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4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油脱水装置注醇工艺的简化与优化——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榆林气田天然气处理厂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周继勇 白俊生 +1 位作者 呼延念超 徐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研究如何降低天然气处理厂注醇量、提高甲醇利用率以及降低甲醇回收装置的能耗,对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榆林气田实现节能环保、科学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针对榆林气田天然气处理厂低温脱油脱水及注醇工艺存在的甲醇污水处理... 研究如何降低天然气处理厂注醇量、提高甲醇利用率以及降低甲醇回收装置的能耗,对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榆林气田实现节能环保、科学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针对榆林气田天然气处理厂低温脱油脱水及注醇工艺存在的甲醇污水处理及高能耗问题,提出了对现有注醇工艺技术的改进方案:将直接注醇改进为循环注醇。在增设的接触塔内天然气与含甲醇污水充分接触并携带出甲醇,经三相分离器分离出的甲醇污水回流进入接触塔,形成甲醇的闭路循环。软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接触塔塔底污水含醇量仅为0.004 3%,已达到气田污水回注标准,而不再需要甲醇回收处理。采用HYSYS软件分别对现有、改进后注醇工艺进行流程模拟,对比结果表明:在基础数据相同的情况下,相比现有注醇工艺,改进后工艺能耗降低25%、注醇量减少28%,经济与环境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长庆油田公司 榆林气田 天然气处理厂 甲醇 接触塔 注醇工艺 改进 能耗 注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与壳牌公司长北合作区块天然气地面集输工艺 被引量:10
2
作者 薛岗 姜勇 +3 位作者 赵志刚 王遇冬 刘子兵 李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82,123,共5页
长庆油田长北合作区是中国石油与英国壳牌公司在中国陆上规模最大的合作开发项目,其地面集输工艺的设计充分吸收了国内外的成熟做法,并依照壳牌公司的《设计和工程实施规范》(DEP)标准,形成了独特的开发模式。为此,详细介绍了长北合作... 长庆油田长北合作区是中国石油与英国壳牌公司在中国陆上规模最大的合作开发项目,其地面集输工艺的设计充分吸收了国内外的成熟做法,并依照壳牌公司的《设计和工程实施规范》(DEP)标准,形成了独特的开发模式。为此,详细介绍了长北合作区地面集输系统的构成和工艺流程,并与国内部分典型气田的集输工艺进行了对比,从布站模式、天然气处理工艺、变压运行工艺、气液混输工艺、井口湿气计量工艺、内防腐工艺、分段清管工艺、清管球集中回收工艺和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工艺等方面对长北合作区地面集输工艺进行了分析说明,结合生产运行情况,总结出了长北合作区地面集输工艺的特点———"井丛集气、开工加热、中压集输、气液混输、井口计量、移动分离、定期测试、仪表保护、智能清管、一级布站、枝状管网、低温分离、集中增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北合作区块 地面集输工艺 井丛集气 一级布站 气液混输 井口安全截断 变压运行 集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数智化油藏建设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屈雪峰 姚卫华 +1 位作者 邹永玲 蔡少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32,共8页
随着油气勘探认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盆地边缘新层系非常规储层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开采难度增加,工作量培增。然而,油田用工总量不增反降,如何提升油气藏研究的精细化水平,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油田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是油田急需... 随着油气勘探认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盆地边缘新层系非常规储层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开采难度增加,工作量培增。然而,油田用工总量不增反降,如何提升油气藏研究的精细化水平,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油田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是油田急需解决的问题。长庆油田制定了“125”数智化油藏建设规划,通过数智化技术,助力资源勘探、油气开发和新能源3大主业的高质量发展。立足数智化油藏学科长远建设,结合地质研究、井位部署与随钻、产能建设、稳产提产等领域的数智化建设特点,总结出一套高效稳健的数智化油藏建设理论与方法,形成了“一体系四中台”基本建设思路,制定了勘探开发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在该理论指导下,建成了数字油气藏研究与决策支持平台,有效推进了长庆油田的快速上产稳产,现已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的品牌产品,支撑着长庆油田向国际一流大油气田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开发 地质油藏 数字化 智能化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页岩油储集层改造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57
4
作者 雷群 翁定为 +6 位作者 熊生春 刘汉斌 管保山 邓强 鄢雪梅 梁宏波 马泽元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5-1042,共8页
通过回顾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页岩油储集层改造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中国石油页岩油储集层改造技术在储集层改造机理、缝控压裂技术、地质工程一体化储集层改造设计平台、低成本材料技术、大平台... 通过回顾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页岩油储集层改造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中国石油页岩油储集层改造技术在储集层改造机理、缝控压裂技术、地质工程一体化储集层改造设计平台、低成本材料技术、大平台立体开发模式5个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明确了目前页岩油储集层改造主体技术为以"增大缝控储量、降低施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为原则的高密度分段多簇缝控压裂技术体系。全面剖析页岩油储集层改造技术在立体开发、缝控压裂参数优化、重复改造、低成本改造技术4个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了5个方面的发展方向:(1)强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充分发挥储集层改造作用;(2)深化缝控改造技术,提高页岩油储量动用水平;(3)推进页岩油水平井立体开发技术实践,实现纵向多层有效动用;(4)开展页岩油水平井重复压裂技术攻关,助推缝间剩余储量高效挖潜;(5)发展低成本改造配套技术,助力油田开发降本增效。表1参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页岩油 储集层改造 缝控压裂 地质工程一体化 低成本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十三五”发展方向 被引量:29
5
作者 杨华 刘新社 +2 位作者 黄道军 兰义飞 王少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共14页
2013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以下简称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建成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2015年长庆油田天然气产量达到375×108 m^3。为了持续稳产和提质增效,首先总结了"十二五"期间长庆油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成果,... 2013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以下简称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建成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2015年长庆油田天然气产量达到375×108 m^3。为了持续稳产和提质增效,首先总结了"十二五"期间长庆油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成果,分析了天然气发展的有利条件:1天然气资源丰富;2勘探开发主体技术日趋成熟;3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4天然气市场需求潜力大。然后梳理了长庆油田天然气发展所面临的挑战:1资源劣质化趋势明显;2已开发气田稳产能力减弱;3低产井随时间延长不断增多;4天然气市场供需矛盾显现。进而指出了"十三五"期间长庆油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1天然气勘探围绕上古生界致密气、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和新区新领域3个层次展开,实现天然气储量的快速增长及勘探领域的有序接替;2合理进行开发规划,重点做好老气田稳产工作,提高致密气采收率,加强新区产能建设,实现长庆气区天然气年产量稳中有升;3预计到"十三五"末,长庆油田天然气年产量将达到400×108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天然气产量 大气区 勘探开发技术 面临挑战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水平井体积压裂工具发展浅析 被引量:36
6
作者 任勇 冯长青 +4 位作者 胡相君 张文星 何华 蒙鑫 赵粉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5-81,共7页
长庆油田致密油资源丰富,水平井钻井及体积压裂工艺是主要开发方式,而体积压裂工具是工艺实现的关键。通过对前期水平井分段改造管柱及配套工具对比分析,结合体积压裂工艺在作业排量、多簇射孔方式等方面对工具的要求,重点介绍了水力喷... 长庆油田致密油资源丰富,水平井钻井及体积压裂工艺是主要开发方式,而体积压裂工具是工艺实现的关键。通过对前期水平井分段改造管柱及配套工具对比分析,结合体积压裂工艺在作业排量、多簇射孔方式等方面对工具的要求,重点介绍了水力喷射分段多簇体积压裂工具、大通径快钻桥塞压裂工具和可开关套管滑套压裂工具。结果表明,在139.7mm套管固井完井条件下,当施工总排量低于8m3/min时,水力喷射分段多簇体积压裂工具具有操作简单、作业成本低的优点,成为长庆油田水平井体积压裂主体工具,已规模应用505口油田水平井;当施工排量超过8m3/min时,则采用大通径快钻桥塞压裂工具,该工具压后无需钻磨,可直接放喷、投产,已在长庆油田应用井数42口;而可开关套管滑套压裂工具不仅可以满足大排量压裂改造,还考虑了后期分层测试以及找水、堵水、重复改造等需要,将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工具,它代表着体积压裂工具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水平井 体积压裂工具 水力喷射分段多簇压裂工具 大通径快钻桥塞 可开关套管滑套压裂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平井同井同步注采补能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为例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晶 刘俊刚 +7 位作者 李兆国 李洪畅 张皎生 李文青 张原立 平义 杨焕英 王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2-779,共8页
针对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平井中段难以建立有效水驱驱替压力系统问题,提出在同一口水平井上采用封隔器、密封插管等工具,实现部分压裂缝注水、部分压裂缝采油,在同一水平井内形成分段同步注采的补能新方法,即水平井同井同步注采。该方法... 针对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平井中段难以建立有效水驱驱替压力系统问题,提出在同一口水平井上采用封隔器、密封插管等工具,实现部分压裂缝注水、部分压裂缝采油,在同一水平井内形成分段同步注采的补能新方法,即水平井同井同步注采。该方法可缩小注入端与采出端的距离,快速建立有效水驱驱替系统;该方法将井间驱替转变为水平井段间驱替,将点状水驱转变为线状均匀水驱,可大幅提高水驱波及体积,缩短见效周期。研究表明:①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平井同井同步注采,注水段应选择天然裂缝方向与人工裂缝方向一致或天然裂缝不发育的层段,段间距60~80 m;②水平井同井同步注采除控制注入压力外,采用周期注水可降低随注水时间延长注水压力逐渐上升导致的地层天然裂缝开启、生长或地层破裂风险;③现场试验验证,水平井同井同步注采补能方法可有效提升单井产量且经济效益良好,可大规模应用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砂岩油藏 水平井 分段压裂 同井同步注采 段间驱替 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地质工程一体化智能决策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松泉 吴志宇 +4 位作者 王娟 李良 杨倬 魏红芳 成良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5,共14页
面对当前勘探开发对象日趋复杂和低油价的压力,针对长庆油田页岩油、致密气赋存特点探索形成了“水平井、多层系、立体式、大井丛、工厂化”开发新模式,实现了地质工程一体化规模、高效及低成本开发页岩油气资源。为了更好地适应一体化... 面对当前勘探开发对象日趋复杂和低油价的压力,针对长庆油田页岩油、致密气赋存特点探索形成了“水平井、多层系、立体式、大井丛、工厂化”开发新模式,实现了地质工程一体化规模、高效及低成本开发页岩油气资源。为了更好地适应一体化综合研究、生产组织和决策指挥等业务需求,对数字化条件下油田企业级地质工程一体化决策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涵盖“研究+分析+决策”完整链条的设计思路,将新一代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与页岩油气开发模式深度融合,开发建设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决策支持系统(Geology&Engineering Integrat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GEDS),包括三维地震大数据可视化、地上地下一体化综合展示、三维地质快速建模数据接口、地质模型局部快速更新等关键技术模块,在页岩油勘探开发示范工程中进行推广应用,实现了室内现场远程互动、生产过程实时监控、方案部署动态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一体化 页岩油 数字化 智能化 多学科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前注水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重要途径——以长庆油田三叠系延长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42
9
作者 李亮 胡建国 阎纪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2-234,共3页
为了提高长庆油区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探明储量动用程度,在借鉴国内外油田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找出了一条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特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的新路子,即采用超前注水、先注后采的注水开发方式... 为了提高长庆油区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探明储量动用程度,在借鉴国内外油田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找出了一条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特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的新路子,即采用超前注水、先注后采的注水开发方式,合理地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使油井能够长期保持较高的地层能量和旺盛的生产能力,产量递减明显减小。同时,通过实施先注后采能防止原油物性变差;能够有效地保证原油渗流通道的畅通;能够有效地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最终能够使三叠系延长组特低渗透油田开发实现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地层能量 特低渗透油田 注水 三叠系延长组 长庆油田 产量递减 流通 效益最大化 生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服务型共享数据中心构建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付金华 石玉江 +2 位作者 王娟 陈芳 杨倬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共8页
在企业信息化中,数据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进入"十三五",随着长庆油田信息化从集中建设走向集成应用和大数据分析阶段,数据问题日益成为制约信息系统价值体现和效益发挥的主要瓶颈。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以数据库为核心,... 在企业信息化中,数据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进入"十三五",随着长庆油田信息化从集中建设走向集成应用和大数据分析阶段,数据问题日益成为制约信息系统价值体现和效益发挥的主要瓶颈。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以数据库为核心,强调分专业的数据资产化管理,不便于多学科的集成应用。按照油气藏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理念,对数字化条件下数据中心建设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对策研究,提出以数据服务和分析应用为核心,业务主导、业务流与数据流相统一,集中管理、在线监控的油气藏数据中心模式,确保数据全面正常化,为资源共享、协同研究、综合决策提供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数字化 油气藏 服务型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华庆超低渗油藏水平井压裂裂缝优化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杜现飞 殷桂琴 +4 位作者 齐银 白晓虎 陈宝春 王成旺 安丽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5期668-670,共3页
长庆油田华庆超低渗透油藏主要采用水平井注水开发技术来提高开发效果,如何进行压裂裂缝优化设计是提高开发效果的关键。文中在对油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注采井网对水平井压裂裂缝长度、改造段数、布缝方式及施工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 长庆油田华庆超低渗透油藏主要采用水平井注水开发技术来提高开发效果,如何进行压裂裂缝优化设计是提高开发效果的关键。文中在对油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注采井网对水平井压裂裂缝长度、改造段数、布缝方式及施工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了适合华庆超低渗油藏水平井的改造参数。24口水平井矿场实践表明,该参数组合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水平井产量达10.3 t/d,为直井的5倍,对类似油藏水平井压裂参数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水平井 压裂裂缝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丛式井组套管的阴极保护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全安 李琼伟 何治武 《腐蚀与防护》 CAS 2000年第8期370-372,共3页
根据长庆靖安油田近年来 87个丛式井组 36 5口油水井的套管阴极保护实践 ,介绍了斜井套管阴极防腐蚀工艺 ,探讨斜井条件下采用电流控制实现平衡井口电位的方法 。
关键词 从式井 套管 阴极保护 保护参数 长庆油田 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老油田柔性侧钻水平井挖潜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翁定为 孙强 +7 位作者 梁宏波 雷群 管保山 慕立俊 刘汉斌 张绍林 柴麟 黄瑞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3,共10页
针对低渗透老油田老井侧向深部剩余油气资源动用难度大的问题,形成了柔性侧钻水平井挖潜技术,并开展了现场试验。该技术首先采用柔性侧钻钻具在老井筒中实现低成本侧钻,然后采用水力喷射工艺诱导多条裂缝起裂,最后下入油管柱对侧钻井眼... 针对低渗透老油田老井侧向深部剩余油气资源动用难度大的问题,形成了柔性侧钻水平井挖潜技术,并开展了现场试验。该技术首先采用柔性侧钻钻具在老井筒中实现低成本侧钻,然后采用水力喷射工艺诱导多条裂缝起裂,最后下入油管柱对侧钻井眼实施笼统多簇暂堵压裂,从而实现井间剩余储量的高效挖潜。该技术包含柔性侧钻水平井钻井和侧钻水平井压裂2项技术,前者主要涉及柔性钻杆结构和材料优化、钻进工艺、密闭取心工具3个方面,后者主要涉及压裂方案优化、压裂工具及实施工艺优化2个方面。该技术在长庆安塞油田开展了多轮现场试验,发现通过改变井型、缩小油水井排距,可以较好地建立压力驱替系统,实现压力的有效传导,从而达到低产低效井提液增产的目的,同时验证了该技术可为低渗透油藏剩余储量精准挖潜、储层精细动用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老油田挖潜 柔性侧钻 超短半径水平井 多簇压裂 安塞油田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户外可更换深井阳极套管阴极保护试验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海恩 杨全安 +1 位作者 程碧海 姜毅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9-91,共3页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单井或二口井井组的油水井套管外腐蚀问题,在长庆油田开展了户外深井可更换阳极的阴极保护试验。MMO阳极与硅铸铁复合运行的阴极保护系统运行电压≤16 V,在阳极井井深≥200 m下可实现MMO阳极更换,套管的保护深度达1400 ...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单井或二口井井组的油水井套管外腐蚀问题,在长庆油田开展了户外深井可更换阳极的阴极保护试验。MMO阳极与硅铸铁复合运行的阴极保护系统运行电压≤16 V,在阳极井井深≥200 m下可实现MMO阳极更换,套管的保护深度达1400 m以上。该项技术为类似黄土高原地区已完井的单井或二口井井组的套管保护提供了经济适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保护 户外 深井阳极 套管 MMO阳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小井眼钻井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社明 吴学升 +3 位作者 王定峰 黄占盈 王勇茗 高云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27,33,共3页
2008年长庆油田为降低钻井成本,在白豹油田进行了小井眼钻井应用,经过3口井的钻井实践,用15型钻机顺利完成了2200m井深的小井眼井,机械钻速10m/h左右。小井眼井采用Φ88.9钻杆,钻杆柔性大,方位偏移较大,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建议适当提... 2008年长庆油田为降低钻井成本,在白豹油田进行了小井眼钻井应用,经过3口井的钻井实践,用15型钻机顺利完成了2200m井深的小井眼井,机械钻速10m/h左右。小井眼井采用Φ88.9钻杆,钻杆柔性大,方位偏移较大,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建议适当提高造斜点,改变原来的直-增-稳井身剖面为直-增-微降,减少起下钻次数,提高钻井速度。通过小井眼钻井技术在3口井的实践,分析总结了小井眼钻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井眼 机械钻速 钻井技术 钻具组合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芦巴胶硼砂压裂液在长庆油田深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唐梅荣 陆红军 +1 位作者 马建军 刘道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9-343,共5页
胡芦巴胶是我国自主种植、加工的一种天然植物胶,含有丰富的半乳甘露聚糖,通过深加工改性,可用作水基压裂液稠化剂。胡芦巴胶硼砂交联压裂液具有良好性能,通过实验对压裂液流变性、携砂能力、破胶性能、滤失性、储集层伤害程度等项目进... 胡芦巴胶是我国自主种植、加工的一种天然植物胶,含有丰富的半乳甘露聚糖,通过深加工改性,可用作水基压裂液稠化剂。胡芦巴胶硼砂交联压裂液具有良好性能,通过实验对压裂液流变性、携砂能力、破胶性能、滤失性、储集层伤害程度等项目进行评价,其性能基本达到胍胶硼砂压裂液水平,某些性能甚至优于胍胶硼砂压裂液。长庆油田深井试验表明,胡芦巴胶硼砂压裂液可满足压裂携砂、增产、降低成本的要求。胡芦巴胶除用作增稠剂以外,其副产品还可以用于医药、食品等行业。如规模化生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与胍胶相比胡芦巴胶的价格更具有优势。随着我国低渗透油田开发规模不断增加,水力压裂作业数量逐年上升,胡芦巴胶硼砂压裂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水力压裂 胡芦巴胶 水基压裂液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岩气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才能 赵群 +15 位作者 刘翰林 孙粉锦 陈艳鹏 邓泽 于荣泽 李士祥 杨智 吴松涛 马锋 高金亮 沈振 周国晓 尹帅 宋昱 郭秋雷 李勇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共18页
近年来,中国煤岩气革命是非常规天然气的一匹“黑马”,中国石油建成了世界首个年产200×10^(4) t油气当量煤岩气田,实现煤岩气科技、管理与战略3个创新,对全球非常规油气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煤岩气突破体现出坚持以“源岩油气”为导... 近年来,中国煤岩气革命是非常规天然气的一匹“黑马”,中国石油建成了世界首个年产200×10^(4) t油气当量煤岩气田,实现煤岩气科技、管理与战略3个创新,对全球非常规油气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煤岩气突破体现出坚持以“源岩油气”为导向的勘探战略及“立足常规、突破非常规”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或可能是中国继页岩油气革命之后的一场“新革命”。为了进一步促进煤岩气规模化勘探开发进程,在阐述煤岩气概念、内涵、类型及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煤岩气革命的科学意义,总结了当前煤岩气核心勘探开发技术,指出了煤岩气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非常规油气发展历经油砂稠油、致密砂岩油气、页岩油气和煤岩油气4个阶段,煤岩气革命历经了“煤成气”理论、“煤层气”理论、“煤岩气”理论3个阶段与3次突破。②煤岩气指煤岩地层内形成的天然气,煤岩气富集具有“原生原储、原位原聚”特点。③煤岩气革命的科学内涵包括将资源视野从浅层煤岩气扩展到深层煤岩气的科技革命、注重降本增效的管理革命和新增中国天然气新气源的战略革命。④煤岩气两种类型包括地下原位先天地温形成的“煤岩气”、地下原位人工加热形成的“煤岩气”,前者富集的3个关键特征是进入中高成熟度、自封闭顶底板和较高占比游离气;随着原位加热改造技术的发展,地下原位人工加热形成的“煤岩气”资源,有望在天然气工业中发挥出更大的战略性潜力。⑤目前中国煤岩气5个核心勘探开发技术进展包括煤岩气甜点区/段分类标准的制定、高精度地震/地质一体化导向的实现、聚能经济压裂技术的探索、控压排采开发模式的创建、煤岩气数智化平台的开发。⑥煤岩气革命发展仍面临4个关键挑战包括“甜点区/段”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低成本少水—无水压裂工艺研发滞后、智能化井工厂建设不能满足需求、煤岩气产量峰值维持难度大。结论认为,中国煤岩气革命将对天然气工业产生重大影响,具体体现在将不断丰富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地下煤炭气化有望成为一场“真正革命”、人工智能驱动煤岩气创新发展、加速构建天然气经济效益评价完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概念 煤岩气地质理论 煤岩气类型 煤岩气技术 煤岩气革命 非常规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区中深层地热资源储量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路 夏岩 +4 位作者 段晨阳 高文冰 陈凯 侯亚云 郭鸿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6期749-756,共8页
地热能作为一种稳定持续的清洁能源,未来将对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及“双碳”目标实现发挥重要作用。鄂尔多斯盆地内地热资源丰富,但其储量及分布特征尚不明确,勘查开发程度总体较低。以长庆油田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区,在成井资料的基础上,分... 地热能作为一种稳定持续的清洁能源,未来将对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及“双碳”目标实现发挥重要作用。鄂尔多斯盆地内地热资源丰富,但其储量及分布特征尚不明确,勘查开发程度总体较低。以长庆油田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区,在成井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内地热地质特征,应用单元容积法估算了地热资源储量,并根据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分区。研究表明:区内地层构造相对简单,地温梯度介于2.2~3.0℃/hm,主要热储为传导型中生界砂岩热储,除洛河组外,其他热储层富水性较差;区内地热资源呈西高东低分布,总量为79.91×10^(17)kJ,可采量为6.39×10^(17)kJ,地热流体储量为2.47×10^(12)m^(3);区内红柳沟镇—大水坑—姬村—山城区块、张沟门—流曲镇—三岔镇区块和庆阳市附近区块地热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可以优先考虑将废弃油气井改造,建设中深层套管式换热系统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地热 储层温度分布特征 地热资源储量 单元容积法 废弃油气井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氦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展望
19
作者 刘成林 洪思婕 +7 位作者 王馨佩 范立勇 王海东 陈践发 朱玉新 丁振刚 张雪 胡浩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7-789,共13页
氦气是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分析中国氦气勘探与开发进展及其勘探前景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分析了中国氦气勘探开发现状,梳理了中国典型含氦天然气田(藏)的地质条件,展望了中国氦气发展前景。研究认为:(1)氦气在中国主要与烃类或者... 氦气是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分析中国氦气勘探与开发进展及其勘探前景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分析了中国氦气勘探开发现状,梳理了中国典型含氦天然气田(藏)的地质条件,展望了中国氦气发展前景。研究认为:(1)氦气在中国主要与烃类或者非烃类气藏伴生,且富氦天然气藏具有多层、多类型分布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是中国3大氦气富集盆地。(2)中国西部挤压型盆地以壳源氦气为主,少量为幔源氦气,与烃类和非烃类气藏伴生;中部盆地主要为壳源氦气,与烃类气藏伴生;东部拉张型盆地以壳-幔源氦气为主,主要与非烃类气藏伴生。(3)结合盆地构造背景,划分出7种氦气生运聚模式。(4)特殊的地质条件与构造演化史使中国具有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氦气地质条件、资源潜力与分布特征。适合中国地质条件的氦气富集理论、对氦气资源潜力准确的认识和创新性的氦气勘探开发技术是中国氦气产量快速上升并稳定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量 产量 勘探 资源潜力 氦气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内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页岩油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长7段为例
20
作者 何右安 曹东升 +5 位作者 郭雯 巩磊 常睿 王琦 鲍天禄 卢奕蕾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共14页
板内走滑断裂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沉积盆地,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对页岩油储层同样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长7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地震、测井、压裂施工和生产数据对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影响... 板内走滑断裂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沉积盆地,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对页岩油储层同样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长7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地震、测井、压裂施工和生产数据对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影响进行研究。根据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断距、垂向穿层特征和平面延伸距离,研究区的断裂系统可以划分为大尺度断层和小尺度断层两个级次。大尺度断层在长7段水平向延伸距离一般大于3000 m或者断距大于10 m,使地震同相轴产生明显错断;水平向延伸距离小于3000 m并且断距小于10 m的是小尺度断层,主要通过叠后地震属性识别表征。大尺度断层主要是沿NEE向和近EW向展布的走滑断层,还发育少量NW向的正断层。小尺度断层以NEE向和近EW向为主,主要沿大尺度断层和深层断裂呈条带状展布,平面上有4种组合样式。小尺度断层在垂向上受岩石力学层控制,分为(长7)段内小断层和穿(长7)段小断层。小尺度断层发育区的含水率高、产量低,小尺度断层发育带之间的区域更有利于长7页岩油的富集。穿段小断层延伸长度多大于1000 m,断穿长7段顶面使得长6段见油;同时使长7段含水率升高并与邻井发生层间压窜,导致长7页岩油产能降低。为了减少压窜,应尽量避免在大尺度断层和穿(长7)段小断层两侧50 m的范围内水力压裂。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板内走滑断裂内部结构的认识,还为页岩油储层的高效经济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城油田 长7段 页岩油 板内走滑断裂 岩石力学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