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5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第16轮甘蔗品种区试开远点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普新援 姚丽 +9 位作者 艾静 张静 任生林 夏红明 赵丽萍 赵俊 赵培方 刘家勇 陈学宽 昝逢刚 《中国糖料》 2025年第1期31-42,共12页
【目的】评价新选育甘蔗品种(系)在开远点的丰产性、糖分和稳定性,为甘蔗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共12份参试材料,‘新台糖22号’为对照,2019—2021年进行1年新植、2年宿根田间试验,并对农艺性状、工艺性状、蔗茎产量和蔗糖... 【目的】评价新选育甘蔗品种(系)在开远点的丰产性、糖分和稳定性,为甘蔗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共12份参试材料,‘新台糖22号’为对照,2019—2021年进行1年新植、2年宿根田间试验,并对农艺性状、工艺性状、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等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在开远试点,综合评价表现最佳的为‘云蔗121185’、‘云蔗121220’、‘云蔗113898’,与对照相比,蔗茎产量分别增加20.19%、5.92%、3.56%,蔗糖产量分别提高27.13%、14.59%、5.05%;蔗糖分表现最佳的为‘云蔗13165’、‘云蔗103148’,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6.7%、16.26%,蔗糖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7.43%、6.95%。【结论】在开远试点综合性状较优的品种(系)为‘云蔗121185’、‘云蔗121220’和‘云蔗113898’,可以考虑进一步在开远及临近区域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品种 区域试验 性状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7的甘蔗幼苗检测方法试验研究
2
作者 李会 郭家文 +4 位作者 黄世醒 郑丁科 安星宇 郑健林 杨丹彤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6-154,共9页
查找甘蔗缺苗点是进行甘蔗补苗的重要环节,针对人工查找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7的甘蔗幼苗检测方法。田间环境较为复杂,需要考虑拍摄距离、高度、光照、杂草、遮挡和目标物大小不一等因素,对YOLOv7进行改进。在主干网络(... 查找甘蔗缺苗点是进行甘蔗补苗的重要环节,针对人工查找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7的甘蔗幼苗检测方法。田间环境较为复杂,需要考虑拍摄距离、高度、光照、杂草、遮挡和目标物大小不一等因素,对YOLOv7进行改进。在主干网络(backbone)中添加了SE注意力机制,解决了甘蔗幼苗大小不一进而导致漏检的问题,并添加SAConv,提高了检测器的性能;在head中引入CoordConv,提高网络对蔗苗位置的感知能力和多尺度检测能力;最后,对模型进行轻量化改进,对原始模型和改进模型进行对比试验和性能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基于YOLOv7-SSC的甘蔗幼苗检测模型准确率达95.1%,召回率为96%,MAP值为94.4%,推理速度为8.79帧/s,内存占用量53.8 MB。相较原模型,准确率提高了4个百分点,召回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MAP值提高了1.4个百分点,性能优于SSD、Faster-RCNN、YOLOv5、YOLOv7等模型。改进YOLOv7甘蔗幼苗检测模型能够在有效抑制田间环境因素干扰下,准确快速地识别到甘蔗苗,可为大田其他作物的检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检测 YOLOv7 SE注意力机制 SAConv Coord Conv 轻量化 甘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甘蔗品种培育应用及对产业的贡献
3
作者 吴才文 武晋宇 +6 位作者 赵培方 昝逢刚 赵俊 刘家勇 姚丽 任生林 张跃彬 《中国糖料》 2025年第3期84-94,共11页
云南是全国第二大蔗区,植蔗面积约27万hm^(2)。近10年年均蔗糖产量203.7万t,在全国占比从2014/2015年榨季的19.5%上升到24.0%以上,其中2021/2022年榨季最高达25.5%。2024年全省主要推广甘蔗品种来源为云南、广东、广西、台湾地区及四川... 云南是全国第二大蔗区,植蔗面积约27万hm^(2)。近10年年均蔗糖产量203.7万t,在全国占比从2014/2015年榨季的19.5%上升到24.0%以上,其中2021/2022年榨季最高达25.5%。2024年全省主要推广甘蔗品种来源为云南、广东、广西、台湾地区及四川等5省区,云南当地品种种植面积最大,达15.3万hm^(2),全省占比为54.4%。从不同来源品种生产应用趋势看,云南自育品种推广应用面积上升幅度大,超过4省区育成品种之和,‘新台糖’品种下降速度最快,广东品种逐步下降,广西品种缓慢上升,四川育成品种在云南推广面积始终不大。云南省农业科院甘蔗研究所在云南4家育种单位中育种成效最大,育成登记品种数量占全省90.9%,生产应用面积占自育品种的99.1%,占全省植蔗总面积的54.0%。2024年‘云蔗081609’生产应用面积最大,为12.2万hm^(2),占全省植蔗面积的43.4%,创造了云南历史上单个品种的最大面积和最高占比的新记录。由于‘云蔗’高产高糖品种快速推广应用,全省甘蔗出糖率不断创新高,从10年前2014/2015年榨季的12.43%上升到13.0%以上,2022/2023年榨季达13.28%,创历史新高。建议继续依托云南丰富的甘蔗种质资源,加强亲本创新,培育突破性及宜机化甘蔗新品种,为蔗糖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甘蔗 育种 应用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云瑞系列甘蔗新品系在云南陇川水田旱地的丰产性及稳产性分析
4
作者 俞华先 安汝东 +3 位作者 郎荣斌 桃联安 边芯 张钰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23-31,共9页
为了解云瑞14658和云瑞14599两甘蔗新品系在云南陇川水田、旱地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为其在生产上示范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在陇川3乡镇的旱地、水田布置两新一宿的六点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云瑞14658在陇川水田、旱地上的平均蔗茎产量、... 为了解云瑞14658和云瑞14599两甘蔗新品系在云南陇川水田、旱地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为其在生产上示范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在陇川3乡镇的旱地、水田布置两新一宿的六点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云瑞14658在陇川水田、旱地上的平均蔗茎产量、产糖量显著高于双对照,平均蔗茎产量、产糖量的高稳系数皆超过双对照,产糖量的变异系数均低于双对照,蔗茎产量的变异系数水田上低于双对照,旱地上介于双对照之间,说明云瑞14658在云南陇川水田、旱地的丰产性高、抗性宿根性强,环境对产糖量影响小,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高糖抗性兼优的甘蔗新品系;云瑞14599在旱地上蔗茎产量和产糖量显著超过对照柳城05-136(CK_(2)),在水田、旱坡地产糖量的高稳系数皆超过双对照,平均蔗茎产量的高稳系数在水田、旱坡地介于双对照之间,蔗茎产量和产糖量的变异系数水田上皆低于双对照,旱地上均超过双对照,抗性宿根性好,说明其适应在云南陇川水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瑞系列 品种试验 丰产性 稳产性 陇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农业部甘蔗研究所科研动向与甘蔗种质资源保存概况 被引量:5
5
作者 陆鑫 朱建荣 +1 位作者 周会 蔡青 《中国糖料》 2013年第1期78-80,共3页
通过到美国农业部甘蔗研究所学习,了解了美国农业部甘蔗研究所的科研动向和甘蔗种质资源保存情况,他们的先进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建议加强与美国在甘蔗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提高云南的甘蔗科研效率,实现甘蔗... 通过到美国农业部甘蔗研究所学习,了解了美国农业部甘蔗研究所的科研动向和甘蔗种质资源保存情况,他们的先进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建议加强与美国在甘蔗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提高云南的甘蔗科研效率,实现甘蔗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种质资源 生产现状 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不同形式蔗叶添加物对云南红壤及甘蔗生长的影响
6
作者 郭家文 刘凯 +3 位作者 刘高源 高欣欣 杨昆 潘波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0-1110,共11页
连续耕作导致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下降,添加外源物提升土壤肥力成为研究焦点。然而,目前对于不同形式蔗叶添加物如何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及甘蔗生长的机制尚未被充分探究。通过桶栽模拟试验,探究蔗叶生物炭、蔗叶灰和粉碎蔗叶处理对云南红... 连续耕作导致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下降,添加外源物提升土壤肥力成为研究焦点。然而,目前对于不同形式蔗叶添加物如何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及甘蔗生长的机制尚未被充分探究。通过桶栽模拟试验,探究蔗叶生物炭、蔗叶灰和粉碎蔗叶处理对云南红壤基础养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组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甘蔗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蔗叶生物炭在提升土壤养分和活性有机碳组分方面表现最优异,粉碎蔗叶次之。这归因于它们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但粉碎蔗叶处理中的营养成分由于缺乏保护而不能被固存。2)3种处理均未显著促进甘蔗产量提升,但甘蔗叶片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SPAD)和甘蔗锤度显著增加,尤其是生物炭对二者的提高效果最显著,说明蔗叶生物炭在提升甘蔗品质的应用上更有优势。3)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的SPAD与土壤中碳氮组分呈显著正相关,但与TP和pH表现较弱的负相关,这表明对蔗田土壤改良时应尽量增加富含碳氮的物质,但需注意磷的施用量,且要关注土壤酸碱度的变化。综上所述,蔗叶生物炭在改良土壤和提升甘蔗品质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同时建议在实际生产中,生物炭与蔗叶同施可能获得更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蔗叶利用 土壤养分 溶解性有机碳氮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农业部甘蔗研究所育种与路易斯安那州甘蔗生产概况 被引量:1
7
作者 陆鑫 周会 +1 位作者 朱建荣 蔡青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第6期57-60,共4页
通过到美国农业部甘蔗研究所学习,全面了解了美国农业部甘蔗研究所的杂交育种工作及路易斯安那州的甘蔗生产情况,并结合云南甘蔗科研实际,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路易斯安那州 甘蔗 育种 生产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甘蔗创新亲本的遗传力和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吴才文 王炎炎 +6 位作者 夏红明 李复琴 杨昆 侯朝祥 刘家勇 赵俊 赵培方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74-1278,共5页
本文选用11个云南甘蔗创新亲本与国内外常用亲本杂交,配制组合26个,研究了云南甘蔗创新亲本有性杂交世代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云南甘蔗创新亲本及组合选配方式对后代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主要性状遗传力贡献的大小为组合(86.7... 本文选用11个云南甘蔗创新亲本与国内外常用亲本杂交,配制组合26个,研究了云南甘蔗创新亲本有性杂交世代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云南甘蔗创新亲本及组合选配方式对后代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主要性状遗传力贡献的大小为组合(86.7%)>父本(79.3%)>母本(58.4%);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大小顺序为锤度>有效茎>蔗产量>茎径>糖产量>株高;在11个云南甘蔗创新亲本中,云瑞03-417、云瑞99-113、云蔗97-84和云蔗03-97等作为母本,云蔗71-790、云蔗89-351、云蔗94-343和云瑞99-151等作为父本后代糖产量、蔗产量或锤度的一般配合力大,可分别作为高产或高糖母本和父本加以利用;云蔗03-97×ROC10、CP72-1210×云89-351、CP77-1776×云瑞99-151、CP84-1198×云蔗91-790、粤糖93-159×云蔗94-343、云瑞99-151×PS45和云瑞99-155×内江86-117等组合后代蔗、糖产量及锤度表现佳,特殊配合力(SCA)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创新亲本 遗传力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甘蔗抗黑穗病鉴定体系在云南甘蔗抗病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夏红明 黄应昆 +3 位作者 吴才文 范源洪 赵培方 崔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10-1615,共6页
采用澳大利亚抗甘蔗黑穗病鉴定评价方法,对14份甘蔗品种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澳大利亚采用的对照品种在澳大利亚和云南两地试验的平均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对照品种平均发病率和标准分级的回归方程为对数函数,经回归计算... 采用澳大利亚抗甘蔗黑穗病鉴定评价方法,对14份甘蔗品种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澳大利亚采用的对照品种在澳大利亚和云南两地试验的平均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对照品种平均发病率和标准分级的回归方程为对数函数,经回归计算的分级值,其抗性反应型分类与统计学分类能实现良好的统一,澳大利亚的鉴定方法可用于云南甘蔗抗黑穗病鉴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黑穗病鉴定 抗病育种 甘蔗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镇康甘蔗生产区土壤分析研究及对策 被引量:8
10
作者 刀静梅 刘少春 +3 位作者 樊仙 张跃彬 郭家文 李如丹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91-2396,共6页
为了解甘蔗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并根据养分丰缺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施肥,最终实现甘蔗高产高糖,对云南省镇康蔗区采集的481份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结果表明,镇康蔗区49.27%的是酸性土壤,pH值在4.5~5.5;有机质平均含量3.04%... 为了解甘蔗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并根据养分丰缺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施肥,最终实现甘蔗高产高糖,对云南省镇康蔗区采集的481份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结果表明,镇康蔗区49.27%的是酸性土壤,pH值在4.5~5.5;有机质平均含量3.04%,中上水平;全氮含量平均0.15%,中上水平;碱解氮含量高,平均132.70mg/kg;全磷含量低,平均0.07%;有效磷含量极低,平均9.26mg/kg;全钾含量低,平均1.37%;速效钾含量中上水平,平均168.53mg/kg;微量元素有效锌缺乏,82.18%的含量低于1.5mg/kg;85%以上的土壤样品有效锰、有效铁和有效铜都高于临界值,不缺乏。根据土壤养分分析结果,在镇康蔗区建议有机肥结合速效氮磷钾复合肥施用,有利于甘蔗的高产高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甘蔗产区 土壤养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蔗区多样性地形发展甘蔗全程机械化潜力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如丹 张跃彬 +2 位作者 杨丹彤 区颖刚 郭家文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74,51,共5页
研究调查了云南蔗区38个县不同坡度(≤2°,2°~6°,6°~15°,15°~25°,〉25°)甘蔗耕地的面积,并调查了不同坡度(2°~6°,6°~15°,15°~25°)耕地发展甘蔗种植的潜力面... 研究调查了云南蔗区38个县不同坡度(≤2°,2°~6°,6°~15°,15°~25°,〉25°)甘蔗耕地的面积,并调查了不同坡度(2°~6°,6°~15°,15°~25°)耕地发展甘蔗种植的潜力面积。调查数据表明,云南省坡度在0°~15°之间的甘蔗耕地面积最大,占全省甘蔗总面积的62.6%;坡度≤2°甘蔗耕面积地占全省甘蔗总面积的14.6%,坡度2°~6°甘蔗耕面积地占全省甘蔗总面积的15.9%,6°~15°甘蔗耕地占全省甘蔗耕地面积的32.1%;云南蔗区有大面积甘蔗耕地适宜发展甘蔗全程机械化,大部分蔗区优先发展中小型甘蔗实用机械,0°~6°坡度面积较大的蔗区可考虑发展中大型甘蔗机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蔗区 不同坡度 甘蔗 全程机械化 发展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甘蔗栽培技术专家查询系统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跃彬 王斌 刘少春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1-163,共3页
根据云南蔗区的自然生产条件 ,以甘蔗科学栽培为基础知识 ,采用DET1 1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工具 ,将各县基本情况、甘蔗品种、繁殖方法、甘蔗栽培技术、合理施肥、甘蔗轮间套作等内容为主要模块 ,以文字为主 ,配套图片、影像等多媒体形式与... 根据云南蔗区的自然生产条件 ,以甘蔗科学栽培为基础知识 ,采用DET1 1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工具 ,将各县基本情况、甘蔗品种、繁殖方法、甘蔗栽培技术、合理施肥、甘蔗轮间套作等内容为主要模块 ,以文字为主 ,配套图片、影像等多媒体形式与用户交互 ,研制成云南甘蔗栽培技术专家查询系统。表 1,参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栽培技术 模块 专家系统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云南蛮耗细茎野生种血缘甘蔗新品种(系)的宿根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经艳芬 楚连璧 +6 位作者 桃联安 孙友方 杨李和 安汝东 董立华 周清明 段惠芬 《中国糖料》 2008年第2期4-7,共4页
对瑞丽站育成含云南蛮耗细茎野生种血缘的第一个云蔗系列甘蔗新品种——云蔗99-155、云瑞99-113、云瑞99-131、云瑞99-178和云瑞99-601五个甘蔗新品系两新1宿品比试验,及部分品种(系)在云南省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蔗茎产量、宿根能力、主... 对瑞丽站育成含云南蛮耗细茎野生种血缘的第一个云蔗系列甘蔗新品种——云蔗99-155、云瑞99-113、云瑞99-131、云瑞99-178和云瑞99-601五个甘蔗新品系两新1宿品比试验,及部分品种(系)在云南省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蔗茎产量、宿根能力、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在站内品比试验中,5个品种(系)的产量、宿根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ROC10,其中,宿根能力最强的云瑞99-113较ROC10高27.42%,最弱的云瑞99- 601亦较ROC10高14.20%;5个新品种(系)均达到国家甘蔗品种审定标准。(2)在云南省区试中,云蔗99-155宿根能力较ROC10优势突出,达101.62%,蔗茎单产居15个参试品种之首;云瑞99-113宿根能力与ROC10相当,蔗茎单产比ROC10高7.92%,初步显示出云南蛮耗细茎野生种对甘蔗品种宿根性及适应性改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细茎野生种 新品种(系) 宿根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模块化设计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毛钧 N.G.Inman-Bamber +4 位作者 杨昆 陆鑫 刘家勇 P.A.Jackson 范源洪 《中国糖料》 2017年第1期44-50,共7页
以APSIM甘蔗模型(APSIM-Sugar)为例,简要介绍了由澳大利亚农业生产系统研究协作组(APSRU)开发的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 Mulator,APSIM)中作物、土壤等核心模块的基本过程原理、参数确定、模型验证等... 以APSIM甘蔗模型(APSIM-Sugar)为例,简要介绍了由澳大利亚农业生产系统研究协作组(APSRU)开发的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 Mulator,APSIM)中作物、土壤等核心模块的基本过程原理、参数确定、模型验证等模块化设计与应用研究进展,为学习了解和使用APSIM模型开展农田土壤-作物系统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 生理过程 模块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云南蔗区甘蔗控释肥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如丹 张跃彬 +1 位作者 苏火生 刘少春 《中国糖料》 2011年第1期75-77,共3页
劳动力成本较高是制约云南蔗区甘蔗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云南蔗区气候、土壤肥力状况和甘蔗需肥特点,追踪国内外控释肥的研究进展,研发甘蔗控释肥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种植甘蔗劳动力成本,保护环境和提高种植甘蔗的效益。
关键词 甘蔗控释肥 云南蔗区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水浇地宿根甘蔗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跃彬 刘少春 《中国糖料》 1999年第3期31-34,共4页
从新植甘蔗栽培、收砍质量、宿根管理、蔗地营养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云南蔗区宿根蔗低产低效的主要问题。结合生产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实行快锄低砍,保护蔗蔸;蔗叶还田保持蔗地营养;地膜覆盖,保证土壤温度的“三保技术”和宿根蔗田间... 从新植甘蔗栽培、收砍质量、宿根管理、蔗地营养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云南蔗区宿根蔗低产低效的主要问题。结合生产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实行快锄低砍,保护蔗蔸;蔗叶还田保持蔗地营养;地膜覆盖,保证土壤温度的“三保技术”和宿根蔗田间管理上及早开垄松蔸,早施肥管理,早防治病虫草害的“三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浇地 宿根甘蔗 高产栽培 甘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梢青贮及饲喂效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芳珠 王曙阳 +4 位作者 许富强 孙夕思 刘国琼 应雄美 王智能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甘蔗梢是甘蔗的主要副产品之一,资源丰富且营养价值较为全面,是反刍动物粗饲料的来源之一。青贮是一种有效保存和开发甘蔗梢饲料的方法,但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和酵母菌使甘蔗梢自然青贮容易腐败变质,而且高含量的纤维会影响动物的消化率... 甘蔗梢是甘蔗的主要副产品之一,资源丰富且营养价值较为全面,是反刍动物粗饲料的来源之一。青贮是一种有效保存和开发甘蔗梢饲料的方法,但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和酵母菌使甘蔗梢自然青贮容易腐败变质,而且高含量的纤维会影响动物的消化率和适口性。目前,对于甘蔗梢青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类添加剂的使用、混合青贮、甘蔗梢青贮饲喂反刍动物的效果以及甘蔗的收获期、品种、青贮时间等对甘蔗梢青贮产生的影响。文章综述了添加剂和混合青贮以及其他因素对甘蔗梢青贮品质、营养价值、有氧稳定性以及饲喂效果的影响,为推动甘蔗梢的利用和优质青贮饲料的调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梢青贮 添加剂 混合青贮 发酵品质 营养成分 饲喂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基因与环境互作研究
18
作者 陈学宽 昝逢刚 +2 位作者 刘家勇 赵俊 赵培方 《中国糖料》 2015年第2期7-9,共3页
以云南省第十一轮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15个品种5个参试点2年新植、1年宿根的甘蔗产量、甘蔗含糖为研究对象进行基因与环境互作研究。通过方差、相关性和聚类分析表明,甘蔗品种(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最大,其次是甘蔗品种效应值;相关性分析... 以云南省第十一轮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15个品种5个参试点2年新植、1年宿根的甘蔗产量、甘蔗含糖为研究对象进行基因与环境互作研究。通过方差、相关性和聚类分析表明,甘蔗品种(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最大,其次是甘蔗品种效应值;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为云南蔗区的品种引进和布局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茎产量 甘蔗含糖分 基因与环境互作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黑穗病研究状况文献计量分析
19
作者 王长秘 罗志明 +5 位作者 单红丽 李银煳 张荣跃 李婕 王晓燕 尹炯 《中国糖料》 2024年第3期80-90,共11页
本文以甘蔗黑穗病和Sugarcane smut为主题词分别在CNKI和SCI-E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并应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文献发文趋势、期刊、机构、基金和被引用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共检索到中文文献284篇和外文文献495篇。其中甘蔗黑穗病的中文文... 本文以甘蔗黑穗病和Sugarcane smut为主题词分别在CNKI和SCI-E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并应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文献发文趋势、期刊、机构、基金和被引用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共检索到中文文献284篇和外文文献495篇。其中甘蔗黑穗病的中文文献占中英文总文献的35.54%,我国甘蔗黑穗病相关研究文献占甘蔗主要病害文献的48.97%。近年来国内外甘蔗黑穗病研究的发文量逐渐增加,这些文献主要来自于糖业和病理学领域的机构、作者和期刊。国内期刊主要发表关于甘蔗黑穗病防治、发生规律以及抗黑穗病相关研究的文献,而国外期刊则侧重于甘蔗黑穗病的致病机理和病原菌与甘蔗互作的研究。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甘蔗黑穗病研究领域的文献发文概况,旨在了解甘蔗黑穗病研究的基本情况和趋势,并结合当前的研究热点方向,为下一步的甘蔗黑穗病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 文献计量 CNKI Web of sci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丘陵山地甘蔗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贾笛迩 高欣欣 +2 位作者 刘高源 张顺生 郭家文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115-120,共6页
云南作为中国的第二大蔗糖生产大省,蔗区多为丘陵山地,基础设施缺乏,机械化水平低且适宜当地的农机设备较少,农机和农艺融合仍不够,用工矛盾突出。为了高效推进云南蔗糖产业的机械化进程,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标准化种植;做好适合机... 云南作为中国的第二大蔗糖生产大省,蔗区多为丘陵山地,基础设施缺乏,机械化水平低且适宜当地的农机设备较少,农机和农艺融合仍不够,用工矛盾突出。为了高效推进云南蔗糖产业的机械化进程,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标准化种植;做好适合机械化发展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根据不同地区研发适宜配套的农机设备,推行宽行种植,农机农艺和信息化融合;完善管理机制,政府全面强化扶持力度,以推进丘陵山地蔗糖全程机械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产量 机械化 技术 农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