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芒果品种对蓟马的抗虫性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张中润 高燕 +3 位作者 黄建峰 朱敏 肖丽燕 项丹丹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91-1597,共7页
【目的】探明不同芒果品种对蓟马的抗性及其机理,为芒果抗性品种选育及蓟马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农业农村部儋州芒果种质圃内的40个芒果品种为材料,采用盘拍法调查不同芒果品种嫩梢上的蓟马虫口密度,以虫量比值法鉴定40... 【目的】探明不同芒果品种对蓟马的抗性及其机理,为芒果抗性品种选育及蓟马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农业农村部儋州芒果种质圃内的40个芒果品种为材料,采用盘拍法调查不同芒果品种嫩梢上的蓟马虫口密度,以虫量比值法鉴定40个芒果品种对蓟马的抗虫性;观测40个芒果品种的嫩叶颜色、嫩梢密度和嫩梢生长期等性状,分析其对蓟马为害的影响。【结果】40个参试芒果品种中有高抗品种5个、抗虫品种5个、中抗品种8个、感虫品种13个和高感品种9个,各抗性品种的单梢虫量比值分别为0.04~0.10、0.13~0.17、0.22~0.36、0.52~1.47和1.79~4.20,占比分别为12.5%、12.5%、20.0%、32.5%和22.5%。不同嫩叶颜色芒果品种的平均虫口数量排序为锌黄色>铜褐色>古粉红色>黄绿色>紫红色,嫩叶为锌黄色芒果品种的虫口数量最大(10.7头/梢),显著高于其他4种颜色的芒果品种(P<0.05),铜褐色、古粉红色、黄绿色和紫红色的芒果品种之间虫口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芒果单株嫩梢密度与蓟马虫口密度呈正相关(r=0.044),但未达显著水平;不同嫩梢生长期芒果品种的平均虫口密度排序为初期>中期>末期,但3个不同生长时期的芒果嫩梢虫口密度差异不显著。【结论】Jan-78、缅甸3号、红晕芒、河口本地芒和肯特为高抗品种,具有较好的抗蓟马育种潜力,可为今后开展芒果抗蓟马育种提供重要材料。芒果品种的抗虫性与其嫩叶颜色密切相关,锌黄色的嫩叶是芒果蓟马趋于为害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马 芒果品种 颜色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妃杧和台牙杧2个杧果品种主要性状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敏 高爱平 +3 位作者 邓穗生 麦贤家 罗石荣 陈业渊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68,共4页
为了更好地区别贵妃杧和台牙杧这2个杧果品种,对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性状和抗病虫性等进行了鉴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贵妃杧和台牙杧枝梢长度和粗度、叶片长度和宽度、叶形指数、叶片侧脉间距、叶柄长度、果顶、皮孔密度、皮... 为了更好地区别贵妃杧和台牙杧这2个杧果品种,对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性状和抗病虫性等进行了鉴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贵妃杧和台牙杧枝梢长度和粗度、叶片长度和宽度、叶形指数、叶片侧脉间距、叶柄长度、果顶、皮孔密度、皮孔大小、皮孔与果皮间的颜色对比、皮孔造成的果皮表面粗糙、果皮厚度、松香味、果核质量和侧径等16个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建议将其作为鉴定识别性状。2个品种的多项性状表现较为接近,均表现出高产、稳产且果实品质优等特性,需注意台牙杧经产期调节栽培后产生的无胚果,皮孔较密且呈微裂状造成果皮表面粗糙,须采取果实套袋措施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妃杧 台牙杧 识别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新品种‘新球蜜荔’的选育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蕾 洪继旺 +4 位作者 杨子琴 陈业渊 王家保 吴开茂 李松刚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25-29,共5页
概述了‘新球蜜荔’的选育过程、品种性状、区域试验及栽培技术要点,于2013年通过海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新球蜜荔’属于中晚熟品种,果实于6月上中旬成熟,产量与目前海南主栽的‘妃子笑’相近;成熟时果皮黄绿色,果肉米白、汁... 概述了‘新球蜜荔’的选育过程、品种性状、区域试验及栽培技术要点,于2013年通过海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新球蜜荔’属于中晚熟品种,果实于6月上中旬成熟,产量与目前海南主栽的‘妃子笑’相近;成熟时果皮黄绿色,果肉米白、汁多,有蜂蜜香味;平均单果重32.56 g,可食率71.3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 TSS)18.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种质资源 新品种 '新球蜜荔’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份黄皮种质资源果肉游离氨基酸对风味品质和药用价值的影响及其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罗睿雄 魏玲 +3 位作者 王光瑛 喻华平 赵志常 高爱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494,共10页
为研究黄皮果实中游离氨基酸的组分特征、科学评价不同黄皮种质游离氨基酸对果实风味和药用价值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份黄皮种质果肉的20种常见游离氨基酸,采用味觉活度值、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种质进行综合评... 为研究黄皮果实中游离氨基酸的组分特征、科学评价不同黄皮种质游离氨基酸对果实风味和药用价值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份黄皮种质果肉的20种常见游离氨基酸,采用味觉活度值、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20份黄皮种质果肉中均含有除胱氨酸和精氨酸以外的18种游离氨基酸,种类丰富,且多数种质间含量差异显著;各种质的总游离氨基酸质量浓度在1309.7~9832.0 mg/kg之间,其中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含量次之,半必需氨基酸含量最低;药用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的6.3%~18.6%,以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为主;根据氨基酸呈味特性的不同,将18种氨基酸分为3大类呈味氨基酸,发现种质M1的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G2的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含量最高;仅16份种质中的丙氨酸与少数种质中的天冬酰胺、天冬氨酸的味觉活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s,TAV)>1,对黄皮果实风味有贡献;大多数游离氨基酸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9.766%,能较好地反映出黄皮果肉游离氨基酸的综合特征;各黄皮种质的综合得分在–3.18~3.51之间,M1的综合得分最高;聚类分析将20份黄皮种质聚为3大类,其中第Ⅲ类群的X2、Y-1、G2、M1的总游离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高,氨基酸营养品质好,风味品质佳。研究结果可为黄皮良种选育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 游离氨基酸 风味品质 药用价值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杧果新品种——热品16号
5
作者 罗睿雄 高爱平 《中国果业信息》 2023年第11期78-78,共1页
“热品16号”是从“海顿杧”开放授粉的后代株系中选育出的杧果新品种。2021年通过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3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该品种果实椭圆形,果皮光滑,成熟时果皮黄至橙黄,皮孔稀少,无果窝,无腹沟,果肩平,果顶... “热品16号”是从“海顿杧”开放授粉的后代株系中选育出的杧果新品种。2021年通过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3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该品种果实椭圆形,果皮光滑,成熟时果皮黄至橙黄,皮孔稀少,无果窝,无腹沟,果肩平,果顶钝形,单果重322.8~409.0 g,纵径9.4~12.3cm,横径7.2~8.9 cm,侧径6.4~7.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作物 主导品种 腹沟 皮孔 杧果 横径 单果重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杧果新品种——红玉
6
作者 赵志常 高爱平 《中国果业信息》 2022年第11期61-61,共1页
“红玉”是从海南本地栽培的吕宋杧中选育出的黄色杧果新品种。2016年6月通过了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该品种果实长椭圆形,成熟果实果皮光滑呈黄色,果面光洁,果点稀少较大,有果粉;单果重约330 g,果长13.20~14.85 cm,宽7.32~7.74 cm... “红玉”是从海南本地栽培的吕宋杧中选育出的黄色杧果新品种。2016年6月通过了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该品种果实长椭圆形,成熟果实果皮光滑呈黄色,果面光洁,果点稀少较大,有果粉;单果重约330 g,果长13.20~14.85 cm,宽7.32~7.74 cm,厚6.89~7.28 cm,果形指数1.37~1.56;外果皮厚0.79~0.89 mm,果肉橙黄色,肉质致密,果肉纤维细、少,可食率62.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4%;果核长9.87~10.20 cm,种子椭圆形,多胚,种仁重16.6~22.5 g。果实鲜食综合性状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长椭圆形 肉质致密 果形指数 可食率 农作物品种 果点 成熟果实 杧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杧果新品种——凤凰
7
作者 赵志常 高爱平 《中国果业信息》 2022年第11期61-61,共1页
“凤凰”是由在海南省三亚市凤凰镇发现的一个实生优良单株选育而来。2016年6月通过了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该品种果实长椭圆形,平均单果重478.2 g,果形指数1.20~1.57;果面光洁,色泽艳丽,呈红色,果点稀疏;果肉橙黄色,肉质致密,果... “凤凰”是由在海南省三亚市凤凰镇发现的一个实生优良单株选育而来。2016年6月通过了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该品种果实长椭圆形,平均单果重478.2 g,果形指数1.20~1.57;果面光洁,色泽艳丽,呈红色,果点稀疏;果肉橙黄色,肉质致密,果肉纤维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6%,果实鲜食综合性状好。种子椭圆形,单胚。果皮较厚耐贮运,货架寿命长。嫁接苗定植后3年开花结果,产量可达24000~420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长椭圆形 平均单果重 肉质致密 果形指数 单株选育 嫁接苗定植 果点 单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新品种——新球蜜荔
8
作者 张蕾 李松刚 《中国果业信息》 2016年第7期59-59,共1页
"新球蜜荔"是从半野生荔枝种群中选出的优良品种。2013年正式通过海南省认定(琼认No.2013004)。 该品种果实扁心形,成熟果实果皮黄绿色;果肩一高一低;缝合线细而明显,稍凹;果顶钝圆;龟裂片平滑,大,不整齐,顶部龟裂片密集而隆起,裂... "新球蜜荔"是从半野生荔枝种群中选出的优良品种。2013年正式通过海南省认定(琼认No.2013004)。 该品种果实扁心形,成熟果实果皮黄绿色;果肩一高一低;缝合线细而明显,稍凹;果顶钝圆;龟裂片平滑,大,不整齐,顶部龟裂片密集而隆起,裂片峰平滑,偶有微尖,顶部钝尖;果柄斜生,果皮较厚;平均单果质量32.56 g,果实长4.12 cm、宽4.21 cm;果蒂平均长0.59 cm、宽0.34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荔枝 成熟果实 优良品种 单果质量 CM 枝种群 半野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军亚 杨萍 +4 位作者 刘涛 赵增贤 程世敏 魏守兴 刘德兵 《中国果树》 2025年第2期69-75,共7页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使用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对香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不同浓度PEG-6000(5%、10%、15%)模拟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状态、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MD...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使用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对香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不同浓度PEG-6000(5%、10%、15%)模拟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状态、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浓度的增加,香蕉幼苗叶片逐渐枯萎发黄,长势下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根系活力均逐渐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MDA含量及POD活性均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CAT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10%PEG-6000浓度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表明香蕉幼苗在5%PEG-6000和10%PEG-6000浓度的干旱胁迫时,可通过自身的调节以及抗氧化酶保护系统等减轻干旱带来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PEG-6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10
作者 魏军亚 杨萍 +5 位作者 王浩 孙明震 赵增贤 程世敏 魏守兴 刘德兵 《中国果树》 2025年第8期86-92,共7页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对香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在胁迫后的第12 d,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香蕉幼苗叶片生长素(IAA)、6-苄氨基嘌呤(6-BA)、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对香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在胁迫后的第12 d,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香蕉幼苗叶片生长素(IAA)、6-苄氨基嘌呤(6-BA)、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油菜素内酯(BR)、茉莉酸(JA)、褪黑素(MT)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激素间的比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干旱胁迫时间内,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IAA、6-BA、ABA、BR和GA_(3)含量均先下降后上升;JA含量逐渐上升;MT含量先上升后下降;IAA/BR和GA_(3)/BR逐渐下降,IAA/GA_(3)、IAA/ABA、GA_(3)/ABA、IAA/JA、GA_(3)/JA、ABA/BR、ABA/JA、BR/JA则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幼苗在遭受干旱胁迫后,能够通过调节自身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来适应干旱胁迫,以降低干旱胁迫对植株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干旱胁迫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岛蕉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累积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丽娜 程世敏 +2 位作者 赵增贤 谢子四 魏守兴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55,60,共5页
采用整株肢解法,研究不同生育期宝岛蕉全株及各器官(根、球茎、假茎、叶及果轴、果实)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累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收获时宝岛蕉干物质及氮磷钾累积量分别为5.73kg/株、108.07g/株、15.53g/株和440.36g/株。宝岛蕉干物... 采用整株肢解法,研究不同生育期宝岛蕉全株及各器官(根、球茎、假茎、叶及果轴、果实)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累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收获时宝岛蕉干物质及氮磷钾累积量分别为5.73kg/株、108.07g/株、15.53g/株和440.36g/株。宝岛蕉干物质及氮钾养分均在花芽分化期前累积缓慢,干物质及氮均在花芽分化期到幼果期累积迅速,而钾在花芽分化期后累积迅速。磷分别在花芽分化期到幼果期、幼果期到收获期累积缓慢、迅速。另外,叶片和假茎是宝岛蕉现蕾前主要的干物质和氮磷钾累积器官;果实发育时,果实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累积迅速,以上累积量分别占收获时全株的63.45%、21.89%、34.45%和20.15%。因此,宝岛蕉生产中应重施氮钾肥,少施磷肥,氮磷钾肥分别侧重在花芽分化期到幼果期、幼果期到收获期、花芽分化期后施入;而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氮磷钾养分的充足供应是宝岛蕉高产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岛蕉 干物质 氮磷钾 养分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皮叶绿素酶(CLH)家族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12
作者 庞雅丽 黄璐瑶 +3 位作者 王健 高爱平 罗睿雄 赵志常 《中国热带农业》 2025年第3期22-29,共8页
叶绿素酶(Chlorophyllase,CLH)是酯酶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叶绿体中,能将叶绿素水解成为羧酸的脱植基叶绿素和高级一价醇叶绿素(植醇)。以‘鸡心黄皮’为材料,研究根据已经报道的CLH基因的序列设计兼并引物,采用RACE方法,从黄皮果实中克隆... 叶绿素酶(Chlorophyllase,CLH)是酯酶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叶绿体中,能将叶绿素水解成为羧酸的脱植基叶绿素和高级一价醇叶绿素(植醇)。以‘鸡心黄皮’为材料,研究根据已经报道的CLH基因的序列设计兼并引物,采用RACE方法,从黄皮果实中克隆得到了2个CLH家族基因,其全长cDNA序列分别为1324bp、1267bp,编码330个、320个氨基酸,分子重量为35.69kD、34.15kD,等电点为8.307、7.097。两个CLH基因编码的蛋白氨基酸组成主要是丙氨酸、甘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等,其中两者丝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的含量差异比较大。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基因编码的蛋白,黄皮CLH1与柠檬、温州蜜柑等植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CLH2与豇豆、刺田菁等植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对不同着色时期的黄皮果实进行表达分析发现:CLH1在绿果中的表达量较高,CLH2在褐色果实中的表达量比较高。对CLH蛋白相互作用的预测发现,CLH蛋白与NOL、CH1、NYE1、HCAR等蛋白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 CLH家族基因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23份黄皮种质资源的品质评价 被引量:37
13
作者 喻华平 赵志常 +1 位作者 高爱平 罗睿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57-1364,共8页
为科学评价黄皮种质果实品质奠定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以23份黄皮种质资源的成熟果实为试材,测定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VC含量、总酸、可溶性糖、糖酸比11项品质指标,... 为科学评价黄皮种质果实品质奠定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以23份黄皮种质资源的成熟果实为试材,测定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VC含量、总酸、可溶性糖、糖酸比11项品质指标,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黄皮品质评价指标,并对23份黄皮种质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单果重、VC、蛋白质、可溶性糖、总酸和糖酸比的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其中黄皮果实的糖酸比变异系数最大,高达108.57%,不同黄皮种质间营养成分的含量差异大,具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和多样性;而果实横径、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仅6.98%,黄皮外观形状、大小遗传比较稳定、改良空间较小;23份黄皮种质的各品质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将数据标准化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41%;通过计算得到第1~4主成分因子得分和品质指标的综合得分,其中第1、2主成分在黄皮品质综合评价中起到关键作用,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为A3,得分最低的为G1;对黄皮种质资源的品质影响较大且相对独立的有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溶性糖、总酸和糖酸比这6个指标;将6个具有代表性的品质指标的数据标准化处理后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15处,可得到4大类群,第Ⅰ大类群有A3和Y-2,果实大、可食率较高、糖酸比高,风味偏甜,品质优良,第Ⅱ大类群有X1、Y-1、G2和B1,果实较大,形状多样,可食率高,可溶性糖和糖酸比较低,品质较差,第Ⅲ大类群包括300-1、J2、300-2、9-3、H1、A1、Z1、A2、N-3这9份黄皮种质,其果实大小偏低,可食率较高,酸甜适中,第Ⅳ类群包括A5、N-1、H2、A6、T1、G1、J1、J3这8份种质,其果小,可食率低,可溶性糖较低,总酸较高,糖酸比极低,口感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 种质资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季节龙眼不同发育时期果实脱落响应差异与果实呼吸耗氧量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子琴 李松刚 +2 位作者 张蕾 何书强 洪继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51-1856,共6页
反季节龙眼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落果现象非常严重。前期的研究表明,果实中碳水化合物水平的下降与果实脱落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变化与脱落差异的关系,以反季节储良龙眼为试材,果穗从树上剪下后迅速... 反季节龙眼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落果现象非常严重。前期的研究表明,果实中碳水化合物水平的下降与果实脱落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变化与脱落差异的关系,以反季节储良龙眼为试材,果穗从树上剪下后迅速插入清水中并去除叶片诱发果实脱落,通过测定胁迫处理下3个发育时期果实落果率、呼吸耗氧量、果柄分离力变化,检测不同光强对3个时期果实呼吸的影响,发现不同发育时期龙眼果实对脱落的敏感性不同。饥饿胁迫迅速启动了各发育时期果实的脱落响应,但3个时期果实脱落响应差异较大,幼果期果实对饥饿胁迫的响应较中期和后期延后2 d,果实发育中期和后期脱落响应更剧烈;幼果期果实呼吸耗氧量较低,而果实发育中期和后期呼吸耗氧量较高;随着光强的增加,仅幼果期果实呼吸作用未造成氧气的下降,还出现了氧气的释放。幼果期果柄分离力下降也较果实发育中期和后期缓慢。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胁迫条件下果实呼吸作用与果实脱落密切相关,果实呼吸强度越强;在饥饿胁迫条件下果柄分离力下降越快,果实脱落越快。龙眼幼果期可通过果皮进行光合作用部分代偿呼吸对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幼果期饥饿胁迫下落果慢的主要原因是低的呼吸消耗和具有一定的光合能力,因此,龙眼幼果是一个部分自养的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胁迫 果实脱落 呼吸耗氧量 果柄分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胁迫下龙眼果实脱落与果实不同组织能荷变化的关系
15
作者 杨子琴 李松刚 +3 位作者 张蕾 何书强 洪继旺 黄旭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74-2580,共7页
在龙眼果实发育过程中因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而频繁发生采前落果。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而能荷的变化涉及到呼吸及碳水化合物消耗,是衡量果实生理机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揭示龙眼果实非正常脱落与能荷的关系,本研究以储良... 在龙眼果实发育过程中因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而频繁发生采前落果。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而能荷的变化涉及到呼吸及碳水化合物消耗,是衡量果实生理机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揭示龙眼果实非正常脱落与能荷的关系,本研究以储良龙眼发育后期(花后80 d)果实为材料,采用果穗环剥处理阻断碳水化合物供应人为制造饥饿胁迫,可导致5 d内果实完全脱落。在此过程中,本研究分析了果实脱落过程中各组织ATP、ADP和AMP含量及能荷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各组织能荷值表现为种子>果皮>果肉,而伴随着饥饿胁迫加剧,果实脱落进程中,整个试验过程,ATP显著降低,AMP显著上升,各组织的能荷值呈现下降趋势,但种子能荷值降幅最小,种子是能荷最稳定的器官。这些结果表明,饥饿胁迫可导致果实能量水平降低,但是不同组织能量变化幅度不同,种子可维持相对稳定的能荷水平,暗示饥饿胁迫下,果实的资源优先供应种子,进而维持其能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饥饿胁迫 果实脱落 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香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黄丽娜 程世敏 +2 位作者 赵增贤 魏军亚 魏守兴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6,73,共8页
为确定香蕉适宜机械化操作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P,P1:2190株/hm^(2);P2:2340株/hm^(2);P3:2520株/hm^(2))为主区,行距(R,R1:宽行5.10 m+窄行1.00 m;R2:宽行4.80 m+窄行1.30 m;R3:宽行4.50 m+窄行1.60 m)... 为确定香蕉适宜机械化操作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P,P1:2190株/hm^(2);P2:2340株/hm^(2);P3:2520株/hm^(2))为主区,行距(R,R1:宽行5.10 m+窄行1.00 m;R2:宽行4.80 m+窄行1.30 m;R3:宽行4.50 m+窄行1.60 m)为裂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R能显著影响香蕉株高和茎围,P和R对香蕉单产、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1、P2香蕉单产较P3分别显著提高10.29%、10.88%,P2总产量较P1显著提高6.62%;R3单产、总产量最高,R1单产、总产量最低。分析产量构成可知,R3能提高香蕉商品蕉采收率;P1、P2单果质量较P3显著提高,R3单果质量较R1、R2分别显著提高21.23%、4.44%。P1果指长较P3显著提高,R2、R3间果指长、果指围显著高于R1。P和R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3可滴定酸含量较P1、P2显著提高,P1、P2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P3显著提高19.38%、15.78%;R3较R1显著提高维生素C含量8.77%。综上所述,宝岛蕉品种种植密度为2340株/hm^(2),宽行4.50 m、窄行1.60 m时,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商品蕉采收率、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种植密度 行距 产量 品质 宜机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的结构分析及功能预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建峰 秦于玲 +4 位作者 高爱平 赵志常 党志国 罗睿雄 陈业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7-523,共7页
为研究芒果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的性质及结构功能。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芒果及其它11种植物的PSY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软件对其组成成分与理化性质、系统发育进化、导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二级... 为研究芒果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的性质及结构功能。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芒果及其它11种植物的PSY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软件对其组成成分与理化性质、系统发育进化、导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二级结构、功能结构域以及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芒果与其它11种植物的PSY基因氨基酸序列的理化性质基本一致,在进化关系上划分为2类,主要表现为亲水性蛋白,α-螺旋、不规则卷曲和延伸连是其二级结构的主要结构元件,没有跨膜结构域,属于萜类合成酶C1超家族。本研究将为深入揭示PSY基因在植物花、果实和果皮以及叶片等器官颜色变化中所发挥的功能,开展其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PSY基因 结构与功能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岛蕉氮磷钾养分累积与分配规律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丽娜 程世敏 +2 位作者 赵增贤 谢子四 魏守兴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23-127,共5页
为探讨宝岛蕉氮磷钾养分累积与分配规律,采用整株肢解法,研究宝岛蕉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累积量与整株养分在根、球茎、假茎、叶及果轴、果实中的分配比例。结果表明,宝岛蕉成熟期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分别为108.07、35.56、530.86 g/株... 为探讨宝岛蕉氮磷钾养分累积与分配规律,采用整株肢解法,研究宝岛蕉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累积量与整株养分在根、球茎、假茎、叶及果轴、果实中的分配比例。结果表明,宝岛蕉成熟期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分别为108.07、35.56、530.86 g/株;从大田苗期到花芽分化期养分累积缓慢,从孕蕾期到成熟期养分累积迅速。宝岛蕉整个生育期氮磷钾养分(N、P_2O_5、K_2O)比例为1∶(0.22~0.51)∶(4.59~5.76),且生育期间氮磷钾增加量并不均衡。宝岛蕉现蕾前,叶和假茎是吸收累积氮磷钾的主要器官;果实发育阶段,植株氮磷钾养分在叶片中分配比例降低,在果实中则明显提高。收获时宝岛蕉叶片和假茎(残体)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占整个植株的61.25%、45.68%、55.74%。宝岛蕉整个生育期应重增施氮钾肥,少施磷肥;并且现蕾前施肥培育健壮的蕉身,果实发育阶段施肥有助于提高产量。另外,宝岛蕉残体的还田和再利用有助于减少氮磷钾肥料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岛蕉 氮磷钾 养分累积 分配 科学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比例对香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丽娜 程世敏 +2 位作者 赵增贤 谢子四 魏守兴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67,共5页
研究6次施肥模式下控释配方肥控释氮比例对香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控释氮比例,为香蕉专用控释配方肥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田试验,6次施肥模式下,设置4个控释氮比例水平(0%、15%、30%、45%),常规处理为对照,研究控... 研究6次施肥模式下控释配方肥控释氮比例对香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控释氮比例,为香蕉专用控释配方肥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田试验,6次施肥模式下,设置4个控释氮比例水平(0%、15%、30%、45%),常规处理为对照,研究控释氮比例对香蕉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对商业采收率、果指数、果指围、果指重等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处理相比,6次施肥模式下控释配方肥控释氮比例为15%~45%时能显著提高香蕉总产量,平均提高34.30%,以控释氮比例30%为最佳。分析产量构成因子可知,与常规处理相比,控释配方肥控释氮为30%能显著提高采收率11.67%,增加果指数,提高果指重7.05%,增加果指长2.76%;控释氮为45%还能增大香蕉果指围,但是增产效果与控释氮30%无差异。因此综合以上结果,结合控释氮肥的高成本,6次施肥模式下海南北部香蕉主产区控释配方肥中控释氮推荐比例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次施肥 控释氮比例 香蕉 产量 构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剥与药剂处理对龙眼果实落果及果柄离层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松刚 张蕾 +2 位作者 洪继旺 何书强 杨子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60-65,共6页
【目的】海南龙眼生产模式可分为自然成花的正造龙眼和氯酸钾催花的反季节龙眼,合理的果实负载量对树势保持和避免出现大小年结果极为重要。正造与反季节龙眼生产上的果实负载调控模式差异很大,龙眼正造果实坐果量极大,严重影响树势和... 【目的】海南龙眼生产模式可分为自然成花的正造龙眼和氯酸钾催花的反季节龙眼,合理的果实负载量对树势保持和避免出现大小年结果极为重要。正造与反季节龙眼生产上的果实负载调控模式差异很大,龙眼正造果实坐果量极大,严重影响树势和果实品质;而反季节龙眼采前落果普遍发生,严重影响龙眼产量,因此正造龙眼的疏果和反季节龙眼的保果同样重要。【方法】以海南主栽品种石硖龙眼为试验材料,开展正造疏果和反季节保果两个试验。正造龙眼果穗进行不同疏果药剂处理,研究疏果效应;反季节龙眼人为诱导落果后,配合不同保果药剂处理,研究保果效应。【结果】通过对龙眼果实落果率和果柄离层分离力的跟踪监测,发现胁迫促进脱落情况下,IAA和DMTU处理可延迟反季节龙眼果实脱落进程2 d,2,4-D和NAA处理可延迟果实脱落进程3 d,但均不能阻止果实脱落,IAA取代果实的位置处理可完全抑制果柄分离;环剥处理可诱导100%正造龙眼果实在6 d内全部脱落;不同浓度乙烯利、百草枯与100 g/L尿素处理后10 d内分别诱发11.88%~53.05%、29.23%及35.43%的果实脱落,仅尿素处理10d后落果极少,其余处理均出现延续性落果。【结论】碳水化合物亏缺、百草枯、乙烯利、尿素均可诱发龙眼果柄离层分离,对正造龙眼有疏果效果;IAA、2,4-D、NAA和DMTU可延缓果柄离层分离,从而有效延缓反季节龙眼采前落果。所有能增强IAA信号的处理均可起到保果作用,而能降低IAA合成、转运以及增强乙烯信号的药剂处理均对疏果有作用。建议正造龙眼树采取尽早疏果的措施,以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保障果实产量及品质;反季节龙眼在中果期采取保果措施保证IAA在果实中积累,以实现果实不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环剥 IAA 乙烯利 百草枯 尿素 疏果 保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