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相对生存率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邵常霞 项永兵 +7 位作者 刘振伟 高静 孙璐 方茹蓉 阮志贤 高立峰 金凡 高玉堂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1-324,327,共5页
目的:分析1988~1995年上海市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生存情况,观察其趋势。方法:根据上海市肿瘤登记处积累的肿瘤登记病例和随访资料,采用寿命表法和H akulinen氏法计算相对生存率,并比较前后两个时期(4年)结果。结果:上海市区1988~199... 目的:分析1988~1995年上海市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生存情况,观察其趋势。方法:根据上海市肿瘤登记处积累的肿瘤登记病例和随访资料,采用寿命表法和H akulinen氏法计算相对生存率,并比较前后两个时期(4年)结果。结果:上海市区1988~1995年男性膀胱癌、肾癌、前列腺癌5年相对生存率分别为57.4%、49.9%、36.5%,女性膀胱癌、肾癌5年相对生存率分别为47.6%、53.5%;其中男性膀胱癌的生存率高于女性,但肾癌相反。不同时间段分析结果显示:1988~1991年男性膀胱癌、肾癌、前列腺癌5年相对生存率分别从53.7%、41.6%、38.0%上升至1992~1995年的57.2%、50.6%、39.1%;女性膀胱癌5年相对生存率从41.8%上升至44.7%,而女性肾癌5年相对生存率从48.0%降至47.3%。结论:上海市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生存率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但仅男性肾癌和前列腺癌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肿瘤 观察生存率 相对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区1973~1999年前列腺癌发病趋势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刘振伟 项永兵 +6 位作者 张薇 方茹蓉 阮志贤 孙璐 高立峰 金凡 高玉堂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 对上海市区居民 1973~ 1999年前列腺癌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 ,了解其变化趋势并分析变化原因。方法 根据上海市肿瘤登记处收集的 1973~ 1999年上海市区前列腺癌的病例资料 ,并依据有关年份人口普查资料中的性别、年龄构成用内... 目的 对上海市区居民 1973~ 1999年前列腺癌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 ,了解其变化趋势并分析变化原因。方法 根据上海市肿瘤登记处收集的 1973~ 1999年上海市区前列腺癌的病例资料 ,并依据有关年份人口普查资料中的性别、年龄构成用内插法和外推法估算各年份和性别的年龄组平均人口数 ,计算年龄别发病率。标化率的计算采用世界标准人口。发病率每年变化百分比采用加权对数直线回归法计算。结果  1973~ 1999年间 ,上海市肿瘤登记处共登记前列腺癌病例 2 ,884例。 2 7年来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标化发病率从 1973~ 1975年的 1 8/ 10万上升至 1997~ 1999年的 5 5 / 10万 ,增加了 2 0 5 6% ,年平均变化率为 6 1%。病例的年龄构成中 ,高年龄组比重明显上升。结论 上述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变化趋势 ,提示除了肿瘤诊断和报告情况的改善外 ,居民生活方式和其它环境暴露因素的改变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前列腺癌 发病趋势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饮酒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高静 项永兵 +5 位作者 徐望红 邵常霞 阮志贤 程家蓉 舒晓鸥 高玉堂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探讨吸烟、饮酒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上海市1997年1月-2002年12月确诊的、年龄30~69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n=995)和全人群对照(n=1 087)的一般情况、月经及生育史、饮食及营养素、个人生... 目的探讨吸烟、饮酒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上海市1997年1月-2002年12月确诊的、年龄30~69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n=995)和全人群对照(n=1 087)的一般情况、月经及生育史、饮食及营养素、个人生活习惯、体力活动、疾病及家族史等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吸烟及饮酒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结果与从未吸烟者相比,目前吸烟者患子宫内膜癌的OR值为0.48(95%CI:0.22~1.06),但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吸烟年限、开始吸烟年龄等因素与子宫内膜癌有关.与从未饮酒者相比,目前饮酒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后者调整后OR为0.19(95%CI:0.09~0.41),P<0.01;以从未饮酒者为参比组,开始饮酒年龄≥30岁及<30岁组的OR分别为0.63(95%CI:0.34~1.16)和0.41(95%CI:0.19~0.86),趋势检验P=0.006 1.结论饮酒可能对子宫内膜癌有保护作用;吸烟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吸烟 饮酒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肺腺癌干细胞源自肺脏细支气管肺泡干细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郑必强 周瑾 +1 位作者 耿沁 董强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759-764,共6页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提示肺腺癌源自肺脏细支气管肺泡干细胞(BASC)的恶性转化,但该假说在人体中尚未得到证实。本研究旨在对人肺腺癌干细胞的BASC特征进行分析。方法人肺腺癌干细胞经流式细胞纯化或无血清悬浮培养获得,所得细胞采用免...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提示肺腺癌源自肺脏细支气管肺泡干细胞(BASC)的恶性转化,但该假说在人体中尚未得到证实。本研究旨在对人肺腺癌干细胞的BASC特征进行分析。方法人肺腺癌干细胞经流式细胞纯化或无血清悬浮培养获得,所得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检测BASC特征性标志并经尾静脉注射至免疫缺陷小鼠观察肿瘤转移。结果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SPC-A1均表达Ⅱ型肺泡细胞标志SP-C,但少数细胞表达支气管非纤毛柱状细胞标志CCSP和胚胎干细胞基因OCT4,提示此类细胞属于BASC样癌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纯化其中的CD24+CD22+肺腺癌干细胞后,发现此类细胞属于CCSP+SP-C+OCT4+细胞,其表型与BASC相同。此外,肺腺癌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经EGF/IGF-1/FGF-10刺激能够形成悬浮生长的球体,这类肺球体细胞的特征也与BASC相同。肺球体细胞在含血清条件下培养2周即发生分化,表现为CCSP和OCT4表达丢失。动物实验揭示肺球体细胞具有高转移能力。结论人肺腺癌干细胞具有BASC特征并表达胚胎干细胞基因OCT4,此类肺癌细胞可能与小鼠肺腺癌一样,源自肺脏BASC的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癌干细胞 支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水平与胆道癌和胆石症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5
作者 邵常霞 高玉堂 +7 位作者 程家蓉 邓杰 王炳生 沈铭昌 韩天权 张柏和 Asif Rashid Ann W Hsing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814-817,824,共5页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胆道癌、胆石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上海市区462例胆道癌、982例胆石症和808例人群对照进行六项血脂指标的检测,采用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方法分析血脂水平与胆道癌和胆石症的关系。结果:男...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胆道癌、胆石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上海市区462例胆道癌、982例胆石症和808例人群对照进行六项血脂指标的检测,采用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方法分析血脂水平与胆道癌和胆石症的关系。结果:男性胆石症层中,胆道癌患者TG的含量高于胆石症患者和人群对照;且各部位胆石症和胆道癌患者HDL的含量均低于人群对照。男性非胆石症层中,胆道癌患者TG和ApoB的含量显著高于人群对照,而TC、HDL、LDL和ApoA的水平则低于人群对照。在女性胆石症层中,胆道癌、胆石症患者和人群对照HDL、ApoA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人群对照、胆石症和胆道癌患者。女性非胆石症层中,胆道癌患者HDL和ApoA的平均含量均显著低于人群对照。结论:男女性胆道癌和胆石症患者都存在脂质代谢异常,胆道癌患者TG水平高于对照和胆石症患者,而HDL水平则低于对照和胆石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癌 胆石症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作为基因载体及动物体内分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晓昱 梁晓飞 +2 位作者 朱明洁 孙彦明 段友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5-498,共4页
基因疗法是治疗肿瘤的新手段[1-2]。但目前面临的主要障碍是缺乏合适的基因治疗载体[3-4]。由于病毒性基因载体存在导向性差、携带能力低、免疫原性和潜在致瘤性等缺点[5]。因此,针对其缺点研制非病毒载体近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 基因疗法是治疗肿瘤的新手段[1-2]。但目前面临的主要障碍是缺乏合适的基因治疗载体[3-4]。由于病毒性基因载体存在导向性差、携带能力低、免疫原性和潜在致瘤性等缺点[5]。因此,针对其缺点研制非病毒载体近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真核细胞表达质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载体 壳聚糖季铵盐 转染 体内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表面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与5型腺病毒感染效率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任鹏康 韦芳 +5 位作者 李惠明 王丰 张巨峰 陈霞芳 李宗海 黄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肿瘤细胞系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AR)和整合素的表达水平与5型腺病毒感染效率的关系,为腺病毒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瞬时转染CAR的真核表达质粒提高肿瘤细胞表面CAR的表达,应用抗体封闭细胞表面的CAR和整合素... 目的:探讨不同肿瘤细胞系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AR)和整合素的表达水平与5型腺病毒感染效率的关系,为腺病毒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瞬时转染CAR的真核表达质粒提高肿瘤细胞表面CAR的表达,应用抗体封闭细胞表面的CAR和整合素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和荧光素酶分析法测定腺病毒Ad5-CMV-EGFP和Ad5-CMV-Luc对肿瘤细胞的感染效率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肿瘤细胞表面CAR和整合素的表达水平是不同的,其中SMMC-7721和A549细胞CAR的表达量最高,而K562细胞CAR的表达水平最低;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Ad5-CMV-EGFP对肿瘤细胞的感染效率,结果显示5型腺病毒对于SMMC-7721和A549细胞的感染效率最高,而对于K562细胞则很低;瞬时转染表达CAR的真核质粒可提高多种肿瘤细胞表面CAR的表达,较大幅度提高了5型腺病毒的感染效率。而抗体封闭肿瘤细胞表面的CAR或整合素后,腺病毒感染效率显著下降。结论:肿瘤细胞表面CAR和整合素的表达水平决定了腺病毒对肿瘤细胞的感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 整合素 感染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组织中OCT4表达与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9
8
作者 张雪艳 王慧敏 +3 位作者 金波 董强刚 黄进肃 韩宝惠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7-202,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肺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而OCT4是调控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关键基因,在癌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目的为检测肺腺癌组织中OCT4表达,并分析其与肺腺癌患者转移、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方... 背景与目的肺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而OCT4是调控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关键基因,在癌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目的为检测肺腺癌组织中OCT4表达,并分析其与肺腺癌患者转移、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肺腺癌组织OCT4表达。卡方检验OCT4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采用Cox分析评估各指标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 126例肺腺癌组织中,91例可观察到OCT4阳性细胞。OCT4表达与肺腺癌患者转移及化疗耐药密切相关,且与患者无病生存期和生存期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OCT4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转移及化疗耐药相关,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OCT4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的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项永兵 高玉堂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6-70,共5页
目的利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和评价非吸烟女性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非吸烟女性肺癌病例504例及人群对照601例,拟合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各因素的比数比。结果影响女性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厨房小环... 目的利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和评价非吸烟女性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非吸烟女性肺癌病例504例及人群对照601例,拟合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各因素的比数比。结果影响女性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厨房小环境污染、经常食用菜油、BMI较低、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而保护因素是活产次数较多和胡罗卜素。女性鳞癌的危险因素则是厨房小环境污染和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保护因素是饮茶。女性其他类型肺癌危险因素主要是油炸烹饪次数较多等,而类型不明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类似于腺癌。结论不同组织学类型的非吸烟女性肺癌病因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吸烟女性 肺癌 危险因素 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治疗存在的问题以及生物治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1
10
作者 顾健人 曹雪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7,共6页
随着生物医学理论与技术的进步,癌症的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远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不仅在于缺乏高效的药物或技术,也应该反思我们对癌症的认识上是否存在误区,从而导致我们现行的癌症防治策略存在偏差。作者根据自身从事该领域研... 随着生物医学理论与技术的进步,癌症的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远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不仅在于缺乏高效的药物或技术,也应该反思我们对癌症的认识上是否存在误区,从而导致我们现行的癌症防治策略存在偏差。作者根据自身从事该领域研究的认识,就目前对于癌细胞的生物学、癌与机体的多方面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就肿瘤生物治疗而言,其主要目标应是控制和防治癌症的转移,在充分发挥生物治疗本身各种技术优势的同时,应与手术、化疗、放疗等整合应用,可望取得更好的肿瘤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治疗 免疫 生物治疗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中WIF-1的甲基化状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勤 金洁 +5 位作者 于彬 万晓桢 游海燕 舒惠群 姚根富 覃文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3-847,共5页
目的探讨WIF-1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并初步研究了WIF-1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测序方法分析了9种肝癌细胞系中WIF-1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用RT-PCR检测了其mRNA的表达。用... 目的探讨WIF-1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并初步研究了WIF-1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测序方法分析了9种肝癌细胞系中WIF-1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用RT-PCR检测了其mRNA的表达。用去甲基化药物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肝癌细胞株并分析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的变化。结果6种肝癌细胞中检测到异常的甲基化,甲基化率为66.7%。在用5-Aza-CdR处理细胞后,WIF-1表达缺失的肝癌细胞系不同程度地恢复了表达。MTT法分析发现WIF-1对SMMC-7721(7721)细胞生长有较为显著的抑制效果。结论推断WIF-1启动子区频繁甲基化的现象可能是它在肝癌中表达沉默的主要机制,并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通路 WIF-1 DNA甲基化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多肽配体GE11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结合能力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妍 李宗海 +1 位作者 顾健人 徐宇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18-1321,共4页
应用亲和毛细管电泳(ACE)分析方法,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新多肽配体GE11之间的结合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GFR与多肽配体GE11之间存在特异性相互作用,考察EGFR在不同浓度GE11溶液中的迁移情况,采用非线性、双倒数、Y-倒数和X-倒... 应用亲和毛细管电泳(ACE)分析方法,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新多肽配体GE11之间的结合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GFR与多肽配体GE11之间存在特异性相互作用,考察EGFR在不同浓度GE11溶液中的迁移情况,采用非线性、双倒数、Y-倒数和X-倒数4个数据处理方法得到较好的数据拟合,并测得结合常数。该文为筛选多肽配体以及测定受体与多肽配体之间的结合常数提供了简便的方法,将有力推动肿瘤靶向药物输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多肽配体 亲和毛细管电泳 结合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聚合物载体在体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妍 徐宇虹 顾健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5-238,共4页
基因治疗是一种对各种与基因相关、威胁到人类生命的疾病有重要潜在治疗作用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1].基因治疗在四十多年的发展道路上取得了很多惊人的成就,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目前基因治疗要真正进入临床应用,还有一些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基因治疗是一种对各种与基因相关、威胁到人类生命的疾病有重要潜在治疗作用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1].基因治疗在四十多年的发展道路上取得了很多惊人的成就,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目前基因治疗要真正进入临床应用,还有一些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全、高效及可控的基因载体的构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合物载体 基因治疗 体内靶向性 细胞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显微切割分选少量胃癌细胞中PSCA基因的SNP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祎 郭妍 +2 位作者 赵小东 刘炳亚 邵志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7-573,共7页
随着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多与胃癌相关的易感基因被发现.易感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已逐步进入胃癌临床诊断和研究.然而,利用少量胃粘膜细胞开展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对胃癌进行早期诊断常遇下述困难,一是少量胃癌细胞混杂在... 随着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多与胃癌相关的易感基因被发现.易感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已逐步进入胃癌临床诊断和研究.然而,利用少量胃粘膜细胞开展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对胃癌进行早期诊断常遇下述困难,一是少量胃癌细胞混杂在多种细胞中,异常信号常易被淹没,二是细胞量极少,因此获得的基因组DNA量微,进行多位点或全基因组分析存在困难.本文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选少量胃癌细胞,结合全基因组放大技术,进行胃癌相关的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基因(PSCA)的SNP分析.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克隆测序方法分析,在分选的胃癌细胞中检测到PSCA的rs2976392位点胃癌相关的"A"等位与rs2294008位点胃癌相关的"T"等位.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全基因组放大方法保真性高,经过分选的胃癌细胞中SNP位点的检测灵敏度和可靠性大为提高.所建立的少量细胞基因多位点检测方法将同样应用于其它肿瘤和组织的少量细胞研究中,全基因组放大产物也可进行高通量的基因芯片和第二代测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少量细胞 全基因组放大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基因(PS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重组TRAIL对胆囊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宗华杰 殷保兵 +3 位作者 陈进宏 马保金 蔡端 何祥火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rhTRAIL)对胆囊癌细胞株SGC-996的作用。方法用Western-blot法检测胆囊癌细胞株中TRAIL死亡受体DR4、DR5... 目的探讨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rhTRAIL)对胆囊癌细胞株SGC-996的作用。方法用Western-blot法检测胆囊癌细胞株中TRAIL死亡受体DR4、DR5和Fas相关死亡结构域(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FADD)的表达状况,生长曲线、相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测rhTRAIL作用于胆囊癌细胞株后的细胞生长状况。结果胆囊癌细胞株SGC-996中,有死亡受体DR4、DR5和Fas相关死亡结构域(FADD)的表达,rhTRAIL作用胆囊癌细胞后,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作用前后细胞Casepase-3/7活性明显升高,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rhTRAIL治疗组和对照组细胞的凋亡差异明显(P<0.05)。结论rhTRAIL在体外对胆囊癌细胞株SGC-996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成为治疗胆囊癌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死亡受体 胆囊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P基因注射干预小鼠SLE样综合征的发生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瑾 吴厚生 +1 位作者 屠红 熊思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67-571,共5页
目的 :研究SAP基因注射对SLE发病的干预作用 ,并进一步探讨SAP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RT PCR方法克隆SAP基因 ,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SAP ,观察SAP基因注射对活化淋巴细胞免疫诱导小鼠产生的SLE样综合征的干预作用 ,以ELIS... 目的 :研究SAP基因注射对SLE发病的干预作用 ,并进一步探讨SAP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RT PCR方法克隆SAP基因 ,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SAP ,观察SAP基因注射对活化淋巴细胞免疫诱导小鼠产生的SLE样综合征的干预作用 ,以ELISA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的产生情况 ,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 ;通过巨噬细胞吞噬实验观察SAP与DNA结合后对DNA清除的影响 ;用增殖实验检测巨噬细胞吞噬SAP结合的DNA后对预致敏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 :SAP基因注射可有效干预小鼠SLE样综合征的发生 ,SAP与活化淋巴细胞DNA结合后可明显促进巨噬细胞对DNA的吞噬 ,并且巨噬细胞吞噬SAP结合的DNA后不引起预致敏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P成分(SAP) DNA 系统性红斑狼疮 基因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与静脉应用托泊替坎治疗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裸小鼠网膜移植瘤的疗效比较(英文)
17
作者 易晓芳 范士明 +1 位作者 姚明 丰有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8-91,共4页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and toxic profile of topotecan given intraperitoneally with intravenously in human ovarian cancer xenografted into athymic nude mice.Methods: Eighty female Balb-c/nu-nu mice were r...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and toxic profile of topotecan given intraperitoneally with intravenously in human ovarian cancer xenografted into athymic nude mice.Methods: Eighty female Balb-c/nu-nu mice were randomized assigned into eight groups (n=10). Xeneografts resulted from intramesentery injection of cultured human ovarian cancer cells SKOV3 in athymic mice. Onset of intraperitoneal treatment with either topotecan or cisplatin (7.5 mg/kg) was on day 7. Animals scheduled for topotecan i.p. received intraperitoneal application of topotecan (1.5 mg/kg×2, 3.0 mg/kg×2, 6.0 mg/kg×2 or 10.0 mg/kg×1). Animals scheduled for topotecan i.v. receive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topotecan (6.0 mg/kg×2 or 10.0 mg/kg×1). Two weeks after drug application animals were killed. Tumor growth inhibition were assessed and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mice and cisplatin intraperitoneally administered mice. Acute toxicity was determined by loss of body weight. Cell cycle division and apoptosis after drug administration was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Results: In a panel of ten tumour xenografts, intraperitoneal topotecan was significantly more effective than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The toxicity profile suggested a better tolerability in terms of weight loss after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than cisplatin control. Topotecan 10.0 mg/kg i.p. per day (1 day) schedule was an optimal treatment for ovarian cancer and well tolerated by mice with no signs of acute toxicity. Topotecan and cisplatin induce cells G0-G1 arrest and apparent apoptos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mice treated with topotecan intraperitoneally or intravenously or cisplatin was observed in term of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perturbation.Conclusion:The results may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design of clinical studies on intraperitoneal application of topotecan. It suggests that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perturbation play an limited role in the mechanism of topotecan admini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托泊替坎 移植 异种 注射 腹腔内 静脉内 小鼠 网膜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修饰对PLL-EGF基因载体靶向结合作用的影响
18
作者 郭妍 顾健人 徐宇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8-524,共7页
聚阳离子基因载体系统由于安全性好和便于设计等优点,近年来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发展迅速.在进行基因药物的体内靶向输送时,目前国际上主要通过在基因输送系统中修饰聚乙二醇(PEG)和靶向分子来提高体内输送的稳定性和靶向性.PEG的修饰可... 聚阳离子基因载体系统由于安全性好和便于设计等优点,近年来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发展迅速.在进行基因药物的体内靶向输送时,目前国际上主要通过在基因输送系统中修饰聚乙二醇(PEG)和靶向分子来提高体内输送的稳定性和靶向性.PEG的修饰可能会遮蔽靶向分子的功能呈现,因此建立定量分析方法评价PEG修饰对靶向结合作用的影响非常重要.将连接有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聚赖氨酸(PLL)基因载体作为研究模型,建立BIAcore检测方法,比较PLL-EGF,PEG7000修饰的PLL-EGF,PEG20000修饰的PLL-EGF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结合和解离速率,评价PEG修饰对PLL-EGF靶向功能呈现的影响.结果表明,PEG7000的修饰降低了EGF和EGFR之间的结合速率,提高了解离速率,整体减弱了靶向分子的靶向结合能力.PEG20000的修饰进一步减弱靶向分子功能的呈现.因此在进行靶向型聚阳离子基因输送系统设计时,考察PEG修饰对靶向结合能力的影响程度非常重要.该研究结果也对其他基因载体系统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阳离子基因输送系统 聚乙二醇(PEG) 表皮生长因子(EGF) BIACORE 聚赖氨酸(P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VEGF表达的锤头状核酶系统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晶 费琦 +4 位作者 杨剑峰 高宝梅 戴信兰 张红宇 朱景德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67-173,共7页
目的:建立和评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锤头状核酶(hammerhead ribozyrae)技术系统。方法:对VEGF121基因RNA序列进行二级结构分析,选择靶点;设计并构建针对VEGF的分泌肽RNA的可表达锤头状核酶(1-4)载体系统和VEGF-荧光色素... 目的:建立和评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锤头状核酶(hammerhead ribozyrae)技术系统。方法:对VEGF121基因RNA序列进行二级结构分析,选择靶点;设计并构建针对VEGF的分泌肽RNA的可表达锤头状核酶(1-4)载体系统和VEGF-荧光色素酶融合基因报告质粒;通过试管内切割实验等方法评估核酶对于试管内转录得到的VEGF RNA切割特异性和效率; 通过瞬时共转染实验和稳定转染实验评估核酶在细胞内对于VEGF RNA的切割效率。结果:设计和构建了对VEGF RNA二级结构水平上的暴露区(+8,+36和+71位点:核酶1,3和4)和非暴露区(+17位点:核酶2)4个锤头状核酶(1-4)的两套质粒;试管内切割检测表明,针对+8,+36和+71位点的核酶(1,3和4)可以有效地在试管内对VEGF RNA进行特异性切割,使其水平分别降至对照的61.7%,27.6%和44.8%(荧光色素酶活性)或66.3%,27.0%和30.0%(蛋白质水平);将核酶表达质粒与VEGF-LUC模板质粒瞬时共转染入SMMC-7721肝癌细胞,核酶1,3和4 VEGF-LUC水平分别降低到对照的81.4%,56.6%和69.1%;稳定表达针对VEGF 的核酶1,3或4的SMMC-7721细胞株中,内源性VEGF RNA的水平降至对照水平的5%以下。对照未转染的、转染空载体的和转染了核酶2(+17)的SMMC-7721细胞。结论:分别针对VEGF+8,+36和+71位点锤头状核酶可有效地抑制VEGF的RN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锤头状核酶 试管内和细胞内核酶剪切实验 抗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基于超薄切片的高分辨成像技术解析组织的精细空间结构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春梅 孟军 +2 位作者 李晓林 李小卫 郭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超薄切片方法的高分辨三维成像技术,提高Z轴分辨率,并用于组织的精细结构研究。方法组织样品用LRWhite树脂渗透聚合后,用钻石刀将组织切片切成50~1 000 nm的连续半薄或超薄切片,具体切片的厚度即Z轴的分辨率。切片经甲基蓝... 目的建立基于超薄切片方法的高分辨三维成像技术,提高Z轴分辨率,并用于组织的精细结构研究。方法组织样品用LRWhite树脂渗透聚合后,用钻石刀将组织切片切成50~1 000 nm的连续半薄或超薄切片,具体切片的厚度即Z轴的分辨率。切片经甲基蓝-洋红染色或多重抗体标记后,利用全自动显微镜对连续切片进行成像,通过二维拼接和三维重构获得组织高分辨的三维空间信息。结果对人正常结肠组织和小鼠肝脏进行高分辨成像分析,获得比传统显微镜更高的分辨效果和更丰富的结构细节。结合多重抗体染色方法,对小鼠脑组织微管蛋白的分布进行了高分辨三维成像。结论所建立的高分辨三维成像技术适用于各种组织的空间精细结构研究,超薄切片方法同时为超高分辨显微成像提供Z轴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切片 组织 高分辨 显微镜 抗体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