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适应天空区域分割的图像去雾算法
1
作者 邓翔宇 李俊腾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42-2748,共7页
针对暗通道算法在处理图像中天空区域时会出现色彩失真和光晕现象以及大气光值错误估计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暗通道先验去雾算法。利用雾图中天空区域的物理特征粗略分割图像天空区域,从天空区域中对大气光值进行估计;设计一种自适应... 针对暗通道算法在处理图像中天空区域时会出现色彩失真和光晕现象以及大气光值错误估计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暗通道先验去雾算法。利用雾图中天空区域的物理特征粗略分割图像天空区域,从天空区域中对大气光值进行估计;设计一种自适应双阈值分割方法用于天空区域的精细分割,提出一种基于亮通道先验的透射率估计方法,将亮通道先验模型估计的天空区域透射率值和暗通道先验模型估计的前景区域透射率值进行融合;引用一种快速引导滤波器对融合后的透射率进行边缘细化,基于大气散射模型完成图像的复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很好地克服了暗通道算法的缺陷,保留了复原图像的视觉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天空区域分割 自适应双阈值分割 暗亮通道先验 大气光估计 透射率 大气散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草莓天瀑种植关键技术
2
作者 王亚菲 宋莉萍 +4 位作者 郑洲 李会 刘彦 杨庆璐 尹淑萍 《中国果菜》 2024年第8期60-64,共5页
草莓天瀑是一种悬挂于空中的V型槽状种植结构,栽培密度高,基质用量少,无面源污染,适合长三角地区应用。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该模式下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包括种植期管理(种植时间、棚室和介质准备、基质和苗木准备、灌溉系统和灌溉水准备... 草莓天瀑是一种悬挂于空中的V型槽状种植结构,栽培密度高,基质用量少,无面源污染,适合长三角地区应用。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该模式下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包括种植期管理(种植时间、棚室和介质准备、基质和苗木准备、灌溉系统和灌溉水准备、种植方法和缓苗期管理技术)、栽培技术(植株管理、水肥管理和环境控制管理)、病虫害综合管理和采收(收获期预测、收获、包装及上市策略)等,以期为长三角地区草莓无土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天瀑种植 长三角地区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黑色通道的图像快速去雾优化算法 被引量:39
3
作者 褚宏莉 李元祥 +1 位作者 周则明 沈霁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1-797,共7页
黑色通道优先算法在处理单幅户外场景图像去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该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存储和计算资源,另外对天空区域的处理不够准确.本文仍然基于黑色通道先验知识,对图像边缘和非边缘分别采用不同的模板处理得到透射图,并通... 黑色通道优先算法在处理单幅户外场景图像去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该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存储和计算资源,另外对天空区域的处理不够准确.本文仍然基于黑色通道先验知识,对图像边缘和非边缘分别采用不同的模板处理得到透射图,并通过分割天空区域或者雾最浓区域求得准确的大气光值,利用该方法可以恢复出和原方法基本一致甚至更准确的结果,并且可以大大减少消耗,提升计算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复原 黑色通道 去雾 天空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光场深度估计和大气散射模型的图像去雾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高隽 褚擎天 +1 位作者 张旭东 范之国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28,共12页
目前大部分基于物理模型的图像去雾算法存在复原图像色彩失真和天空边界区域出现光晕效应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光场深度计算与大气散射模型相结合的图像去雾方法.该方法通过光场极平面图像计算得到场景深度,将场景... 目前大部分基于物理模型的图像去雾算法存在复原图像色彩失真和天空边界区域出现光晕效应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光场深度计算与大气散射模型相结合的图像去雾方法.该方法通过光场极平面图像计算得到场景深度,将场景深度信息计算所得的透射率与暗通道透射率融合得到最终透射率.同时利用场景深度对天空边界进行判定,单独对天空区域进行处理.在合成雾天图像和真实雾天图像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单幅图像去雾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峰值信噪比以及结构相似性上均有提升.同时对去雾之后的图像的色彩保真度以及光晕效应的抑制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暗通道 光场 深度估计 天空区域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Otsu递归分割单幅图像去雾算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延海 潘晨 吴楠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8-444,共7页
针对暗原色先验去雾算法对天空区域的透射率估计值偏小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Otsu递归分割图像去雾方法。该方法基于图像分割的思想,利用改进的Otsu递归分割算法准确分离出天空区域,结合暗原色图像灰度归一化值对天空区域透射率估计值进... 针对暗原色先验去雾算法对天空区域的透射率估计值偏小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Otsu递归分割图像去雾方法。该方法基于图像分割的思想,利用改进的Otsu递归分割算法准确分离出天空区域,结合暗原色图像灰度归一化值对天空区域透射率估计值进行修正,优化后的透射率更加接近实际值,最后通过大气散射模型得到复原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去雾后的图像保持真实色彩,区域交叉边界处复原自然。文中算法有效解决了天空区域出现色偏和光晕问题,拓宽了暗原色先验算法的适用范围,对户外雾天图像的去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暗原色先验 Otsu递归分割 天空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大片天空区域图像的去雾算法 被引量:8
6
作者 宋瑞霞 刚睿鹏 王小春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46-1954,共9页
为提高包含天空区域图像的去雾效果,解决暗原色先验原理去雾容易导致天空区域色彩失真以及图像整体亮度较暗的问题,针对含有大片天空的图像,提出一种基于天空分割和色调映射的图像去雾算法.在HSI颜色空间中利用图像众数和图像连通区域... 为提高包含天空区域图像的去雾效果,解决暗原色先验原理去雾容易导致天空区域色彩失真以及图像整体亮度较暗的问题,针对含有大片天空的图像,提出一种基于天空分割和色调映射的图像去雾算法.在HSI颜色空间中利用图像众数和图像连通区域提出天空识别算法,分割出天空与非天空区域;然后根据暗原色先验原理分别求取二者透射率,并在天空区域完成大气光值的估计;最后在RGB空间中利用大气散射模型复原图像,并经过改进的自适应色调映射得到最终的去雾图像.采用合成雾图、实景雾图和网络收集雾图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主观视觉和客观指标方面均能得到质量更好的去雾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暗原色先验 透射率 天空分割 大气散射模型 色调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空区域分割和条件约束优化的图像去雾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树平 张辽 刘俊利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138,共7页
针对雾天环境中成像设备拍摄的景物容易出现图像模糊、目标丢失、成像质量差等而引起图像识别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天空区域分割和条件约束优化的图像去雾方法,解决使用暗原色先验理论技术进行图像去雾而导致的天空区域出现晕圈和... 针对雾天环境中成像设备拍摄的景物容易出现图像模糊、目标丢失、成像质量差等而引起图像识别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天空区域分割和条件约束优化的图像去雾方法,解决使用暗原色先验理论技术进行图像去雾而导致的天空区域出现晕圈和失真的现象。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后,将图像划分为天空区域和非天空区域,用灰度直方图估计环境光,利用已知条件对非天空区域的透射率进行合理约束,通过自适应增加天空区域透射率的方法,避免天空区域出现严重的颜色失真现象,合并之后对这两部分的透射率进行滤波细化。结果表明:对于含有天空区域的雾天图像,使用本文算法去雾后的图像轮廓和细节上都有较大改进,能够达到去雾目的。这对于提高成像设备在雾天环境中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区域分隔 条件约束 图像去雾 暗原色先验 透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和大气化学模式对中国地区气候变化和对流层臭氧分布的模拟 被引量:8
8
作者 吴涧 蒋维楣 +1 位作者 刘红年 汤剑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2-582,共11页
在区域气候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对流层大气化学模式 ,并实现两者的双向反馈连接 ,利用该模式系统模拟中国地区对流层大气臭氧和区域气候 ,发现东亚季风是影响中国地区对流层大气臭氧分布的重要原因 ,并且对流层臭氧分布局域性较为明显 .... 在区域气候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对流层大气化学模式 ,并实现两者的双向反馈连接 ,利用该模式系统模拟中国地区对流层大气臭氧和区域气候 ,发现东亚季风是影响中国地区对流层大气臭氧分布的重要原因 ,并且对流层臭氧分布局域性较为明显 .模拟也得到了模拟区域气候的四个典型月特征 ,并与分析资料对比验证了所得结果 .此外利用大气化学模式计算的臭氧反馈到区域气候模式中 ,模拟对流层臭氧增加背景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大气化学模式 中国 气候变化 臭氧分布 对流层 区域气候 晴空辐射强迫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空区域分割的输电通道图像暗原色去雾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翟永杰 江柳 +1 位作者 龙雅芸 赵振兵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97,共9页
输电通道的实时监测系统会受到恶劣天气情况的影响,尤其是北方冬季有雾天气较频繁,因此,去雾处理是实时监测系统的重要预处理环节。针对图片中存在大量天空区域或白色物体会导致原方法失效的问题,在暗原色先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提... 输电通道的实时监测系统会受到恶劣天气情况的影响,尤其是北方冬季有雾天气较频繁,因此,去雾处理是实时监测系统的重要预处理环节。针对图片中存在大量天空区域或白色物体会导致原方法失效的问题,在暗原色先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提出了基于天空区域分割的改进方法,获取了优化后的大气光值和透射率值,从而实现了有雾天气下的有效监测。经过对不同去雾方法进行研究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天空区域分割的暗原色去雾方法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分别在全参考和无参考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上取得更高的水平,尤其是针对包含天空区域的输电线路图像,能够较好地进行图像预处理,并且在雪天情况下对比原去雾方法有非常明显的去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通道 图像去雾 暗原色先验 天空区域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内一致性的红外背景弱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旺 钟立军 +1 位作者 张小虎 雷志辉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3年第5期209-211,217,共4页
红外背景下检测弱目标较为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类内一致性的红外背景弱目标检测方法。定义类内一致性函数,通过直方图上下分割值分割红外图像,使用形态学运算处理图像,填充目标内部空隙以及连通断裂目标,进行多目标区域增长,根据分... 红外背景下检测弱目标较为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类内一致性的红外背景弱目标检测方法。定义类内一致性函数,通过直方图上下分割值分割红外图像,使用形态学运算处理图像,填充目标内部空隙以及连通断裂目标,进行多目标区域增长,根据分割出的若干目标形状、大小等信息确认最终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 3帧图像的检测时间分别为0.355 ms、0.363 ms、0.335 ms,优于Ostu方法和均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目标分割 一致性 形态学运算 区域增长 红外图像 天空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其陆面过程特征 被引量:68
11
作者 张强 王胜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9-608,共10页
在中国西北干旱区影响大气边界层形成和发展的气候环境和大气环流背景都具有一定特殊性。文中用外场观测试验资料,分析了位于西北干旱区的敦煌荒漠夏季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结构特征,发现该地区无论白天的对流边界层还是夜间的稳定边界层... 在中国西北干旱区影响大气边界层形成和发展的气候环境和大气环流背景都具有一定特殊性。文中用外场观测试验资料,分析了位于西北干旱区的敦煌荒漠夏季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结构特征,发现该地区无论白天的对流边界层还是夜间的稳定边界层均比一般地区更深厚。在夏季晴天,夜间稳定边界层厚度超过900m,最厚可以达到1750m,其上的残余层一般能达到4000m左右的高度;白天混合层最高达3700m,混合层顶的逆温层顶盖的厚度大约450m,甚至更厚,对流边界层厚度能够超过4000m,对流边界层进入残余层后发展十分迅速。研究表明,白天深厚的对流边界层是夜间保持清晰而深厚的残余混合层的先决条件,夜间深厚的残余混合层又为白天对流边界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热力环境条件。该地区经常性出现连续性晴天使得大气残余层的累积效应得以较长时间持续发展,创造了比较有利于大气对流边界层发展的大气热力环境条件。同时,该地区陆面过程和近地层大气运动特征也为这种独特的大气热力边界层结构提供了较好的支持。就该地区发展超厚大气对流边界层的物理机理而言,地表显著增温是强有力的外部热力强迫条件,近地层强感热通量提供了较充足的能量条件,较大的对流运动和湍流运动的速度是必要的运动学条件,大气残余层的累积效应提供了有利的热力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夏季晴天 大气边界层厚度 垂直结构 陆面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天空区域识别的单幅图像去雾方法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尧羿 杜宇超 顾振飞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04-215,共12页
针对现有图像去雾方法易于在天空区域引入负面视觉效果的缺陷,提出一个结合天空区域识别的单幅图像去雾方法;提出一个新的天空区域特征先验知识,并利用所提先验将雾天降质图像分割为天空与非天空区域;基于天空区域对大气光进行估计,并... 针对现有图像去雾方法易于在天空区域引入负面视觉效果的缺陷,提出一个结合天空区域识别的单幅图像去雾方法;提出一个新的天空区域特征先验知识,并利用所提先验将雾天降质图像分割为天空与非天空区域;基于天空区域对大气光进行估计,并利用暗通道先验和导向全变分模型对非天空区域的透射率进行估计,从而基于大气散射模型获得去雾处理后的图像;使用一种邻域自适应的Retinex方法克服了去雾处理后图像偏暗的问题。对比实验证明,所提方法相比现有的类似方法具备更好的有效性及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天空区域特征先验 暗通道先验 Retinex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原先验算法在天空区域的处理与改进 被引量:2
13
作者 顾浩 王敬东 +1 位作者 孙震 茅天诒 《电子测量技术》 2016年第7期96-99,119,共5页
暗原先验算法在天空区域去雾过程中会造成噪声过度放大和晕环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依据天空隶属系数调整天空区域透射率的方法。求得有雾图像相应位置天空隶属度系数,自适应改变透射率调整幅度,并利用二次函数特性,对隶属度小值区域... 暗原先验算法在天空区域去雾过程中会造成噪声过度放大和晕环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依据天空隶属系数调整天空区域透射率的方法。求得有雾图像相应位置天空隶属度系数,自适应改变透射率调整幅度,并利用二次函数特性,对隶属度小值区域进行压缩,减弱近景透射率有效区域的调整,最后通过大气散射模型得到复原图像。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复原图像清晰自然,特别是在天空区域,保留部分浓雾区域去雾程度的同时抑制了天空区域的噪声和晕环现象,取得了很好的去雾效果。相对暗原先验算法,改进算法在天空区域得到更加准确的透射率估计,复原图像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原先验 隶属系数 自适应 天空区域 晕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2E红外通道“晴空区”水汽信息提取算法的改进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航 王振会 +2 位作者 杨璐 詹奕哲 汤敏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9,共8页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FY-2E红外通道"晴空区"水汽信息提取算法——二次差分法,即在对红外分裂窗云掩图进行分裂窗差分的基础上再进行时间差分处理,或者先进行时间差分后再进行分裂窗差分处理。该方法能减弱晴空区地表温度变化对...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FY-2E红外通道"晴空区"水汽信息提取算法——二次差分法,即在对红外分裂窗云掩图进行分裂窗差分的基础上再进行时间差分处理,或者先进行时间差分后再进行分裂窗差分处理。该方法能减弱晴空区地表温度变化对水汽信息提取的干扰,从而有助于获得水汽团的纹理及其移动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追踪红外通道"晴空区"水汽微弱示踪信号的移动,获得传统云导风方法所无法得到的晴空水汽含量高值区风场信息,且晴空风矢与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级低空风场有着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2E红外通道 晴空导风 地表温度干扰 二次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区域分割修正的图像去雾新算法 被引量:9
15
作者 暴婉婷 王俊平 +2 位作者 魏书蕾 李艳波 周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4-169,共6页
为了改进基于暗通道先验假设图像去雾算法的细节信息丢失、大气光强值估计偏低、天空区域去雾效果不佳等不足,笔者提出一种天空区域分割修正的彩色图像去雾新算法。新算法在暗通道先验算法的基础上,对暗通道与亮通道先验模型进行带参线... 为了改进基于暗通道先验假设图像去雾算法的细节信息丢失、大气光强值估计偏低、天空区域去雾效果不佳等不足,笔者提出一种天空区域分割修正的彩色图像去雾新算法。新算法在暗通道先验算法的基础上,对暗通道与亮通道先验模型进行带参线性加权运算,提出加权平均融合COPLIP模型和MSR模型的天空区域修正新模型及实现算法。与现有去雾算法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够克服现有算法对于天空区域去雾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通过客观评价指标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参数驱动 天空区域分割修正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云对称性假定分析微波成像仪全天空偏差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梅 希爽 +2 位作者 张鹏 马刚 谷松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90-1607,共18页
星载微波成像仪全天空观测资料包含了云和降水的信息,但全天空的观测误差不满足资料同化中观测误差为高斯分布的要求。根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出的云对称性假定,建立了风云三号C星微波成像仪(Fengyun-3C 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 星载微波成像仪全天空观测资料包含了云和降水的信息,但全天空的观测误差不满足资料同化中观测误差为高斯分布的要求。根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出的云对称性假定,建立了风云三号C星微波成像仪(Fengyun-3C 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FY-3C MWRI)资料全天空观测误差模型,选取超强台风玛莉亚和利奇马作为研究个例,将全天空观测辐射率进行质量控制和标准化之后分析了全天空的初估场偏离值(first-guess departure,FG departure)特征。结果显示:在云对称性假定下,FY-3C MWRI所有通道的全天空初估场偏离值均接近高斯分布,可以用于观测资料的误差分析;较传统微波晴空资料误差分析模型,基于云对称性假定的全天空观测误差分析模型新增了43.90%~54.63%的卫星观测资料分析,新增观测资料主要来自台风螺旋云带和云墙部分区域。文章初步挖掘了FY-3C MWRI全天空观测资料的可同化潜力,对进一步提高国产风云卫星微波资料在数值预报中的利用率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资料同化 微波成像仪 全天空观测误差模型 区域数值预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空区域分割和多尺度融合的单幅雾天图像复原算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潘健鸿 高银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2-599,共8页
传统的暗原色理论相关算法在处理带有天空区域的雾天图像时易出现亮度损失和光晕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空区域分割和多尺度融合的单幅雾天图像复原算法。该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缩放,根据雾天图像的特性分割天空区域,获取... 传统的暗原色理论相关算法在处理带有天空区域的雾天图像时易出现亮度损失和光晕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空区域分割和多尺度融合的单幅雾天图像复原算法。该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缩放,根据雾天图像的特性分割天空区域,获取全局大气背景光;根据散射模型获取初步的透射率图像,运用L0梯度最小化方法获取优化的透射率图像;最后运用多尺度融合的方法对不同曝光度的图像进行融合,获取最终的去雾图像。主观观察和客观评价表明,在整体和细节方面,该算法比现有暗原色算法及其改进算法处理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天空区域分割 多尺度融合 L0梯度最小化 暗通道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空区域分割和边界限制L0梯度最小化滤波的图像去雾算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红云 高银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6-245,共10页
针对经典的暗原色理论算法在处理带有天空区域的雾天图像时会出现光晕和亮度损失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天空区域分割和边界限制L0梯度最小化滤波的图像去雾算法。首先根据雾天图像的直方图特性分割出天空区域,求解全局大气背景光;其次,根... 针对经典的暗原色理论算法在处理带有天空区域的雾天图像时会出现光晕和亮度损失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天空区域分割和边界限制L0梯度最小化滤波的图像去雾算法。首先根据雾天图像的直方图特性分割出天空区域,求解全局大气背景光;其次,根据辐射立方体法则推导出边界限制条件,规整得到初始透射率图像,并运用L0梯度最小化方法对透射率图像进行平滑处理;最后,通过优化的暗原色理论模型求取增强后的图像。通过对算法的有效性、天空区域的失真和细节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该算法比改进的暗原色算法处理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增强 天空区域分割 边界限制 L0梯度最小化滤波 暗原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暗通道算法的红外图像去雾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昊昱 何明枢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75-881,共7页
为了提高红外图像去雾效果,提出改进暗通道算法。首先利用近红外光在天空区域与非天空区域的穿透能力不同,天空区域的红外能量相对非天空区域能量较小,通过红外有雾图像的能量差异性划分为天空区域、非天空区域;接着天空区域的大气光值... 为了提高红外图像去雾效果,提出改进暗通道算法。首先利用近红外光在天空区域与非天空区域的穿透能力不同,天空区域的红外能量相对非天空区域能量较小,通过红外有雾图像的能量差异性划分为天空区域、非天空区域;接着天空区域的大气光值通过滑动窗口的像素亮度平均值计算,透射率考虑近红外波段衰减,非天空区域的大气光值、透射率通过改进暗通道算法计算;最后通过各区域大气光值、透射率恢复出无雾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对红外图像去雾结果清晰,图像细节信息较好,评价指标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差异 天空区域 滑动窗口 红外图像去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际H_2O与OH分子脉泽的统计与激发机制探讨
20
作者 刘汉淜 Forster J R 孙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8-410,共3页
报告了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星际分子脉泽巡天观测结果。所观测到的H2O与OH分子脉泽可分为三类,它们的数量近似相等,寿命亦近似相等~10^5年,但HⅡ区普遍短缺。提出了一种新的辐射机制模型,它克服了旧辐射模型的缺点,可以解释星际H2O... 报告了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星际分子脉泽巡天观测结果。所观测到的H2O与OH分子脉泽可分为三类,它们的数量近似相等,寿命亦近似相等~10^5年,但HⅡ区普遍短缺。提出了一种新的辐射机制模型,它克服了旧辐射模型的缺点,可以解释星际H2O与OH脉泽的成因,以及作者的观测统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分子脉泽 激发机制 HⅡ区 巡天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