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涉农企业介入对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的影响分析——以甘肃省民乐县研究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夏莲 石晓平 +1 位作者 冯淑怡 曲福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61,共8页
本文通过甘肃省民乐县马铃薯加工企业介入为例,分析了涉农企业介入如何激励地方政府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公共投资,并在其带动下激励农户的私人投资,进而带来对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的增加。通过建立Multinomial Logit模型实证验证涉农... 本文通过甘肃省民乐县马铃薯加工企业介入为例,分析了涉农企业介入如何激励地方政府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公共投资,并在其带动下激励农户的私人投资,进而带来对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的增加。通过建立Multinomial Logit模型实证验证涉农企业介入对农户新建渠系、维修或改进渠系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研究区域处于涉农企业介入初期,农户马铃薯种植尚未规模化,对农户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大西洋新品种的种植显著影响了农户新建渠系;马铃薯收入高的农户更加倾向维修或改进渠系;有连片种植的大西洋马铃薯的村庄,其水利设施已经较为完善,农户对渠系投资会减少;而政府公共投资显著带动了农户的私人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涉农企业 农户投资 公共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模式变迁与选择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吴泽俊 吴善翔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8,共4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治理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其治理模式的变迁和公共物品属性的分析,提出现阶段需要实行因地制宜的多种模式并存的多元治理模式,...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治理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其治理模式的变迁和公共物品属性的分析,提出现阶段需要实行因地制宜的多种模式并存的多元治理模式,并从产品属性、社会文化、工程条件的约束性提出治理模式及实现形式的选择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治理模式 变迁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结构:豫省例证 被引量:13
3
作者 杜威漩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5-134,共10页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具有与"三农"高度关联的自然属性、显著的公益性及运行的系统性。小农水治理主体结构应是政府+村庄基层组织+农户+水利专业化服务组织+灌区供水单位。小农水运行的内在机理在于小农水运行与制度环境之间、&qu...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具有与"三农"高度关联的自然属性、显著的公益性及运行的系统性。小农水治理主体结构应是政府+村庄基层组织+农户+水利专业化服务组织+灌区供水单位。小农水运行的内在机理在于小农水运行与制度环境之间、"建""管""用"之间、"建""管""用"各环节内部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化解小农水运行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应构建小农水耦合治理模式,搭建小农水耦合治理组织平台,完善相关平台运作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农田水利建设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中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2
4
作者 杜君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241-3243,共3页
介绍了我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投融资的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农田水利设施 小型水利设施 投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小农水治理的引致效应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杜威漩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2015年第5期453-459,共7页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路径大致可分为启动、调整和深化三个阶段。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产生的直接效应在于:农民个体经济理性强化、村庄基层组织公共事务管理功能弱化、农地细碎化。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引致效应是导致小农水治理出现困境:建设之...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路径大致可分为启动、调整和深化三个阶段。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产生的直接效应在于:农民个体经济理性强化、村庄基层组织公共事务管理功能弱化、农地细碎化。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引致效应是导致小农水治理出现困境:建设之困、管护之困和使用之困。要化解小农水治理困境就要进行多元化制度创新:培育声誉资本、开启声誉机制以提升农民合作理性;积极发展农民水利合作组织以弥补村庄基层组织公共事务管理功能的不足;创新和完善农地产权流转制度以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创新和完善财政支持小农水建设和管护的长效机制以实现政府职能的有效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 小农水治理 引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利建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以水库建设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吕晨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8-280,共3页
农田水利建设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近31年的大中小型水库库容以及化肥施用量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型水库库容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显著;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为正,但并不显著。在此基础... 农田水利建设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近31年的大中小型水库库容以及化肥施用量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型水库库容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显著;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为正,但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设施 大中小型水库 粮食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农水建-管-用契合度测算——以豫西Y县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杜威漩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7年第1期46-53,共8页
以小农水"建""管""用"间契合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契合度模型测算豫西Y县小农水"建""管""用"间契合度,测算结果是,小农水"建""管"间契合度在0.3~0.4,... 以小农水"建""管""用"间契合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契合度模型测算豫西Y县小农水"建""管""用"间契合度,测算结果是,小农水"建""管"间契合度在0.3~0.4,即小农水"建""管"间处于轻度失调状态;小农水"管""用"及"建""用"间契合度在0.2~0.3,即小农水"管""用"及"建""用"间处于中度失调状态;小农水"建""管""用"间契合度在0.3~0.4,即小农水"建""管""用"间处于轻度失调状态。结果表明,2014年豫西Y县小农水运行中仍存在"建""管""用"脱节现象。因此,为实现小农水有效治理,应通过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手段推进小农水治理组织建设,明晰和强化小农水"管""用"主体功能,全面推进小农水"建""管""用"间协同共治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水治理 契合 契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供给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田蓬鹏 朱玉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9,共13页
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微观农户的“非粮化”倾向为研究视角,基于河南等五省的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和CMP模型探讨了灌溉供给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灌溉供给能够显著抑制农户的耕地“非粮化”... 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微观农户的“非粮化”倾向为研究视角,基于河南等五省的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和CMP模型探讨了灌溉供给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灌溉供给能够显著抑制农户的耕地“非粮化”倾向,且灌溉供给越充分,抑制作用越大,但存在一定门槛制约。在纯粮食种植户中,灌溉供给能够通过提高种粮产出,进而抑制农户“非粮化”倾向。异质性效果明显,过度集中化或缺少制度辅助的产权归属和管理,不利于小农水灌溉供给能力提升。产权所属需要适度集中化、适度制度化,管护主体需要多元化,两者共同作用提高小农水的灌溉供给能力,从而抑制“非粮化”倾向;灌溉供给对混种农户“非粮化”倾向抑制作用更大,对中部和西部农户“非粮化”倾向的作用依次降低,对东部农户影响不显著。因此,可以通过推动小农水产权改革和创新管护机制,发挥多中心治理优势,提高小农水的灌溉供给能力,从而抑制农户的“非粮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农田灌溉 “非粮化”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种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遍道德、公共领导力与小农水集体治理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柳 任洋 汤志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8-147,180,181,共12页
集体治理是破解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主体缺位难题,实现设施有人用、有人管良性循环的重要方式。利用黄河灌区宁夏、山西及山东723个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考虑普遍道德和公共领导力因素,结合农户农业收入水平及所处省份,选取多群组结构... 集体治理是破解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主体缺位难题,实现设施有人用、有人管良性循环的重要方式。利用黄河灌区宁夏、山西及山东723个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考虑普遍道德和公共领导力因素,结合农户农业收入水平及所处省份,选取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小农水集体治理。结果表明,普遍道德和公共领导力能显著促进小农水治理集体行动和治理绩效,集体行动能显著提升小农水集体治理绩效,公共领导力与普遍道德能显著相互促进。多群组分析表明,农户农业收入水平及所处省份能显著调节小农水治理集体行动和绩效。因此,政府可以结合不同地区农户农业收入情况,通过深化普遍道德培育、培训村庄领导者和鼓励村庄精英治村等方式促进小农水集体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集体治理 普遍道德 公共领导力 农业收入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的“内卷化”及其矫正——基于苏南二镇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浩然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18,21,共5页
伴随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领域掀起了一股合作化浪潮,"大包大揽"式的政府管护模式日渐式微,逐渐被以农民用水协会为中心的协作式管理所取代。基于苏南二镇的实地调查发现,当前协会在管护过程中主... 伴随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领域掀起了一股合作化浪潮,"大包大揽"式的政府管护模式日渐式微,逐渐被以农民用水协会为中心的协作式管理所取代。基于苏南二镇的实地调查发现,当前协会在管护过程中主体"内卷化"倾向凸显,呈现"没有发展得增长"趋势,逐渐偏离改革的初衷,据此只有在理顺其生成逻辑的前提下,转外源性合作为内生性合作才是走出"内卷化"困境的必然选择,实现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内卷化 农民用水协会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中的角色冲突及其管理
11
作者 赵龙龙 《水利经济》 2016年第2期64-67,共4页
以角色理论为逻辑起点,对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中存在于政府、村民委员会及村民三者之间的角色冲突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因政府监督管理缺位、村民委员会自治性弱化和村民有效参与机制阙如导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过程中同... 以角色理论为逻辑起点,对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中存在于政府、村民委员会及村民三者之间的角色冲突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因政府监督管理缺位、村民委员会自治性弱化和村民有效参与机制阙如导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过程中同时扮演双重角色的政府、村民委员会和村民都发生了日趋严重的角色间冲突。而有效解决角色间冲突的关键在于: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健全制约监督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性;在信息对称的前提下,创新民主参与形式,拓宽民主参与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角色理论 角色冲突 冲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