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ise cancellation of a multi-reference full-wave 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 signal based on a modified sigmoid variable step size least mean square algorithm 被引量:1
1
作者 TIAN Bao-feng ZHOU Yuan-yuan +2 位作者 ZHU Hui JIANG Chuan-dong YI Xiao-f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900-911,共12页
Nano-volt 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MRS) signals are sufficiently weak so that during the actual measurement, they are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electromagnetic noise, leading to inaccuracy of the extracted characte... Nano-volt 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MRS) signals are sufficiently weak so that during the actual measurement, they are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electromagnetic noise, leading to inaccuracy of the extracted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and hindering effective inverse interpretation. Considering the complexity and non-homogeneous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nvironmental noise 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daptive noise cancellation, a model system for noise cancellation using multi-reference coils was constructed to receive MRS signals.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system wit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s was analyzed and a modified sigmoid variable step size least mean square(SVSLMS) algorithm for noise cancellation was presen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reference coil method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single one on both signal-to-noise ratio(SNR) improvement and signal waveform optimization after filter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noise correlations in the reference coils and primary detecting coils and different SNRs. In particular, when the noise correlation is poor and the SNR<0, the SNR can be improved by more than 8 dB after filtering with multi-reference coils. And the average fitting errors for initial amplitude and relaxation time are within 5%.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NLMS) algorithm and multichannel Wiener filter and processing field test data,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 SIGNAL MULTI-REFERENCE coils adaptive noise CANCELLATION SIGMOID variable step size least mean SQUARE (SVSL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normalized LMS adaptive filter with a variable regularization factor 被引量:9
2
作者 LI Zhoufan LI Dan +1 位作者 XU Xinlong ZHANG Jianqi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2期259-269,共11页
A new 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NLMS) adaptive filter is first derived from a cost function, which incorporates the conventional one of the NLMS with a minimum-disturbance(MD)constraint. A variable regularization f... A new 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NLMS) adaptive filter is first derived from a cost function, which incorporates the conventional one of the NLMS with a minimum-disturbance(MD)constraint. A variable regularization factor(RF) is then employed to control the contribution made by the MD constraint in the cost funct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RF can be taken as a combination of the step size and regularization parameter in the conventional NLMS. This implies that these parameters can be jointly controlled by simply tuning the RF a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does. It also demonstrates that the RF can accelerate the convergence rat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nd its optimal value can be obtained by minimizing the squared noise-free posteriori error. A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determining the value of the RF is also presented, which is free of any prior knowledge of the noise. While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analytical ones, it is also illustrate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superior to the state-of-art ones in both the steady-state misalignment and the convergence rate. A novel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solve some problem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filtering 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 (NLMS) minimum-disturbance (MD) constraint variable REGULARIZATION variable step-SIZE NL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型变截面桩水平承载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建伟 杨森 +2 位作者 瑜璐 赫山林 张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5,共10页
目的为探究粉砂地基中刚性与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的水平承载机理和变径因素对水平承载性能的影响,进行室内和数值模拟实验。方法分别对刚、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和常截面桩进行水平加载,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变径比和变径长度的数值模... 目的为探究粉砂地基中刚性与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的水平承载机理和变径因素对水平承载性能的影响,进行室内和数值模拟实验。方法分别对刚、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和常截面桩进行水平加载,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变径比和变径长度的数值模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下半段桩径减小阶梯型变截面形式对弹性桩的水平承载性能影响较小,考虑材料利用率情况下,刚性阶梯型变截面桩的单位体积水平承载力比常截面桩提高6.4%,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提升33.28%;水平荷载相同条件下,刚性阶梯型变截面桩的浅层土抗力大于常截面桩的,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的浅层土抗力小于弹性常截面桩的;阶梯型变截面桩的水平承载力随变径比和变径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单位体积水平承载力随变径比增加而减小。变径比为0.8,变径长度占比为50%时,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的水平承载力接近于弹性常截面桩;与弹性常截面桩相比,当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变径比为0.8,变径长度占比为40%时,单位体积水平承载力提升最大。结论与常截面桩相比,阶梯型变截面桩的单位水平承载力更高,合理设置变径长度和变径比可以节约成本。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中阶梯型变截面桩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地基 阶梯型变截面桩 水平承载机理 变径比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模型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量化分析的算例筛选
4
作者 彭慧敏 薛禹胜 +2 位作者 刘庆龙 黄天罡 薛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5-153,共9页
为在保证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及混合输电等复杂因素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量化分析强壮性的前提下,提高算例筛选算法的加速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已在简单模型下满足工程应用要求的准定量的分类法与在复杂模型下精确的定量分析法相集成... 为在保证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及混合输电等复杂因素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量化分析强壮性的前提下,提高算例筛选算法的加速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已在简单模型下满足工程应用要求的准定量的分类法与在复杂模型下精确的定量分析法相集成。首先,在多步泰勒展开所得轨迹中提取能表征复杂因素影响敏感性及多摆稳定可信度的机理特征指标,预判复杂模型的影响程度并自适应调整分类阈值。然后,通过在数值积分和多步泰勒展开之间的自适应切换,近似计及复杂模型的影响,并引入自适应的变步长来减少计算量,实现双层的分类筛选。在4个工程系统中的近2万个算例中考核了该算法框架的有效性和强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模型 暂态稳定性 人工智能 算例筛选 敏感性分析 多步泰勒展开 自适应变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调节速度和无功均衡度的风电场群电压控制策略
5
作者 朱晓荣 刘伟 +2 位作者 叶世琦 朱丹丹 徐晓春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216-4228,共13页
在省调两级电压控制架构下,风电集群中各风电场自动电压控制(AVC)子站在相互间没有通信的情况下独立进行电压控制,导致调节快的风电场无功出力多,调节慢的风电场无功出力少。该文首先分析风电场AVC子站无功调节周期和调节步长对风电场... 在省调两级电压控制架构下,风电集群中各风电场自动电压控制(AVC)子站在相互间没有通信的情况下独立进行电压控制,导致调节快的风电场无功出力多,调节慢的风电场无功出力少。该文首先分析风电场AVC子站无功调节周期和调节步长对风电场并网点电压控制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基于“变步长扰动观测”的风电场AVC子站电压控制策略,通过评估其他风电场电压控制对该风电场并网点电压的影响,动态调节AVC子站无功调节步长,提高风电场电压调节速度;之后,在变步长控制的基础上,考虑风电场无功出力约束,兼顾电压调节速度和风电集群无功功率均衡;最后搭建风电场汇集系统,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电压控制(AVC)子站 无功电压控制 变步长 扰动观测 无功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改进级联模型预测控制
6
作者 高锋阳 吴银波 +4 位作者 徐昊 史志龙 岳文瀚 孙伟 王高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4-1265,共12页
为降低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开关频率和控制系统对电机参数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Adaline)可调参数改进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 为降低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开关频率和控制系统对电机参数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Adaline)可调参数改进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造成开关频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剔除高开关频率和高共模电压的电压矢量,优化备选电压矢量范围,对剩余电压矢量根据其对q轴电流作用效果分组组合寻优和分配作用时间;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改进PI控制器,使得改进PI控制器兼顾快速性与超调;然后,分析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模型预测控制参数变化特性,构建系统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参数辨识模型,对电机参数分步辨识,形成参数可调节级联模型预测控制;最后,对所提策略和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进行稳态和动态半实物测试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对转矩脉动、零轴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开关频率、调速超调都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避免了传统模型预测控制的多目标代价函数中权重系数整定和参数辨识模型构建欠秩问题,对系统的控制性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将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传动系统应用于机车牵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 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 级联模型预测 转矩脉动 零轴电流 参数分步辨识 开关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CE-FO动力学一步法时变重力场反演
7
作者 张佳辉 游为 +2 位作者 万祥禹 余彪 范东明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38-3352,共15页
相较于传统的两步法,动力学一步法能充分利用观测数据的原始信息,理论上可获得更合理的时变重力场产品,同时也因其涉及的参数维度更多样、函数模型更复杂,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研究并实现了动力学一步法恢复时变重力场,给出... 相较于传统的两步法,动力学一步法能充分利用观测数据的原始信息,理论上可获得更合理的时变重力场产品,同时也因其涉及的参数维度更多样、函数模型更复杂,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研究并实现了动力学一步法恢复时变重力场,给出了合理的数据处理策略,而后基于GRACE-FO(GRACE Follow-On)星载GPS数据和KBR(K/Ka Band Ranging)距离变率数据反演了2021—2022年60阶全球月时变重力场模型.对于一步法中诸多技术细节,本文重点分析了先验权和经验参数对轨道确定和模型反演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采用30 s采样率的GPS数据时,需适当对GPS数据降权,以免引入过多噪声,码伪距、载波相位和KBR距离变率数据的先验权比应为1:104:1014;为了保证轨道和模型质量,在反演过程中有必要引入经验参数以吸收残余的摄动力误差,相较其他经验参数(分段周期经验加速度、几何经验参数),分段常经验加速度在保证定轨精度的同时可更有效地吸收模型中的噪声.此外,在采用相同动力学参数配置时,动力学一步法反演的时变重力场模型无论是与官方模型的一致性还是内符合精度均优于两步法.最后,综合评估了整个时间跨度的轨道和时变重力场模型质量,结果显示,动力学一步法确定的轨道可满足厘米级需求,双星的卫星激光测距残差标准差均为1.6 cm,重力场模型与官方机构CSR(Center for Space Research)、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GFZ(GeoForschungsZentrum Potsdam)最新发布的RL06.1模型一致性较好,在保留完整时变信号特征的前提下,噪声表现与CSR模型相当,优于JPL、GFZ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一步法 GRACE-FO 时变重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usdorff距离的圆锥曲线变步长高精度逼近
8
作者 王健 褚皓宇 +1 位作者 张亚欧 赵万生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1-87,共7页
具有圆锥曲线边界及型腔的零部件被广泛应用于模具、齿轮制造等工业领域。人们常在CAM系统中采用直线段逼近曲线后生成刀具轨迹。然而,直线逼近达到较高精度时所需的直线段长度较小且数量庞大,易造成机床冲击且加工效率较低。为此,提出... 具有圆锥曲线边界及型腔的零部件被广泛应用于模具、齿轮制造等工业领域。人们常在CAM系统中采用直线段逼近曲线后生成刀具轨迹。然而,直线逼近达到较高精度时所需的直线段长度较小且数量庞大,易造成机床冲击且加工效率较低。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Hausdorff距离的变步长高精度逼近算法。通过仿真实验对比现有逼近方法,证明所提算法可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基础上显著提升最小逼近曲线长度、降低加工代码数量。实际加工结果还表明,所提算法可大幅提升固定周期抬刀情况下的电火花成形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曲线逼近 HAUSDORFF距离 变步长 CAM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桩竖向承载性能模型试验研究
9
作者 刘书杰 刘正 +2 位作者 王腾 贺武斌 崔永强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6,共8页
【目的】阶梯桩是在等截面桩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新桩型,但其受力变形相对复杂,对其侧摩阻力、变截面端阻力及桩端端阻力的发挥过程还不清晰。【方法】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采用分级荷载施加法对等截面普通桩和阶梯桩竖向承载性能进行研究... 【目的】阶梯桩是在等截面桩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新桩型,但其受力变形相对复杂,对其侧摩阻力、变截面端阻力及桩端端阻力的发挥过程还不清晰。【方法】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采用分级荷载施加法对等截面普通桩和阶梯桩竖向承载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阶梯桩相对于等截面桩降低了33%的沉降,阶梯桩的单方极限承载力比等截面桩提高了19%,说明阶梯桩有减小沉降的优势且单位体积材料发挥得更好;阶梯桩桩身轴力在变截面处发生突变,表明变截面处的端阻力会影响轴力传递;加载初期,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大,侧摩阻力占桩顶荷载的比率逐渐增大,变截面端阻力以及桩端端阻力分担比率逐渐减小;当侧摩阻力达到极限值后,侧摩阻力占桩顶荷载的比率逐渐减小,桩端端阻力与变截面端阻力分担比率逐渐增大,而变截面处端阻力所占比率最先趋于平稳,表明变截面下方土体最先发生破坏。根据太沙基理论修正了阶梯桩变截面端承力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此理论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桩 承载力 载荷试验 变截面端阻力 P-S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MPPT的四级充电控制策略
10
作者 许晓辉 李海虹 +1 位作者 张彬 张延军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6,共8页
针对传统蓄电池三级充电方式存在的功率输入不稳定、随机性大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扰动观察法(POM)的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的最大功率点追踪(VSS-POM-MPPT)算法与四级充电算法相结合的光伏储能充电控制策略。通过搭建光伏模型,对VSS-PO... 针对传统蓄电池三级充电方式存在的功率输入不稳定、随机性大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扰动观察法(POM)的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的最大功率点追踪(VSS-POM-MPPT)算法与四级充电算法相结合的光伏储能充电控制策略。通过搭建光伏模型,对VSS-POM与POM的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的跟踪速度进行对比,同时以稳压精度和稳流精度作为光伏电池为蓄电池充电时的性能评价指标。完成基于VSS-POM-MPPT算法的控制器程序设计,进行光伏电池向蓄电池充电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VSS-POM-MPPT相较于POM-MPPT在追踪到最大功率点时的用时减少了0.008 s,速度提升了24.3%;实验记录的蓄电池充电数据与本研究设计的充电算法一致,稳压精度和稳流精度分别为±0.4%、±0.8%,满足电力行业标准即±(0.5%~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PT 变步长扰动观察法 四级充电控制策略 蓄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无延迟频域算法的汽车风噪主动控制研究
11
作者 冀慧俊 卢炽华 +4 位作者 陈弯 刘志恩 王颖 王永亮 孙孟雷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7-1615,共9页
风噪是新能源汽车高速行驶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采用传统结构设计进行风噪控制存在控制难度大、降噪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基于次级通路均衡和频域分段变步长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延迟频域滤波主动降噪算法。该算法相对于传统的... 风噪是新能源汽车高速行驶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采用传统结构设计进行风噪控制存在控制难度大、降噪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基于次级通路均衡和频域分段变步长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延迟频域滤波主动降噪算法。该算法相对于传统的滤波最小均方(FxLMS)算法具有计算复杂度低、系统降噪性能对频率的依赖性小的特点,能够在较宽频率范围内实现好的降噪效果。在SIMULINK中搭建了该算法双通道仿真模型,对宽带风噪的降噪控制效果进行了模拟,并在整车半消声室内搭建风噪主动控制试验台架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高速工况下实车测得的车内风噪数据,本文的改进无延迟频域滤波算法的降噪效果明显优于传统FxLMS算法,在两个目标位置处可分别取得约9.42和8.81 dB(A)的降噪量。该研究成果可为汽车风噪主动控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风噪 风噪主动控制 无延迟频域算法 次级通路均衡 频域分段变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变步长LMS算法
12
作者 徐君阳 张红梅 张坤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80,共11页
针对定步长LMS算法在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之间难以取得平衡的问题以及传统变步长算法对初始参数选择依赖程度高、工作量大且存在主观性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变步长LMS算法。该算法对初始参数的依赖性小,规避了繁琐的调参... 针对定步长LMS算法在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之间难以取得平衡的问题以及传统变步长算法对初始参数选择依赖程度高、工作量大且存在主观性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变步长LMS算法。该算法对初始参数的依赖性小,规避了繁琐的调参流程。首先,构建了一个融合深度强化学习和自适应滤波的算法模型,该模型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智能体控制步长因子的变化,代替了传统变步长算法中用于步长调整的非线性函数,从而规避了繁琐的实验调参流程,降低了算法使用的复杂性。其次,提出了基于误差的状态奖励和基于步长的动作奖励函数,引入动态奖励与负奖励机制,有效提升算法的收敛速度。此外,设计了基于欠完备编码器的网络结构,提高了强化学习策略的推理能力。通过实验验证,相较于其他较新的变步长算法,所提出的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小的稳态误差,在不同初始参数下均能快速调整至合理的步长值,减少了实验调参的工作量。将训练完成的网络应用到系统辨识、信号去噪以及截流区龙口水域水位信号的滤波等实际领域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性能表现,证明了算法具有一定的泛化能力,并进一步证实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步长LMS算法 深度强化学习 自适应滤波 奖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步长双曲正切LMS的汽车雷达干扰抑制方法
13
作者 肖垂欣 石长安 +1 位作者 郑春弟 王爱国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9,157,共9页
针对车载毫米波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雷达大量应用导致的雷达间严重的相互干扰问题,利用干扰信号类似脉冲特性,提出了一种变步长双曲正切最小均方自适应算法(Variable Step Hyperbolic Tangent Least M... 针对车载毫米波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雷达大量应用导致的雷达间严重的相互干扰问题,利用干扰信号类似脉冲特性,提出了一种变步长双曲正切最小均方自适应算法(Variable Step Hyperbolic Tangent Least Mean Square,VSHTLMS),有效缓解了雷达相互干扰所引发的噪底抬升问题。首先通过引入归一化误差,新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曲正切函数框架的代价函数,提升了算法对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然后运用归一化误差的Logistic函数来实现步长的自动更新。仿真与实测数据表明,与几种现有雷达干扰抑制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提高信干比(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SIR),在FMCW雷达抗干扰方面有着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雷达 雷达干扰 变步长 干扰抑制 自适应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柴油机热力过程实时预测模型
14
作者 王照秋 刘腾 +1 位作者 李铁 黄帅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9,共11页
针对船用发动机数字孪生模型的缸内狄塞尔循环过程高实时性计算需求,提出了一种变步长显式计算的单区实时快速预测模型。模型离散化计算点,根据精度及稳定度需求分配各阶段步长,显式化模型物理方程降低计算误差,以提升计算速度。模型简... 针对船用发动机数字孪生模型的缸内狄塞尔循环过程高实时性计算需求,提出了一种变步长显式计算的单区实时快速预测模型。模型离散化计算点,根据精度及稳定度需求分配各阶段步长,显式化模型物理方程降低计算误差,以提升计算速度。模型简化包括:压缩膨胀模型基于多变过程,改进比热比计算方式;减少燃烧分区,简化燃烧为单步化学反应,优化燃烧计算点。模型验证基于某型320 mm缸径船用中速发动机开展。结果表明,标定的峰值压力误差小于2%,预测的峰值压力误差小于3%,CA10(放热量达到总放热量10%对应的曲轴转角)与CA50(放热量达到总放热量50%对应的曲轴转角)误差均小于1.5°。模型计算耗时均在0.25 ms内,模型能够在实现准确预测的同时,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发动机 数字孪生模型 实时预测 变步长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回波峰值的气体超声流量计频率跟踪方法
15
作者 徐铖 赵伟国 +1 位作者 章圣意 潘旭东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1-457,共7页
气体超声流量计由于工况环境复杂,致使超声换能器无法工作在最佳状态,造成其回波信号弱、衰减严重等问题,进而影响气体超声流量计整机性能。针对此问题,分析了超声换能器阻抗与谐振点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回波峰值的超声换能器频率跟... 气体超声流量计由于工况环境复杂,致使超声换能器无法工作在最佳状态,造成其回波信号弱、衰减严重等问题,进而影响气体超声流量计整机性能。针对此问题,分析了超声换能器阻抗与谐振点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回波峰值的超声换能器频率跟踪方法。该方法在回波峰值与频率的关系基础上,采用频率特征点建立数学模型并计算最佳起始频率,然后根据模型的反正切函数作为步长改变因子进行频率跟踪,最终获得最佳激励频率。实验结果表明气体超声流量计的最佳频率跟踪准确且快速,可有效提高气体超声流量计在复杂工况下的计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换能器 气体超声流量计 回波峰值 起始频率 变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车轴深孔钻削方法研究
16
作者 汤志钧 谢莹莹 刘宜成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107,共5页
在深孔钻削过程中,因空心车轴材料硬度高、钻杆长而刚性差、深孔排屑困难导致钻头在钻孔过程中钻杆自身的抗剪切力不足以克服钻头切削阻力而发生钻头空转和钻杆疲劳断裂,整个钻削过程不仅耗时长、钻孔表面质量差。因此开展空心车轴深孔... 在深孔钻削过程中,因空心车轴材料硬度高、钻杆长而刚性差、深孔排屑困难导致钻头在钻孔过程中钻杆自身的抗剪切力不足以克服钻头切削阻力而发生钻头空转和钻杆疲劳断裂,整个钻削过程不仅耗时长、钻孔表面质量差。因此开展空心车轴深孔钻削研究,目的是要实现枪钻平稳切削、提高深孔排屑效果、获得良好的钻孔表面质量、提高钻孔效率以及降低钻杆断裂概率。结合深孔加工枪钻的特点,采用2~3根不同长度的枪钻进行阶梯钻孔和变参数切削循环钻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空心车轴工艺试验。试验表明:采用阶梯钻孔和变参数切削循环钻孔加工方法能让切削过程更加平稳、改善铁屑排出效果,提高空心车轴加工效率和车轴内孔表面质量,降低钻头断裂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车轴钻削 深孔钻削 枪钻钻削 变参数循环钻孔 阶梯钻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策略改进蜣螂算法的无人机航迹规划
17
作者 谢涛 谭飞 李苗苗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137,共6页
针对复杂环境下的无人机(UAV)航迹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策略改进蜣螂优化(MSDBO)算法的无人机航迹规划方法。首先,构建无人机三维任务环境与航迹代价函数;其次,采用Circle混沌映射策略初始化种群,使得蜣螂个体更好地遍历解空间;引入动... 针对复杂环境下的无人机(UAV)航迹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策略改进蜣螂优化(MSDBO)算法的无人机航迹规划方法。首先,构建无人机三维任务环境与航迹代价函数;其次,采用Circle混沌映射策略初始化种群,使得蜣螂个体更好地遍历解空间;引入动态随机邻域探索策略改进滚球蜣螂位置更新公式,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引入随机方向自适应变步长探索策略,引导繁殖蜣螂的位置更新,有效平衡全局探索和局部搜索之间的关系,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最后,采用变异策略,对当前最优位置进行随机扰动,引导算法跳出局部最优位置。利用6个标准测试函数和无人机航迹规划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MSDBO算法相较于其他对比算法收敛速度更快,寻优能力更好,规划的航迹质量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航迹规划 蜣螂算法 动态随机邻域探索策略 随机方向自适应变步长探索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效率的控制算法
18
作者 徐林 刘瑞 +1 位作者 朱小峰 邱萌萌 《绿色科技》 2025年第4期201-205,254,共6页
光伏发电中的扰动观测法(P&O)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因其简单而广受欢迎,但也存在工作点发散和在快速收敛与平衡状态振荡之间的权衡而减慢了跟踪速度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研究中提出的大多数方法都增加了复杂性。为了... 光伏发电中的扰动观测法(P&O)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因其简单而广受欢迎,但也存在工作点发散和在快速收敛与平衡状态振荡之间的权衡而减慢了跟踪速度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研究中提出的大多数方法都增加了复杂性。为了保持跟踪的简单性,同时也提高跟踪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步长的MPPT算法,该算法使用变步长来克服传统P&O方法无法兼顾跟踪速度和稳态精度的限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其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仿真对比分析表明,与传统P&O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技术具有快速收敛、减少平衡状态振荡、更好的跟踪效率和最小的瞬态功率损耗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功率点跟踪 扰动观测法 变步长 光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RT^(*)-DR算法的机械臂避障路径规划 被引量:12
19
作者 商德勇 汪俊杰 +1 位作者 樊虎 索双富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9-1160,共12页
为使机械臂在障碍物环境下快速规划较优路径,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区域采样的改进RRT^(*)-DR路径规划算法,将整个规划过程分为快速探索路径和优化初始路径两个步骤。首先利用半目标导向扩展快速探索,找到连接起始点和目标点的路径。随后... 为使机械臂在障碍物环境下快速规划较优路径,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区域采样的改进RRT^(*)-DR路径规划算法,将整个规划过程分为快速探索路径和优化初始路径两个步骤。首先利用半目标导向扩展快速探索,找到连接起始点和目标点的路径。随后利用动态区域采样方法,始终在当前最优路径的周边范围内采样,优先密化当前最优路径附近的节点树,节省计算资源,使初始路径经过迭代快速向渐进最优路径收敛。同时,提出一种近障碍节点变步长机制,有选择性地缩短靠近障碍节点的扩展步长,可有效减少碰撞检测失败次数,提高算法效率。最后,在MATLAB和ROS系统下进行路径规划算法仿真,结果表明RRT^(*)-DR算法可在更短时间内实现路径规划,同时有效缩小路径代价。进一步通过实体机器人路径规划避障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路径规划 动态采样区域 变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模态分解-自适应变步长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快速计算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刚 郝世缘 +2 位作者 朱章宸 高成龙 刘云鹏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95-3906,共12页
为了改善当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计算过慢的问题,该文结合动态模态分解法和自适应变步长法提出了一种动态模态分解(DMD)-自适应变步长(ATS)快速计算方法。首先,该方法引入了动态模态分解算法,利用动态系统中前若干时步提取得... 为了改善当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计算过慢的问题,该文结合动态模态分解法和自适应变步长法提出了一种动态模态分解(DMD)-自适应变步长(ATS)快速计算方法。首先,该方法引入了动态模态分解算法,利用动态系统中前若干时步提取得到的变化特征,近似拟合其后一段时间内的系统变化,并通过选取主模态降低计算时间。其次,为了提高DMD算法性能,进一步提出结合ATS方法,通过自适应调整计算步长,提高瞬态计算效率;为了验证算法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建立了八分区分匝绕组数值传热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将该文所提算法与仿真软件Fluent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计算精度方面,二者结果几乎一致,计算误差最大不超过0.3 K;对于计算效率,该文算法的总计算时间为5.99 s,仅为Fluent总计算时间的1/89,且算法时间步数仅为Fluent的4.7%。最后,为了验证DMD-ATS算法的工程实用性,基于产品级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结构搭建温升实验平台,并将所提算法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各测量线饼的误差均处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最大误差仅为4.57 K,且包含预处理时间在内的计算时间仅为69.14 s,计算时步仅需17步,较当前主流的计算方法效率有明显提高。综合算法的精度和效率,充分说明所提算法具有一定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模态分解 自适应变步长 主模态选取 瞬态温升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