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词集“副文本”及其传播指向——以明末清初编刻的唐宋词集为讨论中心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水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6-53,共8页
法国学者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对理解明末清初编刻的唐宋词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明末清初出现的唐宋词集副文本大致包括:封面、标题、牌记、序跋、题词、目录、正文、注释、插图、评语、附录等,这些副文本所包蕴的内涵各... 法国学者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对理解明末清初编刻的唐宋词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明末清初出现的唐宋词集副文本大致包括:封面、标题、牌记、序跋、题词、目录、正文、注释、插图、评语、附录等,这些副文本所包蕴的内涵各不相同,在文本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亦有所差别,因此,其传播指向也有区别,能从不同角度起到扩大正文本的传播效果、拓展正文意义空间的直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副文本 明末清初 文学传播 意义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绝妙好词》对词学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荣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2-97,共6页
周密编纂的《绝妙好词》一书,对前辈词论家沈义父的词学观有所酌取,又因与张炎论词主张相通,故为张炎之《词源》以及传张炎词法的陆行直《词旨》所取材。这部词选对清代词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所昭示的"南宋体"词;对词选家... 周密编纂的《绝妙好词》一书,对前辈词论家沈义父的词学观有所酌取,又因与张炎论词主张相通,故为张炎之《词源》以及传张炎词法的陆行直《词旨》所取材。这部词选对清代词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所昭示的"南宋体"词;对词选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开宗立派。自《绝妙好词》后,一种新的选词型态———选派词选确立,即通过选词确立宗派阵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妙好词》 词学思想 南宋体词 选词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圭璋与晚清民国词学的源流和谱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彭玉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作为20世纪的词学大师,唐圭璋在熟稔词学史的基础上,对晚清民国词学的贡献和特质有着很高的评价。他以端木埰、陈廷焯为晚清民国词学思想的源头,揭示其相关理论对此后词学发展的指引意义。唐圭璋对朱祖谋上承端木埰、王鹏运,中与文廷式... 作为20世纪的词学大师,唐圭璋在熟稔词学史的基础上,对晚清民国词学的贡献和特质有着很高的评价。他以端木埰、陈廷焯为晚清民国词学思想的源头,揭示其相关理论对此后词学发展的指引意义。唐圭璋对朱祖谋上承端木埰、王鹏运,中与文廷式、諲撵獭⒖鲋芤玫热说?交往,下启吴梅、龙榆生、夏承焘、陈匪石等人的词学方向,评价甚高,认为由朱祖谋的师承渊源,可以大体整理出晚清民国以"金陵"为核心的词学谱系。唐圭璋通过对晚清民国词学的研究,体现出其平衡两宋、兼顾重拙大、境界与情韵的词学观念,带有晚清民国词学总结的意味,其学术意义值得充分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圭璋 晚清民国词学 源流 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阳峪窑址群考察纪略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建保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63,共11页
通过对当阳峪窑19处窑址的考察与初步研究,基本掌握了当阳峪窑白釉、双色釉、绞胎、绞彩、酱釉、黑釉、青釉、钧釉瓷器和三彩、翠兰釉陶器的造型、装饰和烧造工艺,发现"二次烧成"的资料。通过研究,发现当阳峪窑始烧于唐代晚... 通过对当阳峪窑19处窑址的考察与初步研究,基本掌握了当阳峪窑白釉、双色釉、绞胎、绞彩、酱釉、黑釉、青釉、钧釉瓷器和三彩、翠兰釉陶器的造型、装饰和烧造工艺,发现"二次烧成"的资料。通过研究,发现当阳峪窑始烧于唐代晚期。在其创烧与发展阶段,受到了巩义窑、耀州窑、邢窑、定窑、磁州窑及钧窑等周边窑口不同程度的影响。广义的当阳峪窑即文献记载的怀庆窑,博爱县地域的古代窑场即文献记载的河内窑。当阳峪窑在宋金时期达到鼎盛,影响、促进了淄博窑等周边窑口的发展,并延续至清代。除了满足一般性的市场消费,由于品质优秀,还跻身贡奉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阳峪窑址 标本研究 唐代晚期始烧 宋金时期鼎盛 贡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调三分与词学转型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水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7-152,192,共6页
词调"三分法"的出现,在明清词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词学由音乐谱时代进入到格律谱时代,改变了明代以后词选与词谱编刻的体例及其发展方向。"三分法"自从提出以来,成为明清时期最为常用的词学批评... 词调"三分法"的出现,在明清词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词学由音乐谱时代进入到格律谱时代,改变了明代以后词选与词谱编刻的体例及其发展方向。"三分法"自从提出以来,成为明清时期最为常用的词学批评话语,既表现在对词的体性问题的探讨上,也体现在清初不同词派对于词学主张的阐扬和词史观念的表达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调三分 词学转型 格律谱 体性辨析 南北宋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词学批评对两大传统词学宗尚的消解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建次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50-55,共6页
清代词学批评对传统词学宗尚的消解主要体现在两大维面:一是对婉约与豪放词风宗尚的消解,二是对南北宋词宗尚的消解。上述维面中,前者主要体现为对词作体派与风格高下之论的破解,后者主要体现为对词作艺术表现模式优劣之论的破解。此两... 清代词学批评对传统词学宗尚的消解主要体现在两大维面:一是对婉约与豪放词风宗尚的消解,二是对南北宋词宗尚的消解。上述维面中,前者主要体现为对词作体派与风格高下之论的破解,后者主要体现为对词作艺术表现模式优劣之论的破解。此两方面共构互渗,从一个侧面有力地标示出清代词学批评的理论水平与历史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词学 批评宗尚 词风之宗 南北宋之宗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夔诗学历程与光宁朝诗坛生态 被引量:1
7
作者 杜华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56,共4页
姜夔由泛阅而师黄而无所学的诗学历程与中兴诸家有别,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从孝宗朝到光宁朝的诗坛趋势。大量南宋文献显示,中兴诸家之后的诗坛,江西诗学较长时间处于领军地位,与它交叠的则是晚唐诗学的流行,当时诗坛正呈现出多向度发展... 姜夔由泛阅而师黄而无所学的诗学历程与中兴诸家有别,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从孝宗朝到光宁朝的诗坛趋势。大量南宋文献显示,中兴诸家之后的诗坛,江西诗学较长时间处于领军地位,与它交叠的则是晚唐诗学的流行,当时诗坛正呈现出多向度发展的态势和复杂的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夔 诗学历程 南宋光宗 宁宗朝 江西诗学 晚唐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宋抗金领袖李纲的闲居词 被引量:1
8
作者 姚惠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6-139,共4页
李纲,南宋抗金领袖。其短暂一生,却有两次闲居期,共计达12年。其时,南渡政坛和、战之争激烈,“绍兴和议”正在酝酿。与在朝相比,其闲居心态发生变化:由“舍我其谁”的自信转为谨慎得体的关注国事。心态的差异使其闲居词呈现出与在朝词... 李纲,南宋抗金领袖。其短暂一生,却有两次闲居期,共计达12年。其时,南渡政坛和、战之争激烈,“绍兴和议”正在酝酿。与在朝相比,其闲居心态发生变化:由“舍我其谁”的自信转为谨慎得体的关注国事。心态的差异使其闲居词呈现出与在朝词不同的风格,且呈阶段性变化。他乐天知命,“任真”,词风冲淡平和,乃苏轼之后又一位成功的学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李纲 闲居词 任真 陶渊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色转换与宋末元初词的新变
9
作者 丁楹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7-133,共7页
从南宋后期开始,词人的身份、角色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由歌者、文士、志士、谒客转到隐士,凸现了隐士这一词人群体的独特生存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社会心理,反映在词作、记录在词史上的便是一种独特的审美风貌。宋末元初词新质的... 从南宋后期开始,词人的身份、角色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由歌者、文士、志士、谒客转到隐士,凸现了隐士这一词人群体的独特生存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社会心理,反映在词作、记录在词史上的便是一种独特的审美风貌。宋末元初词新质的生成与词人的隐士身份角色有着深层而广泛的内在联系,着眼于词人的隐士身份角色,来探讨当时词中抒情人物形象的构建、创作实践的意义和词作风格的形成,或许更能为之找到内在的逻辑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末元初 词人 角色转换 审美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代苏州词坛的创作构成与理论祈向
10
作者 马大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9-125,共7页
苏州为清代三大词薮之一,名家辈出,佳篇林立。至于晚近,常州家法风靡天下之际,苏州词界之代表人物陶梁、后吴中七子、宋翔凤、陶然、高翀、黄人等,仍瓣香浙西、阳羡之流韵遗风,或对"浙派"进行调整,或折中"浙"、&qu... 苏州为清代三大词薮之一,名家辈出,佳篇林立。至于晚近,常州家法风靡天下之际,苏州词界之代表人物陶梁、后吴中七子、宋翔凤、陶然、高翀、黄人等,仍瓣香浙西、阳羡之流韵遗风,或对"浙派"进行调整,或折中"浙"、"常"两派,追踪性灵,以创作实绩勾勒了近代苏州词坛的创作构成和理论祈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近代词坛 创作构成 理论祈向 宋翔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唐宋词研究述评
11
作者 张幼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6,共6页
 20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唐宋词研究新生代学人,逐渐成为当代唐宋词研究的生力军。正规的教育,完备的知识,活跃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善于思索,敢于创新的学术精神与个性。对几位有代表性的研究者进行个案研究,可以大致窥见这一学术群体的...  20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唐宋词研究新生代学人,逐渐成为当代唐宋词研究的生力军。正规的教育,完备的知识,活跃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善于思索,敢于创新的学术精神与个性。对几位有代表性的研究者进行个案研究,可以大致窥见这一学术群体的特点、成就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研究 新生代 唐宋 20世纪60年代 述评 学术精神 个案研究 学术群体 生力军 研究者 代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词籍序跋研究的现状、问题、意义与方法
12
作者 张晓宁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118-123,共6页
对唐宋词籍序跋做系统全面的研究很有必要且正当其时。唐宋词籍序跋的整理汇编著作从20世纪90年代已经出现,但其研究现状比较滞后:整体研究不多;个案研究局限于《花间集序》等有限作品中;副文本研究稍有触及。相对于小说戏剧等文体的序... 对唐宋词籍序跋做系统全面的研究很有必要且正当其时。唐宋词籍序跋的整理汇编著作从20世纪90年代已经出现,但其研究现状比较滞后:整体研究不多;个案研究局限于《花间集序》等有限作品中;副文本研究稍有触及。相对于小说戏剧等文体的序跋,相对于唐宋词的其他批评文体,相对于现当代文学的副文本视角研究,都还比较落后,另外还可以大力挖掘其作为文化载体和文学作品的价值意义。对唐宋词籍序跋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唐宋词研究的深入;有利于古代序跋研究的深入;有利于中国文学研究中“副文本”研究的深入;有利于对当下的诗词创作、文学批评提供启示;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国内继承与海外传播提供借鉴。研究方法上,首先态度上应将唐宋词籍序跋视为独立研究对象,要重视个案研究,重视文献爬梳与分析,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重视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交叉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籍序跋 整体研究 个案研究 批评文体 副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宋“清空”说与词学法度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虹 胡慧聪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17,共15页
在词坛法度趋严、审美趋雅、词坛风气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晚宋词学经历了从推崇质实典丽到宗奉清空骚雅的渐变。张炎"清空"说是这一现象的结穴与归宗,也是晚宋词人群体共同的创作追求和理论建构。在时代鼎革的政治文化环境中,&q... 在词坛法度趋严、审美趋雅、词坛风气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晚宋词学经历了从推崇质实典丽到宗奉清空骚雅的渐变。张炎"清空"说是这一现象的结穴与归宗,也是晚宋词人群体共同的创作追求和理论建构。在时代鼎革的政治文化环境中,"清空"是基于思想内容的艺术风格,更具有立意高远、抒情平正、布局精美的法度意义。词论词集合刊本《山中白云集》,印证了张炎及晚宋词人创作具有词学法度的实践范本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宋词学 “清空”说 词学法度 《山中白云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宋“骚雅”词论与江西诗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9-116,共8页
张炎《词源》是晚宋最为重要的词学专论,在"清空"、"质实"、"骚雅"、"意趣"等原创词学范畴中,"骚雅"是对南宋以来尚雅之风复炽现象最为直接的理论回应,也反映出苏轼、辛弃疾之后,词... 张炎《词源》是晚宋最为重要的词学专论,在"清空"、"质实"、"骚雅"、"意趣"等原创词学范畴中,"骚雅"是对南宋以来尚雅之风复炽现象最为直接的理论回应,也反映出苏轼、辛弃疾之后,词坛在趋时通变背景下出现的以江西诗学为核心、以诗为词的风格转型。在江西诗学与两宋特别是晚宋词学词风的交叉视野中,可以从诗骚以来的诗教传统、清刚峭拔的诗境格调、"活法"建构的诗性语言三个层面看到江西诗学对"骚雅"词论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宋词学 《词源》 骚雅 江西诗学 词风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