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科学技术在中国香蕉产业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金钊 刘菊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00-104,共5页
针对香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综述了新品种培育、健康种苗、水肥一体化及采后贮藏保鲜等科学技术在中国香蕉产业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香蕉产业 科学技术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花草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单国燕 易克贤 赵辉 《热带农业科学》 2009年第12期41-45,共5页
概述30多年来国内外柱花草组织培养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表明,利用柱花草的胚轴、根、真叶和幼茎为外植体,经愈伤组织、细胞悬浮或原生质体等途径均可成功诱导出完整的植株。并对影响其成败的关键因素与技术改进方向进行讨论。
关键词 柱花草 组织培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F类转录因子GhARF3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蔷 彭明 《热带农业科学》 2009年第7期5-12,共8页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棉花GhARF3基因序列进行BLAST分析、结构域分析、进化树分析、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分析、疏水性分析、二硫键分析、磷酸化位点分析、二级结构以及三级结构的预测、亚细胞定位和蛋白质功能分类预测等分析。分析结...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棉花GhARF3基因序列进行BLAST分析、结构域分析、进化树分析、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分析、疏水性分析、二硫键分析、磷酸化位点分析、二级结构以及三级结构的预测、亚细胞定位和蛋白质功能分类预测等分析。分析结果表明GhARF3具有ARF类转录因子的特性,可能参与棉花纤维发育的调控。为进一步研究GhARF3基因功能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ARF3 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舌兰麻种质资源抗斑马纹病鉴定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河龙 郭朝铭 +4 位作者 刘巧莲 高建明 张世清 郑金龙 易克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6-550,共5页
通过分离培养斑马纹病病原菌,人工接种鉴定不同龙舌兰麻种质的抗斑马纹病的特性。结果表明,番麻、东368、墨引6、墨引12、墨引7、墨引5、假7、马盖麻、东109、金边弧叶龙舌和兰墨引4号11份种质为高抗种质,病斑扩展速度和病情严重度可作... 通过分离培养斑马纹病病原菌,人工接种鉴定不同龙舌兰麻种质的抗斑马纹病的特性。结果表明,番麻、东368、墨引6、墨引12、墨引7、墨引5、假7、马盖麻、东109、金边弧叶龙舌和兰墨引4号11份种质为高抗种质,病斑扩展速度和病情严重度可作为龙舌兰麻抗病性快速鉴定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舌兰麻 种质资源 抗性 斑马纹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麦明晓 黄惠琴 鲍时翔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71-75,共5页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是引起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的病原菌,它有4个生理小种,其中4号生理小种出现最晚,但其危害性最大。本文就近年来香蕉镰刀菌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征、致病机理、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学防治等方面国...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是引起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的病原菌,它有4个生理小种,其中4号生理小种出现最晚,但其危害性最大。本文就近年来香蕉镰刀菌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征、致病机理、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学防治等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生理小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菠萝叶纤维脱胶菌产果胶酶的相关性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邓伟科 刘恩平 +3 位作者 郭安平 高秋芳 郭运玲 贺立卡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0-193,共4页
对分离保存的1株能分解果胶的菌株进行发酵罐发酵和摇瓶培养,并用DNS法测定了果胶酶活力及分析了影响该酶活力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用发酵罐发酵的果胶酶活力在接种后10 h出现最大值,而摇瓶发酵的果胶酶活力峰值出现在接种后11 h,果胶... 对分离保存的1株能分解果胶的菌株进行发酵罐发酵和摇瓶培养,并用DNS法测定了果胶酶活力及分析了影响该酶活力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用发酵罐发酵的果胶酶活力在接种后10 h出现最大值,而摇瓶发酵的果胶酶活力峰值出现在接种后11 h,果胶酶活力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5℃、pH值为5.0,金属离子Fe2+对酶活力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Li+、Zn2+对酶活力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酶 发酵 酶活力 菠萝叶纤维 脱胶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州橘红成年态茎段再生体系研究初报 被引量:4
7
作者 洪磊 李凯 +1 位作者 陈亚鸿 陈雄庭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0-43,共4页
通过外植体组织培养的方式研究了化州橘红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化州橘红外植体的最佳灭菌方法为2.5%次氯酸钠20 min+0.2%升汞8 min,可将污染率控制在15%以下、死亡率小于5%、萌芽率达60%以上;腋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T+BA1.0 mg/L+NAA0.4... 通过外植体组织培养的方式研究了化州橘红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化州橘红外植体的最佳灭菌方法为2.5%次氯酸钠20 min+0.2%升汞8 min,可将污染率控制在15%以下、死亡率小于5%、萌芽率达60%以上;腋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T+BA1.0 mg/L+NAA0.4 mg/L,接种5~7 d后开始有腋芽萌发,每个外植体可长出3~4个芽,且后续生长良好;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T+BA0.25 mg/L+NAA1.0 mg/L+GA30.3 mg/L,且MT基本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以5%最适合,得到了较多茁壮且分枝多的增殖苗;在生根培养中发现,2.0 mg/L的NAA较有利于试管苗不定根的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州橘红 成年态茎段 灭菌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茎枯病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郑金龙 贺春萍 +8 位作者 易克贤 习金根 高建明 张世清 陈河龙 吴伟怀 郑肖兰 粱艳琼 刘巧莲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65-70,共6页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是芦笋最主要的病害之一。近年来,该病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给芦笋产业造成严重损失。综述了芦笋茎枯病的病原生物学、发病规律、防治方法以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为芦笋茎枯病抗病育种提供一些信息和参考。
关键词 芦笋 茎枯病 抗病育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不定芽^(60)Co辐射诱变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建斌 张建平 +3 位作者 王安邦 徐碧玉 金志强 刘菊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42-45,51,共5页
以香蕉未成熟雄花诱导的不定芽为受体,采用钴60辐射诱变技术,研究不同辐射剂量对不定芽和植株成活率的影响,并分析突变植株的表型。结果表明:巴西香蕉未成熟雄花诱导的不定芽的适宜辐射剂量范围为3~7 KR,以5 KR为最佳,得到的有益突变率... 以香蕉未成熟雄花诱导的不定芽为受体,采用钴60辐射诱变技术,研究不同辐射剂量对不定芽和植株成活率的影响,并分析突变植株的表型。结果表明:巴西香蕉未成熟雄花诱导的不定芽的适宜辐射剂量范围为3~7 KR,以5 KR为最佳,得到的有益突变率最多。本研究结果为通过辐射诱变技术培育香蕉新种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60Co辐射诱变 有益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建明 代真真 +5 位作者 江程记 张世清 陈河龙 郑金龙 刘巧莲 易克贤 《热带生物学报》 2011年第2期153-156,共4页
以芦笋植株叶片为材料,比较了改良SDS法、改良CTAB法和试剂盒法3种提取DNA的方法,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检测DNA质量,探索最佳的芦笋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上述3种方法都适合于芦笋DNA的提取,提取的DNA均能够满足I... 以芦笋植株叶片为材料,比较了改良SDS法、改良CTAB法和试剂盒法3种提取DNA的方法,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检测DNA质量,探索最佳的芦笋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上述3种方法都适合于芦笋DNA的提取,提取的DNA均能够满足ISSR分子标记等试验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DNA提取 SDS法 CTAB法 试剂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黄叶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洪星 龚殿 +2 位作者 张雨良 王健华 刘志昕 《中国糖料》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甘蔗黄叶综合症(yellow leaf syndrome,YLS后称甘蔗黄叶病)是由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甘蔗病害,为更快、更准确地检测ScYLV,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s-pf和s-pr,建立了运用SYBR Green I荧光染... 甘蔗黄叶综合症(yellow leaf syndrome,YLS后称甘蔗黄叶病)是由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甘蔗病害,为更快、更准确地检测ScYLV,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s-pf和s-pr,建立了运用SYBR Green I荧光染料法检测ScYLV的实时荧光RT-PCR体系,并对该体系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适用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检测体系能特异地检出ScYLV,对测试的高粱花叶病毒不能检出,灵敏度比常规PCR高100倍,适用性广。实时荧光RT-PCR检测整个过程完全闭管,无需PCR后处理且SYBR Green I荧光染料成本较低,适用于检测甘蔗体内含量较低的ScYLV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黄叶病毒 实时荧光RT—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雄花和组培苗假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志聪 赵辉 曾会才 《热带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31-35,共5页
从外植体来源、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等方面研究影响巴西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结果表明,以未成熟雄花为外植体,MS培养基+1 mg/L 2,4-D+1 mg/L IAA+1 mg/L NAA较适宜胚性愈伤组织诱导,26℃暗培养条件下,未成熟雄花的胚性愈伤组织... 从外植体来源、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等方面研究影响巴西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结果表明,以未成熟雄花为外植体,MS培养基+1 mg/L 2,4-D+1 mg/L IAA+1 mg/L NAA较适宜胚性愈伤组织诱导,26℃暗培养条件下,未成熟雄花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3%~4%。在MS培养基+0.7 mg/L 2,4-D+4 mg/L 6-BA中,以不同品种假茎为外植体的脱分化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可达75%,但只有巴西(青杆)和海南本地米蕉可以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0.1%和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胚性愈伤组织 雄花 假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菌藻株筛选及其提取物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的研究
13
作者 夏斌 费小雯 邓晓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76-78,共3页
为获得填有较好抑菌效果的傲藻藻株,用7种溶剂提取20株微藻的活性物质,斤采用纸片法对9种常见病原真菌和细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刚时提取有较好抑菌效果藻株的粗脂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20株微藻中有7株微藻提取液对9种病原前... 为获得填有较好抑菌效果的傲藻藻株,用7种溶剂提取20株微藻的活性物质,斤采用纸片法对9种常见病原真菌和细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刚时提取有较好抑菌效果藻株的粗脂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20株微藻中有7株微藻提取液对9种病原前中的8种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乙醚作为溶剂的提取液抑菌效果最好,广谱性最强;粗脂-乙醚提取液的抑菌活性强于普通乙醚提取液:浸捉3~5d的提取液抑菌效果最好:提取液对病原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好于病原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植物病原菌 抑菌活性 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产纤维素酶放线菌的筛选及分类鉴定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惠琴 黄美容 +2 位作者 叶建军 朱军 鲍时翔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7-50,共4页
从海南热带生境中采集样品14份,以CMC-N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获得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放线菌DA08506和DA08602,CMC酶活力分别为276.642U/mL、773.982U/mL,FPA酶活力分别为82.638U/mL、325.674U/mL。通过多相分类,初步鉴定菌株DA0850... 从海南热带生境中采集样品14份,以CMC-N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获得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放线菌DA08506和DA08602,CMC酶活力分别为276.642U/mL、773.982U/mL,FPA酶活力分别为82.638U/mL、325.674U/mL。通过多相分类,初步鉴定菌株DA08506可能是Streoptomyces的一个新种;菌株DA08602鉴定为Streptomyces chartreu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放线菌 筛选 分类鉴定 16S RRN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重RT-PCR检测甘蔗黄叶病毒和高粱花叶病毒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洪星 张雨良 +5 位作者 罗志文 杨文君 龚殿 孙玉娟 张树珍 刘志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8-131,共4页
建立了多重RT-PCR同时检测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和高粱花叶病毒病毒(Sorghummosaic virus,SrMV)的技术体系,该体系可有效地对甘蔗田间植株和试管苗进行检测。根据引物之间的互补性及引物的Tm值筛选多重PCR... 建立了多重RT-PCR同时检测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和高粱花叶病毒病毒(Sorghummosaic virus,SrMV)的技术体系,该体系可有效地对甘蔗田间植株和试管苗进行检测。根据引物之间的互补性及引物的Tm值筛选多重PCR引物。确定适宜的PCR缓冲液的浓度为1×,退火温度为53℃,延伸温度为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RT-PCR 病毒检测 甘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香蕉发展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甲水 徐碧玉 +3 位作者 李敬阳 刘菊华 卢加举 金志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4-45,48,共3页
贵州黔西南等地区地处我国南亚热带地区,近年来热带果树香蕉已成为该低热河谷地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并形成了黔西南、桂西北山地香蕉特色产业带。概述了国内香蕉产业现状,分析了贵州香蕉生产情况、种植特点和经营模式等,并结合我... 贵州黔西南等地区地处我国南亚热带地区,近年来热带果树香蕉已成为该低热河谷地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并形成了黔西南、桂西北山地香蕉特色产业带。概述了国内香蕉产业现状,分析了贵州香蕉生产情况、种植特点和经营模式等,并结合我国当前香蕉产业发展状况,对贵州香蕉生产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香蕉 产业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胶裂解酶、木聚糖酶及果胶裂解酶、木聚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秋芳 郭安平 +2 位作者 孔华 邓伟科 贺立卡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共5页
运用RT-PCR技术,从绿色木霉(AS3.3711)mRNA中扩增出木聚糖酶基因xyn2,并与质粒pPIC9K相连,构建了表达载体pPIC9K-xyn2,转化毕赤酵母GS115,并且将pPIC9K-xyn2和pPIC9K-PelC(果胶裂解酶)同时转化毕赤酵母GS115,通过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筛选,G... 运用RT-PCR技术,从绿色木霉(AS3.3711)mRNA中扩增出木聚糖酶基因xyn2,并与质粒pPIC9K相连,构建了表达载体pPIC9K-xyn2,转化毕赤酵母GS115,并且将pPIC9K-xyn2和pPIC9K-PelC(果胶裂解酶)同时转化毕赤酵母GS115,通过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筛选,G418高拷贝菌株筛选,以及摇瓶诱导表达筛选,分别得到一株高表达木聚糖酶毕赤酵母菌株X5和一株同时高表达木聚糖酶和果胶裂解酶毕赤酵母菌株PX6。同时,将一株高表达果胶裂解酶毕赤酵母菌株P2保存。重组酶酶学性质分析表明,P2和PX6分泌果胶裂解酶,X5和PX6分泌木聚糖酶最适温度均为50℃;P2分泌果胶裂解酶最适pH5.4,最大酶活为14.2U/mL;X5分泌木聚糖酶最适pH6.0,最大酶活为5.8U/mL;PX6分泌果胶裂解酶最适pH5.4,最大酶活为12.6U/mL,分泌木聚糖酶最适pH6.0,最大酶活为4.2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裂解酶 木聚糖酶 表达 毕赤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杀菌剂防治剑麻茎腐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金龙 高建明 +4 位作者 张世清 陈河龙 习金根 刘巧莲 易克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65-66,共2页
对6种防治剑麻茎腐病的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最好的是50%咪酰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效达60%以上;其次是40%硫磺.多菌灵悬浮剂和7.5%氟环唑乳油,防效均为57.3%;而40%五硝基多菌灵可湿性... 对6种防治剑麻茎腐病的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最好的是50%咪酰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效达60%以上;其次是40%硫磺.多菌灵悬浮剂和7.5%氟环唑乳油,防效均为57.3%;而40%五硝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3%甲基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效最差,防效低于40%。通过药剂防效和成本分析,建议生产上可使用50%咪酰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40%硫磺.多菌灵悬浮剂交替使用防治剑麻茎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 茎腐病 杀菌剂 大田药效 筛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普通野生稻籼粳分化的SSR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崔莹莹 郭安平 +3 位作者 王晓玲 郭运玲 孔华 贺立卡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58,共3页
利用可区分籼粳亚种的22对SSR特异引物对海南普通野生稻的8个自然居群的51份材料进行了SSR分析。这些引物在海南普通野生稻中能扩增出籼稻带型、粳稻带型及不同居群海南普通野生稻特有的带型。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普通野生稻具有一定的籼... 利用可区分籼粳亚种的22对SSR特异引物对海南普通野生稻的8个自然居群的51份材料进行了SSR分析。这些引物在海南普通野生稻中能扩增出籼稻带型、粳稻带型及不同居群海南普通野生稻特有的带型。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普通野生稻具有一定的籼粳分化,其中偏粳型多于偏籼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海南普通野生稻在中国栽培稻起源演化上的地位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对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的发掘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SSR分析 籼粳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树仔菜植株浸膏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韩丙军 陈丽霞 +1 位作者 何秀芬 彭黎旭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89-91,共3页
分别用石油醚浸泡法及CO2超临界萃取法对海南树仔菜植株浸膏进行提取,两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得油率分别为0.75%和0.28%。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并比较两种提取方法所得产物化学成分的异同。石油醚浸提浸膏共鉴定出18种化合... 分别用石油醚浸泡法及CO2超临界萃取法对海南树仔菜植株浸膏进行提取,两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得油率分别为0.75%和0.28%。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并比较两种提取方法所得产物化学成分的异同。石油醚浸提浸膏共鉴定出18种化合物,超临界萃取浸膏共鉴定出17种化合物。脂肪酸和脂肪醇类物质是树仔菜浸膏的主要成分,其中脂肪酸类物质在两种浸膏中比例均较高,超临界萃取浸膏中脂肪醇类物质含量高于石油醚浸提浸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树仔菜 浸膏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