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8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精密散热器制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彭泽军 韩亚 高贵存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119,共7页
分析了一种复杂精密散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制造难点,论述了散热器制造的总体研究思路,提出了散热器总体制造方案,采取了一系列工艺控制措施,有效解决了复杂精密散热器难制造、易变形、难焊接的技术困难。针对散热套精度高、刚性差、易变形... 分析了一种复杂精密散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制造难点,论述了散热器制造的总体研究思路,提出了散热器总体制造方案,采取了一系列工艺控制措施,有效解决了复杂精密散热器难制造、易变形、难焊接的技术困难。针对散热套精度高、刚性差、易变形等制造难点,提出了弱刚性薄壁散热套多工序统筹精度控制技术,设计了随行内撑胎,有效解决了散热套制造过程的装卡、焊接变形问题,设计了圆弧靠模板,解决了散热套卷板对接处形成直段问题。针对三维空间散热管的成型困难,提出了“由单弯到平面多弯,由平面多弯到三维空间”的两步成型方案,设计了柔性组合弯曲工装,解决了散热管的成型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热器 变形控制 焊接变形 弯曲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精密主轴各向工作刚度测试方法研究与装置研制
2
作者 余泓宇 杜坤 +2 位作者 何韬 夏仰球 李强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152,共8页
超精密主轴的工作刚度是其性能重要参考指标。为解决目前超精密主轴工作刚度测试中非接触式加载测量装置普遍存在的施加载荷大小难以准确控制、位移测量方式不够准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移法实现的超精密主轴工作刚度测试方法。首先... 超精密主轴的工作刚度是其性能重要参考指标。为解决目前超精密主轴工作刚度测试中非接触式加载测量装置普遍存在的施加载荷大小难以准确控制、位移测量方式不够准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移法实现的超精密主轴工作刚度测试方法。首先,介绍了该方法测试主轴工作刚度的原理;其次,设计了一种基于该原理实现的主轴工作刚度测试装置,该装置采用非接触式的加载和测量技术,能够在主轴旋转状态下实现加载载荷的精确稳定控制,并通过多个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实现对主轴位移的精确测量。最后,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多次测试重复性误差小于5%,测试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满足超精密主轴刚度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精密主轴 工作刚度 非接触式加载 刚度测试实验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使用性能的金属增材制造点阵夹芯产品检测评价方法研究
3
作者 冯佳 黄舟 +3 位作者 尹青峰 沈显峰 黄鑫 石先杰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0,共8页
限于点阵结构多尺度特征、增材制造特种工艺所带来的缺陷萌生以及产品服役所面临的复杂力—热环境,金属增材制造点阵夹芯结构在产品化,尤其是批生产过程中面临性能一致性检测、性能裕量评价等难题。为此,针对金属增材制造点阵夹芯产品... 限于点阵结构多尺度特征、增材制造特种工艺所带来的缺陷萌生以及产品服役所面临的复杂力—热环境,金属增材制造点阵夹芯结构在产品化,尤其是批生产过程中面临性能一致性检测、性能裕量评价等难题。为此,针对金属增材制造点阵夹芯产品开展面向使用性能的检测评价方法研究,在总结金属增材制造点阵夹芯产品宏观变形特征及微观缺陷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变形及缺陷常用检测方法,对比其适用性及优缺点。针对工程实践中不易检和不易判读的指标项目,以及性能评价模型尚未完善导致宏观力学性能预测精度不足的现状,提出成形精度、缺陷无损检测与力学性能定制化测试相结合的面向产品使用性能的检测评价方法,并针对安装板开展实例化应用。创新方法包括缺陷检测中的拉偏试样佐证、内部多余物控制等,力学性能定制化测试中的随炉件与平行件思想、普检与抽检思想,以实现产品性能一致性和性能裕量全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增材制造 点阵夹芯 性能一致性 性能裕量 检测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光栅莫尔信号实时细分与等分平均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强 刘宏伟 +2 位作者 何韬 杜坤 夏仰球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9-196,共8页
圆光栅受刻线误差、安装偏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定位精度无法直接满足高精度测角系统的需求。多读数头等分平均方法可以实现圆光栅精度的自校准,是提高测角系统精度的有效方法。然而,商业伺服控制系统通常不支持多路读数头信号实... 圆光栅受刻线误差、安装偏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定位精度无法直接满足高精度测角系统的需求。多读数头等分平均方法可以实现圆光栅精度的自校准,是提高测角系统精度的有效方法。然而,商业伺服控制系统通常不支持多路读数头信号实时接入同一路伺服轴,这造成了等分平均方法的在线应用存在困难。本文针对多通道光栅莫尔信号的采样、误差补偿、实时细分和等分平均进行研究,基于FPGA平台实现了多读数头实时处理系统的研制,并在测角转台开展了应用验证。设计了细分值稳定性、控制分辨率、角定位精度和细分误差实验,验证了多读数头实时处理系统的性能。所设计的多读数头处理系统,在测角转台上可以满足0.005″的控制分辨率需求,取得了0.58″定位精度和0.06″重复定位精度等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栅莫尔信号 多读数头 等分平均方法 误差补偿 FPGA 转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曲面四极质量分析器制造工艺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吴定柱 刘兴宝 +2 位作者 蒋家东 钱志强 岳晓斌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2-123,127,共3页
作为研究物质基本组成、结构特征、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最基本的仪器—质谱仪,由于其直接测量的本质和高灵敏、高分辨性,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四极质量分析器是四极式质谱仪的核心部件,其零件及部件主要... 作为研究物质基本组成、结构特征、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最基本的仪器—质谱仪,由于其直接测量的本质和高灵敏、高分辨性,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四极质量分析器是四极式质谱仪的核心部件,其零件及部件主要精度误差都要求小于0.005mm,传统制造工艺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提出了一种零件组合和部件组合加工方法,利用该方法加工了一套双曲面型四极质量分析器,加工后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为Ra0.2μm、两组对杆140mm范围内平行度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极质量分析器 双曲面极杆 组合加工 比较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承载波箔型空气动压轴承性能的工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舒行军 徐刚 +1 位作者 郑越青 肖永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5-131,共7页
通过工程实验的方法,研究大承载波箔型空气动压轴承的性能。通过构建倒置式的动压轴承实验系统,对设计的用于132 kW风机的动压轴承进行起飞特性、承载能力、涂层效果、轴承间隙、启停寿命等工程实验研究。提出一种采用动力学方法来确定... 通过工程实验的方法,研究大承载波箔型空气动压轴承的性能。通过构建倒置式的动压轴承实验系统,对设计的用于132 kW风机的动压轴承进行起飞特性、承载能力、涂层效果、轴承间隙、启停寿命等工程实验研究。提出一种采用动力学方法来确定空气动压轴承起飞转速的方法,使起飞转速的判断更准确。对实际制造的轴承的工程实验表明,该轴承能在5 000 r/min左右起飞,承载能力大于154 N;涂层的减磨耐磨效果良好,能满足10 000次的启停要求;轴承的实际使用性能在间隙在0.3 mm左右时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压轴承 起飞转速 承载能力 轴承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网络化制造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周丹晨 殷国富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1-787,804,共8页
为支持网络化制造环境下联盟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提出了构建面向网络化制造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技术方案。给出了该平台的功能体系结构,详细分析了网络化制造模式下的资源获取和集成技术、共享资源的网络化和集成化管理技术... 为支持网络化制造环境下联盟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提出了构建面向网络化制造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技术方案。给出了该平台的功能体系结构,详细分析了网络化制造模式下的资源获取和集成技术、共享资源的网络化和集成化管理技术、基于资源共享的异地企业协同工作技术、基于应用服务提供商模式的网络化制造服务技术,以及基于Web服务的虚拟企业应用系统集成技术等关键使能技术,并通过原型系统的开发和初步应用验证了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制造 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虚拟企业 协同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产品制造全过程的企业信息集成平台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周丹晨 尚鋆 周战强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9-151,共3页
为有效整合企业信息资源,实现产品制造过程各环节的协同,通过对多品种小批量企业生产运作方式特点的分析,建立了企业生产流程模型,并设计开发了面向产品制造全过程的信息集成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生产任务、技术信息、制造资源、工作成... 为有效整合企业信息资源,实现产品制造过程各环节的协同,通过对多品种小批量企业生产运作方式特点的分析,建立了企业生产流程模型,并设计开发了面向产品制造全过程的信息集成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生产任务、技术信息、制造资源、工作成绩、数据统计与分析等五个子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设计方案。经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实现了生产计划、工艺与工装设计、生产准备与调度、零部件加工与检验等产品制造过程各个环节的信息集成与协同工作,是一个功能较完善的企业级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品种小批量企业 信息集成 协同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W合金的化学机械抛光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舒行军 何建国 +2 位作者 陶继忠 戴晓静 刘玉岭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8-80,83,共4页
针对Ta-W合金材料圆薄片零件化学机械抛光工艺,设计了Ta-W合金材料化学机械抛光抛光液,并探讨了抛光液各组分的含量及抛光工艺参数对抛光速率和抛光件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抛光液中磨料SiO2溶胶质量分数为40%-65%时,抛光... 针对Ta-W合金材料圆薄片零件化学机械抛光工艺,设计了Ta-W合金材料化学机械抛光抛光液,并探讨了抛光液各组分的含量及抛光工艺参数对抛光速率和抛光件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抛光液中磨料SiO2溶胶质量分数为40%-65%时,抛光速率也达到较高值并在一定的硅溶胶含量范围内波动不大;当抛光液中有机碱的质量分数为4%-6%时,抛光速率达到最大值;随着氧化剂含量的增加,去除速率几乎成线性增加,但随氧化剂含量的增大表面状态变差,故应控制氧化剂的含量;随着抛光液流量的增加,抛光速率也增大,但在流量增加到200mL/min后,速率的增加变得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抛光液 抛光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动压箔片径向轴承工程应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刚 舒行军 +1 位作者 郑越青 蓝河 《轴承》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5,共5页
通过构建正置式的动压轴承性能验证平台,对设计制造的动压轴承进行了启停寿命、运行稳定性、温升特性、轴承互换性、与传统滚动轴承的比较等工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动压轴承启停寿命大于104次;运行时的轴心轨迹在±0.03 mm以... 通过构建正置式的动压轴承性能验证平台,对设计制造的动压轴承进行了启停寿命、运行稳定性、温升特性、轴承互换性、与传统滚动轴承的比较等工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动压轴承启停寿命大于104次;运行时的轴心轨迹在±0.03 mm以内,运行稳定;温升稳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轴承能满足工程互换性要求;动压轴承具有良好的减振、降噪、长寿命的特性,取得了较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压轴承 试验台设计 启停寿命 互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零件上的向心孔系制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宝瑞 兰成均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8-108,112,共2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在卧式镗床上加工向心孔系的工艺装备设计和测量装置设计技术 ,并应用到了某零件的制造工艺中 ,有效地缩短了工件在镗向心孔系时的装夹找正时间 。
关键词 向心孔系 托锟 测量球头 测量芯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机械结合面贴合率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晖 徐东鸣 王立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0-132,135,共4页
提出一种无需涂抹红丹粉的机械结合面贴合率检测方法。将机械结合面的接触简化成粗糙的差表面与理想刚性平面的接触。通过建立接触变形模型,运用弹性接触理论,推导出接触变形量的计算公式,进而计算出结合面的贴合率。检测结果证明:该检... 提出一种无需涂抹红丹粉的机械结合面贴合率检测方法。将机械结合面的接触简化成粗糙的差表面与理想刚性平面的接触。通过建立接触变形模型,运用弹性接触理论,推导出接触变形量的计算公式,进而计算出结合面的贴合率。检测结果证明:该检测方法能够真实反映出试验模型机械结合面贴合区域分布情况,为分析试验模型密封性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结合面 贴合率 检测方法 差表面 接触变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快法探头应用于物理诊断系统触发的技术研究
13
作者 郭洪生 李恩平 +2 位作者 何锡钧 彭太平 冯春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5-607,共3页
在零功率堆上进行中子衰变常数测量实验中,建立外中子源DT中子测量系统可以为物理诊断系统提供触发信号和时间关联信号。简述了触发和时间关联系统的基本组成及相关技术。
关键词 物理诊断 触发 实验 相关技术 DT 探头 关联 衰变 中子源 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CPV的聚光透镜制造装备设计技术研究
14
作者 夏欢 张连新 刘有海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5-108,共4页
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太阳能利用中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其中由聚光透镜构成聚光器是光学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从而开展面向CPV的聚光透镜制造装备设计是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础。为此从复杂微结构大口径光学元件(菲涅尔透镜)... 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太阳能利用中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其中由聚光透镜构成聚光器是光学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从而开展面向CPV的聚光透镜制造装备设计是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础。为此从复杂微结构大口径光学元件(菲涅尔透镜)结构及其表面微结构几何特征尺寸,分析得到超精密加工机床的技术要求。通过对装备功能构架的设计,获得超精密立式车床的总体构成,再分别对装备中床身、导轨、主轴、刀架等进行分析,获得满足菲涅尔透镜加工精度要求的超精密加工机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V 聚光透镜 微结构 部件 主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B镁合金轧板差温剪切旋压成形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林新 杨文华 +3 位作者 郝爱国 崔旭昌 王锋华 董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09,113,共6页
在100~300℃成形温度开展了AZ31B镁合金薄板差温剪切旋压实验,并分析研究了温度对成形工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AZ31B板材在150~300℃具有良好的差温剪切旋压成形性;150℃成形时,工件微观组织中以变形孪晶为主,晶界... 在100~300℃成形温度开展了AZ31B镁合金薄板差温剪切旋压实验,并分析研究了温度对成形工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AZ31B板材在150~300℃具有良好的差温剪切旋压成形性;150℃成形时,工件微观组织中以变形孪晶为主,晶界分布着亚微米级再结晶晶粒,随着温度上升,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在250、300℃成形时,获得完全动态再结晶组织。工件在200℃成形后获得最佳综合力学性能,在150℃旋压后工件强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B镁合金 差温剪切旋压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金半球壳镀金沉积法制造技术研究
16
作者 兰成均 吴志勇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87,共3页
通过对薄壁金半球壳的结构工艺性分析,采用了在黄铜胎上沉积金层的工艺方法来制造薄壁金半球壳,获得的半径为2mm和4mm,厚度为0.05mm的纯金半球壳体,工艺实现过程相对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为薄壁壳体的制造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 半球壳 镀金沉积 制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件自动化装配的空间位姿柔性接触式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文婷 陈东生 +1 位作者 程思博 孙若依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3,共9页
自动化装配精度极其依赖于自动化位姿测量精度。目前常用的位姿测量方法基于非接触式测量方法,该方法随光照、畸变等影响鲁棒性不高。为提高位姿测量柔性和鲁棒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接触式位姿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多测针接触式测量系统,... 自动化装配精度极其依赖于自动化位姿测量精度。目前常用的位姿测量方法基于非接触式测量方法,该方法随光照、畸变等影响鲁棒性不高。为提高位姿测量柔性和鲁棒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接触式位姿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多测针接触式测量系统,通过解耦将位姿调节量转化为姿态、圆心、相位相互独立的测算量。首先采用视觉引导方式构建视觉坐标系实现点位测量路径自更新实现柔性测量,然后通过测量工件平面、圆周、孔位圆周获取坐标点位,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平面并将圆周点位进行投影拟合圆心,求解定位孔圆心构成的向量空间夹角得到姿态、相位及圆心的调整量。本文所述方法可以提高测量效率,解耦调整方式大大降低了位姿联调的相互影响,提高了位姿测量的柔性和鲁棒性。通过实验对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空间位姿柔性接触式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后调整,其工件相对位置偏差在0.075 mm以下,姿态角度偏差在0.02°以下,相位角度偏差在0.05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测量 最小二乘法 位姿检测 工业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抛光流场对光学元件凹面的压力形成机制研究
18
作者 杨航 路旺 +2 位作者 张云飞 黄文 何建国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6-1192,共7页
压力场的大小受到光学元件的凹面形状及面积大小的影响。为了研究凹面的压力场形成,首先建立抛光的光学元件模型,对凹面的压力进行计算分析;其次通过改变光学元件凹面的曲率半径大小、改变抛光轮的转速、改变相同曲率半径的光学元件浸... 压力场的大小受到光学元件的凹面形状及面积大小的影响。为了研究凹面的压力场形成,首先建立抛光的光学元件模型,对凹面的压力进行计算分析;其次通过改变光学元件凹面的曲率半径大小、改变抛光轮的转速、改变相同曲率半径的光学元件浸入磁流变液中的角度,进行凹面压力计算。分析发现,曲率半径对凹面的压力影响不大,不同曲率半径的凹面在磁流变抛光流场中的压力分布类型相似;凹面的压力变化趋势先平缓减小,然后迅速减小,最后趋于平缓。改变抛光轮的转速对凹面压力的影响仅是凹面最大压力的改变,抛光轮的转速与凹面最大压力成正比,压力变化趋势在前段区域先是平缓,中间区域减速较快,后段区域压力趋于平缓。改变凹面浸入抛光液的角度,压力的变化较为显著,在凹面的前半区域压力急剧减小,然后趋于平缓,凹面的后段区域压力几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 抛光 光学元件 凹面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铜中间层的钨真空扩散焊接研究
19
作者 廖路 张勇斌 李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78-184,共7页
钨具备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其在国防军工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是普通焊接方式难以实现钨的可靠连接,限制了钨的应用。针对难熔金属钨高性能焊接制造的迫切需求,本工作采用铜箔作为中间过渡层,开展了W-W真空扩散焊接实验研究,详细研究... 钨具备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其在国防军工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是普通焊接方式难以实现钨的可靠连接,限制了钨的应用。针对难熔金属钨高性能焊接制造的迫切需求,本工作采用铜箔作为中间过渡层,开展了W-W真空扩散焊接实验研究,详细研究了中间层厚度及轴向加载压力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接头的剪切强度,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分析观察扩散焊接头界面的微观组织、元素分布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加入铜中间层可以实现W金属的可靠连接,增加中间层厚度可以使得W/Cu/W的结合界面接触更充分,更利于元素相互扩散,进而有利于提高接头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层 真空扩散焊接 元素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DP晶体微塑性域增强金刚石切削方法研究
20
作者 李兆中 岳晓斌 阳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18,124,共4页
针对KDP在SPDT切削过程中容易产生凹坑、划痕、裂纹等表面缺陷问题,提出利用热激励的方式增大KDP晶体塑性切削域深度,降低各向异性、机床运动误差、环境振动等因素对加工过程的影响,进而提高SPDT切削加工过程稳定性的方法。通过纳米压... 针对KDP在SPDT切削过程中容易产生凹坑、划痕、裂纹等表面缺陷问题,提出利用热激励的方式增大KDP晶体塑性切削域深度,降低各向异性、机床运动误差、环境振动等因素对加工过程的影响,进而提高SPDT切削加工过程稳定性的方法。通过纳米压痕试验获得了KDP晶体表面在不同温度状态下的硬度和脆塑性转变深度变化规律,并在SPDT机床上采用金刚石刀具开展了KDP晶体飞切划痕实验,进一步验证了适当提高KDP晶体温度可以增大KDP晶体脆塑性转变临界切削深度。在此基础上,对KDP晶体开展了不同温度状态下的切削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参数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粗糙度Sa值从3.2nm降低至1.6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P晶体 热激励 金刚石切削 微塑性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