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群常见恶性肿瘤遗传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田剑波 缪小平 林东昕 《生物产业技术》 2016年第6期10-15,共6页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阶段、多步骤的过程。由于肿瘤表型的高度异质性以及肿瘤病因的复杂性,其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是分子流行病学研...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阶段、多步骤的过程。由于肿瘤表型的高度异质性以及肿瘤病因的复杂性,其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是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策略,迄今发现了大量与肿瘤风险相关的易感基因与遗传位点。在传统肿瘤风险预测模型基础上纳入遗传信息,对肿瘤高危人群早期识别、精准预防以及个体化干预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转化意义。文章主要介绍中国人群常见恶性肿瘤遗传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模型研究 遗传度 关联研究 肿瘤病 预测能力 易感位点 风险预测 公共卫生 评价指标 交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gp96抗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岳培彬 杨树德 黄常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热休克蛋白 (HSP) gp96是一种高度保守和呈单态性的蛋白质。它具有分子伴侣功能 ,能与细胞内大量多肽非共价结合而不受细胞单倍型和MHC分子的影响。gp96 肽复合物也可在体外形成 ,并具有与体内相似的免疫活性。gp96参与MHCⅠ类抗原的... 热休克蛋白 (HSP) gp96是一种高度保守和呈单态性的蛋白质。它具有分子伴侣功能 ,能与细胞内大量多肽非共价结合而不受细胞单倍型和MHC分子的影响。gp96 肽复合物也可在体外形成 ,并具有与体内相似的免疫活性。gp96参与MHCⅠ类抗原的提呈。用肿瘤源gp96 肽复合物免疫小鼠可诱发抗相应肿瘤细胞的MHCⅠ类限制性CD8+ 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应答 ,并能产生记忆性T细胞应答 ,具备了作为疫苗的一个关键要素 ,为肿瘤免疫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GP96 抗原提呈 抗肿瘤免疫 疫苗 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CAR表达水平与5型腺病毒转导效率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海娟 李云峰 +5 位作者 钱海利 张雪燕 付明 梁萧 詹启敏 林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29-434,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体内实验探讨肿瘤细胞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oxsackie adenovirus receptor,CAR)表达水平与腺病毒转导效率的关系,为腺病毒相关的生物制剂在临床个体化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载有绿色荧光蛋白的Ad5型腺病毒(Ad.... 目的:通过体外、体内实验探讨肿瘤细胞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oxsackie adenovirus receptor,CAR)表达水平与腺病毒转导效率的关系,为腺病毒相关的生物制剂在临床个体化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载有绿色荧光蛋白的Ad5型腺病毒(Ad.GFP)以100MOI、200MOI分别感染人食管癌细胞系KYSE510、KYSE150、EC9706、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人肺癌细胞系A549,感染后48h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Ad—GFP对不同细胞系的转导效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这些细胞中CAR的表达水平。将HeLa、A549、SKOV3、EC9706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腋下,接种细胞数分别为3×10^6、3×10^6、3×10^6、2×10^6,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待肿瘤长径达5~7mm时,在裸鼠移植瘤内注射Ad—GFP,每次1×10^9PFU,间隔48h注射第2次。第2次注射后48h处死裸鼠,剖取瘤组织,荧光显微镜观察冰冻切片中GFP的表达情况以判定腺病毒在瘤体内的转导效率,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内的CAR表达水平。结果:200MOIAd—GFP感染A549、HeLa、HepG2、KYSE150细胞48h后分别有92.67%、89.31%、84.98%、74.59%的细胞表达GFP;而SKOV3、KYSE510、EC9706细胞中腺病毒的转导效率明显降低,GFP阳性率分别为30.06%、27.40%、18.93%;各种细胞的CAR蛋白表达水平与腺病毒的转导效率呈正相关。注射Ad—GFP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可见HeLa、A549瘤组织内有明显的点状绿色荧光,而SKOV3、EC9706瘤组织内表达GFP的细胞数明显少于前两种瘤组织;HeLa、A549裸鼠移植瘤组织内大多数瘤细胞高表达CAR(卅),SKOV3、EC9706移植瘤组织内CAR表达水平较低(+或-),表明瘤体内CAR表达水平与Ad.GFP的转导效率也呈正相关。结论:体内外实验均显示肿瘤细胞的CAR表达水平与5型腺病毒转导效率密切相关。肿瘤患者治疗前检测组织中CAR表达水平有助于规范腺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药物的个体化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腺病毒 柯萨奇腺病毒受体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体异常和肿瘤 被引量:3
4
作者 金顺钱 吴旻 詹启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7-532,共6页
中心体是紧靠细胞核的小体积细胞器 ,由中心粒和中心粒外周基质 (PCM)组成 .中心体的蛋白质组成、形态、大小和位置随细胞周期不断发生变化 .中心体复制过程与细胞核内其他事件相耦合 ,并与DNA复制一样 ,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现已发现了... 中心体是紧靠细胞核的小体积细胞器 ,由中心粒和中心粒外周基质 (PCM)组成 .中心体的蛋白质组成、形态、大小和位置随细胞周期不断发生变化 .中心体复制过程与细胞核内其他事件相耦合 ,并与DNA复制一样 ,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现已发现了许多中心体蛋白及与中心体复制相关的蛋白激酶 ,调控着中心体复制的各个步骤 .中心体复制还受p5 3,Rb ,p2 1,Gadd4 5和Brca1/ 2等多个负性基因调节 ,中心体异常与基因组不稳定性存在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体异常 肿瘤 细胞器 基因组稳定性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疾病基因定位策略与肿瘤易感基因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孙玉琳 赵晓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03-810,共8页
对于不存在某单一基因位点经典的孟德尔显性或隐性遗传模式的疾病,称为复杂疾病,肿瘤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目前,以连锁和相关分析为基础的功能克隆、功能候选克隆、定位克隆、定位候选克隆、系统生物学等复杂疾病易感基因定位策略逐渐发... 对于不存在某单一基因位点经典的孟德尔显性或隐性遗传模式的疾病,称为复杂疾病,肿瘤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目前,以连锁和相关分析为基础的功能克隆、功能候选克隆、定位克隆、定位候选克隆、系统生物学等复杂疾病易感基因定位策略逐渐发展起来.其中,系统生物学策略由于整合了从DNA到蛋白质的各个层面的信息,对复杂疾病基因调控网络做出了良好诠释,使其成为最有潜力的方法之一.目前,虽然已有近100种肿瘤/遗传性癌综合症的易感基因被鉴定出来,但未来的复杂疾病易感基因定位工作仍充满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疾病 基因定位 肿瘤易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端粒酶逆转录酶为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晓燕 张叔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端粒酶是迄今已知最广泛的肿瘤标志物,根据反向免疫学和免疫学实验验证的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抗原肽与限制性的HLA结合后,可诱导特异性的CTL生成,杀伤MHC限制性的hTERT^+肿瘤细胞。体内实验证明靶向hTERT的肿瘤免疫治疗不会对正常... 端粒酶是迄今已知最广泛的肿瘤标志物,根据反向免疫学和免疫学实验验证的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抗原肽与限制性的HLA结合后,可诱导特异性的CTL生成,杀伤MHC限制性的hTERT^+肿瘤细胞。体内实验证明靶向hTERT的肿瘤免疫治疗不会对正常器官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缓释化疗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井泉 赵平 +4 位作者 王世亮 王成锋 单毅 赵东兵 吴铁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30-631,共2页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将3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按5-氟尿嘧啶给药方法分为2组:5-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组15例,5-氟尿嘧啶全身化疗组1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5-氟尿嘧啶的半衰期(t1/2)、表观分布容积(Vd)及曲...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将3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按5-氟尿嘧啶给药方法分为2组:5-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组15例,5-氟尿嘧啶全身化疗组1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5-氟尿嘧啶的半衰期(t1/2)、表观分布容积(Vd)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两组患者5-氟尿嘧啶的t1/2、Vd及AUC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5-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的t1/2较全身化疗长,药物主要分布在肿瘤局部,血浆药物分布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迟效制剂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患者术中腹腔冲洗液脱落细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郑朝旭 方仪 +3 位作者 冯强 张智慧 梁建明 袁兴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81-784,共4页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vtometry,FCM)对腹腔冲洗液进行DNA倍体分析,作为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exfoliat-ed canceF cells,,ECC)检测的辅助手段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2例胃癌患者术中腹腔冲洗液,应用FCM进行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vtometry,FCM)对腹腔冲洗液进行DNA倍体分析,作为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exfoliat-ed canceF cells,,ECC)检测的辅助手段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2例胃癌患者术中腹腔冲洗液,应用FCM进行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同时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peritoneal lavage eytologv,PLC)检查,比较二者的检测敏感度,并分析FCM与胃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62例胃癌腹腔冲洗液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检测阳性率为67.74%,而PLC阳性率仅为33.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类型、浸润深度、受侵面积、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TNM分期与腹腔冲洗液异倍体肿瘤细胞相关(P均>0.05)在局限性胃癌、肿瘤浸润深度、浆膜受侵面积<10cm^2、淋巴结转移、无脉管瘤栓、TNM分期方面腹腔冲洗液FCM检测阳性率优于PLC(P均<0.05)结论:流式细胞术可作为胃癌患者术中检测ECC的有效辅助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流式细胞术 外科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腹胃液中挥发性亚硝胺含量与胃癌和萎缩性胃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施一江 黎钧耀 +5 位作者 李茂生 王理伟 耿长灰 王国清 秦德兴 邹小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验证胃癌的亚硝胺病因假说。方法在江苏省扬中县,对经过胃镜和病理确认的胃癌102例、萎缩性胃炎90例、正常及浅表性胃炎146例,用气相色谱热能分析仪的方法,测定比较其胃液挥发性亚硝胺的含量,并用试纸法测定了胃液的... 目的验证胃癌的亚硝胺病因假说。方法在江苏省扬中县,对经过胃镜和病理确认的胃癌102例、萎缩性胃炎90例、正常及浅表性胃炎146例,用气相色谱热能分析仪的方法,测定比较其胃液挥发性亚硝胺的含量,并用试纸法测定了胃液的pH值。结果胃液的pH值随胃粘膜的病变严重程度而上升。人群亚硝胺的总检出率在各组都很高,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正常及浅表性胃炎组的亚硝胺的总检出率分别为9902%、9889%、986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种亚硝胺,如二甲基亚硝胺、二乙基亚硝胺、甲基卞基亚硝安、亚硝基吡咯烷、亚硝基哌啶的检出率,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都比正常浅表性胃炎组有增高趋势。这种升高趋势从亚硝胺含量的比较上则更为显著。胃癌组和萎缩性胃炎组二甲基亚硝胺、二乙基亚硝胺含量及亚硝胺总量都比正常和浅表性胃炎组有显著增高(P<001)。结论亚硝胺可能与胃癌和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萎缩性胃炎 亚硝胺 胃液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间质化疗治疗胰腺癌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井泉 赵平 +6 位作者 王世亮 史仲华 王成锋 单毅 赵东兵 吴铁成 张育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7-390,共4页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间质化疗治疗胰腺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45名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以间质化疗、介入化疗、全身化疗。结果间质化疗与全身化疗、介入化疗相比较,药物代谢的半衰期延长、表观分布容积增大,曲线下面积减小。...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间质化疗治疗胰腺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45名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以间质化疗、介入化疗、全身化疗。结果间质化疗与全身化疗、介入化疗相比较,药物代谢的半衰期延长、表观分布容积增大,曲线下面积减小。结论间质化疗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优势,能够延长药物在局部的作用时间,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化疗 药代动力学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食管癌EC9706单克隆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亚玲 冯彦斌 +3 位作者 罗曼莉 徐昕 蔡岩 王明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31-1335,共5页
用限制性稀释法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系进行单细胞克隆分离,建立了3个亚系,分别命名为EC1、EC2和EC3。细胞遗传学分析显示,EC1仍为混合克隆,EC2和EC3的染色体众数分别为117条和62条。对EC2和EC3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生长曲线、平皿集落... 用限制性稀释法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系进行单细胞克隆分离,建立了3个亚系,分别命名为EC1、EC2和EC3。细胞遗传学分析显示,EC1仍为混合克隆,EC2和EC3的染色体众数分别为117条和62条。对EC2和EC3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生长曲线、平皿集落形成能力实验、流式细胞分析和细胞运动能力实验均表明,两者的恶性程度有显著差别,EC2较低,EC3较高。成功分离的2个食管癌单克隆细胞亚系,可为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基因治疗研究、耐药机制研究以及抗肿瘤药物筛选提供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细胞系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ElA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石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58-160,共3页
腺病毒(Ad)早期基因(E1A)具有双向调控多种基因转录的作用,并且作为新发现的一种抗癌基因而受到广泛关注.E1A通过提高p53的表达,抑制HER-2/neu的转录来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同时其可以提高CTL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的杀伤效应,提高肿瘤... 腺病毒(Ad)早期基因(E1A)具有双向调控多种基因转录的作用,并且作为新发现的一种抗癌基因而受到广泛关注.E1A通过提高p53的表达,抑制HER-2/neu的转录来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同时其可以提高CTL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的杀伤效应,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放疗的敏感性.本文就E1A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1A基因 腺病毒 抗肿瘤特性 结构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S2基因多态位点SNP767(A/T)在肺癌中的研究
13
作者 母新华 邵康 +7 位作者 张翠艳 陈照丽 万军庭 张科之 李宁 周芳 熊美华 赫捷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09-412,共4页
背景与目的FUS2基因位于3p21.3染色体区,是一个候选的抑癌基因。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FUS2-767A/T多态位点与肺癌的相关性以及在肺癌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单链核苷酸构象多态性(SSCP)联合检测了146... 背景与目的FUS2基因位于3p21.3染色体区,是一个候选的抑癌基因。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FUS2-767A/T多态位点与肺癌的相关性以及在肺癌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单链核苷酸构象多态性(SSCP)联合检测了146例肺癌患者和113例正常人群中FUS2-767A/T等位基因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肺癌风险的相关性。结果FUS2-767A/T多态性与肺癌组织学类型(P=0.044)、年龄(P=0.011)以及脉管瘤栓(P=0.031)有密切关系。但该多态位点在肺癌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未见明显的差异(P=0.945)。结论FUS2-767A/T多态可能与肺癌的发病年龄、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和肺癌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FUS2 多态性 N-乙酰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骨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董梅 王维虎 +3 位作者 冯奉仪 石远凯 李晔雄 刘新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96-69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1970年11月~2003年2月我院收治的21例原发于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Ⅰ期14例(66.7%),Ⅱ期2例(9.5%),Ⅳ期5例(23.8%)。弥漫性大B细胞型12例(57.1%),混合细胞型4例... 目的:探讨原发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1970年11月~2003年2月我院收治的21例原发于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Ⅰ期14例(66.7%),Ⅱ期2例(9.5%),Ⅳ期5例(23.8%)。弥漫性大B细胞型12例(57.1%),混合细胞型4例(19.0%),小淋巴细胞型1例(4.8%),T细胞型1例(4.8%),未分型3例(14.3%)。采用单纯放疗6例(28.6%),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15例(71.4%)。结果:中位随访86个月,2例(9.5%)局部复发,9例(42.9%)出现远处受侵,3年、5年、10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6.7%、38.9%、29.1%;3年、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1%、42.2%、42.2%。结论:原发于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首选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放疗剂量推荐45Gy^46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综合治疗 诊断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异环磷酰胺方案与多西他赛单药方案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22
15
作者 崔成旭 张湘茹 +7 位作者 朱允中 杨树军 张祥福 徐光川 黄诚 刘端琪 郑玉红 储大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855-858,共4页
背景与目的:多西他赛(多西紫杉醇,进口药泰索帝,TXT)单药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的标准治疗。本研究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异环磷酰胺(IFO)方案与多西他赛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对照研究56例非小细胞肺癌... 背景与目的:多西他赛(多西紫杉醇,进口药泰索帝,TXT)单药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的标准治疗。本研究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异环磷酰胺(IFO)方案与多西他赛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对照研究56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共设立两组,T组:多西他赛单药方案;TI组:多西他赛联合异环磷酰胺方案。结果:PR:T组6例(23.0%);TI组7例(23.3%)。NC:T组9例(34.6%);TI组14例(46.7%)。PD:T组8例(30.8%);TI组8例(26.7%)。NE:T组3例(11.5%);TI组1例(3.3%)。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6425)。1年生存率:T组21.2%;TI组22.0%。中位生存期:T组237.0 d;TI组226.0 d。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8815)。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组157.1 d;TI组69.8 d。差异有显著统性(P=0.0039)。T组Ⅲ/Ⅳ度血小板减少为53.8%,TI组为16.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6)。T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为65.4%,TI组为33.3%,差异有显著性(P=0.0137)。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异环磷酰胺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但是与多西他赛单药方案比较,有效率和生存期差异均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异环磷酰胺 非小细胞肺癌 二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6 C6530G单核苷酸多态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相关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炬 张雪梅 +3 位作者 张湘茹 袁芃 徐兵河 林东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943-947,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是目前实体瘤治疗的两大发展方向。基因单核苷酸多态(SNP)不同基因型患者化疗疗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别,基因型与疗效之间的相关研究可能为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已有研究证实DNA损伤修... 背景与目的: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是目前实体瘤治疗的两大发展方向。基因单核苷酸多态(SNP)不同基因型患者化疗疗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别,基因型与疗效之间的相关研究可能为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已有研究证实DNA损伤修复基因ERCC1、XRCC1、XPD等基因的遗传变异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尚无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与损伤修复基因SNP相关研究的报告。本研究观察了ERCC6基因C6530G单核苷酸多态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化疗近期疗效和生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了95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经卡铂加VPl6(CE)方案一线或辅助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及生存期与ERCC6 C6530GSNP的关系。ERCC6 C6530G基因型分析采用PCR—RFLP方法。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 Log—rank检验法。结果:ERCC6 6530位点CC、CG和GG基因型患者的近期疗效分别为88.9%、90.3%和85.7%,差异无显著意义(P=1.0)。CG+GG基因型患者中位TTP为13个月(95%CI=9.2~16.8),CC基因型患者中位1TrP为9个月(95%CI=7.3~10.6;P=0.19)。ERCC6 C6530GSNP和是否手术切除原发病灶两个因素与CE方案治疗后的生存期有关,其中CG+GG基因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95%CI=18.4~29.6),CC基因型患者治疗后中位生存为16个月(95%CI=9.9~22.0),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切除原发病灶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在中位随访时间28.5个月时尚未得到,未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95%CI 12.5~23.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ERCC6 C6530GSNP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CE方案近期疗效无关但与生存相关。ERCC6 C6530G基因型可能成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方案个体化选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ERCC6 单核苷酸多态 卡铂 依托泊苷 预后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组成和功能 被引量:43
17
作者 倪晓光 赵平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5-258,共4页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细胞内蛋白质选择性降解的重要途径,泛素分子主要通过泛素活化酶、泛素结合酶和泛素-蛋白连接酶与靶蛋白结合形成一条多泛素链,最后被26S蛋白酶体识别和降解。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参与细胞内的多种活动过程,包括细胞...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细胞内蛋白质选择性降解的重要途径,泛素分子主要通过泛素活化酶、泛素结合酶和泛素-蛋白连接酶与靶蛋白结合形成一条多泛素链,最后被26S蛋白酶体识别和降解。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参与细胞内的多种活动过程,包括细胞凋亡、MHC I类抗原的递呈、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内信号转导,与细胞的一些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对组成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各成分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 蛋白酶体 泛素化 蛋白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蛋白质组——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探路者”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英 赵晓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73-678,共6页
概述了血浆蛋白的研究现状、难点和策略 .血浆是血液中无形的液体成分 ,是一种十分复杂和多样化的基质 ,包含数百万种蛋白质和小分子多肽、盐、类脂、氨基酸和糖等 .血浆蛋白参与机体免疫、凝血 抗凝血、物质运输、营养和对生长信号调... 概述了血浆蛋白的研究现状、难点和策略 .血浆是血液中无形的液体成分 ,是一种十分复杂和多样化的基质 ,包含数百万种蛋白质和小分子多肽、盐、类脂、氨基酸和糖等 .血浆蛋白参与机体免疫、凝血 抗凝血、物质运输、营养和对生长信号调节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人体器官的病理变化可导致血浆蛋白在结构和数量上的改变 ,这种特征性的变化对疾病诊断和疗效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 ,迄今为止人类对血浆蛋白的了解还十分有限 ,只有很少一部分血浆蛋白被用于常规的临床诊断 .全面而系统地认识健康和疾病状态下血液循环中血浆蛋白的性质 ,会极大地加速对具有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作用的血浆标志蛋白的研发 .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于 2 0 0 2年首先选择了血浆蛋白质组作为人类蛋白质组首期执行计划之一 ,其初期目标是 :a 比较各种蛋白质组分析技术平台的优点和局限性 ;b 用这些技术平台分析人类血浆和血清的参考样本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蛋白质组 人类 血浆蛋白 生物标志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45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兵河 刘炬 +4 位作者 张频 李青 赵龙妹 王佳玉 袁芃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21-723,共3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乳腺癌的治疗非常困难,疗效较差,寻找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治疗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1年1月-2006年3月以此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45例... 背景与目的:晚期乳腺癌的治疗非常困难,疗效较差,寻找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治疗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1年1月-2006年3月以此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45例。中位化疗周期数3周期(2—6周期)。结果:可评价疗效45例,CR3例(6.7%),PR25例(55.6%),SD11例(24.4%),PD6例(13.3%),总有效率(CR+PR)62.2%,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1年生存率73.3%。紫杉醇加卡铂方案一线和二线治疗进展期乳腺癌近期疗效分别为62.1%和62.5%。内脏转移与软组织转移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别。主要毒性为恶心、呕吐、神经毒性、骨髓抑制。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治疗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好,使用方便,毒性反应较轻,是晚期乳腺癌的有效解救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紫杉醇 卡铂 复发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酸酯多糖对化疗患者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临床试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兵河 孙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78-680,共3页
目的:确定硒酸酯多糖对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双盲临床试验,观察化疗患者口服硒酸酯多糖(κ- 硒卡拉胶)(治疗组)与安慰剂(对照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患者T4 细胞百分比从疗前279&... 目的:确定硒酸酯多糖对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双盲临床试验,观察化疗患者口服硒酸酯多糖(κ- 硒卡拉胶)(治疗组)与安慰剂(对照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患者T4 细胞百分比从疗前279±74 升至381 ±108( P<005),T4/T8 比值从092±023 升至127±050( P< 001) ,而对照组T4 、T8 细胞及T4/T8 比值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患者巨噬细胞吞噬率从245 ±194 升至319 ±153( P< 001) ,对照组则从254 ±154 降至216±223( P< 001) 。两组患者NK 细胞活性、Ig 含量、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似无显著差异。结论:硒酸酯多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酸酯多糖 恶性肿瘤 免疫调节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