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言语障碍的评估和康复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小莹 孙沫逸 +22 位作者 郭伟 唐瞻贵 李龙江 任国欣 孙志军 尚伟 张杰 孟箭 李吉辰 杨凯 何悦 李春洁 秦力铮 李波 吴炜 梁秦龙 倪前伟 李建虎 杨向明 周小燕 杨帆 李家存 高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共11页
外科手术的进步使许多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术后由于发音器官的缺损和组织瓣修复的代偿功能不足可能出现咀嚼、吞咽和言语障碍等问题。尤其是言语障碍,它使患者与他人沟通困难而感到孤立,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 外科手术的进步使许多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术后由于发音器官的缺损和组织瓣修复的代偿功能不足可能出现咀嚼、吞咽和言语障碍等问题。尤其是言语障碍,它使患者与他人沟通困难而感到孤立,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和社会交往障碍。尽管手术及放化疗引起言语功能障碍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等相关问题已得到大家广泛关注,但目前国内外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合并言语障碍的问题尚未形成标准化通用的评估方法和规范的康复治疗管理指南或共识。在前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患者言语障碍的特点及总结颌面肿瘤外科和康复领域专家的临床经验,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组织相关专家经共同讨论、修改,主要从言语障碍的评估和早期康复治疗管理的实施方案等核心内容方面达成共识,以期改善患者与言语相关的生活质量并提高口腔颌面肿瘤术后言语障碍的评估和康复治疗技术,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言语障碍 评估和康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膜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王奕钦 温珺俍 +2 位作者 于新航 陈珺 李文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8-1098,共11页
胶原膜因具有来源广、可降解吸收、免疫原性低等优良特性而备受研究者关注,但存在机械稳定性差、降解速度过快等缺点。为提升其理化性质与生物学功能,研究人员开发了交联、搭载生长因子或药物、与其他优良材料复合、优化其成分与结构、... 胶原膜因具有来源广、可降解吸收、免疫原性低等优良特性而备受研究者关注,但存在机械稳定性差、降解速度过快等缺点。为提升其理化性质与生物学功能,研究人员开发了交联、搭载生长因子或药物、与其他优良材料复合、优化其成分与结构、用海洋胶原蛋白替代等方法,以拓宽其在口腔医学方面的应用。口腔医学领域对高性能生物材料的需求迫切,通过总结胶原膜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深入剖析其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局限性,可为优化胶原膜设计和拓展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同时,进一步探讨结合先进制造技术、开发个性化胶原膜的未来研究趋势,可为提升口腔疾病治疗效果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膜 牙周炎 骨再生 角化黏膜 上颌窦穿孔 骨缺损 味觉出汗综合征 牙髓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多肽治疗口腔疾病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伟满 王钰静 +1 位作者 汪夕狄 李昆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7-912,共6页
多肽类药物具有特异性强、免疫原性低、低蓄积性以及较少的药物相互作用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各类疾病的新型高效药物。多肽类药物可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调节等方式发挥作用,近年来在口腔感染性疾病、组织损伤与修复、抗肿瘤以及病因复杂的... 多肽类药物具有特异性强、免疫原性低、低蓄积性以及较少的药物相互作用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各类疾病的新型高效药物。多肽类药物可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调节等方式发挥作用,近年来在口腔感染性疾病、组织损伤与修复、抗肿瘤以及病因复杂的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口服给药是目前首选给药方式,具有无创、无痛及易于管理等特点,但存在消化道内pH环境导致多肽类药物失效甚至降解的问题。目前口腔疾病的治疗方式常为局部用药,不需要经由胃肠道给药,避免了降解作用和首过效应。但当前研究理论不足以及药物合成成本较高的现状限制了多肽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未来仍需加强相关研究以推动其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多肽 口服给药 药物降解 口腔疾病 生物学特性 临床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材料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魏湘悦 许钰涵 +1 位作者 刘焱萍 程岘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口腔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问题,涵盖牙髓病、牙周病、颌面部骨缺损等多种病理类型。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作为一种天然蛋白质,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生物降解性,近年来在口腔医学领域的... 口腔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问题,涵盖牙髓病、牙周病、颌面部骨缺损等多种病理类型。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作为一种天然蛋白质,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生物降解性,近年来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备受关注。现有研究表明,SF生物材料在牙髓再生、牙周病治疗及颌面骨修复等关键领域均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效果,其技术前沿已延伸至可降解传感器和智能递送系统等创新器械的研发,并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本文旨在系统地梳理SF生物材料在口腔医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向及最新进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口腔疾病治疗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冷冻消融治疗专家共识
5
作者 任国欣 孙沫逸 +33 位作者 唐瞻贵 李龙江 孟箭 孙志军 刘绍严 何悦 尚伟 李刚 张杰 武和明 李一 黄绍辉 张世周 龚忠诚 王军 王安训 李志勇 黄志权 苏彤 李吉辰 杨凯 李伟忠 谢卫红 席庆 赵科 玄云泽 黄立 孙传政 韩冰 陈彦平 陈文革 吴云腾 魏东亮 郭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5,共7页
冷冻消融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抗肿瘤机制、组织病理变化已较明确,且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冷冻消融治疗安全有效,理论上是一种理想的肿瘤治疗手段。以往一直受冷媒和冷冻设备的限制,制约了其疗效和临床应用。随着以氩氦刀为代表的新一代冷... 冷冻消融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抗肿瘤机制、组织病理变化已较明确,且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冷冻消融治疗安全有效,理论上是一种理想的肿瘤治疗手段。以往一直受冷媒和冷冻设备的限制,制约了其疗效和临床应用。随着以氩氦刀为代表的新一代冷冻消融设备的出现,在制冷效率、消融范围、精准测温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肿瘤冷冻消融技术的推广。该共识系统性地总结了冷冻消融技术的机制、口腔黏膜黑色素瘤冷冻治疗的适应证、临床治疗流程、不良反应及处理、冷冻联合治疗等,旨在为口腔黏膜黑色素瘤冷冻消融治疗的规范化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 黑色素瘤 冷冻消融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吞咽障碍的评估和康复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小莹 孙沫逸 +31 位作者 郭伟 廖贵清 唐瞻贵 李龙江 冉伟 任国欣 孙志军 孟箭 刘绍严 尚伟 张杰 何悦 李春洁 杨凯 龚忠诚 李吉辰 席庆 李刚 韩冰 陈彦平 常群安 吴亚东 麦华明 章杰 冷卫东 夏凌云 吴炜 杨向明 张春谊 杨帆 王艳平 曹田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手术治疗是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吞咽障碍是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吞咽障碍不但可导致误吸、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后果,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和社会交往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合并吞... 手术治疗是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吞咽障碍是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吞咽障碍不但可导致误吸、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后果,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和社会交往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合并吞咽障碍的问题尚缺乏一个系统的评估和康复治疗管理方案。在前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吞咽障碍的特点及总结颌面肿瘤外科和康复领域专家的临床经验,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组织相关专家经共同讨论,从吞咽障碍的筛查、评估和康复治疗管理的实施方案等核心内容方面达成共识,以期为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吞咽障碍 康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淋巴清扫术后肩臂综合征的评估与康复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家存 孙沫逸 +31 位作者 任皎洁 郭伟 李龙江 唐瞻贵 任国欣 孙志军 孟箭 尚伟 刘绍严 张杰 李吉辰 何悦 李春洁 杨凯 龚忠诚 席庆 韩冰 麦华明 陈彦平 章杰 吴亚东 李超 安常明 孙传政 袁华 杨帆 袁海光 吴丹冬 范帅 李飞 徐超 魏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607,共11页
颈淋巴清扫术(ND)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尽管颈清术式在不断改良,但术中因剥离、牵拉等损伤副神经、肌肉、肌膜、筋膜及韧带引起的肩臂综合征(SS),仍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加之放疗的影响,不仅会导致患者肩颈及手臂... 颈淋巴清扫术(ND)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尽管颈清术式在不断改良,但术中因剥离、牵拉等损伤副神经、肌肉、肌膜、筋膜及韧带引起的肩臂综合征(SS),仍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加之放疗的影响,不仅会导致患者肩颈及手臂疼痛、僵硬、麻木、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更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清术后SS的问题尚缺乏一个系统评估和康复管理方案。基于前期临床实践基础以及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邀请颌面肿瘤外科和康复领域的专家根据相关临床经验共同讨论、修改,从SS的病因、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康复策略及预防等方面达成共识,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颈淋巴清扫术 肩臂综合征 康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风险综合评估工具的研制与检验 被引量:4
8
作者 罗园 张华 +8 位作者 王三香 张孟喜 邓雨茜 冉海烨 刘佳欣 张毅 陈希 吴一波 赵丽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1-498,共8页
背景我国自1999年宣布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养老机构成为老年人养老热门选择,但跌倒问题频发且现有评估工具效果不佳。目的研制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风险综合评估工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2021年3—12月,通过文献... 背景我国自1999年宣布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养老机构成为老年人养老热门选择,但跌倒问题频发且现有评估工具效果不佳。目的研制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风险综合评估工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2021年3—12月,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2轮专家函询及预调查,形成量表初始条目,并在养老机构随机选择老年人和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采用SPSS 26.0和AMOS 26.0软件进行信效度分析和评价,采用相关系数法、临界比值法、内部一致性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条目分析和筛选,选用内在信度、分半信度、评定者间信度和同质性信度检验评估工具的信度,选用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和区分效度检验评估工具的效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验评估工具的预测能力。结果构建的评估工具包括3个子工具:(1)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量表;(2)老年人跌倒史风险追踪调查表;(3)老年人跌倒风险每日检查清单。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总Cronbach'sα系数为0.73,评定者间系数为0.85;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识方差贡献率为57.95%;验证性因子模型拟合度参数中的卡方自由度比值(χ^(2)/df)、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后拟合优度指数(AGFI)、基于标准化适度指标(NFI)、比较拟合指数(CFI)、Tucker-Lewis系数(TLI)、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分别为2.43、0.95、0.91、0.89、0.93、0.91、0.07,区分效度经验证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预测能力分析结果显示,以Morse跌倒评估表(MFS)≥55分为标准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7;以MFS≤25分为标准时,AUC为0.84。老年人跌倒史风险追踪调查表和老年人跌倒风险每日检查清单经专家和养老护理员的评价后,形成最终版本。结论本研究开发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风险综合评估工具,包含3个子量表,三者间相辅相成,完善养老机构从评估到预防的全路径,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预测能力,可为日后我国养老机构跌倒预防及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跌倒 老年人 养老机构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根尖周病与糖尿病相互关系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董馨璐 许来俊 +1 位作者 张剑英 陈敏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37,共7页
牙髓根尖周病是常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可影响口颌系统的健康。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牙髓根尖周病和糖尿病的关系,但二者相互影响的潜在机制仍未阐明。本文通过回顾近期文献,主要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微生物免疫炎症反应、成骨与... 牙髓根尖周病是常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可影响口颌系统的健康。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牙髓根尖周病和糖尿病的关系,但二者相互影响的潜在机制仍未阐明。本文通过回顾近期文献,主要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微生物免疫炎症反应、成骨与破骨的失衡和氧化应激等方面总结牙髓根尖周病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和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以期为糖尿病患者的牙髓根尖周病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病 根尖周病 糖尿病 微生物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感染与口腔癌--口腔癌诊疗思路的变革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俊辉 李奉华 +3 位作者 张凯 刘利 邱霞 肖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6期609-611,共3页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是一种嗜黏膜和皮肤上皮的DNA病毒。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有关,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的进展之一是HPV感染与头颈部肿瘤,特别是与口咽癌(包括扁桃体癌和舌根癌)密...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是一种嗜黏膜和皮肤上皮的DNA病毒。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有关,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的进展之一是HPV感染与头颈部肿瘤,特别是与口咽癌(包括扁桃体癌和舌根癌)密切相关。并且,HPV相关口腔癌患者数目的大量上升,引起了头颈肿瘤医生,特别是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们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感染 口腔癌 头颈部肿瘤 诊疗 人乳头瘤病毒 DNA病毒 扁桃体癌 肿瘤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下颌融合磨牙7根管显微根管治疗1例
11
作者 许来俊 张剑英 +2 位作者 黄紫华 欧越美 王祥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1-435,共5页
融合牙通常由两个正常牙胚在发育过程中部分或完全融合所形成,属于牙发育异常。融合牙临床上较为少见,发生于后牙区的融合牙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右下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恒磨牙融合,该融合牙具有复杂的根管解剖结构(7个根管),通过锥形... 融合牙通常由两个正常牙胚在发育过程中部分或完全融合所形成,属于牙发育异常。融合牙临床上较为少见,发生于后牙区的融合牙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右下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恒磨牙融合,该融合牙具有复杂的根管解剖结构(7个根管),通过锥形束CT对根管数量及位置进行分析,在显微镜的辅助下成功完成了根管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牙 根管解剖 锥形束CT 显微根管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疣状癌中LRIG1的表达及其抑癌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智元 唐瞻贵 +1 位作者 王月红 李毅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样多肽1(LRIG1)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抑癌作用的机制。方法:收集口腔疣状癌(n=15)、口腔鳞状细胞癌(n=30)及对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共90例,以15例外伤患者的正常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样多肽1(LRIG1)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抑癌作用的机制。方法:收集口腔疣状癌(n=15)、口腔鳞状细胞癌(n=30)及对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共90例,以15例外伤患者的正常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SP法)检测其中LRIG1和Bcl-2的表达,并用皮尔森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LRIG1在正常黏膜、口腔疣状癌、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下降(P<0.05)并伴随Bcl-2的表达依次升高(P<0.05);并且,LRIG1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结论:LRIG1可能通过抑制Bcl-2的表达抑制口腔疣状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疣状癌 LRIG1 BCL-2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联合小剂量泼尼松龙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相关miRNA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斌杰 陈珺 翦新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1-476,共6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丹参联合小剂量泼尼松龙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相关miRNA表达的改变。方法:选取临床上具有典型中、晚期病理特征的OSF组织及正常口腔颊黏膜配对组织各10对。对正常和病变组织行昂飞miRNA芯... 目的:探讨与分析丹参联合小剂量泼尼松龙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相关miRNA表达的改变。方法:选取临床上具有典型中、晚期病理特征的OSF组织及正常口腔颊黏膜配对组织各10对。对正常和病变组织行昂飞miRNA芯片筛查,发现与OSF相关的miRNA表达谱。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获得原代成纤维细胞,以槟榔碱(50μg/mL)诱导培养3,6,12 d后(以0 d为对照),检测差异miRNA的表达。原代培养OSF的成纤维细胞,经丹参(90 mg/mL)联合小剂量泼尼松共培养12,24,36 h后(以0 h为对照),检测差异miRNA的表达。结果:槟榔碱能诱导正常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中miRNA的表达改变,而丹参联合小剂量泼尼松龙能逆转OSF成纤维细胞中相关miRNA的表达。结论:临床组织验证提示差异miRNA在OSF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丹参联合小剂量泼尼松龙能逆转相关mi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泼尼松龙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与其他器官纤维化的比较分子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珺 刘斌杰 +1 位作者 谢晓莉 李文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63-1672,共10页
目的:目前尚无成熟且经济的动物模型模拟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这是制约OSF的机制和药物研究的主要障碍之一。本研究参考泛癌分析的底层逻辑,从分子、信号通路、生物学过程等方面对OSF及其他4种器官纤维化进... 目的:目前尚无成熟且经济的动物模型模拟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这是制约OSF的机制和药物研究的主要障碍之一。本研究参考泛癌分析的底层逻辑,从分子、信号通路、生物学过程等方面对OSF及其他4种器官纤维化进行系统比较,这有利于学者们发现不同器官纤维化基因组之间的异同,寻找到某些普遍规律,也为OSF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网站下载GSE64216、GSE76882、GSE171294、GSE92592和GSE90051数据集的芯片数据。用“Limma”软件包检测各类型纤维化的差异表达mRNA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RNAs,DEmRNAs)。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鉴定各类型纤维化相关模块。通过功能富集和通路富集分析各纤维化相关模块基因的异同。结果:OSF、肾间质纤维化(kidney intestinal fibrosis,KIF)、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皮肤纤维化(skin fibrosis,SF)中分别检测到6057、10910、27990、10480和4801个DEmRNAs。通过WGCNA对各器官纤维化相关模块进行识别,分别构建各类型纤维化的共表达网络。除了KIF和LF有5个共同的hub基因外,其他纤维化疾病之间没有共同的hub基因。OSF、KIF、LF、IPF和SF的共同通路主要集中于免疫相关通路。结论:OSF和其他4种器官纤维化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组织和器官特异性,但它们有许多共同的信号通路和生物学过程,主要是在炎症和免疫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纤维化疾病 炎症 免疫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唐瞻贵 成雨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05-709,共5页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胶原沉积疾病,其特征是产生疤痕和组织纤维化,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和生活质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有超过500万OSF患者,恶性转化率为1.5%~15%,因此WHO也将其...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胶原沉积疾病,其特征是产生疤痕和组织纤维化,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和生活质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有超过500万OSF患者,恶性转化率为1.5%~15%,因此WHO也将其列入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范畴。现对OSF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了解该病发病规律及为临床早期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妥珠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治疗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专家共识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伟 孙沫逸 +14 位作者 冉炜 唐瞻贵 李龙江 孙志军 孟箭 郑家伟 尚伟 杨凯 龚忠诚 武和明 席庆 谢卫红 孔琳 鞠侯雨 任国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5-450,共6页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人类恶性肿瘤的第6位,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到局部晚期阶段,经过手术、放化疗后仍有很高比例的患者会发生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针对复发和/或转移性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患者,以EGFR靶向治疗药物为基...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人类恶性肿瘤的第6位,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到局部晚期阶段,经过手术、放化疗后仍有很高比例的患者会发生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针对复发和/或转移性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患者,以EGFR靶向治疗药物为基础的靶向化疗是目前一线治疗常规应用方案。国际上已批准的治疗头颈部肿瘤的靶向药物有尼妥珠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和西妥昔单抗,目前西妥昔单抗的指南很多,而尼妥珠单抗在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应用尚无明确规范。本文结合文献及相关专家的经验,制定专家共识,对尼妥珠单抗的抗肿瘤机制以及目前临床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制定了尼妥珠单抗治疗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的建议方案,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妥珠单克隆抗体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疣状癌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瞻贵 陈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87-691,共5页
口腔疣状癌(oral verrucous carcinoma,OVC)是一种具有独特组织学改变和生物学行为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常表现为缓慢增大,灰白色的疣状增生物,主要好发于上、下颌牙龈及其附近黏膜皱褶处。本文从口腔疣状癌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分型、病理... 口腔疣状癌(oral verrucous carcinoma,OVC)是一种具有独特组织学改变和生物学行为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常表现为缓慢增大,灰白色的疣状增生物,主要好发于上、下颌牙龈及其附近黏膜皱褶处。本文从口腔疣状癌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分型、病理学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疣状癌 口腔恶性肿瘤 临床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8
作者 邱喜丽 许春姣 +7 位作者 王璐 吕逢源 刘婷婷 周美璐 徐文华 吴颖芳 方厂云 彭解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研究wnt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患者治疗前后的表达并探讨其在OS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40例OSF中期患者采用曲安奈德+丹参局部封闭治疗4周,治疗前及第5周复诊时记录VAS及张口度,取唾液及龈沟液ELISA检测wnt1表达,实时荧光定... 目的:研究wnt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患者治疗前后的表达并探讨其在OS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40例OSF中期患者采用曲安奈德+丹参局部封闭治疗4周,治疗前及第5周复诊时记录VAS及张口度,取唾液及龈沟液ELISA检测wnt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SF病变颊黏膜中wnt1 mRNA表达。结果:治疗前OSF组wnt1表达[颊黏膜定量PCR(36.89±10.40)×10^(-5),唾液浓度(61.61±4.45)ng/L,龈沟液浓度(56.20±3.65)ng/L]均高于正常组[颊黏膜定量PCR(4.63±1.53)×10^(-5),唾液浓度(40.26±3.00)ng/L,龈沟液浓度(53.45±1.74)ng/L](P<0.01);OSF组经治疗后,唾液与龈沟液中wnt1表达均降低,且与OSF临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wnt1可能参与OSF的发生发展,其在唾液与龈沟液中的实时监测有望成为评价OSF诊疗的无创性检控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 WNT1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临床研究 被引量:46
19
作者 洪鹏宇 高陆 +2 位作者 邱冠华 全宏志 唐瞻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前臂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8年3月因口腔癌在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进行了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60例,其中前臂皮瓣16例,股前外侧皮瓣44例。术后观察并记... 目的:探讨前臂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8年3月因口腔癌在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进行了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60例,其中前臂皮瓣16例,股前外侧皮瓣44例。术后观察并记录皮瓣成活情况,供区恢复情况及口腔颌面部受区功能及形态。结果:60例游离皮瓣总成活率为90.0%(54/60),前臂皮瓣成活率为87.5%(14/16),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率为90.9%(40/44),两组皮瓣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36个月,皮瓣修复效果满意。两组皮瓣术前与术后至少6个月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皮瓣组供区中仅2例出现瘢痕增生,股前外侧皮瓣组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前臂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均具有移植成活率高、对颌面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效果佳等优点,可作为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主力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游离皮瓣 修复重建 口腔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杨柳 陈娟 +3 位作者 单忠艳 雷焯 全宏志 唐瞻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8-553,共6页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外周血中不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分布特征,探讨其与癌变相关危险因素及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和15例正常成人的外周血,应用流式...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外周血中不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分布特征,探讨其与癌变相关危险因素及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和15例正常成人的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及其各免疫表型的分布特征,并对其与槟榔咀嚼、吸烟、饮酒等癌变危险因素及肿瘤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OSCC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效应记忆T细胞(CD4^+Teff、CD8^+Teff)、CD4^+PD1^+T、CD8^+PD1^+T、CD8^+PD1^+Teff、CD8^+Tim3+T、CD8^+Tim3^+Tef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D4^+初始T细胞(Tn)、B细胞则显著降低,且CD4^+Tn/CD4^+Teff、CD8^+Tn/CD8^+Teff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OSCC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CD4^+Teff、CD8^+Teff细胞的增高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显著相关,且伴淋巴结转移或中晚期患者外周血中CD4^+Tn细胞及CD4/CD8、CD4^+Tn/Teff的比例均显著降低;OSCC患者外周血中CD4^+Teff比例的降低和CD4^+Tn细胞比例的升高与槟榔咀嚼显著相关(P<0.05),而饮酒和吸烟与T、B细胞各免疫亚型的改变无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OSCC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各免疫表型发生了改变,且这种改变与槟榔咀嚼及肿瘤进展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外周血淋巴细胞 淋巴结转移 TNM分期 癌变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