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内蒙古河段冲淤演变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
1
作者 张海霞 刘孝盈 +1 位作者 杨明 张治昊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29,共5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内蒙古河段冲淤演变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1968年刘家峡水库蓄水运用,1986年龙羊峡水库蓄水运用,都对进入内蒙古河段的水沙过程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来水来沙减少,洪峰流量削减,洪水发生概率降低。与1...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内蒙古河段冲淤演变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1968年刘家峡水库蓄水运用,1986年龙羊峡水库蓄水运用,都对进入内蒙古河段的水沙过程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来水来沙减少,洪峰流量削减,洪水发生概率降低。与1968年以前相比,1968年以后,内蒙古河段淤积减轻,1986年以后,内蒙古河段淤积加重。内蒙古河段冲淤演变和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表明,汛期来水量小,来沙系数大,流量过程参数小,水沙过程不利于输沙,河段汛期容易淤积;汛期来水量大,来沙系数小,流量过程参数大,水沙过程有利于输沙,河段汛期淤积减轻甚至转换为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内蒙古河段 水沙过程 冲淤演变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特征及其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
2
作者 卢书慧 姚庆锋 +3 位作者 杨明 史红玲 王惠敏 张治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5-372,共8页
河道横断面形态是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机理研究对于黄河治理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黄河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特征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黄河上游龙羊峡和... 河道横断面形态是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机理研究对于黄河治理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黄河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特征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黄河上游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联合调控运用后,宁蒙河段水量有所减小,沙量大幅度减小,洪峰流量削减严重;同时期,宁蒙河段平滩河宽缩窄,平滩水深变浅,平滩面积减小,平滩宽深比增大。建立的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和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表明,宁蒙河段平滩面积随汛期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汛期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平滩宽深比随汛期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汛期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增大;由河床演变原理可知,汛期水量大、来沙系数小,则水沙过程有利泥沙输移,河道平滩面积增大,河道平滩宽深比减小,横断面形态朝着窄深方向调整;汛期水量小、来沙系数大,则水沙过程不利于泥沙输移,河道平滩面积减小,河道平滩宽深比增大,横断面形态朝着宽浅方向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宁蒙河段 水沙过程 横断面形态 河道演变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气候年景等级与粮食产量丰歉的关系分析
3
作者 李博 魏学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09-212,共4页
选择内蒙古东部农区的28个国家气象站1981-2020年农作物生长季(5-9月)地面观测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2017年发布的国家标准气候年景评估方法,分析气候年景指数变化特征及其与粮食产量丰歉的关系,确定通过气候年景评估粮食产量的可行性... 选择内蒙古东部农区的28个国家气象站1981-2020年农作物生长季(5-9月)地面观测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2017年发布的国家标准气候年景评估方法,分析气候年景指数变化特征及其与粮食产量丰歉的关系,确定通过气候年景评估粮食产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981-2020年农作物生长季内蒙古东部呈现波动升温趋势,在1996年出现了1次气温突变;农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呈缓慢减少趋势,在1998和2011年出现了2次突变。粮食产量丰歉与气温年景指数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62,与降水年景指数和气候年景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415和-0.428,均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综合分析气候年景等级与粮食产量丰歉的一致性,平均正确率为70%,因此利用气候年景等级预测粮食产量丰歉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年景指数 气候年景等级 变化特征 粮食产量 相关关系 内蒙古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黄河与河套古湖河湖关系演变的假说性分析——兼论对黄河内蒙古段生态治理的启示
4
作者 荣朝和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74,共14页
黄河曾经在流经河套盆地过程中形成吉兰泰、乌兰布和、巴彦淖尔、呼包4个古湖,且在高湖面时期连成统一的“河套古大湖”,其后4湖分离并分别演绎了自己的河湖关系。在研习前人相关成果基础上,通过建立整体假说性解释框架,试图按照历史顺... 黄河曾经在流经河套盆地过程中形成吉兰泰、乌兰布和、巴彦淖尔、呼包4个古湖,且在高湖面时期连成统一的“河套古大湖”,其后4湖分离并分别演绎了自己的河湖关系。在研习前人相关成果基础上,通过建立整体假说性解释框架,试图按照历史顺序与逻辑顺序统一的要求对该河段河湖关系的演变过程进行重建,并为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治理提供借鉴。研究认为:主河道构建是黄河主动实施填湖、建堤、造槽并“甩湖”的过程与结果;冲积扇是黄河填湖的主要模式,而冲积扇顶附近凸起则是湖口淤塞、移动并最终筑成黄河自然堤的主要原因;巴彦木仁与磴口两地控制点对形成鄂尔多斯一侧黄河主河道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黄河西派在高湖面期间从巴彦木仁湖口注入吉兰泰-乌兰布和古湖,与从北面入湖的黄河水共同促成贺日木西尼古砂嘴及其延伸砂脊生长,并在低湖面期将这两个湖分离。基于对所述黄河历史过往的认识,须尽可能立足高效集成利用有限水资源这一观念,将减灾与适度重造沿河湖泊和绿洲结合,营建可持续的内蒙古段黄河生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内蒙古河段 河套古湖 河湖关系 构建主河道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补相关理论的青藏高原蒸散发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余文君 赵林 +2 位作者 李艳忠 南卓铜 赵拥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24-5039,共16页
蒸散发在陆地水热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青藏高原(QTP)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其蒸散发研究受到极大的关注。基于0.05°分辨率的气象格网数据集和MODIS遥感数据,利用互补相关理论估算了2002—2019年青藏高原逐日蒸散发,探讨了蒸... 蒸散发在陆地水热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青藏高原(QTP)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其蒸散发研究受到极大的关注。基于0.05°分辨率的气象格网数据集和MODIS遥感数据,利用互补相关理论估算了2002—2019年青藏高原逐日蒸散发,探讨了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冻土类型、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互补相关理论在青藏高原地区估算的蒸散发结果是可靠的。(2)青藏高原2002—2019年平均蒸散发量约371.54 mm/a,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主要集中在夏季;蒸散发在青藏高原呈现出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趋势变化上在东部呈增加趋势,而西部呈减少趋势;蒸散发稳定性的空间差异显著,波动强度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3)蒸散发量与冻土类型空间分布密切相关,冻土水热状态越稳定,蒸散发量越小。(4)气象要素对蒸散发时空变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蒸散发对净辐射敏感性最高,风速的相对变化对蒸散发变化的贡献最大。本文结果加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水循环的响应机制的研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蒸散发 互补相关 时空变化 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蕃朝贡与唐蕃关系的互动研究
6
作者 张艺凡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吐蕃对唐的朝贡,为认识唐蕃关系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途径。朝贡的正常进行是唐蕃之间友好关系的维系,其朝贡过程中出现的中断是双方关系紧张的变相反映。通过对吐蕃常见贡品、贡期规律的分析,探究吐蕃朝贡对双方的影响以及唐蕃双方背后的... 吐蕃对唐的朝贡,为认识唐蕃关系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途径。朝贡的正常进行是唐蕃之间友好关系的维系,其朝贡过程中出现的中断是双方关系紧张的变相反映。通过对吐蕃常见贡品、贡期规律的分析,探究吐蕃朝贡对双方的影响以及唐蕃双方背后的政治关系演变。吐蕃朝贡影响深远,突出表现在促进了双方在制造工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加深了汉藏人民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朝贡 唐蕃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74
7
作者 龙慧灵 李晓兵 +2 位作者 王宏 魏丹丹 张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67-1378,共12页
利用NOAA/AVHRR GIMMSNDVI数据、土地覆盖分类数据、气象数据等,基于改进的基于光能利用率的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遥感估算模型对内蒙古草原区1982-2006年的NPP进行估算,并分别以年、季节和月为时间单位,计算基... 利用NOAA/AVHRR GIMMSNDVI数据、土地覆盖分类数据、气象数据等,基于改进的基于光能利用率的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遥感估算模型对内蒙古草原区1982-2006年的NPP进行估算,并分别以年、季节和月为时间单位,计算基于像元的NPP与降水、温度之间的相关及偏相关系数,分析不同时间单位及尺度上NPP与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1982-2006年内蒙古草原区NPP总量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平均增加值为0.861Mt C/a。以年为时间单位,内蒙古草原区年NPP与降水的关系比较明显。以季节为时间单位,年际春季和夏季NPP与降水的关系比较明显,秋季二者关系相对较弱,春季和秋季NPP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空间格局比较一致,且相关性明显高于夏季。以月为时间单位的相关水平明显高于年际水平,多年平均年内月NPP与降水、温度的相关程度明显增强,除去降水的影响,月均温对NPP的影响明显下降,且空间格局也有明显的变化,说明以月为时间单位在年内尺度上降水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比温度要大。而以4、7、10月份为例,在年际尺度上,虽然各月份NPP均受降水的影响较大,但与降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4月份和10月份NPP,与之相比,7月份NPP与温度的关系明显高于其他两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植被与气候关系 内蒙古草原区 GIMMS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小型猪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洪涛 肖东 +4 位作者 袁进 吴清洪 王万山 张嘉宁 顾为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0-805,共6页
通过扩增102头西藏小型猪以及16头巴马小型猪、17头贵州香猪的线粒体DNA控制区,测序并与国内其他猪种进行比较,研究西藏小型猪的遗传标记以及与其他国内地方猪种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西藏小型猪线粒体DNA D-loop区分3个区域。串联重复... 通过扩增102头西藏小型猪以及16头巴马小型猪、17头贵州香猪的线粒体DNA控制区,测序并与国内其他猪种进行比较,研究西藏小型猪的遗传标记以及与其他国内地方猪种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西藏小型猪线粒体DNA D-loop区分3个区域。串联重复序列区处于中间位置,包含有15~29个10 bp的重复片段,分为A、B 2种类型。3′端340 bp,与国内其他猪种的序列相同,比较保守 D-loop 5′端704 bp,共有22个变异位点。由22个变异位点中归纳出25个单倍型,其中有2种主要的单倍型,分别占34.4%和36.6%。根据3个转换位点:305、500、691,将西藏小型猪分成了2组,几乎与串联重复序列所分的A、B 2组类型相对应。与西藏小型猪相比,巴马小型猪和贵州香猪D-loop 5′端变异位点较少,分别只有4种和2种单倍型,串联重复区也只有1个类型。说明西藏小型猪可能有2个母系祖先,并且与我国西南地区的猪种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不同的串联重复片段类型和5′端的变异位点可以联合组建西藏小型猪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小型猪 线粒体DNA控制区 遗传标记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SEDEX型矿带火山活动与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彭润民 翟裕生 +2 位作者 邓军 肖荣阁 黄春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139-1150,1195,共13页
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SEDEX型成矿带与世界典型SEDEX型矿床有重要差别,成矿期间火山活动明显,在霍各乞、东升庙、炭窑口矿床唯一含矿岩组中各有岩类不同的变质海相火山岩夹层。依据:①基性火山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1491~1824 Ma(稍... 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SEDEX型成矿带与世界典型SEDEX型矿床有重要差别,成矿期间火山活动明显,在霍各乞、东升庙、炭窑口矿床唯一含矿岩组中各有岩类不同的变质海相火山岩夹层。依据:①基性火山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1491~1824 Ma(稍老或接近各矿床的铅模式年龄),ε_(Nd)(t)=3.48~6.4、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其成岩物质来自地幔或下地壳;②一些矿石也是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与火山岩夹层的稀土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具有相似性;③各种硫化物的铅同位素都有一些分布在地幔和下地壳铅演化曲线附近;④部分黄铁矿的Co/Ni》1;⑤在有些矿石中还新见到火山岩块与岩屑、凝灰岩块和晶屑;⑥各矿床的Zn、Pb、Cu、Fe硫化物矿体都是在火山岩夹层的上覆地层中大量产出,甲生盘矿床缺少火山岩(只有凝灰岩)夹层时,没有铜矿体,而霍各乞、东升庙、炭窑口矿床含矿岩组中有火山岩夹层时,便都有铜矿体,可以推测同沉积期内间歇性的小规模海底火山喷发与成矿关系密切:它既直接提供了一部分成矿物质(与火山岩夹层同源),又导致长期存在地热异常,极有利于海底热水对流系统的形成与循环,使深部富含Zn、Pb、Cu、Fe的成矿流体不断地顺同生断裂上升至海盆喷流沉积成矿。这也证明元古宙SEDEX型矿床成矿作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火山活动与成矿的关系 SEDEX型矿床 中元古界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研究——基于西藏1995-2014年面板数据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妤 顾正刚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44-149,183,共7页
文章借新常态对西藏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为契机,探析西藏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以西藏1995~2014年货运量、周转量为区域物流能力指标,GDP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两者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 文章借新常态对西藏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为契机,探析西藏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以西藏1995~2014年货运量、周转量为区域物流能力指标,GDP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两者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具有双向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实证分析西藏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拉动程度,对西藏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西藏 区域物流 区域经济 互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典型公路路域水环境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林 王琦 +3 位作者 单永体 尹静 陈济丁 孔亚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1期286-291,共6页
[目的]阐明青藏高原地区公路路域水环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青藏高速公路建设及水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5年6—7月对共玉公路(青海省共和县至玉树县)和青藏公路(格尔木市至拉萨市)路域水环境测试结果,对青藏... [目的]阐明青藏高原地区公路路域水环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青藏高速公路建设及水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5年6—7月对共玉公路(青海省共和县至玉树县)和青藏公路(格尔木市至拉萨市)路域水环境测试结果,对青藏高原地区公路路域水环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T检验,青藏高原地区公路路域径流污染具有显著性差异,各水质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性,变异系数(Cv)变化范围为11%~396%,表明不同径流水体污染物因所处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对比了典型路域水环境特征,新建公路(共玉公路)的水环境质量好于运营期公路(青藏公路),高速公路运营后对路域水环境影响明显;对不同径流水体进行了Person检验。结果显示,悬浮物(SS)与其他水质参数之间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说明SS不仅是青藏高原地区路域径流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且是其他污染物(重金属和化学需氧量COD)的载体。[结论]路面径流是路域水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对降雨径流进行收集处理及采用新型的路面,布置径流处理措施,将有效地降低路域水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公路路域 水环境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波密冰川覆盖区大型河流与断裂带地下水转化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剑飞 李向全 +3 位作者 张春潮 付昌昌 白占学 王振兴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33,共11页
川藏铁路波密段穿越冰川覆盖区,分布多条与断裂复合发育的大型河流,水量丰富,可与断裂共同构成构造高压涌水突泥灾害风险源。本文通过多期测流和对大气降水、冰川、河流和地下水水化学、同位素特征分析,研究了大型河流的流量变化特征和... 川藏铁路波密段穿越冰川覆盖区,分布多条与断裂复合发育的大型河流,水量丰富,可与断裂共同构成构造高压涌水突泥灾害风险源。本文通过多期测流和对大气降水、冰川、河流和地下水水化学、同位素特征分析,研究了大型河流的流量变化特征和地表水与断裂带裂隙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西藏波密冰川覆盖区河水主要接受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雨季河水的δ^(18)O和δD值小于旱季,说明河水雨季和旱季的补给源结构不同。旱季气温低,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雨季冰川融水量陡增,为主要补给源。断裂影响范围内的古乡沟、比通曲和龙冲曲河水流量较大,均超过4×10^(4) m^(3)/d,但年内流量波动幅度小于非断裂带影响范围的河流。河流可渗漏补给断裂带水。浅层循环断裂带水年龄5~10 a,中深层断裂带水年龄超过4000 a,水岩作用较充分。非断裂带影响范围的河流与基岩风化裂隙水存在较密切的水力联系和较频繁的相互转化。研究成果可为青藏高原东部冰川覆盖区铁路隧道高压涌水突泥灾害的早期识别和灾害防范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覆盖区 地表水 构造裂隙水 转化关系 水化学 川藏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段河道冲淤量与水沙输移过程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兴林 王静 +2 位作者 蓝永超 李文治 赵昌瑞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48,共5页
根据1952~2003年黄河内蒙古河段实测断面资料分析,天然状态下该河段均处在淤积状态,青铜峡、三盛公水库建成运行初期水库蓄混排清,不同的水沙组合使河道有冲有淤,青铜峡水库蓄满失去蓄混排清功能后,河道又长期处在淤积状态。河道冲淤... 根据1952~2003年黄河内蒙古河段实测断面资料分析,天然状态下该河段均处在淤积状态,青铜峡、三盛公水库建成运行初期水库蓄混排清,不同的水沙组合使河道有冲有淤,青铜峡水库蓄满失去蓄混排清功能后,河道又长期处在淤积状态。河道冲淤量与来水量、来沙量的线性组合高度相关,表明该河段冲淤量与河道的水沙组合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由此建立了计算河道冲淤量的数学模型。来沙系数是判断河道冲淤变化的关键指标,实测资料分析表明:来沙系数小于或等于0.005时河道发生冲刷,来沙系数在0.005~0.009之间时河道有冲有淤,来沙系数大于0.009时河道发生淤积,来沙系数大于0.015时淤积量趋于稳定,且以1.0为渐近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冲淤量 水沙输移 关系分析 黄河内蒙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隆升、琼东南盆地沉降和西沙岛礁发育之间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毕东杰 张道军 +4 位作者 翟世奎 刘新宇 修淳 张爱滨 曹佳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63,共12页
本文基于琼东南盆地15口钻井和西沙石岛岛礁"西科一井"的钻井资料,结合过井地震剖面,系统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沉降(沉积充填)和西沙岛礁生长速率及其变化特征,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与琼东南盆地沉降和西沙岛礁发育之间的耦合关系,... 本文基于琼东南盆地15口钻井和西沙石岛岛礁"西科一井"的钻井资料,结合过井地震剖面,系统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沉降(沉积充填)和西沙岛礁生长速率及其变化特征,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与琼东南盆地沉降和西沙岛礁发育之间的耦合关系,三者在发育时间和发育过程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且南海古海水中Sr同位素组成变化也表现出对青藏高原隆升速率变化很好的响应。相对于深水区,浅水区的沉积物堆积速率及其变化能够更好地反映盆地的沉降速率及其变化。琼东南盆地的沉降(沉积物堆积)和西沙岛礁的发育过程均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对应于青藏高原的3个隆升期,时间自老到新分别为:23~16Ma BP、16~5.5 Ma BP、5.5 Ma BP至今。相比而言,岛礁的发育过程与青藏高原的隆升之间的耦合关系更为密切。在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期,相应发生盆地沉降(沉积充填或沉积物堆积)和岛礁生长速率的加快,同时对应发生了南海海水87Sr/86Sr比值的增大,说明青藏高原隆升可能是影响琼东南盆地乃至整个南海沉降(沉积充填)、岛礁发育和古海水Sr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隆升 琼东南盆地沉降 西沙岛礁发育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人地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兴国 潘玉君 +2 位作者 丁生 施玉 周兵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111,共8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西藏人民的不断努力下,西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区综合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地处高原边疆、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也给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这种背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西藏人民的不断努力下,西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区综合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地处高原边疆、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也给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这种背景下,如何实现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就成为诸如西藏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发展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而人地关系协调演进的定量识别则是解决该重大课题的前提条件。文章在参考同类研究的大量成果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人地关系"中反映"人的活动程度"和"地的承载能力"的评价指标及人地关系协调演进的评判标准,运用数学模型定量测度了西藏自治区2004~2008年区域人地关系的协调演进状况。结果表明,近5年来,西藏自治区的人地关系从中度失调衰退逐渐走向良好协调发展,且有向优质协调发展过渡的趋势。人地关系的这种变化趋势既符合国家对西藏发展的要求,又符合西藏自身发展的目标,对西藏自治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和谐发展 熵值法 协调发展度 可持续发展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及邻区晚古生代地层接触关系与佳-蒙地块的形成和演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宁 王成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31-1340,共10页
东北及邻区晚古生界及其相关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含有丰富的大地构造信息,本文系统梳理了这些资料,用以阐述佳-蒙地块的形成与演化。佳-蒙地块南缘的西别河组、北缘的卧都河组及东缘的黑台组等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地层底部均发育不整合(或... 东北及邻区晚古生界及其相关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含有丰富的大地构造信息,本文系统梳理了这些资料,用以阐述佳-蒙地块的形成与演化。佳-蒙地块南缘的西别河组、北缘的卧都河组及东缘的黑台组等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地层底部均发育不整合(或非整合),揭示了东北地区曾经历了一次十分重要的大地构造运动,标志着佳-蒙地块的形成。区内泥盆纪—石炭纪和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之间多为整合接触,说明这一时期佳-蒙地块处于稳定沉降接受沉积阶段。佳-蒙地块南缘晚二叠世林西组底部的平行不整合界面及其上部的磨拉石建造,以及中—晚二叠世地层序列由海相向陆相的转化,表明林西组处于前陆盆地的沉积环境,标志着佳-蒙地块与华北板块发生碰撞拼合。佳-蒙地块南缘早三叠世卢家屯组底部的不整合及卢家屯组下部砾岩所具有的磨拉石建造特征,说明碰撞造山作用仍在持续进行,属于递进造山作用。晚三叠世大酱缸组底部的不整合,说明造山作用已经完成,佳-蒙地块独立发展的历程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地层接触关系 整合 不整合 佳-蒙地块 华北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00年内蒙古中部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钧 蒙吉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8-164,共7页
基于AVHRR GLOPEM NPP数据集及相应时段的气候数据集,通过对逐个像元信息的提取与分析,研究了1981—2000年内蒙古中部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量退化的状况及其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该区植被净初级生产量的空间分布大致由东向西... 基于AVHRR GLOPEM NPP数据集及相应时段的气候数据集,通过对逐个像元信息的提取与分析,研究了1981—2000年内蒙古中部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量退化的状况及其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该区植被净初级生产量的空间分布大致由东向西呈减少的趋势,年际变化比较明显,尤其是在1990—2000年,减少率达10.32 gC/m2.a;2)1981—200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量年际变化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3)植被净初级生产量年际变化与气候因子年际变化的相关性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差异;4)不同植被类型对气候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该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对植被的影响要高于气温年际变化对其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内蒙古中部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量退化的状况以及影响其退化的气候因素,可为退化植被的生态修复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量变化 气候变化 相关性 内蒙古中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政府与历代达赖喇嘛关系述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晔 郭永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7,共8页
13世纪以来,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均对西藏行使有效的主权管辖。自清朝起至1959年达赖喇嘛出逃止,中央政府是通过扶植与支持西藏宗教与行政领袖达赖喇嘛(还有班禅喇嘛)来管辖西藏地方的。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各任达赖喇嘛的基本立场都是拥... 13世纪以来,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均对西藏行使有效的主权管辖。自清朝起至1959年达赖喇嘛出逃止,中央政府是通过扶植与支持西藏宗教与行政领袖达赖喇嘛(还有班禅喇嘛)来管辖西藏地方的。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各任达赖喇嘛的基本立场都是拥护祖国统一,服从中央的统治。只是在冷战的国际背景下,十四世达赖喇嘛在西藏上层分裂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的挟持与支持下,才走上了与中央政府相背离的流亡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政府 达赖喇嘛 西藏 统肩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玉米地方品种与国内骨干自交系间的遗传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蒙祖庆 宋丰萍 刘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98-1308,共11页
为揭示西藏玉米地方品种与我国常用玉米优势群间的遗传关系,挖掘西藏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潜能,以69份西藏玉米地方代表品种和代表我国常用玉米优势群体的10个骨干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选用均匀覆盖玉米染色体组的40对核心SSR引物,采用多重荧... 为揭示西藏玉米地方品种与我国常用玉米优势群间的遗传关系,挖掘西藏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潜能,以69份西藏玉米地方代表品种和代表我国常用玉米优势群体的10个骨干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选用均匀覆盖玉米染色体组的40对核心SSR引物,采用多重荧光PCR技术与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检测西藏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骨干自交系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69份西藏玉米地方品种中共检测到364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3~23个等位基因,平均9.1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693,遗传多态性高于我国西南区玉米地方品种的多样性水平,支持我国玉米由印度经西藏传入四川的论点。依据79份参试材料的Roger遗传距离采用类平均法将参试材料划分为5个类群,各类群中西藏玉米地方品种与骨干自交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介于0.09~0.58之间,平均值为0.26,表明西藏玉米地方品种与国内玉米现代品种及核心地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远。本试验初步推断西藏玉米地方品种可能具有独立的遗传演化系统,且基于SSR分析结果,确定了西藏玉米地方品种多态性及其与骨干自交系间的亲缘关系,为我国优势玉米种群的发掘和改良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玉米地方品种 骨干自交系 SSR 遗传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兴趣习惯及师生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德芳 杨小峻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58,共7页
西藏小学生数学学习是西藏理科教育的起点.为研究影响西藏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因素,选取644名四~六年级小学生为样本,从数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师生关系等方面对数学学习心理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西藏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 西藏小学生数学学习是西藏理科教育的起点.为研究影响西藏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因素,选取644名四~六年级小学生为样本,从数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师生关系等方面对数学学习心理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西藏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师生关系均随年级升高而降低;师生关系是影响西藏小学数学学习的因素;父母态度是影响西藏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并进而影响数学学习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小学生 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习惯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