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北盐渍化草地植物-土壤微量元素对氮添加的响应
1
作者 梁雯君 光睿琳 +7 位作者 王袼 武帅楷 高阳阳 郝杰 刁华杰 王常慧 苏原 董宽虎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8-506,共9页
为探究不同氮沉降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中氮添加对微量元素的影响,以山西省右玉县农牧交错带盐渍化草地为研究对象,对8个水平氮添加处理下晋北盐渍化草地的植物-土壤微量元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氮添加水平的提高,土壤有效铜浓度... 为探究不同氮沉降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中氮添加对微量元素的影响,以山西省右玉县农牧交错带盐渍化草地为研究对象,对8个水平氮添加处理下晋北盐渍化草地的植物-土壤微量元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氮添加水平的提高,土壤有效铜浓度、有效铁浓度、Cu:Mn和Fe∶Mn显著降低,而土壤有效锌和锰浓度无显著影响;(2)氮添加显著提高叶片Cu和Zn浓度,降低Fe浓度,而对Mn无显著影响;(3)氮添加显著提高赖草叶片的Cu∶Fe、Zn∶Fe和Zn∶Mn,降低Fe∶Mn;(4)叶片Cu和土壤有效Cu显著负相关,叶片元素与土壤元素有效性无显著相关性,而土壤Cu∶Zn、Cu∶Fe和Cu∶Mn与叶片Cu∶Zn、Cu∶Fe和Cu∶Mn呈显著负相关,土壤Fe∶Mn与叶片Fe∶Mn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氮添加改变植物微量元素浓度与化学计量比,而植物微量元素化学计量比受土壤元素计量比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氮添加 化学计量学 微量元素 植物-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不同高程梯度下湿地植物和土壤碳氮磷及微量元素数据集
2
作者 张全军 夏少霞 +4 位作者 刘宇 段后浪 张广帅 于秀波 吴东丽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248-258,共11页
湿地水文过程对湿地碳储量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其通过调控土壤养分含量和植物多样性来影响生物量和碳储量的过程机理仍不够清楚。本研究于2018年6月4日–2019年4月10日,在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湿地洲滩上不同高程梯度下监测逐日水位,植物... 湿地水文过程对湿地碳储量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其通过调控土壤养分含量和植物多样性来影响生物量和碳储量的过程机理仍不够清楚。本研究于2018年6月4日–2019年4月10日,在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湿地洲滩上不同高程梯度下监测逐日水位,植物多样性及优势度、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监测土壤总碳(TC),总氮(TN),总磷(TP),钾(K),钠(Na),钙(Ca),镁(Mg),铁(Fe),锰(Mn),锌(Zn)含量,形成数据集。数据集由1个Excel文件5个sheet构成,分别为7个梯度21个样方的植物名录、植物个体数量、植物生物量、土壤元素含量和逐日水位。数据集质量主要从植物调查方案精密设计、植物和土壤样品精细采集、实验室处理及数据录入、第三人校对等方面进行控制与评估。本数据集能为揭示水文-土壤养分-植物生物量-土壤碳,以及植物优势度-植物生物量-土壤碳之间的过程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深刻地揭示了湿地水文过程通过调控营养元素的富集影响植被生长和固碳过程的机制,为理解碳水耦合作用提供了新的认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植物 湿地土壤 微量元素 水文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关键生育期不同氮肥分配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
3
作者 潘顺详 刘颂驰 +1 位作者 张海娥 陈丽娜 《中国果菜》 2024年第8期32-36,共5页
氮肥的施用能够影响板栗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从而引起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氮肥在板栗各个关键生育期的分配,探究促进板栗吸收土壤微量元素的施氮策略。结果发现,板栗盛花期、果实膨大期至果实采收期土壤中Mn、Cu、Zn的... 氮肥的施用能够影响板栗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从而引起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氮肥在板栗各个关键生育期的分配,探究促进板栗吸收土壤微量元素的施氮策略。结果发现,板栗盛花期、果实膨大期至果实采收期土壤中Mn、Cu、Zn的元素含量总体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土壤中Fe元素含量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在氮肥总施用量均为750 kg/hm^(2)的情况下,N7处理土壤中Mn、Cu、Fe、Zn元素含量在各生育期均处于较低水平,表明N7处理即盛花期、果实膨大期与采收期按照2∶3∶5的比例施用氮肥,有利于板栗根系对Mn、Cu、Fe、Zn元素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氮肥分配 土壤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分析仪和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土壤全氮之比较 被引量:30
4
作者 李桂花 叶小兰 +4 位作者 吕子古 杨森 温云杰 刘云霞 汪洪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115,共5页
土壤全氮含量反映土壤中氮循环的状况,是评价土壤肥力与土壤资源的一项重要指标。选择黑土和潮土,分别利用元素分析仪(杜马斯催化燃烧法)和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凯氏消煮蒸馏法)测定土壤全氮含量,以揭示两种仪器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每个样品... 土壤全氮含量反映土壤中氮循环的状况,是评价土壤肥力与土壤资源的一项重要指标。选择黑土和潮土,分别利用元素分析仪(杜马斯催化燃烧法)和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凯氏消煮蒸馏法)测定土壤全氮含量,以揭示两种仪器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每个样品每种方法重复测定5次。结果表明:元素分析仪和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的黑土全氮含量(平均值±标准偏差)分别为(1.37±0.01)g/kg和(1.36±0.01)g/kg,潮土全氮含量分别为(0.75±0.02)g/kg和(0.78±0.03)g/kg,t检测表明,两种仪器测定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种仪器土壤全氮测定结果精确度均较高,稳定性较好,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本研究结果可为采用仪器方法测定土壤全氮含量及评价土壤氮库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马斯催化燃烧法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 土壤全氮 元素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优质苹果种植区土壤养分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进 吴发启 +1 位作者 张扬 许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在延安、铜川、渭南、咸阳和宝鸡5个地区,选择树龄9~15 a的优质果园采集0~40 cm土壤作为样品,分析土壤中的有机质、全N、全P、碱解N及速效P、速效K和有效Fe、Mn、Cu、Zn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之间果园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延安地... 在延安、铜川、渭南、咸阳和宝鸡5个地区,选择树龄9~15 a的优质果园采集0~40 cm土壤作为样品,分析土壤中的有机质、全N、全P、碱解N及速效P、速效K和有效Fe、Mn、Cu、Zn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之间果园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延安地区果园土壤全氮含量属于缺乏水平,有机质、碱解N、有效Fe、Mn、Zn含量都处在适宜范围的底线水平,铜川地区有效Mn含量处在适宜范围的底线水平;渭南和咸阳地区有效Fe和有效Mn含量都处在适宜范围的底线水平;宝鸡地区各养分指标含量都在适宜及以上水平。今后这些地区的果园在管理和施肥方面除了补充各自所缺的元素,还应考虑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并适当增加微肥的喷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苹果园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氮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组成及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7
6
作者 张雅洁 陈晨 +3 位作者 陈曦 常江 章力干 郜红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55-2161,共7页
通过4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小麦-水稻轮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组成及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秸秆不施肥对照(CK)、秸秆还田不施肥(S)、秸秆还田+基肥增施N肥45 kg·hm-2(SF1,C/N=12∶1)、秸秆还田+基肥正常N肥施... 通过4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小麦-水稻轮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组成及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秸秆不施肥对照(CK)、秸秆还田不施肥(S)、秸秆还田+基肥增施N肥45 kg·hm-2(SF1,C/N=12∶1)、秸秆还田+基肥正常N肥施用量(SF2,C/N=18∶1)、秸秆还田+基肥减施N肥45 kg·hm-2(SF3,C/N=24∶1)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CK)相比,秸秆还田不施肥处理(S)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机氮的含量分别增加7.8%、10.6%和10.9%,而使土壤中无机氮的含量减少17.1%;秸秆还田配施不同化肥处理中,当碳氮比为18∶1时,土壤全氮、有机氮和无机氮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27.2%,27.2%和25.7%。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秸秆还田S、SF1、SF2、SF3处理土壤全量有机质(SOM)中的碳、氮元素含量均有所增加,同时SOM中的C/N、H/C和O/C比值都下降。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秸秆还田S、SF1、SF2、SF3处理,在1650~1640 cm-1和3400 cm-1处的峰强度增加,表明土壤有机质中含氮基团、酚羟基、羟基或羧基含量增加;2920 cm-1处的吸收峰增强,表明SOM中脂肪族结构增加,芳香性增强。与对照处理(CK)相比,秸秆还田不施肥(S)处理的当年水稻产量下降8.8%;配施化肥后,SF1、SF2、SF3处理水稻实际产量分别比对照(CK)处理增加12.6%、22.7%、19.1%,且当碳氮比为18∶1时,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单独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了其碳氮和氢碳比例,使SOM中脂肪族化合物增加,酰胺结构和芳香性增强,同时提高了土壤全氮和有机氮的含量,减少了土壤无机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素形态 土壤有机质 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氏蒸馏法和元素分析仪法测定沉积物中全氮含量的异同及其意义 被引量:28
7
作者 江伟 李心清 +2 位作者 蒋倩 黄代宽 程红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9-324,共6页
氮循环是生物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全氮含量的测定是农业、生物和环境等多领域研究中的常规测试项目。凯氏蒸馏法和元素分析仪法作为常规方法通用于上述领域的全氮含量测定,但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却常被忽视。通... 氮循环是生物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全氮含量的测定是农业、生物和环境等多领域研究中的常规测试项目。凯氏蒸馏法和元素分析仪法作为常规方法通用于上述领域的全氮含量测定,但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却常被忽视。通过对中国北方某盐湖沉积物序列近百个样品的全氮含量分析,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异同进行了对比研究。凯氏蒸馏法的分析精密度高于元素分析仪法(前者标准偏差为0.007,后者为0.024),但在样品硝态和亚硝态氮的含量较高时,凯氏蒸馏法所测结果显著低于元素分析仪法的测定结果,此时选择元素分析仪法进行全氮含量的测定更为可靠和准确;对硝态和亚硝态氮含量极低的样品,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选择全氮含量的测定方法,必须对所测样品的无机氮含量有初步的了解。对于中国北方的多数盐湖和地表环境样品,由于其无机氮的含量较高,选择凯氏蒸馏法进行全氮含量的测定是不适当的。尽管如此,对所研究的湖泊沉积物剖面而言,两种方法的对比却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气候和环境演变信息。随着沉积物剖面的由深到浅,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由一致变化到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了湖泊水体从早期的淡水向今天的盐湖演化的过程。因此,凯氏蒸馏法和元素分析仪法测定结果的差异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地球化学气候代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湖泊 沉积物 凯氏蒸馏法 元素分析仪法 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草地土壤酸度和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继辉 李炎朋 +2 位作者 熊雪 成月 孙逍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3-949,共7页
以内蒙古温带草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比例和水平的氮磷输入对土壤pH和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氮磷的对照相比,添加氮磷的土壤pH在氮输入大于30g·m^(-2)的情况下显著降低(P<0.05),而在不施加磷肥只施加氮肥的情... 以内蒙古温带草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比例和水平的氮磷输入对土壤pH和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氮磷的对照相比,添加氮磷的土壤pH在氮输入大于30g·m^(-2)的情况下显著降低(P<0.05),而在不施加磷肥只施加氮肥的情况下,10g·m^(-2)氮输入也显著降低了土壤pH(P<0.05),而且显著低于添加磷肥的处理(P<0.05)。另外,与高比例和水平的氮磷输入相比,低比例和水平的氮磷输入显著降低土壤大量元素(钾、钙和镁)、微量元素(铁、锰、铜和锌)和毒性元素(铝和锰)(P<0.05),而且还降低土壤N∶P。可能是由于该地区土壤磷含量低,低氮高磷输入缓解植物生长受磷限制,促进植物生长的同时,降低土壤养分。由此可见,根据当地土壤养分和氮输入的量,适量添加磷可以缓解外源氮输入对土壤pH和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化学计量学 外源氮输入 土壤酸化 磷肥 微量元素 有毒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样品中氮和碳的快速测定 被引量:17
9
作者 于兆水 胡外英 张勤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35-237,共3页
详细研究了元素分析仪的工作条件,建立了直接固体进样同时测定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样品中氮、碳的方法。方法简便、快速,检出限为氮14.5μg/g、碳0.013%。经土壤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析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精密度(RSD,n=12)为氮1.... 详细研究了元素分析仪的工作条件,建立了直接固体进样同时测定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样品中氮、碳的方法。方法简便、快速,检出限为氮14.5μg/g、碳0.013%。经土壤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析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精密度(RSD,n=12)为氮1.49%-3.27%、碳0.64%-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析仪 土壤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秸秆连续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红外光谱特征及氮素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曦 张敬智 +3 位作者 张雅洁 常江 章力干 郜红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73-978,共6页
通过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 探讨了CK(不施肥, 秸秆不还田)、SF(施肥, 秸秆不还田)、T1(施肥, 玉米秸秆还田)、T2(施肥, 小麦秸秆还田)、T3(施肥, 玉米小麦秸秆还田)5种处理对土壤氮素形态和有机质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 通过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 探讨了CK(不施肥, 秸秆不还田)、SF(施肥, 秸秆不还田)、T1(施肥, 玉米秸秆还田)、T2(施肥, 小麦秸秆还田)、T3(施肥, 玉米小麦秸秆还田)5种处理对土壤氮素形态和有机质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 与SF相比较, T1、T2、T3处理使土壤有机氮含量分别增加3.7%、15.9%和18.5%, 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减少15.5%、15.9%和24.0%, 其中铵态氮分别降低11.3%、6.0%和12.0%, 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19.3%、22.9%和32.1%; 与SF相比较, T1、T3处理土壤有机质(SOM)的C/N分别降低2.8%和1.4%, T2处理SOM的C/N提高1.4%; C/O分别提高9.2%、12.8%和12.1%; 而H/C分别降低4.6%、5.5%和4.6%。红外图谱分析显示, T1、T2、T3处理引起3 500~3 200 cm^-1处的吸收峰增加, 2 924 cm^-1处出现了新的弱峰, 表明SOM的脂肪族特征增加, 且以1 630 cm^-1处为中心的宽带吸收峰强度明显增加, SOM芳构化程度增强。研究表明, 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氮、无机氮含量, 以及土壤有机质的C/N和C/O。而秸秆还田降低了土壤无机氮, 提高了土壤有机氮, 使SOM的C/N、H/C下降, C/O上升, 同时提高了SOM中酚基、羟基、羧基、芳香碳和酰胺含量, 其中以小麦、玉米秸秆双季还田的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秸秆连续还田 土壤有机质 氮素形态 元素组成 红外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西安蔬菜地土壤中氮的迁移规律 被引量:5
11
作者 汤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228-11229,共2页
[目的]研究西安市蔬菜地土壤中氮(N)元素在降雨条件下的迁移转化规律。[方法]采用自制的模拟降雨装置,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降雨条件下土壤中N的迁移规律。[结果]每次降雨后,各个深度土壤的含N量均比背景值高;土壤含N量的变化呈现出... [目的]研究西安市蔬菜地土壤中氮(N)元素在降雨条件下的迁移转化规律。[方法]采用自制的模拟降雨装置,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降雨条件下土壤中N的迁移规律。[结果]每次降雨后,各个深度土壤的含N量均比背景值高;土壤含N量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急剧变化段和缓慢变化段。土壤中含N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10~20cm土层,最低值出现在60~70cm土层,10和60cm是降雨条件下土壤含N量变化的折点;随降雨次数的增加这2个折点均有向下移动的趋势。在20cm以下土层中,3次降雨后同一深度处土壤的含N量依次为:N第1次>N第2次>N第3次。在60cm土层中,每次降雨后的土壤含N量均达最低值,约为730μg/g。[结论]该研究为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氮元素 降雨 迁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样品中氮同位素组成的元素分析仪-同位素质谱分析方法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政 刘卫国 文启彬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71-75,70,共6页
建立了使用元素分析仪-同位素质谱(EA-MS)联用技术测定土壤样品氮同位素比值的方法。通过多组实验对比,讨论了不同实验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同时针对表土、黄土样品测定中易出现的积累效应、氧化能力下降及本底消除问题进行了探讨。结... 建立了使用元素分析仪-同位素质谱(EA-MS)联用技术测定土壤样品氮同位素比值的方法。通过多组实验对比,讨论了不同实验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同时针对表土、黄土样品测定中易出现的积累效应、氧化能力下降及本底消除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Carrier-He载气流量在80~90mL/min,Conflo-He载气压力为84Pa,氧气喷量为100mL/min时,使用Cr2O3/Co3O4Ag氧化炉,严格控制样品残余和本底空白的条件下,土壤样品的测量精度为±0.3‰,满足测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析仪-同位素质谱 土壤样品 氮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萨温棚蔬菜基地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德吉 平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31-36,共6页
用靛酚蓝比色法、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和四苯硼钠比浊度法对从拉萨堆龙德庆县、北郊夺底乡、蔡公堂乡、纳金乡、八一农场蔬菜基地采集的23个温棚土壤样品进行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速效氮"极缺"... 用靛酚蓝比色法、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和四苯硼钠比浊度法对从拉萨堆龙德庆县、北郊夺底乡、蔡公堂乡、纳金乡、八一农场蔬菜基地采集的23个温棚土壤样品进行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速效氮"极缺"占96%、"缺"占4%,速效氮含量极低;速效磷"极缺"占17.5%、"缺"占17.5%、"中等"占48%、"丰富"占13%、"很丰富"占4%,速效磷含量属于中等水平;速效钾"缺"占44%、"中等"占26%、"丰富"占17%、"很丰富"占13%,速效钾含量属于中等偏高水平;温室土壤中N、P、K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性较大,并且具有区域不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土壤 营养元素 速效氮 速效磷 速效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泉油松林火烧迹地土壤氮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炳怡 刘冠宏 +5 位作者 顾泽 李伟克 田野 王博 刘晓东 舒立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目的】分析河北省平泉县火烧迹地油松天然次生林的土壤氮在火后不同年份的变化特征,结合林分因子、立地因子和可燃物因子,研究土壤氮变化的影响因素,为火烧迹地养分循环研究及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河北平泉县柳溪镇油松林... 【目的】分析河北省平泉县火烧迹地油松天然次生林的土壤氮在火后不同年份的变化特征,结合林分因子、立地因子和可燃物因子,研究土壤氮变化的影响因素,为火烧迹地养分循环研究及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河北平泉县柳溪镇油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5年(火后当年)、2016年(火后1年)、2021年(火后6年)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全氮(TN)、碱解氮(AN)、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含量,比较和分析上述4种氮含量在不同火强度(轻度火烧、中度火烧、重度火烧、对照样地)、不同土层深度(0~10 cm和10~20 cm)在不同年份(2015、2016、2021年)的变化趋势。使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探究林分因子(树高、胸径、郁闭度)、立地因子(坡度、坡向)和可燃物因子(1、10、100时滞可燃物载量、1、10、100时滞可燃物含水率)对土壤氮元素的影响。【结果】(1)整体而言,火强度、土层深度、年份对4种土壤氮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火强度和土层深度对2015年的4种土壤氮含量存在交互作用(P<0.05),火强度和年份对4种土壤氮含量存在交互作用(P<0.05),火强度、土层深度和年份对土壤氮含量不具有三因素交互影响(P>0.05);(2)火后1年(2016)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回升,以重度火烧样地最为明显,增幅分别为464.67%、397.97%、185.63%,碱解氮含量降低,中度样地降幅为52.48%。火后6年(2021)土壤全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在中度样地回升明显,增幅分别为368.78%、209.00%、427.51%,硝态氮含量在中、低强度下降,降幅为14.31%、14.34%;(3)RDA结果表明,可燃物含水率对土壤氮含量的变化贡献最多解释度:1时滞可燃物含水率影响碱解氮含量,并与其成正比关系;100时滞可燃物含水率影响硝态氮含量,并与其呈正比关系。林分因子和立地因子对土壤氮含量变化解释度较小,主要是间接作用。【结论】火后6年内土壤氮含量的变化先降低再回升,这是火强度、土壤和年份共同作用的结果。火烧初期(火后当年、1年),火强度对土壤氮含量的影响起主导作用,但是随着年限增加(6年),火强度对土壤氮含量的直接影响降低,火强度与土壤的介导作用,通过土壤含水率、温度、pH等指标继续影响土壤氮含量的变化。火烧迹地植物的更新与发育同样受到介导作用影响,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利用策略差异,以及植被凋落物的累积也是土壤氮含量在火后1年和6年发生明显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配置 土壤氮元素 火烧迹地恢复 油松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NMM-DNDC模拟小流域土壤水力侵蚀和颗粒态碳氮磷迁移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思琪 李勇 +5 位作者 张伟 郑循华 胡鹏程 范继辉 汪涛 朱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11-1521,共11页
水力侵蚀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水土流失类型,由此导致的土壤和生源要素流失会引起土壤质量下降、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水文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水力侵蚀过程的优化,对定量评估水力侵蚀强度并识别其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 水力侵蚀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水土流失类型,由此导致的土壤和生源要素流失会引起土壤质量下降、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水文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水力侵蚀过程的优化,对定量评估水力侵蚀强度并识别其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土壤水力侵蚀物理模型ROSE为基础,在分布式流域水碳氮耦合模型CNMM-DNDC中拓展了土壤水力侵蚀流失和颗粒态碳氮磷元素富集模块。以川中丘陵区盐亭截流紫色土农林复合小流域(简称“截流小流域”)为例,开展了地块尺度验证和小流域尺度的土壤水力侵蚀和颗粒态碳氮磷流失的高时空分辨率模拟应用。结果表明:增加了土壤水力侵蚀和颗粒态碳氮磷富集模块的CNMM-DND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截流小流域玉米-小麦轮作径流小区产沙量和颗粒态氮流失量的季节动态特征,模型验证阶段模拟值和观测值均表现出显著线性拟合关系(R^(2)分别为0.83和0.85),改进的CNMM-DNDC模型能够用于模拟评估流域水土流失和颗粒态碳氮磷流失强度空间分布。截流小流域由地表径流引起的土壤水力侵蚀、颗粒态碳氮磷流失强度与土地利用和地形特征密切相关,其中坡耕地和居民区土壤水力侵蚀最严重,同时也是截流小流域颗粒态碳氮磷流失的主要来源。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2004—2006年截流小流域栅格尺度土壤侵蚀模数均值分别为400 t∙km^(−2)∙a^(−1)、701 t∙km^(−2)∙a^(−1)和1550 t∙km^(−2)∙a^(−1),属于轻度水力侵蚀区域。2004—2006年截流小流域由水力侵蚀引起的颗粒态碳年总流失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3.9 kg(C)∙hm^(−2)∙a^(−1)、107.2 kg(C)∙hm^(−2)∙a^(−1)和200.2 kg(C)∙hm^(−2)∙a^(−1),同期颗粒态氮年总流失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3 kg(N)∙hm^(−2)∙a^(−1)、10.5 kg(N)∙hm^(−2)∙a^(−1)和19.5 kg(N)∙hm^(−2)∙a^(−1),颗粒态磷年总流失量平均值分别为0.9 kg(P)∙hm^(−2)∙a^(−1)、1.5 kg(P)∙hm^(−2)∙a^(−1)和2.8 kg(P)∙hm^(−2)∙a^(−1)。本研究拓展了CNMM-DNDC模型对土壤水力侵蚀产沙和随之的颗粒态碳氮磷迁移的模拟功能,为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的研究和防控提供先进的模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球化学模型 流域模型 土壤水力侵蚀 碳氮磷元素富集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不同火龙果园区土壤养分含量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瀚 杨福孙 +2 位作者 胡文斌 孙会举 李洪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7期132-137,共6页
为正确评价海南省不同火龙果园区土壤肥力状况,以期对火龙果进行科学、合理地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儋州、文昌等地的3种火龙果园区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火龙果生长期、花期、果期时0~20 cm园区土壤的大、中、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并根... 为正确评价海南省不同火龙果园区土壤肥力状况,以期对火龙果进行科学、合理地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儋州、文昌等地的3种火龙果园区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火龙果生长期、花期、果期时0~20 cm园区土壤的大、中、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土壤元素含量及评价标准,评定不同园区土壤元素的丰缺状况。结果表明,对儋州、文昌等地火龙果园区土壤进行分析,园区土壤总体表现为偏酸性,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钙、交换镁等大、中量元素处于中等水平,有效铁、有效锌、有效铜含量表现为丰富水平,有效硼处于中等水平,土壤养分含量适宜。金都1号园区土壤交换钙含量在花期显著上升,在果期显著下降,有效磷含量则相反,有效铁含量在花期显著下降,在生长期显著上升。软枝大红园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在生长期和花期显著上升,果期显著下降。有效铁、有效铜含量在生长期、花期显著下降,果期显著上升。蜜红园区土壤交换钙、交换镁、有效锌含量在花期显著下降,生长期显著上升。生长期大红园区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钙、有效锰含量与相同时期的蜜红园区土壤相比,分别高38.94%、26.70%、32.39%、39.5%、47.29%。当花期时,大红园区土壤的碱解氮、有效磷、交换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有效硼的含量比金都1号园区高18.12%、77.56%、12.23%、29.73%、54.62%、63.71%、36.73%。花期金都1号园区的交换钙、有效铜含量比大红园区高80.00%、67.78%。果期时,大红园区土壤的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铜含量与同时期蜜红园区土壤相比高0.46%、37.61%、37.77%,蜜红园区土壤的有效硼含量比金都1号园区高21.55%。软枝大红园区土壤养分含量较金都1号和蜜红园区土壤养分含量高,但不同时期变化幅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都1号 蜜红 土壤养分 碱解氮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土壤剖面对土壤与作物中元素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本玲 胡振琪 王亚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915-924,共10页
利用黄河泥沙充填是滨黄河地区采煤沉陷地复垦的有效手段,但是复垦的土地存在覆土不足、保水保肥性差、农作物产量低等问题,故需要开展黄河泥沙复垦采煤沉陷地土壤剖面重构技术以及元素在不同剖面中的迁移转化研究,以指导复垦工艺及后... 利用黄河泥沙充填是滨黄河地区采煤沉陷地复垦的有效手段,但是复垦的土地存在覆土不足、保水保肥性差、农作物产量低等问题,故需要开展黄河泥沙复垦采煤沉陷地土壤剖面重构技术以及元素在不同剖面中的迁移转化研究,以指导复垦工艺及后续的农田利用及管理。本研究以黄河泥沙为填充材料,借鉴传统农业土壤剖面特点和现有充填复垦技术形成的土壤剖面特点,综合考虑表层覆土厚度等因素,设计4种不同的土壤剖面构型:30 cm土+70 cm黄河泥沙、50 cm土+50 cm黄河泥沙、30 cm土+40 cm黄河泥沙+15 cm土+15 cm黄河泥沙、50 cm土+40 cm黄河泥沙+10 cm土。通过室内土柱玉米栽培试验,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表层施肥添加主量营养元素氮(N)、磷(P)、钾(K)和表层灌水添加有害重金属元素铅(Pb)、镉(Cd)、砷(As)、汞(Hg)、铬(Cr),玉米生长结束后,从土柱表层开始以10 cm为单位采集土柱样品,并采集玉米植株样品,测试其中的N,P,K,Pb,Cd,As,Hg,Cr含量。研究发现,具有相同覆土厚度的剖面构型1和剖面构型3、剖面构型2和剖面构型4,各元素的分布规律整体比较相似,但由于剖面构型3增加了中间夹心土层、剖面构型4增加了底层土层,增强了对元素的吸附作用,对N,P的保持作用增强;K在所有剖面中未见明显规律;重金属被吸附在表层,在所有剖面构型中规律一致。在作物实验中,增加中间夹心土层的剖面构型3有利于N,P的保留;K主要由玉米吸收,在土壤中几乎无保留;玉米中的重金属属于较弱吸收,污染风险较低。分析实验用的土壤及黄河泥沙的粒度分布、pH、有机质及矿物组成,由于黄河泥沙粒度较大、pH较低、有机质含量较低且黏土矿物成分包括绿泥石和伊利石等含量较低,不利于元素的保留,故增加了中间夹心土层的剖面构型有利于肥力、水分的保持,但是考虑到复垦工艺的操作难度,建议采用剖面构型3(30 cm土+40 cm黄河泥沙+15 cm土+15 cm黄河泥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泥沙 土壤剖面 氮磷钾 重金属元素 元素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八达岭林场土壤氮元素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健 杜健雄 +1 位作者 刘霞 王威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6期51-54,共4页
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计算土壤中全氮和氨态氮含量的平均值、方差和变异系数,数据分析结果,北京八达岭林场土壤中的全氮量和碱解氮量属中等性变异.经地统学分析结果,全氮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结构,二者的理论模型采用球... 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计算土壤中全氮和氨态氮含量的平均值、方差和变异系数,数据分析结果,北京八达岭林场土壤中的全氮量和碱解氮量属中等性变异.经地统学分析结果,全氮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结构,二者的理论模型采用球型模型拟合较好,土壤中的全氮(0.88)和碱解氮(0.73)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其空间分布趋势主要受地形、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影响,采用块段克立格空间局部插值方法估计发现,土壤氮元素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异质性 土壤氮元素 地统学分析 经典统计学 北京八达岭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植被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对降水的响应 被引量:10
19
作者 梁晓谦 李建平 +2 位作者 张翼 尉剑飞 黄绪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4-875,共12页
利用遮雨棚技术对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降水量进行人为调控,分析了不同降水梯度[33%、66%、100%(正常降水)、133%和166%]下植物群落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以及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探讨不同降水梯度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化学计量学特征... 利用遮雨棚技术对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降水量进行人为调控,分析了不同降水梯度[33%、66%、100%(正常降水)、133%和166%]下植物群落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以及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探讨不同降水梯度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碳(C)随降水的增加逐渐减少,氮磷比(N꞉P)在正常降水下显著(P<0.05)高于降水量增加的处理;植物群落地下部分C、氮(N)、磷(P)随着降水梯度增大而先减后增,且地下部分C、C꞉N、C꞉P均在66%降水处理下显著(P<0.05)高于其他梯度。2)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增水梯度下,表层土壤的SOC、TN和TP显著(P<0.05)高于深层土层。3)土壤SOC与植物群落地上部分P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植物群落其他部分和土壤C、N、P无显著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变化可改变植物养分分配,增加土壤养分积累,但降水变化过程下荒漠草原植物与土壤间元素耦合关系整体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控制 荒漠草原 生态化学计量 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 土壤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音锡勒地区天然割草场改良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仲延凯 包青海 孙维 《中国草地》 CSCD 1994年第5期1-6,共6页
天然草场每公顷施尿素112.5公斤,群落生物量平均增产94.23%,其中禾草增产幅度较大。施用N肥还可以提高草地质量。深耙松土10cm左右,当年可以增产30.87%,第二年增产10.12%,羊草的生物量和密度明显增加... 天然草场每公顷施尿素112.5公斤,群落生物量平均增产94.23%,其中禾草增产幅度较大。施用N肥还可以提高草地质量。深耙松土10cm左右,当年可以增产30.87%,第二年增产10.12%,羊草的生物量和密度明显增加。6月下旬喷施浓度为1000~1500ppm的硝酸稀土溶液,平均增产11.87%。这些改良措施均有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场 硝酸稀土 施肥 自然草场 改良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