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和内窥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雪峰 李济宇 +3 位作者 张文杰 陈卫 张勇 全志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57-58,66,共3页
目的比较急诊手术和内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1年10月,212例高龄(≥70岁)由结石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手术和内镜治疗的疗效和合并症。 结果内镜组引流成功率100%,取石成功率达到88.5%,... 目的比较急诊手术和内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1年10月,212例高龄(≥70岁)由结石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手术和内镜治疗的疗效和合并症。 结果内镜组引流成功率100%,取石成功率达到88.5%,而且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3.8%)明显低于手术组(33.6%,P<0.01)。 结论内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与手术相仿,但安全性明显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老年人 胆道镜 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总管取石引流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胆道结石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勇 王雪峰 +3 位作者 董平 陈卫 费哲为 全志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421-422,共2页
目的 评价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49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目的 评价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49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B超证实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ST及取石术,分别于术后即刻、1d、3d和7d作LC。结果 EST成功率91.84%(45/49);EST联合LC成功率95.56%(43/45)。术后平均住院日6.87d(2~13d)。结论 EST术后即刻与1d行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手术治疗 内镜括约肌切开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雪峰 顾钧 +2 位作者 沈定丰 董平 陈大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7期532-533,共2页
目的评价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胃或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效果. 方法 2002年10月~2004年11月,24例恶性肿瘤(胃癌19例,胰腺癌4例,胆管癌术后1例)引起的胃或十二指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透视下,用内镜将金属内支架置入胃或十二指肠狭窄部位. 结... 目的评价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胃或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效果. 方法 2002年10月~2004年11月,24例恶性肿瘤(胃癌19例,胰腺癌4例,胆管癌术后1例)引起的胃或十二指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透视下,用内镜将金属内支架置入胃或十二指肠狭窄部位. 结果 24例金属支架均置入预定的部位.术后第1天进流质,第3天开始进半流质.无置入支架引起的消化道穿孔、出血等并发症.21例在1~24个月的随访期间,仅2例出现梗阻.无金属支架移位. 结论在胃或十二指肠恶性梗阻部位置入金属内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胃或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梗阻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翁子毅 费哲为 +3 位作者 吴克瑾 吴增斌 李方明 全志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手术切除范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进行随访。根据分组与手术方式、术后复发和生存率进行比较,行Wilcoxon(Cehan)统计分析和X2检验。结果1.低危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高危组...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手术切除范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进行随访。根据分组与手术方式、术后复发和生存率进行比较,行Wilcoxon(Cehan)统计分析和X2检验。结果1.低危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高危组(P=0.013)。而隐灶癌明显低于其他PTC,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8);2.低危组5年无瘤生存率同高危组比较,明显高于高危组(P=0.048);3.低危组隐灶癌行单侧与双侧甲状腺切除,术后均无复发;4.颈淋巴结清扫与颈淋巴结切除比较,术后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202)。结论1.对低危组PTC患者宜行双侧甲状腺切除,对于隐灶癌,建议行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2.低危组可不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3.高危组应行双侧甲状腺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手术方式 PTC 颈淋巴结 甲状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附6例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大伟 费哲为 +4 位作者 骆明德 张文杰 全志伟 龚圣济 张一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302-303,共2页
目的 探索用微创法行胃造口术。 方法 在胃镜引导下 ,穿刺点选择在胃体的大、小弯之间。局麻下 ,给 6位需长期行肠内营养的患者 ,行经皮穿刺胃造口术。 结果 从置入胃镜到胃造口术完成中需 10~ 15分钟 ,术中和术后均无出血、消化... 目的 探索用微创法行胃造口术。 方法 在胃镜引导下 ,穿刺点选择在胃体的大、小弯之间。局麻下 ,给 6位需长期行肠内营养的患者 ,行经皮穿刺胃造口术。 结果 从置入胃镜到胃造口术完成中需 10~ 15分钟 ,术中和术后均无出血、消化液漏入腹腔等并发症。 结论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微创外科 胃镜 肠内营养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0例大肠癌术中结肠镜检查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宝仁 姜保成 +2 位作者 杨明 张纪伟 全志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47-748,共2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中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0 ~ 2003年180例大肠癌术中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肠镜检查发现同时多源原发性大肠癌5例,大肠癌合并息肉20例.术前漏诊同时多源原发性大肠癌2例,大肠癌合并息肉8例.结论大...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中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0 ~ 2003年180例大肠癌术中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肠镜检查发现同时多源原发性大肠癌5例,大肠癌合并息肉20例.术前漏诊同时多源原发性大肠癌2例,大肠癌合并息肉8例.结论大肠癌术中肠镜检查有助于发现同时多源原发大肠癌和大肠癌合并息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结肠镜 多源原发性大肠癌 大肠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状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沈定丰 董平 +1 位作者 杨勇 张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直肠癌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 ,观察其与手术切除与否、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程度等的关系。 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 5 8例 ,于术前及术后两周检测PAGT、PT、APTT、TFPI、D -二聚体、t -PA∶a等指标 ;同期 5 2例非肿瘤病... 目的通过研究直肠癌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 ,观察其与手术切除与否、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程度等的关系。 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 5 8例 ,于术前及术后两周检测PAGT、PT、APTT、TFPI、D -二聚体、t -PA∶a等指标 ;同期 5 2例非肿瘤病人作为对照组。 结果直肠癌患者较对照组血小板聚集增强 (P <0 .0 5 )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缩短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降低 (P <0 .0 5 ) ,D -二聚体和t -PA∶a显著升高 (P <0 .0 1) ,存在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腺癌者尤为明显 (P <0 .0 5或P <0 .0 1) ,手术切除后有所改善。 结论直肠癌患者处于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 ,在淋巴结转移和癌细胞分化差的病人中尤为明显 ;应用抗凝和抗纤溶药物可能对直肠癌的预防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高凝状态 纤溶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角蛋白19基因诊断淋巴结微转移癌灶的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琴 张一楚 +2 位作者 钱惠琴 顾学范 林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研究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判断肿瘤预后,指导综合治疗。方法应用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RT-PCR方法对上皮性肿瘤及淋巴结进行CK19mRNA检测。结果5例正常淋巴结无CK19mRNA表达;15例乳腺癌、10例胃癌、11例大肠癌均表达... 目的研究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判断肿瘤预后,指导综合治疗。方法应用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RT-PCR方法对上皮性肿瘤及淋巴结进行CK19mRNA检测。结果5例正常淋巴结无CK19mRNA表达;15例乳腺癌、10例胃癌、11例大肠癌均表达CK19mRNA;82个淋巴结中,组织学检查11个有肿瘤转移,其CK19RT-PCR也为阳性,其余71个无肿瘤浸润淋巴结,经CK19RT-PCR发现16个表达CK19mRNA。结论CK19RT-PCR方法提高了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在上皮性肿瘤患者的其它部位(外周血、骨髓)微转移癌灶的检测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淋巴结微转移 癌灶 基因诊断 CK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破裂的原因及其处理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勇 陈卫 +2 位作者 王雪峰 董平 全志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8期674-675,687,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破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2000年1月~2003年8月,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共1024例,回顾术中发生胆囊破裂的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处理方法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本组176例中,因解剖胆...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破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2000年1月~2003年8月,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共1024例,回顾术中发生胆囊破裂的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处理方法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本组176例中,因解剖胆囊时抓破18例,自胆囊床剥离时破裂43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先行胆囊穿刺抽吸胆汁减压93例,胆囊萎缩部分切除胆囊16例,胆囊经剑突下穿刺孔取出时破裂6例。136例行腹腔冲洗,其中术后并发膈下积液和胆囊窝积液各2例,剑突下穿刺孔感染4例,剑突下穿刺孔疝1例;40例行小网膜孔填塞,术后无腹腔内与穿刺孔感染发生。结论 小网膜孔预置纱布填塞可减少胆汁在腹腔内扩散;胆囊破裂后及时吸清胆汁,取尽散落的结石,胆囊及胆汁污染的纱布经剑突下穿刺孔取出时使用胆囊袋等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囊破裂 LC 并发症 胆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在胃癌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沈定丰 董平 +2 位作者 徐冲羽 沈立松 张一楚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探讨Fas在胃癌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变化与患者预后和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Fas的表达。 结果胃癌细胞Fas表达明显下降 ,其表达与胃癌细胞分化、病理分期有... 目的探讨Fas在胃癌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变化与患者预后和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Fas的表达。 结果胃癌细胞Fas表达明显下降 ,其表达与胃癌细胞分化、病理分期有关 ,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 ;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 、CD8+ 亚群Fas表达升高 ,NK细胞 (CD5 6 + )表达无变化。 结论Fas在胃癌细胞中的低表达对肿瘤细胞逃避自身免疫攻击起一定作用 ,并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同时 ,它也影响了全身免疫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FAS 淋巴细胞 细胞调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增强胆囊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济宇 全志伟 +1 位作者 张强 刘建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 :探讨在生长抑素预先作用下 ,胆囊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运用生长抑素预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胆囊癌细胞株 ,2 4h后加入梯度浓度的化疗药物阿霉素 ,观察癌细胞的生长曲线 ,并与单独使用化疗药物的癌细胞生长曲线相比较。... 目的 :探讨在生长抑素预先作用下 ,胆囊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运用生长抑素预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胆囊癌细胞株 ,2 4h后加入梯度浓度的化疗药物阿霉素 ,观察癌细胞的生长曲线 ,并与单独使用化疗药物的癌细胞生长曲线相比较。结果 :阿霉素能够明显抑制胆囊癌细胞的生长 ,其作用呈现效应 -浓度依赖性 (P <0 .0 5)。生长抑素能够诱导离体胆囊癌细胞生长停滞于DNA合成期 (S期)。经生长抑素预处理后 ,阿霉素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单独用药为佳 (P <0 .0 1 )。结论 :生长抑素可增强胆囊癌细胞对化疗药物阿霉素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阿霉素 化疗敏感性 胆囊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癌临床分期与术后生存率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健东 全志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评价Nevin、AJCC、JSBS三种胆囊癌分期法与胆囊癌术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1988年 10月至1998年 12月,新华医院收治的 30例胆囊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分别按三种分期法归类,评估不同分期的术后1、3、5年生存率。结果:所有Ⅰ...    目的:评价Nevin、AJCC、JSBS三种胆囊癌分期法与胆囊癌术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1988年 10月至1998年 12月,新华医院收治的 30例胆囊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分别按三种分期法归类,评估不同分期的术后1、3、5年生存率。结果:所有Ⅰ期患者均长期生存。NevinⅡ、Ⅲ期的病例数较少,其 3年、5年生存率优于其余两种分期法的Ⅱ、Ⅲ期。NevinⅢ期的术后 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NevinⅣ期(P<0. 05)。NevinⅣ、Ⅴ期的术后 3年、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JSBS及AJCCⅣ期(P<0. 05)。JSBS及AJCCⅣ期患者无长期生存者,术后 5年生存率为 0。其中,JSBSⅣ期的术后 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AJCCⅣ期 (P<0. 01),JSBSⅢ期与Ⅳ期术后 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 (P<0. 05),AJCCⅢ期与Ⅳ期则不明显。结论:胆囊癌的分期与术后生存率有显著关系,JSBS分期详细划分了胆囊癌的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是比较手术效果及判断预后的较好的分期方法。JSBSⅠ、Ⅱ、Ⅲ期的胆囊癌应行根治切除手术,JSBSⅣ期(肿瘤侵犯到胰周、腹腔动脉、肠系膜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或肿瘤浸润肝脏超过 2cm、侵犯2个以上邻近脏器)患者根治手术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根治性切除 临床分期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2-氧-4-羧噻唑烷增强谷胱甘肽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费哲为 Andrew Rhodes 尤永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时给予外源性左旋 - 2 -氧 - 4-羧噻唑烷 (OTZ)以增加机体谷胱甘肽 (GSH)合成的可能性 ,同时利用OTZ检测GSH的水平。 方法 7只实验兔创伤前后测定机体静息能耗 (REE) ;经颈静脉导管注入稳定同位素标记的13 C -OTZ后 ,在 12... 目的探讨创伤时给予外源性左旋 - 2 -氧 - 4-羧噻唑烷 (OTZ)以增加机体谷胱甘肽 (GSH)合成的可能性 ,同时利用OTZ检测GSH的水平。 方法 7只实验兔创伤前后测定机体静息能耗 (REE) ;经颈静脉导管注入稳定同位素标记的13 C -OTZ后 ,在 12 0min内采集多个时段的血及呼出气体标本以测定血OTZ浓度及13 CO2 呼出速度 ;根据13 CO2 呼出速度曲线 ,计算出13 CO2 呼出的总量。 结果创伤前后REE分别为 2 0 5 99± 2 6 5 8J·kg-1·d-1,2 6 0 46± 45 98J·kg-1·d-1,创伤后明显增加 ;创伤后血13 C -OTZ浓度持续下降 ,尤以创伤后 30min内下降更为显著 ;创伤后 12 0min内13 CO2 呼出总量为 2 5 986 86 μmol/kg ,创伤前为 2 115 9 5 5 μmol/kg ,创伤后明显增多。  结论创伤时机体对半胱氨酸需求明显增加 ;外源性OTZ可能是创伤后补充半胱氨酸的一个重要来源 ;稳定同位素标记的13 C -OTZ可作为创伤前后GSH水平评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代谢反应 静息能量 稳定同位素 谷胱甘肽 半胱氨酸 CT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术5例报告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大伟 潘冬平 +2 位作者 范上达 袁维基 林志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的可行性和适应证。 方法  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4月 ,腹腔镜下对 5例位于肝脏左外叶的小肝癌进行切除 ,End -vascularGIA在肿瘤右侧横断肝脏实质 ,切下的肝组织连同肿瘤组织一同从扩大的切口取出。结果...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的可行性和适应证。 方法  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4月 ,腹腔镜下对 5例位于肝脏左外叶的小肝癌进行切除 ,End -vascularGIA在肿瘤右侧横断肝脏实质 ,切下的肝组织连同肿瘤组织一同从扩大的切口取出。结果  3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成功 ,2例因分离过程中出血或肝组织太厚中转开腹。腹腔镜下切除的肝脏创面 ,无渗出 ,无胆漏。手术时间 6 0~ 90min。术后 3~ 5d出院。无并发症。 结论 腹腔镜可切除肝脏左外叶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腹腔镜 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营养状况的评定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龚圣济 费哲为 钱惠琴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5年第1期41-43,共3页
对23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前的基础营养指标、血清蛋白及血清氨基酸浓度等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将测定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血清氨基酸浓度的变化能更早、更好地反映病人的营养状况;②上消化... 对23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前的基础营养指标、血清蛋白及血清氨基酸浓度等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将测定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血清氨基酸浓度的变化能更早、更好地反映病人的营养状况;②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对除苯丙氨酸、蛋氨酸外的其它必需及半必需氨基酸的摄取更为显著;③为防止术前营养支持的同时促使肿瘤生长的可能性,有必要限制某些氨基酸的投入量;④其它的测定项目中,CHI%相对较灵敏,但特异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评定 氨基酸 消化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认识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朱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15-216,共2页
关键词 无张力修补 复发性腹股沟疝 术后5年 复发率 常见 普外科 腹股沟疝修补术 关心 文献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增强阿霉素杀伤胆囊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济宇 全志伟 +1 位作者 张强 刘建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429-431,共3页
目的探讨阿霉素在单独用药及与生长抑素联合用药时,对离体胆囊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生长抑素和细胞增殖期特异性化疗药物阿霉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通过阿霉素半数抑癌浓度值(IC50)的变化,观察生长抑素对其杀伤癌... 目的探讨阿霉素在单独用药及与生长抑素联合用药时,对离体胆囊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生长抑素和细胞增殖期特异性化疗药物阿霉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通过阿霉素半数抑癌浓度值(IC50)的变化,观察生长抑素对其杀伤癌细胞能力的影响;并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联合用药在不同时间点胆囊癌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率的变化,与单独使用化疗药物的癌细胞周期和生长情况相比较。结果生长抑素能够降低阿霉素对胆囊癌细胞的IC50值,其作用呈浓度-效应依赖性(P<0.05)。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均能使得癌细胞生长阻滞于细胞周期的S期,但后者于作用72 h后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强于前者。结论生长抑素可增强胆囊癌细胞对化疗药物阿霉素的敏感性,可能降低阿霉素的化疗毒副作用。其机制可能在于联合用药诱导细胞生长停滞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阿霉素 胆囊癌 癌细胞 杀伤作用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褥式减张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勇 陈卫 储冰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0期862-863,873,共3页
目的 探讨褥式减张缝合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切缘坏死的发生。方法 对65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褥式减张缝合减少切缘张力,结合闭式引流和加压包扎。同期根治术患者306例采用闭式引流和加压包扎作为对照。统计住院期间手术切缘皮瓣缺... 目的 探讨褥式减张缝合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切缘坏死的发生。方法 对65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褥式减张缝合减少切缘张力,结合闭式引流和加压包扎。同期根治术患者306例采用闭式引流和加压包扎作为对照。统计住院期间手术切缘皮瓣缺血和感染表现。结果 切缘皮肤花斑3.08% vs 7.52%(P=0.157),切缘皮肤表皮松解1.54% vs 5.88%(P=0.101),干性坏死1.54% vs 11.77%(P=0.003),切缘皮肤化脓性感染0 vs 5.56%(P=0.009),皮瓣切缘一期愈合率96.92%vs 80.72%(P=0.001)。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和继发感染并不少见,褥式减张缝合方法简便、效果可靠,可明显改善切口愈合,预防皮瓣切缘缺血坏死和继发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缘 减张 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皮瓣坏死 加压包扎 闭式引流 患者 继发感染 缝合 花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预处理移植静脉免疫原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生来 张柏根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评估经多聚环氧化合物(PC)处理的同种异体静脉的免疫原性。方法 根据处理犬静脉的不同方法分为新鲜组(n=7)、戊二醛(GA)组(n=5)和Pc组(n=6);匀浆液二次免疫BALB/c小鼠,小鼠血清与该犬淋巴细胞反应,以荧光标记的兔抗鼠IgG抗体染色... 目的 评估经多聚环氧化合物(PC)处理的同种异体静脉的免疫原性。方法 根据处理犬静脉的不同方法分为新鲜组(n=7)、戊二醛(GA)组(n=5)和Pc组(n=6);匀浆液二次免疫BALB/c小鼠,小鼠血清与该犬淋巴细胞反应,以荧光标记的兔抗鼠IgG抗体染色被反应的淋巴细胞,计算染色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新鲜组的淋巴细胞染色率高于PC组和GA组(P<O.05),PC、GA组之间淋巴细胞染色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C与GA一样能明显有效地降低移植静脉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预处理 移植静脉 免疫原性 实验研究 多聚环氧化合物 戊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萍 张一楚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467-469,共3页
近年来,乳腺癌呈现高发趋势,发病趋于年轻化.目前,无有效预防措施,关键在于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就治疗而言,长期以来,腋窝淋巴结清扫是乳腺癌根治术中的重要步骤,目的在于清除转移至腋窝淋巴结的肿瘤细胞.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检测技术 乳腺淋巴闪烁显像 腋窝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