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花相关基因HbFT1和HbFT2转化橡胶树的研究
1
作者 李季 王秋润 +6 位作者 郭力鑫 杨鸿丽 周权男 吴日智 华玉伟 成镜 黄天带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523,共9页
植物的开花诱导受内源和环境信号关键调控因子的严格控制,一般分为6条主要途径,其中FloweringLocusT(FT)作为PEBP家族的重要成员在不同途径中起着关键作用。橡胶树中有2个FT基因,异位过表达拟南芥和烟草均可促进早花,通过对一年中不同... 植物的开花诱导受内源和环境信号关键调控因子的严格控制,一般分为6条主要途径,其中FloweringLocusT(FT)作为PEBP家族的重要成员在不同途径中起着关键作用。橡胶树中有2个FT基因,异位过表达拟南芥和烟草均可促进早花,通过对一年中不同月份的叶片定量表达分析发现,2个基因的表达并不相同,其中HbFT2可能是候选基因。本研究通过体细胞胚遗传转化的方法将35S::HbFT1和35S::HbFT2转到橡胶树中,分别获得2个和3个阳性胚,并通过GUS染色鉴定为阳性。当代再生植株或经次生体胚发生扩繁后再生的植株通过芽接的方式扩繁,获得HbFT1和HbFT2的超表达转基因阳性植株,分别有4株和7株,但是田间定植7 a仍未见开花。将定植后的转基因植株取叶片进行PCR检测和GUS染色确定其均为阳性植株。对HbFT1、HbFT2和抑制开花基因HbTFL1/CEN的qRT-PCR表达分析表明,35S::HbFT1过表达阳性植株中HbFT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HbFT2基因的表达相对较低;而35S::HbFT2过表达阳性植株中HbFT2的表达仅有2株显著高于对照,其他5株均与对照无差异,HbFT1基因的表达也相对较低;35S::HbFT1过表达阳性植株中HbFT1的表达虽然均比对照显著提高,但有一阳性胚芽接获得的后代间差异显著,而且35S::HbFT2过表达阳性植株2个阳性胚芽接获得的后代间的差异也显著,推测和胚状体转化的嵌合性有关。而对抑制开花基因的表达分析显示,部分抑制开花基因均显著高于FT基因的表达,推测未实现早花表型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抑制开花基因的高表达所致,且在橡胶树中也同样存在FT/TFL的平衡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花 巴西橡胶树 HbFT1 HbFT2 QRT-PCR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榴梿重要害虫--马来异裂木虱[Allocarsidara malayensis(Crawford)]在中国的发现及其潜在适生区预测
2
作者 邱海燕 王建赟 +5 位作者 赵菁 宋凡 何志新 韩冬银 符悦冠 李磊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5-733,共9页
本研究报道了榴梿重要害虫——马来异裂木虱[Allocarsidara malayensis(Crawford)]在海南的发现,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克隆了其COI基因,描述了其对榴梿的危害情况,并预测了该害虫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通过25个有效分布点位和19个气候... 本研究报道了榴梿重要害虫——马来异裂木虱[Allocarsidara malayensis(Crawford)]在海南的发现,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克隆了其COI基因,描述了其对榴梿的危害情况,并预测了该害虫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通过25个有效分布点位和19个气候环境因素,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马来异裂木虱的潜在适生区,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法进行验证,同时运用刀切法分析影响马来异裂木虱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马来异裂木虱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在东南亚、南亚、非洲、南美州和北美洲的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我国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地区、云南、四川、贵州均存在马来异裂木虱的适生区,且海南全省及台湾部分沿海地区为高适生区。在影响马来异裂木虱潜在地理分布的环境因素中,最湿月份的降水量(Bio13)和最湿季度的降水量(Bio16)为最重要影响变量。由于马来异裂木虱的适生区与榴梿的种植区较为一致,为防止马来异裂木虱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保障我国榴梿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强马来异裂木虱的监测,同时开展该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消长规律研究,研究结果为该虫经济高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梿 马来异裂木虱 形态特征 COI基因 MaxEnt模型 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种衣剂包衣处理对3种豇豆苗期害虫的室内防控效果研究
3
作者 刘迎 梁晓 +3 位作者 伍春玲 安兴奎 李钿钿 陈青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67-1773,共7页
豇豆蚜、二斑叶螨、豆大蓟马是豇豆苗期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豇豆苗期生长发育。为明确4种种衣剂10%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FS)、30%噻虫嗪FS、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FSC)、8%氟虫腈FSC对豇豆的安全性及对3种豇豆苗期害虫的防控作用,... 豇豆蚜、二斑叶螨、豆大蓟马是豇豆苗期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豇豆苗期生长发育。为明确4种种衣剂10%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FS)、30%噻虫嗪FS、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FSC)、8%氟虫腈FSC对豇豆的安全性及对3种豇豆苗期害虫的防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接虫试验,研究4种衣剂对豇豆出苗的影响及对豇豆蚜、二斑叶螨、豆大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噻虫胺FS、30%噻虫嗪FS、600 g/L吡虫啉FSC、8%氟虫腈FSC处理的豇豆发芽率分别为95.83%、91.67%、95.83%、95.83%,略低于对照的发芽率(100%),但对豇豆生长无明显影响。30%噻虫嗪FS对豇豆蚜和豆大蓟马的防效均最好,接虫3、7、14 d后对豇豆蚜的防效分别为65.04%、81.10%和72.35%,对豆大蓟马的防效分别为15.41%、58.61%和54.89%;随着接虫时间的推迟,种衣剂处理对豇豆蚜、豆大蓟马的防治效果有所下降;4种种衣剂包衣处理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均不显著。研究结果为生产上豇豆苗期害虫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衣剂 豇豆 害虫 防控效果 室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生态循环小分子碳水化合物获取研究进展
4
作者 郑肖兰 崔昌华 +3 位作者 鲁海菊 吴伟怀 谭施北 易克贤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49-158,共10页
综述植物吸收碳源的机制及富碳有机肥的应用进展,阐明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碳循环路径及大小分子有机碳转化规律,为矿物质与有机质协同调控的肥料体系优化、农业固碳增效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归纳大量文献,跟踪学术前沿,综述植物吸收碳... 综述植物吸收碳源的机制及富碳有机肥的应用进展,阐明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碳循环路径及大小分子有机碳转化规律,为矿物质与有机质协同调控的肥料体系优化、农业固碳增效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归纳大量文献,跟踪学术前沿,综述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富碳有机肥料的应用研究。植物吸收和利用碳元素方面的研究进展代表性成果为:(1)归纳并完善了植物根系和土壤碳输入输出生态系统图,发现了土壤中的碳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根系直接吸收的新途径。(2)探索了生态循环中动植物遗体及排出物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的途径研究进展,获得了大小分子碳水化合物间相互转化的成熟体系。(3)大量农作物试验证实,植物的营养物质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比例合适的矿物质、有机质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碳源 途径 小分子碳水化合物 微生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银对橡胶树次生体胚发生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田雯 张子愉 +6 位作者 徐正伟 王笑一 周权男 吉辛 吴日智 夏薇 黄天带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7-1115,共9页
橡胶树次生体胚循环增殖技术实现了橡胶树体胚苗(自根幼态无性系)规模化繁育。该技术需要将子叶胚切成2 mm×2 mm的胚块,伤口部位会产生大量的乙烯及活性氧,培养过程中也会形成较多乙烯和活性氧,乙烯及活性氧对橡胶树体胚发生产生... 橡胶树次生体胚循环增殖技术实现了橡胶树体胚苗(自根幼态无性系)规模化繁育。该技术需要将子叶胚切成2 mm×2 mm的胚块,伤口部位会产生大量的乙烯及活性氧,培养过程中也会形成较多乙烯和活性氧,乙烯及活性氧对橡胶树体胚发生产生不利影响。硝酸银(AgNO_(3))是乙烯抑制剂,同时影响酶的活性。本文研究了不同硝酸银浓度(0、2.5、5.0、10.0、15.0 mg/L)处理不同时间(7、14、21、28 d)对橡胶树胚块褐化及次生体胚发生的影响,并评估了再生植株的表型及倍性。结果表明:AgNO_(3)可明显减轻胚块褐化情况,减少胚块活性氧的产生,5.0~15.0 mg/L AgNO_(3)处理较2.5 mg/L效果更好,AgNO_(3)处理21 d较其他3个处理时间效果好;2.5~15.0 mg/L AgNO_(3)处理7~28 d未显著增加出胚胚块数,但5.0 mg/L AgNO_(3)处理21、28 d,10.0 mg/L AgNO_(3)处理21 d,15.0 mg/L AgNO_(3)处理7~21 d子叶胚数显著高于对照;出胚胚块数与褐化呈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子叶胚数与褐化呈显著负相关;AgNO_(3)处理的再生植株表型与对照无明显差异,染色体倍性与对照相同。本研究结果为提高橡胶树次生体胚发生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硝酸银 褐化 乙烯 体胚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褪绿病毒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魏莹 李治文 +4 位作者 严婉荣 吉训聪 罗激光 陈绵才 王会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38,共8页
番茄是全球三大贸易蔬菜之一,在国际蔬菜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中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发病后无法治愈。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由粉虱科(Aleyrodidae)介体昆虫以半持久非循环型方式传播。... 番茄是全球三大贸易蔬菜之一,在国际蔬菜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中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发病后无法治愈。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由粉虱科(Aleyrodidae)介体昆虫以半持久非循环型方式传播。感染病毒的番茄植株表现为叶片黄化、脉间褪绿、叶缘卷曲、发育受阻等症状,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番茄褪绿病毒(ToCV)的研究进展,对病毒的分布特征、寄主范围、分类及粒子特性、传播途径及特性、基因组结构及功能、常用检测方法以及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ToCV研究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旨在为未来开展ToCV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褪绿病毒 基因功能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豇豆在半包围和全包围防虫网模式下主要参数的对比研究
7
作者 杨飞帆 吴圣勇 +3 位作者 张起恺 吕宝乾 谢文 高玉林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63-70,共8页
为了比较豇豆在半包围和全包围防虫网模式下蓟马数量、生长特性及田间温湿度变化、通风情况和产量,以豇豆品种丰茂优选为试验材料,设置半包围网、全包围网与露地栽培3个处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包围网覆盖下,豇豆整个生育期内... 为了比较豇豆在半包围和全包围防虫网模式下蓟马数量、生长特性及田间温湿度变化、通风情况和产量,以豇豆品种丰茂优选为试验材料,设置半包围网、全包围网与露地栽培3个处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包围网覆盖下,豇豆整个生育期内的蓟马数量均低于半包围网和露地栽培,2024年3月5日调查显示,全包围网内蓟马数量低于露地栽培94.93%,半包围网低于露地栽培88.84%。覆盖防虫网可以加快豇豆的生长速率,且全包围网快于半包围网,在调查早期,全包围网内豇豆平均株高比露地栽培高30.62%,比半包围网高24.39%。半包围网内豇豆上部节间距长于全包围网和露地栽培,全包围网内豇豆中部节间距在调查后期长于半包围网和露地栽培,全包围网和半包围网内豇豆下部节间距在调查的大部分时期短于露地栽培,且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覆盖防虫网后,豇豆田温度与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趋势与露地栽培基本一致,全包围网与半包围网内的平均温度分别高于露地栽培0.9、0.8℃,而平均相对湿度差异较小,在一天中的12:00—15:00,全包围网内的温度略高于半包围网和露地栽培,相对湿度略低于半包围网和露地栽培。覆盖防虫网对豇豆田的通风情况有一定影响,半包围网室的通风情况更好,全包围网室内平均风速在多次测量中显示为0。全包围网内豇豆产量比半包围网提高了12.96%。综上所述,相较于半包围网,全包围网可以更好地阻隔蓟马,加快豇豆的生长速率,提高豇豆产量,而半包围网的通风性更好。覆盖防虫网会使豇豆田的温度升高,相对湿度下降,在一天中的高温时刻,全包围网室内的温度略高于半包围网和露地栽培,而相对湿度略低于半包围网和露地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防虫网 蓟马 生长特性 温湿度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榴梿害虫种类及防治研究进展
8
作者 赵菁 邱海燕 +3 位作者 王建赟 韩冬银 符悦冠 李磊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54-159,共6页
榴梿(Durio zibethinus Rumph.ex Murray)是锦葵目(Malvales)锦葵科(Malvaceae)的热带经济果树。榴莲营养价值高,素有“水果之王”的美称。近年来,全国榴梿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栽培品种日益增多。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榴梿果园内害虫发... 榴梿(Durio zibethinus Rumph.ex Murray)是锦葵目(Malvales)锦葵科(Malvaceae)的热带经济果树。榴莲营养价值高,素有“水果之王”的美称。近年来,全国榴梿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栽培品种日益增多。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榴梿果园内害虫发生频繁,严重影响榴梿的健康生长与产量。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文献报道的87种榴梿害虫及其为害特点与防治方法,以期为榴梿害虫的识别及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莲 害虫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三亚地区豇豆枯萎病病原菌生物学测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9
作者 易剑锋 许沛冬 +5 位作者 陈迪 赵廷昌 易克贤 林岸 谢丙炎 赵文军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8,共12页
为明确海南三亚地区豇豆枯萎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适用于防治该病害的药剂,通过组织分离法,在豇豆发病植株的根茎处分离获得代表性病原菌3株。依据柯赫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并结合其ITS、TEF-1α、TUB基... 为明确海南三亚地区豇豆枯萎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适用于防治该病害的药剂,通过组织分离法,在豇豆发病植株的根茎处分离获得代表性病原菌3株。依据柯赫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并结合其ITS、TEF-1α、TUB基因序列联合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分析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常见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引起海南三亚地区豇豆枯萎病的病原菌只侵染豇豆,结合分子鉴定结果,明确该地区豇豆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嗜导管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tracheiphilum)。病原菌菌株在以乳糖、麦芽糖为碳源,硝酸钾、硝酸钠为氮源,20~30℃,pH 7.0~10.0,全黑暗环境中菌丝生长最快,在C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菌丝致死温度为65~70℃。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0种药剂中,98%咪鲜胺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344µg·mL^(-1)。研究结果为海南三亚地区豇豆枯萎病的诊断和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豇豆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嗜导管专化型 生物学测定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豇豆蓟马研究进展及综合防控措施 被引量:22
10
作者 吴圣勇 谢文 +7 位作者 刘万才 雷仲仁 王登杰 任小云 张起恺 吕宝乾 贺振 唐良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8,共9页
豇豆Vigna unguiculata喜温喜光,是一种适合在我国南方种植的豆科蔬菜。长期以来,豇豆病虫害多发重发,其中,蓟马是豇豆上最主要和最顽固的害虫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对蓟马的防治效果常常不理想,并易造成农药残留问题。本文概述了我... 豇豆Vigna unguiculata喜温喜光,是一种适合在我国南方种植的豆科蔬菜。长期以来,豇豆病虫害多发重发,其中,蓟马是豇豆上最主要和最顽固的害虫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对蓟马的防治效果常常不理想,并易造成农药残留问题。本文概述了我国豇豆产业的种植情况和以蓟马为主的病虫害问题及豇豆蓟马研究现状,并从农艺措施、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抗性治理角度总结了豇豆蓟马的综合防治技术。最后,从构建豇豆蓟马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技术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防控技术产品开发、建立科学用药和农药监管制度3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豇豆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蓟马 防控技术 I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SDH蛋白的序列分析及其与MeH1.2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平娟 林晨俞 +3 位作者 王梦月 张秀春 李淑霞 阮孟斌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1,共8页
【目的】山梨糖醇脱氢酶(SDH)在调控蔷薇科植物果糖和山梨醇转化中起重要作用,也参与植物对逆境的应答过程,木薯SDH功能的研究可以为培育优质木薯种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SC124’的cDNA为模板克隆木薯SDH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山梨糖醇脱氢酶(SDH)在调控蔷薇科植物果糖和山梨醇转化中起重要作用,也参与植物对逆境的应答过程,木薯SDH功能的研究可以为培育优质木薯种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SC124’的cDNA为模板克隆木薯SDH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木薯SDH基因的组织特异性及其对干旱、低温、PEG和ABA的响应模式。通过筛选木薯干旱和低温混合的酵母cDNA文库,并利用Y2H点对点及其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实验确认与目标蛋白的关系。【结果】木薯SDH基因CDS全长1092 bp,编码364个氨基酸,与数据库中的序列无差异。MeSDH蛋白含有催化锌结合位点,NADP结合位点,结构锌结合位点,属于MDR超家族。烟草叶片表皮细胞瞬时表达显示MeSDH蛋白定位于细胞核。MeSDH基因的表达量在功能叶、幼嫩叶、须根和茎中依次降低。MeSDH基因受干旱、低温和PEG胁迫诱导在木薯叶片上调表达,在ABA处理后的木薯叶片和根系中都显著上调表达。文库筛选、Y2H点对点和BiFC实验证实MeH1.2与MeSDH互作。【结论】MeSDH基因可以响应多种胁迫上调表达,并可能在蛋白水平和MeH1.2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SDH基因 MeH1.2蛋白 抗逆性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寄主植物精油对桔小实蝇的驱避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洁 尹伊秀娟 +6 位作者 王丽娟 李国平 李裕展 徐建欣 高冠群 詹儒林 王姝逸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3-1223,共11页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幼虫期隐蔽性的取食习性降低了化学防治的效果,而普遍存在的杀虫剂耐药性则加剧了这一问题。利用非寄主植物挥发物驱避害虫是替代化学防治、有效控制虫害的策略之一。为了筛选更有效的植物源产卵驱避...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幼虫期隐蔽性的取食习性降低了化学防治的效果,而普遍存在的杀虫剂耐药性则加剧了这一问题。利用非寄主植物挥发物驱避害虫是替代化学防治、有效控制虫害的策略之一。为了筛选更有效的植物源产卵驱避剂,本研究选取2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作为候选材料,进行4轮试验,首先采用行为趋向反应试验,筛选出8种驱避率较高且选择反应率和驱避反应率差异极显著(P<0.01)的非寄主植物精油:绿花白千层、山鸡椒、广藿香、当归、茶树、茴香、薄荷、艾草;然后通过产卵驱避活性试验,筛选出4种驱避率高且处理组与对照组的产卵量差异极显著(P<0.01)的植物精油:绿花白千层、广藿香、当归、茶树。浓度梯度试验表明,浓度为5000μg/mL时,绿花白千层、广藿香、当归驱避率最高,浓度为3000μg/mL时,茶树精油驱避率最高;在最佳浓度下对桔小实蝇产卵驱避持效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浓度下4种精油处理过的果实,随着时间延长,桔小实蝇产卵孔和产卵量逐渐增加,驱避率逐渐降低,驱避产卵活性逐渐消失,前3 d降速较快,然后逐渐放缓。本研究通过行为趋向反应试验、产卵驱避活性试验、浓度梯度试验和驱避活性持效试验,从2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中,筛选到绿花白千层精油对桔小实蝇有较高的产卵驱避活性,通过剂型改良等措施有望开发成植物源驱避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精油 非寄主植物 产卵驱避 驱避持效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生物合成及其基因调控研究进展
13
作者 孔华 郭运玲 +3 位作者 郭静远 陈怡 姜晓琦 贾瑞宗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138-144,共7页
淀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根据其分子结构不同通常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其分子结构决定了淀粉品质及用途。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淀粉合成及结构相关的功能基因被克隆和应用。利用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对淀粉生... 淀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根据其分子结构不同通常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其分子结构决定了淀粉品质及用途。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淀粉合成及结构相关的功能基因被克隆和应用。利用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对淀粉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进行调控,在提高淀粉品质和产量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文章全面综述了主要农作物淀粉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及通过基因操作改良淀粉品质和提高产量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生物合成 品质 转基因技术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农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作物组织器官超低温保存及解冻复苏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韦秋恩 李志瑛 +4 位作者 张大鹏 石鹏 孙熹微 肖勇 王永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1期43-50,共8页
植物种质资源是遗传育种的基础,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研究与应用对维持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超低温保存具有保存时间长、节约空间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离体保存技术。对热带作物组织器官超低温保存技术的意义、原理、方法以及复苏检... 植物种质资源是遗传育种的基础,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研究与应用对维持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超低温保存具有保存时间长、节约空间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离体保存技术。对热带作物组织器官超低温保存技术的意义、原理、方法以及复苏检测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可为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以及生物育种的拓展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热带作物 超低温保存 解冻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terature Review文献综述基于CRISPR/Cas系统的热带作物基因编辑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雪珂 张大鹏 +2 位作者 石鹏 李志瑛 王永 《中国热带农业》 2022年第5期9-14,共6页
种质创新对于促进热带作物种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杂交育种具有周期长、效率低等局限性,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编辑生物育种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CRISPR/Cas系统及其在香蕉、木薯、番木瓜、橡胶、油棕等主... 种质创新对于促进热带作物种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杂交育种具有周期长、效率低等局限性,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编辑生物育种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CRISPR/Cas系统及其在香蕉、木薯、番木瓜、橡胶、油棕等主要热带作物中的相关研究进展及应用,为热带作物种质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 基因编辑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 热带作物 种质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PaHNHK01的鉴定及其对剑麻烟草疫霉的生防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慧 郑肖兰 +5 位作者 侯会霞 吴伟怀 谭施北 罗磊 吴昊 易克贤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71-2182,共12页
H.11648因高产的优点成为我国目前主要的剑麻栽培品种,但极易受到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的侵染,生产上防治剑麻斑马纹病主要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抗病育种和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但农业防治费时费力,长期化学... H.11648因高产的优点成为我国目前主要的剑麻栽培品种,但极易受到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的侵染,生产上防治剑麻斑马纹病主要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抗病育种和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但农业防治费时费力,长期化学防治可能会使植物产生抗药性,甚至污染环境,抗病育种难度大且周期长,因此开辟新的防治方法非常重要。为防治剑麻斑马纹病,本研究以烟草疫霉为病原靶标菌,成功分离到1株拮抗细菌PaHNHK01,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PaHNHK01为假单胞菌属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该菌株的抑菌活性和离体叶片防效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解有机磷能力、解无机磷能力、固氮能力和产铁能力等,对烟草疫霉菌的抑制率为89.79%。该菌能够有效抑制烟草疫霉菌的菌丝生长,使病原菌出现产孢能力下降、菌丝膨大畸形、分支增多的现象;在离体叶片防效试验中PaHNHK01对剑麻斑马纹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8.62%。该菌株的无菌发酵液对病原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其EC50值为20.3679μL/mL,当PaHNHK01粗提物浓度为80μg/mL时,其抑菌率达89.36%,PaHNHK01粗提物的EC50值为11.9456μg/mL。此外,菌株PaHNHK01对12种不同植物病原菌均有拮抗效果,表明菌株PaHNHK01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有望开发成为生防产品,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斑马纹病 烟草疫霉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LISA与qRT-PCR技术检测番木瓜PRSV病毒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秀菊 夏启玉 +7 位作者 霍姗姗 杜晓希 麦贤俊 张雨良 郭安平 李峰 孔祥义 赵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34-2541,共8页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番木瓜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发病率高,传播快,危害重。为及时发现感染PRSV的番木瓜植株,本研究建立了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和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技术检测番...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番木瓜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发病率高,传播快,危害重。为及时发现感染PRSV的番木瓜植株,本研究建立了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和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技术检测番木瓜植株感染PRSV的方法,利用这2种方法检测多株转基因番木瓜与非转基因番木瓜的PRSV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PRSV多肽抗原作为标准品制备的抗体建立的标准曲线拟合度较好,可用于ELISA法检测PRSV;qRT-PCR法中选择的内参基因Cpa03g018830在番木瓜的不同生长阶段均稳定表达,可作为PRSV含量测定的内参基因;ELISA法和qRT-PCR法对多株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番木瓜植株中PRSV含量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这2种方法均可用于番木瓜植株中PRSV含量的检测。利用这2种检测手段,可及时发现并铲除感染了PRSV的番木瓜植株,有效预防与控制PRSV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环斑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 荧光定量逆转录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叶还田对蔗田土壤生态和甘蔗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贤教 彭李顺 +3 位作者 曹峥英 甘仪梅 武媛丽 蔡文伟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1期1-4,共4页
蔗叶还田作为蔗叶资源化利用中高效且低成本的一种方式,在提升蔗田土壤质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蔗叶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蔗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蔗田病虫草害和甘蔗生长发育等影响的研究进展... 蔗叶还田作为蔗叶资源化利用中高效且低成本的一种方式,在提升蔗田土壤质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蔗叶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蔗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蔗田病虫草害和甘蔗生长发育等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一些重点研究方向,如系统监测长年开展蔗叶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生态效应、甘蔗单产和品质等的影响。建立蔗叶还田最优模型,加强蔗叶还田的障碍消减研究等,以期为蔗叶还田技术的深入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叶还田 土壤生态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沉默番木瓜环斑病毒复制酶基因(PRSV-Nib)获得抗病毒病番木瓜的研究
19
作者 吴清铧 贾瑞宗 +5 位作者 郭静远 杨牧之 胡玉娟 郝志刚 赵辉 郭安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7-846,共10页
番木瓜是重要的热带经济水果。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番木瓜的重要病毒病,经常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和质量恶化。自从1998年第一例转基因番木瓜问世以来,使得基于“致病菌衍生的抗病性(pathogen-derived resistanc... 番木瓜是重要的热带经济水果。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番木瓜的重要病毒病,经常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和质量恶化。自从1998年第一例转基因番木瓜问世以来,使得基于“致病菌衍生的抗病性(pathogen-derived resistance,PDR)”的抗病育种策略获得成功广泛应用。然而依赖于序列同源性的抗病性与病毒突变导致多样性增加之间的矛盾成为番木瓜育种科学家的新挑战。本研究拟采用RNAi策略针对复制酶(nuclear inclusion b.Nib)获得广谱抗PRSV番木瓜新种质。通过团队已建立的胚性愈伤诱导-农杆菌介导转化-再生苗诱导的番木瓜遗传转化体系,共获得经过抗性筛选的再生苗52株,通过特异性PCR进行筛选共计获得24株转基因阳性植株。通过对T0代田间自然发病试验中,转基因番木瓜株系抗病性明显高于非转基因对照,其中NibB5-2田间抗病性最优。通过hiTAIL-PCR方法确定NibB5-2插入位点位于第2号染色体supercontig_30的1976766的位置。T1代接种试验中,无病毒积累且无发病症状,初步确认具有良好的病毒抗性,为番木瓜抗病育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番木瓜环斑病毒 Nib基因 RNA介导的病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MeYippee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互作蛋白研究
20
作者 任治欣 陆小花 +7 位作者 郑婉茹 梁宝娟 张慧敏 葛玉建 陈新 姚远 耿梦婷 郭建春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59-2066,共8页
解析木薯淀粉合成相关酶的表达调控机制,有助于高产、高淀粉木薯分子育种。前期研究发现,生长素快速响应基因MeSAUR1正调控淀粉合成关键酶AGPase的小亚基编码基因MeAGPS1a的表达;酵母双杂交筛选发现1个Yippee蛋白成员MeYippee1是MeSAUR... 解析木薯淀粉合成相关酶的表达调控机制,有助于高产、高淀粉木薯分子育种。前期研究发现,生长素快速响应基因MeSAUR1正调控淀粉合成关键酶AGPase的小亚基编码基因MeAGPS1a的表达;酵母双杂交筛选发现1个Yippee蛋白成员MeYippee1是MeSAUR1的候选互作蛋白。本研究克隆SC8木薯品种MeYippee1基因的编码区,全长321 bp,无内含子,编码106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预测具有4个磷酸化位点。MeYippee1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分析发现,MeYippee1在腋芽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须根、块根和成熟叶,在茎和叶柄中的表达量较低,在顶芽和嫩叶中的表达量最低。MeYippee1在块根发育各时期的表达分析发现,MeYippee1主要在块根形成期表达。酵母双杂交点对点验证发现MeYippee1和MeSAUR1蛋白存在互作关系。本研究结果为MeSAUR1和MeYippee1互作正调控MeAGPS1a表达的分子机理解析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Yippee1 表达模式 酵母双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