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媒体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厉兴君 章有章 +1 位作者 夏爱娣 钱关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介绍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进行生化的教学。方法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并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教学直观,易于理解。结果 多媒体课件使枯燥、深奥的内容得以形象演示,图文并茂,产生动态效果;提高了教学效果。结论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目的介绍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进行生化的教学。方法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并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教学直观,易于理解。结果 多媒体课件使枯燥、深奥的内容得以形象演示,图文并茂,产生动态效果;提高了教学效果。结论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提高了生化教学的效果,网络的发展也为生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生物化学 教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叶贝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严忠红 陆阳 +1 位作者 丁维功 陈泽乃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487-489,507,共4页
目的对百合科(Liliaceae)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的干燥鳞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通过提取和层析进行成分分离,运用化学和现代光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得3个化合物... 目的对百合科(Liliaceae)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的干燥鳞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通过提取和层析进行成分分离,运用化学和现代光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得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R,25S)-solanidane-3β-醇(Ⅰ)、胸苷(Ⅱ)和腺苷(Ⅲ)。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贝母属植物中分得,腺苷具有抑制由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叶贝母 茄次碱烷 胸苷 腺苷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线柱苣苔中蒽醌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聪颖 陆阳 陈泽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88-491,共4页
目的研究苦苣苔科植物毛线柱苣苔根茎的化学成分。 方法通过提取和层析进行成分分离 ,运用化学和现代光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 6个化合物 ,分别为 1,3 -二羟基 - 2 -乙氧羰基 - 9,10 -蒽醌 (Ⅰ ) ,二十四烷酸 (Ⅱ ... 目的研究苦苣苔科植物毛线柱苣苔根茎的化学成分。 方法通过提取和层析进行成分分离 ,运用化学和现代光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 6个化合物 ,分别为 1,3 -二羟基 - 2 -乙氧羰基 - 9,10 -蒽醌 (Ⅰ ) ,二十四烷酸 (Ⅱ ) ,甲基异茜草素 (Ⅲ ) ,甲基异茜草素 - 1-甲醚 (Ⅳ ) ,毛线柱苣苔蒽醌 (Ⅴ )和 6 -羟基-甲基异茜草素 (Ⅵ )。 结论化合物Ⅰ ,Ⅱ和Ⅵ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利用二维核磁共振谱对Ⅴ的结构予以确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线柱苣苔 蒽醌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院校化学教学改革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丽敏 邓克敏 +1 位作者 顾国耀 陆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387-388,400,共3页
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旨,探索医学院校化学教学改革的可行性。方法 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以及实验等方面入手,进行一系列改革。结果 采取教改措施后,学生的考试成绩逐年提高。结论 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化学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实验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芙蓉叶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姚莉韵 王国艳 王丽平 《中成药》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827-829,共3页
目的 :研究木芙蓉叶中总黄酮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L9(34 )正交试验法 ,采用 70 %乙醇回流法与水煎法、75 %乙醇温浸法比较。结果 :乙醇回流提取法最好。结论 :木芙蓉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A1B3C3D3。
关键词 木芙蓉叶 芦丁 总黄酮 正交试验 中药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骨架基质结合区(S/MAR)提高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egfp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6
作者 戴冰冰 梅文瀚 +2 位作者 王家敏 钱关祥 卢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4-30,共7页
为减轻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外源基因的沉默 ,进一步提高逆转录病毒MFG载体介导的转移基因的表达 ,将人 β INF基因上游 80 0bp的核骨架基质结合区 (S MAR)分别反向和正向克隆至MFG载体 3′LTR上游 ,以egfp为报告基因观察S MAR对egfp基因表... 为减轻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外源基因的沉默 ,进一步提高逆转录病毒MFG载体介导的转移基因的表达 ,将人 β INF基因上游 80 0bp的核骨架基质结合区 (S MAR)分别反向和正向克隆至MFG载体 3′LTR上游 ,以egfp为报告基因观察S MAR对egfp基因表达水平以及对病毒滴度的影响 .结果显示 :反向和正向的S MAR在瞬时表达的情况都不能提高egfp的表达 ,但在稳定整合的情况下反向S MAR可明显提高egfp在NIH3T3细胞内的表达 ,而正向的S MAR作用不明显 ,另外反向S MAR可明显提高MFG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滴度约 5倍 ;因此改造后的MFG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能更好地用来介导外源治疗基因的表达 .同时还观察到 ,同一个载体骨架在稳定表达的情况下 ,磷酸钙介导较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表达水平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骨架基质结合区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芙蓉有效组分的抗炎实验研究初步报道 被引量:17
7
作者 符诗聪 张凤华 +3 位作者 史炜镔 杜宁 姚丽韵 陆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研究木芙蓉有效组分 (MFR)抗非特异性炎症的药效学。 方法将 6 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木芙蓉有效组分MFR -A、-B、-C组 ,中药阳性对照组 (正清风痛宁 ) ,西药阳性对照组 (扶他林 ) ,和空白对照组共六组 (每组 10只 ) ,采用鹿... 目的研究木芙蓉有效组分 (MFR)抗非特异性炎症的药效学。 方法将 6 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木芙蓉有效组分MFR -A、-B、-C组 ,中药阳性对照组 (正清风痛宁 ) ,西药阳性对照组 (扶他林 ) ,和空白对照组共六组 (每组 10只 ) ,采用鹿角菜致肿实验 ,致炎前 1h口服灌胃 ,致炎后 1、3、5、7h观察大鼠的足爪容积变化 ,筛选出木芙蓉最有效组分 ;然后将木芙蓉最有效组分分为剂量高、中、低组 ,中药阳性对照组和溶剂组 (Tween - 80 ) ,采用蛋清致肿实验 ,观察致炎后 1、2、3、4、5h的足爪容积变化。 结果木芙蓉A、B、C三个有效组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肿胀作用 ,尤以C组分作用明显 ,C组分高剂量组抗炎消肿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与中药阳性对照组具有相同作用。 结论木芙蓉叶有效组分C具有较好地抑制特异性炎症的肿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芙蓉 抗炎 有效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RT-PCR方法检测烧伤愈合时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涵芳 程枫 章有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37-42,共6页
作者采用RT-PCR方法检测烧伤愈合过程中细胞生长因子TGF-α,TGF-β1及PDGF表达量的变化。实验特点有二:1.烧伤愈合时渗出液细胞总RNA用(AGPC)一步法提取;2.逆转录反应后用二对引物同时在一反应体系... 作者采用RT-PCR方法检测烧伤愈合过程中细胞生长因子TGF-α,TGF-β1及PDGF表达量的变化。实验特点有二:1.烧伤愈合时渗出液细胞总RNA用(AGPC)一步法提取;2.逆转录反应后用二对引物同时在一反应体系里进行PCR反应,有助于准确检测生长因子基因表达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提取 RT-PCR 生长因子基因表达 烧伤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芙蓉叶有效组分致突变与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符诗聪 张慧娟 +3 位作者 马景 姚莉韵 张凤华 杜宁 《广西科学》 CAS 2002年第1期53-56,共4页
为评价木芙蓉 (H ibiscus mutabilis L.) (MFR)叶有效组分 (提取物 )的致基因突变和急性毒性作用 ,根据《新药 (中药 )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的设计要求对 MFR叶有效组分进行致突变试验 (Am es试验 )与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在有和... 为评价木芙蓉 (H ibiscus mutabilis L.) (MFR)叶有效组分 (提取物 )的致基因突变和急性毒性作用 ,根据《新药 (中药 )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的设计要求对 MFR叶有效组分进行致突变试验 (Am es试验 )与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在有和无代谢活化系统两平行条件下进行。对 2 0只小鼠以生药 0 .5 g/ml浓度的MFR叶有效组分给小鼠灌胃 ,灌胃量为 0 .8ml/2 0 g,服药后 ,以 L D50 判断急性毒性。 Ames试验最高剂量为5 0 0 0微克 /皿 ,最低剂量为 0 .5微克 /皿 ;无论 S9存在与否 ,均无致突变作用。小鼠灌胃 MFR叶有效组分 ,剂量相当于生药 312 .4g/kg,为动物有效剂量的 15 0倍 ,未见毒性反应。表明 ,MFR叶有效组分是低毒、安全的中药制剂 ,可以进一步开发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芙蓉叶 有效组分 基因突变性 急性毒性 植物药 安全试验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γmRNA 3′非翻译区可能存在基因表达负调控区 被引量:5
10
作者 戴冰冰 卢健 +3 位作者 王家敏 梅文瀚 王楚 钱关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0-635,共6页
为探索人磷脂酰肌醇 3 激酶γ(phosphoinositide 3 kinasePI3Kγ)基因 3′端非翻译区内AU富含区是否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作用 ,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其 3′端非翻译区 (UTR)内存在0 9kb的AU富含区 ,其中包括 4个AU富含元件 ,以... 为探索人磷脂酰肌醇 3 激酶γ(phosphoinositide 3 kinasePI3Kγ)基因 3′端非翻译区内AU富含区是否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作用 ,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其 3′端非翻译区 (UTR)内存在0 9kb的AU富含区 ,其中包括 4个AU富含元件 ,以及 1个与众多基因非翻译区高度同源的长 130个碱基的区域 .将AU富含区插入报告基因egfp的下游构建pcDNA3 egfp AUR表达载体 .将表达载体转导NIH 3T3,74 0 2及K5 6 2细胞 ,流式细胞检测egfp的表达情况 .PI3Kγ基因 3′非翻译区AU富含区可显著降低egfp的表达 2~ 3倍 (P <0 0 1) .利用放线菌素D阻断RNA转录后 ,Northern印迹分析结果显示egfp AURmRNA较egfpmRNA不稳定 .实验结果提示 ,PI3Kγ基因 3′非翻译区AU富含区内可能存在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表达负调控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负调控区 转录后调控 磷脂酰肌醇3—激酶γ基因 3′非翻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莲水溶性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抗病毒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32
11
作者 姚莉韵 王丽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研究八角莲Dysosmaverslpellis(Hance)M.Cheng.vartomentosa水溶液中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方法八角莲水溶液经提取分离,分得单体进行结构鉴定(UV、IR、1HNMR、EI-MS和13CNMR)及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分到四个单体:Ⅰ.山奈酚-3... 目的研究八角莲Dysosmaverslpellis(Hance)M.Cheng.vartomentosa水溶液中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方法八角莲水溶液经提取分离,分得单体进行结构鉴定(UV、IR、1HNMR、EI-MS和13CNMR)及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分到四个单体:Ⅰ.山奈酚-3-O-β-吡喃葡萄糖甙;Ⅱ.槲皮素-3-O-β-呋喃葡萄糖甙;Ⅲ.山奈酚;Ⅳ.苦鬼臼毒素。晶Ⅱ对HSV-1有效抑制浓度(CPEI50)为0.02μg/ml,晶Ⅲ、Ⅳ对CBV的CPEI50分别为1.90(B1.3)和3.12(B1.5).6.25(B4)μg/ml;而对HSV-1的CPEI50分别为0.03μg/ml和5.00×10-4μg/ml.结论晶Ⅱ只对HSV-1有抑制作用,而晶Ⅲ.Ⅳ对CBV和HSV-1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莲 抗病毒活性 山奈酚 苦鬼臼毒素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附分子P选择素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同 李晓 +3 位作者 郝翠兰 姚建 傅秀兰 程枫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441-443,共3页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35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和肾组织中 P 选择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 LN 患者血浆中 P 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其中肾病综合征组和肾功能不全组水平显著高于轻型组和慢性肾炎组;P 选择素...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35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和肾组织中 P 选择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 LN 患者血浆中 P 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其中肾病综合征组和肾功能不全组水平显著高于轻型组和慢性肾炎组;P 选择素在肾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Ⅳ型和Ⅴ型 LN 肾小球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而它们在肾小管、肾间质的表达水平与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提示血浆和肾组织中 P选择素表达水平可成为判断狼疮性肾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P选择素 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C法测定兔眼房水中包甲素类似物-ATST的含量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丽敏 谢一凡 王惠宁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建立兔眼房水中包甲素类似物ATST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测定法。 方法以奥美拉唑(OMZ)为内标 ,流动相组成为甲醇 - 1%三乙胺 (5 7∶43) ,紫外检测波长为 2 35nm。 结果兔眼房水样品中药物浓度在2 .0 5 6~ 41.12 μg/ml范围... 目的建立兔眼房水中包甲素类似物ATST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测定法。 方法以奥美拉唑(OMZ)为内标 ,流动相组成为甲醇 - 1%三乙胺 (5 7∶43) ,紫外检测波长为 2 35nm。 结果兔眼房水样品中药物浓度在2 .0 5 6~ 41.12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7,平均回收率为 94.5 8% ,日内和日间标准偏差 (RSD)分别小于5 %和 10 % (n =5 )。 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 ,可用于ATST的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甲素类似物 高效液相色谱 6-乙酰氧基-3-苯磺酰氧基莨菪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莨菪烷类化合物对豚鼠回肠肌M受体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崔永耀 冯菊妹 +4 位作者 刘慧中 孙玉燕 荣征星 陆阳 陈红专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定向合成新型莨菪烷类化合物对豚鼠回肠肌M受体动力学的作用。方法采用豚鼠离体回肠纵肌累积剂量-效应曲线法,求得pD2(解离常数负对数)及Emax(最大效应)值,以乙酰胆碱(ACh为标准品,比较其亲和力和内在活性... 目的探讨定向合成新型莨菪烷类化合物对豚鼠回肠肌M受体动力学的作用。方法采用豚鼠离体回肠纵肌累积剂量-效应曲线法,求得pD2(解离常数负对数)及Emax(最大效应)值,以乙酰胆碱(ACh为标准品,比较其亲和力和内在活性。结果MAC-6、MAC-7、MAC-8、MAC-18和MAC-19化合物与豚鼠肠纵肌M受体具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力(pD2=6.59~8.77),引起豚鼠肠纵肌收缩最大效应为ACh的29%~57%,选择性M受体拮抗药阿托品能阻断其作用;相反,MAC-16能显著抑制由ACh引起豚鼠肠纵肌收缩,呈竞争性拮抗作用,其pA2为7.72。结论定向合成莨菪烷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M受体激动或阻断作用,并显示明显的构效关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莨菪烷类化合物 回肠肌 M受体 乙酰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软蒺藜药效学比较 被引量:12
15
作者 师勤 湯依群 +1 位作者 徐珞珊 徐国钧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阐明硬、软蒺藜两者药效学关系。方法选择抗血栓、镇痛、抗炎、抗惊厥、安神等指标对硬、软蒺藜水提物进行比较药效学研究。结果二者均有显著的抗血栓及镇痛作用,对慢性炎症过程亦呈现明显的对抗作用,均无对抗戊四唑诱发惊厥的作... 目的阐明硬、软蒺藜两者药效学关系。方法选择抗血栓、镇痛、抗炎、抗惊厥、安神等指标对硬、软蒺藜水提物进行比较药效学研究。结果二者均有显著的抗血栓及镇痛作用,对慢性炎症过程亦呈现明显的对抗作用,均无对抗戊四唑诱发惊厥的作用,亦未显示有效的安神催眠作用。结论硬、软蒺藜在诸药理作用方面功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蒺藜 软蒺藜 药效学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莲注射液中氨基酸与微量元素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丽平 方含秋 +3 位作者 姚莉韵 张芳华 庄慧娣 孙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36-38,共3页
为进一步研究八角莲注射液在治疗中的药效作用,文章研究了注射液中氨基酸与微量元素成分。注射液中含20种氨基酸,11种微量元素。
关键词 八角莲注射液 氨基酸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胆汁酸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国光 周锡庚 +3 位作者 郁宝铭 董才如 施瑞庭 蔡杏兴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01-305,共5页
作者以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正常人高、低脂饮食、大肠癌和大肠息肉患者及结直肠次全切除者的类胆汁酸成份和浓度。结果显示,高动物脂肪、高植物脂肪和高混合脂肪饮食者石胆酸(LCA)和脱氧胆酸(DCA)浓度显著高于低脂饮食;大肠癌患者LCA和DC... 作者以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正常人高、低脂饮食、大肠癌和大肠息肉患者及结直肠次全切除者的类胆汁酸成份和浓度。结果显示,高动物脂肪、高植物脂肪和高混合脂肪饮食者石胆酸(LCA)和脱氧胆酸(DCA)浓度显著高于低脂饮食;大肠癌患者LCA和DC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大肠息肉患者DCA浓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直肠次全切除者鹅脱氧胆酸(CDC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高脂饮食增加次级胆汁酸浓度(被认为是大肠癌的辅致物或促癌物),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不断增高可能与粪胆汁酸代谢改变有关,结直肠次全切除者CDCA浓度显著增高有益于防止剩余结直肠段内息肉的再生或癌变,减少脂肪摄入量可能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胆汁酸 高脂饮食 大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早期小儿急性白血病细胞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钱关祥 仇一华 +3 位作者 徐铿 林梓 应大明 陈诗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9-84,共6页
从29例免疫分型的小儿急性白血病中选出髓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和不与细胞系相关或成熟细胞系相关的单克隆抗体反应的6例白血病细胞,进一步作免疫球蛋白(包括重链和κ轻链)和T细胞受体(包括δ、γ、β)基因结构的分析。所有6例均有IgH基... 从29例免疫分型的小儿急性白血病中选出髓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和不与细胞系相关或成熟细胞系相关的单克隆抗体反应的6例白血病细胞,进一步作免疫球蛋白(包括重链和κ轻链)和T细胞受体(包括δ、γ、β)基因结构的分析。所有6例均有IgH基因的重排,提示这些白血病细胞是β细胞来源。两例CD_(10)阴性和白病细胞.κ链基因没有重排,其中一例的TCRδ、γ、β基因也都处于胚系,另一例的TCRβ处于胚系。在CD_(10)阳性白血病细胞中,其中两例κ链基因丢失,TCR基因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重排或丢失)。这些结果可能提示在CD_(10)阳性白血病细胞中能产生功能性IgH的重排,并可导致IgL和TCR基因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免疫球蛋白 T细胞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莲注射液的比色测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丽平 叶海燕 郁人海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41-343,共3页
八角莲注射剂是由上海瑞金医院开发并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其对乙脑、腮腺炎确有疗效的中草药制剂。本文提出用变色酸法比色测定其含量,以含亚甲二氧基总量为判定质量的依据,研究了从八角莲根茎提取标准品的方法以及比色测定的条件,从而... 八角莲注射剂是由上海瑞金医院开发并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其对乙脑、腮腺炎确有疗效的中草药制剂。本文提出用变色酸法比色测定其含量,以含亚甲二氧基总量为判定质量的依据,研究了从八角莲根茎提取标准品的方法以及比色测定的条件,从而建立了准确可靠、简便易行的质量控制方法。本法精密度CV为1.1%。回收率94.5~96.5%,对推广使用八角莲注射剂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莲 比色测定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Egr-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辐射诱导基因表达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道严 陈诗书 王中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研究克隆小鼠Egr 1基因启动子及其辐射诱导基因表达特性。方法 :用合成的一对引物 ,以BALB c小鼠基因组为模板 ,扩增出 44 9bp大小含 6个CC(A T) 6 GG基序的序列 ,通过亚克隆技术分别将其插入pBluescriptⅡ测序载体和pHGFP S6 5T报告载... 研究克隆小鼠Egr 1基因启动子及其辐射诱导基因表达特性。方法 :用合成的一对引物 ,以BALB c小鼠基因组为模板 ,扩增出 44 9bp大小含 6个CC(A T) 6 GG基序的序列 ,通过亚克隆技术分别将其插入pBluescriptⅡ测序载体和pHGFP S6 5T报告载体中。利用测序载体对克隆的DNA序列进行分析 ,报告质粒载体经Li pofecTAMINE脂质体介导转染COS 7细胞后给予γ射线照射或H2 O2 处理 ,用流式细胞仪观察GFP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 :PCR扩增的DNA片段经测序证实与文献报道完全一致 ,报告质粒转细胞实验结果提示 ,照射或H2 O2 处理可经Egr 1基因启动子而诱导GFP(绿色荧光蛋白 )的表达。结论 :成功地克隆了Egr 1基因启动子 ,经照射能诱导报告基因GFP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子 EGR-1基因 辐射诱导 肿瘤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