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腹腔内脏器官三维重建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万冬 徐惠绵 +2 位作者 凌光烈 张绍祥 宋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4-486,F0002,共4页
目的:研究完全具有中国人体质特征的可视化人体腹腔器官三维重建。方法:采用第三军医大学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套中国男性人体断层数据集,人工勾画出器官轮廓后,将胸部至盆部的数据在计算机进行编程计算处理。结果:最终设计出一个可以从任... 目的:研究完全具有中国人体质特征的可视化人体腹腔器官三维重建。方法:采用第三军医大学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套中国男性人体断层数据集,人工勾画出器官轮廓后,将胸部至盆部的数据在计算机进行编程计算处理。结果:最终设计出一个可以从任意角度和层面观察腹腔中各器官和组织的立体形态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软件。结论:制作的软件对腹腔各脏器进行了很好的可视化,为外科实施手术提供直观、准确的解剖学信息。可以成为传统教材和解剖学图谱的非常有力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人体 腹腔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个性化护理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2
作者 刘阳 陈光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7-949,共3页
回顾性分析我科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的患者资料,其中个性化护理干预组196例,一般护理组102例,比较2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发现,与一般护理组比较,个性化护理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χ2=... 回顾性分析我科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的患者资料,其中个性化护理干预组196例,一般护理组102例,比较2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发现,与一般护理组比较,个性化护理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χ2=32.443,P<0.01),满意度明显提高(χ2=4.368,P=0.037)。因此,认为PICC个性化护理可降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 化疗 个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永喜 王振宁 +3 位作者 唐青超 徐惠绵 刑承忠 鹏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6-137,共2页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tumor,SFT)是一种罕见肿瘤,因其组织学的复杂性、多样性,临床上易误诊。本研究就我院1例SFT结合文献对其组织起源、诊断、手术及其预后等进行讨论。
关键词 纤维性肿瘤 孤立性 S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LH1和hMSH2表达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遴选中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文志 王亚东 +1 位作者 柳仲林 王舒宝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62-666,共5页
背景与目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的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突变检测为诊断HNPCC的金标准,但尚处于实验室阶段。... 背景与目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的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突变检测为诊断HNPCC的金标准,但尚处于实验室阶段。本研究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方法来观察错配修复基因中的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在HNPCC遴选中的价值及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为临床筛检HNPCC提供了简单、快速及经济的检测手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HNPCC组(A组)、普通遗传性结直肠癌组(B组)、散发性结直肠癌组(C组)及结直肠息肉组(D组)4组各20例(共80例)标本进行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检测,并与临床病理学行为作相关分析。结果:A组hMLH1和hMSH2蛋白总阳性表达率为35%(7/20),B组为70%(14/20),C组为95%(19/20),D组为100%(20/20)。即随着D组至A组患HNPCC可能性的增加,hMLH1和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各组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20例HNPCC患者中,右半结肠的发生率为76.9%(10/13),左半结肠的发生率为42.9%(3/7),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中分化癌发生率为33.3%(2/6),而低分化或未分化癌的发生率为78.6%(11/14),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MLH1和hMSH2蛋白的阴性表达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MLH1和hMSH2蛋白阴性表达与HNPCC的可能性以及结肠癌的发生部位和分化程度之间显著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为临床筛检HNPCC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遗传性非息肉病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肿瘤患者饮食行为特点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沙儒 刘静 解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613-614,共2页
目的了解消化道肿瘤患者的饮食行为特征,为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对肿瘤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建立健康行为提供依据。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饮食行为量表对2006年7—9月首次诊断为消化道肿瘤且收入外科病房的患者进行饮食行为和习惯的调查,同期以... 目的了解消化道肿瘤患者的饮食行为特征,为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对肿瘤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建立健康行为提供依据。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饮食行为量表对2006年7—9月首次诊断为消化道肿瘤且收入外科病房的患者进行饮食行为和习惯的调查,同期以医务人员作为正常人群进行对照。结果消化道肿瘤患者与医务人员在吸烟、饮酒方面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肿瘤患者每日食用主食、新鲜蔬菜、水果、肉、鸡蛋、牛奶、坚果的量及饮水的量均低于医务人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肿瘤患者在喜食热食、烫食、咸食、甜食、睡前进食、吃夜餐等饮食习惯上与医务人员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的饮食行为与正常人群有不同之处,有待于通过饮食健康教育来提高人们对饮食和肿瘤发生关系的认识,预防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医务人员 饮食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外科病理分期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惠绵 孙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462-1465,共4页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国人的健康。早期胃癌检出率低,而进展期胃癌占90%以上。
关键词 胃癌 病理分期 TNM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诱导人腹膜间皮HMR-sv5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省宇 苗智峰 +4 位作者 武剑华 由一 徐昊 王振宁 徐惠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26-1729,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细胞对巨噬细胞的诱导作用,分析活化巨噬细胞对间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人正常胃腺上皮细胞系GES-1及人低分化胃癌细胞系SGC-7901与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共培养,诱导后者分化,研究后者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MR-sv5的损... 目的:研究胃癌细胞对巨噬细胞的诱导作用,分析活化巨噬细胞对间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人正常胃腺上皮细胞系GES-1及人低分化胃癌细胞系SGC-7901与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共培养,诱导后者分化,研究后者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MR-sv5的损伤作用及分子机制。结果:胃癌细胞诱导THP-1形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M1型巨噬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显著下调,而M2表型的表面抗原明显上调,细胞形态也发生明显改变。TAM显著抑制正常间皮细胞生长,促进间皮细胞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结论:胃癌细胞诱导巨噬细胞发生表型和功能转化,进而导致间皮细胞发生EMT和凋亡,促进形成腹膜转移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腹膜转移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营养不良蛋白-α在胃癌中的表达、功能及其调控机制
8
作者 孙艺萌 孙艺菲 +3 位作者 卢慧雯 朱子锐 姚君桥 黄宝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7-853,共7页
目的:探讨肌营养不良蛋白-ɑ(DT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的调控机制。方法:基于公共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DTNA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预后相关性。采用q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及... 目的:探讨肌营养不良蛋白-ɑ(DT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的调控机制。方法:基于公共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DTNA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预后相关性。采用q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及细胞中DTNA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分析DTNA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评估DT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CK-8、Transwell实验检测DTNA基因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RNA干扰、q PCR及WB实验检测远上游元件结合蛋白1(FUBP1)对MGC-803细胞中DTNA表达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DT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且其高表达与胃癌的不良预后相关。DTNA在胃癌组织(P<0.000 1)和细胞(P<0.05)中表达上调,与T分期(P<0.001)及TNM分期(P=0.001)有正向关联,且与不良预后有正向关联(Log-Rank P=0.0039)。敲减DTNA可以显著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1);FUBP1下调可降低DTNA的表达(P<0.01)。结论:DTNA在胃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上调且与病情进展及不良预后相关;敲减DTNA能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表达受FUBP1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ɑ-肌营养不良蛋白相关蛋白基因 MGC-80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体外监测的策略与方法
9
作者 曲晶磊 徐惠绵 阎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27-730,共4页
关键词 T细胞 体外 介导 抗肿瘤免疫反应 肿瘤免疫治疗 临床应用 监测 策略 迅速发展 准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淼 陈晓婉 +2 位作者 洪雪辉 宋永喜(综述) 王振宁(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23-529,共7页
蛋白激酶的异常功能与肿瘤密切相关,通过研发相应的蛋白激酶抑制剂调控对应的信号转导通路是现今抗肿瘤药物开发的重点与热点。自从第一种蛋白激酶抑制剂在2001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以来,已有50余种激酶抑制剂获得... 蛋白激酶的异常功能与肿瘤密切相关,通过研发相应的蛋白激酶抑制剂调控对应的信号转导通路是现今抗肿瘤药物开发的重点与热点。自从第一种蛋白激酶抑制剂在2001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以来,已有50余种激酶抑制剂获得批准用于治疗乳腺癌和肺癌等恶性肿瘤,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同样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研究者不断地开发新的激酶靶向药物来克服发现的问题,许多新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已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综述就抗肿瘤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的分类、作用底物以及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系统阐述抗肿瘤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的研发现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 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学科申请与资助项目分析和思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婧 宋永喜 +6 位作者 向波 孔祥溢 王永强 王建波 罗娜 徐芹芹 吕群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9-84,共6页
随着基于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评审的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临床肿瘤学科申请与资助项目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趋势。本文总结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学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 随着基于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评审的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临床肿瘤学科申请与资助项目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趋势。本文总结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学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概况,并按照四类科学问题属性、肿瘤靶器官类型、不同研究方向、2021年度启用的新学科代码体系,对2020年度临床肿瘤学科申请与资助的面上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也结合肿瘤学研究发展的最新进展,探讨了2020年度临床肿瘤学科申请与资助项目的一些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临床肿瘤学 面上项目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研究方向分析及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永喜 冯玉宽 +7 位作者 洪雪辉 金雅琼 戴洁 陈怡文 蔺志杰 夏庆华 刘莹 吕群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2-207,共6页
随着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肿瘤学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肿瘤学科申请项目数量及质量也逐渐提高。本文总结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学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并从... 随着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肿瘤学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肿瘤学科申请项目数量及质量也逐渐提高。本文总结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学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并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面上项目的研究方向,针对临床肿瘤中非编码RNA、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微环境、肿瘤代谢等代表性研究方向,以及淋巴管新生、细胞焦亡及铁死亡、溶酶体及线粒体等研究前沿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临床肿瘤 研究方向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治疗在胃癌的围手术期及转化治疗中的应用和挑战 被引量:8
13
作者 薛驰 高鹏 +1 位作者 朱志 王振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67,共9页
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及晚期患者占比高,围手术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始终是临床上的难点。对多数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模式相较于标准根治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的模式,也许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但传统化疗... 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及晚期患者占比高,围手术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始终是临床上的难点。对多数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模式相较于标准根治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的模式,也许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但传统化疗方案的疗效已达到平台期,传统分子靶向治疗进展相对缓慢,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在围手术期胃癌患者中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胃癌围手术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治疗 临床试验 新辅助治疗 转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胡索通过靶向CXCL17激活AMPK信号通路下调PD-L1抑制EB病毒感染诱导的胃癌免疫逃逸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超 胡晓云 +1 位作者 刘畅 于洋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420,共7页
目的探讨延胡索对EB病毒(EBV)阳性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作用及其靶向CXCL17影响EBV阳性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GEO2R在线分析软件筛选EBV阳性胃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EBV阴性胃癌AGS细胞和EBV阳性胃癌SUN-719细胞进行实验。... 目的探讨延胡索对EB病毒(EBV)阳性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作用及其靶向CXCL17影响EBV阳性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GEO2R在线分析软件筛选EBV阳性胃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EBV阴性胃癌AGS细胞和EBV阳性胃癌SUN-719细胞进行实验。实时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BV阴性和EBV阳性胃癌细胞中CXCL17表达。将CXCL17 siRNA转染EBV阳性胃癌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PD-L1表达;将EBV阳性胃癌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用延胡索提取物(2、4、8μg/mL)处理EBV阳性胃癌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CXCL17和PD-L1表达;将EBV阳性胃癌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将CXCL17过表达质粒转染延胡索提取物(8μg/mL)处理的EBV阳性胃癌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PD-L1和p-AMPK表达;将EBV阳性胃癌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CXCL17在EBV阳性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P<0.05)。沉默CXCL17降低EBV阳性胃癌细胞PD-L1表达,抑制与T细胞共培养的EBV阳性胃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P<0.05)。延胡索处理降低EBV阳性胃癌细胞CXCL17和PD-L1表达,抑制与T细胞共培养的EBV阳性胃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P<0.05);过表达CXCL17逆转了延胡索处理对EBV阳性胃癌细胞PD-L1表达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P<0.05);过表达CXCL17还降低了延胡索处理的EBV阳性胃癌细胞p-AMPK表达(P<0.05)。结论CXCL17在EBV阳性胃癌细胞中表达上调,延胡索通过下调EBV阳性胃癌细胞CXCL17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免疫逃逸,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胃癌 EB病毒 免疫逃逸 CXCL17 AM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COX-2、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滕月娥 李午生 +2 位作者 金峰 刘云鹏 徐惠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1例胃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COX-2、VEGF-C及受体VEGFR-3表达,...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1例胃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COX-2、VEGF-C及受体VEGFR-3表达,计数肿瘤内淋巴管密度(L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COX-2、VEGF-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8%(32/51),60.7%(31/51)。COX-2表达与VEGF-C(r=0.74,P<0.05)、临床分期(r=0.34,P<0.05)、淋巴管密度(r=0.69,P<0.01)和淋巴结转移(r=0.57,P<0.01)呈正相关,与病理分化呈负相关(r=-0.58,P<0.01)。VEGF-C表达与淋巴管密度(r=0.45,P<0.01)、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6,P<0.05)。随访5年,胃癌组织COX-2表达与生存率呈负相关,COX-2表达阴性组5年生存率(36.8%)显著高于COX-2表达阳性组(15.6%)(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中,COX-2、VEGF-C高表达,COX-2与VEGF-C、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推测COX-2通过诱导VEGF-C表达参与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COX-2检测可能对推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胃癌 淋巴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抑癌基因beclin 1在胃癌和直结肠癌中表达下调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子东 陈波 +3 位作者 武一清 金峰 夏永静 刘湘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82-1290,共9页
人类抑癌基因beclin 1通过自噬作用调节细胞生长,但在胃癌和直结肠癌中其表达水平和调控机制仍不清楚.通过检测胃癌和直结肠肿瘤组织中beclin 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DNA异常甲基化和杂合子缺失对其表达的影响,发现与癌旁组织相比,35%的胃... 人类抑癌基因beclin 1通过自噬作用调节细胞生长,但在胃癌和直结肠癌中其表达水平和调控机制仍不清楚.通过检测胃癌和直结肠肿瘤组织中beclin 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DNA异常甲基化和杂合子缺失对其表达的影响,发现与癌旁组织相比,35%的胃癌标本和30%的直结肠癌标本中beclin 1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同时发现,beclin 1基因5′端存在一高密度CpG岛,在胃癌和直结肠癌中beclin 1的启动子区域和第二个内含子区域存在甲基化,而杂合子缺失仅在胃癌中发生.这些发现表明beclin 1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杂合子缺失对其在胃癌和直结肠癌中的表达起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cli 1 DNA甲基化 杂合子缺失 胃癌 直结肠癌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H在乳腺癌组织HER2/neu原癌基因检测上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晓兰 姚凡 +5 位作者 刘楠 吴云 郑新宇 李继光 邱雪杉 金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4-666,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乳腺癌中免疫组化法检测c-erbB2蛋白表达和荧光免疫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并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法及FISH法分别检测42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及HER2基因扩增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 目的对比研究乳腺癌中免疫组化法检测c-erbB2蛋白表达和荧光免疫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并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法及FISH法分别检测42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及HER2基因扩增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乳腺癌中c-erbB2蛋白表达(+++)者22例(52.38%),表达(++)者20例(47.62%);42例乳腺癌中有20例(47.62%)出现HER2基因扩增,22例(52.38%)无扩增。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的吻合度一般,(k=0.430,P<0.05)。结论免疫组化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是否应用赫赛汀(Herceptin)的初筛,免疫组化呈阳性或强阳性的病例有必要进一步进行HER2基因扩增的检测,来确定临床治疗是否应用Herceptin,指导化疗药物的选择及判断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受体 HER2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吕玲 姜成钢 +3 位作者 兰心刚 李玉 赵惠儒 张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459例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叶楔形切除术14例,肺叶切除术387例,全肺切除术30例,探查术28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43例。应用Logisti...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459例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叶楔形切除术14例,肺叶切除术387例,全肺切除术30例,探查术28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43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31.2%。单因素分析显示,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术前心电图情况、术中心包有损伤、术中出血量、FEV1/FVC、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心电图异常、术中心包有损伤、FEV1/FVC、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是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中减少对心包和肺组织的损伤,术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术后纠正电解质紊乱,可以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手术 心律失常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活性炭对氟尿嘧啶的吸附和缓释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董怡民 沓小容 +1 位作者 姚崇舜 徐惠绵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5-206,211,共3页
目的 :评价纳米活性炭对 5 氟尿嘧啶 (5 FU)的吸附和释放作用。方法 :利用透析法和流释法检测37℃时活性炭微粒对 5 FU的吸附和缓释作用。结果 :纳米活性炭对 5 FU具有吸附性 ,吸附量与 5 FU的浓度之间符合指数关系 (M =0 .0 1 5 2... 目的 :评价纳米活性炭对 5 氟尿嘧啶 (5 FU)的吸附和释放作用。方法 :利用透析法和流释法检测37℃时活性炭微粒对 5 FU的吸附和缓释作用。结果 :纳米活性炭对 5 FU具有吸附性 ,吸附量与 5 FU的浓度之间符合指数关系 (M =0 .0 1 5 2C0 .683 5,37℃ ) ,达饱和后吸附量稳定 ;含活性炭的 5 FU制剂 1 2h的累计释放率为6 2 % ,不含活性炭者 8h累计释放率达 95 %以上。结论 :本研究自制的纳米活性炭可吸附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活性炭 氟尿嘧啶 吸附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午生 滕月娥 +2 位作者 金峰 侯科佐 赵凤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 2(cyclooxygenase -2,COX -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OX 2的表达及肿瘤内淋巴管密度 (LVD)。结果:胃癌组织中COX- 2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0.0...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 2(cyclooxygenase -2,COX -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OX 2的表达及肿瘤内淋巴管密度 (LVD)。结果:胃癌组织中COX- 2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0.01)。淋巴管密度与COX 2表达 (P<0.01)和淋巴结转移 (P<0.01)呈正相关。结论:COX-2表达可能和胃癌的发生、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 胃癌 淋巴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