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3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生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均旭 王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7,共7页
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研究生教育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研究生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 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研究生教育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研究生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科技创新在研究生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生教育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存在产学研合作的门槛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研究生教育显著促进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则不显著。对此,应聚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重视科技创新机制转化作用,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调节效应,优化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促进区域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研究生教育 科技创新 产学研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通校企人才交流通道 被引量:1
2
作者 柯政 熊熙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本文立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政策要求,聚焦高校与高科技企业的人才流通问题,论证了其对提升国家创新活力和效能、推动高校深层次改革及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大意义。研究发现,不同层次高... 本文立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政策要求,聚焦高校与高科技企业的人才流通问题,论证了其对提升国家创新活力和效能、推动高校深层次改革及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大意义。研究发现,不同层次高校、不同交流强度、不同类型学科的人才交流均存在阻断,而制度不合理设计导致的“意愿缺失”是关键堵点。不合理的高校评价制度使多数企业与高校人才双向丧失竞争力,而对少数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高校又因薪酬和管理制度限制难以开出“高价码”。本文基于高校体制机制改革视角,建议重塑高校评价体系、试点“双聘制”与“捐赠讲席教授”、构建支持体系,从而促进校企人才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交流 教育科技人才 校企融合 高校体制机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准聘制青年教师绩效压力与职业成长的倒U型关系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迟景明 张鑫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40,共14页
当前“准聘-长聘”制度作为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主流趋势,已逐渐取代旧制度成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新制度基础。然而,现有研究对于“准聘-长聘”制度带来的绩效压力究竟如何影响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问题却较少关注。为了揭示这一... 当前“准聘-长聘”制度作为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主流趋势,已逐渐取代旧制度成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新制度基础。然而,现有研究对于“准聘-长聘”制度带来的绩效压力究竟如何影响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问题却较少关注。为了揭示这一关系及影响机制黑箱,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和过犹不及理论,依据“压力源—认知评价—压力应对—压力结果”的完整理论框架,通过对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45所高校1196名准聘制青年教师展开调研,考察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下绩效压力对准聘制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准聘-长聘”绩效压力兼具挑战和阻碍双重属性,其既能够激发准聘制青年教师做出一系列促进型工作重塑行为进而推动职业成长,又能够导致准聘制青年教师做出一系列防御型工作重塑行为进而阻碍职业成长。这两条路径同时存在且交替主导,使得“准聘-长聘”绩效压力与职业成长之间从整体上呈现一种倒U型的“过犹不及”规律。此外,准聘制青年教师自身的学术自我效能感和所在学术团队合作氛围两个内外特征因素能够有效调节上述影响路径的走向和选择,进而纾解“过犹不及”效应。我国高校在逐步推广和完善“准聘-长聘”制度、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过程中,应注意合理控制绩效压力源,科学调控绩效任务,优化人才考评机制,从“制度—氛围—评价—监控”多方面引导青年教师积极看待和正确应对绩效压力,从内外兼顾角度提升青年教师学术信念,营造有助于成长的团队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准聘制青年教师 绩效压力 职业成长 学术自我效能感 学术团队合作氛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科研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与运行机理
4
作者 张琪 李培聪 陈艾华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64,共10页
建立产学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大学在产学深度融合中扮演核心角色。文章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剖析了产学合作情境下大学科研生产力的影响机制与规律。研究发现,产学合作伙伴匹配包括异质... 建立产学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大学在产学深度融合中扮演核心角色。文章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剖析了产学合作情境下大学科研生产力的影响机制与规律。研究发现,产学合作伙伴匹配包括异质性伙伴匹配和同质性伙伴匹配,二者均对大学科研生产力有显著影响。知识创新能力中的知识获取能力和知识增殖能力在产学合作伙伴匹配和大学科研生产力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在异质性伙伴匹配中,带头人的学术地位为领军人才或学科带头人,对大学科研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在同质性伙伴匹配中,带头人的学术地位为学术骨干或一般研究人员,对大学科研生产力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从长远而言,大学在产学合作中应求异,选择异质性伙伴匹配,并采取有效举措规避知识创新能力在短期内因异质性伙伴匹配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促进大学科研生产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合作 大学科研生产力 产学合作伙伴匹配 知识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研协作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5
作者 徐欣 管震 朱登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1-397,共7页
促进产学研合作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部门与组织都开始尝试通过打造线上产学研协作平台推动当地产学研合作发展。但是,目前现有平台都存在线上交流能力弱、数据信用无... 促进产学研合作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部门与组织都开始尝试通过打造线上产学研协作平台推动当地产学研合作发展。但是,目前现有平台都存在线上交流能力弱、数据信用无保证、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提出新一代产学研协作管理系统,可有效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区块链、第三方云服务等新信息技术,高效支撑产学研协作对接的全过程。与原平台相比,能进一步提高产学研协作效率并改善用户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协作 人工智能 区块链 云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跨边界产学合作中的高校角色定位及其演化
6
作者 胡欣悦 林绮薇 +1 位作者 范纹郡 汤勇力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8,共12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但其内部发展仍然存在不均衡问题,加强粤港澳跨边界产学合作能够有效破解区域边界壁垒,促进大湾区科创一体化发展。基于2010-2021年粤港澳高校合作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协同创新网络,...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但其内部发展仍然存在不均衡问题,加强粤港澳跨边界产学合作能够有效破解区域边界壁垒,促进大湾区科创一体化发展。基于2010-2021年粤港澳高校合作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协同创新网络,聚焦跨边界产学互动中的高校角色,依据其桥接方式从两个维度对高校角色进行分析,结合合作关系强度对高校角色进行划分,重点识别出跨边界产学合作中的守门人角色,并进一步探讨高校角色演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产学合作网络中高校扮演多种角色,其中,守门人角色尚缺乏;不同区域高校的角色分布、合作倾向以及角色演化路径均存在差异,其中,广东高校倾向于开展本地合作,港澳高校在跨边界合作中的参与度有待提高,粤港澳跨边界创新合作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边界产学合作 高校角色 角色演化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Cites的5所农业高校科研影响力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璇 刘丹 《农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培育世界一流学科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科学构建一流学科建设评价体系,重视其底层数据来源及其计算方法,将第三方评价体系作为重要的评价参考体系,对促进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底层数据... 培育世界一流学科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科学构建一流学科建设评价体系,重视其底层数据来源及其计算方法,将第三方评价体系作为重要的评价参考体系,对促进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底层数据和InCites科研分析工具,通过对中国排名靠前的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这5所农业高校进行分析,从学术整体产出、科研质量、科学合作、热点主题等方面探讨了其发展态势。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高校建设应重视高水平科研产出,促进优势学科发展,加强学科与实践结合,并结合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明确发展方向,进行学科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数据 农业高校 科研产出质量 优势学科 科学合作 学科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分析
8
作者 任缙 高婷婷 +1 位作者 陈心蕊 王亚飞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2,共11页
基于2011—2021年我国三大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将2016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双一流”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产学研... 基于2011—2021年我国三大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将2016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双一流”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产学研合作、产业集聚、数字化转型在上述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双一流”建设本身未能直接显著提升企业TFP,但其与产学研合作、产业集聚等机制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扭转上述结论,表现出“双一流”建设对企业TFP的积极赋能效应;异质性分析进一步揭示,在具有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特征、自主创新、非国有控股、规模较小、知识产权保护度弱和市场化程度低的企业中,“双一流”建设的赋能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上述结论强调了优化协同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揭示了如何最大化激发“双一流”建设对企业TFP积极影响的优化路径。这为深入理解“双一流”建设对实体经济的真实影响、优化政策实施、推动高等教育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中国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全要素生产率 产学研合作 产业集聚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共享与区域创新收敛: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9
作者 石宝峰 杨羽宸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55,共13页
以数据要素共享为切入点,探索如何加速区域创新收敛。基于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共享对区域创新收敛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数据要素能够在自由流动的基础上实现共享,促进地区创新绩效提升。②在考虑数据要素共享的情况下... 以数据要素共享为切入点,探索如何加速区域创新收敛。基于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共享对区域创新收敛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数据要素能够在自由流动的基础上实现共享,促进地区创新绩效提升。②在考虑数据要素共享的情况下,西部地区具有更快的区域创新收敛速度,中部与东部地区次之。③数据要素共享可以通过知识溢出与产学研合作促进区域创新绩效提升,进而推动区域创新收敛。④异质性结果表明,在考虑数据要素共享的情况下,市场一体化程度与数字技术水平较高、财政支持力度较大地区创新收敛的加速效果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共享 区域创新 产学研合作 知识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复杂适应系统与运行机制
10
作者 张炜 林永春 +1 位作者 魏丽娜 徐沛鋆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41,共12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载体,对新型劳动者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为揭示和阐明卓越工程师培养系统的复杂特征和运行机制,选取四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开展结构化多案例研究。分析发现,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系统呈现出“聚...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载体,对新型劳动者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为揭示和阐明卓越工程师培养系统的复杂特征和运行机制,选取四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开展结构化多案例研究。分析发现,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系统呈现出“聚集、多样性、流、非线性”的复杂特征;高校和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刺激,进行了跨学科课程改革、真实性实训实践实习制度安排、校企合作业务投入扩大等自适应内部改革;协同构建了“人才培养全流程协同共商制度”“校企‘导师组’联动机制”“产业科研项目牵引育人模式”等创新性规范结构。为实现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高质量建设运行,研究从理念共识、资源共通、实体共建三个方面提出系列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校企合作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复杂适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林科背景下“产学研政用”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
11
作者 张国梁 李会平 许中旗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275-278,282,共5页
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探索新林科背景下价值引领的“产学研政用”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首先从新目标育人机制建设、跨学科培养机制建设、多路径实践机制建设三个层面论述“产学研政用”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总体... 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探索新林科背景下价值引领的“产学研政用”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首先从新目标育人机制建设、跨学科培养机制建设、多路径实践机制建设三个层面论述“产学研政用”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总体设计思路;进一步阐述具体实施方案,包括重构课程体系、建立项目式教学方式、强化实践育人体系、加强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和深化拓展劳动教育;进而列举多元协同育人实施效果;最后指出进一步建设的思路和举措。实践表明,“产学研政用”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政用 新林科 多元协同 模式改革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逻辑视角下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的组织性质、特征与发展策略
12
作者 董凌波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4,共8页
基于对新制度主义强调组织趋同的批判,制度逻辑理论提出个体和组织处于多重制度系统,既受到多重制度秩序的影响,又具有能动性。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区域和承担的特殊使命而面临包括市场、科层、专业、政治、国家、文化... 基于对新制度主义强调组织趋同的批判,制度逻辑理论提出个体和组织处于多重制度系统,既受到多重制度秩序的影响,又具有能动性。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区域和承担的特殊使命而面临包括市场、科层、专业、政治、国家、文化和社区等制度逻辑的影响。多重制度逻辑影响下的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是典型的混合型组织,具有不同于一般高校的组织特征,包括特殊时空场域带来较高的制度复杂性、学校法律地位与类别存在不确定性以及多重组织目标与多重个体身份的分歧与冲突。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应当采取以下发展策略:“及时出台相关政策,重新界定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的办学性质”“积极发挥组织能动性,寻求多重制度逻辑下的组织发展空间”“有效利用制度差异张力,实现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制度创新”“基于区域发展需求多元化,拓展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逻辑 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 组织性质 组织特征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农林院校生态学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3
作者 孙小霞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127-130,共4页
基于当前农林院校生态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大国小农”的经营格局,该文提出更新教学理念,整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实践知识图谱、产教基地、实验平台3大产学研教学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要求依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生产实... 基于当前农林院校生态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大国小农”的经营格局,该文提出更新教学理念,整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实践知识图谱、产教基地、实验平台3大产学研教学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要求依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生产实际,教师组队分批带领学生深入农业基地调研,坚持问题、技能、成果导向设计教学研究项目,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基于项目团队运行、案例行动学习、多元价值共创机制开展实践教学,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产教融合 产学研合作 生态学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创新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元嘉 周海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4,共10页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是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能够有力助推知识传授、能力培育与实践运用的深度融合。应用型高校与企业作为两大核心行为主体,在实践教学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联手,可为实践教学的优化与革新注入强...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是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能够有力助推知识传授、能力培育与实践运用的深度融合。应用型高校与企业作为两大核心行为主体,在实践教学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联手,可为实践教学的优化与革新注入强劲动力。当前,亟须持续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促进校企协同确认实践教学目标,强化应用型能力结构共识;校企协调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推动应用型理实交融创新;校企协作搭建实践教学场景,打造应用型场景互动平台;校企协力鉴定实践教学成效,提升应用型共育评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应用型高校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递进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15
作者 王晴 辛斌 +2 位作者 李怡然 张佳 聂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0-185,197,共7页
针对传统自动控制理论实践课程存在的教学内容碎片化、知识体系结构不完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薄弱等问题,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优化3个维度对“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进行系统性改革,构建了“基础实践―综合实... 针对传统自动控制理论实践课程存在的教学内容碎片化、知识体系结构不完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薄弱等问题,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优化3个维度对“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进行系统性改革,构建了“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按照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项目制实验阶梯化设置课程内容,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建立以产促教、以赛促学的产教赛融合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经过3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学生成绩优秀率显著提升,在多项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研究成果可为高校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项目式教学 产教赛融合 校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强化机制——基于结构性权力视角的定性比较分析
16
作者 范佳颖 马艳艳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6,共13页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未来发展趋势。然而,当前我国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导地位仍有待加强。基于结构性权力视角,通过剖析企业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多重权力来源(层级权威、资源掌控、网络中心度),分析多重权力来源的组态效...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未来发展趋势。然而,当前我国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导地位仍有待加强。基于结构性权力视角,通过剖析企业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多重权力来源(层级权威、资源掌控、网络中心度),分析多重权力来源的组态效应,以2012—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获奖上市企业为样本,刻画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过程中多重权力来源组态的演化轨迹,揭示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强化机制。研究发现:(1)单个权力来源并不直接作为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必要条件。(2)“层级权威资源掌控”双重权力来源、“资源掌控网络中心度”双重权力来源、“层级权威资源掌控网络中心度”三重权力来源均能够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而“资源掌控网络中心度”或“资源掌控层级权威”双重权力来源缺失不利于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3)在多时段比较分析中,资源掌控始终在组态演变中占据重要中心度,而网络中心度对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决定性作用逐渐增强。研究为揭示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强化机理提供了新思路,同时能够为加强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结构性权力 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7
作者 朱永国 黄群群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29-36,共8页
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国家深化产教融合的核心实施载体。选取安徽省44所省属本科高校作为调研对象,调研分析发现,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状况总体较好,但还存在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不够健... 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国家深化产教融合的核心实施载体。选取安徽省44所省属本科高校作为调研对象,调研分析发现,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状况总体较好,但还存在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学科专业与产业对接不够紧密、校企实践基地建设不够稳固、联合科技攻关实效性不强、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健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完善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打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构建联合科研攻关机制,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等支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跨界合作效益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以支持双创服务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健 韩雯倩 李永丽 《国家图书馆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5,共15页
探明图书馆跨界合作效益的演化规律能够为提升图书馆跨界合作效益提供参考。本文以高校图书馆支持双创服务为例,深入调研跨界合作实践情况,引入系统动力学建立高校图书馆跨界合作效益系统,分析效益系统的关键要素,通过Vensim PLE软件进... 探明图书馆跨界合作效益的演化规律能够为提升图书馆跨界合作效益提供参考。本文以高校图书馆支持双创服务为例,深入调研跨界合作实践情况,引入系统动力学建立高校图书馆跨界合作效益系统,分析效益系统的关键要素,通过Vensim PLE软件进行演化仿真,探究跨界合作效益的演化规律。研究发现:高校图书馆主要支持双创服务开展校内、校际、校企和校社四类跨界合作,在仿真周期内,各类合作效益均呈S型增长。其中校企合作效益最高,校内合作效益最低,校社合作效益前期高于校际合作效益,后期相反。服务利用率、满意度、信息资源增长、硬件设备引进等九个关键要素的变化,使四类合作效益呈现不同的演化规律。据此,提出提升图书馆跨界合作效益的建议。图16。参考文献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跨界合作效益 系统动力学 双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进步”还是“实干兴校”:高校参与中小学改进的批判话语分析
19
作者 李星 李太平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6,共13页
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单位,学校改进的范围和边界在不断向外拓展。同为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高校在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撬动诸多结构性因素和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借助批判话语分析理论,以H大学参与中小学改进的... 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单位,学校改进的范围和边界在不断向外拓展。同为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高校在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撬动诸多结构性因素和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借助批判话语分析理论,以H大学参与中小学改进的实践过程为个案,从微观角度近距离考察高校如何描述和理解参与过程。研究发现:实践话语、政策话语和理论话语是高校描述参与学校改进实践过程的主要类型。实践话语通过组织化文本宣传、非文本性乡土话语来稳固参与立场;政策话语通过“名词化”陈述方式践行学校改进合法化的价值原则;理论话语通过不断微调改进方向理顺学校改进的话语“力量”。从话语实践层面看,按照标准化的科学研究程序,虽然能让学校在反观自身和外向对比中更容易理解、接受和认同自身定位,但也容易被引导至文本作者假设的轨道上,因而难以养成独立思考、批判质疑的习惯;运用互文性表述机制,即在日常交流、官方主持的会议、正式文本等不同情境下,交叉引用不同话语以表述带有时间设计痕迹的故事,可能让学校在改进中没有扮演主角而是充当了故事背景,进而面临被代表和被发声的困境。从社会实践层面看,参与过程分别折射了特定的权力秩序:被异化的科学理性,推崇在科学理性包装下的改进过程才有价值,才是值得学习的标准;被神化的专家能力,迷信专家系统帮助学校认识、解释和改变自身处境的力量,进而踏上被设计的“外铄式”改进之路。高校的参与作用倾向于表达和书写学校进步的合理性,但如何带头实干进而成为正当化行为典范才是更艰难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改进 大中小学合作 批判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东市富硒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20
作者 张翠 杨敏婷 +1 位作者 杜少波 谢惠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6期132-135,共4页
本文分析了青海海东富硒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资源优势及发展有待提升的环节,并提出其相应的产业发展策略。研究区具有独特的富硒土壤资源,有利于富硒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其富硒产业发展暂面临人才、企业规模、认知度、资金投入、... 本文分析了青海海东富硒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资源优势及发展有待提升的环节,并提出其相应的产业发展策略。研究区具有独特的富硒土壤资源,有利于富硒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其富硒产业发展暂面临人才、企业规模、认知度、资金投入、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不足。基于此,提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依托高校合作提升技术;扶持重点企业,开发富硒苦荞茶等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整体效益;促进合作交流,增强富硒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品牌知名度;争取外部资金支持,推动招商引资;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多平台、多层次销售渠道等对策,全面提升富硒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本文为相关地区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产业 高校合作 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