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rocessing filter design at transmitters for IBI mitigation in an OFDM system 被引量:1
1
作者 Xia Wang Lei W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5期722-728,共7页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for high transmission rates and high service quality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has been adopted in some standards. Ho...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for high transmission rates and high service quality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has been adopted in some standards. However, the inter-block interference (IBI) and 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ICI) in an OFDM system affect the performance. To mitigate IBI and ICI, some pre-processing approaches have been proposed based on full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which improved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 pre-processing filter based on partial CSI at the transmitter is designed and investigated. The filter coefficient is given by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ing, the symbol error rate (SER) is tested, and the computation complexity of the proposed scheme is analyzed. Compute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pre-processing filter can effectively mitigate IBI and ICI and the performance can b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pre-processing approaches at the transmitter based on full CSI, the proposed scheme has high spectral efficiency, limited CSI feedback and low computation complex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processing filter inter-block interference (IBI) mitigation limited feedback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pecimens with varying static preloading levels under low-frequency disturbance load 被引量:1
2
作者 WEN Xiao-ze FENG Guo-rui +5 位作者 GUO Jun YU Lu-yang QIAN Rui-peng ZHANG Jie ZHANG Peng-fei FENG Wen-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644-2657,共14页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sidual coal pilla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upward mining disturbances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afety of residual mining activities on working faces.This study conducted low-frequency di...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sidual coal pilla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upward mining disturbances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afety of residual mining activities on working faces.This study conducted low-frequency disturbance dynamic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on coal specimens using a self-developed dynamic-static load coupling electro-hydraulic servo system,and studied the strength evolutions,surface deformations,acoustic emission(AE)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and the failure modes of coal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static preloading levels were studied.The disturbance damag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al specimen static preload level.Specifically,the cumulative AE count rates of the initial accelerated damage stage for the coal specimens with static preloading level of 60%and 70%of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UCS)were 2.66 and 3.19 times that of the 50%UCS specimens,respectively.Macroscopically,this behaviour manifested as a decrease i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and the mean strengths of the disturbance-damaged coal specimens with 60%and 70%of UCS static preloading decreased by 8.53%and 9.32%,respectively,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specimens under pure static loading.The crack sources,such as the primary fissures,strongly control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coal specimen.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coal specimens and that of dense rocks is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frequency disturbance dynamic response coal specimens static preloading lev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f damage behavior and repair effectiveness of patch repaired carbon fiber laminate under quasi-static indentation loading
3
作者 Alok Kumar Chinmaya Kumar Sahoo A.Arockiaraj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9-41,共13页
Damage caused due to low-velocity impacts in composites leads to substantial deterioration in their residual strength and eventually provokes structural failure.This work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 Damage caused due to low-velocity impacts in composites leads to substantial deterioration in their residual strength and eventually provokes structural failure.This work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tch and parent laminate stacking sequences on the enhancement of impact strength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s(CFRP)composites by utilising the adhesively bonded external patch repair technique.Damage evolution study is also performed with the aid of Acoustic Emission(AE).Two different quasi-isotropic configurations were selected for the parent laminate,viz.,[45°/45°/0°/0°]s and[45°/0°/45°/0°]s.Quasi Static Indentation(QSI)test was performed on both the pristine laminates,and damage area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the C-scan inspection technique.Damaged laminates were repaired by using a single-sided patch of two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viz.,[45°/45°/45°/45°]and[45°/0°/0°/45°],and employing a circular plug to fill the damaged hole.Four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repaired laminates with two configurations of each parent and patch laminate were produced,which were further subjected to the QSI test.The results reveal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pair method,as all the repaired laminates show higher impact resistance compared to the respective pristine laminates.Patches of[45°/0°/0°/45°]configuration when repaired by taking[45°/45°/0°/0°]s and[45°/0°/45°/0°]s as parents exhibited 68%and 73%higher peak loads,respectively,than the respective pristine laminates.Furthermore,parent and patch of configuration[45°/0°/45°/0°]s and[45°/0°/0°/45°],respectively,attain the highest peak load,whereas[45°/45°/0°/0°]s and[45°/45°/45°/45°]combinations possess the most gradual decrease in the l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s(CFRP) Quasi-isotropic laminate Quasi static indentation(QSI) Acoustic emission(AE) Composite repa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加固钢吊车梁受弯性能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志刚 苗哲 +3 位作者 何佳晨 张程华 秦卿 张华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1-361,共11页
为有效解决传统加固钢吊车梁施工工艺复杂、难度高、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加固钢吊车梁法。共设计制作3根试验梁,加固组钢绞线施加预应力130 kN,通过静力加载试验,对加固梁和未加固梁的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 为有效解决传统加固钢吊车梁施工工艺复杂、难度高、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加固钢吊车梁法。共设计制作3根试验梁,加固组钢绞线施加预应力130 kN,通过静力加载试验,对加固梁和未加固梁的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梁跨变形规律及上翼缘、腹板、下翼缘的应变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件梁的破坏形态均为典型弯曲破坏,直线布线加固梁破坏时钢绞线跨中与梁下翼缘接触,加载点处屈曲;折线布线加固梁钢绞线在跨中断裂破坏,加载点处屈曲,钢梁发生回弹;当许用挠度达到6.75 mm时,未加固梁荷载为63 kN,直线布线加固梁荷载为71 kN,折线布线加固梁荷载为115 kN;直线布线加固钢梁极限承载力提高了29.36%,屈服荷载提高了17.07%,折线布线加固钢梁极限承载力提高了85.32%,屈服荷载提高了107%。研究认为折线布线加固钢梁效果最佳,能够有效提高钢梁承载力,对现有服役期工作的钢吊车梁加固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吊车梁 体外预应力 静力加载试验 变形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精确中间污点源和危险函数定位加速固件漏洞挖掘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光华 陈放 +2 位作者 常继友 胡勃宁 王鹤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9-387,共9页
先前的固件静态污点分析方案通过识别中间污点源来精确污点分析的起点,过滤部分情况的安全的命令劫持类危险函数调用点以精简污点分析的目标终点,减少了待分析的污点传播路径,缩短了漏洞挖掘的时间。但由于其在识别中间污点源时所用时... 先前的固件静态污点分析方案通过识别中间污点源来精确污点分析的起点,过滤部分情况的安全的命令劫持类危险函数调用点以精简污点分析的目标终点,减少了待分析的污点传播路径,缩短了漏洞挖掘的时间。但由于其在识别中间污点源时所用时间过长,以及没有实现充分过滤安全的危险函数调用点,导致固件漏洞挖掘的整体时间依旧较长。为改进这一现状,提出了一种利用精确中间污点源和危险函数定位加速固件漏洞分析方案ALTSDF(Accurate Locating of intermediate Taint Sources and Dangerous Functions)。在快速精确识别中间污点源作为污点分析的起点时,收集每个函数在程序中不同调用点处使用的参数字符串构成每个函数的函数参数字符串集合,并计算此集合在前后端共享关键字集合中的占比,根据占比对所有函数进行降序排列,占比越高,则此函数越有可能是中间污点源。在过滤安全的危险函数调用点时,通过函数参数静态回溯分析参数类型,排除参数来源是常量的复杂情况的安全的命令劫持类危险函数调用点和安全的缓冲区溢出类危险函数调用点。最终缩短定位中间污点源所用时间,减少由中间污点源到危险函数调用点所构成的污点传播路径数量,进而缩短将污点分析应用于污点传播路径所需的分析时间,达到缩短漏洞挖掘时间的目的。对21个真实设备固件的嵌入式Web程序进行测试后得出,ALTSDF相比先进工具FITS,在中间污点源推断方面所用时间大幅缩短;在安全的危险函数调用点过滤方面,相比先进工具CINDY,ALTSDF使污点分析路径减少了8%,最终使漏洞挖掘时间相比SaTC结合FITS与CINDY的整合方案缩短32%。结果表明,ALTSDF可加速识别固件嵌入式Web程序中的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安全 固件漏洞静态检测 污点分析 中间污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非线性恢复力的涡激振动发电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丽兰 任航 +3 位作者 李佳佳 王甲一 汪甡 吴子英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482,共18页
利用线性弹簧斜向布置的几何非线性产生非线性恢复力,提出了引入非线性恢复力的水下涡激振动(VIV)发电系统.该系统通过单向轴承、齿轮齿条机构、增速箱和转子发电机,将钝体横向往复运动转变为发电机的单向旋转运动.建立了综合考虑流-固... 利用线性弹簧斜向布置的几何非线性产生非线性恢复力,提出了引入非线性恢复力的水下涡激振动(VIV)发电系统.该系统通过单向轴承、齿轮齿条机构、增速箱和转子发电机,将钝体横向往复运动转变为发电机的单向旋转运动.建立了综合考虑流-固-电耦合的水下涡激振动发电系统动力学方程,利用非线性振动理论,获得了钝体非线性振动的静态平衡点分岔和不同稳态运动的区间,重点研究了PF-2SN和2PF-2SN两种静态分岔情况下钝体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获得了不同流速下钝体振动的Poincaré映射、相图和幅频图,分析了钝体在单周期小幅运动、大幅混沌运动和准周期大幅运动等运动模式下的振动行为及运动规律,并计算了在钝体处于不同稳态运动时的发电机功率.结果表明:在PF-2SN分岔方式中,系统处于二稳态运动时的振动和发电具有明显优势,平均振幅比为2.18、发电功率最大值为24.45 W.而在2PF-2SN分岔方式中,系统处于三稳态运动时的振动和发电更具优势,平均振幅比为1.98、发电功率最大值为18.32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恢复力 静态/动态分岔 涡激振动 俘获 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涡轮泵动静压混合式气体隔离密封扰动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双喜 刘安 +2 位作者 刘志远 张江腾 李世聪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1-323,共13页
隔离密封对高速涡轮泵燃料密封极为重要,但其在工作时存在供气压力波动、外界振动强烈等问题,会严重影响密封性能。对动静压隔离密封气膜扰动工况,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动态变化扰动分析模型,采用Fluent动网格技术和MATLAB求解... 隔离密封对高速涡轮泵燃料密封极为重要,但其在工作时存在供气压力波动、外界振动强烈等问题,会严重影响密封性能。对动静压隔离密封气膜扰动工况,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动态变化扰动分析模型,采用Fluent动网格技术和MATLAB求解端面气膜扰动刚度及扰动阻尼,对比静压式与动静压混合式气体隔离密封的扰动性能,讨论气膜厚度、工作压力及扰动幅值等参数对扰动性能的影响,得到其变化规律,并试验验证了动静压密封的抗扰动性能。结果表明:扰动频率的增加使得扰动刚度整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扰动阻尼随扰动频率的增加迅速降低,在10~100 Hz时逐渐趋于平稳。供气压力与扰动刚度、扰动阻尼呈正相关。工作转速增大,扰动刚度在低频段增大、在中高频段减小,扰动阻尼全频减小。扰动幅值增大,扰动刚度在中低频段几乎不变、在高频段减小,扰动阻尼略有增大。工作膜厚与扰动刚度、扰动阻尼呈负相关。动静压式混合密封有效提升了密封装置中低频下的稳定性能,避免了密封处于低压、低转速时抗扰动能力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密封 气体 动静压 扰动刚度 扰动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种一体化农耕机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勇成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5-92,共8页
针对传统农耕设备功能分散、作业效率低与田间适应性不足等问题,设计了一款集旋土、播种、覆土功能于一体的耕种一体化农耕机,并对其力学性能与田间适应性进行系统性研究。通过整合旋土轮、镇土轮、播种铧等关键部件,实现了耕作流程的... 针对传统农耕设备功能分散、作业效率低与田间适应性不足等问题,设计了一款集旋土、播种、覆土功能于一体的耕种一体化农耕机,并对其力学性能与田间适应性进行系统性研究。通过整合旋土轮、镇土轮、播种铧等关键部件,实现了耕作流程的连续化与高效化。田间试验表明:与传统农耕机相比,该设备播种时间缩短了18.3%,开沟深度变异系数降低了38.3%,种子发芽率提升了5.2%。基于Ansys Workbench的静力学分析表明,机身最大应力(76.415 MPa)远低于灰铸铁屈服强度(150 MPa),验证了结构的可靠性;模态分析揭示了机身低阶模态频率(4.34~18.87 Hz)下的振动特性,进一步通过结构优化使振动幅度降低了23%,前10阶模态频率显著提升。研究表明:耕种一体化农耕机在提升作业效率的同时兼具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与抗振性,为农业机械的集成化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机 静力学分析 模态分析 田间适应性 抗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粒径骨料心墙沥青混凝土剪胀特性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建新 杨寒冰 +3 位作者 陈朋朋 丁鑫昱 王亚楠 刘亮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73,共10页
为推广大粒径骨料沥青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探究了相同配合比,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大粒径骨料沥青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剪胀特性,在剪切大变形条件下(轴向应变ε_(a)=30%)对最大粒径D_(max)分别为26.5、31.5、37.5 mm沥青混凝土进行... 为推广大粒径骨料沥青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探究了相同配合比,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大粒径骨料沥青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剪胀特性,在剪切大变形条件下(轴向应变ε_(a)=30%)对最大粒径D_(max)分别为26.5、31.5、37.5 mm沥青混凝土进行了静三轴试验研究,为进一步比较D_(max)分别为19、37.5 mm沥青混凝土心墙的差异性,基于未考虑心墙和堆石体接触的有限元模型对新疆某典型工程沥青混凝土心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骨料粒径增大,沥青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由软化型转为硬化型;相同围压条件下,大粒径骨料(D_(max)>19 mm)沥青混凝土的切线模量E_(t)低于D_(max)=19 mm沥青混凝土,围压增加时,D_(max)=37.5 mm沥青混凝土的最大偏应力、最大体应变相较于D_(max)=19 mm沥青混凝土都有所下降,适当增大最大骨料粒径可以减弱剪胀性;提出了初始物理参数(围压、不同最大粒径)计算相变应力比M_(pt)的表达式,可作为大粒径沥青混凝土剪缩剪胀转化的判断依据,M_(pt)越大,剪胀性越强;大粒径沥青混凝土心墙沉降率、最大小主应力和最大大主应力均几乎无差异。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大粒径沥青混凝土在高应力、深厚覆盖层条件的高坝工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粒径沥青混凝土 静三轴试验 相变应力比 剪胀特性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全球化共识:基于中国道路的静态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宇新 张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6,共15页
针对贫富差距扩大与全球经济供需结构失衡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全球化共识的演变历程,融合了静态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重新解构全球化红利的分配逻辑以适应技术革新的现实背景,提出“共享繁荣,共谋发展”的新全球化共识框架。这一共识强... 针对贫富差距扩大与全球经济供需结构失衡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全球化共识的演变历程,融合了静态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重新解构全球化红利的分配逻辑以适应技术革新的现实背景,提出“共享繁荣,共谋发展”的新全球化共识框架。这一共识强调市场导向与尊重国家自主选择权的合作模式,旨在达成国际合作的最大公约数,进而推动全球化向深度与广度拓展。本研究对于应对“逆全球化”趋势,缓解国际经济秩序的动荡,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盛顿共识 全球化共识 静态比较优势原理 动态比较优势原理 全球化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静态分析警告的软件缺陷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11
作者 吴海涛 马景悦 高建华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834,共17页
静态分析警告作为一种重要的软件质量指标,被广泛用于识别源代码中潜在的违规问题。近期的研究表明,静态分析警告在代码异味检测和即时缺陷预测中有所应用,但有关项目早期缺少提交修改记录的情况没有涉及。针对上述问题,利用三种流行的... 静态分析警告作为一种重要的软件质量指标,被广泛用于识别源代码中潜在的违规问题。近期的研究表明,静态分析警告在代码异味检测和即时缺陷预测中有所应用,但有关项目早期缺少提交修改记录的情况没有涉及。针对上述问题,利用三种流行的静态分析工具的警告信息,在原有的缺陷预测模型中融合静态分析警告这个新的度量,构建一个涵盖软件开发和代码可维护性的缺陷预测模型,并探究静态分析警告与缺陷的潜在关系,融合警告对软件缺陷预测模型性能的影响以及在跨项目场景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警告数量往往与缺陷分布密切相关,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即警告这一度量在软件缺陷预测模型中有相当大的潜力,并且在有缺陷数据中报告的警告信息往往与编码规范相关;融合警告之后,缺陷预测模型在各项目上的平均精度提高1.4%~14.7%,平均召回率提高0.2%~2.4%,平均F1提高0.3%~3.0%,平均AUC提高0.2%~1.4%。在跨项目场景中,CODE+SAW_VIF度量提供了最佳性能的缺陷预测模型,融合静态分析警告能够提升模型识别缺陷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缺陷 静态分析工具 静态分析警告 代码度量 跨项目场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含氢储能电力系统鲁棒优化调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艳 王建涛 王文杰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3,I0002-I0004,共15页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正处于支撑实现“双碳”目标的清洁低碳化加速转型阶段。针对电力系统接入规模风电后存在的调度灵活性不足及潜在的静态电压稳定安全风险,以最小化风电消减率和火电机组运行成本为优化目标,并引入阶梯型碳排放权价格...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正处于支撑实现“双碳”目标的清洁低碳化加速转型阶段。针对电力系统接入规模风电后存在的调度灵活性不足及潜在的静态电压稳定安全风险,以最小化风电消减率和火电机组运行成本为优化目标,并引入阶梯型碳排放权价格计及火电机组的碳交易成本,建立了计及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含氢储能的双目标电力系统鲁棒优化调度模型。经过线性化处理并使用多目标优化中的ε-约束模型转换,将所建模型转变为单目标优化模型并调用CPLEX进行求解。以接入规模风电及氢储能的IEEE 39节点系统为例的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经天然气管道耦合的氢储能系统有效提升了风电消纳水平,静态电压稳定约束的加入可以在保证风电消纳水平以及系统运行成本的同时提升系统运行安全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储能 电力系统优化调度 风电消纳 静态电压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杆式西兰花采收末端执行机构优化设计与试验
13
作者 赵雄 王利辉 +2 位作者 贾元武 陈建能 俞高红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402,共9页
针对目前西兰花采收末端执行机构存在结构尺寸大和质量大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结构紧凑、运动空间小、质量小的六杆式西兰花采收末端执行机构。测量西兰花物理特性,对西兰花茎秆组织的切割力进行评价,设定刀具入切角为90°、刀具... 针对目前西兰花采收末端执行机构存在结构尺寸大和质量大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结构紧凑、运动空间小、质量小的六杆式西兰花采收末端执行机构。测量西兰花物理特性,对西兰花茎秆组织的切割力进行评价,设定刀具入切角为90°、刀具切割力为100 N。根据西兰花物理参数和生长状态确定六杆式采收末端执行机构方案,建立末端六杆机构运动学与动态静力数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以外部驱动力最小和理论轨迹实际轨迹差值最小为目标对末端执行机构参数进行双目标优化,优化后得到六杆结构杆长及末端六杆机构最小驱动力矩,其扭矩为1.37 N·m,得出优化后刀具切割轨迹且轨迹优化差值为1.29 mm,其单侧刀具与最大花球距离为25 mm。最后,根据优化结果选定额定功率为400 W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以优化后机构参数设计验证了样机并开展了采收末端执行机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末端执行机构试验采收成功率为92.5%,验证了六杆式西兰花采收末端执行机构具有良好的采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采收 末端执行机构 动态静力分析 机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环境温度的钢管约束混凝土柱拟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力 潘启仁 +3 位作者 顾皓玮 胡琦 虞庐松 李子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168,共14页
为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钢管约束混凝土(steel tube confined concrete,STCC)柱的抗震性能,开展了9根不同温度工况下的STCC柱拟静力试验,分析各试件在不同温度下的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揭示环境温度对STC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机理。针对现行S... 为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钢管约束混凝土(steel tube confined concrete,STCC)柱的抗震性能,开展了9根不同温度工况下的STCC柱拟静力试验,分析各试件在不同温度下的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揭示环境温度对STC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机理。针对现行STCC骨架曲线模型计算方法中未考虑环境影响的不足,基于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结果,提出了考虑环境温度影响的STCC理论骨架曲线特征点温度修正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STCC材料变异和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对试件水平承载力和延性影响显著,环境高温(60℃)会使核心混凝土强度降低,且在钢-混凝土界面易发生脱粘脱空,导致试件承载力和延性分别下降9.4%、12.2%;低温(-40℃)工况下,由于核心混凝土强度提高,同时外壁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加强,使试件承载力提升18.7%,但其延性最大降低47.2%,对抗震产生不利影响;所提考虑环境温度影响的STCC理论骨架曲线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精度,可为高寒大温差地区该类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必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约束混凝土(STCC) 环境温度 拟静力试验 理论骨架曲线 温度附加套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静止性Stafne骨腔1例报道
15
作者 吴平凡 陈林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3,共4页
Stafne骨腔也被称为静止性骨腔,是一种发生在下颌骨舌面少有的骨质破损现象。临床上通常保持不变,患者多数只需定期检查。本文报道1例呈进行性增大的Stafne骨腔病例,介绍其诊疗过程,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进展发生的原因。
关键词 Stafne骨腔 增大 静止性骨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4742高温合金热成形过程组织演化模拟及验证
16
作者 张文文 李虎成 +4 位作者 刘云龙 冯阳 田强 秦鹤勇 刘鑫刚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5-249,共15页
为准确预测GH4742高温合金在热成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化规律,利用多种试验手段,基于经典的晶粒长大模型、动态再结晶模型和静态再结晶模型,借助Deform 3D软件实现对GH4742高温合金从锻前预热直至模锻完成的整个锻造过程的全流程模拟。同时... 为准确预测GH4742高温合金在热成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化规律,利用多种试验手段,基于经典的晶粒长大模型、动态再结晶模型和静态再结晶模型,借助Deform 3D软件实现对GH4742高温合金从锻前预热直至模锻完成的整个锻造过程的全流程模拟。同时把全流程模拟应用到某新型高压涡轮盘的锻造过程,分析锻造过程中锻件各工艺流程对晶粒长大、动态再结晶和静态再结晶过程的影响。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锻造完成后的实际锻件进行解剖与组织分析,研究涡轮盘内部的微观组织演化并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模拟结果比较准确,所用模型及参数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4742高温合金 涡轮盘 微观组织演化 静态再结晶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artRock传感技术的道砟静力循环平板载荷试验研究
17
作者 王家全 张涛艺 +1 位作者 黄世斌 唐毅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0,共8页
基床道砟在交通荷载重复作用下的位移变形机制尚不清晰,为了研究道砟在静力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规律和道砟颗粒的位移旋转特性,利用自行设计的静力循环平板试验模型装置,对道砟填料开展不同幅值下的静力循环平板载荷试验,结合SmartRoc... 基床道砟在交通荷载重复作用下的位移变形机制尚不清晰,为了研究道砟在静力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规律和道砟颗粒的位移旋转特性,利用自行设计的静力循环平板试验模型装置,对道砟填料开展不同幅值下的静力循环平板载荷试验,结合SmartRock无线传感器技术分析道砟层不同位置颗粒接触变形特性,揭示循环加卸载过程中道砟沉降及旋转特性。结果表明:低、中、高3种幅值下的累积塑性变形分别为2.92、3.91、12.37 mm,且低幅值和中幅值工况的累积塑性变形量为高幅值工况的22.94%、30.71%,表现为道砟承载塑性变形对基底高压力敏感性高;建立峰值沉降量与循环次数和荷载幅值之间数学模型,可较好预测经过多次循环后道砟的峰值沉降量;在静力循环加卸载过程中,低幅值和中幅值工况的x、y轴转角的最大值分别为高幅值工况的22.19%、34.90%和32.45%、39.55%,颗粒绕x、y轴转动的概率远大于z轴,在一个方向的转动响应弱,必然会在另一个方向的转动响应强,且循环荷载作用是道砟填料磨损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循环 平板载荷试验 道砟 SmartRock传感器 沉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PC五电平和H桥混合级联的10 kV静止无功发生器
18
作者 杜少通 吴鹏昆 +3 位作者 周娟 朱军 谭兴国 郭向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100,共14页
针对10 kV电网的级联型静止无功发生器存在器件数量多、耐受电网电压不平衡能力弱的缺点,提出新的混合级联型静止无功发生器(new hybrid cascade static var generator,NHC-SVG)拓扑并建立控制系统。NHC-SVG拓扑由五电平中点嵌位型(neut... 针对10 kV电网的级联型静止无功发生器存在器件数量多、耐受电网电压不平衡能力弱的缺点,提出新的混合级联型静止无功发生器(new hybrid cascade static var generator,NHC-SVG)拓扑并建立控制系统。NHC-SVG拓扑由五电平中点嵌位型(neutral-point clamped,NPC)功率单元和H桥级联型功率单元混合级联构成。首先采用最近电平逼近调制与载波相移调制混合实现NHC-SVG的调制。其次,基于调制输出波形建立NPC五电平功率单元中点电位的数学模型,找到中点电位失衡的原因。并采用调节NPC功率单元电平变化时刻相对应的触发角度和注入二倍频谐波电流的方法实现中点电位平衡,进而建立NHC-SVG控制系统。最后以电网电压平衡且直流侧取10%的裕量为设计条件,对10 kV/5 Mvar的NHC-SVG进行算例分析和仿真研究。结果验证了NHC-SVG的有效性,且其补偿额定电流时可耐受电网电压不平衡度大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电平 混合级联 静止无功发生器 电压控制 电压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金属橡胶的静力学模型研究
19
作者 余慧杰 侯伟平 +1 位作者 陈成 倪维宇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158,共7页
在静态力学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复合型金属橡胶(Composite-Metal Rubber,C-MR)的理论模型。采用一种新型制备工艺制备C-MR,对其进行静态力学试验。结合编织型金属橡胶(Wove-Metal Rubber,W-MR)和缠绕型金属橡胶(Tangled-Metal Rubber,... 在静态力学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复合型金属橡胶(Composite-Metal Rubber,C-MR)的理论模型。采用一种新型制备工艺制备C-MR,对其进行静态力学试验。结合编织型金属橡胶(Wove-Metal Rubber,W-MR)和缠绕型金属橡胶(Tangled-Metal Rubber,T-MR)的静力学模型,建立了C-MR的力学模型,并研究了不同编缠比对C-MR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数据和理论模型对比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能够有效预测C-MR的力学特性。并且发现,编缠比对C-MR的力学特性有显著影响,编缠比越大,C-MR的刚度和阻尼特性越大。研究结论可为C-MR的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金属橡胶 静态力学试验 力学特性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完善的地域性乡村营建策略与实践研究——以重庆市三河村为例
20
作者 田琦 李文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乡村营建活动蓬勃发展,为衰弱凋敝的乡村提供了可行的振兴路径。文章思考了当下乡村建设的现状,对以项目设计、施工完成、验收并交付使用为目标的传统静态式乡村营建进行反思,提出营建的动态完善不仅是解决目前乡建成果良莠不齐现状的... 乡村营建活动蓬勃发展,为衰弱凋敝的乡村提供了可行的振兴路径。文章思考了当下乡村建设的现状,对以项目设计、施工完成、验收并交付使用为目标的传统静态式乡村营建进行反思,提出营建的动态完善不仅是解决目前乡建成果良莠不齐现状的有效途径,更是对乡村地域文化、原真生活的彰显与诠释。最后,本文结合重庆市三河村的营建实践,从政策引领与动态调整、设计师协调与适宜式乡建、业态完善与可持续运营、村民参与和能动建造四个角度对乡村地域性营建的动态完善路径进行归纳与总结,为乡村建设可持续进行提供可参考的意见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营建 静态完成 动态完善 营建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