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遮阳对幼龄土茯苓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陈卫国 陆海燕 +3 位作者 冯宇 苏远玉 黄超兴 冯世鑫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43-49,共7页
以一年生幼龄土茯苓实生杯苗为材料,通过遮阳处理,研究遮光度30%、50%、70%、90%和全光照对其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土茯苓生产、幼苗光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遮阳处理对幼龄土茯苓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在遮光度70%时叶面积和分... 以一年生幼龄土茯苓实生杯苗为材料,通过遮阳处理,研究遮光度30%、50%、70%、90%和全光照对其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土茯苓生产、幼苗光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遮阳处理对幼龄土茯苓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在遮光度70%时叶面积和分生新芽数增多;而在遮光度50%条件下,植株的生物量明显提高。(2)随着遮光度的增加,叶片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Chl)均显著升高,Chla/Chlb和Car/Chl明显降低。(3)随着遮光度的增加,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AQY)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而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则降低;调节遮光度可增加幼龄土茯苓的最大净光合速率,降低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在适度遮光度下,捕获光量子用于光合作用的能力得到增强。(4)叶绿素荧光参数F_(o)、F_(m)、F_(v)、F_(v)/F_(m)、F_(v)/F_(o)随着遮光度的增加先升后降;热耗散的电子比率(Phi-Do)则随着遮光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遮光度70%的光环境更有利于提高PSⅡ反应中心能量捕捉效率,增强光合电子传递能力,降低光合作用中辐射能量的耗散,提高土茯苓幼苗的光合效率。幼龄土茯苓耐荫性强,利用强光的能力弱,在遮光度为50%~70%的光环境下生长良好,此时叶绿素光合效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遮光度 生长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茯苓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筛选鉴定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邹惠亮 陈柯 +4 位作者 王新财 成霄 孟令杰 刘百联 陈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8-1564,共7页
目的采用磁珠固定化酶和LC-MS/MS联用技术快速筛选土茯苓中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明确土茯苓中的降尿酸活性成分。方法以羧基磁珠作为载体通过共价偶联制成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以固定化酶的特异性吸附作用对土茯苓中的黄嘌呤氧化酶抑... 目的采用磁珠固定化酶和LC-MS/MS联用技术快速筛选土茯苓中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明确土茯苓中的降尿酸活性成分。方法以羧基磁珠作为载体通过共价偶联制成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以固定化酶的特异性吸附作用对土茯苓中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进行亲和筛选,以LC-MS/MS和对照品进行分析对比,并对筛选鉴定出的成分进行抑制活性和抑制类型进行考察。结果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表征了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的成功合成,酶固载量为70.50μg/mg,相对活力为79.44%。从土茯苓提取物中共筛选出13个活性化合物,并鉴定了11个成分。酶活性试验表明黄杞苷和异黄杞苷的抑制活性最强,与阳性对照别嘌呤醇接近,其IC_(50)值和抑制类型分别为32.25μg/mL、混合型抑制,35.12μg/mL、竞争性抑制。结论本方法直接从土茯苓提取物中筛选鉴定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成分,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复杂中药体系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固定化酶 磁珠 抑制剂 黄嘌呤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特征基因及其与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欣 黄聪 姚血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4-490,共7页
目的基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集结合LASSO逻辑回归、ssGSEA和WGCNA等生物信息学及统计学方法,筛选与特定免疫细胞浸润相关的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标志物,并分析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与其结合情况。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正... 目的基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集结合LASSO逻辑回归、ssGSEA和WGCNA等生物信息学及统计学方法,筛选与特定免疫细胞浸润相关的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标志物,并分析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与其结合情况。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正常对照组和RA组基因芯片。利用R 4.3.0“WGCNA”软件包对数据集进行整合分析,识别其中的共表达模块信息,筛选出与RA密切相关的关键模块。基于R软件中“glmnet”包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LASSO回归分析,筛选RA的特征基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用来评估特征基因对RA的诊断价值。通过R中的“GSVA”、“limma”和“GSEABase”程序包对正常对照组和RA组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量化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MS)技术鉴定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黄酮类化合物与特征基因的结合情况。结果LASSO回归算法共筛选出5个特征基因(载脂蛋白D,含锌指和BTB域16,趋化因子C-C亚族受体5,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冠蛋白1A),5个特征基因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5,特征基因与多种免疫细胞呈正相关。通过UHPLC-Q-Exactive/MS鉴定出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共20个,其中Mulberrin和Neobavaisoflavone化合物与5个免疫特征基因均有较好的结合。结论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与RA免疫特征基因有较好的结合,能够为RA免疫调节治疗和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土茯苓 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特征基因 分子对接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分析土茯苓苯丙素类化学成分及其对类风湿关节炎特征基因的干预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欣 黄聪 姚血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11586-11593,共8页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HPLC-Q Exactive Orbitrap-MS)鉴定土茯苓苯丙素类化合物,筛选与特定免疫细胞浸润相关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标志物及苯丙素类化合物。以正离子和负...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HPLC-Q Exactive Orbitrap-MS)鉴定土茯苓苯丙素类化合物,筛选与特定免疫细胞浸润相关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标志物及苯丙素类化合物。以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采集数据分析土茯苓苯丙素类化学成分。通过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获取RA基因芯片,基于“一致性聚类”进行共识聚类且区分RA不同的分子亚型。通过R软件绘制特征基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通过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基于SYBYL2.1.1分子对接分析苯丙素类化合物与特征基因的结合情况。对RA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过滤,获得5个特征基因,其中RAC2、ITGB7、CD52、ITGB2基因的ROC曲线面积通过验证,4特征基因能影响8种免疫细胞(活化的CD4+T细胞,活化的CD8+T细胞,中央记忆CD4+T细胞,效应记忆CD4+T细胞,骨髓源性抑制细胞,单核细胞,调节性T细胞,效应记忆CD8+T细胞),且呈正相关(P<0.05,P<0.01,P<0.001)。土茯苓苯丙素类化合物26个,能共同干预4个免疫特征基因。基于免疫细胞浸润的模型可用于预测RA的发病机制,土茯苓苯丙素类化合物对免疫特征基因具有干预作用,研究结果为RA免疫调节治疗和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LC-Q-Exactive Orbitrap-MS 类风湿关节炎 土茯苓 苯丙素 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提取土茯苓黄酮甙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田君 池汝安 +4 位作者 高洪 张娴 肖春桥 祝高松 张仲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1-15,共5页
研究了用乙醇提取土茯苓中黄酮甙动力学 ,考察了提取过程的温度 ,搅拌强度 ,土茯苓块粉碎粒度 ,乙醇浓度对提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提取反应温度的升高、土茯苓粉碎粒度的减小 ,提取速率而迅速增大 ;提取剂及提取产物通过土茯苓... 研究了用乙醇提取土茯苓中黄酮甙动力学 ,考察了提取过程的温度 ,搅拌强度 ,土茯苓块粉碎粒度 ,乙醇浓度对提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提取反应温度的升高、土茯苓粉碎粒度的减小 ,提取速率而迅速增大 ;提取剂及提取产物通过土茯苓颗粒多孔介质是动力学控制步骤 ,提取过程符合“缩核模型” ,属内扩散控制 ,表观活化能为 10 . 0 6kJ/mol,宏观动力学方程为 :K =1. 36 2× 10 . 5·r 20 ·e 10 . 0 6RT +1 .933×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乙醇提取 黄酮甙 升高 动力学研究 乙醇浓度 RT 宏观动力学 缩核模型 反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茯苓中提取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晋黄 池汝安 +3 位作者 陈少峰 高洪 周芳 刘敏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0-373,共4页
采用乙醇溶液提取土茯苓饮片中总黄酮,分析了乙醇浓度、温度、固液比、浸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实验设计,得出优化实验条件:乙醇浓度50%,浸取温度80℃,固液比1:20,浸取时间3h,总黄酮提取率为75.8%。
关键词 土茯苓 总黄酮 提取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丹婷 张长江 +1 位作者 汪劲 程存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24-2026,共3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借助OMNI采样器直接、快速、准确地测定了土茯苓及其三种伪品木质部的FTIR谱,采用小波变换分析法对样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可以去除噪声和压缩变量,具有运算速度快、分析精度高以及无需去噪后...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借助OMNI采样器直接、快速、准确地测定了土茯苓及其三种伪品木质部的FTIR谱,采用小波变换分析法对样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可以去除噪声和压缩变量,具有运算速度快、分析精度高以及无需去噪后处理等优点,在红外光谱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OMNI采样器 小波变换 土茯苓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的土茯苓真伪鉴别及溯源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郑捷 肖凤霞 +3 位作者 林励 郑宇翔 林靖然 雷胄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5-168,共4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建立红外指纹图谱和二阶导数图谱对30批土茯苓样品及其常见混用品进行鉴别分析,以期创立一种快速、有效鉴别土茯苓真伪的方法。研究确定了土茯苓的红外指纹特征及其与混用品的区别,根据红外特征可很好区分土...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建立红外指纹图谱和二阶导数图谱对30批土茯苓样品及其常见混用品进行鉴别分析,以期创立一种快速、有效鉴别土茯苓真伪的方法。研究确定了土茯苓的红外指纹特征及其与混用品的区别,根据红外特征可很好区分土茯苓真品与其常见混用品;同时利用红外二阶导数图谱的差异,尝试对若干产自广西与广东两地土茯苓进行了溯源分类探索。结果证明,利用红外指纹图谱结合二阶导数图谱的方法可实现对土茯苓与其伪品间的区分鉴别,可为广西、广东两省区的土茯苓溯源研究提供参考,该方法专属性强、快速、稳定、对药材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红外指纹图谱 二阶导数图谱 真伪鉴别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优化土茯苓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1
9
作者 夏道宗 于新芬 马志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7期1460-1463,共4页
目的: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试验设计优化土茯苓总黄酮(TFSG)的提取工艺。方法: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子,以TFSG得率(%)为... 目的: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试验设计优化土茯苓总黄酮(TFSG)的提取工艺。方法: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子,以TFSG得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图。结果:TFSG超声波辅助提取效果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顺序为:乙醇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57%,超声功率500W,超声时间34min,料液比1:21,响应值达到2.32%。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极其显著(P<0.01),可用来对TFSG的提取工艺进行分析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土茯苓 总黄酮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茯苓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被引量:17
10
作者 曹正中 易以军 +1 位作者 曹园 杨大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4年第2期33-36,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浙江兰溪产士茯苓中挥发油进行了分析,鉴出49种成分。
关键词 土茯苓 挥发油 化学成分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化土茯苓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志刚 曾祥腾 +1 位作者 孙维峰 吴新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3期466-468,共3页
目的:研究土茯苓黄酮类成分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次数等因素,采用HPLC法测定了提取溶液中落新妇苷的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了提取溶液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水浴温度... 目的:研究土茯苓黄酮类成分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次数等因素,采用HPLC法测定了提取溶液中落新妇苷的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了提取溶液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水浴温度和提取次数为主要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乙醇浓度和固液比为次要因素。结论:确定提取工艺为A2B3C1D2,即以10倍量60%的乙醇为溶媒,沸水浴回流提取2次,总黄酮提取率可达95.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总黄酮 落新妇苷 HPLC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从调理过敏体质角度治疗偏头痛的思路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菲 张惠敏 +4 位作者 陈雪梅 孙淑娴 李长明 王济 王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900-1902,共3页
偏头痛是临床上一种病因病机未明的疾病,中医一般从调补肝脾肾,祛风化痰瘀为主论治,而王琦教授临床上发现有些偏头痛与过敏体质有相关性,针对此类疾病主以"调理过敏体质"为主配合"辨体-辨病-辨证"三辨模式,用"... 偏头痛是临床上一种病因病机未明的疾病,中医一般从调补肝脾肾,祛风化痰瘀为主论治,而王琦教授临床上发现有些偏头痛与过敏体质有相关性,针对此类疾病主以"调理过敏体质"为主配合"辨体-辨病-辨证"三辨模式,用"乌梅,蝉衣,首乌,野生赤芝"四味药改善过敏体质状态,加"土茯苓"并随证加减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笔者从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偏头痛与过敏的相关性及王琦教授治疗偏头痛的思路出发选取两则验案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过敏体质 土茯苓 三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茯苓叶和种子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晓娣 张祥 +4 位作者 王红亚 杨永秀 田慧娟 孙慧玲 康文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16-1821,共6页
本文研究了土茯苓叶和种子的乙醇提取物不同组分的抗氧化活性。通过采用DPPH法、ABTS法、FRAP法、抗红细胞氧化溶血以及抑制肝肾组织中MDA的生成这5种体外抗氧化方法,并以BHA为阳性对照,发现土茯苓叶乙酸乙酯组分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I... 本文研究了土茯苓叶和种子的乙醇提取物不同组分的抗氧化活性。通过采用DPPH法、ABTS法、FRAP法、抗红细胞氧化溶血以及抑制肝肾组织中MDA的生成这5种体外抗氧化方法,并以BHA为阳性对照,发现土茯苓叶乙酸乙酯组分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IC50=21.15±2.90μg/m L)、抗红细胞溶血(IC50=21.93±0.96μg/m L),抑制肝肾组织中MDA生成(肝IC50=1.34±0.14μg/m L,肾IC50=7.69±1.88μg/m L)在土茯苓叶和种子不同组分中效果最好;土茯苓叶正丁醇组分的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50=2.29±0.19μg/μL)和还原Fe3+的能力(Trolox当量=3768.44±16.93μmol/g)效果最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土茯苓叶和种子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叶的效果要优于种子,有望开发为一种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抗氧化 DPPH自由基 抗溶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茯苓中鞣质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任玉兰 弥春霞 +2 位作者 张启律 游佳 李晓玲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12期39-42,共4页
为了提高土茯苓的应用价值,对土茯苓中鞣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探究。以丙酮溶液作为提取剂回流提取,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鞣质的提取量,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土茯苓中鞣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精密度实验、重复性实验以及加标回... 为了提高土茯苓的应用价值,对土茯苓中鞣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探究。以丙酮溶液作为提取剂回流提取,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鞣质的提取量,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土茯苓中鞣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精密度实验、重复性实验以及加标回收率实验对方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0℃、丙酮浓度40%、料液比1∶15(g∶mL)、提取时间90min,在此条件下,土茯苓中鞣质的提取量为20.77mg·g-1。该提取工艺经济可行,方法的精密度高、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鞣质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茯苓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玉兰 李晓玲 +2 位作者 游佳 陈嘉琳 姜瑞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2994-2996,共3页
为考察土茯苓中总生物碱提取的最佳工艺,采用了L9(34)正交试验法,用电位滴定法改进指示剂法指示酸碱滴定终点来测定总生物碱含量,分别探索了乙醇索氏提取法和酸水浸泡法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酸水浸泡法优于索氏提取法,其最佳提取工艺... 为考察土茯苓中总生物碱提取的最佳工艺,采用了L9(34)正交试验法,用电位滴定法改进指示剂法指示酸碱滴定终点来测定总生物碱含量,分别探索了乙醇索氏提取法和酸水浸泡法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酸水浸泡法优于索氏提取法,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p H 1、料液比为1∶14(g∶m L)、浸泡提取5 h、提取2次。在该工艺条件下进行了总生物碱的提取,总生物碱含量测定为0.054 8%,RSD为2.02%,该工艺合理、重现性好,为土茯苓总生物碱的提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总生物碱 提取工艺 电位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土茯苓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嘉琪 杨晶 +3 位作者 王宝昌 付晓雪 史丽颖 王永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7期7468-7470,共3页
[目的]优选土茯苓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土茯苓总黄酮的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土茯苓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土茯苓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20,乙醇浓度为60%,提取温度为95... [目的]优选土茯苓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土茯苓总黄酮的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土茯苓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土茯苓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20,乙醇浓度为60%,提取温度为95℃,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收率为8.34%。[结论]该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RHIZOMA SMILACIS glabraE) 总黄酮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海贸易与“中国根”——菝葜类中草药在欧洲的传播和重定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颜宜葳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8-373,共26页
俗称“中国根”的一类中草药在16世纪介绍到欧洲,市场需求维持约二百年。为了认识这些草药的来源植物、外销原因及在欧洲古典医学中的应用,本文从记载有中国根的4种16世纪欧洲古籍的成书背景和刊行源流出发,介绍了它们在传布药物知识方... 俗称“中国根”的一类中草药在16世纪介绍到欧洲,市场需求维持约二百年。为了认识这些草药的来源植物、外销原因及在欧洲古典医学中的应用,本文从记载有中国根的4种16世纪欧洲古籍的成书背景和刊行源流出发,介绍了它们在传布药物知识方面的有效作用;结合同时期引入欧洲的其他治疗梅毒的植物药的情况以及当时的疾病流行背景和医学实践,分析了中国根进入和逐渐退出欧洲药材市场的原因;基于欧洲古籍出现的中国根图像、中国本草记载和中国国内中医学、生物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讨论了“中国根”来源植物的种属;根据欧洲医生对中国根用法的多处具体描述和同时期中国医籍的记载,对比了16世纪的中西医生对同一疾病和同一类药物认识上的相通点与相异之处,解释此种医治新发疾病的外来新药物是如何在盖仑医学体液论的旧有理论框架中得到定义。结论认为:中国根是菝葜族若干植物和其他一些外观形态及药理作用相似的药用植物的统称;它们因梅毒的流行而进入欧洲药材市场,其间最主要的原因当是该类药物发汗利尿的显著作用,但另一因素也同等重要,即东半球的产地和低廉售价使得它们成为葡萄牙商人的理想选择。它们在欧洲取代了售价昂贵的愈创木,承袭了前者在盖仑医学体系中的使用方式。尽管医学理论迥然不同,中西医生为中国根找到的用途大致相似。中国根进入和退出欧洲药材市场更多是由商业利益而非医学考虑决定的。它在欧洲医生手中得到采用和重新定义的过程,代表了药物及其知识的流通在航海贸易时代出现的全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根 梅毒 菝葜 土茯苓 萆薢 愈创木 盖仑医学 明代本草 欧洲航海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茯苓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提取工艺优化及其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邹惠亮 陈敏 +3 位作者 吴巧攀 孟令杰 刘百联 陈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优化土茯苓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并考察其酶动力学。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影响因素,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分别通过Lineweaver-Burk图、... 目的优化土茯苓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并考察其酶动力学。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影响因素,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分别通过Lineweaver-Burk图、Dixon图确定其抑制类型、抑制动力学常数K i。结果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9%,提取时间89 min,提取温度82℃,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率为62.25%。抑制类型为竞争性可逆抑制,K i为1.92 mg/mL。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土茯苓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黄嘌呤氧化酶 活性成分 提取工艺 酶动力学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响应面法优化土茯苓处理含汞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军 蒋安娜 +2 位作者 傅金祥 董万里 代志会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4-500,共7页
研究了用土茯苓粉末去除废水中Hg(Ⅱ)。在进行温度、溶液pH、初始Hg(Ⅱ)质量浓度及土茯苓用量对汞去除率的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RSM)中的中心组合Box-Behnken Design(BBD)法优化试验方案,建立了两两因素对Hg(Ⅱ)... 研究了用土茯苓粉末去除废水中Hg(Ⅱ)。在进行温度、溶液pH、初始Hg(Ⅱ)质量浓度及土茯苓用量对汞去除率的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RSM)中的中心组合Box-Behnken Design(BBD)法优化试验方案,建立了两两因素对Hg(Ⅱ)去除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对试验拟合度较高(C.V=4.8%<10%,r^2=0.9685),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描述试验实测值;在温度45℃、初始Hg(Ⅱ)质量浓度1.30 mg/L、pH=3.86、土茯苓用量4.9 g/L条件下,土茯苓对废水中Hg(Ⅱ)的去除率可达9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Hg(Ⅱ) 去除 BBD 优化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茯苓药学研究概述 被引量:73
20
作者 范九梅 马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8期36-37,57,共3页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块茎。药理研究显示,其在体外抑菌、免疫抑制、抗炎镇痛、治疗肾病、保护心脑血管系统方面有明显疗效。主治湿热瘀阻、妇科疾病、梅毒、胃溃疡、偏头疼、皮炎、乙肝、肾病、痛风、肿瘤等。通过对土茯苓成...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块茎。药理研究显示,其在体外抑菌、免疫抑制、抗炎镇痛、治疗肾病、保护心脑血管系统方面有明显疗效。主治湿热瘀阻、妇科疾病、梅毒、胃溃疡、偏头疼、皮炎、乙肝、肾病、痛风、肿瘤等。通过对土茯苓成分分离鉴定、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开发土茯苓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中药制剂 药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