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数实融合能否助推工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基于信息产业与工业的前后向关联考察 |
朱俏俏
靳春丽
李征帛
|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
2025 |
6
|
|
|
2
|
中国减污降碳协同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金帅
吴涛
|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3
|
中国城市降碳减污增长的差异化协同增效方向——兼论生态环境经济多维目标的优化策略 |
涂正革
毛旌宇
马港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4
|
用能权交易制度与低碳城市双试点协同的降碳减污效应 |
孙慧
张学峰
夏学超
杨泽东
祝树森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环境法回应 |
张璐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绿色技术创新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影响 |
赵喜仓
蒋美
洪逗
|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是否协同推进了降碳减污和扩绿增长? |
孙慧
张学峰
夏学超
杨泽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绿色技术创新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基于联合减排与环境改善的视角 |
陶长琪
谢涛
徐晔
|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9
|
“双碳”目标下中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测度、空间联系与区域差异 |
尹碧波
郑佳琦
孙泽萱
邝萍
欧阳昕彤
|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10
|
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特征与策略 |
姜博艺
张涵
|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11
|
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对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
朱高立
李发志
张建
范业婷
饶芳萍
|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2
|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技术路径实践探索——以邹平市为例 |
王文燕
杜超
刘军
林靖华
王龙飞
胡丙鑫
郭二民
|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3
|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求下碳减排制度与污染防治制度融合 |
姜超夫
杨惠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安徽省农业生产减污降碳协同性驱动因子识别及响应 |
纪凯婷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数实融合对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影响研究 |
杨思莹
王汉磊
陈佳馨
|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产业绿色发展的减污降碳协同作用及机制:以黄河流域为例 |
徐孝民
李伟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基于框架效应的机动车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研究 |
贾书伟
朱宛明昊
|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实践探索——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 |
薛强
于雷
李敏辉
牛韧
廖程浩
蒋楠
路路
秦昌波
|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双碳”目标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生态环境法典中的立法表达 |
刘超
|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7
|
|
|
20
|
双重环境目标约束下的产业转型升级:“减污降碳”何以“协同增效” |
岳利萍
杨欣怡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