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浊邪害清辨治湿热疫逆传心包
1
作者 祁明明 寇俊萍 +2 位作者 应松言 王思锦 魏凯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5-430,共6页
通过梳理湿热疫逆传心包的机制,认为湿热疫逆传心包是湿热秽浊疫邪由肺卫或肺脏逆传心包的传变趋势,浊邪害清是导致疫邪发生逆传的重要病理机制。临床治疗应立足于浊邪害清理论,芳化宣肺通阳为先,斩断疫邪逆传之势;若发生逆传,则应祛痰... 通过梳理湿热疫逆传心包的机制,认为湿热疫逆传心包是湿热秽浊疫邪由肺卫或肺脏逆传心包的传变趋势,浊邪害清是导致疫邪发生逆传的重要病理机制。临床治疗应立足于浊邪害清理论,芳化宣肺通阳为先,斩断疫邪逆传之势;若发生逆传,则应祛痰散瘀宣窍,谨防阴阳离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疫 逆传心包 浊邪害清 《温热论》 叶天士 宣肺通阳 芳香逐秽 祛痰散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化痰祛瘀法合穴位贴敷治疗痰热郁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研究
2
作者 沈爱娟 张峰 +1 位作者 胡健 孙雪渊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95,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痰热郁肺证患者,通过清肺化痰祛瘀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后的临床缓解效果以及对肺功能和相关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选择了符合AE...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痰热郁肺证患者,通过清肺化痰祛瘀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后的临床缓解效果以及对肺功能和相关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选择了符合AECOPD痰热郁肺证的9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45例试验组和47例对照组。试验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了口服清肺化痰祛瘀汤药联合外用穴位贴敷,对照组进行单纯西医治疗。治疗14 d后评估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curve,MMEF)75%~25%pred、最大呼气流量(maximum expiratory flow,MEF)50%pred、MEF75%pred),比较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or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变化。结果①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13.28±2.75)分vs(16.16±2.18)分,P<0.01]。②肺功能: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FEV1/pred有明显改善[(45.70±16.63)分vs(52.59±13.67)分,P<0.05],而对于FEV1/FVC、MMEF75%~25%/pred、EF50%/pred、MEF25%/pred,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善。③血清炎症因子IL-6水平: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11.04±8.53)pg/mL vs(16.29±14.68)pg/mL,P<0.05]、TNF-α[(3.34±2.20)pg/mL vs(4.95±2.11)pg/mL,P<0.01];而血清PCT降低水平两组治疗后统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研究提示痰热郁肺证AECOPD患者采用清肺化痰祛瘀法+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可使其临床治疗效果增加,炎症反应水平降低,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好,临床安全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化痰祛瘀法 穴位贴敷 AECOPD 痰热郁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活血、痰瘀同治法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性激素的影响
3
作者 王玮 周翘楚 +1 位作者 陈浩波 马大正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247,共5页
目的 评估清热活血、痰瘀同治法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血清炎症因子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诊治的PCOS患者120例。调查资料,采用等比例随机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N-乙酰半胱... 目的 评估清热活血、痰瘀同治法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血清炎症因子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诊治的PCOS患者120例。调查资料,采用等比例随机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观察组使用抑亢汤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两组持续治疗3个月。干预结束后评价疗效,治疗前及干预3个月测定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性激素[促卵泡生成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和雌二醇(estradiol, E2)],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model assessment-IR,HOMA-IR)、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和腰臀比(waist to hip ratio, WHR)。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血清hs-CRP、IL-6和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血清L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HOMA-IR、BMI和W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活血、痰瘀同治法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PCOS疗效确切,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内分泌,改善各项代谢指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活血、痰瘀同治法 N-乙酰半胱氨酸 PCOS 炎症因子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热-气血津液不归正化-脉积”探讨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病因病机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中瑞 燕树勋 +6 位作者 邵明义 韩景辉 潘研 朱蓉 甄倩 李真 符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1,共3页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效果确切,但理论发展相对滞后。传统的消渴病理论未能与大血管并发症联系起来以指导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缺少原发病与并发症之间的“桥梁性”理论。因此,基于临床实践、文献...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效果确切,但理论发展相对滞后。传统的消渴病理论未能与大血管并发症联系起来以指导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缺少原发病与并发症之间的“桥梁性”理论。因此,基于临床实践、文献梳理和科学研究,文章提出了“内热-气血津液不归正化-脉积”的观点,认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以壮火为枢,煎灼水谷为陈气,中期以阴火为枢,引动陈气为痰瘀,晚期以虚火为枢,固化痰瘀为癥积。在治疗上,以除热消积为治疗原则,依据内热的偏重以及“陈气-痰瘀-癥积”的动态演变灵活用药。早期清透壮火,除陈气,中期调理气火,除痰瘀,晚期补虚除热,消癥积,冀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内热 陈气 痰瘀 癥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津液代谢探讨对痴呆症的防治规律 被引量:2
5
作者 魏江平 阳勇 +1 位作者 张小梅 徐世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5-901,共7页
津液是指人体一切正常水液,是组成人体组织脏腑器官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备基础,在人体中的异常衍化与痴呆症的病理改变具有高度一致性。本文梳理了津液代谢正常和人体认知功能康健的内在联系,从自然衰老时间轴分析... 津液是指人体一切正常水液,是组成人体组织脏腑器官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备基础,在人体中的异常衍化与痴呆症的病理改变具有高度一致性。本文梳理了津液代谢正常和人体认知功能康健的内在联系,从自然衰老时间轴分析了调控津液代谢相关脏腑与津液病变衍化及痴呆症退行性病理衍变的对应关系,强调津液代谢障碍是痴呆症形成的核心病机。归纳出在早期阶段应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等预防调理方法;中期阶段则重在调理脾运,辨证用药;后期在强健脾运的基础上要扶助病脏,分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液 津液代谢 痴呆症 痰浊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质网-线粒体”互通论心肌梗死后抑郁“瘀虚痰热”之机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祥 侯季秋 +3 位作者 赵海滨 孙治琪 赵维哲 郜亚茹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40-2845,共6页
双心疾病主要指心脏和心理同病,心肌梗死后抑郁是常见的双心疾病。心肌梗死后,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等不良情绪,而抑郁情绪又是诱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瘀、虚、痰、热作为心肌梗死后抑郁的重要病因,可单独或相兼致病,故临床上... 双心疾病主要指心脏和心理同病,心肌梗死后抑郁是常见的双心疾病。心肌梗死后,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等不良情绪,而抑郁情绪又是诱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瘀、虚、痰、热作为心肌梗死后抑郁的重要病因,可单独或相兼致病,故临床上常用活血养血、化痰清心之法以达到瘀、虚、痰、热共治的目的。同时,现代医学认为内质网应激引起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钙稳态失衡是导致线粒体钙超载损伤的内在机制,本文从该角度阐释心肌梗死后抑郁的内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后抑郁 机制 内质网应激 线粒体钙超载 钙稳态 瘀虚痰热 活血养血 化痰清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脉诊信息特征研究
7
作者 李阳 刘佳 +4 位作者 莫国凤 刘跞 王星雅 常娜娜 汪南玥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008-3014,共7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脉诊信息特征,为冠心病证型辨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集的冠心病患者瘀互结证组和非痰瘀互结证组(对照组)脉诊信息进行分析。采用无监督学习的主成分分析和有监督学习的LS回归、Lasso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类判... 目的:分析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脉诊信息特征,为冠心病证型辨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集的冠心病患者瘀互结证组和非痰瘀互结证组(对照组)脉诊信息进行分析。采用无监督学习的主成分分析和有监督学习的LS回归、Lasso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类判决。结果:第1、9主成分所涉及的右手寸脉时域参数;双手频域相位参数降维拟合具有统计学t检验和f检验差异,有监督得到LS模型冠心病痰瘀互结组与非痰瘀互结证整体组判别准确率为74%;冠心病痰瘀互结组与痰阻热蕴、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虚寒凝证各证型各组LS识别模型判别准确率为69%~78%,Lasso回归分析下,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非痰瘀互结证2组之间模型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4%。构成2种证型脉诊信息差异的主要参数集中在左寸相位3、左寸相位6、左关相位6、右关相位6、右尺相位12等频域相位参数;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非痰瘀互结证2组之间模型判别在右寸S2时域参数特征明显。结论:脉诊数据与中医理论对应分析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非痰瘀互结证的证型脉象频域信息参数区别主要差异体现在双手寸脉、尺脉。尤其是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痰浊、瘀特征辨识时,以右寸S2时域差异尤为明显。反映出“肺主治节”在气血精液输布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特征 主成分分析 回归分析 时域差异 监督学习 冠心病 痰瘀互结证 痰浊 肺主治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脾-线粒体”相关理论谈痰瘀互结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微观变化 被引量:33
8
作者 陈宁 宋囡 +2 位作者 贾连群 吕美君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49-851,共3页
近年来多数学者将线粒体作为靶点来研究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联系机制与治疗。而线粒体作为人体细胞的"能量加工厂"与中医中"脾"的作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脾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也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并且脾失健运所... 近年来多数学者将线粒体作为靶点来研究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联系机制与治疗。而线粒体作为人体细胞的"能量加工厂"与中医中"脾"的作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脾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也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并且脾失健运所产生的痰浊血瘀亦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从"脾-线粒体"之间的关联来探究脾虚痰瘀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浊血瘀 动脉粥样硬化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巨噬细胞泡沫化探讨脾病“脉道不利”的科学内涵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会永 闵冬雨 +1 位作者 贾连群 杨关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1000-1003,共4页
脾主运化水谷,布散精微。血脂亦由水谷化生,并依赖脾气散精,经"脉道"布散周身。脾失健运脂质代谢异常时,痰浊内生,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脉道不利"。脾失健运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因素。脾失... 脾主运化水谷,布散精微。血脂亦由水谷化生,并依赖脾气散精,经"脉道"布散周身。脾失健运脂质代谢异常时,痰浊内生,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脉道不利"。脾失健运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因素。脾失健运脂质代谢异常,可影响内皮细胞结构及功能,促使异常代谢的脂质在血管内膜下沉积,形成脂质条纹,导致血管管腔变窄,结构异常,即"脉道不利"。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吸收与排泄障碍,稳态失衡,使得巨噬细胞内脂质蓄积形成泡沫细胞,这一病理过程的使动环节与脾失健运脂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从"泡沫细胞"形成机制入手,探讨脾失健运脂质代谢异常状态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可为厘清"脾失健运"与"脉道不利"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亦为中医临床"从脾论治"冠心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高脂血症 高密度脂蛋白 痰浊血瘀 化瘀祛痰 血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对PCI术后的病机和辨证分型探讨 被引量:31
10
作者 王洪春 张艳 解海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1期2341-2343,共3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RS)是影响PCI术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预防PCI术后RS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RS)是影响PCI术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预防PCI术后RS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并结合临床,提出PCI术后的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并以心气虚为本,以血瘀痰浊为基本病理状态,以心肾两虚为主要病理表现,其临床辨证分型为:气阳两虚、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心血瘀阻、痰浊壅塞、阴寒凝滞、痰瘀互结、心肾阴虚8个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气虚 血瘀 痰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代文献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于小林 张艳霞 +1 位作者 杨效华 张晓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864-867,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1990—2017年关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文献报道,建立EXCEL2010数据库,导入SPSS 14.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频数分布统计。结果: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文献69篇。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常见证...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1990—2017年关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文献报道,建立EXCEL2010数据库,导入SPSS 14.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频数分布统计。结果: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文献69篇。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常见证型是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痰瘀阻络。共提取出证素12个,以气虚、血瘀、痰浊、阴虚多见,累计构成比是83. 44%,证候靶点多在肺、经络、肾为主。证素组成形式有4种,以两证素、三证素最为多见。在两证素中,以气虚+阴虚为主,其次是痰+血瘀,作用靶点在肺、肾。结论:本病的主要相关脏腑是肺,涉及到经络、肾等病位,痰、血瘀为主要的病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证型 证候要素 病位 痰浊 血瘀 气阴两虚 气虚血瘀 痰瘀阻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RNAs探讨冠心病痰浊血瘀证候及从脾论治冠心病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丽 贾连群 +13 位作者 张哲 张会永 王英 王巍 李然 宋囡 闵冬雨 茹艺 赵娜 刘晶晶 庞琳琳 曲文彦 吕晓濛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49-2252,共4页
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成为全球首位死亡原因,探讨其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疗效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microRNA参与调节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学活动,与冠心病的发病紧密相关。从脾论治冠心病具有坚实的理... 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成为全球首位死亡原因,探讨其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疗效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microRNA参与调节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学活动,与冠心病的发病紧密相关。从脾论治冠心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临床疗效确切。从脾论治冠心病痰浊血瘀证候可能通过多靶点发挥作用,而对microRNA的调节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机制之一,还需要进一步去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从脾论治 冠心病 痰浊血瘀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潜阳方对高血压(血瘀阳亢痰浊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生活质量的干预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邦杰 符德玉 +10 位作者 叶玲玲 桂明泰 姚磊 谭圆圆 戴健 周训杰 金露 邓中龙 姚望 王世红 周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190-2194,共5页
目的:探讨活血潜阳方对高血压(血瘀阳亢痰浊证)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血压、胰岛素抵抗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临床收集60例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血瘀阳亢痰浊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及贝那普利加用活血潜阳方组,按各组要求给药治... 目的:探讨活血潜阳方对高血压(血瘀阳亢痰浊证)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血压、胰岛素抵抗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临床收集60例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血瘀阳亢痰浊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及贝那普利加用活血潜阳方组,按各组要求给药治疗8周,临床观察各组患者的血压、胰岛素敏感及抵抗指数、临床症状积分,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通过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来比较两组治疗对患者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①两组治疗均能有效降低血压(P<0.01),活血潜阳方组对舒张压的降低疗效优于贝那普利组(P<0.05)。②活血潜阳方组的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P<0.01),与贝那普利组相比积分前后下降值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症状的有效率优于贝那普利组(P<0.05)。③两组的治疗均可降低患者的SAS积分与SDS积分(P<0.01)。活血潜阳方组对患者的SAS积分下降的效果优于贝那普利组(P<0.01)。④活血潜阳方组的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水平(P<0.01),并随以上指标的改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兼有血瘀阳亢痰浊证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联用活血潜阳方治疗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血瘀阳亢证)的患者较单用西药贝那普利能更有效的降低血压及胰岛素抵抗,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活血潜阳方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血瘀阳亢痰浊 胰岛素抵抗 中医药治疗 焦虑抑郁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血瘀、阳亢、痰浊”高血压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训杰 李建华 +10 位作者 符德玉 戴健 谭圆圆 桂明泰 姚磊 叶玲玲 徐邦杰 金露 钱漪 姚望 邓中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构建一种具备中医"血瘀-阳亢-痰浊"证候特点的高血压大鼠模型,为相关研究提供载体。方法:将24只5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模型组(SHR-M)及对照组(SHR-C),同时设置9只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WKY大鼠(WKY-C)对... 目的:构建一种具备中医"血瘀-阳亢-痰浊"证候特点的高血压大鼠模型,为相关研究提供载体。方法:将24只5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模型组(SHR-M)及对照组(SHR-C),同时设置9只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WKY大鼠(WKY-C)对照。其中SHR-C及WKY-C组始终以普通大鼠饲料喂养,而SHR-M组则接受持续高脂饮食喂养并且前4周以附子汤灌胃。1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血压、易激惹程度,并通过腹主动脉取血测定AngⅡ含量,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血黏度等指标。结果:12周后SHR-M组大鼠血压高于其他两组大鼠(P<0.05),SHR-M组大鼠具有更高的易激惹程度(P<0.01),SHR-M组大鼠的血浆AngⅡ、甘油三酯、胆固醇、血黏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SHR-M组大鼠的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以SHR为基础持续高脂饮食喂养配合附子汤灌胃可成功建立具备中医"血瘀-阳亢-痰浊"证候特点的高血压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血瘀-阳亢-痰浊 AngⅡ 胰岛素抵抗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药佐治儿童痰热闭肺型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5
作者 朱永琴 王艳 +2 位作者 邬思远 徐巧 董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5期1200-1203,共4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药治疗儿童痰热闭肺型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符合痰热闭肺型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儿均使用阿奇霉素针10 mg/(kg.d)静滴治疗5天,同时服用中药1周。治疗组...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药治疗儿童痰热闭肺型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符合痰热闭肺型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儿均使用阿奇霉素针10 mg/(kg.d)静滴治疗5天,同时服用中药1周。治疗组在使用对照组的中药前提下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桃仁、川芎、赤芍。观察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病程、肺部炎症吸收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儿热退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明显缓解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所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体疗效治疗组显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3.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活血化瘀药对改善儿童痰热闭肺型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体征、病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支原体肺炎 痰热闭肺型 活血化瘀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牧祥治疗高脂血症经验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进龙 田元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83-984,共2页
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浊、瘀血证范畴,与肝脾肾的功能失调相关,因脾失健运,痰瘀互结导致。杨老提出"从痰瘀论治",化痰降浊、活血化瘀治其标,健脾益气、强本清源治其本。每用皆获疗效。
关键词 高胆血症 痰瘀互结 化痰降浊 辨证用药 杨牧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心绞痛代谢组学的证候客观化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陈浩 邓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5期797-803,共7页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不同证型的客观化规律。方法:选取健康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证和气虚血瘀痰浊证,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方法,检测健康组和不同中...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不同证型的客观化规律。方法:选取健康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证和气虚血瘀痰浊证,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方法,检测健康组和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清、尿液的内源性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方法分析其代谢谱。结果:在PCA分析中,健康组和气虚血瘀组、气虚血瘀痰浊组之间可以明显的区分开来;气虚血瘀证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天冬氨酰蛋氨酸、半胱氨酸亚磺酸;气虚血瘀痰浊证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马尿酸、氨基葡萄糖、果糖胺、甘油三酯;气虚证型客观化的表现为缺少生物素、赖氨酰酪氨酸、磷脂酰甘油、甘氨胆酸。结论:通过代谢组学这项新技术,探讨出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型、气虚血瘀痰浊证型的不同内源性代谢产物,为临床不同中医证型的预防、诊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型 代谢组学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痰浊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痰证相关规律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航 刘悦 +7 位作者 王洋 李佳 王钰 徐宁阳 尹玫 王佳楠 张哲 杨关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16-19,共4页
目的整理归纳痰证相关文献,探究痰证相关疾病发展变化相关因素,为研究方向提供更清晰的理论数据。方法采用4人独立手工检索方式检索2013年1月1日-2018年9月30日间发表的痰证相关文献,纳入1965篇文献,整理痰证相关西医病名、中医病名和... 目的整理归纳痰证相关文献,探究痰证相关疾病发展变化相关因素,为研究方向提供更清晰的理论数据。方法采用4人独立手工检索方式检索2013年1月1日-2018年9月30日间发表的痰证相关文献,纳入1965篇文献,整理痰证相关西医病名、中医病名和中医证型的相关信息。结果整理痰证文献中排名前10位的西医病名、中医病名及中医证型和频数统计。整理与叶氏等总结的痰证相关文献排名前10位的西医病名、中医病名及中医证型排名对比结果。结论对痰证相关西医病名、中医病名及中医证型排名分布对比结果进行交叉分析,发现痰证相关疾病的发展变化与病理、体质、情志与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应以上述因素为基础,完善痰证相关辨证标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证 痰瘀互结 痰湿 痰热内扰 体质因素 情志因素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易损斑块的中医病机治法探讨 被引量:17
19
作者 任丽 王阶 +1 位作者 冯玲 王淑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2期279-281,共3页
冠脉易损斑块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长期五脏虚损,气血阴阳失调,气滞瘀血痰浊蕴积成毒,毒损心络所致。因此调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为稳定易损斑块的基本治法。调气、扶正应贯穿于稳定斑块的整个过程,应用虫类药以加强调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 冠脉易损斑块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长期五脏虚损,气血阴阳失调,气滞瘀血痰浊蕴积成毒,毒损心络所致。因此调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为稳定易损斑块的基本治法。调气、扶正应贯穿于稳定斑块的整个过程,应用虫类药以加强调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五脏虚损 气滞瘀血痰浊 毒损心络 调气 虫类药 扶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期痴呆模型大鼠炎性因子变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诚 郭蕾 +3 位作者 陈燕清 秦亚莉 于红 郭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990-1993,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期痴呆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剖析IL-6及TNF-α含量的变化是否能成为反映两种证型的特异性微观指标。方法:采用间隔一周分别结扎左、右颈总动脉造成痴呆模型,叠加腹腔注射D-... 目的:观察老年期痴呆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剖析IL-6及TNF-α含量的变化是否能成为反映两种证型的特异性微观指标。方法:采用间隔一周分别结扎左、右颈总动脉造成痴呆模型,叠加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在疾病模型基础上分别施以投喂高脂饲料和低温环境刺激,建立两种病证结合(痰浊阻窍证和寒凝血瘀证)的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定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老年期痴呆组、痰浊阻窍证组、寒凝血瘀证组大鼠的IL-6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老年期痴呆组、痰浊阻窍证组、寒凝血瘀证组大鼠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6、TNF-α不适合作为寒凝血瘀证、痰浊阻窍证的特异性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病证结合 寒凝血瘀证 痰浊阻窍证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