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生物化学基础研究40年回顾 被引量:6
1
作者 林其谁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30-935,共6页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创刊的40年中,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生物化学研究得到了巨大的进步,许多方面在国际生物化学界有了一席之地,有的曾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除本专刊有专文论述的酶学、生物膜、结构生物学外,本文主要介绍:人工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创刊的40年中,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生物化学研究得到了巨大的进步,许多方面在国际生物化学界有了一席之地,有的曾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除本专刊有专文论述的酶学、生物膜、结构生物学外,本文主要介绍:人工全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tRNAAla);乙肝病毒adr亚型的全基因组克隆和研究;人类、水稻和一些生物基因组研究;功能基因组研究及一些与疾病或水稻性状密切有关的基因的发现;植物分子育种方法的创立;动植物与酵母的重要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取得的突出成绩;在RNA研究,包括tRNA、SnoRNA,核酶等方面新的突破;在多肽、蛋白质、蛋白质组、糖复合物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基因组学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M单分子力谱技术及其在活体细胞和菌体表面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于小婷 杨忠波 +3 位作者 王鑫艳 汤明杰 王占忠 王化斌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43,共16页
生命活动过程与生物分子内或生物分子间机械力的作用密不可分.原子力显微镜具有极高的力学分辨率,可以在近生理条件下对生物样品进行力学测量,是研究生物体系力学相互作用的理想工具.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单分子力谱(AFM-SMFS)技术可以在... 生命活动过程与生物分子内或生物分子间机械力的作用密不可分.原子力显微镜具有极高的力学分辨率,可以在近生理条件下对生物样品进行力学测量,是研究生物体系力学相互作用的理想工具.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单分子力谱(AFM-SMFS)技术可以在单分子、单细胞水平测量生物分子内或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本文首先扼要介绍了AFM-SMFS技术,包括AFM-SMFS的基本原理、力谱测量及分析方法(蠕虫链模型、自由连接链模型和自由旋转链模型)以及探针的化学修饰方法(硅/氮化硅探针和镀金探针的修饰);重点介绍了利用AFM-SMFS技术对活体细胞表面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CD20、热休克蛋白以及蛋白酪氨酸激酶)和糖类分子(葡萄糖和甘露糖)的近期研究进展;随后介绍了利用AFM-SMFS技术对活菌体表面蛋白(肝素结合血凝黏附素和Als5p黏附蛋白)和糖类分子(半乳糖、甘露糖、B族碳水化合物、荚膜多糖、α-甘露聚糖、β-甘露聚糖、β-葡聚糖以及几丁质)的近期研究进展;最后对AFM-SMFS技术的缺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单分子力谱 生物大分子 细胞 细菌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电子传递呼吸链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3
作者 徐婷 李华 +2 位作者 鲁姗姗 张红旗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0-255,261,共7页
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基本能量。其内膜上的呼吸链酶传递氢和电子到ATP酶复合体,用于合成能量及维持跨内膜氢离子梯度循环。细胞生存所需能量的95%由线粒体呼吸链提供,主要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5个复合体(Ⅰ、Ⅱ、Ⅲ、Ⅳ、Ⅴ)组... 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基本能量。其内膜上的呼吸链酶传递氢和电子到ATP酶复合体,用于合成能量及维持跨内膜氢离子梯度循环。细胞生存所需能量的95%由线粒体呼吸链提供,主要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5个复合体(Ⅰ、Ⅱ、Ⅲ、Ⅳ、Ⅴ)组成的线粒体呼吸链酶完成,即NADPH-泛醌、琥珀酸-泛醌还原酶、泛醌-Cytc还原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ATP合成酶。本文对线粒体呼吸链Ⅰ/Ⅱ/Ⅲ/Ⅳ/Ⅴ的分子结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泛醌还原酶 琥珀酸-泛醌还原酶(SQR)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QCR) 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 ATP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e/lox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龙定沛 谭兵 +2 位作者 赵爱春 许龙霞 向仲怀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7-189,共13页
来自于P1噬菌体的Cre/lox系统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实现各种生理环境下的基因定点插入、删除、替换和倒位等操作。Cre/lox系统作为目前基因打靶技术的核心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拟南芥、水稻、小鼠、果蝇、斑马鱼等高等真... 来自于P1噬菌体的Cre/lox系统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实现各种生理环境下的基因定点插入、删除、替换和倒位等操作。Cre/lox系统作为目前基因打靶技术的核心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拟南芥、水稻、小鼠、果蝇、斑马鱼等高等真核模式生物。文章较为全面地介绍了Cre/lox系统的基本概况及其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的应用,讨论了Cre/lox系统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利用该系统在不同高等生物中进行基因操作提供有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lox重组系统 基因操作 位点特异性重组 基因打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合物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志建 蔡谨 袁中一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4-77,共4页
导电聚合物因其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作为分子导线使电子在生物活性物质与电极间直接传递,是构建生物传感器的一种新材料。主要讨论了导电聚合物生物传感器的构建、生物活性物质的固定化。简要地回顾了此类生物传感器在医学、食品工业和环... 导电聚合物因其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作为分子导线使电子在生物活性物质与电极间直接传递,是构建生物传感器的一种新材料。主要讨论了导电聚合物生物传感器的构建、生物活性物质的固定化。简要地回顾了此类生物传感器在医学、食品工业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合物 生物传感器 研究进展 应用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抗原生物敏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兰香 谭道经 李伟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采用石墨电极作为基础电极 ,将待测兔抗原用丝素蛋白溶液固定在基础电极表面 ,根据抗原抗体的单一性识别原理 ,选用山羊抗兔IgG HRP抗体与其选择性结合制作而成 .利用H2 O2 将该生物敏传感器的电位响应信号放大 ,采用直接电位法检测兔... 采用石墨电极作为基础电极 ,将待测兔抗原用丝素蛋白溶液固定在基础电极表面 ,根据抗原抗体的单一性识别原理 ,选用山羊抗兔IgG HRP抗体与其选择性结合制作而成 .利用H2 O2 将该生物敏传感器的电位响应信号放大 ,采用直接电位法检测兔抗原的浓度 .结果符合奈斯特响应 ,兔抗原的最低检测浓度 1.0× 10 -10 mol/L ,线性范围 1.0× 10 -8~ 1.0× 10 -10 mol/L ,响应时间为 15s .这种以固定化抗原结合酶标抗体量的多少作为检测抗原浓度的新型酶免疫电极 ,在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敏电极 酶免疫传感器 丝素蛋白 抗原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ppo信号通路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胡立桥 周兆才 田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59-674,共16页
生物体内存在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发育调控和组织稳态维持等重要过程,其信号异常与多种疾病特别是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进化上高度保守的Hippo信号通路在个体发育和稳态平衡中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Hippo信号通路主要通过一系列... 生物体内存在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发育调控和组织稳态维持等重要过程,其信号异常与多种疾病特别是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进化上高度保守的Hippo信号通路在个体发育和稳态平衡中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Hippo信号通路主要通过一系列相关激酶的相互作用和级联磷酸化来传递信号,能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在很多组织器官中控制细胞数量和器官大小。Hippo信号通路在一系列恶性肿瘤中出现显著异常,被认为是癌症治疗和再生医学的重要靶标。目前,Hippo信号通路中大部分关键组分已经确定,而其具体信号调控机制及功能正在完善之中。本文总结了目前已知的Hippo信号通路各蛋白成员的结构信息,重点从结构生物学角度对其信号的转导与调控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已有的Hippo信号通路靶向小分子及多肽抑制剂进行梳理,以期深化人们对该通路关键蛋白质机器的理解,并进一步促进相关的功能研究和潜在的治疗干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po信号通路 癌症 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分子结构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132抑制肝癌细胞Bel-7404生长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静 李伟 +5 位作者 章康健 刘锡君 孔彦平 牛娜 蒋海 周秀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7-634,共8页
MG132(Z-Leu-leu-leu-CHO)是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它可逆地抑制蛋白酶体活性,从而抑制泛素-蛋白酶体通路所介导的蛋白质降解,诱导细胞凋亡.实验研究MG132抑制肝癌细胞Bel-7404生长的机制.采用不同浓度梯度和时间梯度,通过荧光显微镜、透... MG132(Z-Leu-leu-leu-CHO)是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它可逆地抑制蛋白酶体活性,从而抑制泛素-蛋白酶体通路所介导的蛋白质降解,诱导细胞凋亡.实验研究MG132抑制肝癌细胞Bel-7404生长的机制.采用不同浓度梯度和时间梯度,通过荧光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Hoechst33342染色、MTT检测、AnnexinⅤ/PI流式细胞术、Westernblot分别检测MG132对Bel-7404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内质网压力变化、自噬泡形成、凋亡小体形成、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水平、凋亡及自噬信号途径中相关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MG132能明显抑制Bel-7404细胞生长.通过增加内质网压力激活Caspase-12,也可通过线粒体途径调节Bcl-2/Bax水平,促进细胞色素c的释放,两者皆可激活下游效应Caspase-3,剪切PARP,诱导细胞凋亡.同时,MG132可诱导Beclin1和LC3B的上调,促使Bel-7404细胞发生自噬,可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自噬泡形成.上述结果表明,MG132作用Bel-7404细胞涉及两类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细胞凋亡和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抑制剂 肝癌细胞 凋亡 自噬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毒多肽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孔天翰 林山 +2 位作者 韩雪飞 琚济杭 董伟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68-972,共5页
目的 :观察蝎毒多肽 (PBMV)对肿瘤细胞生长、细胞周期、P5 3表达和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MTT法、集落形成、细胞分裂指数、流式细胞仪和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法。结果 :PBMV对数种肿瘤细胞具有毒性作用 ,细胞生长抑制、集落形成能力和分... 目的 :观察蝎毒多肽 (PBMV)对肿瘤细胞生长、细胞周期、P5 3表达和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MTT法、集落形成、细胞分裂指数、流式细胞仪和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法。结果 :PBMV对数种肿瘤细胞具有毒性作用 ,细胞生长抑制、集落形成能力和分裂指数降低、多核细胞数减少 ;PBMV使进入S期的CNE - 2Z细胞明显减少 ,G1、S和G2 期细胞的百分比增多 (P <0 0 1) ;PBMV处理后 ,CNE - 2Z细胞P5 3蛋白表达量降低 (P <0 0 1) ,细胞膜负电位明显减小 ,胞膜呈去极化状态。结论 :PBMV可能具有膜毒素的作用 ,通过使CNE - 2Z细胞膜电位降低 ,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液类 ECA109细胞 细胞周期 蛋白质P53 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CIK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谱研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雷静 钱旻 +2 位作者 吴芝莉 张尚权 严缘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89-593,共5页
目的:探讨CIK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谱.方法:Ficoll分层液分离人外周血得到非粘附性淋巴细胞,体外经IFN-γ、IL-1β、IL-2及抗CD3单抗诱导分化成CIK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RT-PCR定性和半定量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CD3+CD56+细胞... 目的:探讨CIK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谱.方法:Ficoll分层液分离人外周血得到非粘附性淋巴细胞,体外经IFN-γ、IL-1β、IL-2及抗CD3单抗诱导分化成CIK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RT-PCR定性和半定量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CD3+CD56+细胞百分率均可达50%以上,增殖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最高集中在14~21天.该诱导条件下获得的CIK细胞不表达IFN-ω、IFN-κ和IFN-λ,其他IFN成员多集中在10~20天高表达,初期和末期都较低;IL家族多数成员在6~10(或20)天时稳定表达,后略有下调;TNF-β和TRAIL各时期组成性表达,表达水平变化很小或几乎不变.TNF-α第20天时高表达.TGF-β1则集中在后期表达,个体差异小.结论:在体外CIK细胞能广泛表达多种类型的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 细胞因子表达谱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A2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凋亡﹑增殖﹑迁移和侵袭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柏燕燕 史毅 +4 位作者 惠国桢 张艳荣 董万利 胡锦 金由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4-470,共7页
为了研究EphA2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在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方面所起的作用,用RT-PCR方法检测正常脑组织标本与两种恶性胶质瘤细胞系中EphA2 mRNA表达水平,然后用化学合成的针对EphA2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下调该基因的表达,以检... 为了研究EphA2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在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方面所起的作用,用RT-PCR方法检测正常脑组织标本与两种恶性胶质瘤细胞系中EphA2 mRNA表达水平,然后用化学合成的针对EphA2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下调该基因的表达,以检测其在U251中的生物学功能.证实了EphA2基因在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远低于两种恶性胶质瘤细胞系.把体外化学合成针对EphA2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EphA2)转染入U251细胞后,Western blot,实时定量RT-PCR检测到U251细胞中EphA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都明显降低,并且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同时出现了明显的细胞凋亡.伤口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均表明,下调EphA2的表达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减弱.上述结果表明,在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中,EphA2与其恶性增殖及高度侵染性相关,可作为分子治疗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U251细胞 小干扰RNA EPH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主细胞应答病毒感染的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阳凯 王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38-1145,共8页
机体如何识别以及清除入侵的病毒一直是分子免疫学研究的重点.早期的研究揭示,病毒的入侵可诱导表达大量的IFNβ,PKR等抗病毒蛋白分子.这些蛋白质分子通过多种方式造成被侵染细胞表现出特殊的状态或迅速凋亡,从而控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机体如何识别以及清除入侵的病毒一直是分子免疫学研究的重点.早期的研究揭示,病毒的入侵可诱导表达大量的IFNβ,PKR等抗病毒蛋白分子.这些蛋白质分子通过多种方式造成被侵染细胞表现出特殊的状态或迅速凋亡,从而控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同时诱导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启动适应性免疫反应的进程.但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瓶颈是对于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最早期信号事件了解甚微.近几年的研究工作在先天性免疫系统如何识别早期病毒的入侵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TLR3和RIG-I/MDA5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是最近发现的宿主细胞识别与应答病毒的重要调节机制.它们利用不同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诱导先天性免疫反应,主要参与脊椎动物细胞识别和清除RNA病毒的原发抗感染过程,是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一种重要反应机制,直接影响后续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作用.就这些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在先天性免疫应答中的研究进展做了概述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R PAMP TLR3 RIG-I MDA5 先天性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丽梅 陈哲宇 +4 位作者 朱伟 张磬 黄爱军 路长林 何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71-775,共5页
为了获得重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glialcellline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receptoralpha1,GFRα1)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 ,从新生 4天的SD大鼠海马组织中提取总RNA ,通过RT PCR方法 ,扩增出GFRα1cDNA .将GFRα1cDNA克隆至... 为了获得重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glialcellline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receptoralpha1,GFRα1)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 ,从新生 4天的SD大鼠海马组织中提取总RNA ,通过RT PCR方法 ,扩增出GFRα1cDNA .将GFRα1cDNA克隆至含T7启动子的质粒 pET 2 8a (+)中 ,构建表达质粒 pET GFRα1,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获得表达菌株BLGFRα1.表达菌株经 1mmol/LIPTG诱导 3~ 5h后 ,GFRα1蛋白表达 ,并形成包涵体 .凝胶自动扫描分析表明 ,GFRα1表达量占全菌总蛋白的 2 1 5 % ,用Ni2 + NTA树脂纯化和复性后 ,纯度达 90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 克隆 活性 基因表达 P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抗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Jeko-1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耿梅 费爱梅 +3 位作者 刘静静 聂瑞敏 王瑾 糜坚青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1-166,共6页
背景与目的: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是一种难治性的恶性肿瘤,预后差。地西他滨对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及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临床上已达成共识,但是目前鲜有地西他滨对MCL作用的报道。本文探讨地西他滨抗MCL细胞... 背景与目的: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是一种难治性的恶性肿瘤,预后差。地西他滨对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及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临床上已达成共识,但是目前鲜有地西他滨对MCL作用的报道。本文探讨地西他滨抗MCL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以MCL细胞株Jeko-1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地西他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重染色法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DiOC6(3)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Jeko-1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丢失,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凋亡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用亚硫酸氢盐测序(bisulfate sequencing PCR,BSP)技术检测地西他滨作用Jeko-1细胞前后PCDH8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水平变化。结果:地西他滨能有效抑制Jeko-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凋亡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增加,并引起MCL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丢失,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aspase 3、caspase 9表达水平增加。本研究另发现Jeko-1细胞中PCDH8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率为76.67%,经过0.5μmol/L低浓度的地西他滨处理72 h后,其甲基化率下降至48.33%。结论:地西他滨在对MCL细胞的作用中,高浓度时起到细胞毒作用,低浓度时则具有去甲基化作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地西他滨 凋亡 线粒体途径 去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大容量诱导及其功能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陈勤奋 谢彦晖 +3 位作者 陈彤 戴振声 谢弘 谢毅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 探索大容量诱导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s)的适宜方法 ;研究CML DCs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并分泌γ 干扰素 (IFN γ)的能力。方法 用CS 30 0 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初诊CML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s... 目的 探索大容量诱导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s)的适宜方法 ;研究CML DCs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并分泌γ 干扰素 (IFN γ)的能力。方法 用CS 30 0 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初诊CML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s) ;单采的CML PBMNCS转入组织培养袋 ,加入重组人粒 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和重组人白介素 4 (rhIL 4 ) ,培养诱导 7d ;在诱导前后 ,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表面HLA DR、CD1a、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 ;用3 H TdR掺入法检测CML DCs和CML PBMNCs刺激自体和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用ELISA法检测在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MLR)时T细胞分泌的IFN γ浓度。结果 用血细胞分离机收集的CML PBMNCs ,在组织培养袋内经细胞因子培养诱导 ,HLA DR、CD1a、CD80、CD86的表达均有明显上调 ,细胞形态也表现典型的DC特征 ;CML DCs能显著刺激自体和异体T细胞增殖 ,而CML PBM NCs仅能刺激异体T细胞的增殖 ,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很弱 ;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时分泌的IFN γ浓度 ,CML DCs组为 (877± 2 14 )pg/mL ;CML BPMNCs组仅为 (14± 1.7) pg/mL。 结论 单采的CML PBMNCs转入组织培养袋 ,加入rhGM CSF和rhIL 4 ,可收获大容量的CML DCs;CML DCs在体外具有显著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细胞来源 树突状细胞 诱导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膜生物学的开拓者——杨福愉院士——庆贺杨福愉院士八十华诞
16
作者 黄有国 林其谁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03-905,共3页
在这金秋宜人时光,我们怀着极其敬重与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杨福愉院士的八十华诞.值此庆贺寿辰之际,我们回顾杨福愉先生五十年来的科研活动,探讨他的学术思想,了解他的研究成果,这不仅是对杨福愉先生寿辰的最好庆贺,也是从事生物膜研究的... 在这金秋宜人时光,我们怀着极其敬重与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杨福愉院士的八十华诞.值此庆贺寿辰之际,我们回顾杨福愉先生五十年来的科研活动,探讨他的学术思想,了解他的研究成果,这不仅是对杨福愉先生寿辰的最好庆贺,也是从事生物膜研究的同事、同仁们对生物膜研究领域中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切磋的一个良好机会,特别是对进一步激励有志于生物膜研究的年轻一代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福愉 生物膜 院士 开拓者 生物学 中国 科研活动 学术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生物化学一生
17
作者 李载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J0002-J0004,共3页
一、北医生化引我进入生物化学 1947年我由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恰逢在北京大学医学院生化科任教的师姐李玉瑞赴美深造。使我有机会进入北医生化科,开始了我热爱的生物化学的一生。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北京大学 生化 化学系 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干扰素α2b-胸腺肽α1融合基因在家蚕细胞中的表达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冬生 朱成钢 +1 位作者 张耀洲 吴祥甫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03-807,共5页
根据细胞因子协同作用的特点,采用重组DNA技术构建了人干扰素(IFN)α2b 胸腺肽(THY)α1融合基因,克隆到pBacPAK8上,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BacPAK IFN THY.与线形化Bm BacPAK6病毒基因组DNA共转染家蚕细胞,经过体内重组,筛选到重组病毒Bm Bac... 根据细胞因子协同作用的特点,采用重组DNA技术构建了人干扰素(IFN)α2b 胸腺肽(THY)α1融合基因,克隆到pBacPAK8上,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BacPAK IFN THY.与线形化Bm BacPAK6病毒基因组DNA共转染家蚕细胞,经过体内重组,筛选到重组病毒Bm BacPAK IFN THY.将Bm BacPAK IFN THY感染家蚕细胞进行表达.DNA印迹证明IFN THY已插入Bm BacPAK6中(4kb左右的杂交带);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印迹证明IFN THY在家蚕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分子质量为 2 3ku左右),且具有IFN蛋白的免疫原性;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和玫瑰花结法显示 96h的表达产物IFN活性为 3 72× 10 4U/ml,12 0h表达产物IFN活性为 3 10× 10 5U/ml,4 8~ 72h表达产物IFN活性较低;4 8~ 12 0h表达产物的玫瑰花结形成率均在 10 %以上.结果表明融合基因在家蚕细胞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IFN α2b和T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干扰素α2b-胸腺肽α1融合基因 家蚕细胞 活性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细胞凋亡抑制蛋白(TnIAP)在粉纹夜蛾细胞中的表达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文韬 杨扬 吴祥甫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41-744,共4页
在粉纹夜蛾 (Trichoplusiani)细胞Tn 5B1 4中 ,高效表达了来自粉纹夜蛾细胞Tn 5B1 4能够抑制细胞凋亡的TnIAP蛋白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表明 ,表达的重组TnIAP只有少部分是可溶性蛋白 ,大部分以不溶的形式存在 .这一结果... 在粉纹夜蛾 (Trichoplusiani)细胞Tn 5B1 4中 ,高效表达了来自粉纹夜蛾细胞Tn 5B1 4能够抑制细胞凋亡的TnIAP蛋白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表明 ,表达的重组TnIAP只有少部分是可溶性蛋白 ,大部分以不溶的形式存在 .这一结果与以往在昆虫细胞中往往表达出可溶性蛋白不同 .活性实验表明 ,可溶的重组TnIAP能够直接抑制caspase 9酶解Ac LEHD AFC的活性 ,也能抑制caspase 9激活HEK2 93细胞抽提物酶解Ac DEVD AFC的活性 .结果进一步证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细胞凋亡抑制蛋白 TnIAP 粉纹夜蛾 细胞凋亡 表达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T去甲基化酶在T细胞中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邱颖 王红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97-901,共5页
DNA甲基化作为最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起重要作用。哺乳动物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胞嘧啶第五位碳原子上,称为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C). TET(Ten eleven translocation)家族蛋白氧化5-甲基胞嘧啶成为5-... DNA甲基化作为最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起重要作用。哺乳动物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胞嘧啶第五位碳原子上,称为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C). TET(Ten eleven translocation)家族蛋白氧化5-甲基胞嘧啶成为5-羟甲基胞嘧啶、5-醛基胞嘧啶和5-羧基胞嘧啶的一系列DNA去甲基化过程。TET家族蛋白和DNA去甲基化修饰在T细胞中的功能也逐渐被揭示。本文主要将近年研究TET去甲基化酶在T细胞中的功能进行总结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TET去甲基化酶 CD4^+T辅助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