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刚性约束的宿迁黄河故道片区水资源配置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继成 黄昌硕 +3 位作者 吴培强 陈丽君 王若禹 赵新化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针对宿迁黄河故道片区河道调蓄空间不足、雨洪资源无法有效利用,供水能力不足、制约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系连通不畅、区域水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开展基于刚性约束的宿迁黄河故道片区水资源配置研究,以促进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利... 针对宿迁黄河故道片区河道调蓄空间不足、雨洪资源无法有效利用,供水能力不足、制约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系连通不畅、区域水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开展基于刚性约束的宿迁黄河故道片区水资源配置研究,以促进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在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下,将需水划分为刚性、刚弹性、弹性需水3个层次,采用遗传算法建立刚性约束水资源配置模型,以可用水量配置黄河故道片区刚性需水。结果表明,在规划水平年现状工程条件下的可用水量不能满足规划水平年2025年、2030年90%保证率下的刚性需求。因此,未来须增加外调可用水量,可建设龙岗枢纽工程、朱海站、洋河引水工程等三大工程。该配置方案可为宿迁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提供水资源保障方面的科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约束 刚性需水 可用水量 遗传算法 水资源配置 黄河故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滥平原中小河流淤塞成因及减淤措施——以抚河故道为例
2
作者 张松 杨中华 +3 位作者 张为 杨柳 刘方平 苏甜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35-1845,共11页
基于河道洲滩变化特征、来水来沙条件和滩地植被的促淤效应,分析了鄱阳湖流域抚河故道的淤塞成因。研究发现,1985—2022年,抚河故道上游河段洲滩面积持续扩张、主河槽淤塞萎缩。上游河段滩地植被生长茂盛,受滩地植被阻水影响,滩地流速降... 基于河道洲滩变化特征、来水来沙条件和滩地植被的促淤效应,分析了鄱阳湖流域抚河故道的淤塞成因。研究发现,1985—2022年,抚河故道上游河段洲滩面积持续扩张、主河槽淤塞萎缩。上游河段滩地植被生长茂盛,受滩地植被阻水影响,滩地流速降低,泥沙浓度沿程衰减,促进了上游河段泥沙淤积。上游河段来水来沙进入中、下游河段后,由于断面宽度扩大,平均流速沿程降低,导致中、下游河段发生泥沙淤积。此外,抚河故道引水量呈逐年减小趋势,年内水沙条件搭配不合理,小流量时发生淤积,大流量时又无法冲刷小流量沉积下的泥沙,使得河道不断呈现淤积态势。基于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通过设计多种水沙调控情景、不同滩槽构造及植被分布等工况开展计算分析,提出了减淤措施:当抚河故道入口含沙量超过0.01 kg/m^(3)时,增加一定历时的大流量过程,控制流量在85~125 m^(3)/s区间,可以有效促进上游河段的由淤积转为冲刷。在中、下游河段实施切滩治理和植被分布调整,提高中、下游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以减缓中、下游河段滩地泥沙的淤积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河故道 淤塞成因 减沙控淤 滩地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20年豫东黄河故道冲积平原区夏玉米产量特性数据集
3
作者 任文 刘婷婷 +10 位作者 雍蓓蓓 谢坤 陈金平 王广帅 郭成士 王玉红 李光宗 赵永鉴 刘安能 丁大伟 李中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3期638-648,共11页
玉米作为三大主粮作物之一,是我国重要的食品及工业原料,其稳产高产对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商丘站)地处黄淮海平原核心地带,在玉米产量特性的长期监测过程中,依托国家野... 玉米作为三大主粮作物之一,是我国重要的食品及工业原料,其稳产高产对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商丘站)地处黄淮海平原核心地带,在玉米产量特性的长期监测过程中,依托国家野外站标准化观测体系,严格执行《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观测指标与规范》,确保所获数据的连续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数据集基于商丘站2008–2020年期间6处典型农田耕地玉米产量特性的观测结果,系统梳理了包含株高、结穗高度、茎粗、果穗长度、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地上部总干重、百粒重、籽粒干重、单位面积产量、直接成本及作物价值等多项关键指标。本数据集可为解析气候变化与田间管理对玉米产量的协同影响、评估玉米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构建区域尺度玉米产量预测模型及审定推广优势品种等方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东黄河故道冲积平原区 玉米产量特性 长期定位监测 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黄河故道沿线聚落演变与环境适应研究--以苏北涟阜段为例
4
作者 李晓云 张雪楠 +1 位作者 周凌 梁宇舒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3,共12页
为探究流域环境对聚落形态的影响,以黄河明清故道苏北涟阜段沿线聚落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文献分析、遥感影像解译、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明清以来该区域聚落形态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环境适应机制。受黄河水患与水利工程兴废影响,故道... 为探究流域环境对聚落形态的影响,以黄河明清故道苏北涟阜段沿线聚落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文献分析、遥感影像解译、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明清以来该区域聚落形态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环境适应机制。受黄河水患与水利工程兴废影响,故道区域聚落形态呈现出多向线性、单向线性、团状围合等多样发展路径,其环境适应机制也经历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调控的转变,反映了自下而上的适应性改造与自上而下的环境治理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揭示了黄河故道沿线聚落对流域环境变化的响应过程及适应策略,为寻求区域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明清故道 苏北地区 人地关系 聚落形态演变 环境适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黄河故道沿线聚落群发展格局与人居景观模式演变——以江苏省阜宁段为例
5
作者 张雪楠 李晓云 周凌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08,共8页
明清黄河故道沿线聚落群的发展格局与人居景观模式具有地域典型性,其时空演变过程伴随着乡村社会人水关系的转型,历时性研究的发展经验总结对于洪灾愈加频繁的当今社会具有现实价值。以黄河故道阜宁段为例,对清代、民国、现今三个历史... 明清黄河故道沿线聚落群的发展格局与人居景观模式具有地域典型性,其时空演变过程伴随着乡村社会人水关系的转型,历时性研究的发展经验总结对于洪灾愈加频繁的当今社会具有现实价值。以黄河故道阜宁段为例,对清代、民国、现今三个历史阶段的聚落群与水文信息进行考证,运用ArcGIS进行数字化转译并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聚落群发展格局由“个体发展”转变为“整体发展”,人居景观模式由破碎化的“个体受灾型”演变为稳定化的“整体防灾型”。在此过程中,系统性的水利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区域社会处于“个体发展”阶段,抗灾无力,人居系统具有高度脆弱性。建国后,系统性的水利工程作为抗灾体系的骨架,将生态、生产、生活要素构建为一个有机整体,推动了区域社会的整体协调性发展,塑造了因地制宜的水适应性人居景观。故道沿线片区的发展转型是自上而下的水利建设与自下而上的聚落营建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区域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珍贵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黄河故道 防灾景观 水适应性人居景观 人水关系 水利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故道地区苹果园桔小实蝇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红亮 卢航 +4 位作者 孙昂 曹依静 聂琳 张俊领 刘利民 《中国果菜》 2025年第2期62-65,共4页
黄河故道地区夏季雨热同季,高温高湿环境适合桔小实蝇繁殖、生长,加之早、中熟苹果品种免套袋栽培技术的推广,为桔小实蝇暴发创造了有利条件,严重影响了当地苹果的质量和产量。本文总结了黄河故道地区苹果园桔小实蝇的发生规律,发现自2... 黄河故道地区夏季雨热同季,高温高湿环境适合桔小实蝇繁殖、生长,加之早、中熟苹果品种免套袋栽培技术的推广,为桔小实蝇暴发创造了有利条件,严重影响了当地苹果的质量和产量。本文总结了黄河故道地区苹果园桔小实蝇的发生规律,发现自2014年于黄河故道地区苹果园首次发现桔小实蝇成虫以来,每年都监测到桔小实蝇危害苹果果实,在苹果园1年发生4~5代,7月中旬至11月中旬为成虫发生期,8月初为第1个成虫发生高峰,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幼虫危害盛期,11月初化蛹越冬,但不能安全越冬;同时分析了桔小实蝇的发生原因和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该地区苹果园桔小实蝇的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故道 桔小实蝇 苹果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6个苹果品种在黄河故道的引种试验与评价
7
作者 孙昂 刘艺玮 +4 位作者 赵红亮 卢航 聂琳 曹依静 刘利民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1-36,共6页
为优化黄河故道地区苹果品种结构,缓解市场矛盾,促进苹果产业健康发展,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商丘综合试验站于2019年春季引进了Silken、美味(Ambrosia)、爱妃(Envy)、米奇拉(Mitchgla)、信浓金(Sinanogold)、维纳斯黄金(Haruka)等国外... 为优化黄河故道地区苹果品种结构,缓解市场矛盾,促进苹果产业健康发展,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商丘综合试验站于2019年春季引进了Silken、美味(Ambrosia)、爱妃(Envy)、米奇拉(Mitchgla)、信浓金(Sinanogold)、维纳斯黄金(Haruka)等国外苹果品种进行试种,以长富2号为对照,对其生长结果习性、果实经济性状、抗病性和抗逆性等指标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果实品质、生长结果习性、抗病性等存在差异,爱妃、美味、Silken、维纳斯黄金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早中熟苹果品种在黄河故道及气候条件类似地区推广种植,米奇拉和信浓金易感炭疽叶枯病,建议少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 苹果 黄河故道 引种试验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不同外源物对黄河故道地区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邵文奇 董青君 +6 位作者 李传哲 纪力 董玉兵 钟平 孙春梅 陈川 章安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5-1721,共7页
【目的】旨在改善黄河故道砂性土壤地区的秸秆还田效果,提高土壤质量及作物产量。【方法】基于秸秆激发还田技术,分析比较秸秆全量还田模式下,分别增施氮素(N)、有机肥(M)、生物菌剂(B)、有机肥+生物菌剂(MB)、土壤酶助剂(S)、有机肥+... 【目的】旨在改善黄河故道砂性土壤地区的秸秆还田效果,提高土壤质量及作物产量。【方法】基于秸秆激发还田技术,分析比较秸秆全量还田模式下,分别增施氮素(N)、有机肥(M)、生物菌剂(B)、有机肥+生物菌剂(MB)、土壤酶助剂(S)、有机肥+生物菌剂+土壤酶助剂(MBS)等不同外源物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增施外源物的秸秆激发还田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N处理在增施187.5 kg/hm2的氮量水平下,对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与不施用外源物处理(CK)相比,MB处理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作物产量也显著提高。MBS处理能够进一步增加秸秆还田效应,与CK处理相比,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5%~10.3%,总氮增加18.3%~33.8%,速效磷增加11.3%~25.5%,速效钾增加52.6%~99.6%;较其他5种配施外源物处理相比,MBS处理使玉米增产3.0%~32.0%,大豆增产0.5%~30.2%,小麦增产5.4%~14.3%,增产效果明显。【结论】所有处理中,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生物菌剂+土壤酶助剂(MBS)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产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外源物 黄河故道地区 土壤养分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故道流域土壤盐渍化多维空间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宋颖 徐帻欣 +1 位作者 王佳凡 高明秀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2-384,共13页
掌握土壤盐渍化多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盐渍化风险影响因素,实行风险区域分区管控,提升盐碱土利用效率。以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黄河故道流域为研究区,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对土壤盐渍化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基于GIS插值对研究区盐渍化的二维... 掌握土壤盐渍化多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盐渍化风险影响因素,实行风险区域分区管控,提升盐碱土利用效率。以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黄河故道流域为研究区,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对土壤盐渍化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基于GIS插值对研究区盐渍化的二维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运用GMS三维反距离权重插值可视化分析盐分三维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构建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其风险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盐量均值为5.84 g·kg^(-1),整体属于重度盐渍化,pH均值为7.82,呈弱碱性;二维空间上,土壤含盐量高值区域(≥6 g·kg^(-1))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整体呈现从沿海向内陆降低的趋势,土壤盐分与pH分布趋势整体呈负相关;三维空间上,土壤盐分剖面分布特征整体以均质型为主,局部存在表聚、两端集聚,呈表聚型、均质型、两端集聚型三种类型共存的复杂特征;盐渍化风险程度分为4级,极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北部、东北部;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及东北部区域,中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东南部,低风险区域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南部。应预防极高风险区、控制高风险区、改良中低风险区,以最大程度减轻盐渍化风险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空间特征 多维分析 风险评价 黄河故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新品种“玉冠”在黄河故道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红亮 孙昂 +3 位作者 聂琳 卢航 曹依静 刘利民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200,205,共4页
“玉冠”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用“金冠”与“红玉”杂交育成的晚熟苹果新品种,2019年在黄河故道地区引入试栽,开展区域试验评价。“玉冠”在黄河故道地区表现为果个大,单果质量341 g,成熟时果面金黄色,果肉细脆,酸甜适口,... “玉冠”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用“金冠”与“红玉”杂交育成的晚熟苹果新品种,2019年在黄河故道地区引入试栽,开展区域试验评价。“玉冠”在黄河故道地区表现为果个大,单果质量341 g,成熟时果面金黄色,果肉细脆,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2%,可滴定酸含量0.39%,果实去皮硬度为8.2 kg/cm^(2),品质上等,10月中旬成熟,耐贮藏,抗病性强。“玉冠”适宜在黄河故道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玉冠 引种 黄河故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故道地区中晚熟苹果品种“秦脆”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依静 孙昂 +5 位作者 聂琳 赵红亮 卢航 张长中 高付永 刘利民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3,共5页
“秦脆”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育成的中晚熟苹果新品种,2017年在黄河故道地区引种试栽。“秦脆”果实圆柱形,单果质量265 g;果面光滑,果点小,果面着鲜红色条纹;果肉淡黄,细、脆、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95%,果实硬度9.18 kg/cm^(2)。“... “秦脆”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育成的中晚熟苹果新品种,2017年在黄河故道地区引种试栽。“秦脆”果实圆柱形,单果质量265 g;果面光滑,果点小,果面着鲜红色条纹;果肉淡黄,细、脆、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95%,果实硬度9.18 kg/cm^(2)。“秦脆”果实酸甜适口,有香气,品质佳,9月中下旬成熟,抗病性好,综合性状优,是一个适合在黄河故道地区推广栽植的优良中晚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故道 苹果 品种 秦脆 引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新品种“福九红”在黄河故道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红亮 卢航 +3 位作者 聂琳 曹依静 孙昂 刘利民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9-202,209,共5页
“福九红”是青岛农业大学苹果育种团队用“新世界”与“粉红女士”杂交育成的中熟苹果新品种,2017年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引入黄河故道地区试栽,经多年试验观察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该品种单果质量292.2 g,果实圆柱形,果形指数0.98,成熟时... “福九红”是青岛农业大学苹果育种团队用“新世界”与“粉红女士”杂交育成的中熟苹果新品种,2017年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引入黄河故道地区试栽,经多年试验观察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该品种单果质量292.2 g,果实圆柱形,果形指数0.98,成熟时果面全红,颜色艳丽,果肉白色,不易褐变,肉质致密、脆,风味酸甜,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可滴定酸含量0.26%,果实去皮硬度8.5 kg/cm^(2),品质上等。9月上旬成熟,耐贮藏,抗病性强,可免套袋栽培,适宜在黄河故道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故道 苹果 引种 福九红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黄河地区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育人机制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海萍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9-53,共5页
红色文化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沿黄河地区红色文化作为地方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高职院校应从构建课堂嵌入机制、课程协同机制、实践体悟机制、育人评价机制等角度出... 红色文化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沿黄河地区红色文化作为地方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高职院校应从构建课堂嵌入机制、课程协同机制、实践体悟机制、育人评价机制等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沿黄河地区红色文化融入路径及机制,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引领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黄河地区红色文化 高职院校 思政课 育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故道地区西瓜甜瓜产业分析和建议 被引量:28
14
作者 刘文革 徐小利 +7 位作者 潘秀清 张其安 王军 贺洪军 孙建磊 程志强 张心宁 周鹤飞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1,共11页
黄河故道地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5省,具有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西瓜甜瓜生长。具有1000多年西瓜甜瓜栽培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成为我国主要优质西瓜甜瓜生产基地,目前西瓜甜瓜栽培面积约40万hm^... 黄河故道地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5省,具有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西瓜甜瓜生长。具有1000多年西瓜甜瓜栽培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成为我国主要优质西瓜甜瓜生产基地,目前西瓜甜瓜栽培面积约40万hm^(2)。本文阐述了黄河故道地区西瓜甜瓜产业发展历程、产业发展优势、西瓜甜瓜生产现状及品牌建设等,总结了西瓜甜瓜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黄河故道地区西瓜甜瓜产业发展建议,以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甜瓜 产业分析 黄河故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故道地区砀山酥梨需冷量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伊兴凯 徐义流 +4 位作者 张金云 高正辉 潘海发 齐永杰 雷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3-138,144,共7页
【目的】明确砀山酥梨的生理需冷量,探索气候变化对砀山酥梨适宜栽培区域的影响。【方法】2009—2012年,定期采集砀山酥梨自然越冬条件下着生花芽和叶芽的休眠枝条,在人工气候箱内采用清水插枝法培养3周,统计花芽和叶芽的萌芽率,... 【目的】明确砀山酥梨的生理需冷量,探索气候变化对砀山酥梨适宜栽培区域的影响。【方法】2009—2012年,定期采集砀山酥梨自然越冬条件下着生花芽和叶芽的休眠枝条,在人工气候箱内采用清水插枝法培养3周,统计花芽和叶芽的萌芽率,确定满足砀山酥梨花芽和叶芽休眠的日期,依据温度记录数据,计算砀山酥梨在7.2℃模型、0~7.2℃模型、犹他模型下的需冷量。【结果】砀山酥梨花芽的需冷量,0~7.2℃模型为1051h,7.2℃模型为2070h,犹他模型为788CU;砀山酥梨叶芽的需冷量,O~7.2℃模型为1126h,7.2℃模型为2198h,犹他模型为857CU。【结论】结合黄河故道地区冬季温度变化以及3种模型需冷量的变化规律,认为采用O~7.2℃模型确定该地区砀山酥梨的需冷量比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砀山酥梨 需冷量 黄河故道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输沙水量及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申冠卿 姜乃迁 +2 位作者 李勇 尚红霞 李小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7-413,共7页
根据黄河下游1950年以来的水沙、河道冲淤及洪水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黄河下游主要控制站输沙水量与来沙量、洪水量级、水沙搭配、区间引水引沙及河道允许淤积度等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在探讨泥沙输移规律和机理的基础上,引入水沙搭配参数... 根据黄河下游1950年以来的水沙、河道冲淤及洪水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黄河下游主要控制站输沙水量与来沙量、洪水量级、水沙搭配、区间引水引沙及河道允许淤积度等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在探讨泥沙输移规律和机理的基础上,引入水沙搭配参数,建立了适用于黄河下游主要控制站汛期及洪水期计算输沙水量的数学表达式,量化了水沙条件及河道允许淤积度变化对河道输沙水量的影响程度。该研究对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及黄河水资源的规划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期 输沙水量 水沙搭配参数 河道允许淤积度 黄河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故道地区苹果套袋对果实微环境及钙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登涛 魏志峰 +3 位作者 曹依静 孙共明 王贵平 王金政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0-113,共4页
为了使苹果套袋技术在黄河故道地区得到更好的应用,使用小林双层纸袋、塑膜袋、内白蜡双层纸袋3种果袋,分别在花后30、40、50、60 d对富士苹果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果为对照,研究该地区苹果套袋对果实微环境及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使苹果套袋技术在黄河故道地区得到更好的应用,使用小林双层纸袋、塑膜袋、内白蜡双层纸袋3种果袋,分别在花后30、40、50、60 d对富士苹果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果为对照,研究该地区苹果套袋对果实微环境及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套袋处理果实附近温度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套袋处理果实附近相对湿度从5月底整体呈上升趋势直到9月底之后开始下降,塑膜袋内相对湿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对照果面附近湿度低于其他处理;各处理果实发育期钙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对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其他处理。总之,套袋对果面温度无明显影响,不同果袋内湿度差异明显,套袋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双层纸袋最佳套袋时间是花后40-5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故道 苹果 套袋 微环境 钙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洲废弃河道演化过程及受控机制——以黄河刁口废弃河道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晓 范勇勇 +5 位作者 王厚杰 毕乃双 徐丛亮 张勇 刘京鹏 卢泰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29,共8页
废弃河道是河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沉积记录蕴含了丰富的流域内构造活动、水文特征、海平面波动等环境变化的珍贵记录。然而相比内陆河废弃河道,三角洲废弃河道的演化过程及机制研究尚显不足。1976年黄河人工改道清水沟流路,切断了... 废弃河道是河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沉积记录蕴含了丰富的流域内构造活动、水文特征、海平面波动等环境变化的珍贵记录。然而相比内陆河废弃河道,三角洲废弃河道的演化过程及机制研究尚显不足。1976年黄河人工改道清水沟流路,切断了刁口流路的河流水沙供给,刁口流路逐渐废弃。通过1976—2016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黄河水下三角洲测深资料和刁口流路河道高程测量数据,探讨了黄河刁口流路废弃河道演化过程及其受控机制。结果表明,刁口流路废弃40年来,河口不断向岸蚀退,河道长度逐渐萎缩,但废弃河道沉积过程并未完全中止,刁口流路L7—L11河段每年约有10×10^(4) t泥沙不断充填废弃河道,河道主槽高程抬升0.3~2.0 m。海洋动力是废弃河道演化的关键动力机制,波浪对刁口流路三角洲的冲刷为废弃河道充填提供了重要的物源,潮流携带悬浮泥沙回溯废弃河道,为其提供了直接泥沙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河道 刁口流路 地貌演化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黄河口海域潮流动力与悬沙输运特征 被引量:21
19
作者 陈斌 周良勇 +1 位作者 刘健 王凯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81,共9页
根据2006年废黄河口海域的悬沙、流速、流向的观测资料,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连续海流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悬沙资料,对悬沙质量浓度与潮流之间的动力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潮流属于正规半日潮流,潮流以... 根据2006年废黄河口海域的悬沙、流速、流向的观测资料,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连续海流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悬沙资料,对悬沙质量浓度与潮流之间的动力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潮流属于正规半日潮流,潮流以往复流为主,离岸越远,旋转性越强;涨潮流流向以SSE为主,落潮流流向以NNW为主。悬沙质量浓度呈现近岸悬沙质量浓度高,向海逐渐降低的分布形态;悬沙质量浓度的垂直变化,从表层到底层由小到大,近岸悬沙质量浓度垂向梯度较大。悬沙质量浓度出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悬沙质量浓度的峰值基本与海域半日潮流特点相对应,悬沙质量浓度的峰值一般出现在流速峰值之后。海域的悬沙在潮流作用下主要向南输运,与涨落潮的方向基本一致,涨潮单宽输沙量均大于落潮单宽输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黄河口 潮流 悬沙质量浓度 单宽输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废黄河断裂带对岩溶塌陷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敬军 崔龙玉 +3 位作者 武鑫 姜素 姜国庆 徐士银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9-397,共9页
徐州城区是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区域,已发生的塌陷均展布在废黄河断裂带内,有明显的规律性,为断裂带地下水富集区过量抽水所造成。研究表明,废黄河断裂带内岩溶发育,发育有向上开口的溶洞和裂隙,断裂带沟通了不同时代的含水层,... 徐州城区是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区域,已发生的塌陷均展布在废黄河断裂带内,有明显的规律性,为断裂带地下水富集区过量抽水所造成。研究表明,废黄河断裂带内岩溶发育,发育有向上开口的溶洞和裂隙,断裂带沟通了不同时代的含水层,形成了地下水强径流带或富集带;地堑式断裂带构成的负地形形成了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古河道,古河道区域形成"单一透水型盖层"和"透-阻型盖层",使黄河泛滥沉积的砂性土直接覆盖在岩溶含水层上,为过量抽水发生岩溶塌陷提供了重要水动力条件。因此,废黄河断裂带及其伴生断裂控制了岩溶塌陷的形成条件,特别是岩溶发育强度、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和地下水富集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废黄河断裂带 控制作用 徐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