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IE林业科学重要期刊与投稿指南 被引量:2
1
作者 顾颉刚 齐力旺 刘东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F0002-F0002,394,共2页
关键词 林业科学研究 来源期刊 学术影响力 指南 投稿 SCI 评价工具 文献检索 自然科学 期刊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沿江地区杨树中龄林阶段施肥对林分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苗婷婷 吴中能 +5 位作者 刘俊龙 丁昌俊 曹志华 孙慧 闫彩霞 杨传宝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3,共8页
为探究安徽沿江地区杨树中龄林阶段需肥特征,以4年生的杨树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_(16)(4^(3))正交设计开展配方施肥试验,选取氮、磷、钾3种肥料,各设4个水平,共16个处理,连续5年对试验林的生长量、材种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合理... 为探究安徽沿江地区杨树中龄林阶段需肥特征,以4年生的杨树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_(16)(4^(3))正交设计开展配方施肥试验,选取氮、磷、钾3种肥料,各设4个水平,共16个处理,连续5年对试验林的生长量、材种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配方施肥能有效促进杨树生长,处理14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年均增长量都最高,分别比对照高出25.91%、8.60%、27.43%,且与对照有显著差异。杨树中龄林阶段的材种结构以中、小径材为主,大径材占比较少。通过合理的配方施肥可明显提高林分的大径阶比例。处理14的大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最高,分别为55.74 m^(3)/hm^(2)和31.55%,且与对照有显著差异。氮肥对杨树中龄林阶段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各材种出材量及出材率均有显著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能够促进杨树中龄林阶段生长和大径材培育的最佳施肥组合为N_(4)P_(1)K_(3),即分别施氮肥、磷肥和钾肥500、0、50 g/株。本研究结果可为安徽沿江地区杨树大径材高效培育及科学施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中龄林阶段 施肥 生长 材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短期水量平衡及主要养分的地球化学循环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周光益 陈步峰 +3 位作者 曾庆波 吴仲民 黄全 李意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8-32,共5页
本文采用集水区技术和定位研究方法,利用1989年5月至1993年4月4a的观测资料,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天然更新林的水量平衡及主要养分的地球化学循环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该森林生态系统年降雨输入为2911.... 本文采用集水区技术和定位研究方法,利用1989年5月至1993年4月4a的观测资料,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天然更新林的水量平衡及主要养分的地球化学循环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该森林生态系统年降雨输入为2911.0mm,其中7.06%以树干茎流形式进入林地,林内穿透雨占78.88%,另外14.06%被林冠截留损失;以径流形式流出该系统的水量为15140.6mm,占年降雨量的52.92%,其中快速径流和基流分别占总径流的22.14%和77.86%;系统另一输出项为蒸散,计算为1370.6mm,为年降雨量的47.08%。在该森林生态系统中,N、P、K、Ca、Mg、Si、Al、Mn等养分随降雨输入的量分别为14.43、0.56、4.19、53.03、7.41、5.21、0.82和0.056kg/hm2·a,通过冠层后的淋溶量(含树干淋洗)分别为3.67、0.50、50.18、-9,14、8.61、14.26、1.05和1.334kg/hm2·a,这些养分以径流形式流出该系统的量分别为8..35、0.38、33.61、40.26、6.17、133.08、1.69和0.075kg/h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水量平衡 地球化学循环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树属4个种种子表型性状和发芽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赵曦阳 王军辉 +3 位作者 张金凤 张守攻 张建国 马建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9-154,共6页
【目的】研究紫葳科(Bignoniaceae)梓树属(Catalpa Scop)中黄金树(C.speciosa)、梓树(C.ovata)、滇楸(C.fargesiif duclouxii)和灰楸(C.fargesii Bureau)种子的表型性状和发芽特性及其相关性,为梓树属植物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 【目的】研究紫葳科(Bignoniaceae)梓树属(Catalpa Scop)中黄金树(C.speciosa)、梓树(C.ovata)、滇楸(C.fargesiif duclouxii)和灰楸(C.fargesii Bureau)种子的表型性状和发芽特性及其相关性,为梓树属植物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测定梓树属4个种16个系号种子的千粒重、长度、宽度、长宽比等表型性状,及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发芽特性,并比较浸种时间(12,24,48 h)和温度、光照时间(30℃光照8 h/20℃黑暗16 h,30℃光照12 h/20℃黑暗12 h,)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黄金树种子的平均长度(29.322 2 mm)、宽度(5.023 4 mm)、千粒重(27.073 6 g)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种;黄金树、梓树、滇楸的平均发芽率较高(>82.71%),灰楸发芽率(40.75%)显著低于其他3个种。黄金树、梓树发芽比较迅速,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较高,而滇楸和灰楸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很低。梓树属种子室温浸种24 h比浸种12和48 h容易发芽,30℃光照8 h/20℃黑暗16 h变温条件较30℃光照12 h/20℃黑暗12 h更有利于种子发芽;发芽势、发芽指数均与种子的长、宽、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梓树属不同种种子的表型性状和发芽特性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树属 种子 表型 发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城区绿化树种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得祥 刘建军 +1 位作者 王翼龙 杨正礼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7,共3页
通过对延安市区常见的绿化树种元宝枫、白桦、火炬树、新疆杨的光响应曲线、光合速率、蒸腾强度、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表明 :新疆杨、火炬树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明显高于元宝枫和白桦 ,4个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 通过对延安市区常见的绿化树种元宝枫、白桦、火炬树、新疆杨的光响应曲线、光合速率、蒸腾强度、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表明 :新疆杨、火炬树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明显高于元宝枫和白桦 ,4个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明显。因此 ,考虑到该地区有限的水资源 ,宜选择低蒸腾速率的元宝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绿色树种 光合速率 蒸腾强度 水分利用效率 城市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数模型方法的林分枯损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雄清 雷渊才 +2 位作者 雷相东 陈永富 冯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4-61,共8页
利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落叶松林分连续观测数据,分别利用Poisson回归模型、负二项模型、零膨胀模型和Hurdle模型拟合林木枯损株数,并通过AIC值以及Vuong检验对这些模型进行详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Poisson回归模型不适用于模... 利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落叶松林分连续观测数据,分别利用Poisson回归模型、负二项模型、零膨胀模型和Hurdle模型拟合林木枯损株数,并通过AIC值以及Vuong检验对这些模型进行详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Poisson回归模型不适用于模拟林木枯损株数,负二项回归模型相对于Poisson回归模型比较适用;但是对于零枯损过多的数据,这2类模型拟合效果较差。零膨胀模型和Hurdle模型对这类数据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其中,零膨胀负二项模型和Hurdle-NB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其他几种模型,且Hurdle-NB模型略好于零膨胀负二项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枯损 Poisson回归模型 负二项模型 零膨胀模型 Hurdl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森林土壤水化学和元素收支平衡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徐义刚 周光益 +2 位作者 骆土寿 吴仲民 何在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670-1681,共12页
为了探讨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于 1 998年 4月至 1 999年 3月对广州市 3个不同林分试验点的降雨、林内穿透雨和土壤渗透水进行了物理量测定和化学分析 ,据此计算了元素的收支平衡。研究表明 :(1 ) SO4 2 - 和 Ca2 + 是土壤水中... 为了探讨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于 1 998年 4月至 1 999年 3月对广州市 3个不同林分试验点的降雨、林内穿透雨和土壤渗透水进行了物理量测定和化学分析 ,据此计算了元素的收支平衡。研究表明 :(1 ) SO4 2 - 和 Ca2 + 是土壤水中最主要的阴、阳离子。土壤水中的主要组分浓度的变化与树冠和凋落物淋溶的贡献以及土壤中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如硝化作用 ,吸附作用 ,阳离子交换反应 )有关 ;(2 )土壤水中 H+和 Al3 +浓度的增高是土壤酸化的重要指标 ,可能对森林植被构成潜在危害 ;(3 ) S-沉降 (>1 1 0 kg/hm2· a)可能不是目前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也没有引起土壤中碱性离子的大量淋失。由于研究区土壤有较强的吸附 SO4 2 - 的能力和容量 ,SO4 2 - 和与之关系密切的 Ca,Mg,K等元素在土壤中处于积累阶段 ;(4 )过量的 N沉降 (>2 0 kg/hm2·a)和 NH4 +的硝化作用是广州市森林土壤进一步酸化的主要原因。由于该地区 NOx排放量逐年上升 ,因此 N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会进一步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土壤水分 元素收支平衡 土壤酸化 森林生态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相思花部形态与开花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军 黄烈健 +2 位作者 陈祖旭 曾杰 易敏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9-385,共7页
对大叶相思(Acaciaaurieuliformis)栽培植株进行观察,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花部形态和开花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叶相思开花期为8—12月,穗状花序由114.9±11.9朵花组成,每朵花含124.1±... 对大叶相思(Acaciaaurieuliformis)栽培植株进行观察,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花部形态和开花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叶相思开花期为8—12月,穗状花序由114.9±11.9朵花组成,每朵花含124.1±16.5枚雄蕊,每雄蕊含有8粒16合花粉,单花花粉量为15885粒;雌蕊1枚,具14.4±1.8个胚珠,柱头凹陷,属于湿柱头类型。P/O值为1103.1;大叶相思花在夜间开放,开花可分为5个阶段。开花期间观察到雌蕊先于雄蕊伸出花冠和雄蕊先于雌蕊伸出花冠并存的现象,推测雌雄基本同熟。SEM观察花药在开花的第2阶段形成开裂线,第4阶段完全开裂并开始散粉。雄蕊于开花第1天的9:00~12:00大量散粉;雌蕊柱头在开花第1天上午出现分泌物,随后逐渐减少。开花后3~4d柱头开始凋零,柱头可授期约为3d,以开花第1天10:00之后的可授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相思 开花生物学 花部形态 雌蕊接受力 复合花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种无瓣海桑化感作用研究初报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玫 廖宝文 +1 位作者 郑松发 陈玉军 《生态科学》 CSCD 2002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种子萌发率和胚根长度作为测量指标,以化感效应敏感指数 RI 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各器官的水浸液对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和无瓣海桑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瓣海桑的各器官水浸液对海桑种子萌发... 种子萌发率和胚根长度作为测量指标,以化感效应敏感指数 RI 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各器官的水浸液对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和无瓣海桑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瓣海桑的各器官水浸液对海桑种子萌发均起抑制作用,高浓度下抑制效应明显;2)不同浓度无瓣海桑根的水浸液对海桑的胚根长均起抑制作用,高浓度下显著抑制,随着浓度降低抑制作用减弱;无瓣海桑的枝、叶和果的水浸液对海桑的胚根长表现为"高抑低促",即高浓度下显著抑制,随着浓度降低抑制作用减弱甚至转为促进;3)无瓣海桑各器官的水浸液对本身种子的发芽表现为"高抑低促";4)无瓣海桑果的水浸液对本身的胚根长表现为高浓度下显著抑制,随着浓度降低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无瓣海桑枝、叶和根的水浸液对本身的胚根长表现为"高抑低促";5)无瓣海桑各器官的水浸液中果的水浸液对海桑或无瓣海桑种子发芽和胚根长的抑制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种 无瓣海桑 化感作用 水浸液 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公园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陈雷 孙冰 +4 位作者 谭广文 李子华 陈勇 黄应锋 廖绍波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5期38-44,共7页
通过对广州城区10个公园中92块样地进行调查,旨在探讨不同公园中植物群落物种构成及其多样性。调查显示:样地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出现维管植物275种,以被子植物为主;样地中乔木共计143种;在乔木层中,有6个树种出现频度超过50%,8种灌木... 通过对广州城区10个公园中92块样地进行调查,旨在探讨不同公园中植物群落物种构成及其多样性。调查显示:样地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出现维管植物275种,以被子植物为主;样地中乔木共计143种;在乔木层中,有6个树种出现频度超过50%,8种灌木频度超过50%,12种草本植物频度超过50%;而不同公园间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差异较小,但是,越秀公园、雕塑公园和天河公园等面积较大的公园乔木多样性较低;与乔木层相比,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普遍偏低在乔木层。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景观植被中灌木植物的配置,进而提升城市公园森林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植物群落 多样性 物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雷 孙冰 +4 位作者 谭广文 李子华 陈勇 黄应锋 廖绍波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7-232,共6页
为探讨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差异对空气负离子特征的影响,研究了5种不同典型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SF)、人工改造常绿阔叶林群落(IF)、人工常绿阔叶景观林群落(CF)、人工稀树灌草群落(OF)、交通绿岛群落(TA)下空气负离子浓... 为探讨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差异对空气负离子特征的影响,研究了5种不同典型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SF)、人工改造常绿阔叶林群落(IF)、人工常绿阔叶景观林群落(CF)、人工稀树灌草群落(OF)、交通绿岛群落(TA)下空气负离子浓度及空气清洁度,并以缺乏绿色植被的火车站广场(RS)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清洁度在不同植物群落和时间段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城市绿地植物群落中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普遍呈现双峰曲线;群落结构相对较为复杂的SF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清洁度最为优秀。总的来说,空气负离子浓度从大到小排序如下:SF>IF>CF>OF>RS>TA;而空气清洁度则为SF>CF>IF>OF>RS>TA;回归分析表明,大气相对湿度显著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R2=0.478,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空气负离子 空气清洁度 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椿种子萌发最适条件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郑健 郭守华 +3 位作者 宋瑜 郑勇奇 杨晓燕 苑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30-1034,共5页
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处理臭椿种子,在不同温度及不同光照条件下,研究了GA3、温度及光照对臭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40 mg.L-1的GA3质量浓度、30℃温度以及自然光暗交替处理为臭椿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臭椿属于喜高温型种子。
关键词 臭椿 萌发 赤霉素 温度 光暗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何春光 崔丽娟 +2 位作者 盛连喜 赵俊 邹丽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8-864,共7页
鸟类多样性是评价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极其敏感的指标。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半干旱区,受气候和人为影响,生态环境变化极为剧烈,因此,寻求一种行之有效且简单易行的鸟类多样性评价手段,对于及时了解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信息,提出... 鸟类多样性是评价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极其敏感的指标。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半干旱区,受气候和人为影响,生态环境变化极为剧烈,因此,寻求一种行之有效且简单易行的鸟类多样性评价手段,对于及时了解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信息,提出湿地和鸟类多样性的管理和保护对策至关重要。稀疏标准化法是一种建立在物种-面积关系上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主要用于区域尺度上的生物多样性评估。运用改进的稀疏标准化程序,利用多年调查和收集的鸟类数据,来评价和分析向海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及其变化,结合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了两种方法获取结果的相关性。评估结果表明:稀疏标准化法获取的鸟类多样性和均匀度信息与传统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用于鸟类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评价,且具有科学、直观、运算简捷、快速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稀疏标准化法 向海自然保护区 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 均匀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家二岔小流域不同树种蒸腾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贾志清 孙保平 +1 位作者 刘涛 李昌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2-15,共4页
在测定分析黄家二岔小流域内不同林种蒸腾强度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并建立了光照、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地温等环境因子对蒸腾作用影响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 该地区落叶松和刺槐林生长季节的蒸腾耗水量是同期降雨量... 在测定分析黄家二岔小流域内不同林种蒸腾强度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并建立了光照、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地温等环境因子对蒸腾作用影响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 该地区落叶松和刺槐林生长季节的蒸腾耗水量是同期降雨量的107.9% ~119.5% ,土壤的降水输入量不能满足灌乔木林地的蒸腾消耗, 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柠条、沙棘等灌木树种, 其蒸腾耗水量占同期降雨量的61.66% ~66.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树种 植物蒸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楸树无性系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曦阳 王军辉 +3 位作者 张金凤 张守攻 赵鲲 焦云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65-1671,共7页
以10个楸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对其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楸树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典型的双峰曲线,气孔限制是光合"午休"的主要调节因素。楸树所有无性系光合作用对光照强度(PAR)单一生态因... 以10个楸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对其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楸树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典型的双峰曲线,气孔限制是光合"午休"的主要调节因素。楸树所有无性系光合作用对光照强度(PAR)单一生态因子水平的响应均可以用二次方程描述。楸树的光补偿点(LCP,11.37~57.4μmol.m-2.s-1)和CO2补偿点(CCP,57.73~77.06μmol.mol-1)在10个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10个楸树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在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光饱和点(LSP)条件下,10个无性系净光合速率处于18.8~24.4μmol.m-2.s-1之间。环境因子与光合指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AR和空气湿度(RH)对楸树无性系瞬时Pn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生态因子 光合特性 无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叶片衰老的超微立体学研究及6-苄氨基嘌呤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振元 段留生 +1 位作者 韩碧文 刘淑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16-820,共5页
用电子显微镜和立体学方法考察了自然条件下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超微结构的立体学参数变化及6-苄氨基嘌呤(BA)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体的体积膨胀且由椭球形变为球形,其体密度、面密度和数密度均下降;基粒变小且失去... 用电子显微镜和立体学方法考察了自然条件下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超微结构的立体学参数变化及6-苄氨基嘌呤(BA)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体的体积膨胀且由椭球形变为球形,其体密度、面密度和数密度均下降;基粒变小且失去严整性,类囊体膨胀,但每叶绿体中基粒的数目在衰老早期是增加的;BA能够维持叶绿体和基粒结构、形态的稳定,对各立体学参数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片衰老 立体学 6-苄氨基嘌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荫地被植物山麦冬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学军 韩蕾 +2 位作者 孙振元 巨关升 毛炳泉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了耐荫地被植物山麦冬(Liriope spicata (Thunb.) Lour.)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山麦冬光合日进程有光合午休现象,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0.2μmol CO2.m-2.s-1,光饱和点为648μmol.m-2.s-1,光补偿点为3.2μ...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了耐荫地被植物山麦冬(Liriope spicata (Thunb.) Lour.)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山麦冬光合日进程有光合午休现象,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0.2μmol CO2.m-2.s-1,光饱和点为648μmol.m-2.s-1,光补偿点为3.2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1389,CO2饱和点为1868μmol.mol-1,补偿点为61μmol.mol-1,最大蒸腾速率为2.2 mmol H2O.m-2.s-1,最大气孔导度为0.100 mmol.m-2.s-1。因此认为山麦冬是具有耐荫和抗旱节水特性的优良地被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麦冬 光合特性 耐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结缕草成熟胚再生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钱永强 孙振元 +2 位作者 韦善君 李云 韩蕾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6-440,共5页
以中华结缕草(Zoysia sinica Hance)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水解酪蛋白(CH)、水解乳蛋白(LH)、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继代周期对愈伤组织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4-D是影响愈伤组织... 以中华结缕草(Zoysia sinica Hance)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水解酪蛋白(CH)、水解乳蛋白(LH)、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继代周期对愈伤组织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4-D是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关键因素;MS无机成分及有机成分含量对愈伤组织生长影响不显著,附加CH 500mg/L利于愈伤组织生长;继代培养次数直接影响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不经继代培养转入分化培养基的愈伤组织植株再生率最高达34.2%,随继代次数的增加,再生率明显下降,继代培养3次的愈伤组织再生率低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结缕草 成熟胚 培养周期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对互花米草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谷兴华 廖宝文 +1 位作者 朱宁华 管伟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6,39,共4页
2000—2008年在珠海市淇澳岛利用速生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成功控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为了探明其控制机理,通过遮荫网模拟植被遮荫,研究遮荫对入侵种互花米草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遮... 2000—2008年在珠海市淇澳岛利用速生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成功控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为了探明其控制机理,通过遮荫网模拟植被遮荫,研究遮荫对入侵种互花米草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遮荫对互花米草的生长具有很大影响,不同遮荫强度下互花米草的生长状况、光合能力及生物量等均存在显著差别;在2层遮荫网遮荫条件下,互花米草植株瘦弱,单株幼苗的茎叶干重和总干重显著降低,幼苗的12周相对生长率显著降低,死亡率明显大于1层遮荫网遮荫和无遮荫的处理;3层遮荫网遮荫处理则在遮荫开始1个月后全部死亡。试验证明遮荫对互花米草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由此推断无瓣海桑成功控制互花米草主要是林冠的遮蔽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遮荫 无瓣海桑 互花米草 生长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地天然林与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娜 李玉灵 +3 位作者 张劲松 王玉魁 席常新 李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共7页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冀北河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次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型下灌木层物种数与种类相近,而草本层物种种类有...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冀北河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次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型下灌木层物种数与种类相近,而草本层物种种类有所不同;天然林草本层以菊科(Compositae)植物为主,优势种为小红菊(Dendranthema chanetii);人工林草本层以莎草科(Cyperaceae)等阳性植物为主,优势种为乌苏里苔草(Carex ussuriensis)。同一林型不同海拔样地间草本层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RI)、Shannon-Wiener(H)、Si mpson多样性指数(G)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在天然林内先减小后增加,人工林内则持续减小;只有Alatalo均匀度指数呈现不同变化趋势。2种林型下同一海拔的样地间各草本α多样性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人工林内样地间草本β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加;天然林内该指数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油松林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多样性指数 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