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保入税能否抑制企业“脱实向虚”? 被引量:1
1
作者 曹越 杨萍 肖艳芳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8,共13页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作为社保征管体制的重要改革,社保入税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以社保入税为制度改革背景,首次考察社保入税后社保费征管效率提升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入税的...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作为社保征管体制的重要改革,社保入税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以社保入税为制度改革背景,首次考察社保入税后社保费征管效率提升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入税的实施显著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社保入税通过保险效应、征管效应和治理效应三个渠道抑制企业“脱实向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社保入税发挥的抑制作用在政府干预度高的地区、民营性质、劳动密集型、税收征管强度大的地区、内部控制水平以及分析师关注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社保入税通过抑制企业“脱实向虚”能够提升实业投资水平和企业绩效。研究结论为抑制企业“脱实向虚”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治理策略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完善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保入税 脱实向虚 征管效率 社保费用 税收征管 企业金融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组织”的行动:乡村居民集体文化活动对公共性的重塑 被引量:2
2
作者 孙九霞 周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9,共11页
在快速城市化和国家社会治理转型背景下,中国乡村遭遇人口流失、公共空间衰败和价值观念失落等公共性问题。相对而言,“国家-社会”传统研究视角忽视了乡村居民在乡村生活中的主体性,而“制度-生活”研究视角能够立足村庄本位,结合村落... 在快速城市化和国家社会治理转型背景下,中国乡村遭遇人口流失、公共空间衰败和价值观念失落等公共性问题。相对而言,“国家-社会”传统研究视角忽视了乡村居民在乡村生活中的主体性,而“制度-生活”研究视角能够立足村庄本位,结合村落需求,所以更能有效回应乡村面临的公共性问题。宁波Q村与Y村组织举办的集体文化活动说明,乡村文化活动在生活需求主导与制度在场的框架下走向组织有序供给模式,并通过多维激励、关系动员和典型示范等路径有效重塑起乡村公共性,实现乡村社会从个体性到社区公共性乃至社会公共性的转变。研究构建的“主体-行动-价值”分析框架揭示了乡村公共文化活动由谁供给、乡村公共性如何重塑等问题,凸显出乡村公共文化活动在促进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中的重要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动 乡村文化振兴 公共性 社会参与 制度-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量驱动治理:超大特大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的海淀探索
3
作者 李文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5,共11页
从2023年开始,北京市海淀区开始针对棘手难题在基层探索“大家商量着办”,试图激发民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推动问题在基层商量解决,培育商量的文化和社会资本,提升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效能。经过近两年... 从2023年开始,北京市海淀区开始针对棘手难题在基层探索“大家商量着办”,试图激发民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推动问题在基层商量解决,培育商量的文化和社会资本,提升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效能。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海淀区逐步形成了“党建引领、大家商量着办、围着基层转、共建美好家园”四位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法。这些工作方法蕴含了超大特大城市社会治理范式变迁。海淀区有可能通过“党建引领”形成具有商量基因的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通过“大家商量着办”形成掌握商量技艺的治理方法和治理工具,通过“围着基层转”形成助推商量行动的治理激励和治理约束,通过“共建美好家园”形成具备商量效能的治理空间和治理目标,迈向商量驱动超大特大城市社会治理之路的治理新范式。商量驱动超大特大城市社会治理之路并非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要葆有其活力、可持续性和韧性,就需要在商量实践中培育商量的文化、习惯和传统,让商量真正成为民众的行动自觉和精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家商量着办 超大城市社会治理 治理理论 治理范式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学术英语写作合作学习中学生集体能动性研究
4
作者 朱效惠 周爽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7,共11页
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作为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通过收集日志、问卷和访谈数据,探究了东北某高校英语专业五名学生在学术英语写作合作学习中所表现的集体能动性。研究发现,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形成了一个密度较高、中心性较低的互动网... 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作为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通过收集日志、问卷和访谈数据,探究了东北某高校英语专业五名学生在学术英语写作合作学习中所表现的集体能动性。研究发现,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形成了一个密度较高、中心性较低的互动网络,表明成员之间联系紧密且影响力相当。小组的集体能动性主要体现为成员之间的智力支持和情感支持。具体而言,智力支持包括资源共享、小组讨论和分工协作等;情感支持则包括相互鼓励、分享零食、吐槽闲谈和集体活动等行为。本研究的发现对于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教师指导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能动性 社会网络分析 合作学习 学术英语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管强度提升对小微企业社保缴费和工资转嫁的影响
5
作者 谢勇 袁旭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8-40,共13页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改善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流程优化改革这一政策冲击,利用上海市企业月度面板数据考察了征管强度提升对小微企业社保缴费及工资转嫁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中大型企业,征...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改善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流程优化改革这一政策冲击,利用上海市企业月度面板数据考察了征管强度提升对小微企业社保缴费及工资转嫁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中大型企业,征管强度提升显著提高了小微企业的社保缴费规范性,但小微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显著下降。以上结论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征管强度提升对社保缴费的规范作用以及工资转嫁效应在服务业、工资刚性约束弱的小微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基于研究发现,本文提出持续降低社保费率、实行针对性税费减免政策以及进行社保缴费基数改革以降低低收入群体参保的制度门槛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管体制 社保缴费 小微企业 税费转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社会网络拓展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6
作者 罗明忠 田齐月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7,共15页
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抓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路径。文章利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的村级层面数据,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 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抓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路径。文章利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的村级层面数据,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同时,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数字乡村建设对90%分位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是30%分位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1.92倍,表征其效用发挥存在门槛效应。社会网络拓展在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相较于丘陵、山区和半山区,平原地区村庄的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更强。村委会与县政府距离越近、村庄人口规模越大,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推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产业和乡村生活的数字化转型,增强村庄数字化治理能力,以此提升村庄数字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社会网络拓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式和非正式社会网络在牧户草地资源协同治理关系形成中的作用——以青海省门源县东滩村为例
7
作者 李思梦 邵砾群 陈海滨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119,共14页
已有的研究广泛考察了集体行动问题性质及行动者属性特征对自然资源协同治理关系网络形成的作用,但往往由于度量的困难而较少定量检验局地背景因素的影响。作为嵌入社会关系中的理性人,牧户发展协同伙伴关系往往受到已存在的局地正式和... 已有的研究广泛考察了集体行动问题性质及行动者属性特征对自然资源协同治理关系网络形成的作用,但往往由于度量的困难而较少定量检验局地背景因素的影响。作为嵌入社会关系中的理性人,牧户发展协同伙伴关系往往受到已存在的局地正式和非正式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本研究以青海省门源县东滩村作为案例,采用整村调查法分别构建牧户间正式、非正式社会网络和牧户草地资源协同治理网络,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实证检验了正式和非正式社会网络对协同网络形成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牧户协同网络呈现明显的传递三角构型,但不存在关系集中化倾向。(2)基于情感关系形成的非正式社会网络对协同网络的形成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情感纽带促进建立长期互惠和信任关系,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有利于牧户协同关系的发展。虽然正式规则对权力和派系的强制制约可以有效规避资源不公平分配问题,但基于组织的正式社会网络对牧户协同网络的形成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为提升草地资源协同治理效能,需要发挥非正式社会网络中关键领导者的作用以激活正式社会网络,促成建立更多的类似合作社的协同组织,并借助正式社会网络为非正式社会网络提供新思想、信息与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动 协同治理 社会网络 草地资源 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行动背后的社会网络力量:劳动力流动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
8
作者 向栩 温涛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28,共14页
提升农村集体行动能力,是增强乡村公共治理水平、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参与意愿作为农村集体行动的重要表征,基于CRERFS2021调查数据实证考察劳动力流动对农村集体行动的影响效果,并... 提升农村集体行动能力,是增强乡村公共治理水平、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参与意愿作为农村集体行动的重要表征,基于CRERFS2021调查数据实证考察劳动力流动对农村集体行动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挖掘社会网络在弥合集体行动困境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劳动力流动对农村集体行动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第二,劳动力的非完全性流动通过重构社会关联模式和增强地缘网络依赖来提升留守成员的社会网络强度,是其促进农村集体行动的关键机制;第三,养老和教育制度环境改善,以及家庭农业生产规模缩小会削弱劳动力流动对农村集体行动的促进作用;第四,不同距离、时间的劳动力流动对农村集体行动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而言,远距离、长期以及“县外长期”的劳动力流动对农村集体行动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表明,劳动力流动能够有效增强农村集体行动能力,为现阶段中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以及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农村集体行动 社会网络 劳动力流动 人居环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民主观福祉影响的多重验证研究
9
作者 李进涛 孙慧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0,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生巨大变化,为推动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据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8个县(市)的村庄与农户问卷调查,系统考察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民主观福祉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生巨大变化,为推动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据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8个县(市)的村庄与农户问卷调查,系统考察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民主观福祉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平均水平相对较高,但区域发展失衡,村庄之间差异明显,农民主观福祉较高;(2)借助OLS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发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民主观福祉,在利用2SLS方法检验模型内生性问题以及PSM样本匹配等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旧成立;(3)在作用机制上,利用逐步回归、Bootstrap等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集体经济—社会资本—主观福祉”影响路径的存在,农村集体经济会通过减少社会资本而降低农民主观福祉,中介效应占比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集体经济 农民主观福祉 社会资本 潍坊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队认同、团队学习对知识型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栾琨 王唯梁 张倩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6,共12页
由于团队学习有助于团队汇聚、加工观点和信息,因此对于组织和知识型团队应对挑战至关重要。基于团队身份视角,团队认同是激发团队学习重要的动机因素,能够促使团队成员内化团队目标,作为集体水平的工作动机,激励知识型团队成员搁置彼... 由于团队学习有助于团队汇聚、加工观点和信息,因此对于组织和知识型团队应对挑战至关重要。基于团队身份视角,团队认同是激发团队学习重要的动机因素,能够促使团队成员内化团队目标,作为集体水平的工作动机,激励知识型团队成员搁置彼此知识观点的差异,投入团队学习过程中,进而积极影响团队绩效。基于62个团队的非同源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团队认同对团队学习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团队学习能够中介知识型团队的团队认同和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结论不仅支持了团队认同,作为集体水平的动机,对团队学习和团队绩效的促进作用,也为知识型团队的知识管理过程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认同 团队学习 团队绩效 社会身份理论 知识型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式家具价值演变视角下王世襄收藏研究
11
作者 吕宁茁 袁傲冰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研究主要关注明式家具在20世纪的价值改变及背后的收藏因素。文章依托于文献梳理,试在中国美术收藏史研究中引入“物的文化传记”理论对物品价值历程的讨论。以王世襄的收藏、研究为线索和着眼点,观察明式家具在原始语境和新语境中价值... 研究主要关注明式家具在20世纪的价值改变及背后的收藏因素。文章依托于文献梳理,试在中国美术收藏史研究中引入“物的文化传记”理论对物品价值历程的讨论。以王世襄的收藏、研究为线索和着眼点,观察明式家具在原始语境和新语境中价值变迁过程,关注其价值在流通交换过程中的不断延展。以期在历史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透过对交换的关注切入对收藏行为的研究,并从中得到对明式家具在流通中的价值变迁和王世襄的收藏研究脉络,以及二者关联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式家具 王世襄 物的社会生命 价值变迁 中国美术收藏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层次、征缴机构与养老金征缴率
12
作者 韩天阔 《社会保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共12页
较低的征缴率是制约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央—地”关系分析框架下分析了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高如何影响企业养老保险费征缴率,并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进行了实证... 较低的征缴率是制约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央—地”关系分析框架下分析了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高如何影响企业养老保险费征缴率,并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统筹层次提高造成了征缴主体的“事权”与“财权”不一致,显著降低了企业养老保险费的征缴率,在排除相关的竞争性解释之后,这一结论依旧稳健;统筹层次提高对第二产业及东北、西部地区企业养老金征缴率的负向效应更为明显;由于税务部门的垂直管理、信息优势、强制执法权力等有利因素,税务部门全责征缴可以“稀释”统筹层次提高对企业养老保险费征缴率所产生的负向影响。在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全国统筹的进程中,应充分重视权责变更对养老保险费征缴率的影响,强化养老保险费足额征缴的专项监督,推动税务部门从“代为征收”向“全责征收”方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保险费 统筹层次 征缴机构 央地关系 征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里治理集体行动的冲突与共识——对一个城市商品房小区业委会筹备事件的认知过程分析
13
作者 柳静虹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96,共13页
所有的社会治理都包含一种集体行动的形式,即社会治理发生在个体融入集体的行动转变中,并在形成集体认同的认知过程中实现。通过考察一个城市商品房小区的业委会筹备事件,可以发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冲突性现实在于治理的集体行动复杂性。... 所有的社会治理都包含一种集体行动的形式,即社会治理发生在个体融入集体的行动转变中,并在形成集体认同的认知过程中实现。通过考察一个城市商品房小区的业委会筹备事件,可以发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冲突性现实在于治理的集体行动复杂性。认知过程分析取径为理解该类治理现实提供了一种复杂性视角,通过强调认知过程是“共存”现实的结构原型,将社会互动与认知问题联系起来,主张对治理的集体行动的分析须扩展至对具体行动系统中参与者交互的具体认知原则、认知过程的集体氛围及交互规范的探究。以“个体—集体”“冲突—共识”两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探讨社会治理何以可能这一基本问题,可以揭示,社会治理的本质是对个体融入集体的行动转变过程中存在的冲突性现实的协调与共识达成,而认知过程分析取径则补充和完善了对个体融入集体的行动转变的过程研究,提供了对治理的集体行动的新见解,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强调结构性社会事实的方法论整体主义与偏行动个体解释的方法论个人主义之间的一般社会学对立。同时,对认知过程分析取径及其应用的探讨也有助于推进社会治理研究领域跨学科方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冲突性现实 集体行动 认知过程 业主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规训到德性共生:儿童群像重构与教育范式转型
14
作者 王亚晶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7,共7页
儿童群像具有社会建构性与文化生成性,其建构与生成反映了社会对儿童的认知与期待,影响儿童精神品质的塑造与发展。以时代变迁为主线,基于文化教育学视角考察儿童群像可知,中国古代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传统文化对儿童开展的是“伦理之教... 儿童群像具有社会建构性与文化生成性,其建构与生成反映了社会对儿童的认知与期待,影响儿童精神品质的塑造与发展。以时代变迁为主线,基于文化教育学视角考察儿童群像可知,中国古代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传统文化对儿童开展的是“伦理之教”,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受到压制。“五四新文化运动”重构了近现代文化价值坐标,“人的重新发现”促使儿童观发生革命性转变,知识分子呼吁解放儿童,发出“救救孩子”的时代呐喊,在推动传统“伦理之教”转向新式科学、民主的教育中起到振聋发聩之作用。新中国建立以来,经由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等新型制度文化形塑,儿童教育实践从“集体规训”转向“个性唤醒”。当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直面社会文化转型与儿童培养新挑战,努力超越传统“伦理之教”困境,以现代德性伦理共同体推动从规训到共生之教育范式转型,保障儿童实现主体性精神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之教 儿童群像 社会建构 精神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何以重塑基层社区集体行动——基于“文化场域”的个案分析
15
作者 邢磊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85,M0005,共14页
居民“原子化”及由此产生的社区集体行动困境是基层社区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组织对基层社区集体行动的影响值得关注。然而,关于社会组织重塑社区集体行动的因果机制尚未被充分揭示。本研究运用个案研究法对四川省崇州市社会组织... 居民“原子化”及由此产生的社区集体行动困境是基层社区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组织对基层社区集体行动的影响值得关注。然而,关于社会组织重塑社区集体行动的因果机制尚未被充分揭示。本研究运用个案研究法对四川省崇州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展开长时段的纵向跟踪研究,并建构了以“附近”为文化场域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社会组织通过文化场域的建构,以文化为纽带,借助空间建构、情感培育、社会关系等三重要素实现了寓文于治的治理目标。社会组织通过三重要素的运用,形成空间联结机制、纽带凝聚机制、秩序整合机制,成为推进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区治理 社会组织 集体行动 文化场域 文化空间 情感培育 关系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逻辑、集体智慧与社会博弈:论新媒体大众批评的性质
16
作者 孟隋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8,共8页
新媒体大众批评产生了一些不同于传统文艺批评的全新性质。首先,新媒体大众批评不是孤立的批评文本,而是通过众多参与者交互形成的关系网络,它使用“涌现”的策略产生优质批评。其次,它能够通过“涌现”和整体的方式呈现“集体智慧”,... 新媒体大众批评产生了一些不同于传统文艺批评的全新性质。首先,新媒体大众批评不是孤立的批评文本,而是通过众多参与者交互形成的关系网络,它使用“涌现”的策略产生优质批评。其次,它能够通过“涌现”和整体的方式呈现“集体智慧”,从而为人们提供文艺批评上的洞见。最后,它为社会群体的不同观点提供了社会博弈的批评场域,让批评文本具有亲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大众批评 网络逻辑 集体智慧 社会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居间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促农增收效应研究
17
作者 刘宇荧 马聪 傅新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1-258,共8页
【目的】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居间参与角度,对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促农增收效果提供建议和对策,兼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社会化服务中的作用。【方法】基于四川省采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468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 【目的】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居间参与角度,对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促农增收效果提供建议和对策,兼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社会化服务中的作用。【方法】基于四川省采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468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居间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够促进农户增收,且对于中等收入农户的增收效果更好。②对于种植粮食作物、耕地所在地形为丘陵以及风险偏好较低的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居间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增收效果更好。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居间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够通过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来提升农户收入。【结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够通过居间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规模经营,进而实现促农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业社会化服务 居间服务 农户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何以优化村庄公共品供给?——基于多案例的比较分析
18
作者 曾恒源 高强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108,共18页
农村集体经济蕴含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于优化村庄公共品供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社会经济”理论视角,构建“集体经济发展—村庄治理改进—公共品供给优化”的分析框架,并结合三个村庄案例,考察了农村集... 农村集体经济蕴含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于优化村庄公共品供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社会经济”理论视角,构建“集体经济发展—村庄治理改进—公共品供给优化”的分析框架,并结合三个村庄案例,考察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优化村庄公共品供给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理论分析表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村庄公共品供给的影响主要通过治理资源支持效应、治理主体重塑效应和治理机制优化效应三个维度来实现,且不同维度之间呈现正向反馈循环的“三圈式”关联机制。案例经验显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仅能够直接强化村庄公共品供给的物质基础,而且有利于推动农民主体性重塑和村庄治理机制优化,进而间接提升村庄公共品供给绩效;在不同的集体经济发展类型和现实情境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村庄公共品供给的方式和侧重点存在一定差异。应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双重属性”,进一步激活和发挥其在促进乡村善治、培育提升村庄内生型公共品供给能力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公共品供给 社会经济 村庄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社会网络上的多维观点动力学与决策
19
作者 刘青松 刘宇飞 柴利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9-425,共7页
在社会心理学中,个体的决策行为一方面会受到自己观点的影响,观点的演化又会受到观察到他人决策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体之间既存在合作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本文建立了具有集体决策的符号社会网络多维观点动力学模型,描述同时具有竞争... 在社会心理学中,个体的决策行为一方面会受到自己观点的影响,观点的演化又会受到观察到他人决策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体之间既存在合作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本文建立了具有集体决策的符号社会网络多维观点动力学模型,描述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的社会网络中群体观点与集体决策行为的共同演化.根据影响矩阵和逻辑矩阵的行随机性,给出多维观点有界性的充分条件和保证集体采取相同决策行为的充要条件.应用本文提出的观点与集体决策模型研究了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登门坎效应”和“认知协调”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观点动力学 集体决策 符号社会网络 有界性 拟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体是主体吗?“无人化”背后的总体工人
20
作者 刘伟兵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0,共10页
作为产品的人工智能体并未成为主体。人工智能体之所以存在法律、道德、情感、意识等主体特征层面的主体革命,实际上来自人工智能技术路径的社会协作形成的社会性主体总体工人的主体性赋予。对人工智能体的权责争论,本质上源于人工智能... 作为产品的人工智能体并未成为主体。人工智能体之所以存在法律、道德、情感、意识等主体特征层面的主体革命,实际上来自人工智能技术路径的社会协作形成的社会性主体总体工人的主体性赋予。对人工智能体的权责争论,本质上源于人工智能的社会化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人工智能时代总体工人的主体革命在技术路径上为增强个体主体提供了技术可能,但受到生产资料私有制限制,又存在个体主体社会关系被异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体 总体工人 社会协作 主体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