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4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改革与法治:如何突破瓶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先生专访 被引量:3
1
作者 江平 赵忠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93,共5页
江平教授是当代中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关注国家改革命运与法治进程,坚持市场经济、权利本位与依法治国,是他长期以来的标志性学术观点和基本定位。中国的改革已经持续了36年,当初改革的受益者逐渐步入"暮年","... 江平教授是当代中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关注国家改革命运与法治进程,坚持市场经济、权利本位与依法治国,是他长期以来的标志性学术观点和基本定位。中国的改革已经持续了36年,当初改革的受益者逐渐步入"暮年","继承与接班人问题"也再一次困扰执政者如何选择未来的制度建构,于是人们再一次讨论政府与市场、再一次讨论政府与企业、再一次讨论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为了让读者能够进一步理解江平教授对上述问题的核心思想和见解,尤其是近年来他关于改革瓶颈与法治出路的思想观点,近日,云南大学法学院赵忠龙博士受本刊杨文德编辑的委托,在北京对江平教授进行了深度访谈。在访谈中,江平教授回顾了自己与中国法制进程的点滴故事,分析了当代中国改革的瓶颈,对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景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法治精神"、"权利本位"、"爱国情怀"是理解江平教授学术志业和基本思想的一根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改革 终身教授 法治进程 江平 专访 当代中国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行政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本土特色与建构方向
2
作者 应松年 郭晓丽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6-76,共11页
中国行政法学理论的主体性重构与本土化创新,旨在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解释框架,构建植根于中国政治体制、治理实践与现代化需求的知识体系。在党政合署合设层面,应对党在依法执政、领导依法行政过程中的角色予以明确,将党政机构融合、党... 中国行政法学理论的主体性重构与本土化创新,旨在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解释框架,构建植根于中国政治体制、治理实践与现代化需求的知识体系。在党政合署合设层面,应对党在依法执政、领导依法行政过程中的角色予以明确,将党政机构融合、党政联合发文等制度安排纳入法治运行的轨道。在府际合作层面,需继续提炼、阐释内部行政法的基础议题,直面回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并探究如何丰富区域治理中的制度供给。在公私合作层面,既要为公共行政中公私合作建构制度框架,也要关注《民法典》中公权介入私权的制度安排,为行政权介入私法领域铺设法治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学 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治理效能 范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典化时代行政法总则的规范功能与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怀德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60,共14页
编纂行政基本法典,首先应制定行政法总则。行政法总则在行政基本法典中居于基础地位,发挥着统一基本概念、明确基本原则、建立基本制度的功能。围绕规范行政活动的逻辑主线,行政法总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规定,基本原则,公民、法人和其... 编纂行政基本法典,首先应制定行政法总则。行政法总则在行政基本法典中居于基础地位,发挥着统一基本概念、明确基本原则、建立基本制度的功能。围绕规范行政活动的逻辑主线,行政法总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规定,基本原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权利,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责任。同时,应当处理好行政法总则与行政程序法的关系,行政法总则与提升行政效能的关系,优化行政法总则的立法技术,增强行政基本法典的体系性,确保以“提取公因式”为基本内容的行政法总则与行政基本法典各分则的有机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总则 行政基本法典 基本原则 行政程序法 提取公因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的“我们”与想象的“敌人”:当代美国政治叙事中的阴谋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庞金友 赵浩然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0,共14页
在当代美国政治话语中,阴谋论已由边缘文化概念发展为主流政治叙事。这种将复杂社会现实无限简化为隐秘权力操控的政治逻辑,根植于现代性困境的认知需求。理性祛魅消解了神话,自然需要新的叙事填补意义空白。阴谋论作为解释历史与现实... 在当代美国政治话语中,阴谋论已由边缘文化概念发展为主流政治叙事。这种将复杂社会现实无限简化为隐秘权力操控的政治逻辑,根植于现代性困境的认知需求。理性祛魅消解了神话,自然需要新的叙事填补意义空白。阴谋论作为解释历史与现实的替代性框架兴起,又在具体的政治情境中被建构为“我们—敌人”的冲突性叙事。美国独特的政治传统为阴谋论提供了价值基础与情感动力:“美利坚信条”催生权力恐惧,不平等现实激发地位焦虑,广大民众将自己想象为受迫害的“我们”。美国政治叙事中的阴谋论从两个维度塑造民众的政治认知:身份政治解构了传统的大众—精英二元框架,阴谋论叙事的“敌人”范畴下沉至大众内部的亚群体;政治极化驱动政党精英将阴谋论工具化,造成主动制造“敌人”的叙事争夺。在制度难以弥合价值与现实的鸿沟之际,阴谋论叙事既是共识危机的显著表征,也是共同体想象的关键纽带,而这恰恰暴露出美国代议制民主的失效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治 阴谋论 政治叙事 代议制民主 政治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以系统观念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进路 被引量:1
5
作者 程运麒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8,共7页
系统观念是中国共产党的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好的重大原则之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需要系统谋划实现。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打破思维定式和固有观念,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从而形成系... 系统观念是中国共产党的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好的重大原则之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需要系统谋划实现。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打破思维定式和固有观念,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从而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植根中国式现代化实际,明确全面深化改革内在要求;着眼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方式,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聚焦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领域,系统破解痼疾症结;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核心,全面提升全党系统思维能力,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实践进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系统观念必将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观念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中行政法的规制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雨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7-229,共3页
当前各种安全问题食品在市场上频繁出现的事实,说明中国现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从行政法的维度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条块分割、缺乏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质量标准、追责力度不足... 当前各种安全问题食品在市场上频繁出现的事实,说明中国现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从行政法的维度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条块分割、缺乏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质量标准、追责力度不足等问题。有必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应的创新,通过建立统一协调垂直管理的高效行政管理体制、推行统一的强制性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多元追责机制等路径,能使食品安全监管效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监管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对海底电缆和海底管道的投资保障义务与中国因应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子珩 高之国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106,共18页
作为通讯和能源传输领域的基础设施,海底电缆和海底管道的重要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由于私人投资者控制着绝大部分海底电缆和管道,因此国际投资法对海底电缆和管道保障具有无法替代的现实作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亦为投资... 作为通讯和能源传输领域的基础设施,海底电缆和海底管道的重要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由于私人投资者控制着绝大部分海底电缆和管道,因此国际投资法对海底电缆和管道保障具有无法替代的现实作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亦为投资保障的落实提供了部分国际法层面的依据。然而因海底电缆和管道自身的独特跨界属性,以及国际法和各国国内法就海底电缆和管道法律制度供给的短缺,使得海底电缆和管道能否获得国际投资协定(IIAs)的保障,以及东道国对海底电缆和管道肩负哪些具体保障义务,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应重视国际投资法与海底电缆和管道保障的其他法律规则之间的联动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在现有国际投资协定、国际法和各国国内法与规则中就海底电缆和管道作出针对性的法律制度设计,以实现对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投资协定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海底电缆 海底管道 域外管辖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喻中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1,共12页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为了历史地理解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有必要多维度地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的历史进程、历史经验与历史意义。从历史进程来看,中国共产党对法治的领导经历了四个阶段,...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为了历史地理解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有必要多维度地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的历史进程、历史经验与历史意义。从历史进程来看,中国共产党对法治的领导经历了四个阶段,它们分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共产党对法治的领导蕴含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胸怀天下。从历史意义来看,中国共产党对法治的领导产生的历史意义主要是开辟了中国的法治道路、影响了世界的法治进程、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生命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提供者侵权责任的认定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晨 《湖湘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8,共12页
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决定引发其行为有限的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可解释性,导致人工智能提供者侵权责任的认定陷入困境。在当前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下,人工智能提供者不宜承担危险责任。人工智能属于产品,提供者承担产品责任,应运用... 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决定引发其行为有限的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可解释性,导致人工智能提供者侵权责任的认定陷入困境。在当前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下,人工智能提供者不宜承担危险责任。人工智能属于产品,提供者承担产品责任,应运用“理性人工智能标准”在动态的“投入市场”时间段判断人工智能是否存在缺陷。为减轻被侵权人举证负担,实现人工智能侵权中的受害人救济目标,人工智能提供者应当承担必要证据的开示义务,应当推定人工智能提供者的行为与人工智能的输出之间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提供者 产品责任 产品缺陷 危险责任 证明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刑关系视野下商事犯罪的实体出罪规则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艳红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45,共17页
商事犯罪的认定应在交叉共治的商刑关系视野下贯彻商刑兼顾的理念,以是否严重侵害商事关系为核心判断标准。当前司法实践在“商刑分立以刑为主”的观念下存在“唯数额论”的实体入罪方法简单化和实体出罪结论无序化等问题,导致司法实践... 商事犯罪的认定应在交叉共治的商刑关系视野下贯彻商刑兼顾的理念,以是否严重侵害商事关系为核心判断标准。当前司法实践在“商刑分立以刑为主”的观念下存在“唯数额论”的实体入罪方法简单化和实体出罪结论无序化等问题,导致司法实践中商事犯罪实体入罪、出罪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商事犯罪的界定应在整体法秩序内实质判断是否具有双重违法性,结合商事犯罪一般违法和具体违法的双层构造和递进式审查模式,应将法秩序统一性原理作为商刑关系视野下商事犯罪实体出罪的基础理论。商事合法行为无法构成商事犯罪,但涉嫌商事犯罪的商事行为并不必然无效。欠缺将法律后果指向刑罚“转致条款”的特定商事违法行为和不属于构成要件定型性范围的商事违法行为,均应当予以出罪。虽符合《刑法》明文规定,但没有产生实质法益侵害和不具有可罚的违法性的商事犯罪,也应当予以出罪。在商刑关系视野下,应将法法衔接的过程转化为层层出罪的过程,以此为司法实践提供合理的商事犯罪实体出罪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刑关系 商事犯罪 实体出罪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SID新调解规则适用范围扩大的推动因素及阻力消解
11
作者 孔庆江 于占洋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5,共15页
2022年7月1日,历时5年修订的ICSID新规则生效,包含首次问世的《ICSID调解规则》,这标志着第一份适用于国际投资争端解决的调解规则正式出现。聚焦该规则的适用范围,以此为切口展开分析颇具学理价值。之所以选择适用范围这一切入点展开论... 2022年7月1日,历时5年修订的ICSID新规则生效,包含首次问世的《ICSID调解规则》,这标志着第一份适用于国际投资争端解决的调解规则正式出现。聚焦该规则的适用范围,以此为切口展开分析颇具学理价值。之所以选择适用范围这一切入点展开论述,原因在于其重要的拐点作用和研判功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聚焦规则条款本身,对比前代ICSID调解规则和其他机构的调解规则,分析新调解规则适用范围扩大的具体表现,并进一步讨论其灵活程度和完整性对适用范围扩大的推动。此外,该规则的适用范围在未来实践过程中存在三大阻力,包括适用上的不确定性、和解协议执行障碍和透明度与保密性之间的不平衡。以解决阻力为核心目的,列举并推演具体的消解措施可为调解机制发展提供有效路径且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投资争端解决 ICSID新调解规则 规则适用范围 和解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史观视域下的清代墨学与西学互动
12
作者 解启扬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5,共11页
从全球史观视域考察,清代墨学与西学的互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教士对墨学的译介与墨学西传;二是“西学中源”论助力墨学与西学比较。前者是中学西播,后者是西学东渐。二者都不同程度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与全球历史发展进程相... 从全球史观视域考察,清代墨学与西学的互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教士对墨学的译介与墨学西传;二是“西学中源”论助力墨学与西学比较。前者是中学西播,后者是西学东渐。二者都不同程度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与全球历史发展进程相悖,但已经显露出全球史观的历史痕迹。近代以来的世界发展要求去除中心思维,以全球史观审视世界,以此来看,所谓的中西问题实际上从属于古今问题。既然全球化与现代化不可避免,墨学与西学在清代的互动启示我们:墨学的“兼相爱、交相利”作为一种交往伦理,有可能成为中西交往的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墨学 西学 全球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自信的概念释义与理论证成
13
作者 雷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3,共12页
在中国语境中,法治自信是指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全体国民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法治模式、法律制度、法治理论和法治文化的集体精神认同和理性推崇。法治自信的理论证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坚持法治自信的历史基础,法治自... 在中国语境中,法治自信是指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全体国民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法治模式、法律制度、法治理论和法治文化的集体精神认同和理性推崇。法治自信的理论证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坚持法治自信的历史基础,法治自信源于数千年中华法治文明的继承发展、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法治探索实践的巨大成就;二是坚定法治自信的未来要求,包括筑牢法治自信的制度根基、建构法治自信的理论大厦和增强法治自信的话语传播。法治自信的概念释义、历史基础和未来要求分别回答了“如何理解法治自信”“何以坚持法治自信”和“如何坚定法治自信”三个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自信 概念释义 历史基础 未来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法裁判中的间接后果主义
14
作者 雷磊 徐子煜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5,216,共13页
传统后果主义质疑依法裁判在司法活动中的优先地位,主张用社会科学方法代替法教义学方法,但有着对司法常识缺乏解释力以及后果不明确的缺陷。以行为后果主义为道德评价立场,并在决策中尊重特定规则的间接后果主义更适合作为司法裁判的... 传统后果主义质疑依法裁判在司法活动中的优先地位,主张用社会科学方法代替法教义学方法,但有着对司法常识缺乏解释力以及后果不明确的缺陷。以行为后果主义为道德评价立场,并在决策中尊重特定规则的间接后果主义更适合作为司法裁判的伦理根基。在理论层面,间接后果主义通过区分评价和决策两个层面,主张依法裁判的优先地位,反对用社会科学方法代替法教义学方法,同时避免了法律规则不符合规则后果主义要求可能产生的困境。在实践层面,间接后果主义对道义论立场保持开放,坚持在疑难案件中综合各类后果进行计算和裁判。因此,与规则后果主义相比,间接后果主义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裁判 传统后果主义 间接后果主义 依法裁判 法教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类型的补充与整合——以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协调为视角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政 王敬波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28,共7页
根据起诉主体、诉讼形态、诉讼范围可以对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存在的类型缺失包括预防性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社会组织提起的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生态公益诉讼中的行政权与司法权应当相互协调、... 根据起诉主体、诉讼形态、诉讼范围可以对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存在的类型缺失包括预防性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社会组织提起的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生态公益诉讼中的行政权与司法权应当相互协调、各司其职,良性互动。以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协调为基准,从理论正当性和实践必要性两方面可以分别证立预防性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社会组织提起的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同样以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协调为基准,可以针对生态环境损害和重大生态环境风险,整合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类型,形成各司其职、承接有序的顺位安排,最优的法治化路径是在“生态环境法典”中,对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类型予以补充与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公益诉讼类型 行政权 司法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笔谈 被引量:27
16
作者 单飞跃 薛克鹏 +2 位作者 鲁篱 金福海 甘强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3-193,共21页
经济法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理论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时值改革开放40年之际,本刊委托我国经济法学拓展者和奠基人之一的李昌麒教授组织了一批学者对经济法理论进行专题笔谈。秉承传承、反思和发展的理念,笔谈从... 经济法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理论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时值改革开放40年之际,本刊委托我国经济法学拓展者和奠基人之一的李昌麒教授组织了一批学者对经济法理论进行专题笔谈。秉承传承、反思和发展的理念,笔谈从多个维度对经济法理论进行了研究:一是对中国经济法理论发展进行了总结;二是对经济法的体系结构进行了重构;三是对经济法理论与其他部门法理论的互动进行了研讨;四是从风险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挑战两个角度对其理论适应性进行了审视。笔谈较为全面地对经济法理论进行集中探讨,以期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经济法理论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改革开放 法学研究 经济法理论 展望 经济法学 信息社会 风险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检查与行政法实施——以确保行政规范性文件得到真正落实为视角 被引量:24
17
作者 朱维究 刘永林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8,共7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基本行政法制体系。目前,如何确保行政法实施已成为行政法实务界和理论界的首要任务。全面、动态的行政法实施要求重塑行政检查在行政法实施中的定位和功能。行政检查在行政法实施中起...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基本行政法制体系。目前,如何确保行政法实施已成为行政法实务界和理论界的首要任务。全面、动态的行政法实施要求重塑行政检查在行政法实施中的定位和功能。行政检查在行政法实施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核心作用,应作为行政法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独立存在。行政检查具备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构建常态化行政检查机制必须从行政检查之实体规制、行政检查之程序规制和行政检查之监督机制入手,进行行政检查法治化建设,从而实现常态化行政检查,使之有效保障行政法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检查 行政法 法律实施 行政过程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韩国危机管理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艳 刘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韩国是一个灾害类型多样化的国家,为防止各种突发性灾害给国家带来大的冲击和损害,韩国建立了有本国特色的"小核心、小范围"的危机管理机制。该机制包括法律法规系统、决策与协调机制、信息管理机制及资金保障机制四部分。中... 韩国是一个灾害类型多样化的国家,为防止各种突发性灾害给国家带来大的冲击和损害,韩国建立了有本国特色的"小核心、小范围"的危机管理机制。该机制包括法律法规系统、决策与协调机制、信息管理机制及资金保障机制四部分。中国应该借鉴韩国的先进经验,尽快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危机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管理机制 韩国 中国 试析 资金保障机制 信息管理机制 法规系统 协调机制 先进经验 多样化 突发性 国家 灾害 本国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地区主义视角下“全球南方”崛起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3
19
作者 耿协峰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共14页
近年来,“全球南方”崛起已成为相关媒体报道、政策讨论和学术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在这场“全球南方热”中,我们需要在冷静思考和理性认知“全球南方”概念的基础上,从比较地区主义研究的五个视角出发,深入考察其崛起的内在实践逻辑,才... 近年来,“全球南方”崛起已成为相关媒体报道、政策讨论和学术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在这场“全球南方热”中,我们需要在冷静思考和理性认知“全球南方”概念的基础上,从比较地区主义研究的五个视角出发,深入考察其崛起的内在实践逻辑,才能准确深刻地认识这一现象,并把握其实践发展规律。总体上观察,在“全球南方”崛起实践的背后,蕴含着两种前后相继、相互交融的底层逻辑:一种是正向逻辑即“南方全球化”,另一种是逆向逻辑即“全球南方化”。两种逻辑不仅各有不同具体特征,并且相伴而生、相反相成,共同支配着全球化实践进程持续迈进的历史脚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全球南方” 比较地区主义 “南方全球化” “全球南方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探讨——基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角度
20
作者 张杨 程恩富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1,共8页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此,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归结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此,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归结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长期作用的结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新型生产关系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从广义上来讲,其是在“四主型”生产关系下所形成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新型社会再生产关系。在此过程中,还应及时改革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收入分配格局、对外开放格局和完整内需体系等具体的体制机制,以使具体体现新型生产关系的整个体制机制不断科学化、体系化、完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四主型”生产关系 经济体制机制 政治经济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