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NF-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鼠营养状态和呼吸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建明 廖前德 +3 位作者 唐文祥 孙圣华 刘备战 刘新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8-552,共5页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鼠的营养状态和呼吸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率的影响。方法将9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70只,对照组(B)20只。采用气管内注入猪胰弹性蛋白酶、熏香烟和限制营养的方法...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鼠的营养状态和呼吸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率的影响。方法将9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70只,对照组(B)20只。采用气管内注入猪胰弹性蛋白酶、熏香烟和限制营养的方法建立COPD鼠模型和COPD营养不良鼠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将A组分为COPD营养正常组(A1),COPD营养不良组(A2)和COPD营养不良干预组(A3)。A3组采用尾静脉注射TNF-αMcAb 0.1 mg/kg,进行干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呼吸肌匀浆中TNF-α含量,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浆葡萄糖、白蛋白、甘油三酯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呼吸肌中三甲基组氨酸(3-MH)、酪氨酸(Tyr)含量。结果 1:A2组血清和呼吸肌匀浆TNF-α含量和血浆葡萄糖、甘油三酯明显高于B、A1和A3组(P<0.01);A2组膈肌重量,白蛋白含量明显低于B、A1和A3组(P<0.01);2:A2组呼吸肌匀浆中3-MH、Tyr含量均明显高于B、A1和A3组(P<0.01);3:A2组呼吸肌TNF-α含量与3-MH、Tyr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866,P<0.01;R=0.883,P<0.01),TNF-αMcAb干预后,蛋白质分解代谢率降低。结论 TNF-α是引起COPD鼠发生营养不良和呼吸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率增高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营养不良 肿瘤坏死因子-Α 呼吸肌 蛋白质分解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500mg片日1次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的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黄海辉 张婴元 +30 位作者 任振义 郑红光 俞云松 吕晓菊 肖祖克 杨惠芬 修清玉 陈宝元 岳红梅 郝青林 黄健安 马惠 肖伟 郭东阳 司彬 孙圣华 张伟 李其皓 沈华浩 段建 李华茵 姚婉贞 顾俊明 夏前明 应可净 刘翱 杨和平 施敏骅 孙铁英 丁国华 吴国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48-257,共10页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500mg片剂日1次的治疗方案对轻中度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以左氧氟沙星片剂500mg日1次口服,不同疗程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500mg片剂日1次的治疗方案对轻中度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以左氧氟沙星片剂500mg日1次口服,不同疗程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与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观察其临床征象、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及微生物学检查等,评价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共入选病例1266例,其中全分析集1245例,符合方案集1082例,安全性分析集1245例。在符合方案集中左氧氟沙星治疗各类感染结束后7~14d的疗效评价中,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和复杂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8%(306/316)、96.0%(360/375)、93.7%(74/79)、98.7%(76/77)、94.9%(93/98)和96.0%(24/25);微生物学有效率分别为98.4%(120/122)、95.1%(136/143)、97.6%(41/42)、94.1%(48/51)、92.3%(24/26)和81.3%(13/16);综合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1.7%(289/315)、87.2%(328/376)、93.5%(72/77)、89.7%(70/78)、86.7%(85/98)和69.2%(18/26)。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215/1245),主要有头晕、恶心和失眠等;与药物相关的实验室异常发生率为15.7%(191/1213),主要有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多呈轻度和一过性,因不良反应中停者为2.7%,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左氧氟沙星500mg片日1次不同疗程的给药方案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与尿路感染患者获良好疗效,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下呼吸道感染 尿路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洛伪麻那敏片与氨酚伪麻那敏片治疗上呼吸道症状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薛成 蒋静涵 +4 位作者 王伟华 张建初 熊盛道 张伟 刘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8期928-932,共5页
目的:评价布洛伪麻那敏片治疗由普通感冒或感冒所致的上呼吸道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研究。共完成的病例数为226例。其中A组112例,B组114例,分别予以布洛伪麻那敏片和氨酚伪麻那敏片治疗,... 目的:评价布洛伪麻那敏片治疗由普通感冒或感冒所致的上呼吸道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研究。共完成的病例数为226例。其中A组112例,B组114例,分别予以布洛伪麻那敏片和氨酚伪麻那敏片治疗,药物用法为每日3次,每次1片,疗程3~5d。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总显效率为98.21%;B组的总有效率为99.12%,总显效率为97.37%。表明A组和B组总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和总显效率非劣效性检验显示,A组非劣效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和B组分别为20.18%和24.79%(P>0.05)。结论:布洛伪麻那敏片和氨酚伪麻那敏片均系对症治疗感冒所致上呼吸道症状的安全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伪麻那敏片 氨酚伪麻那敏片 感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清和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谢丽华 杨芳英 孙圣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8-243,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mi R-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外周血清及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探讨mi R-21在COPD发病中的意义及机制。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n=41)和COPD组(n=49),收集两组外周血... 目的:通过研究mi R-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外周血清及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探讨mi R-21在COPD发病中的意义及机制。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n=41)和COPD组(n=49),收集两组外周血清,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收集临床资料。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外周血清及单个核细胞中mi R-21的表达水平。分析COPD组mi R-21与肺功能的关系,并对mi R-21与COPD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组外周血清及单个核细胞中mi R-21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增高;COPD外周血清及单个核细胞中mi R-21差异表达与肺功能相关;COPD患者mi R-21表达水平与FEV1呈正相关。结论:COPD患者外周血清及单个核细胞中mi R-21表达升高可能与COPD发病过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Sma和Mad相关蛋白7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对C_2C_(12)成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纯 孙圣华 +2 位作者 张强 林桦 唐文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32-737,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VitC)对体外培养的骨骼肌成肌细胞(C2C12)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取体外培养的C2C12细胞,胰酶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离心重悬,调整细胞密度,按200μL/孔接种,常规培养,待细胞融合率达80%且未出现细胞分化时...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VitC)对体外培养的骨骼肌成肌细胞(C2C12)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取体外培养的C2C12细胞,胰酶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离心重悬,调整细胞密度,按200μL/孔接种,常规培养,待细胞融合率达80%且未出现细胞分化时,将细胞分6组:阴性对照组(C2C12细胞中加入单纯无血清培养基)、H2O2组(C2C12细胞中加入含500μmol/L H2O2的无血清培养基)和VitC 1,2,3,4组(C2C12细胞中加入含500μmol/L H2O2的无血清培养基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VitC:10,20,60,100 mg/L)。分别在干预0,6,24,36,48,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各组C2C12细胞的增殖。在干预36 h后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各组C2C12细胞凋亡率。结果:在干预36和72 h时,各浓度的VitC组的吸光度(OD)值均较H2O2组显著升高(P<0.001),其中以VitC 4组升高最为显著,而且VitC 4组在干预36 h时的吸光度值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在干预36 h时,VitC 2,3和4组的C2C12成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H2O2组;VitC 2和3组的C2C12成肌细胞凋亡率高于阴性对照组,而VitC 4组的C2C12成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itC能够有效抑制H2O2诱导的C2C12成肌细胞的凋亡,高浓度的VitC可能在干预36 h时对CC成肌细胞有促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成肌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屈菜赤碱对大鼠肺组织的长期毒性作用及其对肺组织中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建明 刘宸辰 +2 位作者 刘新民 曾明 蒋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8-523,I0003,共7页
目的:观察白屈菜赤碱对大鼠肺组织形态的长期毒性作用及其对大鼠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引起大鼠肺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和低、中及高剂量白屈菜赤碱组(给予3.7... 目的:观察白屈菜赤碱对大鼠肺组织形态的长期毒性作用及其对大鼠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引起大鼠肺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和低、中及高剂量白屈菜赤碱组(给予3.7、5.6和8.4mg·kg^-1白屈菜赤碱),每组30只。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表现;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和I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高剂量白屈菜赤碱组大鼠累积死亡率最高,其次为中和低剂量白屈菜赤碱组。各剂量白屈菜赤碱组大鼠体质量和摄食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白屈菜赤碱组大鼠体质量和摄食量低于低和中剂量白屈菜赤碱组(P<0.05)。白屈菜赤碱能引起大鼠肺充血和血性腹水。HE染色,随着白屈菜赤碱剂量的增加,各剂量白屈莱赤碱组大鼠肺组织损伤加重。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白屈菜赤碱组大鼠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升高(P<0.05);与低和中剂量白屈菜赤碱组比较,高剂量白屈菜赤碱组大鼠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白屈菜赤碱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和ICAM-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与低和中剂量白屈菜赤碱组比较,高剂量白屈菜赤碱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和ICAM-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白屈菜赤碱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对大鼠肺组织产生长期毒性作用,中和高剂量白屈菜赤碱可能通过NF-κB活化和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加重中毒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屈菜赤碱 长期毒性 核转录因子ΚB 肺损伤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与重型2019冠状病毒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作良 刘升平 +3 位作者 王知非 刘纯 龙飞艳 金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0-535,共6页
目的:探讨重型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糖与重型COVID-19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重型COVID-19患者55例,其中12例在诊疗过程中进展为危重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入院后第1天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重型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糖与重型COVID-19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重型COVID-19患者55例,其中12例在诊疗过程中进展为危重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入院后第1天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及血糖的变化。结果:与重型COVID-19患者比较,危重型患者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更高,淋巴细胞计数更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炎症指标如超敏C反应蛋白、IL-6也明显升高(均P<0.05)。危重型COVID-19患者入院空腹血糖为(10.23±3.71)mmol/L,明显高于重型[(7.12±3.35)mmol/L,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和病程后,入院时空腹血糖和高血糖与重型患者是否进展为危重型患者明显相关(分别OR=1.308,95%CI:1.066~1.606,P=0.01;OR=29.198,95%CI:2.903~293.639,P=0.004)。本组15例(34.8%)重型和10例(83.3%)危重型COVID-19患者接受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注射治疗。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过程中,危重型患者空腹血糖始终高于重型患者(P<0.05)。结论:入院时空腹高血糖是重型COVID-19发展为危重型的重要预测因子,严密监测和加强血糖控制对于降低其危重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糖尿病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