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渗铝钢的性能及在石油化工装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丁庆如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2-54,共3页
低碳20钢经渗铝处理后,钢基体晶粒细化,强度和韧性略有提高,符合GB699-65要求。渗铝后在金属表面形成0.1~0.3mm厚、由Al2O3·FeO、FeAl3、Fe2Al5等多种金属间化合物组成的渗铝层,其结构致密且完全覆盖金属表面,具有良好的... 低碳20钢经渗铝处理后,钢基体晶粒细化,强度和韧性略有提高,符合GB699-65要求。渗铝后在金属表面形成0.1~0.3mm厚、由Al2O3·FeO、FeAl3、Fe2Al5等多种金属间化合物组成的渗铝层,其结构致密且完全覆盖金属表面,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使用温度可提高到800℃;渗铝层还具有耐H2S、SO2、CO2、NH3和海水腐蚀的性能和优良的耐磨性能。在石油化工装备的应用实践表明,渗铝钢是一种物美价廉的材料,能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渗钢钢 性能 石油化工设备 材料 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厂氢气网络优化的工程设计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亚逢 郭宏新 +2 位作者 张楠 楼宇航 牟桂芹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对某炼油厂进行了氢气网络优化研究,不仅从优化技术角度突破了氢夹点理论对于加氢装置氢/油体积比和氢分压固定的严格限制,而且提出的一套优化方案所需的氢气总供应量比设计方案减少14542m3/h,总操作费用比设计方案降低6620万元/a。这... 对某炼油厂进行了氢气网络优化研究,不仅从优化技术角度突破了氢夹点理论对于加氢装置氢/油体积比和氢分压固定的严格限制,而且提出的一套优化方案所需的氢气总供应量比设计方案减少14542m3/h,总操作费用比设计方案降低6620万元/a。这是国内首次将氢夹点技术推广应用到炼油厂工程设计中,为氢气网络优化的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氢气网络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库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尹士武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5-147,共3页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产品的需求和战略储备意义的增长,我国油品储运设施加快了向大型化和规模化发展的步伐。油库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废气、废渣和废水产生量增加。重点分析了油库污染源,总结减少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为油库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产品的需求和战略储备意义的增长,我国油品储运设施加快了向大型化和规模化发展的步伐。油库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废气、废渣和废水产生量增加。重点分析了油库污染源,总结减少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为油库的建设能更好地符合国家环保规范的要求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库 油品 储运 污染源 分析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阳极在大型储罐底板阴极保护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苏俊华 王晨 +4 位作者 李灿雷 杨相锋 闫弋 潘文斌 李宏斌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4-186,216,共4页
文章介绍了网状阳极在茂名、湛江、岚山和上海地区的大型储罐阴极保护系统的应用情况。从实际运行的结果看,罐底板的保护电位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保护电位分布相当均匀。保护电流密度也满足了设计要求。保护效果较好,表明网状... 文章介绍了网状阳极在茂名、湛江、岚山和上海地区的大型储罐阴极保护系统的应用情况。从实际运行的结果看,罐底板的保护电位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保护电位分布相当均匀。保护电流密度也满足了设计要求。保护效果较好,表明网状阳极对于大型储罐的外底板的阴极保护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对于发现的几个问题也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保护 网状阳极 MMO 大型储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油催化裂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邓先梁 沙颖逊 +2 位作者 王龙延 王国良 孟繁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1994年第9期35-39,共5页
针对渣油催化裂化原料组成复杂,生焦率高,催化剂污染严重和常常外排油浆的特点,从原料结构族组成出发,提出了渣油催化裂化十三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实验测出动力学参数后,设计编制了模型的计算软件。用中型提升管试验数据对本... 针对渣油催化裂化原料组成复杂,生焦率高,催化剂污染严重和常常外排油浆的特点,从原料结构族组成出发,提出了渣油催化裂化十三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实验测出动力学参数后,设计编制了模型的计算软件。用中型提升管试验数据对本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用本模型计算的产品产率与实验结果能良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催化裂化 动力学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低温接触大剂/油比理论与工艺开发 被引量:12
6
作者 孟凡东 常剑 +1 位作者 王龙延 闫鸿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1-50,共10页
提出了催化裂化"低温接触、大剂/油比"的理论,论述了实施这一理论的两种具体方式,即系统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或能量交换和系统与环境间无物质或能量交换。基于这一理论,成功开发了FDFCC-Ⅲ工艺、FDFCC-Ⅳ工艺和ECC工艺。中试... 提出了催化裂化"低温接触、大剂/油比"的理论,论述了实施这一理论的两种具体方式,即系统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或能量交换和系统与环境间无物质或能量交换。基于这一理论,成功开发了FDFCC-Ⅲ工艺、FDFCC-Ⅳ工艺和ECC工艺。中试和工业应用的实践表明,采用"低温接触、大剂/油比"技术理念和操作条件的这些工艺技术,改善了原料油和催化剂的初始接触混合状况,抑制了热裂化反应,促进了催化裂化反应,提高了原料转化率,并能显著改善产品分布和产品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催化裂化 低温接触 大剂/油比 工艺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DCR工艺技术的开发与工业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龚剑洪 许友好 +1 位作者 蔡智 谢恪谦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1,共6页
基于催化裂化反应化学,探讨降低干气和焦炭产率的催化裂化新技术(MIP-DCR)开发的原理;采用小型实验装置对该技术的可能操作模式进行探索;在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对该技术进行了工业应用,并采用CFD软件探讨了MIP-DCR工业试验装置的预提升... 基于催化裂化反应化学,探讨降低干气和焦炭产率的催化裂化新技术(MIP-DCR)开发的原理;采用小型实验装置对该技术的可能操作模式进行探索;在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对该技术进行了工业应用,并采用CFD软件探讨了MIP-DCR工业试验装置的预提升混合器冷、热催化剂的可能混合方式。小型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活性、低剂油比的操作模式下干气和焦炭产率较低;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采用MIP-DCR技术通过减少热裂化和质子化裂化反应可以分别降低干气和焦炭15.48%和4.10%,增加液化气和汽油产率,同时降低能耗;MIP-DCR工艺克服了热平衡限制,使剂油比成为独立变量,具有更多、更灵活的操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产物分布 热平衡 干气 焦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含量及活化温度对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宋华 董鹏飞 石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5-360,共6页
制备了固体超强酸Pt-S2O82-/ZrO2-Al2O3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差热分析(TG)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高压微反应器-色谱联合装置上,考察了Pt质量分数和活化温度对催化剂正戊... 制备了固体超强酸Pt-S2O82-/ZrO2-Al2O3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差热分析(TG)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高压微反应器-色谱联合装置上,考察了Pt质量分数和活化温度对催化剂正戊烷异构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t可降低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增强载体表面氢气的溢流效应,提高酸强度;Pt质量分数为0.10%、活化温度为300℃时获得的催化剂异构化活性最高,在反应温度220℃、压力2.0 MPa、氢烃摩尔比4∶1及质量空速1.0 h-1时,异戊烷产率达62.3%.在100 h内异戊烷收率可稳定在55.0%左右,选择性在9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S2O82- 异构化 PT ZRO2-AL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新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曼桥 孟凡东 +2 位作者 王龙延 闫鸿飞 王明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70,82,共5页
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自成功开发FDFCC-Ⅲ工艺以来,基于能源战略考虑和目前市场的需求,又成功开发了ECC技术、FDFCC-Ⅳ技术和化工型FDFCC技术,这些技术对降低装置能耗、提高石油轻质油收率、降低干气产率、增加丙烯收率都将发挥十... 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自成功开发FDFCC-Ⅲ工艺以来,基于能源战略考虑和目前市场的需求,又成功开发了ECC技术、FDFCC-Ⅳ技术和化工型FDFCC技术,这些技术对降低装置能耗、提高石油轻质油收率、降低干气产率、增加丙烯收率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催化裂化 干气 丙烯 工艺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质水解液中糠醛、酸溶木质素、还原糖的含量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绍晖 宋勇 +1 位作者 孙培勤 陈俊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1-336,共6页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糠醛、酸溶木质素、还原糖浓度,通过选择合适的波长、空白和测定顺序,消除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干扰。优化的测定方法为:首先用双波长法测定糠醛和酸溶木质素浓度,再在530nm处测定酸水解液与DNS的吸光值扣除糠醛...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糠醛、酸溶木质素、还原糖浓度,通过选择合适的波长、空白和测定顺序,消除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干扰。优化的测定方法为:首先用双波长法测定糠醛和酸溶木质素浓度,再在530nm处测定酸水解液与DNS的吸光值扣除糠醛与DNS的吸光值即为还原糖与DNS的吸光值。可简便快速准确测定生物质水解液中糠醛、酸溶木质素、还原糖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水解液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糠醛 酸溶木质素 还原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产丙烯和生产清洁汽油新技术——FDFCC-Ⅲ工艺 被引量:33
11
作者 陈曼桥 孟凡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共4页
在对目前国内外先进的催化裂化技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 FDFCC 工艺特点,提出了实现"低温接触、大剂油比"的创新思想,开发了增产丙烯和生产清洁汽油的 FDFCC-Ⅲ工艺。中试结果表明.FDFCC-Ⅲ工艺能大幅度减少热裂化反应,增强催... 在对目前国内外先进的催化裂化技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 FDFCC 工艺特点,提出了实现"低温接触、大剂油比"的创新思想,开发了增产丙烯和生产清洁汽油的 FDFCC-Ⅲ工艺。中试结果表明.FDFCC-Ⅲ工艺能大幅度减少热裂化反应,增强催化裂化反应,促进原料硫向裂化气中转移。在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1号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工业应用的结果表明,重油提升管底部催化剂温度为630℃,剂油比为9.82;液化气及丙烯产率分别为26.66%和10.23%,干气产率仅为4.33%,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为17.7%,汽油硫含量为0.032%。因此,该工艺技术能显著改善产品结构和产品性质,实现清洁汽油生产,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丙烯 干气 汽油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低温接触大剂/油比技术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6
12
作者 常剑 孟凡东 +1 位作者 王龙延 闫鸿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7-375,共9页
在分析国内外先进催化裂化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低温接触、大剂/油比"的技术理念,并对基于此技术理念的催化裂化技术进行了系统化分析、归类。中试试验和工业应用的实践表明,采用"低温接触、大剂/油比"技术理念和... 在分析国内外先进催化裂化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低温接触、大剂/油比"的技术理念,并对基于此技术理念的催化裂化技术进行了系统化分析、归类。中试试验和工业应用的实践表明,采用"低温接触、大剂/油比"技术理念和操作条件,改善了原料油和催化剂的初始接触混合状况,抑制了热裂化反应,促进了催化裂化反应,提高了原料转化率,并能显著改善产品分布和产品性质。与常规催化裂化工艺相比,采用这一技术理念的工艺过程,转化率提高3百分点左右,干气产率降低25%左右,总液收率提高1百分点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催化裂化 低温接触 大剂/油比 工艺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液体收率的上进料延迟焦化新工艺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宝石 朱建华 +2 位作者 王龙延 秦如意 王洪斌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4-549,共6页
基于抑制延迟焦化中间产物二次反应的原理,提出了具有上进上出反应器型式的延迟焦化新工艺。中型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延迟焦化工艺相比,上进料延迟焦化工艺得到的液体产品收率增加2.65百分点,焦炭及气体产率分别下降2.01百分点和0.85百... 基于抑制延迟焦化中间产物二次反应的原理,提出了具有上进上出反应器型式的延迟焦化新工艺。中型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延迟焦化工艺相比,上进料延迟焦化工艺得到的液体产品收率增加2.65百分点,焦炭及气体产率分别下降2.01百分点和0.85百分点,焦化蜡油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采用可灵活调节循环比的延迟焦化工艺加工常规减压渣油,可使液体产品收率提高2百分点以上,从而可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焦化 上进料 产品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芳烃抽提联合工艺的研究与工业试验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赣父 程国柱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1995年第6期1-8,共8页
催化裂化-芳烃抽提联合工艺旨在改善加工渣油的FCCU的全回炼操作。改进了的适合工业化的双溶剂抽提工艺,可将FCC回炼油和油浆中的生焦前身物──短侧链调环芳烃抽出,其含量为95%左右。抽余油返回FCCU。工业化结果表明... 催化裂化-芳烃抽提联合工艺旨在改善加工渣油的FCCU的全回炼操作。改进了的适合工业化的双溶剂抽提工艺,可将FCC回炼油和油浆中的生焦前身物──短侧链调环芳烃抽出,其含量为95%左右。抽余油返回FCCU。工业化结果表明:双溶剂抽提与催化裂化联合操作,可提高FCCU的处理能力10%以上,并能减少焦炭和干气产率,提高汽油和液化气收率,增加轻柴油十六烷值,于气中H2含量下降,汽油安定性改善,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该联合工艺的实施对安庆石油化工总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抽出的重质芳烃可用作针状焦及增塑剂等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芳烃回收 萃取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减压蒸馏装置减压炉进料结焦倾向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新龙 王少锋 +1 位作者 王洪彬 刘淑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8-32,共5页
采用甲苯不溶物的生成量来表征油品的结焦倾向,考察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停留时间对油品中甲苯不溶物生成量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性质油品的临界结焦曲线;分析了油品性质对结焦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不同... 采用甲苯不溶物的生成量来表征油品的结焦倾向,考察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停留时间对油品中甲苯不溶物生成量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性质油品的临界结焦曲线;分析了油品性质对结焦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不同性质油品的结焦趋势均加剧,且有独立的临界结焦界线;在临界结焦界线的下方不会结焦,而在上方会有结焦前体物的生成;环烷基原油的结焦倾向严重,不宜进行减压蒸馏,更不宜进行减压深拔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减压蒸馏 减压深拔 结焦 结焦曲线 安全操作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柴油质量与环境污染 被引量:3
16
作者 尹士武 申满对 刘景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424-427,共4页
针对我国都市汽车污染加剧的情况,分析了我国目前的汽、柴油质量现状,并与国际燃油规范进行了比较。结合我国炼油结构的特点,汽车排放标准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分析燃油清洁化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关键词 汽油 柴油 清洁燃料 汽车尾气 空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重整缠绕管式换热器的研制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23
17
作者 陈崇刚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7,共7页
过去连续重整装置的混合进料换热器都是采用全焊接板壳式或直管立式换热器,由于结构原因,一直存在传热效率低或易损坏的问题,使得装置操作费用高、影响长周期运行。介绍了一种兼具板壳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优点的,在连续重整装置中首... 过去连续重整装置的混合进料换热器都是采用全焊接板壳式或直管立式换热器,由于结构原因,一直存在传热效率低或易损坏的问题,使得装置操作费用高、影响长周期运行。介绍了一种兼具板壳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优点的,在连续重整装置中首次采用的缠绕管式换热器,作为新型的混合进料换热器的设计、研制和应用情况。该设备具有优良的传热工艺性能,又具有耐高温高压、抗操作波动的特点,是连续重整装置中较为理想的高效、高可靠性的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重整 缠绕管 换热器 研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成套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乐平 刘纪端 +3 位作者 段为宇 梁永超 徐志达 李立权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89-1490,共2页
介绍了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成套技术(OCT-M)及其在中石化广州分公司400 kt/a重油催化汽油加氢装置进行首次工业应用试验情况.标定结果表明,OCT-M技术可以将广州分公司FCC汽油硫含量由531~581μg/g降低到90 ... 介绍了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成套技术(OCT-M)及其在中石化广州分公司400 kt/a重油催化汽油加氢装置进行首次工业应用试验情况.标定结果表明,OCT-M技术可以将广州分公司FCC汽油硫含量由531~581μg/g降低到90 μg/g以下;烯烃含量减少7.3~10.3个百分点;RON损失0.7~1.8个单位,(R+M)/2损失0.9~1.3个单位;汽油质量收率99 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汽油 加氢脱硫 降烯烃 RON MON (R+M)/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钢热浸渗铝工艺及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丁庆如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0-32,共3页
介绍了碳钢热浸渗铝的工艺过程和渗铝钢的特性及应用。
关键词 热浸渗铝 助镀剂 性能 碳素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配方汽油对我国炼油工业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20
20
作者 魏述俊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1994年第7期37-43,共7页
本文讨论了汽油中芳烃、苯、烯烃、硫、氮等杂质对环境的污染作用,汽油性质如蒸气压、90%馏出温度、辛烷值等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美国提出的新配方汽油指标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着重讨论了实行新配方汽油后对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等炼油... 本文讨论了汽油中芳烃、苯、烯烃、硫、氮等杂质对环境的污染作用,汽油性质如蒸气压、90%馏出温度、辛烷值等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美国提出的新配方汽油指标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着重讨论了实行新配方汽油后对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等炼油工艺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最后,提出了实施中国新配方汽油的进程和对其指标的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催化裂重整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