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A基因多态性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玫瑰痤疮易感性的相关性
1
作者 尹湘丽 朱权 +2 位作者 李吉 邹义洲 罗奇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9-330,共12页
目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 A,MIC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 目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 A,MIC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分析MICA基因多态性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玫瑰痤疮易感性的关系,旨在为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见解。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84例玫瑰痤疮患者(玫瑰痤疮组)外周血DNA样本,另收集22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DNA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ing-based typing,PCR-SBT)和二代测序(the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分析MICA基因多态性分型,并比较2种分型方法的准确性。比较玫瑰痤疮组与对照组MIC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对所有MICA多态性分子进行氨基酸聚类分析和SNP位点分析,确定相关连锁SNP位点,并对MICA多态性分子进行分类。比较玫瑰痤疮组与对照组不同分类MICA多态性分子的分布频率差异。结果:玫瑰痤疮患者血生化检测结果以中性粒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为主要特征,淋巴细胞计数无显著变化。PCR-SBT和NGS均能准确地鉴定MICA等位基因分型,其中MICA*010:01、MICA*008:04和MICA*019:01是玫瑰痤疮组最常见的等位基因;玫瑰痤疮组等位基因MICA*002:01、MICA*027分布频率均低于对照组(6.55%vs 18.16%、 1.19%vs 5.38%), MICA*009:01、 MICA*010:01分布频率均高于对照组(7.74%vs 3.36%、 31.55%vs18.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检测到5种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等位基因,其中玫瑰痤疮组MICA-A4、MICA-A9分布频率均低于对照组(16.07%vs 23.32%、7.74%vs 17.26%),MICA-A6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10.12%vs 4.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氨基酸序列聚类分析和SNP位点分析发现MICA基因存在6个连锁SNP位点,并据此将MICA多态性分子分为Ⅰ型(C36+M129+K173+G206+W210+S215)和Ⅱ型(Y36+V129+E173+S206+R210+T215)。玫瑰痤疮患者I型MICA多态性分子与玫瑰痤疮易感性密切相关。结论:MICA基因多态性与玫瑰痤疮易感性相关。MICA基因存在6个连锁SNP位点,可据此将MICA多态性分子分为I型和II型,其中I型与玫瑰痤疮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 人类白细胞抗原 玫瑰痤疮 等位基因 基因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 二代测序 短串联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活性探针确定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的拷贝数目变异
2
作者 胡笑梅 周晨 +5 位作者 张品正 陈阳 李佳文 马雨凯 王佳琪 郭志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5-902,共8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 CNV)在体外诊断和精准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其常用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无法区分具有单核苷酸差异的CNV。本研究利用交叉活性探针定... 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 CNV)在体外诊断和精准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其常用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无法区分具有单核苷酸差异的CNV。本研究利用交叉活性探针定性与定量检测具有单核苷酸差异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 CNV)。rs76711854所在以及下游9 514 bp长度片段通过PCR方法扩增获得,其基因型通过一代测序确认。此SNP的定性与定量分别通过探针法的定量PCR和数字PCR方法检测。rs76711854所在的CNV在针对G基因型探针出现分层,并在针对GA不同基因型的探针中均表现出A/G比例2:1。检测长度超过其下游9 kb以及更长的92 kb和203 kb的DNA片段,发现此CNV存在于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中,而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此203 kb范围拷贝数一致。本研究开发出以rs76711854位点的G/A片段为例,通过不同通道交叉定量检测的CNV方法,并推断DU145细胞的此处为多拷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 拷贝数变异 单核苷酸多态性 交叉扩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配体筛选中单链DNA获取方法研究进展
3
作者 白亚龙 廖小艳 +1 位作者 普春敏 邵毅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2期126-138,共13页
适配体技术近20年来快速发展,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法医鉴定、生物医药等领域都得到了高度重视。目前,已有大量研究针对小分子、蛋白质、病毒、细菌、细胞等进行了单链脱氧核糖核酸(ssDNA)适配体筛选。然而ssDNA适配体筛选仍然是一项... 适配体技术近20年来快速发展,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法医鉴定、生物医药等领域都得到了高度重视。目前,已有大量研究针对小分子、蛋白质、病毒、细菌、细胞等进行了单链脱氧核糖核酸(ssDNA)适配体筛选。然而ssDNA适配体筛选仍然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一般都需要经过10轮左右甚至更多轮的ssDNAdsDNA(双链DNA)-ssDNA重复步骤,直到亲和力强的序列成为主要序列,经过测序后,从中挑选一条或几条亲和力最强的序列。显然,在此过程中ssDNA的获取是适配体筛选的关键步骤,也是限速步骤。本文对适配体筛选研究中ssDNA获取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期望针对适配体筛选中ssDNA次级文库的获取环节可以展开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以提高筛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筛选 单链DNA 双链DNA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吴雪琼 梁建琴 +5 位作者 李洪敏 张俊仙 由昆 金关甫 刘佳文 闫国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分子机制 ,建立快速分子药敏试验方法。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 P)和 PCR-直接测序 (DS)技术分析 10 7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 emb B... 目的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分子机制 ,建立快速分子药敏试验方法。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 P)和 PCR-直接测序 (DS)技术分析 10 7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 emb B基因。结果 以 H3 7Rv标准株为对照 ,10 7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 16 S r DNA SSCP电泳图谱均与结核分枝杆菌标准相同。 38株药物敏感株的 emb B基因、SSCP均泳动正常 ,RFL P和 DS分析与对照株相同。 6 9株耐乙胺丁醇 (EMB)分离株中 ,2 5株 (36 .2 % ) emb B基因 SSCP泳动异常 ;8株 RFL P分析异常 ;DS分析 2 5株均为 30 6位密码子突变 ,其中 1株合并有 2 74位 CGC→ CCC突变 ,其 EMB MICs均≥ 2 0 μg/ml;8株为 30 6位 ATG→ATA或 ATT突变 ,17株为 ATG→GTG或 CTG突变 ,后者 EMB MICs均≥ 30μg/ml。结论 部分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是由于其 emb B基因 (尤其是 30 6位密码子 )突变所致 ,PCR- SSCP技术可能成为测定部分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耐药基因型的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药物耐受性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DNA序列分析 乙胺丁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芯片鉴定分枝杆菌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黄明翔 王琳 +2 位作者 张丽水 戴腊梅 张俊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5-557,共3页
目的评价DNA芯片技术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以BACTECMGIT960从结核病患者分离到的分枝杆菌阳性培养物,以传统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方法为对照,应用DNA芯片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结果两种方法鉴定结... 目的评价DNA芯片技术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以BACTECMGIT960从结核病患者分离到的分枝杆菌阳性培养物,以传统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方法为对照,应用DNA芯片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结果两种方法鉴定结果一致和基本一致共112株,吻合率为83.6%(112/134),包括胞内分枝杆菌50株,龟分枝杆菌14株,结核分枝杆菌14株,戈登分枝杆菌9株,鸟分枝杆菌7株,偶然分枝杆菌7株,堪、瘰、胃和猿分枝杆菌6株,土分枝杆菌和海分枝杆菌各1株;未分类NTM3株。应用DNA芯片未能分类的17株分枝杆菌中,传统方法分别鉴定为戈登分枝杆菌5株、胞内分枝杆菌3株、龟分枝杆菌2株、蟾分枝杆菌、耻垢分枝杆菌和浅黄分枝杆菌各1株,未分类NTM4株。结论用DNA芯片检测技术,可以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地将大多数分枝杆菌鉴定到种,但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菌种鉴定 DNA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SSCP分析实践 被引量:12
6
作者 蔡辉国 陈佩贞 +3 位作者 张立冬 彭琼 纪新军 马双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73-475,共3页
介绍了一种在一般实验室都能使用的适用于SSCP分析电泳的改良方法.并对如何设计引物、选择PCR条件和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临床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katG和inhA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吴雪琼 张俊仙 +3 位作者 庄玉辉 张晓刚 李国利 何秀云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62-367,共6页
为了解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INH)分离株katG基因和inhA调节序列的突变情况,探讨其在INH耐药性中的可能作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对6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 为了解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INH)分离株katG基因和inhA调节序列的突变情况,探讨其在INH耐药性中的可能作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对6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katG基因和inhA调节序列进行分析。PCR分析结果显示:katG基因和inhA调节序列的敏感性为1~10pgDNA;其引物PCR扩增都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以H37Rv标准株为对照,13株敏感株中,12株katG基因扩增产物SSCP泳动正常,1株katG异常;24株耐非INH抗结核药物株中,8株katGSSCP异常;上述27株的inhA调节序列SSCP均泳动正常。25株耐INH株中,3株katG基因PCR扩增阴性,22株katG扩增阳性,其中16株SSCP泳动异常;4株inhA调节序列SSCP泳动异常,其katG基因SSCP也异常。结果表明,某些结核分枝杆菌INH耐药性可能是由于其katG基因完全缺失、katG基因或inhA调节序列突变所致,但某些菌株也可能与其无关,是其它耐药基因所致或存在多种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异烟肼 SSCP 结核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血APC及K-ras基因突变联合检测在大肠癌筛查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詹俊 李新 +2 位作者 于钟 袁宇红 侯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粪、血浆中APC和K-ras两种基因的突变,探讨其在大肠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10月~2004年3月行肠镜检查患者的肝素抗凝血5ml,大便3~5g。提取粪便及血浆DNA,采用PCR-SSCP法检测APC和K-ras突变。结果和结论(1...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粪、血浆中APC和K-ras两种基因的突变,探讨其在大肠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10月~2004年3月行肠镜检查患者的肝素抗凝血5ml,大便3~5g。提取粪便及血浆DNA,采用PCR-SSCP法检测APC和K-ras突变。结果和结论(1)大肠癌和腺瘤患者血浆APC基因突变分别为41.9%和57.7%(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粪便APC基因突变分别为51.6%和42.3%(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种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吻合度(kappa值为0.811,P<0.001)。(2)血浆K-ras基因突变在大肠癌、腺瘤和正常对照分别为48.4%、3.8%和0%,粪便K-ras基因突变在3组中分别为54.8%、7.7%和11.1%,大肠癌组高于腺瘤组和正常组(P<0.05),腺瘤组和正常组间无差异(P>0.05)。两种方法检测的吻合度一般(kappa值为0.662,P=0.000)。(3)联合检测APC及K-ras基因突变可以提高诊断大肠癌的灵敏度。血、粪联合检测检测APC和K-ras基因突变较粪便检测无明显优势。(4)APC基因突变与是否发生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K-ras基因突变与病变分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大肠腺瘤 K-RAS APC PCR-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食源性感染致病菌属、种用PCR-RFLP及PCR-SSCP技术鉴定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洪帮兴 江丽芳 +3 位作者 胡玉山 方丹云 陶剑平 晏辉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邛艮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进行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属种鉴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细菌23S rDNA基因作为鉴别细菌属的靶基因,通过设计合适的通... 【目的】探讨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邛艮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进行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属种鉴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细菌23S rDNA基因作为鉴别细菌属的靶基因,通过设计合适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13属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和5种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扩增产物的酶切片段进行RFLP分析和SSCP分析。【结果】运用通用引物可以扩增出13 属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的23S rDNA基因HpaⅡ酶切产物的RFLP分析表明,不同种属的致病菌表现出不同的RFLP图谱,利于进行细菌属的鉴定。不同种属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SSCP图谱变异性更大,不利于进行种属间鉴别。对5种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的23S rDNA基因扩增产物的RFLP和SSCP分析表明,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表现出相似的RFLP图谱。SSCP图谱的变异性较大,这有利于进行血清型间鉴别甚至株间的鉴别。【结论】PCR-RFLP和PCR-SSCP具有应用于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种、属鉴别诊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S R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单链构象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食源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布依族和壮族群体中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焕文 庄志雄 +4 位作者 梁海荣 李荣成 何云 农艺 黄月葵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2-434,438,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5个外显子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银染技术检测3个民族(汉族、布依族和壮族)634名正常人PARP-1基因多态性。【结果】在3个民族634名正... 【目的】探讨人类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5个外显子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银染技术检测3个民族(汉族、布依族和壮族)634名正常人PARP-1基因多态性。【结果】在3个民族634名正常人血标本的5个外显子扩增产物SSCP电泳条带中,219名汉族人PARP-1基因5个外显子均未检出多态性条带;203名布依族和212名壮族人PARP-1基因的5个外显子扩增产物中分别有2例的外显子20检出1条多态性条带,其余4个外显子扩增产物未见多态性条带。【结论】PARP-1基因第20外显子上可能存在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布依族 壮族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银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膜芯片技术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菌种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俊仙 吴雪琼 +5 位作者 梁建琴 陆阳 雷红 张广宇 乐军 张丽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616-618,共3页
目的:利用膜芯片技术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分枝杆菌分子菌种鉴定方法。方法:以DNA直接测序法为对照,通过PCR-SSCP和膜芯片技术分析11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9种非分枝杆菌和199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菌种。结果:应用膜芯片技术分析11种... 目的:利用膜芯片技术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分枝杆菌分子菌种鉴定方法。方法:以DNA直接测序法为对照,通过PCR-SSCP和膜芯片技术分析11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9种非分枝杆菌和199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菌种。结果:应用膜芯片技术分析11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和7种非分枝杆菌菌株,特异性100%。199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经16S rRNA PCR-SSCP初步菌种鉴定,30株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应用膜芯片分析,显示与分枝杆菌属探针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探针a杂交阳性,两种鉴定方法结果一致;169株PCR-SSCP初步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株,经芯片分析,58株为龟分枝杆菌,46株为胞内分枝杆菌,33株为堪萨斯、瘰疬、胃和猿猴分枝杆菌复合群,6株为偶然分枝杆菌,15株为戈登分枝杆菌,3株为鸟分枝杆菌,2株为海和溃疡分枝杆菌复合群,另6株只与探针分枝杆菌杂交,经测序显示2株为胞内分枝杆菌,但其基因序列与标准菌株不完全相同,1株为土分枝杆菌,1株为迪氏分枝杆菌,1株为草分枝杆菌,1株为新金色分枝杆菌,芯片上无鉴定该菌种的探针。结论:应用膜芯片技术可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地将大多数分枝杆菌鉴定到种,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属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菌种鉴定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酮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查丽莎 储明星 +5 位作者 狄冉 陈宏权 方丽 张宝云 马月辉 李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8-153,共6页
设计15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GR)基因全部9个外显子在小尾寒羊、湖羊、特克塞尔和多赛特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影响。只有引物P9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对于P9扩增... 设计15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GR)基因全部9个外显子在小尾寒羊、湖羊、特克塞尔和多赛特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影响。只有引物P9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对于P9扩增片段,在小尾寒羊、湖羊和多赛特中均检测到AA、AG和GG型,在特克塞尔中只检测到AA和AG型。测序表明GG型与AA型相比在217 bp处有一单碱基突变(A→G),但未引起氨基酸变化。GG型和AG型小尾寒羊产羔数均值分别比AA型的多0.97只(P<0.05)和0.64只(P<0.05),GG型和AG型小尾寒羊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初步表明PGR基因的G等位基因是提高绵羊产羔数的一个潜在有效的DNA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多羔性 孕酮受体基因 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广荣 郭晓静 +1 位作者 元英进 张军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8-382,共5页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能分析核酸的单碱基突变,是出现最早、应用较广、备受关注的等位基因分型方法,在待检测基因的PCR制备和电泳分离条件优化方面的应用受到了重视,而与毛细管电泳相结合,使该技术具有高通量并行化处理的特点。综...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能分析核酸的单碱基突变,是出现最早、应用较广、备受关注的等位基因分型方法,在待检测基因的PCR制备和电泳分离条件优化方面的应用受到了重视,而与毛细管电泳相结合,使该技术具有高通量并行化处理的特点。综述了单核苷酸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介绍了SSCP技术的原理、PCR产物的制备和DNA样品变性处理,重点介绍了电泳的各种操作条件和检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构象多态性 电泳 基因分型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NA微阵列技术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菌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俊仙 吴雪琼 +4 位作者 邢婉丽 张琼 梁建琴 张洪恩 陆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利用DNA微阵列的高通量、高效性,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分枝杆菌分子菌种鉴定方法,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DNA直接测序法为对照,通过PCR-SSCP和DNA微阵列技术分析28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9种非分枝杆菌和465株分枝杆菌临... 目的利用DNA微阵列的高通量、高效性,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分枝杆菌分子菌种鉴定方法,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DNA直接测序法为对照,通过PCR-SSCP和DNA微阵列技术分析28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9种非分枝杆菌和465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菌种。结果应用DNA微阵列技术分析28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和9种非分枝杆菌菌株,特异性100%。465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经16S rRNA PCR-SSCP初步菌种鉴定,256株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应用DNA微阵列分析,显示与分枝杆菌属探针M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探针a杂交阳性,两种鉴定方法结果一致;209株PCR-SSCP初步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株,经芯片分析,68株为龟分枝杆菌龟亚种和脓肿亚种,46株为胞内分枝杆菌,34株为堪萨斯、瘰疬、胃和猿猴分枝杆菌复合群,31株为偶然分枝杆菌,16株为戈登分枝杆菌,3株为鸟分枝杆菌,2株为海和溃疡分枝杆菌复合群,1株为土分枝杆菌, 1株为迪氏分枝杆菌,1株为草分枝杆菌;另6株只与探针M杂交,经测序显示5株为胞内分枝杆菌,但其基因序列与标准菌株不完全相同,1株为新金色分枝杆菌,芯片上无鉴定该菌种的探针。结论用DNA微阵列可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地将大多数分枝杆菌鉴定到种,提高分枝杆菌病的正确诊断率,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菌种鉴定 DNA微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快速筛选结核杆菌的利福平耐药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为群 张扣兴 +3 位作者 谢灿茂 严英硕 王晓波 容中生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直接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 (RFP)药物敏感性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技术分别检测了 4 0株RFP药物敏感及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先用PCR扩增rpoB基因 ,... 目的 :探讨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直接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 (RFP)药物敏感性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技术分别检测了 4 0株RFP药物敏感及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先用PCR扩增rpoB基因 ,随后用SSCP方法鉴定其扩增产物有无突变 ,并与药敏试验结果作对照分析。 结果 :所有临床分离株均观察到rpoB基因PCR扩增产物。 4 0株RFP敏感的临床分离株SSCP带谱与结核分枝杆菌H3 7RV标准株相同 ,4 0株RFP耐药株中37株检测到突变图谱。与Bactec结果对照 ,用PCR SSCP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FP耐药性的敏感性为 93% ,特异性为10 0 %。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耐RFP是其rpoB基因突变所致。PCR SSCP技术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RFP药物敏感性的直接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利福平 药物耐受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Mi-1基因的SNP分型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亚玲 李景富 +3 位作者 康立功 张贺 董晓慧 许向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6-42,共7页
SNP分型是SNP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分子遗传作图等研究的重要基础技术。试验利用在番茄Mi-1基因中开发出的一个A/T型SNP位点,应用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成功的对438个F2群体进行了SNP分型。结果表明,这一F2群体中有72个纯合T/T... SNP分型是SNP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分子遗传作图等研究的重要基础技术。试验利用在番茄Mi-1基因中开发出的一个A/T型SNP位点,应用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成功的对438个F2群体进行了SNP分型。结果表明,这一F2群体中有72个纯合T/T基因型,175个杂合A/T基因型,70个纯合A/A基因型,以及121个不明原因缺失的F2单株,已得基因型经卡方测验符合1:2:1分离比例;同时,试验通过在下游引物3′末端第二、三位点引入错配碱基,以及优化PCR反应体系为Mg2+1.875 mmol.L-1,dNTP 100μmol.L-1,提高了反应的准确性,为番茄抗根结线虫辅助育种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P 等位基因PCR(AS-PCR) 碱基错配 分型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症基因变异型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永彬 李津婴 +2 位作者 闵碧荷 王健民 龚胜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63-966,共4页
目的 :了解中国人红细胞丙酮酸激酶 (pyruvate kinase,PK)缺陷症的基因变异类型。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 SSCP)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 ... 目的 :了解中国人红细胞丙酮酸激酶 (pyruvate kinase,PK)缺陷症的基因变异类型。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 SSCP)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 ,分析上海地区 8个 PK缺陷症家系红细胞 PK基因变异的情况。 结果 :在 8例 PK缺陷症家系中发现 3个泳动变位片段 ,DNA直接测序证实 3例均为错义点突变 (c DNA1330 G→ T、1339C→ A、80 9G→ C)。 结论 :3个突变点分别位于 PKL R基因第 7和第 10外显子 ,导致相应的氨基酸发生置换 (4 43Ala→ Ser、44 6 L eu→ Ile、2 70 Arg→ Pro) ,造成酶活力下降 ,红细胞糖酵解途径受阻 ,临床出现慢性溶血性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激酶 基因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结构 功能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9A1基因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丽英 金春莲 +3 位作者 曹东华 赵宁 林长坤 孙开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7-432,共6页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结合测序方法,分析了84个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核心家系COL9A1基因内2个SNP位点rs592121与rs1135056的基因型;应用ETDT软件统计分析各SNP位点基因型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相关性;应用TRANSMIT软件构建单倍型并...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结合测序方法,分析了84个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核心家系COL9A1基因内2个SNP位点rs592121与rs1135056的基因型;应用ETDT软件统计分析各SNP位点基因型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相关性;应用TRANSMIT软件构建单倍型并统计分析单倍型频率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25例马蹄内翻足患儿肌肉及肌腱组织COL9A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rs592121及rs1135056位点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中均存在传递不平衡(P<0.05)。马蹄内翻足患儿组织中COL9A1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t=4.7500,P<0.05)。提示COL9A1基因可能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重要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IX型胶原 单核苷酸多态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支杆菌耐喹诺酮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安慧茹 王巍 +3 位作者 李洪敏 何珂 刘真 李素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了解结核分支杆菌耐喹诺酮药物的分子机制,建立快速的药敏的方法。方法通过16SrRNA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分析77株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通过PCR-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PCR-DS)分析结核分支杆菌的gyrA基因突变的情... 目的了解结核分支杆菌耐喹诺酮药物的分子机制,建立快速的药敏的方法。方法通过16SrRNA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分析77株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通过PCR-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PCR-DS)分析结核分支杆菌的gyrA基因突变的情况。结果75株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以结核分支杆菌标准菌株H37Rv和卡介苗为对照,30株喹诺酮敏感株的gyrA基因的SSCP图谱均泳动正常,测序分析与对照株相同。45株耐喹诺酮的菌株中,34株(75.6%)gyrA基因SSCP图谱泳动异常;测序证实10株为90位密码子的突变,24株为94位密码子突变,所有gyrA突变株的氧氟沙星4μg/ml≤MICs≤32μg/ml,左氧氟沙星2μg/ml≤MICs≤16μg/ml。结论gyrA基因突变,尤其90位和94位密码子突变是结核分支杆菌耐喹诺酮的主要分子机制,PCR-SSCP可能成为测定部分结核分支杆菌喹诺酮耐药基因型的简便、快速的方法,并有望直接用于临床标本喹诺酮敏感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支杆菌 喹诺酮 GYRA基因 药物耐受性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DNA直接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SSCP技术在植物病毒学上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魏太云 林含新 +2 位作者 吴祖建 林奇英 谢联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81-186,共6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作为一种区分检测基因组之间微小差异的有效方法 ,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和适用于大样品量筛选的特点 .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条件优化及改进策略 .该技术在植物病毒学上主要应用于 :(1)分子变异 ;(... 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作为一种区分检测基因组之间微小差异的有效方法 ,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和适用于大样品量筛选的特点 .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条件优化及改进策略 .该技术在植物病毒学上主要应用于 :(1)分子变异 ;(2 )混合侵染的检测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 应用 PCR-SSCP 分子变异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