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温丽娜 符悦冠 +2 位作者 张方平 金启安 张敬宝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是新发现的橡副珠蜡蚧成虫内寄生蜂,自然寄生率约为15.68%。实验室内对其形态、发育、繁殖、存活、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26±1℃,RH70%±5%条...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是新发现的橡副珠蜡蚧成虫内寄生蜂,自然寄生率约为15.68%。实验室内对其形态、发育、繁殖、存活、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26±1℃,RH70%±5%条件下,每头寄主出蜂4.5头,雌性比例80.6%;雌蜂生殖系统解剖发现,未交配雌蜂卵巢内的卵经1d可发育成熟,但同一雌蜂卵巢内卵粒之间发育程度不一致;该蜂完成一个世代需15~19d,但幼虫蜕皮现象不明显;该蜂可营孤雌产雄生殖,孤雌羽化后24h内即可产卵,平均每头寄主可出雄蜂5.3头;雌蜂交配后24h内即可产卵,产卵期1~17d;1头已交配雌蜂可寄生1~10头寄主,一生产卵3~76粒,每日平均产卵量为8.2±4.0粒;雌、雄成蜂平均寿命均不超过3d,补充蜂蜜水可延长雌、雄成蜂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种 中国 橡副珠蜡蚧 寄生蜂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木瓜果腐镰刀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毒力测定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伟怀 李锐 +3 位作者 郑肖兰 梁艳琼 李颖 贺春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85-88,共4页
对番木瓜果腐镰刀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最合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在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而偏酸性条件则对菌丝体生长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光照对菌丝体的生长影响不... 对番木瓜果腐镰刀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最合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在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而偏酸性条件则对菌丝体生长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光照对菌丝体的生长影响不大。该菌在以麦芽糖、葡萄糖、蔗糖、D-甘露糖为碳源的培养上生长良好;而在以硝酸钠、L-组氨酸、甘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供试的9种药剂各浓度中,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咪酰胺、戊唑醇以及百菌清5种药剂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果腐镰刀病菌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冬季蔬菜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10
3
作者 车海彦 曹学仁 +1 位作者 刘培培 罗大全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71-74,共4页
病毒病是海南冬季蔬菜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发生为害日趋严重。通过对海南17个市县88个乡镇冬季蔬菜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同时采用ELISA或PCR方法对田间采集的1 385份样本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病毒病发生严重程度依次为黄瓜>辣椒&... 病毒病是海南冬季蔬菜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发生为害日趋严重。通过对海南17个市县88个乡镇冬季蔬菜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同时采用ELISA或PCR方法对田间采集的1 385份样本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病毒病发生严重程度依次为黄瓜>辣椒>小白菜>南瓜>樱桃番茄>菜豆>豇豆。150份黄瓜样本中,CMV、CGMMV和TMV检出率分别为63.3%、22.67%和21.33%;180份南瓜样本中,CMV、TMV和CGMMV检出率分别为53.89%、5%和1.12%;220份辣椒样本中,CMV、TMV和TSWV检出率分别为49.1%、41.4%和1.53%;170份樱桃番茄样本中,TMV、CMV、BBWV和粉虱传双生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0%、34.7%、1.18%和3.53%;350份小白菜样本中,Tu MV和CMV检出率分别为49.1%和20.9%;130份菜豆样本中,CMV和BBWV检出率分别为30%和12.3%;195份豇豆样本中,CMV和BBWV检出率分别为9.2%和2.6%。CMV可以侵染已检测的4个科的所有蔬菜种类,检出率在9.23%~63.33%。已检测的所有蔬菜种类中,均存在2种或2种以上病毒的混合侵染,混合侵染率在0.56%~26.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冬季蔬菜 病毒种类 侵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黄化病病原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车海彦 曹学仁 罗大全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2期67-72,共6页
黄化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槟榔生产种植的毁灭性传染性病害,目前主要在印度和我国槟榔主产区发生。本文从非生物与生物因素两方面对槟榔黄化病病原认识过程及检测方法进行详细的综述。
关键词 槟榔黄化病 病原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草茎点霉叶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驰成 吴伟怀 +8 位作者 粱艳琼 郑金龙 习金根 郑肖兰 唐文 许沛冬 李锐 贺春萍 易克贤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0-214,共5页
针对在广西横县发生的一种王草叶斑病害,为明确其病原种类,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合致病菌的形态特征以及ITS序列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草茎点霉(Phoma herbarum)。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 针对在广西横县发生的一种王草叶斑病害,为明确其病原种类,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合致病菌的形态特征以及ITS序列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草茎点霉(Phoma herbarum)。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菌丝体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2℃,最适温度为25~28℃;菌丝体生长的最适p H值为5~8;菌丝体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蔗糖和甘露醇;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而尿素则不适合菌丝体生长;光/暗交替或暗/光交替均有利于菌丝体生长;菌丝体致死温度为50℃,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草 茎点霉 病原鉴定 ITS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磷真菌FM菌株对3种作物促生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梁艳琼 雷照鸣 +3 位作者 郑肖兰 吴伟怀 李锐 贺春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65-68,共4页
FM是从海南岛芒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具有解磷作用的菌株,通过纸床发芽法及盆栽试验研究其促生作用。结果表明,FM菌株在纸床发芽试验过程中,其10倍发酵液能有效促进黄瓜种子的发芽,而西瓜和番茄种子在100倍液中发芽效果更好;根据经... FM是从海南岛芒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具有解磷作用的菌株,通过纸床发芽法及盆栽试验研究其促生作用。结果表明,FM菌株在纸床发芽试验过程中,其10倍发酵液能有效促进黄瓜种子的发芽,而西瓜和番茄种子在100倍液中发芽效果更好;根据经发芽实验所得最佳促进浓度研究解磷菌株FM对番茄、西瓜和黄瓜3种作物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菌液处理过的番茄、黄瓜和西瓜植株,其植株株高、根长和茎围、地上部及地下部重量均高于对照,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可见其对番茄、黄瓜和西瓜幼苗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利用其作为土壤肥力的优势菌株,可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真菌 促生作用 盆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TWC2诱导甘蔗抗病性相关防御酶系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梁艳琼 吴伟怀 +5 位作者 黄兴 习金根 李锐 郑金龙 贺春萍 易克贤 《中国糖料》 2018年第3期13-16,共4页
为了探讨解淀粉芽孢杆菌TWC2诱导甘蔗抗病性机理,开发有效的生防制剂,采用比色法测定了解淀粉芽孢杆菌TWC2诱导甘蔗叶片后对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5种防... 为了探讨解淀粉芽孢杆菌TWC2诱导甘蔗抗病性机理,开发有效的生防制剂,采用比色法测定了解淀粉芽孢杆菌TWC2诱导甘蔗叶片后对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5种防御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TWC2处理后的甘蔗叶片CAT、POD、SOD、PAL、PPO比未处理的显著提高;MDA含量比未处理的显著降低;且经10倍稀释液处理的甘蔗叶片中防御酶活性最高,诱导植株抗病性效果最佳。喷施TWC2稀释液可促使甘蔗抗病相关酶活性升高,诱导甘蔗植株产生系统抗性。诱导抗性可能是TWC2防治甘蔗病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解淀粉芽孢杆菌 诱导抗病性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赤腐病菌拮抗细菌TWC2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效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梁艳琼 唐文 +8 位作者 吴伟怀 李乐 习金根 郑肖兰 李锐 郑金龙 黄兴 贺春萍 易克贤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61-68,共8页
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引起的赤腐病是甘蔗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时可导致甘蔗产量严重损失。为探求赤腐病有效的生防措施,从热带牧草台湾草叶片上分离到一株生防菌TWC2。经形态观察、16S r DNA序列分析和生... 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引起的赤腐病是甘蔗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时可导致甘蔗产量严重损失。为探求赤腐病有效的生防措施,从热带牧草台湾草叶片上分离到一株生防菌TWC2。经形态观察、16S r 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平板对峙试验结果发现,TWC2菌株对甘蔗赤腐病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香蕉黑星病菌(Macrophoma musae)、橡胶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柱花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甘蔗环斑病菌(Leptosphaeria sacchari)、王草茎点霉叶斑病菌(Phoma herbarum)、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等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离体叶片接种试验发现,TWC2菌株对甘蔗赤腐病菌的抑制率达72.01%,盆栽试验与离体叶片接种结果一致,表明TWC2菌株对甘蔗赤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结论为开发甘蔗赤腐病生防方法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赤腐病 解淀粉芽孢杆菌 鉴定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黑穗病菌和赤腐病菌双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9
作者 吴伟怀 杨先锋 +8 位作者 梁艳琼 汪全伟 郑金龙 郑肖兰 习金根 李锐 张驰成 贺春萍 易克贤 《中国糖料》 2016年第2期1-4,共4页
目前,针对甘蔗黑穗病菌与赤腐病菌单个病菌检测体系已相继建立,但是仍然未见两个病原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在本研究中,根据黑穗病菌交配型b E基因、甘蔗赤腐病菌特异性SCAR片段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在二者单一PCR检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并... 目前,针对甘蔗黑穗病菌与赤腐病菌单个病菌检测体系已相继建立,但是仍然未见两个病原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在本研究中,根据黑穗病菌交配型b E基因、甘蔗赤腐病菌特异性SCAR片段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在二者单一PCR检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并优化可同时检测黑穗病菌和赤腐病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建立的双重PCR检测体系可从黑穗病菌与赤腐病菌样品中分别扩增出320 bp和442 bp的特异条带。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对混合模板黑穗病菌与赤腐病菌的最低检测水平量均为0.1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菌 甘蔗赤腐病菌 双重PCR 检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拮抗香蕉枯萎病菌内生细菌的抑菌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先宝 蔡吉苗 +1 位作者 陈奕鹏 黄贵修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47-50,共4页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析了一株香蕉内生细菌BEB99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OC4)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其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脂质过氧化、麦角甾醇含量、蛋白质含量及果胶酶活性均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产生几丁质酶。
关键词 内生细菌 劳尔氏菌 尖孢镰刀菌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香蕉内生细菌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先宝 蔡吉苗 +2 位作者 陈奕鹏 李超萍 黄贵修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84-88,共5页
测定一株香蕉内生细菌BEB99发酵液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FOC4)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粗提物中的主要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其发酵液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 测定一株香蕉内生细菌BEB99发酵液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FOC4)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粗提物中的主要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其发酵液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造成病菌菌丝的畸形,抗菌物质浓度为1.67 mg/m L时,其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92.99%和82.96%。GC/MS分析从粗提物中鉴定到18个成分,其中主要成分包括油酸(14.98%)、油酸乙酯(11.38%)、亚麻油酸乙酯(14.86%)、亚油酸(13.20%)、棕榈酸(11.36%)和棕榈酸乙酯(11.26%),及一个未知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尖孢镰刀菌 挥发油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TB2对甘蔗叶片抗病相关酶活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梁艳琼 唐文 +6 位作者 吴伟怀 习金根 郑肖兰 李锐 郑金龙 贺春萍 易克贤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0-625,共6页
以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氢酶(CAT)等5种防御酶作为植物抗病性反应指标,研究生防菌TB2和甘蔗赤腐病病菌对甘蔗植株抗病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接病原菌后喷施生防菌TB... 以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氢酶(CAT)等5种防御酶作为植物抗病性反应指标,研究生防菌TB2和甘蔗赤腐病病菌对甘蔗植株抗病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接病原菌后喷施生防菌TB2、先喷施生防菌后接病原菌、病原菌处理、生防菌处理等处理后,与植物防御抗病相关的PPO、POD、SOD、PAL、CAT防御酶活性均比对照组高,表明TB2和赤腐病菌均能诱导甘蔗叶片中的防御酶活性增强;先喷施生防菌后接病原菌的防御酶活性比同期先接病原菌后喷施生防菌的高,说明TB2诱导能力强于赤腐病菌。两者共同处理的甘蔗叶片中5种防御酶活性高于单独处理。可见TB2和赤腐病菌共同诱导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生防菌 防御酶系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胞杆菌JNC2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梁艳琼 吴伟怀 +5 位作者 习金根 李锐 郑金龙 黄兴 贺春萍 易克贤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8期2159-2167,共9页
以菌体量和发酵滤液抑制柱花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JNC2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JNC2菌株最佳... 以菌体量和发酵滤液抑制柱花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JNC2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JNC2菌株最佳培养基为木糖2%,蛋白胨0.4%,酵母粉0.8%,氯化铵0.6%,硫酸镁0.2%;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0,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60 mL,接种量体积分数7%,发酵温度34℃,转速200 r·min^–1,发酵时间72 h,优化后发酵滤液的抑菌活性显著提高了3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优化 抑菌活性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寄主发育阶段的选择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方平 韩冬银 +3 位作者 朱俊洪 黄武仁 牛黎明 符悦冠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研究了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在室内温度为25℃条件下对寄主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成虫不同发育阶段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喜欢产卵于褐色期至少量幼虫出壳期的... 研究了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在室内温度为25℃条件下对寄主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成虫不同发育阶段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喜欢产卵于褐色期至少量幼虫出壳期的橡副珠蜡蚧成虫体内,只有在较高的接蜂比例条件下,初期成虫才能被寄生;单个寄主体内的产卵量以寄生产卵初期的成虫最高,寄生率和选择系数则均以褐色期成虫最高;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寄生于橡副珠蜡蚧的初期成虫至少量幼虫出壳成虫体内的发育历期差异不大,为16~17 d;出蜂数以产卵初期成虫最高,为112.6头,明显高于其它几阶段。结合发育历期、寄生率、出蜂数等参数,橡副珠蜡蚧成虫的产卵初期和少量幼虫出壳期成虫是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寄生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副珠蜡蚧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 发育期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种杀菌剂对甘蔗赤腐病菌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伟怀 王彩霞 +6 位作者 梁艳琼 贺春萍 习金根 郑金龙 李锐 郑肖兰 易克贤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37-42,共6页
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引起的甘蔗赤腐病是甘蔗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在病害流行季节能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为了解甘蔗赤腐病原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本研究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11种杀... 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引起的甘蔗赤腐病是甘蔗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在病害流行季节能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为了解甘蔗赤腐病原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本研究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11种杀菌剂对甘蔗赤腐病菌的毒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戊唑醇、丙环唑、咪酰胺、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等5种药剂对甘蔗赤腐病菌菌丝体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介于0.227-0.818μg/mL。其对应EC95值也都小于12μg/mL,介于1.416-11.339μg/mL。就敏感性而言,4株赤腐病菌菌株对多菌灵的b值在11种杀菌剂中均为最大。由此表明,甘蔗赤腐病菌对多菌灵的剂量反应变化比其它几种杀菌剂均要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赤腐病 镰孢炭疽菌 多菌灵 杀菌剂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杀菌剂对橡胶树白根病菌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7
16
作者 贺春萍 李锐 +6 位作者 吴伟怀 吴海理 郑肖兰 梁艳琼 郑金龙 易克贤 习金根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2期69-72,共4页
为了筛选有效防治药剂,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原药对橡胶树白根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戊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抑霉唑、三唑酮、咪鲜胺、嘧菌酯、十三吗啉8种药剂对橡胶树白根病菌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抑菌效... 为了筛选有效防治药剂,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原药对橡胶树白根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戊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抑霉唑、三唑酮、咪鲜胺、嘧菌酯、十三吗啉8种药剂对橡胶树白根病菌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抑菌效果较好,其EC50在0.017 7-6.013 6μg/m L,其中戊唑醇的毒力最强,EC50为0.017 7μg/m L;腈菌唑、丙环唑、抑霉唑的抑制作用较强,其EC50分别为0.027 8、0.045 6和0.077 3μg/m L。甲基托布津抑菌效果最差,EC50为41.299 0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白根病菌 杀菌剂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TWC2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0
17
作者 梁艳琼 黄兴 +5 位作者 吴伟怀 李锐 郑金龙 习金根 贺春萍 易克贤 《中国糖料》 2017年第6期17-22,共6页
为了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TWC2菌株活性代谢物质的产量,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拮抗甘蔗赤腐病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TWC2菌株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 为了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TWC2菌株活性代谢物质的产量,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拮抗甘蔗赤腐病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TWC2菌株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TWC2菌株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5 g/L麦芽糖,10 g/L果糖,10 g/L蛋白胨,10 g/L酵母浸出粉,1 g/L CaCl_2。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4℃,摇床转速200 r/min,发酵起始pH 6.0~6.5,接种量7%,装液量40 mL/250 mL,发酵时间为48 h。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发酵液抑制甘蔗赤腐病菌的能力较优化前提高了3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优化 甘蔗赤腐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种药剂对芦笋茎枯病病原菌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燕芳 郑金龙 +5 位作者 刘巧莲 陈河龙 高建明 习金根 张世清 易克贤 《热带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71-75,共5页
通过菌丝生长法对芦笋茎枯病进行15种药剂的室内筛选实验,以期为该病害的大田防治提供参考。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0%多菌灵、75%百菌清和70%甲基托布津的EC50和EC95最小,抑菌效果最好;2%嘧啶核苷悬浮剂和20%噻菌铜的EC50和EC95最大。通过... 通过菌丝生长法对芦笋茎枯病进行15种药剂的室内筛选实验,以期为该病害的大田防治提供参考。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0%多菌灵、75%百菌清和70%甲基托布津的EC50和EC95最小,抑菌效果最好;2%嘧啶核苷悬浮剂和20%噻菌铜的EC50和EC95最大。通过对药剂抑菌效果和使用成本的分析,生产上使用50%多菌灵、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25%阿米西达、50%异菌脲、80%代森锰锌和30%爱苗防治芦笋茎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 拟茎点霉 杀菌剂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黄化病“该防”还是“该治” 被引量:14
19
作者 车海彦 曹学仁 +1 位作者 禤哲 罗大全 《中国热带农业》 2018年第5期46-48,共3页
槟榔是海南省第二大特色经济作物,黄化病已成为海南省槟榔生产中最大的限制因素,但对黄化病"该防"还是"该治"一直存在争议,造成传染性的黄化病仍在海南不断发生蔓延。本文对如何正确识别传染性的槟榔黄化病、防控... 槟榔是海南省第二大特色经济作物,黄化病已成为海南省槟榔生产中最大的限制因素,但对黄化病"该防"还是"该治"一直存在争议,造成传染性的黄化病仍在海南不断发生蔓延。本文对如何正确识别传染性的槟榔黄化病、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正确的防控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期为更好的控制海南槟榔黄化病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黄化病 防控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红蓟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之亭 范志伟 刘丽珍 《热带农业科学》 2009年第9期4-6,共3页
外来入侵杂草胜红蓟已由南向北入侵到我国长江流域,对众多作物构成威胁。大豆是长江流域重要的作物之一。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测定胜红蓟不同密度和不同除草时间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胜红蓟对大豆的株高、叶片数和产... 外来入侵杂草胜红蓟已由南向北入侵到我国长江流域,对众多作物构成威胁。大豆是长江流域重要的作物之一。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测定胜红蓟不同密度和不同除草时间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胜红蓟对大豆的株高、叶片数和产量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说明大豆(台湾毛豆75号)品种对胜红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化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胜红蓟 竞争与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