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尿管上段结石经输尿管镜碎石失败66例再治疗经验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大伟 鲁军 +5 位作者 夏术阶 文伟 张琦 韩邦旻 孙晓文 唐孝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899-900,906,共3页
目的总结输尿管上段结石输尿管镜下碎石失败者再治疗经验。方法2004年2月-2006年9月,66例输尿管镜下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失败患者,包括因结石下段输尿管扭曲,结石下方输尿管炎性狭窄、肉芽组织形成或包裹结石致输尿管镜下未见结... 目的总结输尿管上段结石输尿管镜下碎石失败者再治疗经验。方法2004年2月-2006年9月,66例输尿管镜下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失败患者,包括因结石下段输尿管扭曲,结石下方输尿管炎性狭窄、肉芽组织形成或包裹结石致输尿管镜下未见结石40例,碎石时结石漂人肾盂26例,改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或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结果48例直接改行M—PCNL,均一次将结石完全取净;18例留置双J管1周后行1—4次ESWL后联合药物排石,1个月后拔除双J管,复查KUB、B超,14例结石完全排净,4例结石未击碎排净改行M—PCNL,均一次将残余结石完全取净。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M—PCNL取石损伤小,结石清除率高,是输尿管镜下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失败的有效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经皮肾镜 碎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大伟 鲁军 +6 位作者 夏术阶 张琦 朱江 凡杰 孙晓文 李慧峰 张定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1015-1016,1019,共3页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2月~2007年10月,应用微创经皮肾造瘘,输尿管镜直视下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治疗168例175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结果168例均为Ⅰ期碎石、取石,手术时间35~65min...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2月~2007年10月,应用微创经皮肾造瘘,输尿管镜直视下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治疗168例175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结果168例均为Ⅰ期碎石、取石,手术时间35~65min,平均45min,结石清除率为100%。术后住院时间4~9d,平均6d。术后发热12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32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输尿管狭窄及结石残留、复发。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损伤小,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尤其适用于结石较大、肉芽包裹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上段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干预Fgfs信号通路致雄性仔鼠尿道下裂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英坚 蒋君涛 +4 位作者 马隆 张捷 洪艳 廖凯 刘国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49-952,共4页
目的:通过验证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孕期染毒所致尿道下裂雄性仔鼠生殖结节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及其受体(Fgfr)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异常,探讨其在DBP生殖毒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孕鼠20只,随机分2组,在怀孕(GD)14~18... 目的:通过验证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孕期染毒所致尿道下裂雄性仔鼠生殖结节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及其受体(Fgfr)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异常,探讨其在DBP生殖毒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孕鼠20只,随机分2组,在怀孕(GD)14~18天期间,每天分别灌胃给予大豆油、DBP750mg/kg,出生后第1天(PND1),统计仔鼠出生数、尿道下裂发生率,称量雄性仔鼠体重,肛门至生殖器距离(AGD);PND7,取尿道下裂雄性仔鼠生殖结节,用实时定量(real-time quantitative)RT-PCR方法检测生殖结节中Fgf8、Fgf10、Fgfr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DBP染毒后导致新生仔鼠与正常组相比数量明显减少,雄性仔鼠体重明显下降、AGD明显缩短,雄性仔鼠尿道下裂的发生率为48.83%。同时,与对照组相比,DBP致尿道下裂雄性仔鼠生殖结节中Fgf8、Fgf10、Fgfr2的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DBP对母体有着明显的毒性作用,DBP干预了Fgfs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DBP导致生殖结节发育异常,引起尿道下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尿道下裂 生殖结节 Fgf8 Fgf10 FGF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介入化疗及放疗后经尿道切除治疗浸润性膀胱癌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江 文伟 +4 位作者 朱轶勇 赵国旗 王临川 凌桂明 夏术阶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 :评价新辅助动脉介入化疗、盆腔放疗结合经尿道切除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 :对 13例平均年龄 6 8.3岁、有膀胱全切指征而患者无法耐受或不愿接受膀胱全切手术的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 (T2~ 3 /G1~ 3 )进行保留膀胱的治疗... 目的 :评价新辅助动脉介入化疗、盆腔放疗结合经尿道切除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 :对 13例平均年龄 6 8.3岁、有膀胱全切指征而患者无法耐受或不愿接受膀胱全切手术的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 (T2~ 3 /G1~ 3 )进行保留膀胱的治疗。治疗方式采用新辅助动脉介入化疗、盆腔放疗及经尿道切除。经髂内动脉灌注的化疗药物为顺铂 80mg、表柔比星 5 0mg、氟尿嘧啶 1g或喜树碱 30mg ,放疗平均剂量为 30~ 5 0Gy。 结果 :经新辅助动脉介入化疗及盆腔放疗 ,膀胱癌瘤体明显缩小 ,完全缓解 (CR) 1例 (7.6 9% ) ,部分缓解 (PR) 12例 (92 .31% ) ,缩小的癌灶经尿道电切或钬激光得以顺利切除 ,患者膀胱得以保留。所有病例定期随访 ,平均随访 2 6 .4 6个月。肿瘤复发 5例 (38.4 6 % ) ,对复发肿瘤行再次经尿道切除或化、放疗。结论 :虽然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是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但在部分病例中可选择新辅助介入化疗、放疗结合经尿道切除的治疗 ,初步的结果提示疗效良好 ,且患者保留膀胱功能、获得了较好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保留膀胱 化疗 放疗 新辅助治疗 经尿道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大伟 盛畅 鲁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或MPCNL联合输尿管镜下碎石术(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URL)治疗82... 目的探讨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或MPCNL联合输尿管镜下碎石术(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URL)治疗82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对手术方式,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34例行MPCNL清除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2例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出血放置肾盂造瘘管1周后行MPCNL,7例经皮肾造瘘后抗感染治疗1周后行MPCNL,33例行URL后同期MPCNL,6例URL后留置双J管1周后MPCNL。12例结石残留行Ⅱ期MPCNL。单通道取石78例,双通道取石4例。39例URL平均手术时间26 min(20~35 min),73例Ⅰ期MPCNL平均手术时间108 min(70~125 min)。Ⅰ期取净结石者术后住院时间5~10 d,平均6.4 d。URL时发生输尿管穿孔3例,术后感染、高热16例(其中发生感染性休克3例,1例血培养为粪球菌感染),无腹腔脏器损伤,无术后迟发性大出血。1个月后拔除双J管,复查KUB、B超,输尿管结石清除率为95.1%(78/82),肾结石清除率为90.2%(74/82)。结论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需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MPCNL联合URL治疗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是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的安全和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经皮肾镜 输尿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无精子症显微外科重建策略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朋 谭广兴 +3 位作者 黄煜华 陈慧兴 夏术阶 李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梗阻性无精子症显微外科重建策略。方法·以182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行输精管道探查,根据术中探查情况行输精管道显微重建术。结果·术中探查证实附睾梗阻86例,输精管梗阻30例,先天性双侧输... 目的·探讨梗阻性无精子症显微外科重建策略。方法·以182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行输精管道探查,根据术中探查情况行输精管道显微重建术。结果·术中探查证实附睾梗阻86例,输精管梗阻30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精囊缺如48例,睾丸网梗阻1例,射精管梗阻17例;探查后行显微重建吻合术114例。术后患者共随访92例,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3~16个月)。术后复通率为71.7%(66/92),自然受孕率为32.6%(29/89),其中3例未婚。结论·梗阻性无精子症梗阻原因复杂,梗阻部位多变,可根据术前严格评估和术中探查行显微复通手术,进而获得自然妊娠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无精子症 显微重建 自然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进行兔尿道缺损修补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朱英坚 卢慕峻 +3 位作者 刘国华 齐隽 刘伟 曹谊林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异种猪小肠黏膜下层无细胞基质补片进行尿道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方法小肠黏膜下层无细胞基质(SIS)取自健康处死的猪,经过组织学处理,并经HE及Masson's染色分析后,用于兔尿道缺损的修复治疗。12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 目的探讨应用异种猪小肠黏膜下层无细胞基质补片进行尿道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方法小肠黏膜下层无细胞基质(SIS)取自健康处死的猪,经过组织学处理,并经HE及Masson's染色分析后,用于兔尿道缺损的修复治疗。12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建立尿道部分缺损模型;分2组各6只,一组应用SIS进行修复治疗,另一组单纯缝合作对照;术后4和12周各组分别处死3只,对再生的尿道组织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术后12周行逆行尿道造影用于评价尿道的开放功能。结果治疗组术后4周可见尿路上皮自吻合口两侧迁入并完全覆盖尿道内腔,基质中可见少量新生血管和平滑肌细胞,基质和吻合口部位可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2周,再生组织与尿道形态几乎无异,尿道造影显示无明显尿道狭窄。而对照组均出现尿道狭窄。结论猪小肠黏膜下层对于兔尿道损伤的修复是一种有用的材料,该基质制作简单,在尿道的结构和功能重建方面具有良好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黏膜下层 异种 尿道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凝胶包封及磁热复温优化卵巢组织玻璃化保存
8
作者 曹裕坤 叶娜 +1 位作者 李铮 周新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4-477,共14页
目的针对青春期前及急需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卵巢组织的冷冻和移植是更合适的生育力保存方法。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高浓度的低温保护剂(cryoprotectants,CPAs)进行卵巢组织冷冻并采用水浴进行复温,这会导致卵巢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毒性损... 目的针对青春期前及急需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卵巢组织的冷冻和移植是更合适的生育力保存方法。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高浓度的低温保护剂(cryoprotectants,CPAs)进行卵巢组织冷冻并采用水浴进行复温,这会导致卵巢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毒性损伤和反玻璃化损伤。因此,本文基于海藻酸钠水凝胶包封及磁热复温技术,提出了优化卵巢组织玻璃化保存的方法。方法首先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水凝胶包封与保护剂加载的顺序对包封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效果的影响,并验证了海藻酸钠水凝胶包封对CPAs浓度的降低作用。其次,搭建了水浴结合磁热复温的平台,在不同磁纳米粒子浓度及磁场强度条件下对卵巢组织进行复温,评估了复温后卵泡存活率、抗氧化能力及卵巢组织完整性。结果研究发现,2%浓度海藻酸钠水凝胶包封卵巢组织冷冻后的卵泡存活率最高。先加载保护剂再进行包封的方式更适合卵巢组织冷冻保存,并能将所需冷冻保护剂浓度降低至原浓度的50%。8g/L Fe_(3)O_(4)磁纳米粒子与300 Gs的交变磁场对卵巢组织的复温效果最佳。水浴结合磁热复温卵巢组织后卵泡存活率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好且组织形态得到了良好的保持。结论海藻酸钠水凝胶包封卵巢组织能够在冷冻环节中降低保护剂浓度,磁热与水浴的结合使用能够更高效地实现卵巢组织的复温。本研究为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及复温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组织 玻璃化 海藻酸钠 水凝胶 纳米粒子 磁热复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O2蛋白在前列腺基质细胞中介导的IL-11、FGF-9旁分泌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与侵袭 被引量:1
9
作者 姜辰一 俞俊杰 +4 位作者 阮渊 赵炜 韩邦旻 夏术阶 赵福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94-901,共8页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癌多发生于前列腺外周带,前列腺增生多发于前列腺移行带。前列腺疾病的带性差异机制可能与前列腺组织微环境有关。该研究的前期研究提示,不同区带来源的前列腺基质细胞对上皮细胞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基因芯片筛查发现L...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癌多发生于前列腺外周带,前列腺增生多发于前列腺移行带。前列腺疾病的带性差异机制可能与前列腺组织微环境有关。该研究的前期研究提示,不同区带来源的前列腺基质细胞对上皮细胞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基因芯片筛查发现LMO2蛋白在前列腺外周带基质细胞高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研究旨在分析前列腺基质细胞LMO2基因的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系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应用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和短发卡RNA(sh RNA)建立过表达和低表达LMO2的前列基质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LMO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将不同处理的前列腺基质细胞分别同PC-3细胞共培养,利用CCK-8检测PC-3的增殖能力,利用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PC-3的侵袭能力;利用生物素标记的人蛋白抗体芯片检测过表达LMO2的前列腺基质细胞条件培养基中蛋白因子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建立过表达及低表达LMO2的前列腺基质细胞;CCK-8实验及基质胶实验提示,与过表达LMO2的前列腺WPMY-1基质细胞共培养后,PC-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与低表达LMO2的CAFs细胞共培养后,PC-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降低;蛋白芯片检测发现过表达LMO2后,前列腺外周带基质细胞分泌白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ibroblast grouth factor-9,FGF-9)增多。结论:LMO2基因在前列腺外周基质细胞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过表达LMO2的前列腺基质细胞通过旁分泌IL-11、FGF-9等细胞因子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基质细胞 LMO2基因 旁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痛中心认证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赵英英 徐浩 +2 位作者 胡国勇 高玮 沈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98-901,共4页
目的比较胸痛中心模式认证前与认证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救治情况,为胸痛中心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认证前与认证后的急性STEMI患者救治数据,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救治的11... 目的比较胸痛中心模式认证前与认证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救治情况,为胸痛中心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认证前与认证后的急性STEMI患者救治数据,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救治的119例患者纳入认证前组,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救治的160例患者纳入认证后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首份心电图确认时间、肌钙蛋白报告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药品费、住院检查费、住院检验费、住院总费用、救治效果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史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导管室激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证后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Z=-7.247,P<0.001)、首份心电图确认时间(Z=-5.072,P<0.001)、肌钙蛋白报告时间(Z=-3.210,P=0.001)、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Z=-7.025,P<0.001)均短于认证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药品费、住院检查费、住院检验费、住院总费用和死亡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胸痛中心模式认证和规范化运行可缩短急性STEMI患者救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对膀胱癌细胞系增殖、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姚旭东 叶定伟 +2 位作者 朱江 李惠明 唐孝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019-1022,共4页
背景与目的:吉西他滨(gem c itab ine,GEM)单药或与顺铂合用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显示了较高的反应率,已成为晚期膀胱癌化疗的一线药物,然而其在膀胱癌效应机制方面的研究却不多见。本研究探讨吉西他滨体外对人膀胱移行上皮癌细胞系增殖... 背景与目的:吉西他滨(gem c itab ine,GEM)单药或与顺铂合用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显示了较高的反应率,已成为晚期膀胱癌化疗的一线药物,然而其在膀胱癌效应机制方面的研究却不多见。本研究探讨吉西他滨体外对人膀胱移行上皮癌细胞系增殖、细胞凋亡以及p53、Bax、Bc l-2和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B IU-87、5637、T24、EJ细胞,用MTT法检测吉西他滨对各类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碘化丙啶)检测吉西他滨对癌细胞周期影响,流式细胞仪Annexin-V法测定细胞凋亡率,流式免疫荧光检测用药前后p53、Bax、Bc l-2、和Caspase3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吉西他滨对体外培养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均有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低分化肿瘤和倍增时间短的细胞系对吉西他滨敏感性高。吉西他滨1μg/m l作用5637和EJ细胞24 h,导致细胞G1期83.94%与85.46%的阻滞;作用于5637细胞12、24和48 h,凋亡率分别为4.8%、11.7%及23.3%。免疫荧光显示p53、Bc l-2表达没有显著性变化,而Bax、Caspase3却随吉西他滨作用时间延长表达升高。结论:吉西他滨对膀胱移行细胞癌具有抑制作用,细胞分化低、倍增时间短的癌细胞系对吉西他滨更敏感。吉西他滨阻滞细胞于G1,诱导Bax表达上调可能是产生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吉西他滨 体外 p53 BAX BCL-2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例慢性盆底功能障碍骶神经调节治疗的测试结果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卫中庆 沈百欣 +6 位作者 丁留成 易超然 丁曙晴 于洪波 文伟 孙则禹 Philip Van Kerrebroeck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骶神经调节测试评估阶段临时电极及自固定倒齿状(Tined Lead)电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4例慢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电极置入方法不同分为临时电极组(n=16)和自固定Tined Lead电极组(n=18),并进行术后两种电极临时刺激测试。... 目的探讨骶神经调节测试评估阶段临时电极及自固定倒齿状(Tined Lead)电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4例慢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电极置入方法不同分为临时电极组(n=16)和自固定Tined Lead电极组(n=18),并进行术后两种电极临时刺激测试。在测试期记录排尿排便日记,进行相关尿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中,有43%症状改善;尿频尿急患者中有35%症状改善;10%的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患者治愈。临时电极组患者排尿排便自我感觉的改善率为32.2%,自固定Tined Lead电极组为3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疼痛及排尿容量改善率在临时电极组与自固定Tined Lead电极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时电极组有4例发生电极移位,自固定Tined Lead组有1例发生电极移位。结论骶神经调节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方法,采用TinedLead电极可防止电极移位,提高测试的成功率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神经调节 测试 慢性盆底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合并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血清生殖激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国庆 李建辉 +8 位作者 郑俊彪 于晓华 施慧娟 朱虔兮 王峻 李余敏 孙建明 张树成 李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13-1616,1621,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症状性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SLOH)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血清生殖激素变化情况,探讨生殖激素与SLOH合并ED(SLOH/ED)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经整群及年龄分层多阶段不等比例的随机抽样方法... 目的·通过观察症状性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SLOH)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血清生殖激素变化情况,探讨生殖激素与SLOH合并ED(SLOH/ED)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经整群及年龄分层多阶段不等比例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 000例40~80岁有固定性伴侣的社区中老年男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老年男性症状(AMS)量表评估SLOH及其严重程度,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5(IIEF-5)评估勃起功能,同时检测血清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黄体生成素(LH)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计算生物活性睾酮(Bio-T)水平,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生殖激素与SLOH/ED的相关关系。结果·共获得2 588例符合条件的完整研究资料,平均年龄(57.95±8.50)岁。930例(35.94%)男性观察到SLOH(AMS≥27)症状,其中812例(31.38%)男性同时存在ED。739例(28.56%)男性既无SLOH亦不存在ED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T及FT水平与SLOH/ED的相关关系不明显,年龄、SHBG和Bio-T与SLOH/ED的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HBG和Bio-T与SLOH/ED显著相关,能准确反映SLOH/ED患者的皿清生殖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 勃起功能障碍 生殖激素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生物活性睾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A、F/T值与PSAD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彬 陆叶 +1 位作者 陆明 朱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总PSA(F/T)比值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285例,检测血清总PSA、游离PSA,计算F/T及PSAD,...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总PSA(F/T)比值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285例,检测血清总PSA、游离PSA,计算F/T及PSAD,探讨穿刺诊断前列腺癌(PCa)最佳的PSA、F/T值与PSAD值。结果:以PSA>15ng/ml为临界值,PSA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68.5%,阳性预测值为58.6%;在PSA<15ng/ml区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与PCa组间PSA差别无显著性(t=0.018,P>0.05),此时两组间F/T值及PSAD比较,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137、3.158,P<0.01)。F/T值取0.16,PSAD取0.35ng/(ml·cm3)时,F/T值及PSAD诊断PC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PSA>15ng/ml时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在PSA<15ng/ml时联合应用F/T值和(或)PSAD可以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穿刺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对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体外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江 姚旭东 +2 位作者 唐孝达 李惠明 夏术阶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59-361,共3页
目的:观察紫杉醇对人膀胱移行上皮癌细胞系增殖、细胞凋亡以及p53、bax、bcl-2和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BIU-87、5637、T24、EJ细胞;用MTT法检测紫杉醇对各种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 目的:观察紫杉醇对人膀胱移行上皮癌细胞系增殖、细胞凋亡以及p53、bax、bcl-2和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BIU-87、5637、T24、EJ细胞;用MTT法检测紫杉醇对各种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碘化丙啶)检测紫杉醇对癌细胞周期影响;流式细胞仪Annexin-V法测定细胞凋亡率;流式免疫荧光检测用药前后p53、bax、bcl-2、和caspase3基因表达变化。结果:紫杉醇对体外培养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均有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低分级肿瘤和倍增时间长的细胞系对紫杉醇敏感性高;紫杉醇作用5637和EJ细胞24小时,导致细胞G_2期71.29%与64.57%的阻滞;1μg/ml作用5637细胞12、24、48小时,凋亡率分别为5.0%、12.9%、及27.6%;免疫荧光显示p53、bcl-2表达没有显著性变化,而bax、caspase3却随紫杉醇时间延长表达升高。结论:紫杉醇对膀胱移行细胞癌具有抑制作用,细胞分级低、倍增时间长的癌细胞系对紫杉醇更敏感。紫杉醇阻滞细胞于G_2/M,诱导bax表达上调可能是产生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紫杉醇 细胞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小剂量西罗莫司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移植肾功能不全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泳 张如霖 邱建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15-1020,共6页
目的观察以小剂量西罗莫司为主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9例(男44例、女15例)接受三联免疫抑制剂(霉酚酸制剂/咪唑立宾+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减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目的观察以小剂量西罗莫司为主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9例(男44例、女15例)接受三联免疫抑制剂(霉酚酸制剂/咪唑立宾+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减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剂量的同时加用小剂量西罗莫司(初始剂量0.5 mg/d,目标血药浓度为2~4 ng/mL),转换为四联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记录西罗莫司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血药浓度的变化,分析药物转换前后血肌酐、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59例患者均完成四联免疫抑制剂治疗转换,至四联免疫抑制剂治疗调整完成时,西罗莫司血药浓度为(4.74±1.62)ng/mL;其中53例实现了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血药浓度降低,降低比例为(37.00±19.00)%。调整治疗后,患者血肌酐水平降低[(111.53±24.87)μmol/L vs(148.88±27.64)μmol/L,P<0.01],甘油三酯水平[(1.93±1.08)mmol/L vs(1.89±0.77)mmol/L,P>0.05]和胆固醇水平[(5.30±1.39)mmol/L vs(4.96±1.19)mmol/L,P>0.05]变化不明显。将59例患者分为早期转换组(肾移植术后1~23个月转换四联免疫抑制剂治疗,n=44)和晚期转换组(术后32~159个月转换四联免疫抑制剂治疗,n=15),早期转换组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比例高于晚期转换组[77.27%(34/44)vs 40.00%(6/15),P<0.05];早期转换组血肌酐水平较转换前降低[(106.41±19.78)μmol/L vs(151.43±28.68)μmol/L,P<0.05],晚期转换组血肌酐水平降低不明显[(126.53±32.18)μmol/L vs(141.40±24.76)μmol/L,P>0.05]。结论减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同时增加小剂量西罗莫司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可显著改善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不全,且不会增加血脂异常不良反应,并且对于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功能不全 西罗莫司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四联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对小鼠膀胱癌进程和转移的不同效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永 王丰 +2 位作者 袁琳 胡宏惠 唐孝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14-1320,共7页
利用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高度恶性膀胱癌细胞株BTT-T739-gfp建立皮下肿瘤模型,对比分析在常规免疫抑制剂量下,环孢素、雷帕霉素在肿瘤发展和转移方面的不同效应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24只T739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环孢素组、雷帕霉素组... 利用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高度恶性膀胱癌细胞株BTT-T739-gfp建立皮下肿瘤模型,对比分析在常规免疫抑制剂量下,环孢素、雷帕霉素在肿瘤发展和转移方面的不同效应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24只T739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环孢素组、雷帕霉素组.环孢素、雷帕霉素剂量分别为10mg/(kg·day)、1.5mg/(kg·day),腹腔注射.观察荷瘤小鼠生存情况,计算荷瘤容积变化,以及肿瘤在肺和肝脏的转移情况,分析其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显示,常规免疫抑制剂量下,与对照组和环孢素组比较,雷帕霉素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雷帕霉素可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观察期末,对照组、环孢素组及雷帕霉素组小鼠荷瘤生存率分别为62.5%、50%、100%,环孢素组与雷帕霉素组差异显著,在观察期内与对照组、环孢素组比较,雷帕霉素可显著抑制负荷肿瘤的容积.雷帕霉素应用后,肿瘤内血管显著减少,肿瘤细胞分泌VEGF的能力明显降低,与肿瘤血管形成有关基因VEGF、HIF-1α的转录活化明显受到抑制.结果证实雷帕霉素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这一作用与其抑制肿瘤内血管形成明显相关.抑制VEGF-A、HIF-1α等促进血管形成因子的转录、表达是其主要的作用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抑制剂 雷帕霉素 环孢素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沉默rictor基因表达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体内外生长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春锋 张青川 刘永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3-200,共8页
背景与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统高发肿瘤,浅表性膀胱癌发展成为浸润性膀胱癌后,预后较差。该研究利用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技术沉默rictor基因后,观察其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在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3个rictor-RNAi表达载体(1... 背景与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统高发肿瘤,浅表性膀胱癌发展成为浸润性膀胱癌后,预后较差。该研究利用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技术沉默rictor基因后,观察其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在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3个rictor-RNAi表达载体(1#、2#和3#)和1个阴性对照载体。采用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技术筛选出干扰效果明显的单克隆稳定细胞株。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细胞划痕试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研究抑制rictor基因后对T24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rictor-RNAi表达载体和阴性对照载体,瞬时转染T24细胞后,2#蛋白表达量下降最明显。利用2#载体稳定转染T24细胞,筛选2#-1、2#-2两株单克隆细胞。2#-1组和2#-2组细胞较空白组细胞生长减慢(P<0.05)。细胞划痕实验表明,2#-1组和2#-2组细胞的迁移速度也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2#-1组和2#-2组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细胞死亡率增加(P<0.05)。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显示,移植瘤的平均体积,2#-1组和2#-2组明显低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P<0.001)。结论:成功构建rictor-RNAi稳定表达载体,可有效抑制rictor基因表达。抑制rictor基因表达能显著抑制T24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死亡,诱使细胞停滞在G1期,并能有效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RNAi抑制rictor基因的治疗策略可能为膀胱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Rictor基因 膀胱癌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睾小圆细胞恶性肿瘤临床特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9
作者 阮渊 凡杰 +3 位作者 夏术阶 鲁军 唐孝达 王展宏(校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952-953,共2页
关键词 附睾 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淀粉样蛋白A的测定及意义
20
作者 燕东亮 孙晓文 +3 位作者 胡恩平 刘晟 张海涛 蔡海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利用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筛选并鉴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方法:应用SELDI技术检测前列腺癌差异蛋白的表达变化,筛选11.1~11.9kD的一簇蛋白峰。采用HPLC技术分离该蛋白,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 目的:利用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筛选并鉴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方法:应用SELDI技术检测前列腺癌差异蛋白的表达变化,筛选11.1~11.9kD的一簇蛋白峰。采用HPLC技术分离该蛋白,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得到相应的肽质指纹图谱,然后搜索数据库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点。结果:分析显示11.1~11.9kD的一簇蛋白峰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该蛋白峰的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HPLC结合MALDI技术鉴定出芯片上该簇蛋白峰为SAA,并得到ELISA方法的验证。结论:质谱技术可作为检测前列腺癌生物标记的方法,具有易操作、敏感性高的特点。本研究发现的这组蛋白标记物可能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芯片 前列腺癌 SALDI—TOF—MS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