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忆·觉醒·回归:美国少数族裔诗人的记忆之路
1
作者 颜健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2,共9页
美国少数族裔诗人的成长历程有颇多相似之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初期的极力融入,到中期的反省抗争,再到最后回归民族文化自觉,并积极投身于世界多元文化构建。其写作经历的每一次转向无不体现少数族裔诗人对母国文化的一种沧桑记忆,... 美国少数族裔诗人的成长历程有颇多相似之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初期的极力融入,到中期的反省抗争,再到最后回归民族文化自觉,并积极投身于世界多元文化构建。其写作经历的每一次转向无不体现少数族裔诗人对母国文化的一种沧桑记忆,以及对本民族文化身份认识的提高。研究发现,以多元文化并存著称的美国文化并非体现各种文化的兼收并蓄,主流文化统治下的少数族裔群体很难获得真正的话语权,族裔文化植入主流文化更是极其艰难,历代少数族裔诗人的不懈探索过程其实就是美国少数族裔群体在身份、地位、权利等诸多因素上获得认同并最终被主流文化所接纳,以及参与世界多元文化的构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入 反省 记忆 美国少数族裔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人传统的“以意逆志”说辨正
2
作者 李清良 陈佩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7,共7页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不仅是“说《诗》”之法,更是与“知人论世”相互配合的知人之法和修身之法,是对先秦知人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根据这个传统,“以意逆志”的“意”不可能指读者的“己意”,而只能指作者之意,即其作品所体现的客观“...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不仅是“说《诗》”之法,更是与“知人论世”相互配合的知人之法和修身之法,是对先秦知人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根据这个传统,“以意逆志”的“意”不可能指读者的“己意”,而只能指作者之意,即其作品所体现的客观“意指”和主观“意向”。因此,“以意逆志”说并不是提倡从“己意”出发来理解经典作品,而是主张必须以客观而准确地了解作者之意为基础,来深刻把握作者的根本精神并感发读者本人的精神自觉。孟子的这种主张既是对当时经典诠释状况的回应,也开启了后世所谓“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这两种诠释倾向,为我国经典诠释模式奠定了总体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知人传统 经典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学诚“著书者之心术”再辨析
3
作者 高希中 杨未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6,197,198,共11页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出“著书者之心术”,并以此定义“史德”,这是对古代史家修养理论的重要贡献。百余年来,学术界对这一概念本意与思想价值的研究认识多有偏差,或以主观与客观二元对立思维阐释,或从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角度...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出“著书者之心术”,并以此定义“史德”,这是对古代史家修养理论的重要贡献。百余年来,学术界对这一概念本意与思想价值的研究认识多有偏差,或以主观与客观二元对立思维阐释,或从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角度进行解读,故有必要对其中的问题作进一步辨析,一则探讨章学诚“著书者之心术”的本意,二则正视历史著述中的人心作用及史家的“心术”问题。如果跳出章学诚所论中的古代具体道德伦理,“著书者之心术”在抽象意义上对史家正心术、养心术、升华心术具有重要的思想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著书者之心术” 史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模式隐藏的多关键词公钥可搜索加密方案
4
作者 聂旭云 成驰 +4 位作者 耿聪 廖泽宇 焦丽华 陈瑞东 陈大江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3,共13页
为了解决现有多用户可搜索加密方案无法隐藏访问模式和搜索模式、抵抗关键词猜测等攻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支持多用户、多关键词搜索的公钥可搜索加密方案。该方案能够在分布式系统中支持多写者/多读者功能,并利用安全比特分解(SBD... 为了解决现有多用户可搜索加密方案无法隐藏访问模式和搜索模式、抵抗关键词猜测等攻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支持多用户、多关键词搜索的公钥可搜索加密方案。该方案能够在分布式系统中支持多写者/多读者功能,并利用安全比特分解(SBD)协议,多密钥隐私保护外包计算(EPOM)和随机引入假阳性的方法,实现对访问模式与搜索模式的隐藏。同时,该方案支持多写者/多读者表示每个用户加密和上传数据,并搜索所有经授权的加密数据。该方案可通过在多个服务器上并行搜索来加速搜索处理,并仅需为所有读者维护一份加密索引。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满足陷门和密文的不可区分、多类布尔搜索、搜索和访问模式隐私的前提下,执行效率接近同类型的公钥可搜索加密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隐藏 多关键词 多写者/多读者 公钥可搜索加密 数据共享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微信公众号的莫言媒介形象建构
5
作者 黄勇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9,共9页
我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开通微信公众号,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学事件。莫言充分利用新媒体赋权,由被动“他塑”实现主动“自塑”,娴熟运用文字、表情包、音频、视频等多维文本符号,在微信公众号的书写中建构自我展示的公共空间... 我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开通微信公众号,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学事件。莫言充分利用新媒体赋权,由被动“他塑”实现主动“自塑”,娴熟运用文字、表情包、音频、视频等多维文本符号,在微信公众号的书写中建构自我展示的公共空间,建构多元立体、有别于以往传统媒介形塑、广受网民尤其是年轻人喜爱的全新公共媒介形象。这不仅有助于破除传统媒介的刻板塑造,维护与读者的交往黏性,同时能够突破文学传播场域,实现象征资本的置换,推动流量经济变现。莫言媒介形象自我建构实践表明,作家可以顺应新媒体时代需要,在保持个体特色的同时彰显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社会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媒介形象 严肃作家 微信公众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觉结构视野下的比较电影学及其可能——以作家与电影作者的比较为例
6
作者 刘洋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在学科细化和深入化的背景下,比较学科在交叉融合的艺术研究发展中的框架意义和工具作用日益凸显。在此基础上,比较电影学的建立成为电影学界关注的重要热点。比较电影学的研究主体是电影,但其比较的客体却不应仅限于不同民族国别、语... 在学科细化和深入化的背景下,比较学科在交叉融合的艺术研究发展中的框架意义和工具作用日益凸显。在此基础上,比较电影学的建立成为电影学界关注的重要热点。比较电影学的研究主体是电影,但其比较的客体却不应仅限于不同民族国别、语言文化的电影之间的对比研究,同时也可以将对比研究的客体拓展至跨学科的其他艺术门类,如与电影具有高度亲缘性的小说、戏剧、美术作品等。本文即在此基础上,尝试以作家及其作品为例,探索进一步拓展比较电影学发展边界的可能性,提炼感觉结构作为比较资源的可能性,试图打开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固有思路,以理论旅行的方式,从旧有的研究对象中激活感觉结构、情动、感性分配、晚期风格等理论的互动与融合,思考比较电影学主客体关系间的新动能,为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比较框架及研究内容打开更加多元的阐释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比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电影学 作家 情动 感觉结构 感性分配 张爱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光栅刻划机微定位系统压电校正技术
7
作者 杨春吉 李文昊 +3 位作者 于宏柱 姚雪峰 张博 于硕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220-2230,共11页
针对平面光栅刻划机在刻划过程中因压电陶瓷驱动器的迟滞非线性特性引发的微定位精度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段Prandtl-Ishlinski(i PI)模型的复合控制误差补偿方法,提升光栅刻划的分度定位精度与稳定性。设计一套光栅分度微定位误差... 针对平面光栅刻划机在刻划过程中因压电陶瓷驱动器的迟滞非线性特性引发的微定位精度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段Prandtl-Ishlinski(i PI)模型的复合控制误差补偿方法,提升光栅刻划的分度定位精度与稳定性。设计一套光栅分度微定位误差监测及校正系统,通过构建分段PI模型描述其非线性行为,利用最小二乘法辨识压电陶瓷驱动器的迟滞特性,并将逆模型作为前馈补偿环节,结合闭环反馈控制形成复合控制策略,实现动态误差校正。实验数据表明,相较于未加PI逆模型前馈补偿前,光栅的刻线定位误差由±20 nm降至±10 nm以内。保障刻槽一致性,适用光栅刻划分度定位误差校正,为高密度光栅的制备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未来研究将重点开展智能算法融合优化,用于进一步提升定位精度,以及探索该技术在曲面光栅以及变栅距刻划的拓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栅刻划机 微定位系统 定位精度 P-I模型 压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秦观对陶渊明的接受
8
作者 孙震宇 柳宏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4,160,共11页
陶渊明及其诗文的接受在北宋达到高潮,尤其是苏轼及其门人的模仿、追和、櫽括之作更成为陶渊明接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秦观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关涉渊明的地方有六十余处。秦观的一生可以分为居家、入仕、贬谪三个时期,他对于陶渊明其人其... 陶渊明及其诗文的接受在北宋达到高潮,尤其是苏轼及其门人的模仿、追和、櫽括之作更成为陶渊明接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秦观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关涉渊明的地方有六十余处。秦观的一生可以分为居家、入仕、贬谪三个时期,他对于陶渊明其人其诗的体认与感悟也随其人生起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存在着从简单模拟到内化升华的过程,而《和渊明归去来辞》则标志这一过程的最终完成。整体来看,秦观对于陶渊明的接受更侧重于其人格和行为方式的层面,他的和陶与仿陶之作是在接受陶渊明诗文遗产基础上融合其身世之感的独特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陶渊明 接受 《和渊明归去来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朝文士才尽现象析论——以鲍照、江淹、任昉为中心
9
作者 贺伟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9,共9页
身为南朝著名的文士,鲍照、江淹、任昉生前均曾获才尽之评,原因各不相同,且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宋孝武帝性多猜忌,争强斗胜,好为文章,时任中书舍人的鲍照不敢露才扬己,一改先前的奇丽文风,转而写作鄙俗的乐府民歌;齐东昏侯诛戮大臣,... 身为南朝著名的文士,鲍照、江淹、任昉生前均曾获才尽之评,原因各不相同,且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宋孝武帝性多猜忌,争强斗胜,好为文章,时任中书舍人的鲍照不敢露才扬己,一改先前的奇丽文风,转而写作鄙俗的乐府民歌;齐东昏侯诛戮大臣,任用恩倖小人专掌文翰,即将管知诏令、陪侍左右的江淹,返京前夕编造“张协问锦”“郭璞索笔”的奇幻梦境,借以表露不显同异的出仕态度,以期实现避祸全身的隐秘意图;萧梁社会盛行“诗笔之辨”“诗优笔劣”的文学思想,任昉不满“任笔沈诗”的评价,以笔为诗,大量用典,与五言诗清丽流靡的审美体式风格相背离,遂获才尽之谈。鲍照、江淹才尽主要是政治因素影响的结果,任昉才尽的背后折射出文学观念的发展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文士 才尽现象 鲍照 江淹 任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初新文学家的“黑幕小说批判”
10
作者 杨天宏 胡一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6-187,207,208,共14页
“黑幕小说”于民初兴起并迅速流行,但其概念却甚模糊。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家批判“黑幕小说”,对这一概念的变化及后来的文学史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黑幕小说”概念模糊,但新文学家的批判对象却十分明确。新文学家... “黑幕小说”于民初兴起并迅速流行,但其概念却甚模糊。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家批判“黑幕小说”,对这一概念的变化及后来的文学史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黑幕小说”概念模糊,但新文学家的批判对象却十分明确。新文学家并不关心坊间以“黑幕”为噱头的“投机出版物”,而是专注于批评当时流行的作者和刊物。其目的也不是简单地将“黑幕小说”污名化,而是希望借此破旧立新,完成新文学的自我塑造,将这一批判并入“文学革命”议程中。虽其批判对象对此缄默无言,但新文学家区别人我、破旧立新的目标并未实现。为摆脱困境,新文学家改从“器”的层面展开批判,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民初“黑幕小说批判”从侧面展现了“文学革命”的具体实施情景及其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期 黑幕小说 新文学家 文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小说中的南方精神及其统一战线书写
11
作者 蓝善康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7,共10页
全面抗战时期小说中的南方精神,是基于地域经验生成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立,包含着南渡文人在伟大的救亡叙事中的启蒙反思和他乡经验,蕴含着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坚守和现代性省思,包容着差异性的民族主体重建努力,体现为坚定巩固抗日统一战... 全面抗战时期小说中的南方精神,是基于地域经验生成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立,包含着南渡文人在伟大的救亡叙事中的启蒙反思和他乡经验,蕴含着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坚守和现代性省思,包容着差异性的民族主体重建努力,体现为坚定巩固抗日统一战线的小说书写。战时南渡作家骆宾基、茅盾、巴金等以漂泊者身份将南方视为民族救亡的新空间,开掘出更广阔的民族精神视野和更坚实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拓展了南方精神的形而上维度。战时南方本土作家司马文森、于逢等以“在地者”身份,植根生存家园发掘南方的伦理本质与民间抗战的坚韧力量,突破二元论书写南中国的抗战,将南方性融化为小说叙事的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小说 统一战线 南方精神 南渡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翼文学的媒介策略——以《北斗》杂志“创作不振”的征文活动为中心
12
作者 张全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59,共9页
左翼文学在压迫下生长,就不能不重视媒介策略。“革命文学”的提倡者与鲁迅之间的论争就是一次成功的媒介行动,论争双方不只是对立关系,还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共谋”关系。左联将《北斗》杂志交给当时还未入党的丁玲主编,是符合传播逻辑... 左翼文学在压迫下生长,就不能不重视媒介策略。“革命文学”的提倡者与鲁迅之间的论争就是一次成功的媒介行动,论争双方不只是对立关系,还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共谋”关系。左联将《北斗》杂志交给当时还未入党的丁玲主编,是符合传播逻辑的明智选择。丁玲在编辑过程中,娴熟发挥她的编辑智慧,并成功组织了一次“创作不振”的征文活动,让左联名家以公开合法的形式集体“出镜”,这既是对“白色恐怖”的一次示威和突围,也是一次传播仪式化的成功尝试。但这次成功的媒介事件还是引起了当局的关注,《北斗》的政治色彩也越来越鲜明,结果它同其他左翼刊物一样,很快遭遇被查封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学 左联 丁玲 《北斗》 媒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赋四大家”相关称谓的生成、接受及其存在的问题
13
作者 赵金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8,207,共9页
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提出“汉赋中的四杰”、“汉赋中的四大作家”的说法,用来表述汉赋的代表作家及其文学成就。这种说法被后世接受并省称为“汉赋四杰”、“四大赋家”、“汉赋四大家”等,并将其视为文学史名词、文学流派和... 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提出“汉赋中的四杰”、“汉赋中的四大作家”的说法,用来表述汉赋的代表作家及其文学成就。这种说法被后世接受并省称为“汉赋四杰”、“四大赋家”、“汉赋四大家”等,并将其视为文学史名词、文学流派和文学常识而广泛提及。但是随着古代文学史撰写体例的创新和赋体文学观念的深化,“汉赋四大家”相关称谓并未成为普遍的共识,很多学者也没有使用此类简称。“汉赋四大家”相关称谓在演进过程中存在四个问题:一是作家指代不明;二是误将其视为文学流派;三是与古典文献中的汉赋作家并称混淆;四是以小总大,将其视为汉赋的全部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四大家” 文学史观念 赋体分类 文学流派 汉赋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1—1945年来华英美左翼作家的抗战中国书写
14
作者 王金凤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7-215,共9页
1931—1945年间,一批英美左翼作家亲赴中华大地,对抗战时期的中国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实地探寻。他们打破了以往西方人对异域中国想象的主客二分思维,秉持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中“人与人”“主—客”“主—主”相统一的思想,拓展了异域书写... 1931—1945年间,一批英美左翼作家亲赴中华大地,对抗战时期的中国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实地探寻。他们打破了以往西方人对异域中国想象的主客二分思维,秉持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中“人与人”“主—客”“主—主”相统一的思想,拓展了异域书写的文化功能:在文化认知功能层面,他们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对话的建构,破除了拟态环境下抗战中国的距离对位和刻板印象;在文化理解功能层面,他们从“投射式移情”“传染式移情”两个维度,进一步克服了“人与人”之间的缝隙,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理解的发生;在文化间性功能层面,他们在尊重“人与人”之间平等原则与差异原则的基础上,增进了不同文化间的商谈性会通,实现了文化间的多元并存、优势互补和沟通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英美左翼作家 文化认知 文化理解 文化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dex of the First Writer
15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186-1186,共1页
关键词 WANG ZHANG Index of the First wri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ltural Identity on Afro- American Women Writers
16
作者 Lei Qinglan Sun Weimi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86-289,共4页
Afro- American Women were once a social minority and the weaker gender in American society. Through the endeavor of a group of Afro- American women writers,they have achieved a great success for the cultural identity ... Afro- American Women were once a social minority and the weaker gender in American society. Through the endeavor of a group of Afro- American women writers,they have achieved a great success for the cultural identity by concluding their own social experience into works in recent decad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ltural identity built by Afro- American black women writers and introduces its historical reasons,works,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By doing this,we stand to gain insights into the American women writers and find their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ir cultural identity in American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化 作家 化身 非洲 女性 历史意义 少数民族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鲁迅”的多重面向与历史生成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彩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40,共13页
文章综合运用日记、书信、手稿、回忆录、原始报刊史料及相关研究著述,对百年来有关“鲁迅在西安”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从人的鲁迅、作家鲁迅、学者鲁迅、战士鲁迅等角度考察“西安鲁迅”的多重面向及其历史生成过程,揭示其背后所隐... 文章综合运用日记、书信、手稿、回忆录、原始报刊史料及相关研究著述,对百年来有关“鲁迅在西安”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从人的鲁迅、作家鲁迅、学者鲁迅、战士鲁迅等角度考察“西安鲁迅”的多重面向及其历史生成过程,揭示其背后所隐含的人际交往、时代语境、政治影响、学术变迁等复杂因素。通过对既往研究的清理与反思,指出研究者应从关注鲁迅与现实、地理空间的“西安”,延伸到历史、文化空间的“长安”,在学科的交叉融合中拓展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西安 多重面向 作家 学者 战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 Thinking Classic Marxist Writers' Explications on Nationalism: on the "Difficult Dialogue between Marxism and Nationalism"
18
作者 Zhang Sannan Zhang Jianp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57-263,共7页
Both Marxism and nationalism are among the most far-reaching thoughts in modern times.On dealing the ideological collision between Marxism and nationalism, "Difficult Dialogue" universally exists in the acad... Both Marxism and nationalism are among the most far-reaching thoughts in modern times.On dealing the ideological collision between Marxism and nationalism, "Difficult Dialogue" universally exists in the academic circle.Many scholars evaded,ridiculed or even negated classic Marxist writers' explications on nationalism.Though basically,classic Marxist writers criticize nationalism,it doesn' t mean that Marxism and nationalism inevitably oppose to each other.It is highly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difficult dialogue between Marxism and nationalism" and re-thinking classic Marxist writers' explications on nationa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民族主义 作家 对话 吃茶 学术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再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喜平 郭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3,共10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整块钢,具有整体性。因此,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就成为应有之义,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应该向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学习。经典作家们不仅从整体上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在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中捍卫马...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整块钢,具有整体性。因此,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就成为应有之义,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应该向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学习。经典作家们不仅从整体上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在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中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更是在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认识。我们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征程中,不仅应当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而且应当在批判错误思潮中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更加应当在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实践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认识,从而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答疑解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实践 整体性 经典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巴藏族作家群汉藏文化互融书写
20
作者 吴道毅 吴行健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6,共7页
康巴藏族作家群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主要包括以茶马互市为轴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以汉藏通婚为轴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以民俗、建筑、宗教等为重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它不仅凸显了汉藏民族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感,彰显了汉藏两个民族的友... 康巴藏族作家群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主要包括以茶马互市为轴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以汉藏通婚为轴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以民俗、建筑、宗教等为重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它不仅凸显了汉藏民族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感,彰显了汉藏两个民族的友谊与感情,歌颂了汉藏民族“一家亲”的和谐民族关系,而且对汉藏族等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稳定与安定团结,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巴藏族作家群 汉藏文化互融 茶马互市 通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