠江和西南诸河流域蒸发形成的降水增加,输入水汽减少导致降水略有减少;东南诸河蒸发形成的降水略有增加,但整体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水循环 气候变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对南疆沙漠腹地太阳辐射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金莉莉 何清 +2 位作者 李振杰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缪启龙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03-1410,共8页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83°39’E,38°58’N)总辐射、散射辐射和直接辐射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塔中大气透明系数变化和沙尘对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10-12月塔中大气透明系数最好,...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83°39’E,38°58’N)总辐射、散射辐射和直接辐射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塔中大气透明系数变化和沙尘对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10-12月塔中大气透明系数最好,春、夏季最差;晴天大气透明系数最高(0.57),沙尘暴天气最低(0.07)。晴天、浮尘和扬沙天气总辐射最大可达1000 W·m-2以上,而沙尘暴天气最大可达700 W·m-2。晴天散射辐射值大多在400 W·m-2以下,主要集中在100~200 W·m-2范围内;有沙尘的天气大多在600 W·m-2以下。沙尘对直接辐射的衰减最大,晴天、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下直接辐射【200 W·m-2的概率依次为41.2%,72.5%,78.1%和100%。随着大气中沙尘增多,散射辐射逐渐向高值区域集中。沙尘天气下各辐射日变化曲线波动很大,其中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减小很多;总辐射和散射辐射日变化曲线形态相似、量值接近。大气透明系数与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总辐射 散射辐射 直接辐射 大气透明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