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Governing the Country Based on the Unity of “Party Spirit-People’s Nature”
1
作者 Li Ka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5-225,共11页
The unity of “party spirit-people’s nature” is the basic proposition of Xi Jinping’s governance.Deng Xiaoping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n the early day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and put forward the ba... The unity of “party spirit-people’s nature” is the basic proposition of Xi Jinping’s governance.Deng Xiaoping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n the early day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and put forward the basic line of the “leadership and unity” of the party in the early stage of socialism around “one center,two basic points”;Xi Jinping’s so-called “unification”,which is based on the the basic line of Deng Xiaoping’s initial stage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that is “rich,strong,democratic,civilized,harmonious and beautiful”,has further established the importance of “people as the center” and “party’s leadership”.Therefore,the “people-centered” and “the party’s overall leadership” are unified and become the basic idea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governance of the country.Xi Jinping has put forward the unity of “party spirit-people’s nature”,the “consistency” between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politics,and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people’s interests and the party’s leadership,thus forming “persistence”,“comprehensive”,“confidence”,“maintenance” and other asser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UNITY of party spirit-people's naturE governing the COUNTRY xi jinping thoug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论创新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艳波 丁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的视野来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总结历史又立足当下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主要包括3个维度:一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的思想;二是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整体性原则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在对西方生态理论的反思与批判中,实现了对“人”与“自然”二者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的理论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花园城市: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3
作者 薄凡 赵笛 韩瑞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0,共10页
花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潮流下营造和谐人居环境的一种理想模式,与中国本土文化和城市发展形势相结合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中国式花园城市吸收国外花园城市建设经验,延续中华传统自然山水观意蕴,拓展现代生态都市主义理论,成为建设人与自... 花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潮流下营造和谐人居环境的一种理想模式,与中国本土文化和城市发展形势相结合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中国式花园城市吸收国外花园城市建设经验,延续中华传统自然山水观意蕴,拓展现代生态都市主义理论,成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其特性包括系统性、人民性、人文性、生态性、强韧性等。在具体构成上以城市要件、环境要件和连通要件为支撑,涵盖微观花园要素、中观花园场景、宏观花园体系三个层次。实践方面可在景观设计上建设开敞花园空间、在空间形态上打造全域花园体系、在功能设置上营造多元花园场景、在治理方式上共享多重花园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花园城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人居环境 自然山水观 生态营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学明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41,2,共11页
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希望之所以在中国,就在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的创造过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思想,而且在生产力理论、发展观念、现代化理论、公正思想... 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希望之所以在中国,就在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的创造过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思想,而且在生产力理论、发展观念、现代化理论、公正思想、人类文明理论、人的存在方式理论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一切生态理论无可比拟的科学性。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必将进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引领世界生态文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人与自然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发展: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 被引量:20
5
作者 方世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2,共8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明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明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质上就是要通过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资源高效利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稳步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从而顺利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此,要科学地认识以绿色发展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的本质要义,清晰地理解其价值诉求,深刻地把握其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经济社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价值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方世南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1-8,共8页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诉求和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诉求和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及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等方面,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题,是一个涉及对其基本内涵如何解读的认识论、对其主要价值如何认识的价值论以及对其根本路径如何把握的实践论等多方面辩证统一关系的重大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历史必然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承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6-204,共9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历史征程中一以贯之的崇高信念和不懈追求。党的二十大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使命任务,激发了学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与话语表达的热情...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历史征程中一以贯之的崇高信念和不懈追求。党的二十大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使命任务,激发了学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与话语表达的热情。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凭空产生的。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历史范畴,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独具中国特色,闪耀着社会主义的光辉。探求中国式现代化由来之路,也必然能揭示出继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四个现代化之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历史必然。与此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多次强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了独特智慧和力量,也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工业文明时代形成的西方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四个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野下的环境法学理论创新 被引量:34
8
作者 吕忠梅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7,共14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为新时代环境法学理论创新提供了世界观与方法论。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以新中国50年的环境法治实践为研究对象,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厘清环境法的哲学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类观、自然观,...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为新时代环境法学理论创新提供了世界观与方法论。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以新中国50年的环境法治实践为研究对象,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厘清环境法的哲学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类观、自然观,为创设人与自然共同体规则提供人性标准假设和调整范围基石;创新环境法律关系理论,明确其主体的间接互动性、社会关系二次调整性、法律规范多元性的外在表征,及承认自然的主体性而重构主客体关系的本质特征;创新法律体系理论,发现环境法学的领域性学科属性,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法”与“领域法”双重结构,明确作为“重要立法领域”且已形成的生态环境立法体系的独立地位,建立处理环境法内外部关系的学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环境法哲学 环境法治实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环境法律 关系生态环境立法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更高理论自觉推进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国家 被引量:5
9
作者 郇庆治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1,共7页
像党的十九大报告一样,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线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前者的重点在于阐明这一思想的主要理论观点,而后者的重点则在于强调这一思想确立之后的全面贯彻落实和实践指导引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 像党的十九大报告一样,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线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前者的重点在于阐明这一思想的主要理论观点,而后者的重点则在于强调这一思想确立之后的全面贯彻落实和实践指导引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重大政治与政策议题做了系统深刻的阐述,不仅构成了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体系意涵的世界观方法论视角下的概括阐发,也是对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引与实践规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世界观方法论 立场观点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历程中的思想成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希刚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102,共12页
在马克思主义自然—历史观视阈下考量,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经过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形成了"... 在马克思主义自然—历史观视阈下考量,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经过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形成了"利用改造自然思想"、"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系列一脉相承、创新发展的思想成果.中国共产党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程中的系列思想成果,呈现出结合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需要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历史逻辑,体现着我们党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理解把握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的历史性跃升,对于我们在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中国共产党 人与自然和谐历程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钟贞山 吴东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5-202,共8页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具时代意义的伟大实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美丽中国建设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具时代意义的伟大实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美丽中国建设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丰富了“两山论”的实践维度,厚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开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为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和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机制提供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美丽中国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雨辰 余佳樱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F0002,共8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思想和辩证思维为基础,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生态哲学有机论、整体论的哲学世界观、自然观,并充分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和生态文明思想做了创造性的转换。习近平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思想和辩证思维为基础,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生态哲学有机论、整体论的哲学世界观、自然观,并充分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和生态文明思想做了创造性的转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四个原创性概念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创新主要体现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治理实践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矛盾论、整体论、系统论、协同论、两点论、重点论、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等,构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确立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基础和战略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地球生命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成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艳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1,105,106,共9页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科学理论有其严密的生成逻辑理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发展是其理论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的超越升华是其文化逻辑;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生...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科学理论有其严密的生成逻辑理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发展是其理论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的超越升华是其文化逻辑;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思想的承接开拓是其历史逻辑;习近平个人成长发展历程中对生态文明的不懈探索是其实践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治理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其社会逻辑。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成的逻辑理路将有助于更系统地认识和理解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价值意蕴,也为推进当代中国生态治理和破解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 自然规律 生成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42
14
作者 姚修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39,共7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着眼于人类文明形态转换的历史视野的一种文明观,它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性方向,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着眼于人类文明形态转换的历史视野的一种文明观,它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性方向,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五位一体"的生态社会观、"环境就是民生"的生态民生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它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实践路径,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把环境需要纳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之中,极大地拓展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内涵;把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纳入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为全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自然观 生态发展观 生态社会观 生态民生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立法50年:从环境法1.0到3.0的代际进化 被引量:33
15
作者 杨朝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8-107,共20页
从法律的历史变迁和代际进化看,可将中国的环境立法50年概括为从第一代环境法到第三代环境法的发展进程,当前正处于从第二代环境法挺进第三代环境法的新时期。第一代环境法以环境保护观为指导思想,以生存权为核心权利,以“末端治理”“... 从法律的历史变迁和代际进化看,可将中国的环境立法50年概括为从第一代环境法到第三代环境法的发展进程,当前正处于从第二代环境法挺进第三代环境法的新时期。第一代环境法以环境保护观为指导思想,以生存权为核心权利,以“末端治理”“分散保护”为主要调整模式,具有人类系统和自然系统二分、保护和发展“两张皮”的基本特征,以1989年的《环境保护法》为典型代表。第二代环境法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发展权为核心权利,开始重视对发展能力的尊重和补偿,坚持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管理,具有在“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内保护和发展一体化治理的基本特征,以2008年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典型代表。第三代环境法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思想,以环境权为核心权利,以生产发达、生活美好、生态平衡的“三生共赢”为根本目标,致力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水平保护”,重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社会共治”和环境司法专门化的治理模式,具有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生态—灾害”复合系统内“八位一体”系统性治理的基本特征,以2020年的《长江保护法》为典型代表。为推进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和贯彻,可将其核心要义概括为“十二个坚持”,从而更好地明晰其相对于西方的生态伦理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进而助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好地指引第三代环境法的发展和环境法典的出台。环境法的法典化之路尚需进一步选择和论证,基于事实、事理、法理和政策等因素的考量,建议采用通则型立法模式,优先集中兵力制定“环境法总则”和“污染防治法通则”。环境法学必须加强向“事理”和“法理”两面作战的能力建设,促进自科法学研究方法的养成,不断实现“事实—事理—法理—法律”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环境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可持续发展 自科法学 环境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及其理论价值 被引量:19
16
作者 贺洪波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共16页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性由此成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属性,成为贯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价值红线和逻辑主线。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是在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人民立场、不懈追...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性由此成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属性,成为贯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价值红线和逻辑主线。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是在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人民立场、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建设的为民初心、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本理念以及积极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基础上形成的,系统体现在维护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坚持人民评判法治、依靠人民推进法治等方面。在法治实践中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可在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法治建设、以人民意志为中心加强法律实施监督、以人民权益为中心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以人民便利为中心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以人民满意为中心建设高素质法治队伍等方面着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及其实践,具有推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统领和协调全面依法治国的各方面关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法治思想指引、为人类法治建设和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中国智慧等重要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人民性 全面依法治国 制度优势 理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与特色 被引量:23
17
作者 耿步健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5,共12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底色,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价值目标和核心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能够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人类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底色,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价值目标和核心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能够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是在审思西方工业文明的反生态性中提出的,是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中提炼的,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其核心要义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关键是要提高生态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是人民幸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是科学贯彻“两山论”等,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现实问题导向与战略目标引领相统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创新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双创”相结合、生态底线思维与历史主动精神相辉映的鲜明特色。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乃至人类生态文明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法的人民性 被引量:24
18
作者 崔亚东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0,共17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科学论断,是我们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司法的人民性的重要遵循。该论断系统阐明了司法为了谁、服务谁和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司法必须贯彻党的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科学论断,是我们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司法的人民性的重要遵循。该论断系统阐明了司法为了谁、服务谁和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司法必须贯彻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和优良传统,坚持司法为民、保障人民权益、公正司法、不断提升司法效率。司法应在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基础上,持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人民参与机制,完善便民利民工作机制,推进司法公开透明,建设高素质的司法队伍,借力现代科技推进司法现代化,带动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司法工作人员应守好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做好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司法的人民性 公平正义 司法公信力 司法体制改 革智慧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特征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50
19
作者 魏华 卢黎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76,共8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以"生命共同体"理论为基础的生态自然观、以"两座山"理论为核心的生态价值观、以"像对待眼睛与生命一样"为理念的生态义利观、以"绿色发展、和谐共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以"生命共同体"理论为基础的生态自然观、以"两座山"理论为核心的生态价值观、以"像对待眼睛与生命一样"为理念的生态义利观、以"绿色发展、和谐共生"为目标的生态发展观和以"文明兴衰"理论为要义的生态社会观;具有超越性、针对性、引领性与综合性等特征,超越了西方生态伦理学的思想局限,聚焦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引领着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发展,汇聚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中国传统生态观的智慧;同时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对于在全社会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新时代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在全世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自然观 生态价值观 生态义利观 生态发展观 生态社会观 生命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乾元 冯红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1-6,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文化本源,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道法自然的实践观、绿水青山的财富观、取用有度的生产观、系统整体的治理观是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核心观念。习近平生... 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文化本源,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道法自然的实践观、绿水青山的财富观、取用有度的生产观、系统整体的治理观是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核心观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文明中自然观、实践观、财富观、生产观、治理观等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逻辑延伸和现代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自然观 实践观 财富观 生产观 治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