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性“共名”与隐性“突围”——新中国初期30年文学思潮研究
1
作者 黄红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9-134,共6页
新中国初期30年文学思潮不仅包括显性层面的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与"左"倾政治路线共名的主潮,而且包括隐性层面的突破单一文化体制、回归文学本体的暗流。显性层面的文学思潮上承20世纪20年代末的革命文学、30年代左翼文学... 新中国初期30年文学思潮不仅包括显性层面的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与"左"倾政治路线共名的主潮,而且包括隐性层面的突破单一文化体制、回归文学本体的暗流。显性层面的文学思潮上承20世纪20年代末的革命文学、30年代左翼文学和40年代延安文艺,具体表现为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到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文学,最后沦为阶级斗争的工具;隐性层面的文学思潮上承现代人文主义与自由主义文学,具体表现为"十七年"中的几次"突围"和"文革"中的"地下写作"。只有回到历史语境才能合理评价这30年文学思潮的"一体两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30 文学思潮 显性层面 隐性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初新式知识分子重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论
2
作者 赵炎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4,共9页
民初一些知识分子以报刊为阵地大声疾呼并努力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赋予此一流行话语以时代新义,其中“天下”与“国家”由异趋同聚合为近代共和国,而“匹夫”则由传统臣民一跃而为近代国民。“天下”与“匹夫”的关系遂转变... 民初一些知识分子以报刊为阵地大声疾呼并努力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赋予此一流行话语以时代新义,其中“天下”与“国家”由异趋同聚合为近代共和国,而“匹夫”则由传统臣民一跃而为近代国民。“天下”与“匹夫”的关系遂转变为国家与国民的新关系。而近代语境下的“匹夫有责”的“责”则凸显为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道义精神,视其为天赋人权精神中应有之义,具体外现为职责、责任、良心与诚信等道德素养,蕴含着浓郁的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等价值诉求。这从一个侧面透露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渐成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代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 新式知识分子 报刊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少数民族文字“白话报”初解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德仓 刘新利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68-73,共6页
文章以清王朝末年到民国初年在西藏、新疆和北京地区创办的民族文字白话报为样本,试图厘清这一时期民族文字报刊的发展轨迹,探究它们对国家民族事务的积极意义,解析其传播模式,确定其在中国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历史进程中的应有地位。
关键词 清末明初 民族文字 白话报 民族事务 传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圣陶 罗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监督、教育与惩治工作"三结合",形成了人民群众监督的强大态势,持之以恒地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并坚决惩治了违法违纪分子,充分发挥了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惩治的警示作用。在新形势下,农...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监督、教育与惩治工作"三结合",形成了人民群众监督的强大态势,持之以恒地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并坚决惩治了违法违纪分子,充分发挥了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惩治的警示作用。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以法制框架为统筹,坚持做好教育、舆论监督、信访和法制工作,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塑造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勤政廉政的高尚风范;正确引导舆论监督,形成新闻传媒网络的"监督大军";做好县级和县以下信访工作,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于基层;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发挥法制的惩防并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经验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华北地区婚姻制度的嬗变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洪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6-149,共4页
新中国诞生前后,华北地区由于长期受封建婚姻制度的严重阻碍,包办买卖等封建婚姻陋俗在许多地方都严重地存在着,致使各地婚姻家庭案件不断涌现,其间并有大量妇女因婚姻关系而自杀和被杀的不幸案件发生。1950年婚姻法颁布施行后,华北地... 新中国诞生前后,华北地区由于长期受封建婚姻制度的严重阻碍,包办买卖等封建婚姻陋俗在许多地方都严重地存在着,致使各地婚姻家庭案件不断涌现,其间并有大量妇女因婚姻关系而自杀和被杀的不幸案件发生。1950年婚姻法颁布施行后,华北地区有组织地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宣传和贯彻婚姻法的群众运动,彻底摧毁了封建婚姻制度的堡垒,清除了各种各样的封建婚姻陋俗,建立起了新民主主义的新型婚姻制度,形成了男女平等、民主和睦的社会新风气,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华北地区 婚姻法 婚姻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政治社会化述评 被引量:3
6
作者 吴继平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3-76,共4页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政治社会化的崭新尝试。一方面,巩固了新政权,促进了新民主主义建设,并为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党在推行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不少教训。
关键词 建国初期 政治社会化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中国竞技篮球“兴盛”的归因及启示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向前 魏巍 杨琳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8-593,共6页
对建国初期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取得的优异成绩进行研究,对竞技篮球运动成就获得的社会背景和国家篮球队管理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将一些可取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归纳,以期对现有竞技篮球的发展有所启发和指导。重点对20世纪50年代中后... 对建国初期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取得的优异成绩进行研究,对竞技篮球运动成就获得的社会背景和国家篮球队管理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将一些可取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归纳,以期对现有竞技篮球的发展有所启发和指导。重点对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竞技篮球取得成就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认为当时的一些特殊社会环境和国家篮球队以及竞技篮球队伍建设中的一些特殊举措,保证了中国竞技篮球能遵循当时篮球发展规律,把握篮球发展趋势,迅速提高我国篮球运动水平,从而取得这一阶段我国篮球发展的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竞技篮球 国家篮球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评议”的实施与调整——建国初期城市工商税收方法、政策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蒋贤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27-31,共5页
建国初期,中共在城市工商业税收工作中,推行"民主评议"的方法。在实施和推广过程中,"民主评议"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显现出来,进而引来各方面的争议。中央财税部门一方面坚持肯定和推行"民主评议",另一方面... 建国初期,中共在城市工商业税收工作中,推行"民主评议"的方法。在实施和推广过程中,"民主评议"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显现出来,进而引来各方面的争议。中央财税部门一方面坚持肯定和推行"民主评议",另一方面修改和完善"民主评议"方法,同时也肯定和实施其他的征税方法。建国初期城市工商业税收方法的实施与调整,反映出当时执政者的执政意念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城市工商税收 民主评议 政策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初年商标设计中的新元素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和平 成佳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45,共7页
目的通过对民国初年商标设计新元素的发掘与整理,探索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民族风格商标设计的创新表现方式。方法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对新元素进行分类归纳,并以具体案例和史实诠释新元素的应用方式。结论民国初年商标中新元素... 目的通过对民国初年商标设计新元素的发掘与整理,探索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民族风格商标设计的创新表现方式。方法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对新元素进行分类归纳,并以具体案例和史实诠释新元素的应用方式。结论民国初年商标中新元素的运用,加强了品牌的视觉冲击力与差异化,使本土商品得以流行与接受,给民族工业企业带来活力,商标的审美趣味,不仅对时代审美价值取向的形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对文化的积淀方式,尤其是民族性设计提供了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年 商标设计 新元素 品牌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知识的“报刊”:清末民初新式教科书中的报刊叙述(1902-1922)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润泽 邓洁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105,共9页
教科书是一个独特的知识空间,也是一种典型性的传播媒介。清末民初新式教科书中的报刊叙述(1902-1922),为探讨近代中国新闻学学科酝酿时期的报刊知识生成方式、传播途径、内容水准、积累与演变过程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清末教科书以旧... 教科书是一个独特的知识空间,也是一种典型性的传播媒介。清末民初新式教科书中的报刊叙述(1902-1922),为探讨近代中国新闻学学科酝酿时期的报刊知识生成方式、传播途径、内容水准、积累与演变过程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清末教科书以旧识比附报刊,在进步思维中编织报刊叙述话语;民初教科书凸显报刊言论价值,引入新闻学,并将报人报业纳入叙述框架,一定程度开创了近代报刊素养教育的雏形。教科书中的报刊知识在社会建构过程中,也助推了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知识 清末民初 新式教科书 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初期湖南灾害救助及其经验教训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月林 许顺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47-151,共5页
建国初期,湖南遭受严重的水、旱、风、雹、虫、疫等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给新生的人民政权带来严峻的挑战.湖南人民克服一切困难,采取多项措施救助灾害,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也为当今社会防灾、抗灾,战胜自然灾害积累了很多可值得借鉴... 建国初期,湖南遭受严重的水、旱、风、雹、虫、疫等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给新生的人民政权带来严峻的挑战.湖南人民克服一切困难,采取多项措施救助灾害,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也为当今社会防灾、抗灾,战胜自然灾害积累了很多可值得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湖南 灾害救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党对社会和谐的探索及其历史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冬梅 吴敏先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50,共5页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建国初期,党为实现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使一个安定有序,经济发展,人民当家做主,充满朝气与活力,社会风气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总体上达到和谐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今天,我们回顾党为实...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建国初期,党为实现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使一个安定有序,经济发展,人民当家做主,充满朝气与活力,社会风气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总体上达到和谐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今天,我们回顾党为实现社会和谐探索的历史,对于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中国共产党 社会和谐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起来”和爱国主义双重语境下的农业丰产运动述论(1951-1953)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刚 《古今农业》 2019年第1期11-21,共11页
农业丰产运动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互助合作运动"组织起来"和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爱国主义双重话语体系之下,它发端于1951年3月全国著名劳模李顺达提出的爱国丰产倡议,历经将农业生产订入爱国公约到增产捐献,再到农业爱国增产... 农业丰产运动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互助合作运动"组织起来"和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爱国主义双重话语体系之下,它发端于1951年3月全国著名劳模李顺达提出的爱国丰产倡议,历经将农业生产订入爱国公约到增产捐献,再到农业爱国增产竞赛等多个环节,是一场以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互助合作和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为重点任务的建设活动。因这一运动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了"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故其以1953年为时间下限。当然,这一运动在开展过程中也客观地存在着些许的缺陷和不足,中共在运动中也均已察觉并进行了纠正与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农业丰产运动 爱国增产运动 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图像与地方生活:鲁西南地区戏曲年画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宗建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5期78-83,共6页
在山东西南部一带,曾经有大量民间自发性的年画作坊存在,清末民国时期,该地年画制作进入高峰,尤以戏曲题材为重。这些戏曲图像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功能性、叙事性特征,刻制精巧、构图多样,对色彩与造型的把控也颇具特色。本文通过为期三... 在山东西南部一带,曾经有大量民间自发性的年画作坊存在,清末民国时期,该地年画制作进入高峰,尤以戏曲题材为重。这些戏曲图像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功能性、叙事性特征,刻制精巧、构图多样,对色彩与造型的把控也颇具特色。本文通过为期三年的田野考察,深入挖掘了该地各类别及功能的戏曲年画图像,并在对图像风格进行立体阐释的基础上,力图还原其在地方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鲁西南 戏曲年画 图像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年画中的女学与女学中的改良年画——以清末民初北洋女师范学堂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小京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1,共9页
清末民初,改良年画作为影响最广泛的传播媒介,成为了上层知识分子与下层普通民众的沟通桥梁,是宣传社会改良和民众启蒙的最佳路径。在诸多反映"开民智、兴女学"的改良年画中,以展现新式女学堂作品最为集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 清末民初,改良年画作为影响最广泛的传播媒介,成为了上层知识分子与下层普通民众的沟通桥梁,是宣传社会改良和民众启蒙的最佳路径。在诸多反映"开民智、兴女学"的改良年画中,以展现新式女学堂作品最为集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新的文化符号。天津北洋女师范学堂,作为近代第一个官立女子师范学堂,旨在培养小学女教员,普及女学,是近代女学发达的起点,一时成为多个年画中心争相观摩、选材的示范基地,为研究近代女学的创建提供了可视化资料。结合北洋女师范学堂创办的相关文献资料,挖掘改良年画中女学题材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进一步剖析改良年画与近代女学兴起的内在关系,有着重要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改良年画 女学 北洋女师范学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