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residual solvent dimethyl formamide on the solid phase ripening of ultrafine explosive 2,2',4,4',6,6'-hexanitrostilbene
1
作者 Jincan Zhu Xinfeng Wang +5 位作者 Gang Li Bing Huang Bo Jin Yu Liu Shichun Li Haobin Zh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7期128-136,共9页
Nowadays, ultrafine explosives are widely used in military fields. Ultrafine 2,2',4,4',6,6'-hexanitrostilbene(HNS) has emerged as an optimal primer for explosion foil initiators due to its excellent therma... Nowadays, ultrafine explosives are widely used in military fields. Ultrafine 2,2',4,4',6,6'-hexanitrostilbene(HNS) has emerged as an optimal primer for explosion foil initiators due to its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and high-voltage short-pulse initiation performance. However, the solid phase ripening of ultrafine HNS leads to a degradation in its impact detonation performance.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residual dimethyl formamide(DMF), which is present in ultrafine HNS prepared using the recrystallization method, affects ultrafine HNS ripening. The mechanism of residual solvent effects on solid phase ripening of ultrafine HNS is unclear. In this work,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SSA) derived from 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SAXS) was utilized for kinetic fitting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by which residual solvents enhance the solid phase ripening of ultrafine HNS. The results of the SSA measured by insitu SAXS under conditions of 150℃ for 40 h revealed that the sample with 0.2% residual DMF exhibited a 21.51% decrease in SSA, whereas the sample with only 0.04% residual DMF showed a decrease of 15.66%.Furthermore, the higher amounts of residual DMF accelerated the reduction in SSA with time. Kinetic fitting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reducing residual DMF would lower both the activation energy and the pre-exponential factor, consequently decreasing the rate constant of solid phase ripening. The mechanism was speculated that it primarily facilitated the Ostwald ripening(OR). Additionally, contrast variation 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CV-SAXS) confirmed that coating of ultrafine HNS particle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inhibiting ripening, significantly reducing both the rate and extent of ripening of ultrafine HNS. This study predicts how residual solvents impact the solid phase ripening process of ultrafine HNS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ultrafine explos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fine HNS Residual solvent Solid phase ripening 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对硫化铅钠米微粒的稳定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明远 杨毅 +3 位作者 张广灿 边凤兰 杨柏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1311-1314,共4页
以含铅聚合物微凝胶与H_2S气体反应制得PbS纳米微粒/聚合物复合体系,利用小角X光散射方法对复合在聚合物中的PbS纳米微粒的粒度及分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其粒度及复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H_2... 以含铅聚合物微凝胶与H_2S气体反应制得PbS纳米微粒/聚合物复合体系,利用小角X光散射方法对复合在聚合物中的PbS纳米微粒的粒度及分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其粒度及复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H_2S的用量及小分子含铅反应物的引入对复合的PbS纳米微粒的粒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由于聚合物对PbS纳米微粒具有非常好的稳定作用,PbS纳米微粒的粒度随H2S量的增加变化很小,且分布均一,体系具有长期稳定性;而不同量的小分子铅盐的引入对PbS纳米微粒粒度变化影响很大,随着小分子铅盐比例的增加粒度分布变宽,体系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角X光散射 纳米微粒 稳定性 硫化铅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原丝中的微孔尺寸分布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登华 吴刚平 +7 位作者 吕春祥 李永红 贺福 杨禹 冯志海 汪明 李秀涛 郭玉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1-326,共6页
利用二维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研究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原丝的微孔结构。结合逐级切线法、对数正态分布及麦克斯韦分布函数对2类实验样品内部微孔的尺寸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类样品中的孔结构具有显著差别,原丝微孔在4... 利用二维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研究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原丝的微孔结构。结合逐级切线法、对数正态分布及麦克斯韦分布函数对2类实验样品内部微孔的尺寸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类样品中的孔结构具有显著差别,原丝微孔在4~8nm范围内分布比较集中,碳纤维中微孔的分布区域则移向1.3~1.8nm。散射数据显示出明显的分形特征,碳纤维与其原丝的孔分形维数分别为1.33和1.55,表明原丝中具有较大的孔隙缺陷。相对于原丝,碳纤维微孔尺寸分布走向均匀和集中,前者则表现出比后者更宽的尺寸分布。就拟合方法而言,逐级切线法的解析手段容易引入误差,低角区的纤维表面散射和高角区的噪音容易对其结果造成影响。正态分布得到了比较窄的尺寸分布,但对于低尺寸区域孔隙的拟合不理想。麦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上不足,能够较好地拟合两类纤维样品中微孔的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孔隙 小角X射线散射 麦克斯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烟微观结构的小角X射线散射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向丽 王忠 倪培永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61,共4页
采用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研究了柴油和燃料油燃烧所生成的碳烟的微观结构。基于小角散射理论,通过对散射强度曲线的拟合,得到粒径尺寸分布、回转半径、表面微结构与界面特征和分形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柴油生成的碳烟粒径... 采用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研究了柴油和燃料油燃烧所生成的碳烟的微观结构。基于小角散射理论,通过对散射强度曲线的拟合,得到粒径尺寸分布、回转半径、表面微结构与界面特征和分形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柴油生成的碳烟粒径集中在10~30nm,燃料油生成碳烟粒径集中在10~45nm,符合高斯分布。散射数据均呈现Porod正偏离,说明碳烟内部存在微结构起伏区。碳烟粒子具有分形特征和表面特征,质量分形维数在0.2~2.5之间,表面分形维数在2.1~2.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碳烟 小角散射 微观结构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感RDX微观结构的X射线小角散射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闫冠云 黄朝强 +3 位作者 孙光爱 陈波 黄明 李洪珍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2-496,共5页
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小角散射技术研究了降感RDX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TRDX做孔数量、尺寸以及数量分布信息。结果表明降感RDX微孔尺度随样品颗粑变化不明显,数据显示微孔平均半径只有1~2nm的微弱变化。对比不同分析方法得到的微结构信... 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小角散射技术研究了降感RDX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TRDX做孔数量、尺寸以及数量分布信息。结果表明降感RDX微孔尺度随样品颗粑变化不明显,数据显示微孔平均半径只有1~2nm的微弱变化。对比不同分析方法得到的微结构信息表明RDX内部除了微孔结构还存在裂缝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RDX 小角散射(saxs)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角X射线散射法研究CH_2Cl_2、CHCl_3和CCl_4对PE液晶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润广 张静 +2 位作者 强志军 王德华 王子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983-987,共5页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研究了CH_2Cl_2、CHCl_3和CCl_4对磷脂酰乙醇胺(PE)液晶结构影响的机理.CH_3Cl_2、CHCl_3和CCl_4对PE液晶结构影响的差别主要是其空间旋转电子云密度分布形状不同所致.空间旋转电子云密度分布呈椭球状的物质有使PE...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研究了CH_2Cl_2、CHCl_3和CCl_4对磷脂酰乙醇胺(PE)液晶结构影响的机理.CH_3Cl_2、CHCl_3和CCl_4对PE液晶结构影响的差别主要是其空间旋转电子云密度分布形状不同所致.空间旋转电子云密度分布呈椭球状的物质有使PE液晶形成六角形H_1相的趋向;呈圆锥状的物质有诱发PE液晶形成立方六角相的趋向;呈球状的物质有使PE液晶形成片层立方相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液晶态 磷脂酰乙醇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镇地区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结构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晋宁 姚素平 +1 位作者 孙超 丁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9-170,共12页
通过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小角X射线散射及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宁镇地区下志留统仑山5井等高家边组底部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结构进行分析,为下扬子区下志留统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储层评价提供依据.研究表明:高家边组富有机质泥页岩... 通过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小角X射线散射及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宁镇地区下志留统仑山5井等高家边组底部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结构进行分析,为下扬子区下志留统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储层评价提供依据.研究表明:高家边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含有大量的纳米级孔隙,包括有机质孔、矿物粒间孔、矿物粒内孔、微裂缝等,孔径分布复杂;优势孔径分布为介孔段,孔隙直径主要为2-50 nm.影响孔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矿物组成,脆性矿物和黏土矿物对微孔和介孔都有一定的影响,而有机质含量对泥页岩总体孔隙特征的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镇地区 高家边组 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 小角X射线散射 低温氮气吸附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甲醇、乙醇对含水脑磷脂液晶结构影响的X射线衍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润广 徐逢勋 +1 位作者 张静 田穗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SAXS)对含水脑磷脂分别用水、甲醇和乙醇实验所形成的液晶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证明:在脑磷脂-水体系中,随着水含量增加,脑磷脂和水形成的双分子层液晶体系的层间距变大;在脑磷脂-甲醇体系中,随着甲醇含量增... 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SAXS)对含水脑磷脂分别用水、甲醇和乙醇实验所形成的液晶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证明:在脑磷脂-水体系中,随着水含量增加,脑磷脂和水形成的双分子层液晶体系的层间距变大;在脑磷脂-甲醇体系中,随着甲醇含量增加,它们的层间距变小。在脑磷脂-乙醇体系中,随着乙醇含量的增加,它们的层间距先由小到大,继而又由大变小,然后液晶相逐渐消失,最后变成液态。水和甲醇、乙醇相比,水有使层间距变大的趋势,醇类有使层间距变小的趋势,随着醇中碳链的增长,层间距减小的趋势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磷脂 液晶相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研究改性处理对苎麻/热固性聚乳酸复合材料界面特性和分形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春红 赵玲 李姗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24,共4页
以苎麻为增强体,以热固性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为基体,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成了苎麻/PLA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碱、碱-偶联剂改性处理;应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方法研究不同改性处理对苎麻/PLA复合材料界面特性与分形特... 以苎麻为增强体,以热固性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为基体,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成了苎麻/PLA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碱、碱-偶联剂改性处理;应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方法研究不同改性处理对苎麻/PLA复合材料界面特性与分形特征的影响,并对改性前后的复合材料弯曲性能进行了测试,宏观反映了改性处理对复合材料界面特性和分形特征等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散射曲线不遵守Porod定理,形成负偏离,说明苎麻与PLA间存在界面层,界面层厚度在22.70-26.42nm范围内;碱、碱-偶联剂处理后,界面层厚度减小,苎麻与PLA结合的更紧密;苎麻/PLA复合材料具有表面分形特征,碱、碱-偶联剂处理后,表面分形维数提高,复合材料精细结构增多,表面变得更加粗糙,起到了良好的应力传递作用,使得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热固性聚乳酸复合材料 改性处理 小角X射线散射 界面特性 分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纤维炭化过程中缺陷结构的温度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梦梵 陈旺 +3 位作者 苏世州 韩旭 徐樑华 曹维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70,共5页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方法研究了PAN纤维在炭化及石墨化过程中微孔缺陷结构随热处理温度的变化.由微孔结构散射形成的PAN基碳纤维SAXS散射花样经圆积分处理后为光滑曲线.使用一维散射曲线计算得到微孔结构均方回转半径、相对孔体...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方法研究了PAN纤维在炭化及石墨化过程中微孔缺陷结构随热处理温度的变化.由微孔结构散射形成的PAN基碳纤维SAXS散射花样经圆积分处理后为光滑曲线.使用一维散射曲线计算得到微孔结构均方回转半径、相对孔体积、孔隙率、比表面积结构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提高PAN基碳纤维微孔结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400~700℃微孔体积变化(孔的融合)为主,形态变化为辅;700~1800℃微孔体积变化(孔的分裂与缩小)与形态变化(边缘复杂化)基本同步;而1800~2400℃微孔形态变化为主,体积变化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基碳纤维 微孔缺陷结构 小角X射线散射(saxs)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纤维的制备及其凝胶结构转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奇 宋鹂 +2 位作者 崔景巍 熊霞 程继健 《上海建材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8,共8页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TiO_2纤维,对纤维的可拉丝条件和TiO_2纤维的结构转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R_w≤2时(R_w=H_2O/Ti(OC_4H_9)_4),溶胶液的可拉丝性较好。当加水量R_w>2时,可拉丝性逐渐变差。X射线小角散射结果表明,低R_w下TiO_...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TiO_2纤维,对纤维的可拉丝条件和TiO_2纤维的结构转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R_w≤2时(R_w=H_2O/Ti(OC_4H_9)_4),溶胶液的可拉丝性较好。当加水量R_w>2时,可拉丝性逐渐变差。X射线小角散射结果表明,低R_w下TiO_2凝胶结构为链状聚合体。在本系统中,随R_w值增大,溶液的胶凝时间有延长的趋势。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发生了非晶态转变成晶态的锐钛矿,然后再转变成金红石的相变过程。在热处理温度达315℃,TiO_2纤维中已基本脱去羟基、烷基和分子水基团。R_w=2样品的密度要大于R_w=1样品的密度,且化学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钛 玻璃纤维 凝胶结构 拉丝性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小角散射系统构造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丽娟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3年第4期289-297,共9页
X射线小角散射(SAXS)是研究介观尺度固态或液态结构的有力工具。由于SAXS有关理论和解析方法还不成熟,用于专门测试小角特性的仪器"X射线小角散射系统"发展远不如其他X射线衍射仪,而且还不为广泛了解和利用,仪器构造分析及软... X射线小角散射(SAXS)是研究介观尺度固态或液态结构的有力工具。由于SAXS有关理论和解析方法还不成熟,用于专门测试小角特性的仪器"X射线小角散射系统"发展远不如其他X射线衍射仪,而且还不为广泛了解和利用,仪器构造分析及软件也很少有人介绍。介绍了小角散射的原理及构造;探讨了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如:光源、光路系统、分辨率、样品的厚度、探测器等。通过4个基于SAXS的应用研究实例开发了仪器的功能。以SBA-15为例,分析了如何通过该系统表征确定有序介观材料的结构;表征了取向碳纳米管/液晶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结构;通过SAXS原位变温测试表征了二炔酸/三聚氰胺胶束固体的结构特征;利用SAXS确定了线性聚乙烯退火前后长周期的变化。最后,本文详细的介绍了目前仪器测试功能的局限性和硬件升级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小角散射 X射线小角散射系统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原位变温sax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及其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春明 洪春霞 +4 位作者 周平 缪夏然 李小芸 李秀宏 边风刚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19,111,共9页
小角X射线散射(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SAXS)是研究物质内部一纳米到数百纳米甚至到微米尺度级别微观结构的有力工具。近年来随着我国同步辐射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步辐射SAXS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材料的研究领域。然而,由于S... 小角X射线散射(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SAXS)是研究物质内部一纳米到数百纳米甚至到微米尺度级别微观结构的有力工具。近年来随着我国同步辐射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步辐射SAXS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材料的研究领域。然而,由于SAXS图谱是倒空间的信号,并不像显微镜那么直观,也不如X射线衍射(XRD)那么被大家所熟知。简要介绍了SAXS的基本原理(稀疏体系、稠密体系),简短回顾了我国同步辐射小角散射线站的发展和进步。主要介绍了最近十余年基于同步辐射SAXS原位实时检测技术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结晶、取向性、周期性),原位SAXS和反常SAXS技术在合金相析出(成分、团簇尺寸),以及掠入射X射线散射在介孔薄膜(区域尺寸、位错因子)和有机光伏薄膜等领域中的典型应用,并展望了同步辐射SAXS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材料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角X射线散射 同步辐射 掠入射X射线散射 广角X射线散射 原位saxs 反常小角X射线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PICS的SSRF-X射线小角散射实验站运动控制系统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倩 边风刚 +2 位作者 柳义 王劼 夏绍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04-1809,共6页
运动控制系统是上海光源(SSRF)X射线小角散射(SAXS)实验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控制系统通过对实验站运动部件的远程精确控制来实现对光斑的准直调节和寻找最佳的散射实验样品放置位置,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验环境要求。该系统采用国际... 运动控制系统是上海光源(SSRF)X射线小角散射(SAXS)实验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控制系统通过对实验站运动部件的远程精确控制来实现对光斑的准直调节和寻找最佳的散射实验样品放置位置,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验环境要求。该系统采用国际加速器控制界称为"标准模型"的分布式控制体系结构,应用EPICS软件实现了对实验站的23个运动部件的远程运动控制,被控设备包括两个四刀口单色光狭缝及其三维狭缝支撑平台、七维样品台和两个Beam-Stop。运动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运动分辨率最大为20μm,最小为0.33333μm,运动误差约为1%。测试结果满足小角散射实验站运动控制的要求,具有高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和精度。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SSRF-SAXS实验站的调试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光源 小角散射 运动控制 EP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氧化过程中张力对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微缺陷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锋 赵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11-2713,共3页
在预氧化过程中,聚丙烯腈(PAN)纤维从有机大分子结构转变为无机乱层石墨结构.预氧化时间、温度及张力影响预氧化纤维的环化度、分子链取向及纤维的皮芯结构,并最终影响碳纤维的性能.其中张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预... 在预氧化过程中,聚丙烯腈(PAN)纤维从有机大分子结构转变为无机乱层石墨结构.预氧化时间、温度及张力影响预氧化纤维的环化度、分子链取向及纤维的皮芯结构,并最终影响碳纤维的性能.其中张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预氧化和碳化阶段,施加张力可以防止纤维收缩并提高纤维微晶取向,从而提高碳纤维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预氧化 小角X射线散射 微缺陷 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蛋白质在球形聚电解质刷中的吸附
16
作者 王伟华 韩浩亚 +2 位作者 田雨川 李莉 郭旭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7-280,共4页
通过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研究了牛血清蛋白(BSA)在阳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SPB)中的吸附及分布规律。随着BSA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在SPB中的分布均匀递增,直至达到饱和吸附;随着pH的增大,BSA在刷子层中的分布呈现从靠近核逐渐外移扩散到... 通过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研究了牛血清蛋白(BSA)在阳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SPB)中的吸附及分布规律。随着BSA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在SPB中的分布均匀递增,直至达到饱和吸附;随着pH的增大,BSA在刷子层中的分布呈现从靠近核逐渐外移扩散到溶液中的变化趋势。此外,用时间分辨SAXS技术观察到在极短的时间(12s)内BSA在SPB中的动态吸附及再分布的显著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SAXS技术在原位表征蛋白质在SPB中的动态分布方面具有其他表征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角X射线散射 牛血清蛋白 球形聚电解质刷 时间分辨sax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sc I蛋白质的表达纯化、酶活测定及小角散射结构解析
17
作者 方倩倩 陈浩 +1 位作者 廖馨源 林忠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限制-修饰系统(RMS)是细菌为了防御外来DNA入侵而进化产生的一种保护机制。RMS系统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Asc I是一种Ⅱ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8-bp DNA基序。尽管Asc I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分子克隆研究中,然而目前尚无关于As... 限制-修饰系统(RMS)是细菌为了防御外来DNA入侵而进化产生的一种保护机制。RMS系统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Asc I是一种Ⅱ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8-bp DNA基序。尽管Asc I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分子克隆研究中,然而目前尚无关于Asc I蛋白质的表达、纯化以及结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基于大肠杆菌重组表达体系建立了Asc I重组蛋白质的高效表达和纯化方法,从每升细菌培养物中可获得约2.5 mg纯度大于95%的Asc I蛋白质。进一步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Asc I酶切反应的最适温度是37℃,最适pH为7.5~8.5,反应依赖于Mg^(2+)和Mn^(2+)等二价金属离子。基于小角X射线散射(SAXS)分析技术,我们还建立了Asc I蛋白质及其与底物DNA复合物在溶液状态下的三维空间模型,并结合点突变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总之,本研究对Asc I蛋白质的重组表达、纯化、酶活性质以及结构机制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研究,为了解RMS系统的工作机制提供了结构基础,同时也为Asc I作为分子克隆工具酶的进一步开发和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Asc I 表达纯化 酶学性质 小角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