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一带一路”与欧洲“容克计划”的战略对接研究
被引量:16
- 1
-
-
作者
金玲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
出处
《国际展望》
CSSCI
2015年第6期1-14,共14页
-
基金
"中国与东印度洋地区合作发展协同创新项目"的资助
-
文摘
为推动欧洲克服欧债危机对增长和就业的影响,欧盟于2014年底出台了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即容克计划。容克计划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在不增加公共债务的情况下增加投资;支持关键领域内的项目和投资,包括基础设施、教育和研发创新;消除行业以及金融和非金融投资壁垒。容克计划的行动重点不仅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高度契合的特征,也与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一致。中欧在上述领域内具有各自的经验和优势,推动双方倡议的战略对接不仅有利于扩大和深化双方在多领域的互利合作,还可以增加中欧在第三方的合作机遇,实现多方共赢。当前,双方倡议的战略对接已具备现实的合作基础和先行的合作经验,并已制定了对接的短期路线图计划。但战略对接能否可持续地实现,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中欧能否加强战略互信,克服域外因素的干扰,在务实原则下切实推进合作。
-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容克计划
战略对接
中国
欧盟
-
分类号
F752.75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主权欧洲”:欧盟向“硬实力”转型?
被引量:37
- 2
-
-
作者
金玲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88,138,共23页
-
文摘
面对国际秩序和国际格局深度重组,欧盟在“主权欧洲”的话语体系下推动对外战略转型。多边主义多重受压、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以及大西洋联盟频现危机是欧盟战略转型的外部推动力量,而一体化的多重危机则是其转型的内部根源。欧盟所追求的“主权欧洲”并非进一步从成员国寻求主权让渡,而是意在提升在大国博弈中的地位。为实现上述目标,欧盟希望成为国际社会的地缘政治行为体,强势推进维护多边主义新方略,寻求平衡的跨大西洋关系,并推动一体化的外向性突破。欧盟的战略转型进程在决定其内外政策走向的同时,将会对世界格局和秩序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
关键词
“主权欧洲”
地缘政治行为体
、欧盟战略转型
-
分类号
D850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欧洲一体化困境及其路径重塑
被引量:15
- 3
-
-
作者
金玲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62,共12页
-
文摘
权能分裂引发责权错配,成员国利益和价值分歧加剧团结和共识危机,以及政治和社会分裂产生的认同危机是欧洲一体化面临的三重深层困境。危机和困境不仅重塑欧盟一体化认知,促其日趋务实,还强化了次区域合作态势和意愿联盟的形成,推动"多速欧洲"成为一体化路径的方向性选择。但是,面对分裂的政治和社会形势,欧洲一体化的"多速"路径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鉴于当前欧盟缺乏共同推动一体化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如果"多速欧洲"难以有效推进,欧盟的未来虽不会重回民族国家状态,亦只能在"照旧模式"下探索"少做高效"的可能。
-
关键词
欧洲一体化
制度困境
认同危机
多速欧洲
-
分类号
D814.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中国-欧盟关系的结构性变化及前景
被引量:15
- 4
-
-
作者
崔洪建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59,140,共19页
-
文摘
中国与欧盟关系正进入一个结构性变化的新时期。由于实力对比加速变化、各自政策取向不同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中欧对彼此认知和政策出现重大调整。中国对欧政策的全面性和主动性增强,双方关系的战略性增强、经贸结构更加平衡,新领域合作得以拓展。中欧关系结构性变化是一个长期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双方需要谨慎处理好战略、政治互信以及经贸摩擦问题,应对好外部环境带来的各种影响。中欧正各自开启新的改革议程,在有效管控分歧的基础上,通过扩大相互利益汇合点,打造区域合作增长点,双方可以更好地适应并共同塑造结构性变化的前景。
-
关键词
中欧关系
中国对欧政策
欧盟对华政策
-
分类号
D822.35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从欧洲领导人“访华潮”看中欧关系的演进与重塑
- 5
-
-
作者
金玲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4-49,共6页
-
文摘
中美经贸摩擦叠加世纪疫情和乌克兰危机,中欧关系多面承压,处于关键十字路口。尽管如此,中欧关系仍表现出强大韧性,双方在反对“新冷战”“脱钩断链”上有战略共识,经贸合作在疫情下展现出强大韧性,双方在应对全球挑战上共同利益上升。中欧如何扩大战略共识、夯实共生互利的经贸合作以及携手应对挑战,不仅决定着中欧关系的未来,还关乎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重塑的前景。
-
关键词
中欧关系
欧洲领导人
“访华潮”
中欧合作
-
分类号
D822.35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欧盟“印太战略”的调整与中欧关系
被引量:6
- 6
-
-
作者
刘晋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
出处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7,156,共1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主要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理论的建构与发展研究”(项目号:23&ZD32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2021年9月,欧盟观望多年后正式出台了欧版“印太战略”,有意将印太事务置于其对外政策的优先位置,实现促进经济复苏与发展转型、扩大外交空间与地缘政治影响、协调成员国立场并加强对外政策自主性这三大关键战略目标。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欧盟为应对诸多本土与周边挑战投入大量精力与资源,推进“印太战略”内在动能与面临的资源限制进一步增加。然而,欧盟主观上无意削弱上述三大目标,客观上加强与印太接触的经济、政治乃至安全需要实际上还有所上升。受此影响,欧盟调整了“印太战略”的实施方式,呈现出强化价值观色彩并与俄罗斯因素挂钩、更加突出防务安全议题以及对美协调加强的趋势。此外,欧盟还试图将其“印太战略”塑造为“双向”战略,开始要求印太行为体,尤其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积极参与欧洲事务。在此背景下,欧盟对华政策的失衡性与复杂性进一步增加,进入深度调整时期,中欧关系由此面临新的挑战。尽管如此,危机并未改变欧盟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和自主性的根本逻辑。欧盟仍有意维持对华关系总体稳定,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对华预期也渐趋理性。
-
关键词
乌克兰危机
“印太战略”
欧盟对外政策
中欧关系
-
Keywords
the Ukraine crisis
Indo-Pacific strategy
EU foreign policy
China-EU relations
-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英国脱欧:原因、影响及走向
被引量:72
- 7
-
-
作者
金玲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36,共13页
-
文摘
英国公投脱欧,既是其"例外主义"欧洲观和欧盟多重危机共同推动的结果,也是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带来的社会分化,以及一体化市场与社会政策国家化矛盾的体现。脱欧撕裂了英国政治和社会,对欧洲一体化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不仅削弱了欧盟的软硬实力,也改变了内部的力量平衡,将对一体化的方向和路径产生深远影响,欧盟将被迫进行方向性选择和改革。与此同时,英国作为欧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大国,脱欧还将对大西洋关系和欧俄关系产生作用,从而影响国际格局。
-
关键词
英国
脱欧
欧盟
英欧关系
大西洋关系
-
分类号
D856.1
[政治法律—外交学]
D814.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疫情对世界格局变化的双重作用
被引量:11
- 8
-
-
作者
崔洪建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6,共7页
-
文摘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此起彼伏的胶着状态,短期内难见分晓。由于人类对新冠病毒尚缺乏足够认识,国际社会应对疫情的措施也各不相同,导致疫情持续时间和扩散范围存在不确定性,其对世界格局的冲击和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也仍有变数。疫情将对此前已经出现的一些变化起到助推作用,同时也会催生出重塑格局的思想和行动。
-
关键词
扩散范围
社会应对
持续时间
疫情
助推作用
世界格局
不确定性
格局变化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全球首部人工智能立法:创新和规范之间的艰难平衡
被引量:25
- 9
-
-
作者
金玲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47,共4页
-
文摘
欧盟委员会出台的人工智能法案突出欧盟的道德和价值标准,试图在规范和创新之间实现平衡。与《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一样,欧盟希望通过法案实现在人工智能领域内的规范性霸权,弥补自身目前面临的技术短板,在人工智能领域内成为中美之外独立的第三支力量。欧盟积极推动法案出台,除了提升竞争力考量外,也是在新形势下追求数字主权的地缘战略选择。
-
关键词
欧盟
人工智能立法
数字主权
-
分类号
D7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7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欧美关系重塑:构建从盟友到伙伴的新平衡
被引量:19
- 10
-
-
作者
金玲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67,131,共20页
-
文摘
欧美关系发展和转型将对世界格局演变产生重要影响。拜登政府重新重视盟友、重回多边主义的对外政策,为欧美关系的修复带来新希望。但是,国际格局变化和秩序重塑、欧美各自内部政治和社会分化等结构性力量,决定了双方关系转型进程不可逆转。欧美战略日益疏离、利益不断偏移、认同逐渐弱化,决定了大西洋关系整体走向弱化,将从盟友关系向更加平衡的伙伴关系转型。
-
关键词
欧美关系
大西洋秩序
伙伴关系
-
分类号
D85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欧盟推动WTO改革:主张、路径及影响
被引量:12
- 11
-
-
作者
石岩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2-98,共17页
-
文摘
欧盟在多边贸易体制受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威胁之际,率先提出WTO改革方案,其主张包括:强化对"扭曲市场"行为的监督;对"发展中国家"重新分类;实行"灵活的多边主义",推进诸边谈判;提高争端解决机制的效率和透明度等。欧盟的主张与其近年来贸易政策的调整一脉相承,推动WTO改革的路径呈现出内部改革先行、积极拓展双边和灵活协调多边的三位一体特征,有助于将各方从"关税战"前线拉回到理性的"规则谈判"上来。但欧盟推动WTO改革本质上立足于其自身利益考量,其局限性无助于真正解决当下WTO和贸易自由化的困境。
-
关键词
欧盟
WTO改革
贸易政策
-
分类号
F743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跨大西洋关系:走向松散联盟?
被引量:8
- 12
-
-
作者
金玲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48,128,共16页
-
文摘
美欧关系当前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特征。一方面,特朗普上台以来双方围绕安全、经济以及多边主义等一系列问题的冲突反映了美欧的观念和利益分化,矛盾具有内生性特征;另一方面,维持双方关系的支柱性基础未根本动摇,双边关系仍具韧性。上述两种特征的发展变化将左右美欧关系前景,跨大西洋传统联盟关系将日益走向松散的"议题联盟"。松散联盟状态下,双方的盟友关系将更多表现为"议题主导",在不同议题领域将呈现冲突、竞争与合作的多面形态。
-
关键词
美欧矛盾
跨大西洋关系
议题联盟
-
分类号
D814.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英国脱欧对欧美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5
- 13
-
-
作者
张蓓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104,130,131,共22页
-
文摘
英国脱欧不仅是英国国内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欧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也对欧美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脱欧前在欧美关系中占据特殊地位,既是欧美沟通的重要桥梁,又能塑造欧盟发展方向以契合美国利益。英国脱欧深刻改变了欧盟,推动其内部力量变化和政策调整,也将改变欧美之间的互动方式,对欧美关系发展构成新的挑战。百年变局下欧美关系正经历深刻调整,而英国脱欧也成为这一过程中的重要内部变量。
-
关键词
英国脱欧
欧美关系
欧洲一体化
-
分类号
D856.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欧盟与印度深化合作:动因及制约因素
被引量:3
- 14
-
-
作者
姜胤安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8-102,125,126,共17页
-
文摘
近年来,欧盟与印度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日益呈现加速接近态势。其动因在于欧盟“战略自主”迎合了印度“亲西方”的外交转向,双方对加大“印太”地缘政治竞争存在共识,两者均有应对疫后全球产业链重构及对华竞合的需求。受制于欧印结构性矛盾以及大国关系挤压,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后国际形势变化,双方战略分歧凸显,将制约欧印关系提升上限。中国应以开放、自信的态度应对欧印接近,积极运筹中欧、中印关系,携手深化中欧印三方间的共识,共同推动国际格局良性演变。
-
关键词
欧盟对外政策
欧盟印度关系
印度外交
欧盟印太战略
-
分类号
D814.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世界秩序演变中的欧盟一体化前景
被引量:2
- 15
-
-
作者
金玲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2-34,共3页
-
文摘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欧盟准备不足、协调不力,成员国分歧加剧,团结原则受到严峻挑战。但是,欧盟在应对过程中并未缺位,其表现出的不足是权能和责任失配以及成员国固有利益、价值分歧的必然结果。欧盟经历多重危机,表现出一定的韧性,但面临系统性危机,如果成员国不能表现出雄心,向欧盟转移必要的权能,并重新在共同体精神下扩大妥协和共识基础,则欧盟前景堪忧。疫情危机表明,欧盟近年来寻求所谓对外行动的战略自主和相对独立的“主权欧洲”路径,难以应对危机,保护欧洲。
-
关键词
欧盟
疫情
一体化
“主权欧洲”
-
分类号
D814.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马克龙政府的中东政策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母耕源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110,共12页
-
文摘
在延续奥朗德政府中东政策主线不变的前提下,马克龙政府不再以叙利亚政权更迭为优先目标,对利比亚哈夫塔尔的支持更加公开化,修正了与沙特过于紧密的关系,加强与伊朗对话,在巴以问题上更加注意平衡与以色列的关系。马克龙政府调整中东政策的根本原因在于,原有政策在形势变化下已不能有效维护和扩大法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然而,调整后的法国中东政策仍面临国内改革、欧盟分歧、美国霸权以及政策本身的负面影响等诸多制约,法国在中东的行动空间依然有限。
-
关键词
法国中东政策
“实用主义平衡”
法国外交
-
分类号
D856.5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中欧“次区域合作”:动力与未来方向
被引量:3
- 17
-
-
作者
步少华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39,共11页
-
文摘
近年来,中欧"次区域合作"日益成为中欧合作的新支柱。作为中国次区域合作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充当了中欧"次区域合作"的先行者,从合作理念创新、经贸关系发展等角度提升了中欧整体合作水平。开展"次区域合作"是由欧洲发展的次区域化趋势、中国深化对欧战略认知及中欧各自发展特点等因素所推动的。中国—北欧国家合作、中国—南欧国家合作或将成为中欧"次区域合作"下一步推进的方向。
-
关键词
中欧“次区域合作”、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欧关系
-
分类号
D822.35
[政治法律—外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