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乐疗法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5
1
作者 陈宇革 杨亚平 +2 位作者 朱莉 商慧兰 龚蔚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0期17-18,70,共3页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改善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不良情绪及疼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全身麻醉手术后进入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专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改善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不良情绪及疼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全身麻醉手术后进入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专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治疗前和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SDS、VAS评分及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和第5天,观察组患者的SDS、VAS评分及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音乐疗法可减轻ICU患者的抑郁情绪,稳定血压,减轻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抑郁 疼痛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_(1-2)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生发中心和窦组织细胞增生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苏震东 苏光启 +5 位作者 李小强 姜波健 庄惠政 杨广林 王和贤 卞邦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75-1280,共6页
目的探讨T1-2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生发中心增生(GH)和窦组织细胞增生(SH)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104例T1-2期乳腺导管癌患者,HE染色法检测腋窝淋巴结GH和SH情况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分化、癌周浸润和淋巴管浸润情况,免... 目的探讨T1-2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生发中心增生(GH)和窦组织细胞增生(SH)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104例T1-2期乳腺导管癌患者,HE染色法检测腋窝淋巴结GH和SH情况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分化、癌周浸润和淋巴管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C-erb-B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分析GH、SH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GH和SH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32例(31%)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GH和SH均阳性者、GH和SH仅1个阳性者以及GH和SH均阴性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1%、73%和81%。GH和SH均阳性者与GH和SH均阴性者以及GH和SH仅1个阳性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41)。SH表现与p53表达相关(P=0.037),GH表现与SH表现相关(P=0.000)。结论 T1-2期乳腺癌SH的发生与乳腺癌组织p53表达相关,而GH的发生与SH的发生相关。SH和GH同时发生可抑制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提示预后较好;而SH或(和)GH阴性提示较高的术后复发可能,需加强术后辅助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生发中心增生 窦组织增生 淋巴结转移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舒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3
作者 王明贵 张婴元 +8 位作者 焦红梅 吴菊芳 郑丽叶 曾丽英 张功芬 叶古祥 薛碧英 刘珂 张林宝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评价国产托舒沙星片剂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托舒沙星与环丙沙星片剂非盲法随机对照治疗呼吸道感染及尿路感染 2 0 8例 ,托舒沙星开放治疗细菌性感染 2 1 3例。给药方案为 ,托舒沙星片每日 45 0~ 60 0mg ,环丙沙... 目的 :评价国产托舒沙星片剂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托舒沙星与环丙沙星片剂非盲法随机对照治疗呼吸道感染及尿路感染 2 0 8例 ,托舒沙星开放治疗细菌性感染 2 1 3例。给药方案为 ,托舒沙星片每日 45 0~ 60 0mg ,环丙沙星片每日 1~ 1 .5 g ,均分 2~ 3次口服。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托舒沙星每日 30 0mg ,分 2次口服 ,环丙沙星每日 0 .5~ 0 .75 g ,分 2~ 3次给药。结果 :在对照试验中 ,托舒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有效率分别为 90 .6% ( 96/1 0 6)及 89.2 % ( 91 /1 0 2 ) ,细菌清除率均为 88.4% ( 84/95及 76/86)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7.5 % ( 8/1 0 6)及 6.7% ( 7/1 0 2 )。上述两组的各项结果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均无显著性。托舒沙星开放治疗细菌性感染 2 1 3例的有效率为 89.7% ( 1 91 /2 1 3) ,细菌清除率为 91 .3% ( 1 79/1 96)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6% ( 1 4/2 1 4)。结论 :托舒沙星片剂治疗细菌性感染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舒沙星 细菌性感染 多中心临床试验 药物疗法 不良反应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4
作者 杨亚平 商慧兰 +3 位作者 周珏榕 罗月青 陈宇革 陶慧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ICU) 非计划性拔管 原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对人乳腺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6
5
作者 林晓燕 宋和平 胡赟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47-850,共4页
背景与目的: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具有抑瘤作用,本文研究它对血管生成的作用,以及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ci membrane,CAM)移植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①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将明胶海绵载... 背景与目的: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具有抑瘤作用,本文研究它对血管生成的作用,以及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ci membrane,CAM)移植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①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将明胶海绵载体置于两条前卵黄静脉间血管的CAM上,将不同剂量的NCTD加在载体上,以生理盐水对照,观察记录载体周围血管分支点数,计算血管生成抑制率。②建立人乳腺癌MCF-7细胞鸡胚移植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NCTD20μl[72、36、18μg/(胚.d)],以生理盐水对照,计算血管生成抑制率。结果:NCTD对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具抑制作用,72、36、18、9μg NCTD组血管生成抑制率分别为77.7%、62.9%、50.6%及33.0%,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移植肿瘤可诱发血管生成,NCTD能明显抑制MCF-7鸡胚移植肿瘤血管生成,72、36、18μg NCTD对移植瘤诱导的血管抑制率分别为66.2%、39.3%和22.8%。结论:NCTD能明显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同时能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鸡胚移植肿瘤的血管生成。其抗肿瘤作用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鸡胚绒毛尿囊膜 血管生成 抗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授权在慢性疾病患者教育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罗月青 李海玲 +3 位作者 杨亚平 鲁翼雯 龚蔚 方萌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3期35-38,共4页
患者教育一直被认为是慢性病治疗的重要部分。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医学为中心、以依从性为导向,认为患者是医疗决策和处方的接受者,而专业人员则是能够为患者提供自我管理建议的专家,更强调患者的依从性和对专业人员的依赖[1]。因此。
关键词 患者教育 慢性疾病 患者依从性 授权 教育模式 医疗决策 自我管理 慢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19、CK-20、CEA mRNA检测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崔嵘嵘 吴克瑾 林晓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446-2448,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19、CK-20以及CEA mRNA检测在乳腺癌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4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CK-20、CEAmRN...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19、CK-20以及CEA mRNA检测在乳腺癌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4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CK-20、CEAmRNA在术前、术后3d、术后14d(化疗前)、术后35d(化疗后)的表达,以健康志愿者及乳腺良性肿瘤各10例作为对照,统计分析手术及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血循环肿瘤标志物的表达状况,同时根据CK-19的表达水平,分析影响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术前,乳腺癌组CK-19、CK-20、CEA mRNA阳性者分别为26例(65%)、20例(50%)、16例(40%),与对照组相比,3组P值均<0.01;手术后,3组阳性者分别为14例(35%)、10例(25%)、8例(20%),3组阳性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3,P=0.037,P=0.023);化疗前3组阳性者分别为19例(47.5%)、15例(37.5%)、10例(25%);化疗后则为6例(15%)、2例(5%)、2例(5%),3组化疗后的阳性率亦有显著降低(P=0.003,P=0.001,P=0.025)。根据CK-19 mRNA表达水平,Logistic相关性分析,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与淋巴结转移(P=0.0087)、TNM分期(P=0.0125)和病理类型(P=0.0451)有相关性。结论:CK-19、CK-20、CEA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有高表达,其表达状况高低与肿瘤负荷相关。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相关性因素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肿瘤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K-19 CK-20 CEA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芒硝外敷袋的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龚蔚 罗月青 +1 位作者 徐锦 方萌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24期73-73,共1页
关键词 新型 芒硝外敷袋 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空腔脏器耐压力学测试系统
9
作者 嵇承栋 李桢 +2 位作者 郑风 秦海庆 许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研制耐压力学测试系统,用以不同药物或手术方式对结肠、直肠吻合口愈合影响的实验中,测量吻合口耐压力学指标。该测试系统由双通管、三通管、加压模块和压力检测记录模块等组成,通过对本装置的操作,实现耐压检测中压力的实时检测、记录... 研制耐压力学测试系统,用以不同药物或手术方式对结肠、直肠吻合口愈合影响的实验中,测量吻合口耐压力学指标。该测试系统由双通管、三通管、加压模块和压力检测记录模块等组成,通过对本装置的操作,实现耐压检测中压力的实时检测、记录和显示。利用10只小鼠进行对比实验,共取有40段2 cm长肠管和20段2 cm长下腔静脉血管,进行耐压实验,对比吻合口破裂时压力表读数和本耐压力学测试系统的测试值,以验证系统性能。结果显示,两者的测量值具有良好的吻合度,并且测压系统所测得数据具有较小的变异系数。与以往使用压力表的测试方式相比,实验过程更为简单,观测更加直观,实验结果更为可靠。本测试系统结构简单,可优化实验流程,可应用于肠管、血管、皮肤等组织的耐压力学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腔脏器 耐压力学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转移性肺肿瘤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国祥 杨祉雷 +4 位作者 曹建军 樊汉利 刘伟 王炯 王宏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8期619-620,共2页
目的探讨肺转移瘤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1例VATS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肺叶切除2例,肺叶切除联合转移瘤摘除1例,肺叶切除联合胸壁转移瘤切除1例,肺段切除2例,肺楔形... 目的探讨肺转移瘤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1例VATS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肺叶切除2例,肺叶切除联合转移瘤摘除1例,肺叶切除联合胸壁转移瘤切除1例,肺段切除2例,肺楔形切除20例,肺楔形切除联合转移瘤摘除5例。结果无住院死亡,术后呼吸功能不全1例,肺部感染2例、持续肺疱漏气2例、胸腔积液3例,经抗生素治疗、持续胸腔闭引流后治愈。1例肝癌肺转移术后2个月发现腰椎骨转移,转骨科行手术治疗。1年生存率71·0%(22/31),3年生存率38·7%(12/31)。结论VATS治疗有手术指征的肺转移瘤可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转移瘤 电视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C─CH_(40)染色区域淋巴结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叶吉祥 江信昌 +2 位作者 陆伟国 黄晓伟 章联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7-198,共2页
P<0.01无转移淋巴结的黑染率为90.0%,两者差异高度显著(P<0.01),表明转移淋巴结黑染率明显低于无转移淋巴结,未黑染的转移淋巴结主要位于肿瘤附近的第1站。提示MMC-CH40是一种亲淋巴而非亲肿瘤的显色剂... P<0.01无转移淋巴结的黑染率为90.0%,两者差异高度显著(P<0.01),表明转移淋巴结黑染率明显低于无转移淋巴结,未黑染的转移淋巴结主要位于肿瘤附近的第1站。提示MMC-CH40是一种亲淋巴而非亲肿瘤的显色剂,且行根治术时即使癌肿附近淋巴结未黑染,也不影响清扫的彻底性,而且有助于R2以上根治的淋巴结清扫术。由于碳素具有吸附作用,吸附抗癌药的碳素在未切除的淋巴结内能将抗癌药逐渐释放出来,达到区域性化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丝裂霉素 淋巴结 根治术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