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薯有害生物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时涛 李超萍 +2 位作者 范志伟 程汉亭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1期2138-2142,共5页
以危害木薯生产的病害、虫(螨)害和草害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经过系统整理和有序化存储,构建了图文并茂的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基于Web的木薯有害生物相关信息的快速查询。数据库包括木薯病害、木薯虫(螨)害和木薯草害3个子... 以危害木薯生产的病害、虫(螨)害和草害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经过系统整理和有序化存储,构建了图文并茂的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基于Web的木薯有害生物相关信息的快速查询。数据库包括木薯病害、木薯虫(螨)害和木薯草害3个子库,提供子库查询、综合查询、快速查询等多种查询方式。数据库的构建遵循开放、标准化的原则,有利于不断收集和完善木薯有害生物各类信息,并为进一步建设有害生物预警监测、风险评估、远程识别与诊断等信息平台提供支撑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薯 有害生物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赤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梁艳琼 雷照鸣 +3 位作者 贺春萍 郑肖兰 李锐 吴伟怀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7-972,共6页
对采集的甘蔗赤腐病典型病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进而对该病菌进行了致病性及基础生物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甘蔗赤腐病由Colletotrichum falcatum引起;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在燕麦片和Richards培养基生长最好;菌丝体生长最适... 对采集的甘蔗赤腐病典型病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进而对该病菌进行了致病性及基础生物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甘蔗赤腐病由Colletotrichum falcatum引起;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在燕麦片和Richards培养基生长最好;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适宜pH 6~8;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的生长影响并不明显;该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10 min。本研究为甘蔗赤腐病的合理预测和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赤腐病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莎草属植物叶下表皮微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晓霞 杨虎彪 +3 位作者 范志伟 黄乔乔 刘丽珍 程汉亭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0-265,共6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海南莎草属(Cyperus Linnaeus)15个种1个变种的叶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该属叶下表皮微形态基本特征如下:长细胞为长筒形、短筒形,少数为近方形,边缘波状、深波状;无短细胞的存在;副卫细胞为高圆屋顶形...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海南莎草属(Cyperus Linnaeus)15个种1个变种的叶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该属叶下表皮微形态基本特征如下:长细胞为长筒形、短筒形,少数为近方形,边缘波状、深波状;无短细胞的存在;副卫细胞为高圆屋顶形、圆屋顶形、圆屋顶至三角形或三角形;(2)根据保卫细胞的形态将海南莎草属分为两大类型即保卫细胞两端明显加厚型和保卫细胞两端不明显加厚型;(3)海南莎草属叶下表皮微形态一致,表明莎草属是一个自然类群,但在莎草属种间叶下表皮的长细胞形态、保卫细胞及副卫细胞形态、气孔长宽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作为本属种间分类鉴别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草属 叶下表皮 微形态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昆虫分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莫圣书 王玉洁 赵冬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4-115,133,共3页
从分类区系、系统发育的理论与方法、现代生物技术在昆虫分类中的应用等3个方面综述我国昆虫分类学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在进行昆虫分类学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昆虫分类 区系 系统发育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甲截脉姬小蜂对4种棕榈科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晓君 陈青 +3 位作者 覃伟权 唐超 金启安 温海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554-10556,10658,共4页
[目的]阐明4种棕榈科植物挥发物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引诱作用。[方法]用“Y”型嗅觉仪观测了椰甲截脉姬小蜂雌蜂对4种棕榈科植物(椰子Cocos nucifera,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槟榔Areca catechu和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 [目的]阐明4种棕榈科植物挥发物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引诱作用。[方法]用“Y”型嗅觉仪观测了椰甲截脉姬小蜂雌蜂对4种棕榈科植物(椰子Cocos nucifera,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槟榔Areca catechu和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的行为反应。结果14种棕榈科植物未受害心叶和机械损伤心叶挥发物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每叶10头椰心叶甲3龄幼虫为害20—48h,幼虫-散尾葵心叶复合体、幼虫-槟榔心叶复合体和幼虫-椰子心叶复合体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幼虫-大王棕心叶复合体仅在36、48h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小于或大于这些时间范围,4种复合体对椰甲截脉姬小蜂都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相比之下,椰甲截脉姬小蜂对幼虫-椰子心叶复合体的趋向率稍强于其他3种复合体,但对4种复合体的行为反应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椰心叶甲幼虫为害寄主植物心叶后,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可引起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寄主栖境定向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科植物挥发物 椰心叶甲 椰甲截脉姬小蜂 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果树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改良及Southern blot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彭军 曾凡云 +2 位作者 龙海波 黄俊生 郭建荣 《热带生物学报》 2012年第3期252-257,共6页
以香蕉、番木瓜、龙眼为代表材料,建立一套适合热带果树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改良CTAB法。将提取各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完全消化后,分别以香蕉內源乙烯受体基因(AF113748)、番木瓜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DQ779922)、龙眼开... 以香蕉、番木瓜、龙眼为代表材料,建立一套适合热带果树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改良CTAB法。将提取各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完全消化后,分别以香蕉內源乙烯受体基因(AF113748)、番木瓜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DQ779922)、龙眼开花相关基因LEAFY(ADQ160214)为探针进行Southern blot杂交,3种植物的基因组DNA适宜上样量的60μg,杂交条带清晰,背景弱,说明采用改良CTAB法,能保证基因组DNA提取的浓度和纯度,符合Southern blot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果树 DNA提取 CTAB South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植物薇甘菊对橡胶树小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丽 范志伟 +3 位作者 程汉亭 李晓霞 沈奕德 刘丽珍 《热带农业科学》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测定薇甘菊水浸液、茎叶覆盖和不同种植密度对盆栽橡胶树小苗生长和橡胶树小苗与薇甘菊叶绿素荧光特性来研究入侵植物薇甘菊对橡胶树小苗生长的影响,探讨橡胶树和薇甘菊间的化感与竞争潜能。结果表明,薇甘菊鲜样水浸液0.25 g/mL处理... 通过测定薇甘菊水浸液、茎叶覆盖和不同种植密度对盆栽橡胶树小苗生长和橡胶树小苗与薇甘菊叶绿素荧光特性来研究入侵植物薇甘菊对橡胶树小苗生长的影响,探讨橡胶树和薇甘菊间的化感与竞争潜能。结果表明,薇甘菊鲜样水浸液0.25 g/mL处理6个月后对橡胶树籽苗芽接小苗的茎围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小苗的株高生长无显著作用。薇甘菊茎叶覆盖处理6个月后对橡胶树芽接小苗茎围增量显著高于种植薇甘菊1株处理,而与其它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在处理后3和9个月,各处理间均没有显著差异。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也反映了薇甘菊水浸液0.25 g/mL和薇甘菊覆盖处理的橡胶树小苗光合效率高。因此,在试验的时间内和条件下,薇甘菊植株对橡胶树小苗还未造成不良影响,薇甘菊水浸液和茎叶覆盖能促进橡胶小苗生长,生产上可以用作有机绿肥,但必需晒干以免造成入侵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橡胶树小苗 生长 叶绿素荧光特征 化感与竞争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粉虱对10种寄主植物的趋性研究
8
作者 郑凌燕 符悦冠 +3 位作者 韩冬银 毕仁军 黄华 苏振国 《生物安全学报》 2008年第3期200-204,共5页
本文通过随机摆放寄主植物(呈圆形)和采用Y形嗅觉仪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螺旋粉虱成虫对多种不同寄主植物的趋性差异,寻找诱集植物,为螺旋粉虱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10种寄主植物同时存在时,螺旋粉虱成虫趋向于在番木瓜... 本文通过随机摆放寄主植物(呈圆形)和采用Y形嗅觉仪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螺旋粉虱成虫对多种不同寄主植物的趋性差异,寻找诱集植物,为螺旋粉虱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10种寄主植物同时存在时,螺旋粉虱成虫趋向于在番木瓜和番石榴上停落、取食和产卵;在不同寄主植物叶片挥发物的Y形嗅觉仪实验中,螺旋粉虱雌成虫对番木瓜、番石榴的趋向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粉虱 寄主植物 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株杂交竹枯萎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梁祖昂 蔡吉苗 +3 位作者 刘先宝 李超萍 时涛 黄贵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190-11193,11328,共5页
[目的]对11株杂交竹枯萎病病菌进行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以11株分离自广西华劲竹林发展有限公司枯萎病发病严重竹林基地的杂交竹枯萎病病菌为材料,进行最适生长条件与孢子萌发最适条件的确认及致死温度的测定。[结果]11株菌株的... [目的]对11株杂交竹枯萎病病菌进行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以11株分离自广西华劲竹林发展有限公司枯萎病发病严重竹林基地的杂交竹枯萎病病菌为材料,进行最适生长条件与孢子萌发最适条件的确认及致死温度的测定。[结果]11株菌株的最适生长培养基和光照条件各不相同,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最适pH值在7.0~11.0,乳糖和山梨醇为最佳碳源,酵母浸膏为最佳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30℃左右,最佳碳源为麦芽糖、乳糖、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牛肉浸膏。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竹枯萎病的防治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竹 枯萎病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秀粉蚧在海南的适生性及空间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卢辉 卢芙萍 +2 位作者 梁晓 伍春玲 陈青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62-1968,共7页
木瓜秀粉蚧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危险性害虫,本研究利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依据该虫的分布数据和20个环境因子预测其在海南的适生性,并对木瓜秀粉蚧在木薯地中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瓜秀粉... 木瓜秀粉蚧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危险性害虫,本研究利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依据该虫的分布数据和20个环境因子预测其在海南的适生性,并对木瓜秀粉蚧在木薯地中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瓜秀粉蚧在海南的高度适生区主要有陵水、乐东、东方、昌江、海口西部等地,模型的AUC值为0.982,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可靠;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年均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温度变化范围和最湿润季度降水量等,因子贡献率分别为23.7%、16.5%、14.2%和12.1%;用聚集度指标法确定木瓜秀粉蚧在木薯上一定密度下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并采用m*-m回归法和Taylor幂法则对其进行了验证;成虫在木薯植株上的分布,表现为上、中层的虫口密度显著高于下层。研究结果对提高木瓜秀粉蚧的监测和防控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秀粉蚧 海南 最大熵模型 适生性评价 空间分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草直胸跳甲生殖系统与繁殖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磊 蔡笃程 +5 位作者 陈青 唐超 冯岗 彭正强 金启安 温海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55-1260,共6页
为了解与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繁殖密切相关的结构与行为特性,结合显微解剖和室内观察,对该跳甲雌雄成虫的生殖系统构造、雌成虫卵巢发育进度以及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莲草直胸跳甲雌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侧输卵... 为了解与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繁殖密切相关的结构与行为特性,结合显微解剖和室内观察,对该跳甲雌雄成虫的生殖系统构造、雌成虫卵巢发育进度以及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莲草直胸跳甲雌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及其附腺,左右卵巢一般不对称,单侧有12~16根卵巢管,受精囊豆芽状,卵巢管为端滋式;雄性生殖系统由睾丸、侧输精管及附腺、射精管和阳茎及附属器官组成,阳基叉式。根据相关形态特征,卵巢发育进度可分为发育初期(Ⅰ级)、卵黄沉积前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5个级别,各等级在卵巢分区长度(原卵区、生长区和成熟区)及怀卵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成虫羽化2d后即可进行交配,16:00-18:00时为交配高峰期,雌成虫产卵高峰期12:00-16:00时,且偏好在寄主植株中部偏上叶片背部产卵;22~32℃时,雌性成虫的寿命和产卵总量随温度的上升而逐渐下降,25~30℃间差异不显著,但32℃时产卵前期延长至7.2d,寿命和产卵量显著下降,表明32℃不利于莲草直胸跳甲繁殖。因此,推测32℃及以上持续高温造成的子代卵量急剧减少,可能是该跳甲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草直胸跳甲 生殖系统 卵巢发育 繁殖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对飞机草化感作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光义 邓晓 +2 位作者 侯宪文 张桂花 李勤奋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3-101,共9页
运用野外实验和室内生物测定方法,以触杀型除草剂百草枯、传导型除草剂草甘膦和选择型除草剂稳杀得的不同质量浓度(1/4倍、1/2倍、1倍推荐质量浓度)的药液处理飞机草,对处于胁迫下的飞机草进行动态取样,以小白菜为受体检测飞机草在不同... 运用野外实验和室内生物测定方法,以触杀型除草剂百草枯、传导型除草剂草甘膦和选择型除草剂稳杀得的不同质量浓度(1/4倍、1/2倍、1倍推荐质量浓度)的药液处理飞机草,对处于胁迫下的飞机草进行动态取样,以小白菜为受体检测飞机草在不同类型除草剂胁迫下的化感作用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草甘膦与百草枯会引起飞机草化感作用增强,施药浓度越高化感作用越强,稳杀得在中低施药浓度下会引起飞机草化感作用减弱,在高施药浓度下会引起较小幅度的波动;②3种除草剂引起飞机草化感作用变化的模式不同,百草枯作用最快,在施药第10天飞机草化感作用达到最强,施草甘膦在第30天化感作用最强,施高浓度的稳杀得在第20天飞机草化感作用最强;③3种农药的作用强度不同,同等剂量下草甘膦和百草枯接近,稳杀得较弱,只有在1倍推荐质量浓度下才会引起飞机草化感作用强度增强;④施药飞机草的化感作用强度经过大的波动后,到第40天抑制作用都有所减弱,施药浓度越低越容易恢复到对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飞机草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棒孢霉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被引量:26
13
作者 裴月令 时涛 +3 位作者 蔡吉苗 李超萍 樊春俊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4期728-733,共6页
对中国木薯主产区的病害普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病原菌形态鉴定和ITS序列分析表明其为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CMA或ME培养基、26~28℃、pH6、连续光照是其生长最适条件,光暗交替或连... 对中国木薯主产区的病害普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病原菌形态鉴定和ITS序列分析表明其为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CMA或ME培养基、26~28℃、pH6、连续光照是其生长最适条件,光暗交替或连续光照适于产孢,孢子最适萌发温度和致死温度分别为28-30℃和55℃10min。接种试验表明该菌株和2株来自于番木瓜、2株来自于橡胶的C.cassiicola菌株均能侵染木薯和番木瓜.但致病力存在着差异。除一株来自番木瓜的菌株外,其余4个菌株均能侵染橡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山扁豆生棒孢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新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4
14
作者 时涛 李超萍 +3 位作者 蔡吉苗 刘先宝 林春花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3期457-463,共7页
2008和2009年在对木薯主产区病害的普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命名为离孺孢叶斑病。形态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褐色,基细胞膨大呈半球形,成熟的分生孢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具5~8个隔膜,表明其为狗尾草离孺孢。ITS序... 2008和2009年在对木薯主产区病害的普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命名为离孺孢叶斑病。形态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褐色,基细胞膨大呈半球形,成熟的分生孢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具5~8个隔膜,表明其为狗尾草离孺孢。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和一株狗尾草离孺孢(EF452444)的序列同源性为99%。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DA培养基、28℃、pH7和光暗交替是菌落生长最适条件,D-葡萄糖和硝酸钠是其最适碳氮源,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和致死温度分别为28℃和55℃5min。10种杀菌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咪鲜胺(25%咪鲜胺EC)的EC50值最小,抑菌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离蠕孢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的生物活性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林江 符悦冠 +3 位作者 黄武仁 韩冬银 张方平 贲庆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21-926,共6页
为研究假蒟对螺旋粉虱的作用效果及对体内酶活力的影响,在实验室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若虫和蛹的生物活性,并用生化方法测定了成虫体内几种代谢酶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 为研究假蒟对螺旋粉虱的作用效果及对体内酶活力的影响,在实验室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若虫和蛹的生物活性,并用生化方法测定了成虫体内几种代谢酶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活性增强,其活性大小为成虫若虫蛹。处理168 h时,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若虫的LC50值(0.932 mg.mL 1)仅为处理24 h时LC50值(2.207 mg.mL 1)的42.23%。处理72 h时,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和若虫的LC50值(0.430 mg.mL 1和1.303 mg.mL 1)分别为蛹(1.894 mg.mL 1)的22.70%和68.79%。经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处理24 h后,螺旋粉虱成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等代谢酶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10 mg.mL 1的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3种酶的抑制率分别为82.53%、82.79%、52.26%,但低浓度的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CarE、GSTs两种酶的活性反而有诱导现象,其中对GSTs诱导效应较为明显。由此表明,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有明显的毒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蒟 石油醚萃取物 螺旋粉虱 毒力测定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入侵害虫椰子织蛾飞行能力测定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向蕊 吕宝乾 +6 位作者 金启安 温海波 李朝绪 阎伟 彭正强 冯雨艳 李晓飞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10-1614,共5页
椰子织蛾是危害棕榈科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2013年入侵中国海南省。为了解椰子织蛾的飞行能力和飞行节律,运用联机飞行磨测定椰子织蛾成虫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椰子织蛾单13龄的最大平均飞行距离12817.47m(个体单13龄的最大飞行距... 椰子织蛾是危害棕榈科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2013年入侵中国海南省。为了解椰子织蛾的飞行能力和飞行节律,运用联机飞行磨测定椰子织蛾成虫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椰子织蛾单13龄的最大平均飞行距离12817.47m(个体单13龄的最大飞行距离为15338.40m);椰子织蛾雌、雄虫间的飞行距离差异显著,雄成虫随着13龄增加其飞行能力逐渐增强,雌成虫则随13龄增加飞行能力减弱;总体上,雌、雄椰子织蛾成虫在12:00~24:00时段较活跃,在0:00~12:00不活跃。本研究结果可为椰子织蛾的预警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织蛾 飞行能力 飞行磨 吊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鳞翅目:织蛾科)传入中国 被引量:41
17
作者 吕宝乾 严珍 +4 位作者 金启安 温海波 符悦冠 李伟东 彭正强 《生物安全学报》 2013年第1期17-22,共6页
【背景】椰子织蛾是棕榈植物上的主要害虫。该害虫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危害严重,现已入侵泰国。【方法】在收集、整理椰子织蛾原产地或已知入侵地的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等信息的基础上,介绍了椰子织蛾的主要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生物... 【背景】椰子织蛾是棕榈植物上的主要害虫。该害虫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危害严重,现已入侵泰国。【方法】在收集、整理椰子织蛾原产地或已知入侵地的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等信息的基础上,介绍了椰子织蛾的主要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生物特性,并对该有害生物入侵我国的风险及后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椰子织蛾幼虫通常为5龄,大多在棕榈植物叶背面为害。卵期约为5d,幼虫期约为42d,蛹期约为12d,成虫产卵约为137粒。从适生性风险角度看,目前椰子织蛾在南亚和东南亚棕榈植物分布区危害严重,我国南方棕榈植物产区具有相似的生物气候,是椰子织蛾潜在的地理分布区;从传入扩散风险角度看,椰子织蛾成虫能够飞翔,且我国与该害虫发生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贸易日益频繁,加大了该害虫传入我国的可能性;从经济与生态风险角度看,椰子织蛾入侵我国后将危害椰子等棕榈植物,给相关产业带来损失,影响从业人员收入,同时影响本地生态环境,可能导致生态灾害。【结论与意义】椰子织蛾有入侵我国的可能,有效的检疫管理措施是防范其入侵的主要手段。生物防治是治理该害虫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织蛾 棕榈植物 风险分析 检疫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热区植物白粉病菌的rDNA-ITS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先宝 高宏华 +3 位作者 蔡吉苗 张新春 林春花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4,共7页
为弄清橡胶树、野艾蒿、大尾摇、胡萝卜、车前草、马占相思、红木、苦瓜和九里香等热区植物上白粉病菌的种类和彼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对这些白粉病菌的rDNA-ITS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与GenBank上公布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进行分类。... 为弄清橡胶树、野艾蒿、大尾摇、胡萝卜、车前草、马占相思、红木、苦瓜和九里香等热区植物上白粉病菌的种类和彼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对这些白粉病菌的rDNA-ITS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与GenBank上公布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橡胶树、马占相思、红木和九里香上的白粉病菌相似性非常高,均在99%以上;野艾蒿、大尾摇和苦瓜白粉病菌与叉丝单囊壳白粉菌的亲缘关系较近,分别达到100%和99%;胡萝卜白粉病菌与白粉菌属的独活白粉菌相似性在99%以上;而车前草白粉病菌与污色白粉菌的相似性达100%。利用供试菌和GenBank上公布的rDNA-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将供试白粉菌分为4个类群,确定供试白粉菌之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粉病菌 RDNA-ITS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杧果细菌性黑斑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9
19
作者 漆艳香 谢艺贤 +5 位作者 张贺 张欣 刘晓妹 陆英 喻群芳 蒲金基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30,51,共5页
细菌性黑斑病严重影响杧果产量和商品价值,是杧果生产上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该病由野油菜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引起,几乎遍布热带亚热带杧果产区,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综述了杧... 细菌性黑斑病严重影响杧果产量和商品价值,是杧果生产上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该病由野油菜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引起,几乎遍布热带亚热带杧果产区,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综述了杧果细菌性黑斑病的症状、分布与为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病原及其遗传多样性和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害的进一步研究及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细菌性黑斑病 野油菜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 发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木蛾生殖系统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玉英 金涛 +3 位作者 甘挺峰 金启安 温海波 彭正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04-1711,共8页
椰子木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是棕榈科植物的一种重要害虫。为阐明椰子木蛾成虫内外生殖系统结构以及卵巢发育,以显微解剖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椰子木蛾雄成虫内生殖系统由睾丸、贮精囊、输精管、双射精管、单射精... 椰子木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是棕榈科植物的一种重要害虫。为阐明椰子木蛾成虫内外生殖系统结构以及卵巢发育,以显微解剖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椰子木蛾雄成虫内生殖系统由睾丸、贮精囊、输精管、双射精管、单射精管和附腺组成,外生殖系统由钩形突、颚形突、抱握器、阳茎轭片、阳茎和囊形突构成。雌成虫内生殖系统包括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和生殖附腺,外生殖系统由产卵器、导精管和交配囊组成。雌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分为成熟待产期(Ⅰ级)、产卵初期(Ⅱ级)、产卵盛期(Ⅲ级)和产卵末期(Ⅳ级)4个级别。详细了解椰子木蛾成虫生殖系统结构特征,对其田间预测预报以及种间鉴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木蛾 雌蛾 雄蛾 生殖系统 发育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