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氢储能与源荷不确定性的微网优化配置 被引量:1
1
作者 栗然 王欣鹏 +1 位作者 白杨 王嘉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1,53,共11页
为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能力,解决能量季节不平衡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季节性氢储能和源荷不确定性的微电网双层优化配置方法。给出电热氢微电网结构,建立耦合季节性氢储能的微电网模型;为描述源荷不确定性因素,突出源荷的季节性与时序... 为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能力,解决能量季节不平衡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季节性氢储能和源荷不确定性的微电网双层优化配置方法。给出电热氢微电网结构,建立耦合季节性氢储能的微电网模型;为描述源荷不确定性因素,突出源荷的季节性与时序性,基于马尔科夫链表征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结合蒙特卡洛抽样生成大量源荷不确定场景,进而基于概率场景缩减为典型源荷场景;建立微电网双层优化配置模型,上层模型以微电网年化综合成本为优化目标,下层模型以微电网年总运行成本为优化目标;采用沙地猫群优化算法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相互迭代的方法对双层模型进行求解。算例求解结果证明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能够提高风光的消纳率,兼顾微网中的经济性与不确定因素,分析源荷不确定性对微电网优化配置的影响,为含有氢储能的微电网优化配置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氢储能 源荷不确定性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 双层优化配置 沙地猫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风光柴储互补发电系统容量优化配置
2
作者 高建强 张浩 危日光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06,共7页
以某地区风光柴储互补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将系统总成本和负荷缺电率作为优化目标,建立容量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多目标灰狼算法(MOGWO)对模型进行优化,将优化结果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同时,采用熵权-优劣解距离... 以某地区风光柴储互补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将系统总成本和负荷缺电率作为优化目标,建立容量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多目标灰狼算法(MOGWO)对模型进行优化,将优化结果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同时,采用熵权-优劣解距离(TOPSIS)多目标决策法对优化解集进行筛选,降低了主观因素对权重系数的影响,增强了最优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与MOPSO相比,MOGWO优化精度更高;在算例分析中,系统最优配置方案为风力发电机37台,光伏电池836块,柴油发电机5台,蓄电池531块,系统总成本116.904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柴储互补发电系统 容量配置 熵权-TOPSIS法 多目标灰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构型集成竹格栅夹芯板抗弯性能
3
作者 王智丰 周李承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目的】针对集成竹利用效率不高,使用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探索其轻质、高效特性的先进结构形式,这对推动竹材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构型格栅芯体对集成竹格栅夹芯板弯曲性能的影响,选出不同格栅构型中... 【目的】针对集成竹利用效率不高,使用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探索其轻质、高效特性的先进结构形式,这对推动竹材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构型格栅芯体对集成竹格栅夹芯板弯曲性能的影响,选出不同格栅构型中抗弯性能最优的结构,为其在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集成竹为原材料,通过嵌锁法分别设计加工3种具有不同构型(三角形格栅、方形格栅和Kagome形格栅)的集成竹格栅夹芯板。对不同格栅芯体的集成竹格栅夹芯板进行四点弯曲试验,探讨夹芯板结构的受弯性能,分析夹芯板结构在受弯荷载下的破坏机理、跨中挠度、抗弯刚度和极限承载力的变化规律,并对3种不同芯体集成竹格栅夹芯板结构的比强度和比刚度进行对比。同时,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集成竹格栅夹芯板四点弯曲试验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3种不同构型格栅芯体的集成竹格栅夹芯板结构在受弯加载过程中均表现为剪切破坏。三角形集成竹格栅夹芯板的承载能力最好,三角形和Kagome形格栅极限承载力分别为38.7和27.5 kN,较极限承载力22.5 kN的方形格栅增加了71.9%和22.2%;同时三角形集成竹格栅夹芯板的比强度为133.5 kN·m/kg,较方形(94.6 kN·m/kg)和Kagome形(96.7 kN·m/kg)分别提高了41.2%和38.1%。有限元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一致,能有效预测集成竹格栅夹芯板的弯曲性能。【结论】3种格栅构型中三角形集成竹夹芯板弯曲性能最优,能够更好地发挥集成竹轻质高强的性能优势。研究结果可为竹材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一种高效的结构形式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板材 有限元法 失效模式 弯曲强度 集成竹夹芯板 格栅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特殊位形直线机构图解综合与性能评价
4
作者 张云文 纪奇研 +1 位作者 刘凯 杨朔飞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4-562,570,共10页
梯形四杆直线机构是一种具有特殊位形的近似直线机构,其过定点时连杆曲线为近似直线、且连杆平行于机架,在多足机器人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完善和简化此类机构轨迹综合方法,在解析法基础上,研究其图解综合方法。基于无限接近运... 梯形四杆直线机构是一种具有特殊位形的近似直线机构,其过定点时连杆曲线为近似直线、且连杆平行于机架,在多足机器人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完善和简化此类机构轨迹综合方法,在解析法基础上,研究其图解综合方法。基于无限接近运动几何学理论并结合公式与图解,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梯形四杆直线机构特殊位形和曲率驻点曲线蜕化之间互为充要条件;提出了一种图解综合方法,在给定鲍尔点位置和直线运动方向前提下,各铰链位置和各连杆尺度可通过平面作图确定,并编写Matlab程序验证了所提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机构直线性能评价指标“直线段相位比”,列举了不同条件下机构直线性能,并结合遗传算法探索了该指标下的最优机构,优化得到一种直线段相位比为0.665的四杆直线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杆机构 近似直线机构 特殊位形 机构综合 轨迹综合 图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缆悬索桥主梁吊装过程分析
5
作者 陈铭 万田保 王波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1,共6页
为研究利用独立悬挂式缆载吊机进行空间缆悬索桥主梁吊装的可行性,以某空间缆悬索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法对采用该吊机的主梁吊装过程展开分析。有限元模拟时,采用线性弹簧和仅受压弹簧协同模拟主梁节段间的临时连接;通过增加梁单元引入... 为研究利用独立悬挂式缆载吊机进行空间缆悬索桥主梁吊装的可行性,以某空间缆悬索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法对采用该吊机的主梁吊装过程展开分析。有限元模拟时,采用线性弹簧和仅受压弹簧协同模拟主梁节段间的临时连接;通过增加梁单元引入主缆弯扭刚度和索夹抗弯刚度;基于主缆弯扭刚度限值开展多参数分析并通过关键响应包络进行结果评估。结果表明:在梁段吊装过程中,结构面临吊索弯折、主缆扭转、主缆弯折、主梁合龙难度大、节段临时连接力大等问题,采用2种梁段吊装顺序结构关键响应存在一定差异,采用相关工程措施后均可行。该量化评估方法亦可为主缆间横向顶撑或对拉装置设置的必要性和数量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缆悬索桥 独立悬挂式缆载吊机 吊索弯折 主缆扭转 主缆弯折 弯扭刚度 成桥状态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下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动态QCA方法的实证检验
6
作者 李亚玲 饶静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42,共10页
本文基于“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理论框架,以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为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深入探究“人才-科技-产业”复杂生态系统下各省(区、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优适配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5条有效组态... 本文基于“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理论框架,以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为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深入探究“人才-科技-产业”复杂生态系统下各省(区、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优适配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5条有效组态路径,在不同地区与不同时期各显成效;产业基础、科技产出、科技投入、人才储备、人才培育、“三链”协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6个关键核心条件,其中“三链”协同是唯一一个在5条高组态路径中均未缺失的条件,表现出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本文为剖析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因素及其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实践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为制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提供了有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 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动态QCA方法 多元组态路径 复杂生态系统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全寿命周期碳计量和碳交易机制的多目标微电网系统容量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佳旭 苗世洪 +3 位作者 姚福星 王廷涛 林毓军 魏文荣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71,共9页
全寿命周期碳计量和碳交易机制能够充分体现绿色、协调的发展理念,对于引导微电网低碳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面向提升微电网系统经济–环境效益需求,提出了一种考虑全寿命周期碳计量和碳交易机制的多目标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模型。首先,... 全寿命周期碳计量和碳交易机制能够充分体现绿色、协调的发展理念,对于引导微电网低碳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面向提升微电网系统经济–环境效益需求,提出了一种考虑全寿命周期碳计量和碳交易机制的多目标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模型。首先,基于典型微电网系统架构,采用全寿命周期法分析各设备的碳排放量,并将碳权交易机制引入到系统中,构建了微电网系统碳排放计量和碳交易机制;其次,以全寿命周期内总成本现值和碳排放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多目标微电网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最后,采用我国某实际电网典型日数据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在尽可能降低碳排放量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微电网系统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系统 容量优化配置 碳计量和碳交易 全寿命周期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砂配置输导—封闭连续转换部位预测方法及应用——以辽河坳陷东部牛居地区为例
8
作者 于雪峰 于福生 +1 位作者 郭强 韩宏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2-760,共9页
为了弄清油气沿油源断裂运移特征及其在断裂两侧不同砂体中的分布规律,在断砂配置划分的基础上,由区域性泥岩盖层封闭部位确定断砂配置输导油气部位,由断砂配置处断裂填充物封闭程度确定断砂配置封闭部位,并据此构建了一套利用断接厚度... 为了弄清油气沿油源断裂运移特征及其在断裂两侧不同砂体中的分布规律,在断砂配置划分的基础上,由区域性泥岩盖层封闭部位确定断砂配置输导油气部位,由断砂配置处断裂填充物封闭程度确定断砂配置封闭部位,并据此构建了一套利用断接厚度和断裂填充物封闭程度确定断砂配置输导向—封闭连续转换部位分布的预测方法。将该方法用于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东部牛居地区,结果表明:牛西断层与沙三上亚段砂体配置输导向封闭连续转换部位主要分布在中段,少量分布在东段,有利于沙三段烃源岩生成油气并在沙三上亚段圈闭内聚集成藏,这与目前牛西断层附近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了该方法适用于刻画断砂配置输导向封闭连续转换部位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砂配置 输导油气 封闭油气 连续转换 部位分布 刻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桨滑流对高升力构型影响的数值计算
9
作者 杨龙源 盛云逸 +1 位作者 崔天昱 杨永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50,共10页
为了快速、准确分析螺旋桨滑流对增升装置的影响,采用实桨非定常方法(full blades method,FBM)和定常动量激励盘方法(actuator disk method,ADM),数值计算分析了前进比J=0.7、1.0,攻角α=–4°~24°工况下螺旋桨滑流对高升力构... 为了快速、准确分析螺旋桨滑流对增升装置的影响,采用实桨非定常方法(full blades method,FBM)和定常动量激励盘方法(actuator disk method,ADM),数值计算分析了前进比J=0.7、1.0,攻角α=–4°~24°工况下螺旋桨滑流对高升力构型的影响。研究表明:虽然从单独螺旋桨获取的时均化激励盘载荷分布与从高升力构型螺旋桨获取的存在局部差异,但将来源不同的激励盘载荷应用于ADM计算时,所得高升力构型的压力分布、升阻力结果基本一致,全机升力系数差异不超过4.3%,阻力系数偏差小于5.4%,说明采用单独螺旋桨获取激励盘载荷对全机气动力计算影响不大,从而避免了复杂的网格生成。ADM将非定常计算转化为定常计算,在保持网格量相当(3300万)的条件下,其计算结果与FBM结果在失速前(α<20°时)基本吻合,同时计算核时约降低至FBM的1/18(170/3100)。因此ADM方法能够高效、合理评估出螺旋桨滑流对增升装置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激励盘方法 非定常方法 螺旋桨滑流 高升力构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带复合材料0°拉伸疲劳试样构型对比分析及失效机理研究
10
作者 黄光启 宋贵宾 张强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对常用的2种单向带复合材料0°拉伸疲劳试样构型开展了试验与仿真分析对比研究,通过采用非接触测量手段获取了2种构型试样在拉伸载荷下的应变分布,发现“双哑铃型”试样边缘效应显著,应力集中更加严重;同时通过仿真分析方法获取了2... 对常用的2种单向带复合材料0°拉伸疲劳试样构型开展了试验与仿真分析对比研究,通过采用非接触测量手段获取了2种构型试样在拉伸载荷下的应变分布,发现“双哑铃型”试样边缘效应显著,应力集中更加严重;同时通过仿真分析方法获取了2种构型试样在拉伸载荷下的应力云图,同样表明“双哑铃型”应力集中严重;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边缘发现机械加工将导致试样表面损伤,“双哑铃型”试样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将对纤维造成更多损伤,不利于承载;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直条型”试样较“双哑铃型”试样更适合开展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0°拉-拉疲劳门槛值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疲劳门槛值 试样构型 失效机理 试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方向贯通式间断线网格的边坡稳定性上限分析
11
作者 范佳志 秦傲韩 +3 位作者 杨峰 杨鹰 赵炼恒 高益康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边坡潜在滑动面可应用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方法,以“常应变率三角形单元及速度间断线”网格模式搜索获取,由此速度间断线的排布方式,成为影响边坡稳定性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文中构思一种六方向贯通式速度间断线排布策略,提出对应三角网... 边坡潜在滑动面可应用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方法,以“常应变率三角形单元及速度间断线”网格模式搜索获取,由此速度间断线的排布方式,成为影响边坡稳定性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文中构思一种六方向贯通式速度间断线排布策略,提出对应三角网的生成流程并编程实现,作为自有上限有限元分析程序的前处理模块。经边坡稳定性算例验证表明:六方向贯通式间断线网格布局,以契合关键边界的多次一分为四及末次一分为六背景网格生成方式,不仅实现整个模型的大区域六方向间断线通路,又能在边坡坡脚处体现出多方向发散特性的网格。提出的模型非关键边界背景网格切割算法,可以局部分割新生单元的方式契合边界,维持边界处网格的六方向间断线通路特性。对于“常应变率三角形单元及速度间断线”网格离散模式,六方向贯通式间断线网格布局,较之三方向贯通及Delaunay三角剖分的情况,能更好地发挥速度间断线的效用,明显提高边坡稳定性问题的计算精度。六方向贯通式间断线网格布局,还可以结合高阶变形单元、网格自适应等措施,扩展其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上限有限元方法 速度间断线 六方向贯通式间断线 网格拓扑结构 交互网格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圆管蜂窝构型的水下吸声结构研究
12
作者 冯昊珵 靳洋 +5 位作者 于国财 郭忠鑫 孟凡强 李典 朱子旭 林壮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9-26,共8页
声学覆盖层可供潜艇用于吸收声波,是对抗主动声呐探测的主要手段。随着水下探测技术的日益发展,当前的声学覆盖层正往适应大潜深环境下低频宽带吸声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空腔型覆盖层由于其吸声频带窄,抗水压性能差等缺陷已不能满足应用需... 声学覆盖层可供潜艇用于吸收声波,是对抗主动声呐探测的主要手段。随着水下探测技术的日益发展,当前的声学覆盖层正往适应大潜深环境下低频宽带吸声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空腔型覆盖层由于其吸声频带窄,抗水压性能差等缺陷已不能满足应用需求。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圆管蜂窝构型的新型吸声结构,根据等效介质分层理论,运用传递矩阵法推导得到吸声系数理论解,建立COMSOL有限元模型,详细对比了理论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系统分析了吸声机理,发现蜂窝的引入导致了聚氨酯的剪切振动,增强了面板的振动和纵横波转换,它们的耦合作用增强了声能的耗散,实现了1091~10000 Hz的宽频吸声,平均吸声系数达到0.869。材料参数和蜂窝参数均会对结构的吸声性能产生影响,损耗因子和蜂窝壁厚越大吸声效果越好。最后研究了静水压力作用下的吸声性能,结果表明在高达5.0 MPa的水压下,结构依然可以保持吸声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覆盖层 圆管蜂窝构型 传递矩阵法 吸声性能 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酒盒生产线的多模式码垛机器人构型设计及尺度优化
13
作者 李航 李瑞琴 +2 位作者 张磊 刘娟 程月琳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8,共11页
目的针对白酒酒盒生产线后端码垛任务中的单点重复任务及多点灵活任务,提出了一种多模式混联码垛机器人机构。方法对酒盒生产线中常见的码垛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码垛机器人机构的拓扑结构,通过锁定变胞方法实现了机构由2自由度模式向多... 目的针对白酒酒盒生产线后端码垛任务中的单点重复任务及多点灵活任务,提出了一种多模式混联码垛机器人机构。方法对酒盒生产线中常见的码垛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码垛机器人机构的拓扑结构,通过锁定变胞方法实现了机构由2自由度模式向多种不同轨迹的单自由度模式的变换,并对机构的多种模式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及尺度优化。结果该机构在多种模式下的运动方程均符合码垛机器人实际任务要求,且通过尺度综合优化了机构的结构尺寸。结论设计的多模式混联码垛机器人机构能够适应实际码垛任务中多变的作业轨迹需求,验证了锁定变胞方法在码垛机器人机构设计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盒生产线 码垛机器人 锁定变胞方法 构型设计 尺度优化 运动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和合作博弈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储能容量配置
14
作者 吴霜 杨爽爽 +4 位作者 翟晓萌 孙晓荣 潘学萍 程曦 仓敏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6,共12页
在双碳目标下,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的配电侧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合理规划配置分布式储能,实现了储能共享,促进了新能源高消纳,提高了系统稳定性。首先,考虑园区新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将其转化为马尔科夫状态,建立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储能容... 在双碳目标下,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的配电侧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合理规划配置分布式储能,实现了储能共享,促进了新能源高消纳,提高了系统稳定性。首先,考虑园区新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将其转化为马尔科夫状态,建立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储能容量配置随机规划模型。其次,考虑园区间合作进行电能交易会降低自身运行成本,以各园区最小投资运行成本、最小碳排放惩罚成本、最小弃光惩罚成本以及园区间最小交易成本为目标,建立基于纳什议价的互联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储能容量优化配置的多目标模型;然后将非凸非线性化模型转化为两个子问题,并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和CONOPT求解器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不同模式和方案下的决策结果,验证所提模型能够合理配置储能容量,并有效减少各园区成本以及碳排放量和弃光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配置 马尔科夫模型 碳排放成本 纳什议价 合作博弈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粒度代码特征和孤立森林算法的配置类型识别
15
作者 刘源 刘大伟 +1 位作者 张玉秀 吴明磊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85-199,共15页
“高内聚、低耦合”设计原则的普及应用,使得代码中通常存在着专门管理配置选项或配置方法的特殊类型,称为配置类型。配置类型有助于研究人员从属性角度和行为角度增进对配置机制的理解,并为配置错误处理技术提供必要的选项集合以及选... “高内聚、低耦合”设计原则的普及应用,使得代码中通常存在着专门管理配置选项或配置方法的特殊类型,称为配置类型。配置类型有助于研究人员从属性角度和行为角度增进对配置机制的理解,并为配置错误处理技术提供必要的选项集合以及选项数据流信息。然而,配置类型研究尚不充分,其识别仍依赖于人工检索。提出一种融合多粒度代码特征和孤立森林算法的配置类型识别方法。基于10个具有代表性的开源软件,手动构建配置类型数据集,通过实证调研配置类型的分布、分类和识别影响因素,总结得到9个调研结果,用于指导配置类型识别。基于调研结果,选取覆盖代码词汇、结构、语义和语法信息的4个类型级粗粒度特征和3个方法级细粒度特征,并为每个特征设计量化算法。考虑到配置类型存在样本类别分布不平衡问题,将识别问题转化为异常检测问题,利用孤立森林算法推荐配置类型,同时设计启发规则减少误报数量。在5个评估软件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识别出每个软件的配置类型,平均精度均值为0.86,平均时间开销为21min,已初步具备代替人工识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配置 配置类型识别 实证调研 多粒度代码特征 孤立森林 配置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驱动农业生态效率提升的多元路径
16
作者 李姝颖 张子鹤 +1 位作者 张枥尹 张丽娜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02-210,共9页
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动态SBM-DEA模型,测算2013—2022年中国省级农业生态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模糊集定性分析法考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内数字创新环境、数字创新主体和数字创新资源3个要素对提升农业生态效率的多因素联动效应,探析... 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动态SBM-DEA模型,测算2013—2022年中国省级农业生态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模糊集定性分析法考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内数字创新环境、数字创新主体和数字创新资源3个要素对提升农业生态效率的多因素联动效应,探析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提升的多元路径。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在2013—2022年整体呈增长态势,各地区间差异明显,表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识别出4种引致高农业生态效率的发展模式,分别为政策资本驱动型、数字技术驱动型、全要素驱动型和产业融合驱动型,4种发展模式虽然不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但具有显著的地区效应,各省份在实现农业生态效率提升中并不遵循一致的组态路径。建议各地区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采用差异化的战略,以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带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效率 组态分析 动态模糊集定性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形交错布局对群体扑翼捕能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董璐 朱建阳 +1 位作者 宋振宇 邓江洪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5,共9页
采用数值分析和田口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V形交错布局对扑翼捕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翼,田口试验方法优化后的V形交错布局扑翼的捕能效率提高16.48%。所研究的5个特征参数对扑翼捕能性能的影响程度依次为:Ф>L_(x)>... 采用数值分析和田口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V形交错布局对扑翼捕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翼,田口试验方法优化后的V形交错布局扑翼的捕能效率提高16.48%。所研究的5个特征参数对扑翼捕能性能的影响程度依次为:Ф>L_(x)>L_(y)>θ_(0)>f*,表明前后扑翼间的相位差对扑翼性能的影响最大,扑动频率对扑翼性能的影响最小。通过对扑翼周围的流场结构分析发现,在最佳特征参数组合下,下游翼可在前翼脱落涡的作用下获得更大的动压力,从而使群体扑翼捕获更多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口方法 数值分析 捕能 扑翼 V型群体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绿化中的防火树种选择初探
18
作者 王一依 陈磊 +2 位作者 王滔 余珊 张建辉 《森林防火》 2025年第3期30-34,共5页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对比,探究我国防火树种在不同防火机制下的筛选标准从单一指标向综合指标逐步发展的历程,以及配置方法由不合理到合理发展的过程,同时兼顾南北方地域差异,结合目前我国园林防火树种的相关应用,提出符合园林防...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对比,探究我国防火树种在不同防火机制下的筛选标准从单一指标向综合指标逐步发展的历程,以及配置方法由不合理到合理发展的过程,同时兼顾南北方地域差异,结合目前我国园林防火树种的相关应用,提出符合园林防火要求的园林防火树种选择策略,以期为城市防灾型绿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火灾 防火树种 防火机制 配置方法 地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5D有限元的高密度电法不同装置勘探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荣春 吕玉增 +2 位作者 张智 韦柳椰 潘泓序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6,共9页
高密度电法是一种适用性广泛的电阻率勘探方法,拥有多种电极排列装置选择。不同装置由于电极分布方式的差异,在针对不同地质目标和测区环境时往往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探测能力。为探究各排列装置的特点及其适用情况,推导了2.5D电位的变分问... 高密度电法是一种适用性广泛的电阻率勘探方法,拥有多种电极排列装置选择。不同装置由于电极分布方式的差异,在针对不同地质目标和测区环境时往往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探测能力。为探究各排列装置的特点及其适用情况,推导了2.5D电位的变分问题,采用Delaunay三角化算法实现了非结构化网格剖分,进而实现了有限元正演模拟。结合实践,对常见地质情况进行建模,分别使用温纳α、温纳β、施伦贝谢尔、偶极-偶极4种装置开展正反演对比研究。研究发现:(1)在探测未知区域单个异常体时,温纳β、施伦贝谢尔2种排列的效果更好;(2)在探测相邻较近的多个异常体时,应优先采用具有更高水平分辨率的施伦贝谢尔和偶极-偶极排列;(3)对于低阻破碎带的勘探,温纳β和偶极-偶极排列更为适用;(4)当地层具有较好分层界限时,4种排列均可体现良好的分层效果。因此,高密度电法勘探实践中应综合考虑不同排列装置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多种排列方式进行测量,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解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法 非结构化网格 有限单元法 排列装置 正反演计算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三维地质多级建模策略与方法——以渤海湾盆地整装孤岛油田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束青林 王亚楠 +4 位作者 韩智颖 姚秀田 夏建 陈雨茂 李伟忠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9-787,794,共10页
三维地质建模应用于油田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时,对建模的规模、精度及要求也不同。分区块地质建模在井位部署、开发调整分析上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各独立区块模型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能实现由小模型到大模型的拼接... 三维地质建模应用于油田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时,对建模的规模、精度及要求也不同。分区块地质建模在井位部署、开发调整分析上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各独立区块模型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能实现由小模型到大模型的拼接,制约了油田的整体勘探开发及规划工作。为了更好发挥地质建模在油田勘探开发全生命周期的精准作用,研究以渤海湾盆地整装孤岛油田为例,提出了油田—区块—储层单砂体构型的多级建模策略。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irect、M^(3)地质建模软件,应用地质约束的地质统计学及嵌入式储层构型建模方法,实现了从大到小、整体到局部、笼统到精细。分层级刻画了油田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储层内部构型及油藏空间展布,建成了中国首例油田级亿万网格节点的三维地质大模型及分级模型,为深化地质认识、油藏开发潜力评价、整体开发调整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有利的手段。多级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既为技术人员提供了多学科一体化的交流平台,又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了方向,是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有力抓手,更是数字化、智能化油田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级 区块级 储层构型级 三维地质建模 策略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