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化“深地工程”油气测试关键技术及展望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锦宏 张波 +4 位作者 曹明 孙晨祥 刘涛 廖碧朝 牟小清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7,共10页
针对“深地工程”构造和储层介质复杂、埋藏深、地层压力高和温度高等复杂工况,中国石化围绕深层超深层油气测试、超高温高压井下工具、地面测试、窄安全窗口油气井测试工程设计和完井测试液等技术进行攻关研究,完成100余口8000 m以深... 针对“深地工程”构造和储层介质复杂、埋藏深、地层压力高和温度高等复杂工况,中国石化围绕深层超深层油气测试、超高温高压井下工具、地面测试、窄安全窗口油气井测试工程设计和完井测试液等技术进行攻关研究,完成100余口8000 m以深油气井的测试施工,初步形成了“深地工程”油气测试关键技术及配套装备,有力支撑了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梳理总结了中国石化“深地工程”油气测试关键技术,分析了中国石化“深地工程”向9000 m乃至10000 m以深迈进情况下油气测试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展望了特深层高温高压油气测试工程设计、特深层高温高压油气测试完井工艺、地面自动化测试和高性能油气测试工具等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该技术总结与展望对构建更加成熟、专业、安全、高效的油气测试技术体系,助力深层超深储层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更大突破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工程 超深储层 油气测试 完井投产 地质工程一体化 中国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工程智能钻井关键技术探索与建议 被引量:2
2
作者 裴学良 黄哲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8,共7页
随着深层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需求增加及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影响,油气钻探工程面临结构性缺员和高风险、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与挑战,智能钻井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首先,概述了智能钻井的数据采集、传输、决策和... 随着深层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需求增加及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影响,油气钻探工程面临结构性缺员和高风险、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与挑战,智能钻井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首先,概述了智能钻井的数据采集、传输、决策和控制等4个关键环节,介绍了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胜利工程)在地面自动化装备、井下测量与控制工具及信息化建设3个方面的技术探索情况;然后,提出了智能钻井的实施路线图,详细讨论了关键技术;最后,针对胜利工程在智能钻井实施层面的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提高井下与地面的数据通讯能力、增强系统的融合度和业务逻辑的交叉融合及深入挖掘数据,以提升理论研究的深度。研究认为,智能钻井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上的突破,还需要对传统钻井理论进行深入理解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钻井 数据采集 数据传输 智能决策 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难动用石油储量地质工程一体化探索 被引量:22
3
作者 万绪新 谢广龙 丁余刚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50,共8页
难动用石油储量有效开发是大力提升国内石油开发力度的重要举措。胜利油田低渗透和稠油难动用石油储量近6×10~8t,占全国10%以上,有效开发面临油水系统复杂、工艺配套难、产能低等诸多挑战。中国石化以胜利油田为试点,经过两年多合... 难动用石油储量有效开发是大力提升国内石油开发力度的重要举措。胜利油田低渗透和稠油难动用石油储量近6×10~8t,占全国10%以上,有效开发面临油水系统复杂、工艺配套难、产能低等诸多挑战。中国石化以胜利油田为试点,经过两年多合作开发实践,探索出"合作机制创新""低品位中找甜点""地质工程一体化""精细储层改造、作大产能"等有效做法,初步实现了将难动用石油储量"管起来、动起来、活起来",累计动用石油储量4860×10~4t,建成产能超50×10~4t,钻井周期缩短60%以上,单井产量提升40%左右,平衡油价由75美元/bbl降至50美元/bbl以内。胜利油田难动用石油储量实践,初步形成独特承包建产方案,打造地质工程一体化全产业链高效模式,为高勘探程度老油区可持续发展开拓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动用石油储量 低渗透 稠油 合作开发 地质工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新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锦宏 周爱照 +1 位作者 成海 毕研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9-158,共10页
近年来,针对深层特深层、非常规、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地层硬度和温度高及产能低等问题,中国石化攻关形成了9000 m特深井安全高效钻井技术、页岩油工程技术和中深层页岩气工程技术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高效钻成了5口900... 近年来,针对深层特深层、非常规、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地层硬度和温度高及产能低等问题,中国石化攻关形成了9000 m特深井安全高效钻井技术、页岩油工程技术和中深层页岩气工程技术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高效钻成了5口9000 m以深特深井、10余口页岩油井和2口位移超4000 m页岩气井,有力支撑了深地工程的顺利实施,保障了各类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但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石油工程技术面临着地质条件更为复杂等一系列技术挑战,中国石化应在安全钻井、高温高压测井和重复压裂等技术方面加快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注重新材料、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打造更加成熟的、专业化水平更高的石油工程技术体系,为实现油气增储上产新目标提供技术支撑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完井 测井 录井 储层改造 技术进展 发展展望 中国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破岩试验及激光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建阔 《石油机械》 2017年第3期16-20,25,共6页
针对激光技术在石油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国内学者开展了大量理论研究,为了验证理论分析和激光破岩实际效果,搭建了激光试验系统,开展了硅质砂岩岩样激光直线扫描及定点打孔试验,分析得出激光破岩效果与激光光束参数、扫描速度、光斑尺... 针对激光技术在石油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国内学者开展了大量理论研究,为了验证理论分析和激光破岩实际效果,搭建了激光试验系统,开展了硅质砂岩岩样激光直线扫描及定点打孔试验,分析得出激光破岩效果与激光光束参数、扫描速度、光斑尺寸及岩屑清理等因素相关。根据激光扫描和打孔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气体钻井激光辅助破岩和激光射孔2方面应用,并重点从激光光源优选、高能激光远距离传输及井下适应性3个方面分析了激光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所得结论对激光技术在石油工程领域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破岩 激光器 光纤 砂岩岩样 钻井 射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钻井平台装备电动化进程及趋势 被引量:7
6
作者 孟祥卿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6,共6页
针对国内外电驱动管柱自动化作业装备开展技术研究,分析了美国Canrig公司钻台机器人、排管机器人、电动铁钻工、输管机器人,美国NOV公司钻台机器人及其相关自动化作业系统,法国道达尔公司巡检机器人7类产品的功能、特性等;论述了国内电... 针对国内外电驱动管柱自动化作业装备开展技术研究,分析了美国Canrig公司钻台机器人、排管机器人、电动铁钻工、输管机器人,美国NOV公司钻台机器人及其相关自动化作业系统,法国道达尔公司巡检机器人7类产品的功能、特性等;论述了国内电动扶管手、二层台机械手、指梁、巡检机器人等技术和应用现状。通过技术对标分析得出:国内外石油钻机装备均向智能、高效、绿色化发展,钻井作业由传统人力操作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国外装备在小体积大功率驱动、防尘防水、防爆防盐雾、多轴协同等关键技术突破方面优于国内,而其在产品多样性以及应用推广方面与国内差距明显。建议国内基于电传动系统的特点,突破传统理念,研发新型高效装备;以及在装备自主决策、故障诊断等方面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石油钻井装备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钻井平台 管柱自动化 工业机器人 伺服驱动 石油钻机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钻井液环保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均一 李公让 +2 位作者 黄利民 马晓勇 夏晔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2,共6页
在胜利油田钻井过程中,废弃物总量大、污染物含量高,废弃物污染控制集中于末端治理,资源化利用程度低、成本高,无法实现钻井过程中的污染控制,严重影响油田生态环境。针对该油田钻井过程中的环保关键技术难题,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 在胜利油田钻井过程中,废弃物总量大、污染物含量高,废弃物污染控制集中于末端治理,资源化利用程度低、成本高,无法实现钻井过程中的污染控制,严重影响油田生态环境。针对该油田钻井过程中的环保关键技术难题,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进行了理论研究、装备研发、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形成了钻井污染物源头控制、全井段钻井废弃物随钻过程减量化和钻井废弃物末端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3项核心技术,创新了覆盖“源头控制、过程减量、末端治理”的钻井液环保处理技术。“十三五”期间,该钻井液环保处理技术在胜利油区及新疆、四川等地的中国石化工区实现规模化应用,建成了胜利油田滨105、盐222、桩146等绿色低碳钻井示范工程,为保障胜利油田绿色低碳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我国陆上油气田绿色低碳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环境保护 废弃物处理 固液分离 资源化利用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钻机全集成化升级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斌 李博洋 +4 位作者 杨德刚 寻明 孔永超 康宁 惠向彻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22,共6页
随着钻机自动化技术的普及,新制钻机的集成化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然而旧钻机由于机械、电气、液压等接口问题,进行全集成控制系统改造的技术难度大、周期长,目前旧钻机的全集成化系统改造占比很小。依托某钻井平台的升级改造项目,在... 随着钻机自动化技术的普及,新制钻机的集成化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然而旧钻机由于机械、电气、液压等接口问题,进行全集成控制系统改造的技术难度大、周期长,目前旧钻机的全集成化系统改造占比很小。依托某钻井平台的升级改造项目,在降低劳动强度,减人增效的理念下,开发了可靠的国产全集成控制系统;融合原有的钻井装备,增配管柱自动化设备和井口自动化设备,对钻机系统进行升级与改造,实现系统双司钻集成化控制。现场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所有钻井装备及其附属单元的司钻房远程控制,开发的操作界面减少了操作元件数量。双司钻操作系统为钻机提供了冗余操作功能,设备状态数据集成化处理为系统安全操作提供了保障,系统空间管理提升了设备的空间安全性,自动化装备减少了井队人员配置,减轻了劳动强度,提升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安全性和经济性。该钻机系统的改造方法可为老旧钻机的全集成化升级提供参考和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机改造 全集成化 自动化装备 双司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综合可泵性及防气窜能力的水泥浆触变稠度设计方法
9
作者 田辉 柳华杰 +3 位作者 步玉环 姜旭 殷慧 张洪旭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2,共8页
采用稠度差值法建立水泥浆触变稠度与六速黏度计读数的关系,进而建立水泥浆触变稠度与水泥浆黏度的关系,并利用Landmark软件模拟分析不同触变稠度水泥浆地面泵压及泵注过程中当量密度(ECD),分析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稠度对压稳不压漏... 采用稠度差值法建立水泥浆触变稠度与六速黏度计读数的关系,进而建立水泥浆触变稠度与水泥浆黏度的关系,并利用Landmark软件模拟分析不同触变稠度水泥浆地面泵压及泵注过程中当量密度(ECD),分析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稠度对压稳不压漏安全可泵注性能的影响,然后利用落球法测黏度原理,分析不同水泥浆触变稠度(黏度)防气窜能力,提出一种综合可泵性及防气窜能力的水泥浆触变稠度设计方法。结果表明:以某油田高压气井为例,当水泥浆触变稠度为35 Bc时,井底ECD达到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的临界值;当水泥浆触变稠度为31 Bc时,对直径为1000μm的气泡施加的运移阻力近169 Pa,具有明显的防气体运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变水泥浆 触变稠度 防气窜 安全泵注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堆叠岩屑图像颗粒细粒度分割方法
10
作者 夏文鹤 樊仕阳 +1 位作者 牛洪波 李奎为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56,共8页
为解决岩屑分布密集图像边界存在重叠导致图像分割效率低下、小目标漏检和边界分割精度较差等问题,研制了岩屑图像颗粒细粒度分割网络。该网络基于Mask R-CNN网络架构,采用DW轻量卷积构建主干网络,利用坐标注意力机制构建了多尺度特征... 为解决岩屑分布密集图像边界存在重叠导致图像分割效率低下、小目标漏检和边界分割精度较差等问题,研制了岩屑图像颗粒细粒度分割网络。该网络基于Mask R-CNN网络架构,采用DW轻量卷积构建主干网络,利用坐标注意力机制构建了多尺度特征金字塔,以增强特征选择性和空间位置信息的捕捉能力,并提升不同尺寸目标的检测能力;结合基于距离图引导的边界增强损失函数,进一步优化网络对细粒度边界特征的学习,提升分割结果的精确度。采用丰谷、新场等区块采集的岩屑图像样本对改进后的岩屑分割网络进行测试,平均精度为92.1%,平均交并比为83.2%。研究表明,改进后的岩屑图像颗粒细粒度分割网络的推理速度及精度较现有分割网络明显提升,为自动化岩屑图像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屑录井 图像分割 Mask R-CNN 距离图损失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可变构型吸力桩结构设计及沉贯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丽萍 温靖 张岚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2,共12页
吸力基础是水下生产设备的基础结构,深海生产环境的恶劣复杂、水下生产设施的尺寸超大以及安装成本控制的提高,对其设计可靠性和作业中力学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水下生产设施基础的受荷特点提出了一种可变构型吸力桩(RCSP),模块... 吸力基础是水下生产设备的基础结构,深海生产环境的恶劣复杂、水下生产设施的尺寸超大以及安装成本控制的提高,对其设计可靠性和作业中力学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水下生产设施基础的受荷特点提出了一种可变构型吸力桩(RCSP),模块化设计了增固装置,使得该吸力桩兼具可沉贯性好和板锚基础锚重比高的优点;然后通过对桩体的沉贯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其贯入阻力模型,与常规吸力桩相比,可变构型吸力桩的贯入阻力最大增幅为35.23%,侧摩阻力大于端阻力且端阻力的最大占比约为32.6%;最后通过大变形有限元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EL)方法模拟可变构型吸力桩的静压沉贯过程,分析了增固装置对沉贯阻力的影响以及各分量的变化规律,并与建立的贯入阻力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理论分析的适用性。该研究为异形截面吸力基础的贯入特性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力基础 可变构型吸力桩 沉贯特性 贯入阻力 水下管汇 水下生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ESim和ADAMS钻井管柱液压举升装置联合仿真研究
12
作者 宋炳豪 王旱祥 +3 位作者 张衡 刘延鑫 蔡文军 陈志礼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0-57,82,共9页
随着钻井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钻具输送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但在输送过程中钻具存在不可预知的滚动,故无法有效控制其运动轨迹,同时负载实时变化也无法保证液压缸的同步性,且单一仿真软件无法真实反映实际工况。为此,研发... 随着钻井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钻具输送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但在输送过程中钻具存在不可预知的滚动,故无法有效控制其运动轨迹,同时负载实时变化也无法保证液压缸的同步性,且单一仿真软件无法真实反映实际工况。为此,研发了一款新型夹持式的钻井管柱液压举升装置,可防止管柱在输送过程中的滚动。基于阀前补偿的负载敏感液压系统保证了各机构液压缸的同步性,实现了流量与负载压力大小无关的无级控制;基于AMESim和ADAMS搭建的联合仿真模型,模拟了该举升装置的真实运行状态。仿真结果表明:液压执行机构输出值较好地跟踪了目标期望值,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3.6%。研究结果可为管柱输送装置的研制与试验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管柱 液压举升装置 PID位置反馈 负载敏感液压系统 机液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南洼陷硫化氢油井风险评价
13
作者 李晓晖 刘一粟 +5 位作者 师永民 师翔 徐磊 曹卫东 徐昊天 曹运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1-507,共7页
为解决井块区域硫化氢的防治问题,综合分析岩芯、钻井、测录井、试油试井及地震资料,采用分位数分级法,对渤南洼陷的硫化氢井进行危险性等级评价.采用 1:2:4:2:1的百位数分级法,将研究区划分为 5个等级的硫化氢环境域,并确定渤南洼陷的... 为解决井块区域硫化氢的防治问题,综合分析岩芯、钻井、测录井、试油试井及地震资料,采用分位数分级法,对渤南洼陷的硫化氢井进行危险性等级评价.采用 1:2:4:2:1的百位数分级法,将研究区划分为 5个等级的硫化氢环境域,并确定渤南洼陷的高风险含硫区.纵向上,硫化氢浓度随地形自低向高逐渐增加;横向上,沙四段的碳酸盐岩硫化氢来源具有"富膏、富灰、生烃、高压"的特点,属于典型的"自力更生"型硫化氢.洼陷及斜坡带缺乏物源供给,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南部斜坡带膏岩与灰岩的共存为硫化氢提供储集空间,断层为硫化氢的运移创造条件,高压封存为硫化氢的保存提供保障.中低风险区域分布在高风险区域与中高风险区域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油井 风险评价 百位数重分级法 渤南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管道连接器密封环密封性能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凯 曹宇光 +2 位作者 孙永泰 史永晋 杨光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3-60,94,共9页
海底管道连接器中金属密封环需具备良好的回弹特性并提供稳定可靠的接触载荷,才能保证有效密封。而对于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因不能预知密封环预紧安装后的形变,针对其进行理论计算难度大且易产生误差。为研究连接器中金属密封环的接触性... 海底管道连接器中金属密封环需具备良好的回弹特性并提供稳定可靠的接触载荷,才能保证有效密封。而对于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因不能预知密封环预紧安装后的形变,针对其进行理论计算难度大且易产生误差。为研究连接器中金属密封环的接触性能和回弹性能,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连接器中密封结构的二维轴对称模型,分析初始压缩率对不同径厚比密封环密封性能的影响。以密封环应力状态、压缩回弹量、接触应力依次表征其损伤情况、回弹特性及密封可靠性,并结合三者与初始压缩率的关系,确定预紧安装过程中压缩率的可行性区间。结果表明:密封环损伤易发生于密封环椭圆截面长半轴端点两侧;随着初始压缩率增大,压缩回弹量先增大后减小,薄壁密封环的回弹性能优于同外径的厚壁密封环;薄壁密封环对应初始压缩率的可行性区间远大于同外径的厚壁密封环,证明薄壁密封环密封性能优于厚壁密封环。该结论为密封环选型及预紧安装提供了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连接器 O形金属密封环 压缩回弹量 接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取芯PDC钻头水力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15
作者 张玉强 刘志和 +3 位作者 陈忠帅 蒋子璇 马梦男 张金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9,共8页
取芯PDC钻头在钻进页岩地层过程中容易出现吃入地层困难、岩屑清洁效果不佳,导致机械钻速下降、取芯时效性变差。为此,提出一种新型4刀翼取芯PDC钻头,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6刀翼钻头,新型4刀翼钻头具... 取芯PDC钻头在钻进页岩地层过程中容易出现吃入地层困难、岩屑清洁效果不佳,导致机械钻速下降、取芯时效性变差。为此,提出一种新型4刀翼取芯PDC钻头,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6刀翼钻头,新型4刀翼钻头具有更高的破岩钻进速度,更强的携屑性能;增大喷嘴角度可以有效降低钻头表面岩屑质量浓度,喷嘴角度为9°时携屑效果最佳;随喷嘴直径的增加,钻头表面平均岩屑质量浓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ø12 mm时携屑效果最佳;采用最优水力结构参数的取芯钻头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平均取芯收获率提高了约10%,单井的最大平均机械钻速提高约80%。研究结果可为取芯PDC钻头的结构参数优化及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芯PDC钻头 水力参数 数值模拟 CFD-DPM 岩屑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驱动式振荡旋转套管引鞋研制及应用
16
作者 陈小元 吴波 +4 位作者 史怀忠 熊超 屈子骁 王委 周志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针对长水平井以及大斜度斜井套管下入摩阻大、易卡套、下入难等问题,研制了井下涡轮驱动式振荡旋转套管引鞋。建立了工具的三维模型,并通过Fluent软件搭建了涡轮定子、转子流场计算数值模型,探究了不同叶轮安放角对叶片压力及表面流速... 针对长水平井以及大斜度斜井套管下入摩阻大、易卡套、下入难等问题,研制了井下涡轮驱动式振荡旋转套管引鞋。建立了工具的三维模型,并通过Fluent软件搭建了涡轮定子、转子流场计算数值模型,探究了不同叶轮安放角对叶片压力及表面流速的影响,进而对叶轮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搭建了套管动力引鞋工具地面测试试验平台,对其关键性能参数进行测试,结果满足设计需求,并开展了相关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工具可通过钻井液循环带动井下引鞋头旋转,从而进行井壁的修整和井筒的冲洗,并帮助完井套管柱的顺利下入,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该研究可为水平井以及大斜度井完井管柱降阻下入工具的研制与应用提供技术借鉴,进而提高完井作业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岩屑床 涡轮驱动 套管引鞋 井下动力引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磨粒切削钢混材料的温度仿真分析与磨损实验
17
作者 韦敏 史永晋 郭子航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2-351,共10页
海上平台导管架桩基一般采用钢混灌浆结构,在利用金刚石串珠绳切割其海面以上部分时,为确保单根串珠绳完成单一切口的切割作业,必须选择合理的冷却方案。本研究基于傅里叶导热定律建立金刚石磨粒切削温度场数值模型,该温度场的温度随切... 海上平台导管架桩基一般采用钢混灌浆结构,在利用金刚石串珠绳切割其海面以上部分时,为确保单根串珠绳完成单一切口的切割作业,必须选择合理的冷却方案。本研究基于傅里叶导热定律建立金刚石磨粒切削温度场数值模型,该温度场的温度随切削工艺参数的增大而升高,随介质参数的增大而降低;利用AdvantEdge有限元切削仿真技术建立金刚石磨粒切削钢混材料的动力学仿真模型,探究切削过程中不同冷却方式对切削区温升和磨粒磨损的影响;搭建金刚石串珠绳切削实验台,根据实际工况,选择了干切削、低温喷雾和高压水冷3种切削方式,对仿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低温喷雾冷却方案的冷却效果最优,与干切削相比,试验后单颗串珠磨粒的完整度可提高13百分点,磨粒脱落率可降低15百分点。因此,在导管架平台桩基切割工况下,选择低温喷雾冷却的方式,更有利于串珠绳切削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串珠绳 磨粒 冷却方式 切削温度 磨粒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量稳定”平衡压力循环压井方法
18
作者 张桂林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共9页
一次循环法(工程师法、等待加重法)和二次循环法(司钻法)压井过程中存在压力传播滞后、井内原钻井液不能循环利用和需等待配制压井液等问题,循环加重法则存在不能控制井内压力、加重幅度难以确定等问题,这些方法操作难度大、可靠性差,... 一次循环法(工程师法、等待加重法)和二次循环法(司钻法)压井过程中存在压力传播滞后、井内原钻井液不能循环利用和需等待配制压井液等问题,循环加重法则存在不能控制井内压力、加重幅度难以确定等问题,这些方法操作难度大、可靠性差,容易压井失败。为使井喷压井可靠、简单,且一次压井成功,从井内压力平衡关系与控制方法入手,深入分析了现有3种常规压井方法,提出了“液量稳定”循环压井方法。用控制循环液量稳定的方法可以达到井内压力实时平衡,并一次压井成功。研究形成了发生溢流初期、已形成气体集中段和环空已喷空3种情况下的“液量稳定”循环压井方法,提出了排除溢流时超高套压的控制方法、用压力平衡方程和气体状态方程建立方程组求解套压与环空气体密度等参数的方法以及套管压力控制压井方法。研究表明,“液量稳定”循环压井方法能够实现平衡压力循环压井,为提高压井方法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井方法 问题分析 压力控制 液量稳定 压力平衡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注空气二次采油技术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德祥 魏东东 +3 位作者 张亮 张宇 侯胜明 任韶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49-53,共5页
注空气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不同类型油藏以提高采收率。对注水困难的低渗透油藏来说,注空气取代注水进行二次采油以及注空气/空气泡沫进行三次采油都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注空气驱油机理和工艺特点,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 注空气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不同类型油藏以提高采收率。对注水困难的低渗透油藏来说,注空气取代注水进行二次采油以及注空气/空气泡沫进行三次采油都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注空气驱油机理和工艺特点,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低渗透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及其应用。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轻质油藏目标区块,采用小型台架氧化反应器(SBR)进行原油氧化实验,并利用驱替装置进行氮气驱和空气驱的对比实验,评价了原油的氧化特性及空气驱的驱油效率,给出了原油-空气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为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最后运用油藏数值模拟热采模型对注空气过程中氧化反应的热效应提高采收率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注空气 低温氧化 数值模拟 驱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对MNA技术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卞成鹏 张玲妍 +1 位作者 夏晔 李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6-123,共8页
文章以实际污染土壤和模拟污染土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0、6、9、15、27次)、不同冷冻温度(-10、-20、-30℃)和不同土壤含水率(30%,50%,80%)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土壤酶活性和石油类浓度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1)在相同含... 文章以实际污染土壤和模拟污染土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0、6、9、15、27次)、不同冷冻温度(-10、-20、-30℃)和不同土壤含水率(30%,50%,80%)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土壤酶活性和石油类浓度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1)在相同含水率下,2种污染土壤都是随着冻融频次增加,>2 mm粒径团聚体比例显著减少,而0.25~2 mm粒径团聚体比例显著增加。土壤含水率增加至50%时,显著降低>2 mm粒径团聚体比例,提高0.25~2 mm和<0.25 mm粒径团聚体比例。(2)冻融作用对污染土壤中脲酶有促进作用、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有抑制作用,脲酶最多提高63.07%、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多降低了26.25%,脱氢酶降低了3.32%。(3)冻融前后实际污染土壤中烷烃降低1.87%,而模拟污染土壤中烷烃降低1.65%,去除效果不明显。冻融交替循环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壤形态,有利于污染物在土壤中自然衰减,对石油污染土壤的自然及强化修复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衰减 冻融循环 土壤团聚体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